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应具备的主客观条件
坚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
一、概述政绩观是指对政府工作业绩的评判标准和态度。
在当今社会,政绩观已经成为了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要面对和处理的重要问题。
坚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于推动政府工作的开展,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正确的政绩观应当具备的基本原则1.以人民利益为核心政府的一切工作都应当以人民的利益为核心。
政绩观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的获得感作为检验政绩的首要标准,确保政府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
2.注重长远效益政绩观要注重长远效益,不能仅仅追求眼前的短期功效,而忽视了长期发展的稳健持续性。
政府工作的成绩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不断地破立新政,创造出更大的长远利益。
3.科学、公正、公开政府工作的成绩评判要科学、公正、公开。
政绩观要贯彻科学决策、公正执法、公开透明的原则,切实做到政绩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强调全面发展政绩观要强调全面发展,在追求经济发展的不能忽视民生建设、社会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三、坚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性1.关系政府形象政绩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政府形象的塑造。
一个政府是否受人民欢迎,是否能够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主要取决于政府的成绩和形象。
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2.影响政府稳定政府的政绩观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政府的稳定。
如果政绩观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可能会导致政府工作的失序,从而影响政府的长期稳定。
3.决定政府的命运政府的政绩观正确与否,关系到政府的命运。
在艰难险阻和风雨飘摇的状况下,只有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够带领政府度过难关,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四、如何坚固树立正确政绩观1.建立科学的成绩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明确政府工作的目标及其实现的标准和方法,确保政绩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2.加强舆论引导加强舆论引导,宣传正确的政绩观念,引导公众理性看待政府工作成绩,让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有一个真实、客观的认识。
主题教育 政绩观 廉洁自律
主题教育政绩观廉洁自律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政绩观的核心是为人民谋幸福。
领导干部应该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难。
2. 坚持实事求是。
政绩观应该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不能弄虚作假,夸大成绩,掩盖问题。
3. 坚持可持续发展。
政绩观应该考虑到长远利益,不能只追求眼前的政绩,而忽视了可持续发展。
4. 坚持科学决策。
政绩观应该建立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不能盲目决策,随意决策。
廉洁自律是正确政绩观的保证。
领导干部只有廉洁自律,才能保证正确的政绩观。
廉洁自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领导干部应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廉洁自律的意识。
2. 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廉洁自律的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约束。
3. 加强教育培训。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水平。
4. 加强惩处力度。
对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领导干部,要坚决予以惩处,维护廉洁自律的严肃性。
正确的政绩观和廉洁自律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领导干部应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强廉洁自律,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福祉。
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思想宣传
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思想宣传本文是关于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思想宣传,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阅读.政绩是干部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动性、创造性的综合反映, 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树立正确政绩观, 应当牢牢把握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正确政绩观要求政绩必须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当前, 极少数领导干部“不怕群众不满意, 就怕领导不注意”, 工作中醉心于搞“形象工程”、鼓吹“GDP神话”, 造声作势, 追求个人“政绩”.这样的“政绩",实则“政疾”.政绩的评判标准应以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标准.政绩的取得必须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正确政绩观要求政绩能够经受时间的检验.在新的历史时期, 领导干部把握好正确的政绩观, 要对历史负责。
取得的政绩必须经受得住时间的检验。
在取得政绩的过程中, 要始终坚持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相统一, 局部效益和全局效益相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短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统一.不能把政绩定位在即时效应上,动辄“大手笔", 缺乏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不考虑自身优势和劣势, 一味盲目决策、蛮干。
因此, 我们所要的政绩,必须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所取得的业绩,是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 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正确政绩观要求政绩必须得到群众的认可。
政绩不是领导干部说有就有, 上级评定多大就有多大的, 而应得到老百姓的认可.用群众观点看政绩, 就是要正确认识创造政绩为了谁、依靠谁、谁来评判的问题: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还是为个人谋私利;是真正把群众意愿放在第一位, 还是把眼睛仅仅盯在上面, 这是衡量领导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 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关于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关于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导言:政绩观是指人们对待自己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或者失败的观点、态度和评价。
正确的政绩观是一个政治家或领导者必备的品质,它决定着一个人在执政期间所取得的成就和留下的印记。
本文将从政绩观的定义、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必要性、正确树立政绩观的方法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一、政绩观的定义政绩观是指一个政治家或领导者在执政过程中对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和失败的态度和评价。
一个人的政绩观决定了他在任期内的政绩和政治形象。
一个正确的政绩观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实际成果。
政治家或领导者应该关注于项目完成的实际结果,而不是简单追求表面的形象。
第二,注重长远发展。
政绩观应该放眼未来,注重长远发展,不仅要关注眼前的短期成果,还要考虑对后续发展的影响。
第三,注重民生福祉。
政治家或领导者应该将民众的福祉放在首位,关注解决民众的实际问题,为人民谋福祉。
第四,注重廉洁奉公。
政治家或领导者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坚守廉洁奉公的原则,不以权谋私,为人民做好事,维护公共利益。
二、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必要性政绩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一个政治家或领导者的政绩和形象。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具有以下几个必要性:第一,能够真实反映工作成效。
一个政治家或领导者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的工作成果,给予自己正确认识,而非人云亦云、自我膨胀。
第二,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一个政治家或领导者如果能够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能够明确工作目标和方向,更好地推动工作的开展,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能够增强领导能力。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有助于政治家或领导者发挥自己的领导能力,明确掌握工作重点和关键,更好地协调各方面资源,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有助于为人民谋福祉。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能够使政治家或领导者真正关注民众的实际需要,努力为人民谋幸福,提高人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三、正确树立政绩观的方法1. 关注民众需求:一个政治家或领导者应该敏锐地关注民众的需求和问题,真正做到心中有民、心系民。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治人物必备的素质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治人物必备的素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政治人物必备的重要素质,这个观念不仅能够指导政治人物的工作,也能够引领整个政治环境的发展。
在当今社会,政绩观已经成为了评价政治人物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已经成为了政治人物必备的素质之一。
正确的政绩观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注重政绩的实效性。
政治人物所要追求的政绩,首先应该是实实在在地对人民群众带来实际的利益。
他们所取得的政绩不应该是虚有其表的,而是确确实实能够改善人民的生活,推动社会的进步。
其次,要注重政绩的可持续性。
政治人物在追求政绩的过程中,不能只看眼前,更要注重政绩的可持续性,不能为了一时的政绩而破坏了未来的发展。
另外,要注重政绩的合法性。
政治人物的政绩应该是在法律框架内取得的,不应该是靠违法手段取得的。
最后,要注重政绩的公正性。
政治人物在追求政绩的过程中,要保持公正公平,不能因为一己私利而偏袒个别人或者企业,损害人民的利益。
只有树立了这样正确的政绩观,政治人物才能在社会中树立起崇高的形象,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政治人物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注重政绩的实效性。
政治人物所追求的政绩,应该是真正能够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困难,推动社会的进步。
政治人物的政绩不是摆设,而是应该是真真切切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他们要不断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推进相关改革措施,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政策的落实和项目的推进,政治人物的政绩才能够真正被社会认可。
这种追求政绩的方式,是真正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其次,政治人物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注重政绩的可持续性。
政治人物在追求政绩的过程中,不能只看眼前,更要注重政绩的可持续性。
他们不能为了一时的政绩,而忽视了未来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政治人物应该在追求政绩的同时,进行长远规划,注重战略性的布局,从而为未来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只有注重政绩的可持续性,政治人物的政绩才能真正得到社会的认可,也才能真正为社会的进步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政绩观的三个要求
政绩观的三个要求政绩观是指对于政治领导人或政府的工作成果和表现的评价标准和态度。
一个正确的政绩观应该具备三个要求:客观性、全面性和长远性。
一、客观性客观性是指评价政治领导人或政府工作成果时必须依据实际情况,以事实为依据,不受主观感情和脉络影响。
在评价政治领导人或政府工作成果时,我们不能仅仅看到表面上的成绩,还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了解其中的内情和背景。
同时,在评价时也应该注意到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能简单地归纳为好坏两种结果。
只有从客观中寻找真相,才能更加准确地评价一个政治领导人或政府的工作成果。
二、全面性全面性是指在评价一个政治领导人或政府工作成果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不能片面地看待问题。
在这里,“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
我们不能只关注某一方面的成就而忽略其他方面的问题。
例如,一个政治领导人或政府在经济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却忽略了环境保护,这样的成绩也是不可取的。
因此,在评价政治领导人或政府工作成果时,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全面地评价其工作成果。
三、长远性长远性是指在评价一个政治领导人或政府工作成果时,需要考虑到其对未来的影响。
我们不能仅仅看到眼前的成绩,而忽略了对未来的影响。
例如,在经济发展方面,如果只关注短期内的经济增长而忽略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则会给未来带来更大的隐患和风险。
因此,在评价一个政治领导人或政府工作成果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其对未来的影响,并采取措施加以引导和规范。
总结:一个正确的政绩观应该具备客观性、全面性和长远性这三个要求。
只有从客观中寻找真相、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并考虑到其对未来的影响才能更加准确地评价一个政治领导人或政府的工作成果。
正确的政绩观:为人民谋利益的基本要求
正确的政绩观:为人民谋利益的基本要求政绩观是指政府官员在任职期间所取得的成就和贡献,是衡量其执政能力和政绩水平的重要标准。
一个好的政绩观是要以为人民谋利益为基本要求,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努力方向,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标。
下面我将分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正确的政绩观。
一、了解人民的需求,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政绩观的根本呼唤在于以人民的利益为重。
因此,政府官员应该时刻关注人民的需求和利益,深入了解民生疾苦和期盼,把解决好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切实换位思考,站在人民的角度去工作、去决策、去行动,在服务人民、回应人民需求上下工夫,给人民带去更多的实惠和利益。
二、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福祉政绩观的核心任务在于推动经济社会改善,促进全体人民的福祉。
政府在担任任何职务时,都应该把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看作是第一要务,使经济稳中向好、社会和谐稳定,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根本目标,不断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打造经济发展新优势,增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投资、产业和消费升级发展,使人民的切身利益得到真正的改善。
三、依法治国,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政绩观的必须从依法治国的高度看待。
政府官员在职期间应该严格依法办事,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只有依法依规公正行使公权,维护社会秩序,才能支持良好的社会发展,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做到政府依法行政、社会管理有序。
尤其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要特别谨慎,不仅要依法办事,更要坚持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为人民群众的利益奋斗到底。
四、促进民主与法治,保障人民权益作为一名政府官员,应该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倡导平等、公平、公正,倡导和保障人民的民主权益以及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社团组织自由等。
要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坚持公私分明,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_经验交流材料_
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党的xx届三中全会上明确要求:各级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会影响到一个单位、一项事业的顺利发展,也会影响到一个干部、一届班子、一支队伍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影响党的事业兴旺发达。
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按照中央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忠实实践党的宗旨,为国家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呢?就此,谈几点个人肤浅的认识。
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权力观政绩观是在政绩问题上表现出来的领导干部的世界观和权力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权力观,决定有什么样的政绩观。
一此领导干部重“显绩”,轻“潜绩”,避实就虚,拈轻怕重,专干“显山露水”、“表面风光”的事,对百姓疾苦、群众困难漠不关心,对容易看得见的政绩“乐此不疲”,对默默无闻的艰苦工作不愿投入精力;一些领导干部重近期效果,轻长远利益,热衷于“短、平、快”的政绩,对涉及长远利益的基础工作只停留在口头上;一些干部做虚假政绩,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虚报浮夸,工作还没做,就急着向上报经验,把纸上计划说成实际结果,把几年的成绩说成一年所为,出了问题就遮遮盖盖,糊弄上级。
这些问题的出现,其主要原因就是干部的世界观、权力观出了偏差。
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首先解决本源上的问题,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权力观。
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权力观,必须加强学习,加强教育。
除了领导干部自己首先要加强自我学习和教育外,党委、政府要经常开展集体学习和教育活动。
要根据提出的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学习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素质教育,奠定干部正确的世界观和权力观的科学理论基矗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政绩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是重要思想的精髓。
干部个人树立正确政绩观
干部个人树立正确政绩观一、以人民为中心干部作为国家公务人员,其工作的核心目标是为人民服务。
因此,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首要原则是以人民为中心。
这意味着在制定政策、执行任务和解决问题时,应始终考虑到人民的利益和需求,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保障。
在工作中,应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真实反映情况,科学决策,避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同时,要敢于正视问题,勇于纠正错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实践成果来检验政绩。
三、科学决策科学决策是实现良好政绩的关键。
干部应具备科学决策的能力,注重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决策分析,充分考虑各种可能性和风险。
同时,要尊重专家的意见,吸收各方智慧,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可行。
四、可持续发展在追求政绩的过程中,干部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要着眼于长远发展,加强战略谋划,推动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同时,要注重传承历史文化,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勤政廉政勤政廉政是干部的基本素质和要求。
干部应勤勉工作,认真负责,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同时,要廉洁奉公,守住底线,不谋取私利,自觉抵制各种腐败行为。
只有做到勤政廉政,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信,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六、注重实效政绩的最终目的是要取得实效,为人民谋利益。
干部应注重工作的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和走过场的问题。
要加强对工作效果的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同时,要勇于担当责任,积极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七、勇于担当勇于担当是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必要条件。
在工作中,干部应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勇于承担责任,不推诿扯皮。
同时,要具备创新精神,敢于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不断开拓进取。
只有勇于担当的干部才能赢得人民的尊重和支持,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八、积极作为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干部应当是积极作为的。
树立个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
树立个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一、引言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直接反映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和政治品格。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以人民为中心、实事求是、科学决策、长期规划、绿色发展、真抓实干、勇于担当、清正廉洁、注重实效等方面,阐述如何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二、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是正确政绩观的根本要求。
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人民至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正确政绩观的根本方法。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真实情况,把握事物本质。
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行为,确保各项工作的实际效果。
四、科学决策科学决策是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前提。
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客观条件和群众意愿,注重科学论证和风险评估。
要切实增强决策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防止盲目决策、草率决策和片面决策。
五、长期规划长期规划是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内容。
领导干部要树立全局意识和长远眼光,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长期发展规划。
要克服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要善于把握机遇,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六、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正确政绩观的重要体现。
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要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标准表述什么是“正确的政绩观”: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这些俗话说出了这样的为官为政之道:做官就要做出政绩来。
当今社会,在各条战线,我们党有一大批领导干部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出了实实在在的政绩,涌现出了像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宋鱼水这样的优秀典型。
他们无私奉献,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人民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正确的政绩观是我们党在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价值观指导下所形成的对政绩的根本看法和系统观点,是党的领导理念和执政理念的实践体现。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谁谋求政绩,依靠谁创造政绩,由谁评价政绩,是政绩观的基本问题。
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就要坚持为人民谋求政绩、靠人民创造政绩、由人民评价政绩。
为民,是正确的政绩观的本质和灵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面临的问题:在理解正确的政绩观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有一些干部,在如何对待政绩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甚至是极端错误的看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重近轻远。
注重多出政绩、快出政绩,对长远发展缺少统筹谋划。
二、重表轻里。
习惯于做表面文章,对一些实质性的问题不够重视。
三、重虚轻实。
不靠艰苦奋斗、真抓实干,而靠欺上瞒下、弄虚作假。
四、重显轻潜。
热衷于干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忽视短时间内无法显现成效的工作。
五、重硬轻软。
喜欢追求硬指标,轻视不易量化的工作。
六、重物轻人。
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较少顾及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七、重局部轻全局。
只从局部利益出发,不从全局考虑问题,甚至为了追求局部利益不惜牺牲全局利益。
八、重投入轻收益。
只看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多少,招商引资了多少,不看施政成本,不考虑投入与产出比。
由于错误的政绩观,造成了许多问题和矛盾,概括起来主要是:一是虚名招致实祸,误党又误国。
虚假的政绩妨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同时导致信息失真,决策失误,造成人、财、物和宝贵时间的大量浪费。
规范正确的政绩观:做到公开透明、廉洁奉公
规范正确的政绩观:做到公开透明、廉洁奉公政绩观是指政府官员对自己在任期内所取得的成绩和业绩的认识和态度,是评判政府官员工作表现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个规范正确的政绩观应当具备公开透明、廉洁奉公等基本要求,以实现政府工作的科学决策、规范执法和廉洁自律。
首先,规范正确的政绩观要做到公开透明。
政府官员应当始终把公众利益放在首位,将工作成果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让公众了解政府工作的进展和成果,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政府官员应当主动向社会公开政府工作的信息,包括政府工作计划、决策过程、财务收支情况等,建立政府工作的公开透明机制,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的参与度。
其次,规范正确的政绩观要做到廉洁奉公。
政府官员在工作中应当恪守廉洁奉公的原则,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得为个人私利谋取不正当利益。
政府官员应当遵守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秉公办事,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不得接受或索取他人的贿赂和回扣,不得利用公共资源或公共权力谋取不正当私利,做到清正廉洁、公正廉明。
最后,规范正确的政绩观还应当做到客观公正。
政府官员在评价自己的政绩时应当客观公正,不夸大其词,不虚报成绩,不为了个人或团队荣誉而进行虚假宣传。
政府官员应当用客观的数据和事实反映政府工作的成绩和业绩,接受社会公众的评价和监督,及时改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不断提高政府工作的水平和效益。
总之,规范正确的政绩观应当是公开透明、廉洁奉公、客观公正的。
政府官员应当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利益的宗旨,努力做到为政之德,为政之道,为政之行,以实际行动赢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只有这样,才能让政府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廉洁、高效,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中
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以人民群众受益多少为标准,科学衡量和评价政绩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科学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准。
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是实是虚、是大是小,其根本标准在于人民群众是否从中受到实惠及所受实惠之大校“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树立群众观念,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始终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科学衡量和评价干部的政绩,必须
走群众路线,请群众当裁判,不能只听干部本人的表白。
在评价干部的政绩中,要充分看到,政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制约其变量的因素很多,很多时候即使主观上同等努力,政绩也可能不尽相同或大不相同。
衡量干部的政绩必须辩证分析、综合考核,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短期的政绩,还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看长远的影响;不仅要看显现的政绩,还要看潜在的政绩;不仅要看主观努力,还要看客观条件,看集体的作用和前任的基矗
同时,要在科学衡量和评价政绩的前提下,严把用人关。
对政绩得到群众认可的干部,包括那些在条件较差的地方甘当无名英雄、具有“潜绩”的干部,要大胆使用、委以重任;对那些热衷于“显绩”、自吹自擂、搞虚假政绩、群众不认可甚至反对的干部,
要坚决将其从领导岗位上撤换下来,绝对不能提拔。
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踏踏实实工
作,兢兢业业为民,勤勤恳恳奉献。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怎样树立正确政绩观
怎样树立正确政绩观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干部如何从政、如何施政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
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领导干部中的根本体现。
胡锦涛指出,现在一些党员、干部,“在发展观念上存在重‘显绩’轻‘潜绩’、重当前轻长远、见物不见人、甚至制造虚假政绩等问题”。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应当在掌握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方式方法上下工夫,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中心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只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判断政绩观正确与否,其根本尺度就是看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正确的政绩观需要体现全面发展的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的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共同进步的事业。
所以,判断政绩观正确与否,需要我们摈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改善的观念,摈弃重局部轻全局,只从局部利益出发,不从全局考虑问题,甚至为了追求局部利益不惜牺牲全局利益的观念。
只有善于在全局上谋发展,注重各方面工作的整体推进,这样的政绩观才是科学的。
正确的政绩观需要体现协调发展的要求。
协调发展是指经济、社会、自然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要布局合理、动态平衡,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与政治及文化的发展要统筹兼顾、相互促进。
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自觉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统筹协调好地域、城乡、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差距较大的问题,使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衔接、良性互动,探索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
正确的政绩观需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要避免重近轻远,只注重多出政绩、快出政绩,对长远发展却缺少统筹规划的误区,改变那种只管建设、不管保护,只顾眼前增长、缺乏长远打算的错误做法。
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注重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保证一代一代永续发展。
如何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
如何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一、引言政绩观是指人们对政治和行政工作的成效和成绩的看法。
正确的政绩观对于政府、公务员以及每一个公民都至关重要。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有助于推动政府工作的科学发展,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
本文将探讨如何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
二、认识政绩观的重要性政绩观的形成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包括个体的认知、价值观、经验等因素。
错误的政绩观可能导致政府过分追求表面的成绩,忽视了长期发展和民生福祉。
正确的政绩观则注重综合发展,平衡不同利益,追求公平和公正。
三、政府机构树立正确的政绩观1. 优化目标考核:政府机构应当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制定综合性的目标考核指标,注重民生福祉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要避免简单的单一指标评价,鼓励政府机构在不同层面上做出实质性的改进。
2. 加强民主参与:政府要积极推动民主参与,广泛征求民意,听取各方意见,让公众能够参与政府工作的决策和监督过程。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公共决策的质量,也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3. 强化廉政建设:政府必须坚持廉洁自律,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打造廉洁政府形象。
只有以廉政为基础,才能确保政府工作的公正和有效。
四、公务员践行正确的政绩观1. 公正公平:公务员应当始终以公正和公平为准绳,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腐败和不公。
在政府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秉持公共利益,为民众提供公正、公平和高质量的服务。
2. 服务意识:公务员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勤勉尽责,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要善于倾听民意,及时回应民众需求,解决实际问题。
3. 创新能力:公务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五、公民共同参与和监督政府工作1. 积极参与:公民应当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积极参与公共事务。
可以通过参与选举、提出建议和意见、参与公益事业等方式来发声,推动政府工作的提高。
浅谈国企领导干部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浅谈国企领导干部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者:肖蓓洁来源:《魅力中国》2016年第34期【摘要】文章从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应正确理解“政绩观”的含义,在当前社会,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做好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国企;领导;政绩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古已有之的为官之道。
而作为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对这样的古训自然有着更为深刻的体验。
正因为如此,我们党的干部特别是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都把在任期间能够干出一番成绩,创造一番业绩,为员工谋取一些福利,作为自己为官的追求。
应当说,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拥有这样的追求是应该的。
但是,为什么而建立政绩,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又该怎样取得政绩?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并不是每个党员、每个国企领导干部都清楚的,或者说看法都是正确的。
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认识,也就构成了政绩观。
政绩观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也有十分错误的。
我们不难看到,有些领导干部因为头脑中缺少正确的政绩观,做出了许多严重侵害了员工根本利益的事情,也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正因为如此,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
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
”这就要求国企的领导干部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用手中的权利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国有企业,保证员工的切身利益,实现“发展企业和员工满意”双赢作为行使权利的根本标准。
一、首先什么是政绩?简而言之,就是为政之绩。
政绩这东西,看似简单,其实很容易产生歧义,既有货真价实的政绩,利国利民利科学发展;也有假冒伪劣政绩,许多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可以打上“政绩”的标签。
有些“政绩”极像浓妆艳抹的“尤物”,远看国色天香,然而近看,特别是洗尽铅华素面朝天时,却发现其中还有不少东施、无盐之类。
因而,要树立正确政绩观,首先要正本求源,端正对政绩的认识。
企业的一些员工可能也会认为所谓政绩肯定是一些冠冕堂皇的事,甚至是以牺牲员工的利益为代价的。
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是指个人或组织对于自身工作表现和成绩的判断和价值观。
正确的政绩观具有科学、合理和客观的特点,能够使个人或组织在实践中正确认识自身的工作表现,避免盲目追求表面的成绩和夸大自身的工作价值。
下面将从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探讨。
一、个人层面1. 寻求长期持续的发展个人要有远见和眼光,不仅要关注当下的短期成绩,更应该重视长期的发展和可持续的成果。
一个真正有价值的政绩不应该只停留在一时的成功,而是在持续的努力中不断提升。
2. 勇于承担责任正确的政绩观要求个人能够勇于承担责任,并能够面对失败时保持沉着和镇定。
政绩不仅是成功的展现,更是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持续努力的体现。
3. 以质量为导向追求政绩不仅仅是追求数量和速度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追求质量的提升。
个人要关注自身工作中的细节和深度,提高工作的专业性和创造力,注重工作的实效性。
4. 不断学习和成长政绩观要求个人不断学习和成长,保持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敏感度,并将其应用于工作中。
通过不断学习,个人能够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工作表现。
5.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政绩观要求个人要善于与他人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与他人的沟通和合作,个人可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进而提升个人的政绩。
二、组织层面1. 倡导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组织应该倡导科学和合理的评价标准,避免过于强调简单的量化指标和虚假的报喜不报忧。
应该从多个维度和角度进行评价,对综合表现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和判断。
2. 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组织应该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鼓励个人追求卓越的政绩。
激励机制应该突出质量和长期效益,给予个人适当的奖励和荣誉,使个人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
3. 加强培训和管理组织应该加强对个人的培训和管理,提升员工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培训和管理,使个人在工作中能够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避免盲目追求个人的短期利益。
4. 鼓励创新和开放组织应该鼓励个人进行创新和开放,提供充分的资源和支持。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有关要求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有关要求【前言】近年来,社会对政绩的要求日益增长。
每一个政府官员,每一个管理者都需要思考如何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
政绩不仅仅是对于某一项目或者某一阶段的成绩评判,更应该体现出对于整个社会长治久安、人民幸福生活的贡献。
本文将从政绩的内涵、影响和实践等方面为您解析如何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
【一、政绩观的内涵】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首先需要明确政绩观的内涵。
政绩观,简单来说,就是对于管理者在职责范围内所取得的成绩的价值观念和认识。
这涉及到管理者的责任意识、成就动力、工作方法等方面。
正确的政绩观应该包含以下几个要素:1. 综合性:政绩不应仅仅看重某一项目或阶段性的成绩,而是要综合考虑项目的实际效果、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效益等因素。
在树立政绩观时,管理者应注重长远规划和全面发展。
2. 人民至上:政府官员和管理者的首要责任是为人民服务,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政绩的评判应考虑人民满意度、幸福感等指标,为人民谋福祉才是真正的政绩。
3. 诚信廉洁:政绩观应注重管理者的品德素养。
管理者应遵守诚实守信、廉洁奉公的职业精神,树立良好形象,以正派态度赢得人民的认可和尊重。
【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重要性】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对于管理者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具体来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和意义:1. 激发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可以激发管理者的责任意识,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履行职责,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只有深刻认识到政绩关系到社会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生活,管理者才会更加努力地工作。
2. 促进科学决策:正确的政绩观可以引导管理者科学决策、合理安排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管理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长远考虑制定政策,避免盲目追求政绩而忽视质量、可持续性等关键因素。
3. 塑造良好形象:正确的政绩观可以帮助管理者树立良好形象。
诚信、廉洁是政府官员和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管理者才能赢得人民的认可和尊重,形成良好的社会形象。
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发言
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发言政绩观作为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直接关乎政府的形象和认可度。
在当今社会,政绩观发言尤为重要,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客观公正地评价政府工作,另一方面要提出改进建议,为政府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在树立政绩观发言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1.客观公正政绩观发言首要原则是客观公正。
要根据事实公开透明地评价政府工作,不偏不倚地给出对成绩和不足的评价。
只有基于客观事实的分析,才能得到真实可信的政绩观。
2.正面引导政绩观发言对政府工作给予表扬时,要注重正面引导。
可以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提出进一步加强的方面,让政府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不断进取,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3.责任担当在政绩观发言中,要体现责任担当精神。
无论是对工作成绩的评价还是对工作不足的指出,都要表现出对公共利益的关注和对民众利益的承担,树立起政府为民、为民众谋利益的良好形象。
4.文明表述政绩观发言应注意文明表述。
在提出批评和建议时,不应出现攻击性语言或情绪化的表达,而应该通过理性思考、客观评价,指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使发言更具说服力和建设性。
5.时机把握政绩观的发言需要把握好时机。
在政府或领导层表彰工作时及时发表观点,展示对政府工作的了解和支持;在政策调整、工作改进等关键时刻,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结语政绩观发言在现代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内容和方式直接关系到政府形象和权威的建立。
因此,在树立政绩观发言过程中,需要客观公正、正面引导、责任担当、文明表述和时机把握,以此建立起良好的舆论氛围,推动政府工作的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应具备的主客观条件罗志源作者简介:罗志源,1957年6月生,男,湖南桃源县人,1976年12月参队,1999年10月转业回地方工作,现任中共惠州市委党校副校长,惠州市行政学院副院长,党建专业讲师。
在23年的军旅生涯中,既在基层工作过,也在机关工作过,有较丰富的工作经历,曾担任过旅、团、营、连各级主要领导职务,先后荣获三等功四次(其中战功一次)。
不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均努力工作,勤奋学习,不甘人后,先后在军地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理论文章、经验总结、调研报告等文章60多篇,其中有6篇文章获奖。
在我们的队伍中,应该说,绝大多数的同志在政绩观的问题上是解决得比较好的,在任上都想多干点事情,为一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一方百姓的生活富裕,多出政绩,多做贡献,这完全是正确的,也是值得倡导的。
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确有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被扭曲,在如何看待和对待政绩的问题上出了一些偏差,主要表现在:一是重“显绩”,轻“潜绩”。
有的挖空心思,苦心经营,专干“显山露水”、“表面风光”的事;有的避实就虚,拈轻怕重,对容易看得见的政绩“乐此不彼”,对默默的艰苦工作却不愿投入精力。
二是重“虚绩”,轻“实效”。
有的追名逐利,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热衷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工作不是为了“做事”,而是为了“做秀”,不是为了“造福一方”,而是为了“造势一时”,给自己留名,替自己立碑,为自己邀官;有的不择手段,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搞“数字政绩”、“观赏政绩”、“虚假政绩”,蒙蔽群众,欺骗上级。
三是重“唱功”,轻“做功”。
有的作风漂浮,形式主义,热衷于搞堆砌而成的政绩,追逐轰动效应,搞假、大、空的东西;有的官僚主义,坐在办公室出点子,拍脑袋作决策,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提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搞违背科学的瞎指挥,乱上项目,劳民伤财,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有的热衷于出名挂号,报刊上有名,广播里有声,电视上有影,抓工作浮光掠影,满足于一般号召,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搞调研蜻蜓点水,跑大道,看盆景,不深、不细、不实。
四是重“近期效益”,轻“长远效益”。
有的热衷于“短、平、快”的政绩,以不惜牺牲资源的巨大代价,甚至破坏生态环境,而谋一时的政绩,对涉及长远效益的基础性工作,只停留在口头上,坐而论道,只唱不做;有的高高在上,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对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麻木不仁,置之不理。
五是重“局部利益”,轻“全局利益”。
有的不讲政治,不讲大局,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看重个人得失,漠视人民利益;有的只顾局部利益,不顾全局利益,甚至以牺牲全局利益,谋取本单位或小团体的利益;有的对上级的政策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对已有利的就雷厉风行,对已无利的就束之高阁、阳奉阴违,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这些表现,似乎令人难以置信,但都是确凿的实事。
从表面看是一种虚假浮夸风,而实质上是世界观、人生观出了问题。
其思想根源在于:一是形式主义、主观主义作怪。
有些干部整天浮在上面,习惯于“眼睛与报纸结合、嘴巴与酒杯结合、屁股与沙发结合”,不顾财力物力,不讲实际效益,追求形式瞎指挥。
二是扭曲的“政绩观”作崇。
有的干部把政绩当作升迁的砝码,为自己早日被重用提拔作铺垫。
“官”字当头,“私”字当先。
在这种“政绩观”的支配下,必然导致短平快工程、轻长效工程,重“硬形象”的“面子”工程,轻“软形象”的“内秀”工程。
三是考评制度不尽完善。
考核的硬指标较“实”,软指标较“虚”,弹性过大。
考核往往用一根尺子衡量,忽略了不同基础、不同财力物力、不同区域分布等差异。
有的干部出于攀比心理,往往被动地应付。
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些浮夸行为是基层干部迫不得已的违心之举。
不正确的政绩观,虽然表现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带来的后果是一样的,它必然导致形式主义的滋生和蔓延,其危害不可低估:一是图虚名,招实祸,必定误党误国。
这种虚假的政绩,它妨碍了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导致信息失真,决策失误,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
3年前沈阳的慕绥新、马向东被送上审判台以后,留下了三大“遗产”:一是浑河大市场,耗用国家资产16亿元,竣工后绝大部分空置无用;二是沈阳国际棋城,计划投资12亿元,建成一半后废弃;三是与港商合建投资17亿元的大二环快速干道,连年亏损,全部收入给港商还不够。
这些显然不是政绩,而是大大的败绩。
二是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一些干部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上,不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增加了群众的负担,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山西省沁水县端氏镇政府耗费450万元巨资,盖起一幢号称全省第一的豪华办公大楼。
该镇每年财政收入还不到130万元,除去干部、教师工资与办公费,已剩下无几。
为了筹措盖楼的资金,镇领导将目光投向全镇农民,从1998年起,全镇农民每人乡统筹从1997年的28元提高到48元,增幅高达70%。
全镇每年就从农民手中多收40多万元。
真是“政府一幢楼”,“百姓一座山”啊!这样,干部们的政绩是有了,可百姓的生活却苦了。
三是腐蚀了干部队伍,败坏了党和社会风气。
虚假政绩,必然诱发干部懒惰思想和投机心理,助长党内和社会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浮夸之风,挫伤真抓实干者的积极性。
贪官王怀忠,在如何认识和对待政绩上,有一个极其荒谬的观点:那就是“只要你能搞出政绩,就算你能,能上,但关键不是让百姓看到政绩,要让领导看到政绩。
”在任阜阳市委书记期间,精心打道了一大“杰作”。
为了追求政绩,盲目蛮干,严重脱离实际,提出了要把阜阳建设成为淮北大都市的设想,并实施了与“大都市”相匹配的“大机场”计划。
飞机场改扩建于1995年开始至1998年完工,耗资从6000万追加到3 2亿。
由于客源严重不足,在勉强营运1年后,飞机场被迫关闭,成了野鸡们的乐园。
可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何等重要啊!有鉴于此,那么,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应具备哪些主客观条件呢?一、客观条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仅是个人的事,也是组织的事。
从组织上讲,应坚持不懈地对干部进行宗旨教育,打牢思想根基;应完善法规条例,建立健全科学的政绩考评机制;应把好知人善任、选贤任能的用人关,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一)要坚持不懈地对党员干部进行宗旨教育,筑牢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基础。
胡锦涛同志曾多次强调,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最根本的群众观点,始终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本质的要求。
因此,党的各级组织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
教育和引导干部把为党和为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工作的最高目的。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关键靠启动注重自觉改造主观世界这个“总开关”,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上,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等问题,使其懂得真正的政绩应当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应当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当是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宗旨,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把对党负责、对上级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有机地统一起来,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要完善法规条例,建立健全科学的政绩考评机制。
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关键要建立起科学的政绩考评机制,通过制度和机制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长期以来,在政绩考评体系和机制上确实存在一些弊端,我们在评价地方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水平和成绩,以及评价一个地区的发展,主要是看其经济发展的状况,而且总是看几个主要的经济指标的增长,这种做法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社会和老百姓的评价标准。
在这一评价标准下,大多数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往往只重视经济建设,甚至只重视工业的增长,忽视社会发展进步和其他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忽视、放弃甚至牺牲后代人的利益。
这种片面的政绩评价观念和机制,其弊端显而易见,发展下去必将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与影响。
那么,如何建立起科学的政绩考评机制呢?首先,要抓紧研究制定科学的政绩考评标准,完善党政干部政绩考核制度。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指出:“要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全社会的社会化人才评价机构”。
这表明,中央在解决政绩观问题方面,已经破题。
今年中组部拟出台“六项改革措施”,各级党组织和组织部门,一方面,要以此为契机,认真组织各级党政干部学习好“六项改革措施”,帮助广大干部端正对政绩的认识态度,使其理性地看待政绩,对待政绩,真抓实干地创造政绩。
另一方面,要抓紧研究制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评指标体系,使考核结果能够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
要进一步改进干部考核评价的办法,建立健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规范,完善定期考核和日常考核制度。
要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评价干部,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既看主观努力,又看客观条件。
要充分发扬民主,重在群众认可,把评判干部政绩大小、优劣的标准交给群众,使真正的政绩得到褒扬,使虚假的政绩无藏身之地。
其次,要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规定,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
加强对执行责任制情况考核、检查和监督,把考核结果作为政绩评定、奖励任用的重要依据。
对那些领导不力、甚至不抓不管,导致严重不正之风而长期得不到治理、屡屡出现重大腐败问题的地区和单位,要追究主要领导责任。
各级党组织要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好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格遵守和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格遵守和执行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提出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充分发挥在反腐倡廉中的表率作用。
再次,要建立一整套严密的组织监督与广泛的民主监督相配套的有效制度。
通过建章立制,把制度约束与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使形式主义得到及时的遏制。
总之,要拓宽监督的视野,疏通监督渠道,以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
(三)要把好知人善任、选贤任能的用人关,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把好用人关,就是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和用人制度,激励干部为党和人民多做贡献。
选准用好一个干部,就等于树立一面旗帜。
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一定要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干部得到褒奖,使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惩戒,在党内和全社会形成勤政为民、踏实工作的浓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