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政绩观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每个从政者都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
在我个人长期从政生涯中,通过与各级政府领导合作和实践中的经验,我深刻认识到政绩观对于一个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我对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心得体会。
首先,正确对待政绩观与民生利益的关系。
政府的工作应当立足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以民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为衡量标准。
因此,政绩观应该立足于民众的需求,将民生问题置于首位,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现实的实际问题。
如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加强教育投入等,只有真正解决了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政府工作的价值。
第三,正确对待政绩观与廉洁的关系。
在一些地方,由于政绩观的误导,一些工作人员为了达到政绩目标,不惜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私利,甚至滥用职权腐败。
然而,这样的行为势必破坏政府公信力,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因此,政绩观应当与廉洁有机结合。
政府工作人员应严守廉洁自律的底线,坚持清正廉洁的原则,以道德和法律的底线来衡量政绩,绝不以不法手段谋取私利。
最后,正确对待政绩观与道德的关系。
政府工作是一种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职业,要求从政者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
政绩观应该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是一种对社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
政府工作的过程是充满艰辛和困难的,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经受住各种诱惑和考验,在困难面前始终保持担当和奉献的精神。
在实践中,我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持续提升自己对正确政绩观的认识。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要政府工作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真正实现政府工作的价值,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习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
学习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政绩是政府官员或组织所取得的成绩和表现,通常是以具体的政策实施和社会发展成果为基础来评价的。
对于一位政府官员来说,正确的政绩观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工作态度、责任意识以及对公众利益的认识和追求。
因此,我深入学习和思考了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并在实际工作中付诸实践。
首先,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要正确认识政绩的本质。
政绩不仅仅是一纸奖状或一条新闻标题,更重要的是实实在在地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解决实际问题。
政绩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关注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政府官员应当把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从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其次,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注重长远考虑。
政绩不应仅仅追求眼前的利益和短期的成果,而应有着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发展思维。
政府官员应当具备全局观念,将自己的工作融入到国家、地方的发展大局中去。
只有关注长远,才能在工作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布局,从而取得可持续的政绩。
第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要强化责任意识。
政绩的取得和工作的结果是有直接关系的,唯有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努力工作,才能取得好的政绩。
政府官员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落实。
同时,政绩观要与廉洁从政观相结合,官员需自觉抵制各种形式的不正之风,真正做到为民服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第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要注重团队合作。
政府的工作通常是集体行动的结果,只有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才能共同克服困难,取得良好的政绩。
政府官员应当注重团队建设,在工作中鼓励和倾听不同的声音,注重集思广益,通过团队合作实现共同目标。
第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要秉持服务宗旨。
政府官员应该时刻将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谋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只有真正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才能取得真正的政绩。
因此,政府官员要具备质朴朴诚的品质,才能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于政府官员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上任青年领导干部应处理好五个关系
新上任青年领导干部应处理好五个关系近年来,随着年轻干部选拔工作力度的加大,一大批优秀的青年干部脱颖而出,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
新上任的青年领导干部如何适应新角色,开创新局面呢?我认为应处理好以下五方面的关系。
一、正确对待名利位,处理好权力与义务的关系。
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手中有了一定的权力。
因而找的人多了,围着转的多了,提供“方便”的多了,唱“赞歌”的也多了。
一些老同事、老朋友、老上级、甚至是爱人的朋友同事都找上门来,这个请你送人情,那个求你给照顾。
对此,青年领导干部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努力做到三个不变:一是权力大了,为人民服务的本色不能变。
只有严于律已,公正待民,廉洁从政,才能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抵御名、利、金钱、女色等的冲击,避免“翻船”。
二是职务升了,谦虚谨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不能变。
有些青年干部一旦当了官,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对来自群众的呼声、意见和建议不屑一顾,有的甚至瞧不起退下来的老同志。
邓小平同志曾经语重心长地说:“不只是年轻就能解决问题,不只是有了业务就能解决,还要有好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这是最根本的一条。
”如果自以为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长此下去,必然会“霸王别姬”的。
三是地位变了,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不能丢。
应当说,领导的差使是很辛苦的。
切不能因为当了领导就停滞不前,贪图安逸,沉溺于文山会海,热衷于参观考察,奔波于应酬接待,进出于酒楼舞厅,不想艰苦创业,只想当舒舒服服的“太平官”。
二、正确对待前任的工作,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新官与旧事是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普遍面临的问题,有的只讲创新,忽视对前任的继承性,往往为体现自己的新风格,在用人上搞“一朝天子一朝臣”,在工作上新官不理旧事,另起炉灶;有的碍于前任领导的培养、提携或前任已提拔到更高领导岗位及其它因素,明知是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决策,也“萧规曹随”,当“维持会长”,不敢创新突破。
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
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政绩是干部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动性、创造性的综合反映,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
树立正确政绩观,应当牢牢把握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正确政绩观要求政绩必须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当前,极少数领导干部“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工作中醉心于搞“形象工程”、鼓吹“GDP神话”,造声作势,追求个人“政绩”。
这样的“政绩”,实则“政疾”。
政绩的评判标准应以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标准。
政绩的取得必须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正确政绩观要求政绩能够经受时间的检验。
在新的历史时期,领导干部把握好正确的政绩观,要对历史负责。
取得的政绩必须经受得住时间的检验。
在取得政绩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相统一,局部效益和全局效益相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短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统一。
不能把政绩定位在即时效应上,动辄“大手笔”,缺乏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不考虑自身优势和劣势,一味盲目决策、蛮干。
因此,我们所要的政绩,必须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所取得的业绩,是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正确政绩观要求政绩必须得到群众的认可。
政绩不是领导干部说有就有,上级评定多大就有多大的,而应得到老百姓的认可。
用群众观点看政绩,就是要正确认识创造政绩为了谁、依靠谁、谁来评判的问题: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还是为个人谋私利;是真正把群众意愿放在第一位,还是把眼睛仅仅盯在上面,这是衡量领导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创造政绩的最高目的。
(7篇)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专题讨论发言
(7篇)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专题讨论发言作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于我的工作至关重要。
正确的政绩观应该注重长远发展、民生利益和公共利益,而不仅仅关注短期成果和表面现象。
以下是我对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观点和建议:1. 长远发展:政绩不能仅仅以短期结果为导向,而应该关注长远的发展规划和目标。
我们需要为未来做出可持续的政策决策,而不仅仅追求眼前的政绩。
长期发展可以通过加强教育、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来实现。
2. 民生利益:政绩观需要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特别是弱势群体的需求。
我们应该通过提供就业机会、保障基本医疗和教育资源等措施来改善民生,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3. 公共利益:政绩应该以公共利益为导向,而不仅仅是满足特定利益群体的需求。
我们需要确保政府的决策和行动符合法律法规,并能够促进社会公正和公平。
4. 透明度和问责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要建立健全的透明度和问责制机制。
政府应该主动向公众公开政策决策和执行情况,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同时,应该设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
5. 及时调整和改进:政府应该及时调整和改进政策,以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变化。
政绩观不能固步自封,而应该不断地反思和改进,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
6. 综合评估和绩效考核:政府的政绩应该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而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率或者一些简单的指标。
我们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政府的政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考核。
7. 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政府应该鼓励公众参与政策决策和政府工作的监督。
公众的声音和意见对于政府的决策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广泛的民主参与,才能更好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以上是我对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一些观点和建议。
我相信,只有注重长远发展、关心民生利益、追求公共利益、加强透明度和问责制,及时调整和改进政策、综合评估和绩效考核,以及鼓励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种关系搞好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应处理好“四种关系”政绩观是干部从政价值取向的直接体现,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
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会影响到一个单位、一项事业的顺利发展,也会影响到一个干部、一届班子、一支队伍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影响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
当前,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应当处理好“四种关系”。
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处理好政绩观与发展观的关系政绩,是干部德才素质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中的有机统一,是干部在履行职责中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贡献,是党的干部“四化”方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与发展观是密切相连的。
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反之亦然。
科学的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
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往往会在实践中偏离科学的发展观。
在以经济数据、经济指标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观的引导和驱使下,个别领导干部开始脱离地方或单位实际,为追求一时的增长速度盲目上项目、办企业、引投资,大搞“形象工程”,片面地“树政绩”、“求发展”,这些都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不利于社会的进步,领导干部要善于从战略全局上、从党的工作大局上、从直接关系群众利益的重要方面促进发展。
既要在立足本职工作着眼社会进步上创造政绩,又要创新思维突破狭隘主义谋求发展。
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处理好“显绩”与“潜绩”的关系实际工作中,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困难和矛盾多的地方工作的干部,其政绩往往容易被轻视;那些不喜欢张扬,只知埋头苦干的干部,因其不显山不露水而往往容易忽略;那些注重打基础、重长远而一时看不到突出成绩的干部,往往容易被忽视。
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个别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内只热衷于“短、平、快”的政绩,挑着“显山露水”、“表面风光”的事情干干,而对涉及长远利益的基础工作只停留在口头上,行动在表面上,对员工疾苦、群众困难却漠不关心,为的是快速在上级领导面前产生良好的“印象效益”,实现个人的提拔、升迁目标。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是指人们对待政绩问题的态度和观点。
它紧密关系着政府的作风、官员的行为以及政府的效能。
一个正确的政绩观是政府工作顺利开展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而错误的政绩观则可能导致官僚主义、形象工程和虚假宣传等问题的出现。
因此,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政绩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正确的目标导向、科学的评价体系以及真实的表现方式。
首先,正确的目标导向是指政府工作应当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追求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而非短期的表面功效。
政府应当在保障人民的生命权、安全权、发展权等方面下功夫,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受益。
其次,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指评估政府工作的标准应当客观、科学和公正。
政府的工作成果应该通过政策的效果、民众的满意度等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估来进行全面衡量,而不应只看重表面的数字数据。
最后,真实的表现方式是指政府在向社会普遍公开工作信息的同时,也要注意将问题表露出来,主动接受民众的监督和批评,并积极改进工作。
政府应当做到政绩与形象两手抓,确保政绩的实实在在。
要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需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具备以下几点素质。
首先,要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的道德修养,培养廉洁奉公、忠诚敬业的作风,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其次,要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管理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政府的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完成任务的层面上,还要深入研究问题,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并能够落到实处。
再次,要加强政府工作的监督机制,明确责任和权力边界,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对政府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估。
另外,媒体在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中起着重要作用。
媒体应当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对政府的工作进行实事求是的报道和评价,既夸大政绩,也不能压制问题。
媒体还应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对政府的不正之风进行曝光和批评,倒逼政府改进工作。
在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的过程中,也需要政府与民众共同努力。
学习心得体会:把握三个关系落实两个责任
学习心得体会:把握三个关系落实两个责任省委出台了《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的意见》,在继续强调“一岗双责”的同时,实施“一案双查”制度。
有的地区相继出台了落实“两个责任”的实施方案及监督考核、责任追究办法。
对如何落实“两个责任”,我认为首先要正确把握好三个关系。
一、正确把握党委“主体责任”与纪委“监督责任”的关系正确把握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关系,既不能用纪委的监督责任代替党委的主体责任,也不能以党委的主体责任包揽纪委的监督责任。
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明确规定,“领导班子对职责范围内的全面从严治党负全面领导责任”;党章明确规定,纪委的主要职责之一是“协助党委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
但长期以来,在不少地区、单位党员干部中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潜意识中认为全面从严治党是纪检组织的事。
全面从严治党的“全面领导责任”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多数停留在“开会、讲话、责任状”的模式上,而协助党委抓全面从严治党的纪检组织事实上却成了不少单位全面从严治党具体落实的主体。
这次把“全面领导责任”改为“主体责任”,提法上、概念上更加明确,不易与纪检组织的“监督责任”混淆,有利于责任的精确定位,有利于让各级党组织真正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领导者、执行者和推动者。
而纪检监察组织的监督责任是对“协助党委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提法的具体明确,意味着纪检组织的协助职能主要是对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落实的监督问责,更好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作用。
落实纪委监督责任与党委主体责任是一个有机整体。
一方面,党委落实主体责任可以为纪委监督责任提供保证力量,让纪委更好地承担监督责任,同时对其监督不到位、执纪不严肃、作风不扎实等问题进行纠正。
另一方面,纪委监督责任可以为党委主体责任提供监督力量,同时对其主体意识不强、主体角色不突出以及主体行为不规范等问题进行纠正。
强化主体责任,并不是要取代纪委的组织协调,而是由党委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工作,为纪委监督责任的承担创造条件;强化监督责任,并不是要削弱同级党委对全面从严治党的领导地位,而是便于纪委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主业,为党委主体责任的承担奠定基础。
树立正确政绩观
树立正确政绩观怎样看待政绩,如何树立政绩,这是每个领导干部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如果政绩观不正确,工作中就会急功近利、欺上瞒下,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要在实践中正确处理三个关系。
处理好“唱功”与“做功”的关系。
“唱功”,是鼓动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一种能力,是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才能。
但是,如果领导干部刻意在“唱功”上作文章,说起来头头是道,听起来天花乱坠,但就是不干实事,不为人民群众切切实实谋利益,这就走向了反面。
领导干部不仅要有好的“唱功”,更要有好的“做功”,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善抓大事、实事,把政绩体现在干大事、办实事上。
现在考核政绩的内容很多很细,只有做了大事、实事,才称得上是“功”。
这里说的大事指的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事,实事指的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也就是诸如入库税收增加了多少,城乡人民收入增加了多少,就业岗位增加了多少,居民储蓄增加了多少,等等。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硬性量化指标,最能体现工作的虚与实、经济发展的快与慢、政绩的大与小,也最能让那些只顾“唱功”、没有“做功”的人失去市场。
处理好争奖杯与争口碑的关系。
奖杯,是上级对自己工作的肯定。
对于有实实在在意义的奖杯,领导干部理所当然要争,这有利于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有利于推动工作不断上新台阶。
但是,如果领导干部干工作仅仅是为了拿奖杯,甚至为此搞一些不切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那对工作反而有害无利,使老百姓怨声载道。
因此,创造政绩不能眼中只盯着奖杯,更要看老百姓的口碑。
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千重要万重要,群众需要最重要。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领导干部都应始终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自己工作的最高标准。
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1
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1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政绩观成为了摆在政治人物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
正确的政绩观,可以加强政治人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国家、地方的繁荣和稳定发展。
在我长期的工作生涯中,我深刻体会到,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于一个政治人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正确的政绩观要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政府工作的目标是为人民服务,政治人物应该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政绩观要以实现社会公平、促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能仅仅为了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
政治人物要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担当责任,善于解决人民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其次,正确的政绩观要注重科学、可持续发展。
政府工作需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实施路径,不能盲目追求表面的成绩和短期的利益。
政治人物要有远见和智慧,善于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科学的决策。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提倡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第三,正确的政绩观要强调改革创新和系统治理。
政府工作面临着诸多复杂的问题和挑战,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思维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政治人物要拥有创新思维和敢于改革的勇气,破除陈旧的体制机制和僵化的行政体系,推动政府功能转变,实现科学有效的决策和治理。
第四,正确的政绩观要注重团队合作和民主参与。
政府工作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只有团结一心,协作配合,才能有效地完成各项任务。
政治人物要重视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注重发挥团队的智慧和力量。
同时,政府工作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政治人物要注重民主参与,广泛听取不同意见和建议,形成共识和合力。
第五,正确的政绩观要坚持廉洁奉公和拒腐防变。
政治人物要自觉维护党纪国法和廉洁政治的原则,不能违规违法,坚决与腐败现象作斗争。
政治人物要自觉遵守法律和纪律,廉洁奉公,勤勉尽责,真正为人民谋利益。
无论处于什么时代,政绩观都是一个政治人物必须正视和处理的问题。
发挥“三大作用”处理好“三个关系”
发挥“三大作用” 处理好“三个关系”万卫平2007年6月13日,兵团党委宣传部和兵团屯垦戍边理论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组织召开了兵团屯垦戍边理论研讨会暨研究中心年会。
与会者一致认为,顺应屯垦戍边事业发展需求而成立的屯垦戍边理论研究中心,在兵团党委的领导下,一年来,做了大量工作,加强了对党中央重大战略思想,兵团改革发展实践,职工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研究,组织《屯垦戍边理论纲要》的编写,完善内部的建章立制,充分发挥了团结兵团内外理论工作者的凝聚作用和引领屯垦戍边理论研究的指导作用,正逐步显示其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这次研讨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研究主题具有鲜明性;二是研究领域具有广泛性;三是研究题材具有实践性;四是研究队伍具有群众性;五是研究成果具有现实指导性。
综观这些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出了发挥“三大作用”、处理“三个关系”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发挥“三大作用”是兵团的立身之本、兴业之基、力量之源。
与会者站在历史长河看今天,站在全球背景看中国,站在国家大局看新疆,站在新疆战略地位看兵团,站在兵团全局看局部,一致认为,更好发挥“三大作用”,必须准确把握兵团的特殊地位,不断强化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
有的通过对历史上屯田最为兴盛的汉唐清三代政府屯垦策略分析中得到启示:在新疆组建兵团,正是党和国家深入总结新疆发展历史,准确把握屯垦戍边与新疆稳定与发展之内在关系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有的从兵团与国家安全关系研究中得出结论认为,维护新疆稳定和边境安全,关系到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兵团必须发挥好“三大作用”。
有的从中亚地缘战略背景探析了兵团的地位、作用,肯定兵团对新疆及周边地区经济具有辐射和拉动效应,对维护地区安全和反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具有战略震慑效应,对西部地缘政治人文环境具有文化影响效应。
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到三个摆进去发言材料
在文章中我将重点关注树立正确政绩观,加入我的观点和对主题的个人理解。
标题: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到三个摆进去发言材料【序言】政绩观是指领导干部对待自己政治表现和工作业绩的态度和观念。
正确的政绩观是领导干部政治品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的重要内容。
在任何时候,都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做到三个摆进去,谋求人民认为好、领导信得过、对得起自己。
【第一部分:树立正确政绩观】1.1 政绩观的定义政绩观是指领导干部对于自己工作业绩和政治表现的态度和观念。
在日常工作中,如何理解和对待政绩观是非常重要的。
1.2 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应当以人民为中心,以民生工程为重点,以改革发展稳定为根本,以保持党同人民裙众的血肉通联为重要内容。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要的是要正确认识政绩观的内涵和要求。
【第二部分:三个摆进去】2.1 领导干部要把个人政绩摆进去领导干部要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人民裙众的满意度作为考核政绩的最高标准。
工作中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把个人政绩摆进去,关键是要以人民利益为宗旨,多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求政绩的根本就是办实事、解难题、利民生。
2.2 领导干部要把领导部门的政绩摆进去领导干部要依法依规行使职权,保护和增进人民利益,推动发展,加强监督,纠正错误,维护人民权益,方才能真正做到不将政绩局限于个人,而是以领导部门的政绩为重。
2.3 领导干部要把党的事业的政绩摆进去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力争做出更多更大的政绩,必须始终不渝地把党和人民事业的长远发展摆在首位。
【第三部分:发言材料】3.1 发言材料要突出正确的政绩观在各种会议上,领导干部的发言材料要体现正确的政绩观,真诚为民,解决问题,取得成绩。
3.2 发言材料要符合三个摆进去在发言中,领导干部应当把个人政绩、领导部门的政绩和党的事业政绩摆进去,结合具体工作成果进行发言,并从人民满意度出发,总结取得的成绩,查找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要处理好“六对关系”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要处理好“六对关系”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各级政府及其领导者的政绩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在过去,政绩观主要体现为“铁公鸡”、“衙门派”等形式,即追求大而全的政绩表现,而忽略民生问题和基层建设。
随着民众对政府工作的关注和要求的逐步提高,政绩观也逐渐向“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本”的方向发展,强调政府应该关注民生,注重基层建设,提高政府效能,促进社会进步。
为了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需要处理好六对关系,具体如下:一、政治目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政府应该坚持以政治目标为导向,促进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政府不应该只关注经济数据的增长,而忽视对民生的关注,应该促进经济发展与人民福祉的持续提升。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综合考虑就业、收入、环保等多个因素,在保持经济稳定和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政治目标的实现。
二、发展战略与具体项目的关系。
政府必须以整体发展战略为指导,明确各项具体项目的重要性和地位。
在决策具体项目时,政府不应仅以地区、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为依据,还应注重项目对民生问题和基层建设的解决作用等,特别是需要注重弱势群体需求的满足。
政府应该通过有效的沟通机制,听取民意,了解民意,真正了解人民的心声,从而明确项目的建设方向和目标,确保项目真正符合人民的需求和利益。
三、安排财政预算与保障资金分配的关系。
政府必须合理安排财政预算,合理保障资金分配。
不应一味追求大额支出,而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政府在安排财政预算时,应充分考虑人民对公共资源的需求和政府在保障公共利益方面的作用。
政府还应该加强资金分配的公正性和透明度,防止资金占用和滥用现象的发生,真正做到用钱公开、权力公开、事项公开、管理公开。
四、掌握发展节奏与加强基层建设之间的关系。
政府必须掌握发展的节奏,加强基层建设。
发展节奏的把握不仅要顾及政府工作的规范性和协调性,还应当兼顾整个社会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树立正确政绩观研讨发言
树立正确政绩观研讨发言树立正确政绩观研讨发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导,真正同人民结合起来,始终站稳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政治立场,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初心和使命深深烙在心里。
所谓政绩观,是党员干部对工作业绩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政绩观往往决定着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工作作风。
对于我们基层工作者,与老百姓接触的最多,了解的最多,践行的最多,而如何增强为民服务的宗旨,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做到为百姓解难题、办实事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
广大党员干部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共产党人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正确的权力观。
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又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党员干部要清楚地认识,功成不必在我,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大我和小我的关系,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眼前利益、个人利益的关系。
个别干部为了仕途升迁,突出自己的显绩,搞面子工程,结果留下后遗症,劳民伤财,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没能处理好这些关系。
党员干部只有有了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才能丢掉各种私心杂念,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能否求真务实,是检验政绩观的重要尺度;做到求真务实,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内在要求;实现求真务实,是落实正确政绩观的主要目标。
党员干部要以上率下,积极下到基层一线,深入群众当中,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问题为导向,努力提高施政能力,积极适应新的考核评价办法,认真转变工作思路,创新方式方法,从而更好地实现新作为。
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
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一、引言政绩观是指在政治和行政领域中,对政府和政府官员的工作成绩和绩效的评价标准和态度。
作为一名合格的政府官员,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指导我们的工作,推动我们不断进取,创造更多的实绩。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
二、正确看待政绩的定义首先,正确看待政绩的定义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前提。
政绩不仅仅是指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也包括改善民生、提高社会福利、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成绩。
政绩观要超越短期的表面成绩,注重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政府官员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努力为人民谋福祉,为国家谋发展。
三、正确对待政绩与形式主义的关系形式主义是指只追求表面功夫,不重视实质问题的行为。
对政绩的评价过于功利和浮夸就是形式主义的表现。
政府官员要坚决抵制形式主义的干扰,注重工作的实际效果。
政绩观要有实质,不能只追求数字数据的增长,而是要注重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
四、正确对待政绩评价和考核制度政绩评价和考核制度是衡量政府官员工作成绩的一种方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政府官员应该正确对待政绩评价和考核制度,不把考核结果看作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政绩观要超越片面的指标和评价,注重全面的发展和改进。
只有全面而科学的衡量方式,才能更好地反映一个政府官员的真实工作成绩。
五、正确对待政绩观与廉政建设的关系政绩观和廉政建设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政府官员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守廉洁从政的底线。
只有廉洁从政,才能真正为人民谋福祉,为国家谋发展。
政绩观要与廉政建设相结合,注重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坚守党风廉政建设的红线。
六、正确对待政绩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政绩观要做到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府官员不能只顾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忽视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政绩观要超越狭隘的个人主义,注重集体利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只有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为人民谋福祉。
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到三个摆进去发言材料
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到三个摆进去发言材料在当今社会,政绩观念已经成为了政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正确的政绩观不仅关乎政府的形象,更直接影响政府的发展方向和民众的生活质量。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并重点阐述如何做到“三个摆进去”以实现更有效的政绩表现。
一、政绩观的重要性政绩观是指政府官员对政绩的认识、追求和评价标准。
一个正确的政绩观是建立在为民谋福、善政为先的基础上,注重实效、民生、改革和长远发展。
政绩观决定了政府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所追求的目标和结果,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民众的满意度。
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1. 以民生为重正确的政绩观应当以民生为重点。
政府应当将民生问题置于首位,关注人民的疾苦和需求,积极解决民生问题,改善民众生活条件。
只有让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政府的政绩才会受到肯定。
2. 力求实效政府的政绩不在于表面功夫,而在于实实在在的成绩。
政府官员在工作中应当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追求虚头八脑的政绩工程,而是要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提升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3. 突出改革创新政府的政绩观要注重改革创新,善于整合资源、创造条件,不断推进政府工作和社会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不断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水平。
三、做到“三个摆进去”所谓“三个摆进去”,指的是把工作职能摆进去、把问题思考摆进去、把责任担当摆进去。
这是新时代下政府官员在树立正确政绩观时应当特别重视的准则,也是实现政绩优良的重要方式和方法。
1. 把工作职能摆进去政府官员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时,首先要把工作职能摆进去。
政府官员要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使命和责任,正确处理好政府的各项职能,积极主动地推动政府的各项工作。
只有不断扩大工作职能,加强工作力度,政绩才能得到提升。
2. 把问题思考摆进去政府官员还要把问题思考摆进去。
他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要尽可能地为民众排忧解难。
只有勇于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政绩才能得到提升。
处理好三个关系
《处理好三个关系》摘要:在考察中,温家宝总理指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要处理好三个关系,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就是要抓住机遇,就是要扬帆起航,就是要奋力当先,“打基础”,也可能“费力不讨好”唐剑锋面对扑面而来的金融危机,应该怎么办?是等待,还是退却?等待和退却,只有死路一条。
只有“挺身站出来,勇敢负起责任”,危机才能变机遇,挑战才能变机遇。
不惧危机,应对挑战,是信心,是智慧,是力量。
黑暗总会过去,曙光就在前面。
这永远是一条真理。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信心是什么?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博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考察时指出:“科技、知识、人才就是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信心所在”。
越是寒冷的冬天,越是离春天不远。
危机过后的春天,是市场的春天,是科技的春天,是人才的春天,是创新的春天,是知识的春天,是强者的春天。
春天,永远不属于那些“等待和退却”者。
在考察中,温家宝总理指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二是处理好治标和治本的关系;三是处理好经济与科技的关系。
”审时度势,趁着应对,坚定信心,还有什么样的火焰山过不去?就是前面是刀山,就是前面是火海,就是前面没有路;在智者面前,在勇敢者面前,不是也能走出路来吗?不也是“胜似闲庭信步”吗?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就是要抓住机遇,就是要扬帆起航,就是要奋力当先。
怎样才能“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总理在危机面前,曾提出了“想三天”。
昨天,今天,明天,这实际上说的就是“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今天我们打下的基础,明天就可能给后人带来效益。
“打基础”,也可能“费力不讨好”;但是,却能“利长远”。
这需要有正确的政绩观。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重视科技进步的力量,越是要重视知识的力量,越是要重视人才的力量;掌握先进的技术,掌握前瞻的知识,有了创新型人才、顶尖级人才,我们发展的“储备”力量,就会是强大的。
可能我们今天还需要“爬雪山”,明天就会阳光明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
我们平时所说的政绩观,指的是领导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去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干部如何从政、如何施政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包括干部的政绩为谁,树立什么样的政绩和怎样树立政绩的认识,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领导干部中的根本体现。
是指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履行相关职务取得的工作成绩和贡献,是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反映。
一、落实正确的政绩观是新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创政绩的迫切需要
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会影响到一个单位、一项事业的顺利发展,也会影响到一个干部、一届班子、一支队伍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影响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
这些年来,绝大多数干部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孔繁森、李润五、郑培民,人们还常常念叨他们;汪洋湖、张工、吴金印……工作岗位、类别、层次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同样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不过,也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存在着错误的政绩观,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偏,即对“政绩”理解片面,将政绩只视为经济增长、等同于高楼大厦,尤其是近年流行的“唯GDP论”,更是为害甚深;忽略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忽略了人们思想道德水准的提高;对于农村的现状漠不关心,造成了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只重视眼前利益,没有考虑到长远的未来,忽略了人的素质修养的提高,造成了经济可持续发展潜力不足,最后必然造成人与自然等方面的失衡。
二是散,地方政府往往缺乏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经济发展规划,这就造成了下属各个地区各自为政、以邻为壑,盲目攀比,最后往往导致重复建设,恶性竞争,造成了经济结构不合理和国家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是急,即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这种急功近利往往都是出于急于捞资本、出政绩的自私心理,是为了达到早日升迁等个人目的。
有了这种心理,在进行规划和经济建设的时候必然会出现只重当前、不顾长远,只重速度、忽视质量,只重发展、不计污染的严重后果,眼前的利益时得到了,以后的糟糕后果需要后来者来承担。
最典型的就是“新官不理旧事”,今天一个大规划,明天一个“新”计划;今天一个“新”思路,明天一个“新”举措。
四是虚,即华而不实,虚报浮夸,用“水分”制造“政绩”。
这是急功近利的政绩观恶性膨胀的必然归宿。
一些领导干部重名利、轻政德,“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
意”,心浮气躁、做表面文章,重“显绩”、轻“潜绩”,善于包装、精于造势,甚至欺上瞒下,编造“GDP神话”,制造虚假“政绩”,为个人树碑立传。
五是混,即当官做老爷,不思进取,认定“无过便是功”,不冒风险、得过且过,敷衍了事、怨天尤人。
这也是个人主义支配政绩观的一种结果。
错误的政绩观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后果是一样的:一是造成社会和经济的畸形发展,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严重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二是滋生腐败,滋生官僚主义,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
三是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党纪,诱发领导干部的懒惰思想和投机心理,助长党内和社会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浮夸之风,影响干部进行建设的积极性。
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解决“三个核心问题”、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第一,要解决好三个核心问题。
一是要明白政绩为谁而树?实践证明,政绩只有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而树,只有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是党和人民之福,也才能干出实实在在的政绩。
一任领导、一个干部是否有政绩,检验的标准,就要看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
二是要树立什么样的政绩?真正的政绩应当是符合党和国家政策法规的政绩,是符合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政绩,是人民群众需要的政绩,是没有水分、没有后遗症、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
正确的政绩观,要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眼前效益和长远效益的统一,想法与实际的统一。
总之一句话,正确的政绩观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三是要明白靠什么树立政绩?树政绩,来不得半点虚假,也没有“一步登天”的捷径可走,惟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始终从群众最关心的、最迫切希望解决的事情做起,才能取得成效。
政绩是干出来的。
我们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改革面临一些难啃的硬骨头,涉及一些深层的矛盾和问题。
各级领导干部应勇于面对现实,承担责任,在解决这些重大疑难问题中创出政绩来。
第2,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唱功”与“做功”的关系。
“唱功”,是领导干部发动、组织群众的一种能力,是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才能。
但是,如果领导干部刻意在“唱功”上做文章,不干实事,就走向了反面。
所以领导干部不仅要有好的“唱功”,更要有好的“做功”,即具备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能力,把政绩体现在干大事、办实事上。
这里说的大事指的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事。
实事指的是事关人民群
众切身利益的事。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硬性量化指标,最能体现工作的虚与实、经济发展的快与慢、政绩的大与小,可以遏制好逸恶劳、好大喜功的官场习气。
二是要处理好争奖杯与争口碑的关系。
对于有实实在在意义的奖杯,领导干部理所当然要争。
但如果工作仅仅是为了拿奖杯,甚至为此搞一些不切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那对工作反而有害无利,使老百姓怨声载道。
有“天下第一县衙”之称的内乡县衙有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说的就是做官的道理。
人在仕途,不必对得失荣辱看得过重,而须时时想想怎样才能做个对地方、对百姓有用的官。
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领导干部都应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评判自己工作的唯一标准。
一切群众不满意的言行,都应当及时纠正;一切群众不满意的风气,都应当坚决克服。
三是要处理好有形政绩与无形政绩的关系。
领导干部在任期内上了多少项目,兴了多少企业,修了多少条路,造了多少座桥,建了多少幢楼,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实绩,如果实实在在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就理应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但领导干部不仅要注重有形的实绩,而且要注重无形的、潜在的实绩。
尤其是各项社会事业、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有时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其成效却难以很快显现,但这些都是为有形政绩创造发展条件、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方面,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因此,追求政绩,必须坚持辩证、发展、全面、均衡、长远的眼光,既要紧紧抓住当前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做一些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建立有形的政绩;又要干当前、想长远,多做一些诸如“百年树人”这样的长远之事,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建立无形政绩。
用这样的眼光看政绩,以这样的政绩观来指导工作,才能创造出真正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