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1、引言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儿童与少年之间的转型阶段。在生理与心理方面都会有许多微妙的变化:从生理上讲,此时已出现有别于童年的变化,开始对于这种变化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从心理上讲,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丰富,悄然地迈进了风云变幻的心的历程。这种变化是可喜的,这样才能接近或者达到心智的成熟,才能长大。

据调查,我们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他们的心理障碍率越来越高。[1]目前我国的心理疾病病人约1600万,13%是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发病。[2]据估计,我国20%—30%的家庭中存在心理精神问题,大多数是儿童,现实生活里出现的许多问题都表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学校教育更是担当重任。[3]

2、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人们研究和认识较多的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则关注不多,认识不足。大量事实表明,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并时时影响着小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某小学生在学校被老师及同学骂为“白痴”而引起精神分裂症;市两级法院受理多起因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而引起小学生心理障碍诉讼案。

3、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小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纷繁复杂,其成因也是多方面的,但是根据小学的年龄特点,据我观察,与之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以下几点:

3.1 家庭因素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少年儿童的第一 任 老师,对他们心理健康发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最初是家庭。一些小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由于受到兴趣、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加之目前尚不够完善的教育体制以及教师、家长所实施的不正确的教育方法等外因作用,使小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直接影响着他们心理素质、智能发展的优劣。

3.1.1父母关系

在众多家庭因素中,父母间的不良关系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研究发现,家庭中父母间紧张的冲突关系会成为孩子心理创伤的背景。这种心理创伤,使孩子的性格带有一系列消极特点,并且可能导致孩子在神经——心理上的某些病态。父母冲突,关系不和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孩子生活在充满矛盾、父母的要求总不一致的环境中,家庭缺少宁静、平和、幸福、安定,缺少孩子心理健康发

展所必须的一切条件;对各种道德规范越来越不习惯;不少孩子还会对自己的父母产生反感,在时甚至对其中一方怀有怨恨之情。

3.1.2父母期望

父母的要求和期望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对学生的期望过高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父母对孩子过高或过低的期望,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发展都是不利的,过高的期望会使孩子产生恐惧、挫折感,压抑、敌视等不良心理,严重的甚至走向犯罪。高低的期望则容易使孩子对自己的评价高低,产生自卑感,自暴自弃等。

3.1.3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主要是指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家庭教养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而且还体现在对学校教育的效果起促进、干扰或消极的作用。在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小学生中,家长采取态度不一致,以压力为主、歧视,经常打骂等不良教养方式的百分数显著高于正常小学生。

3.2 学校因素

在学校因素中,学校的教育指导思想、教师素质、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在学校的人际关系等,对小学生的心理心理健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虽然我们国家现在正在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子仍然出现在每一所学校。面对同学的竞争,他们埋头苦学,没有一点快乐而言。他们在长期枯燥的学习中,逐渐变成了一部只会开足马力,日夜工作的学习机器。

3.2.1学校教育指导思想

学校教育指导思想正确与否往往决定了一所学校的校风,决定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教育工作的顽症,已经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阻碍,心理负担过重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3.2.2教师的素质

学校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教师素质,因为教师不仅是学习活动的发动、组织者,同时也是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教师队伍的素质,如: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情绪情感、个性和意志品质等,都对学生起着感染作用,所以,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好的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无论班主任还是课 任 老师,是教师还是行政人员,都以建设和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为己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好的教师能够从学生的角度体验和思考,善于因势利导,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水平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心理的积极因素;好的教师能够接纳学生的行为,尊重学生的人格,乐于帮助学生;好的教师还能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分享学生的情感体

验,也就是理解显示……要做到这一切,自己首先必须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3.2.3学校人际关系

学生在学校中的人际关系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学生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的小学生,必然充满归属感和安全感,其心理也得到健康发展;相反,一个师生关系紧张,必然会产生敌对、自卑、焦虑、恐惧情绪,这对其心理健康具有强烈的不良影响。

3.2.4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大类。这两种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都起着陶冶作用。学校心理环境包括良好的校风、班风,良好的校风和班风催人积极上进、团结,人际关系和谐,这样的环境能够是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和提高;而消极的校风和班风,则是人情绪低落,感到压抑、纪律松懈、师生关系紧张,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水平必然降低,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极坏的影响。

3.3造成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社会因素

一定的社会文化,决定了人们相应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就从外部影响了人们心理行为。在现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各种媒体信息进入了孩子们的眼中,如:暴力、滥用毒品、少年犯罪、早恋……这些在是非观念并不是非常清晰的孩子们眼里处处充满了悬念。他们受到的社会因素有如下几点:

3.3.1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与小学生的关系就像自然气流与植物的关系一样,社会风气可以通过家庭、同伴、传媒、流行等途径影响其心理健康。因此,要确保小学生心理健康,学校、家庭、社会要共同抵制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净化环境,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

3.3.2学习生活环境

处于不同学习生活环境的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也不仅相同。城乡差异、人口密度、环境污染、噪音等与人的生存密切相关,对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明显影响。

4、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建议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时期,要让他们健康地成长,不仅仅是指身体上的健康。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美好状态或安全安宁。”我们知道心理上的健康对一个健康的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对于正在发育期的小学生,他们由客观因素导致的心理问题,不能自我调节,又不能及时得到他人的帮助、引导、教育,会出现不良心理症状,产生心理偏差,影响正常的心理活动,妨碍他们健康的发展,就成为心理障碍。我国心理学卫生专家早就呼吁

:为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必须从防治儿童的心理障碍做起,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培养儿童的健全人格。

总之,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都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学校正确地开展心理咨询和思想教育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学习困难、改善人际关系,而且还可以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打下长久而全面的基础。学校和家庭只要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去建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心理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相信心理上有“问题”的学生一定会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