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改革
电气工程综合课程设计
电气工程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气工程基础理论,掌握电路分析、电力电子技术、电机控制等核心知识;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电气工程问题的能力,如设计简单电路、分析电力系统运行状况等;3. 使学生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电气图纸阅读与绘制、电路仿真与测试、设备安装与调试等实践技能;2.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如CAD、Multisim等)进行电气工程设计和分析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创新能力,为未来从事电气工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气工程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 引导学生关注电气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 培养学生严谨、勤奋、务实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程结合高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明确,可衡量,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同时有利于学生了解课程预期成果,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电路基础:包括电路元件、基本电路定律、电路分析方法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等;- 基本电路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电路分析方法: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等。
2. 电力电子技术:介绍常用电力电子器件、电路及其应用,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电力电子器件:二极管、晶体管、晶闸管等;- 电路及其应用:整流电路、逆变电路、斩波电路等。
3. 电机与控制:涵盖电机原理、类型及控制方法,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电机原理:交流电机、直流电机等;- 类型及控制方法:步进电机、伺服电机及其控制电路。
4. 电气工程实践: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电路设计、仿真与实验,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电路设计:简单电路设计、照明电路设计等;- 仿真与实验:Multisim软件仿真、实验室实践操作。
关于高校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高校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的思考摘要:高校电气化的课程设置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专业课程的设置,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出适应性更强的人才,这也是社会对于该专业的客观要求。
本文通过分析专业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所要考虑的问题帮助提升完善专业的课程设计,提升学生竞争力。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高校专业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08-0000-01社会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怎样更好地在激烈的竞争环境当中培养出各种技能型的人才是所有高等院校所要解决的问题。
最近几年以来,我国的失业人员不断地增加,人们面临就业的压力。
高校的教学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因此,高校需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丰富知识与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
一、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社会要求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对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要求也提高了,跟以往相比,现在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加重视所学专业的实践性。
具体来讲,要求学生具备电气维修能力,电气看图能力和电气操作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对大型装置的维护、安装和调试能力。
此外,还要求学生具备远程控制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编程能力,也就是应用有关的软件编写程序控制电气装置的能力。
二、电气自动化教学面临的不足尽管高校都重视培养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可是还面临着一些不足之处,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教学的过程中,课本的内容跟社会的发展相脱节,理论知识不够先进,比如不能够详细地介绍最新的变频器与智能表。
第二,当前形势下,高校面临着轻视实践和注重理论知识的问题,虽然教师也组织学生做一些实验,但是实验的目的也只是让学生初步地认识各种实验现象,并未让学生动手操作,因而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很多学校的学生都存在着只看教材、不做实验的现象,虽然有部分课程有一些实验安排,但是这种实验只是帮助学生对试验现象进行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没有让学生切身体验,这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非常不利。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丁坚勇,王洪新,饶凌平(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2)第一作者丁坚勇,男,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2j y @摘 要:论述了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从实验教学、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开放办学等方面介绍了武汉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现代大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部分,只有使二者有机结合、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才能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
实践教学作为大学教学的一部分,应加强同理论教学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实践教学;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努力能力的不可替代的平台。
实验教学、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形成大学本科了实践教学的有机整体,贯穿于四年大学教学的全过程。
近年来,我院结合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紧密围绕武汉大学建设中国一流大学和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总目标,坚持“三创”教育理念,发挥我院综合优势和特色,积极推进教学研究和改革,营造和谐的专业发展环境;强化本科教育的基础和中心地位,2005年,我院“电气信息类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模块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获得了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此工作的基础上,学院认真分析办学特点、总结办学经验、深化教学改革,以提高办学水平、强化实践教学为主线启动了新一轮教学改革,积极组织教师申报教学研究项目并由学院组织“电气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立项,结合我院教学实践,探索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
1 实验教学改革以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切入点,构筑更为先进的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协调的实验教学体系;我院提出并实施了电气类专业的三大平台课程框架,即:()学科基础平台课程———走进电世界+认识实习(2)学科理论平台课程———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3)学科实验平台课程———电路综合实验、电工实践训练、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电机拖动及控制综合实验。
技工学校电工电子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技工学校电工电子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随着社会的发展,电气电子行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迅速,对电工电子专业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越来越多的技工学校开始开设电工电子专业,并探索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将不同专业的课程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可以同时学习并掌握多个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在电工电子专业中,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电气电子相关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构建电工电子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首先需要明确培养目标。
电工电子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电气电子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电路设计、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胜任各种电气电子相关的工作。
一体化教学模式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需要设计合理的课程设置。
电工电子专业的课程应该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并且应该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理论课程可以包括电路原理、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实践课程可以包括电路设计与模拟实验、电子元器件的选型和使用、电工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够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够熟练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教学资源的整合也是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
电工电子专业需要一系列的实验设备和教学资源,如电路实验台、电子元器件、电工设备等。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学校可以整合校内外的资源,与企业合作,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操作环境和学习条件。
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关键。
学校需要拥有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电气电子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将实践经验融入到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还需要考虑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电工电子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通过实验成绩、实际操作技能考核、综合项目实践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全面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才能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指导学生的学习。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对 简单 工程 进 行 PL c维 护 和 设 计 的 能 力 ;
强 。 程 内容 包 括 低 压 电 器 结 构 及 原 理 、 课
梯 形 图程 序 设 计 等 知 识 。 系结 合 我 校 实 我
( ) 有 编 程 软 件 的 安装 和使 用 的 能 力 ; 4具 具 的 改变 调 整 了教 学 计划 , 大 了实训 课 时 , 加
序的修改、 试等 , 调 通过 大 量 的 实 践性 实例
培 养 学 生 的PLC综合 应 用 能 力 。 了以 下 1 个 课题 项 目: 1 三 相异 步 电动 机 0 ()
传统 教 学 手 段 下 很难 表达 的 教 学 内 容 或 无 法 观察到的现象 , 其象能形象 、 动、 使 生 直 解 , 高 学 生 学 习 的 积极 性 。 提 3. 3案 例分 析法
电 气控 制 技 术 及P 发 展 趋势 为 原 则 开 展 应 用 两 部分 。 学 内 容 的 改革 后 , 继 电 LC 教 在
3 1启 发式教 学法 .
对 于 课 程 中 的 基 本 概 念 、 本 理 论 等 基 知 识 点 , 们 教 师 采 用 传 统 的 课 堂 讲 解 办 我
电 气控 制 设 备 的 能 力 ;2 掌握 P c结 构及 课 堂 教 学 转 变 为 理 论与 实 践 一 体 化 教 学 。 () L 在 每 一 个 项 目的 教 学 中 , 师边 讲 理 论边 教 指 导 学 生 实 践 操 作 。 们 还 根 据 教 学 目标 我
实 训 不 再 以 传 统 的 验 证 性 实验 为 主 , 是 而 更 多地 向应 用 性 、 合性 训 练 转 变 , 正加 综 真
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电气类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
实 习相 结 合 的 专业 实 习模 式 。 作 指 导 相结 合 的 毕业 设 计 模 式 。
引导、鼓励、组织学生按照实 习教学计 划要求,结合 自己将 来
教 学 新模 式 是 提 高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的根 本 保 证 。 近 年 来 ,武 汉 大 结 合 ,促 进 了实 验 教 学质 量 的 提 高 。
学 电气工程学 院 ( 以下简称 “ 我院” )以加强学生创 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培养为切入点 ,认 真研究实践教学 各环 节在创新型人才
湖南湘阴人 , 武汉 大学电气工程 学院,教 授 ,工学博 士 ,主要 研 究方 向 :电气自 化 。( 动 湖北 武 汉 4 or) 3oe 基金项 目 : 本文 系 “ 电气工程 与 自 动化专 业实践教 学体 系和模 式 的改革 与创 新专业具 有很 强的实践性 ,实践教学是培养 适应社会 设计性、创新性实验 占教学实验 课程 的比例提 高到 8 %以上 ; 5 发展 需要的具有创 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 电气专业人 才的 改革实验 教学 方式,实 行必做 实验与选做 实验相结合、课程实 最有效途 径。因此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科学合理 的实践 验与独立综合实验相结合、开放 式实验 教学与课外科 技活动相
个结 合” 实践教 学新 模 式,取 得 了 丰硕 的办学成果 。 本 文对 该 实践 教 学新模 式 的主 要 内容 和实施 成 效进行 了 总结 。 关 键 词 :电气类 ; 实践教 学 ; 式 模
作者简介 : 华小梅 (96 ) 17 一 ,女,湖南衡阳人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工学硕士,主要研 究方向: 教学管理 ; 丁坚勇 (97 ) 15- ,男,
关于“五个重构“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
关于"五个重构"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发布时间:2021-04-15T13:41:05.54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2期作者:刘阳勇[导读] 《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对于电气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刘阳勇重庆交通职业学院重庆江津 402247摘要:《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对于电气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奠定了电子技术的知识基础,需要学生深刻理解并且可以运用在一些实际操作中。
但在学校老师进行授课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些问题出现,导致同学们不能完全理解讲授知识内容,课堂的授课效果也有提升的地方,所以对于这些现象推出五个重构来解决这些问题,系统的对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进行一些改进与创新。
下面针对这五个重构来分析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与应用。
关键词:五个重构;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创新;教学实践;引言:《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对于电工专业起着很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同学们系统的掌握电子技术的知识,为以后学习更深的知识打下基础,所以对于这门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要掌握的扎实,才能更好进行下面的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发现同学们实际掌握的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些问题学校教师需要进行一些创新改革来解决课程掌握程度不好的问题,推出了“五个重构”分别是“重构”课程体系、“重构”课程目标、“重构”教学内容、“重构”教学实施、“重构”教学评价。
我们通过设置课程来达到培养目标的目的,为了在日后实践中可以真正有所应用,当出现课程和实际应用脱轨或者得到的学生反馈一般时就需要通过一些改革,创新来刺激、改变原来的现象,提高教学质量。
这些改革、创新存在一定的挑战,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对于《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来说算是这个专业的入门基础课程,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们通常是以课本为主,重点在一些理论知识的传授,通过一些模型,讲述一些原理在结合一些题目进行分析。
但往往同学们的反馈效果很一般,不能完全的掌握这些知识或是单单理解了概念,不能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应用在一起,出现了脱节的现象。
电气创新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电气创新实践课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2)掌握电气创新实践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学会使用电气创新实践课中常用的工具和设备;(4)具备一定的电气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品质;(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电气行业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1. 电气创新实践课概述2. 电气创新实践课的基本方法与步骤3. 电气创新实践课中常用的工具和设备4. 电气创新实践课案例分析与讨论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电气行业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介绍电气创新实践课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目标。
2. 电气创新实践课概述(1)讲解电气创新实践课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2)分析电气创新实践课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作用。
3. 电气创新实践课的基本方法与步骤(1)介绍电气创新实践课的基本方法,如:头脑风暴、原型设计、测试与优化等;(2)讲解电气创新实践课的基本步骤,如:选题、方案设计、制作、测试、改进等。
4. 电气创新实践课中常用的工具和设备(1)介绍电气创新实践课中常用的工具,如:电路板、焊接工具、编程器等;(2)讲解电气创新实践课中常用的设备,如:示波器、万用表、电源等。
5. 电气创新实践课案例分析与讨论(1)选取典型的电气创新实践课案例,进行详细分析;(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心得。
6. 课堂实践(1)布置电气创新实践课的实践任务,如: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2)指导学生完成实践任务,解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
7. 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重点知识;(2)强调电气创新实践课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勇于创新;(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浅谈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
浅谈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是指在现有的培养模式基础上,通过针对人才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创新,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行业需求。
下面,我将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培养等方面,谈一谈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
课程设置方面。
传统的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主要以理论课为主,缺乏实践性的课程。
在模式创新中,应该加强实践性课程的设置,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以设置电气技术实验、自动化设备维护和调试实训等课程,通过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应用专业知识。
实践教学方面。
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涉及到很多实验和实践操作,传统的实践教学往往只是简单的演示和指导,学生缺乏充分的参与和实际操作的机会。
在模式创新中,可以引入技能大赛、工程实训和企业实习等形式,让学生通过实际的项目和案例进行综合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创业培养方面。
传统的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注重的是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忽视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在模式创新中,可以增加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可以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创业讲座和创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实施产教融合方面。
传统的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育与行业之间的联系较弱,学生毕业后缺乏对行业的了解和适应能力。
在模式创新中,可以与电气自动化行业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实施产教融合教育。
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来校授课,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和实践,建立校企合作项目,增加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行业知识。
电气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电气专业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气专业基础知识,如电路分析、电力电子技术、电机控制等;2. 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行业相关标准与规范;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电气系统进行设计、分析和优化。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气CAD软件进行电气图纸绘制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仿真软件对电气系统进行模拟和调试的能力;3.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电气设备,进行故障排查和维修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电气专业,树立从事电气工程相关工作的职业理想;2. 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循工程伦理,关注环境保护。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气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气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求知欲。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1. 电路分析与设计:包括电路元件、基本电路分析方法、电路设计原则等,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路基础、第二章 电路分析方法- 内容安排:讲解电路元件、电路定律,进行实际电路分析与设计案例教学。
2. 电力电子技术:涵盖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变换器及其应用,结合教材章节,进行原理讲解和设备操作。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力电子技术- 内容安排:介绍电力电子器件、电路拓扑,分析实际应用案例。
3. 电机控制技术:包括电机原理、控制策略及其应用,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
-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电机与电机控制- 内容安排:讲解电机原理、控制方法,进行电机控制系统实践操作。
4. 电气设备与系统设计:涉及电气设备选型、电气系统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结合教材章节,开展设计实践。
电气专业课程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1 引 言
实验课是 高等教 育 教学 中 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 , 教 其
学 目标一般包 括 以下 几方 面 : 通 过 自身经 历 和体 验 ① 加深对理论 知识 的理 解 ; ②学 习基本 的实验 技 术 和操 作 技能 ; 培养综合运 用 知识 与 技 能分 析 和解 决 具体 ③
实践 取 得 了 良好 的 效 果 。 关 键 词 : 气 专 业 ;综 合 性 实脸 ; 计 性 实 脸 ;开放 性 实 验 电 设 中 图 分 类 号 : 4 .2 G624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6— 1 7 2 0 ) 8— 14— 2 10 7 6 ( 0 9 0 0 2 0
加综 合性 、 计 性 实 验 内 容 。这 对 教 师 和学 生都 设 是一 个挑战 , 对教师 必然增加 了工作 量 , 学生则增加 对 了难 度 , 学生 和教师 都要有 一个适应 过程 , 需要教师 和 学生 共 同确立 新 的教学 理 念 , 能 顺 利完 成 实验 教学 才
改革 的任务 。
T a hn f r a d P a t e o mp e e S e a d e c ig Re O m n r c i fCO c rh n i n V
De inn x e i n n Elc r a r f s in l u s sg ig E p r me ti e ti l o e so a c P Co r e
问题的能力 ( 括创新 能力 ) ④通 过 实验 过 程培 养严 包 ;
谨求实 、 科学 的工作 作 风 和学 风 。但 传 统 的实 验 教学
模 式是 以行 为主义学 习理 论 为指 导 , 重 于前 2个 方 偏 面, 而忽视后 2个 方面 , 强调基础 知识 和基 本技 能的学
基于OBE理念的《电机学》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OBE理念的《电机学》课程教学改革电机学作为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电气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
为了提高电机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可以基于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一、OBE理念介绍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是指以学生的预期结果为核心,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哪些具体的能力和水平。
OBE理念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OBE理念的核心理念包括:1.明确目标:明确学生应该达到的具体能力和水平;2.个性化学习: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3.评价导向: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核心,评估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4.持续改进:通过评估结果不断调整课程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基于OBE理念进行电机学课程教学改革,可以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应用和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电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和方法1.明确目标:明确学生应该达到的能力和水平在传统的电机学课程中,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基于OBE理念进行教学改革,首先需要明确学生应该达到的具体能力和水平。
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电机工作原理和维修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等。
2.个性化学习: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注重个性化的学习。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项目设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程设计中可以设置不同难度和内容的实验项目,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
3.评价导向: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核心进行评估基于OBE理念的教学改革,评价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电工学》教学模式改革
电工学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研究一、课题研究现实意义电工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学生系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理论和实验技能的一门关键性课程。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新兴专业、边缘学科的不断出现,给电工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高职院校电工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沿袭的是先理论后实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在两个不同的地点和时间完成的。
教学中仍围绕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传统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习惯性地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灵活应用的能力,更缺乏综合素质的发展。
教师往往只注重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提出“在做中教,乃是真教,从做中学,乃是实学。
”因此,对《电工学》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了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对电工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环节进行全面改革,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和建设的高技能人才。
二、研究思路及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是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有的《电工学》课程教学现状进行深一步的调查和熟悉,归纳分析现有教学情况存在的弊端,通过深入分析高职教育的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环节进行全面改革提出教学改革理论的构建,研究适合我校的“教、学、做”一体化理论,将教学内容按技能类型和等级分成若干个课题,以每个课题为核心,结合相关的工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一体化教学。
课题教学结束,每个课题单独考核评价。
三、项目研究的分工安排及实施进程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6月1日-2011年8月31日)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通过学生对《电工学》课程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组织参加本课题的教师分析课程现状,了解课程教学情况中存在的弊端并确定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案。
第二阶段:理论研究阶段(2011年9月1日-2011年10月31日)通过深入分析高职教育的特点,系统学习“教、学、做”一体化理论,构思“教、学、做”一体化实施方案及进行理论论证。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摘要:本文从《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的教学现状出发,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方式五个方面,进行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教学目标及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改革考核改革《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是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数控技术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以继电器—接触器为主的电气控制系统和以PLC为中心的控制系统相结合的综合课程,其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
课程内容包括低压电器结构及原理、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PLC指令系统、PLC梯形图程序设计等知识。
我系结合我校实际办学情况,突出高等职业教育“强化基础注重实用”的特点,以符合岗位需求和电气控制技术及PLC发展趋势为原则开展课程改革。
1 课程改革的背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的教学,大都是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在教室上课,然后安排实验和实习,期末进行理论考试这种模式完成教学任务。
这种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设施薄弱,重理论轻实践,使理论和实践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毕业后动手能力相对较弱,与职业技术教育要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宗旨以及市场的需求不相适应。
为培养“技术岗位型”的应用性人才,对该门课程实行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
我们改革的步骤为:首先调整教学目标和内容;其次改进教学方法;然后进行教学手段改革,最后进行相应的考试改革。
2 课程教学目标与内容的改革2.1 教学目标改革2.1.1 教学目标根据高职教育特点、目标以及就业岗位对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的需求,确定本课程教学目标为:培养从事电气设备与PLC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调试、技术革新与改造的“技术岗位型”的应用性人才。
2.1.2 知识目标(1)常用低压电器的选择和整定、基本控制电路、典型设备的控制电路分析及维修;(2)PLC指令系统、PLC的配置;梯形图程序编制及应用设计、PLC编程软件和组态软件的使用。
《电工电子综合课程设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电工电子综合课程设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一)课程思政总体教学设计“电工电子综合课程设计”是一门基于项目式教学、以构建电控系统为目标的电气信息类专业必修课。
课程团队探索将项目式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结合电控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实际工程问题,系统地梳理课程思政的系列素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制定六个方面的培养目标,与思政课程共同构筑全员育人格局,如图1所示。
图1 “电工电子综合课程设计”课程思政培养目标依据培养目标,教学过程被划分为任务布置、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系统分析及结项考核五个阶段,结合不同阶段的任务特点,传授不同的思政内容,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融合的嵌入式课程思政育人,如图2所示。
在此基础上,在每个阶段均设置知识讲授环节和学生实践环节;结合不同环节的教学形式,指导教师充分提炼电控系统开发过程中涉及专业知识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并将其转化为教学案例。
进而,在知识讲授环节,采用案例分析模式,探索思政育人的价值引领;在学生实践环节,通过解决工程问题,实现思政育人的切身感悟。
图2 课程思政育人架构(二)教学改革创新点1.提炼了专业课中蕴含的社会责任、文化自信等价值范式,将其嵌入项目式教学的不同阶段,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融合,提升了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感染力,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行业理想。
2.开放了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硬性和软性的科研资源,将学科的学术科研资源优势转化为思政育人资源优势,将国内外科学研究前沿融入学术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学术志趣。
3.联合工业产业界及国际学术界的行业专家,将学科丰富的产业行业资源优势转化为课程思政的育人优势,将行业和产业技术的发展嵌入价值引领。
(一)案例名称由特斯拉“减配门”看工程设计中的伦理道德(二)案例教学目标通过结合真实的电工电子产品设计案例,使学生在追求控制系统功能实现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程所要求的工程规范知识,在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引导学生全面地考虑各类技术与非技术因素,关注工程中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为实现学校“十五”规划中将电子电器专业建设成重点专业的目标,加快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步伐,我们在本学期进行了电子电器专业《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改革。
一、指导思想按照学校“十五”规划,以符合岗位需求和电气控制技术发展趋势为原则,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开展课程改革,改革过程中突出中等职业教育“强化基础注重实用”的特色,并符合学校的实际办学状况。
力争这门课的改革为本专业其它课程的改革提供一个成功的参考模式。
二、课程改革的背景电子电器专业是我校重点的专业,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能力。
定位比较准确、就业前景广阔。
但对岗位群和岗位的描述不太准确,以至于学生到即将毕业时还不知将来要干什么、要掌握的知识和应具备的能力;课程的设置上也不够完善,课程内容不能涵盖专业的知识群和能力群,课程与课程之间重复较多。
电子电器专业是地方专业,但课程教学大纲中有部分内容是铁路行业的设备和生产工艺,部分已淘汰或缺乏先进性。
不能满足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具有高新技术应用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目标。
目前,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普遍的认识是淡化专业、强化课程。
为此中等职业教育要求的是建立一种以课程为中心、以课程的教学目标来完成专业教学目标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而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以适当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相应的教学设施为保障。
目前,学校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中职教育和应试教育的阶段,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设施薄弱。
中等职业教育要求学生拓宽基础、强化能力,开展素质教育、养成终身教育的观念。
所以,很多教育工作者,就把公共文化课视为基础,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作为专业课。
造成了专业课、技能课课时过少,学生学完后基础是宽了,但基本没有学到多少专业知识,就业时总感到没有一项可用于就业的较强的技能。
改革时,应把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重新界定,为完善学生的素质结构、为养成终身教育服务的课程都应界定为基础课,为就业做准备的界定为专业课和技能课。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与实践教学改革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与实践教学改革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现代工程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培养合格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教学改革和创新成为当前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创新与实践教学改革方面进行探讨。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电气领域的理论与技术,同时还需要涉及到自动化领域的相关知识。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扎实的电气理论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电气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以及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与实施能力。
由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泛,且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所以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社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1.社会需求的变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涉及的技术和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因此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2.人才培养目标的更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在不断变化,从过去单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到现在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这就要求教学工作者必须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更新。
3.教学模式的创新过去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而现在社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需要引入更多的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创新与实践教学改革1.课程设置的创新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不仅要注重传授电气工程的理论知识,还要增加一些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的课程内容,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在对《电气控制与PLC》这门课程性质及教学现状深入研究后,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都进行了改革探索,理论联系实际,因人施教,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更注重实践环节和过程考核;抛弃了老师的一言堂,更换为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标签:PLC;教学改革;教学做一体化;混合式教学法;项目驱动法0 引言《电气控制与PLC》是自动化、机械电子等专业的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包含“电气控制”与“PLC技术”两部分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理论教学,理论学时占主导地位,实验往往只有8个学时,造成了理论教学和实践严重脱节的空中楼阁现象,造成学生在工作中很难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因此对《电气控制与PLC》这门课程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十分必要。
1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电气控制与PLC》这门课程是电机电气控制和PLC应用技术两门课程的整合,知识内容丰富,涵盖知识面很广,专业性很强,应用性及实践性很强,因而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目前,地方本科大学正在向应用型大学转型,主要培养服务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型应用人才[1,2],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电气控制与PLC》也要适应应用型转型的改变,制定新的教学目标。
《电气控制与PLC》这门课程应以培养知识应用、创新能力为主线,培养高级应用型、创新型、自主学习能力强和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为实现这一综合性教学目标,就要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进行改革。
2 教学内容改革首先对课程理念进行改革,针对应用性培养需求,重组教学内容[3]。
以“强化能力、重在应用”为指导思想,在以项目任务设计教学过程,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基于任务驱动的《电气控制技术》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任务驱动的《电气控制技术》教学改革研究《电气控制技术》为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实践性强,传统教学模式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本文对《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基于工作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提出任务驱动五步教学法,重塑基于任务的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实施方案,使学生在学习和工作岗位上做到无缝对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标签:任务驱动;电气控制技术;教学改革一、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采用以行动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选择实际岗位中的任务作为教学任务,按照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教学过程的系统化设计并组织实施。
任务驱动采用任务提出、知识学习、分析实施、任务检查、交流评价五步教学法,如图1。
任务提出——通过充分的企业调研,总结出企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学任务,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首先由教师介绍生产情境,提出工作任务,并进行任务分析。
知识学习——任务提出以后,不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问题,而是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学生通过查阅图书资料、课程网站、教师讲解或其他途径,学习任务所需的新知识,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获取乐趣。
分析实施——学生分组讨论,采用头脑风暴法、张贴法等形式,共同讨论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制订任务实施方案并贯彻落实,分组实施。
任务检查——在方案实施过程中,首先学生分组自查,按照任务要求查验实施方案的准确性;然后小组之间互查,查验方案设想不周及设想巧妙之处;最后教师检查,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交流评价——工作任务完成后,每组派1名代表讲解任务完成总结报告,进行经验交流,其他学生、教师可以现场提问,进行互动交流,以加深学生对方案的理解,教师可以补充讲解,教师根据交流和实施过程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电气自动化领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对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进行研究,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一、当前电气自动化专业存在的问题1. 课程设置落后在过去的教学中,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相对滞后,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脱节。
部分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较为传统,缺乏针对性和前瞻性。
2. 实践环节不足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相对缺乏。
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对实际工作环境缺乏了解,导致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往往无法胜任。
3. 教学模式单一现有的教学模式以传统的“讲授-实验”为主,缺乏与行业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
学生缺乏对于行业发展动态和趋势的了解,导致毕业后与市场需求脱节。
二、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措施1. 课程设置优化针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需求,应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调整,增加与行业发展紧密相关的新兴课程,如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工业机器人等。
对于传统课程也要进行更新,与行业发展同步。
2. 实践教学加强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当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可以通过实验室开放、实习实训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行业合作深化与企业开展合作,引入企业的实际生产和研发项目作为教学资源,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更多的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实践导向教学以实践为导向,通过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了解行业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加强学生对于行业的了解和把握。
5. 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对于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引入具有产业背景和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作为教学骨干,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JOURNALOFEEE
Vol.41 No.2 Apr改革
史敬灼,王 勇,梁云朋
(河南科技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摘要:本文针对原有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存在的知识条块分割、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等弊端,选择智能小车作为设计对象,尝试进行面向电气工程
另一方面,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不同课程之间,往
收稿日期:20180204;修回日期:20180628 项目基金: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4SJGLX200),河南科技大学重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4ZD012) 第一作者:史敬灼(1974),男,工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电力电子技术等课程教学工作,Email:shijz@haust.edu.cn
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分为电磁组、摄像头组、光电 平衡组等不同的比赛组别。其中,摄像头组智能小 车使用摄像头通过图像处理来感知赛道信息,图像 处理技术超出了电气专业本科知识范畴,故不采用。 光电平衡组为两轮直立小车,控制难度较大,用来作 为全体学生参与的综合课程设计的设计对象,恐部 分学生无法完成,可能打击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 也不采用。电磁组智能小车通过检测赛道微弱磁场 来获取赛道 信 息,而 磁 场 量 的 检 测 是 电 气 专 业 “电 气测试技术 ”课 程 的 核 心 授 课 内 容 之 一,符 合 专 业 能力培养需求,因此,将其作为综合课程设计内容十 分合适。
在课程的课堂教学以及与之相关的实践教学过 程中,如果不能从系统的角度去把握不同课程之间 的内在联系,而是将不同课程的知识人为地割裂开 来,使得课程与课程之间相互孤立,不成体系,会直 接影响学生对各门课程知识的正确理解与有效应 用。
针对这些问题,将过去对应于一门课程的课程 设计,改变为对应于几门相关课程的综合课程设计。 在培养方案设定的学分框架下,这一综合课程设计 的时间可以适当长一些,在完成设计、实现、调试等 整个设计流程中,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将几门课程 的知识融汇贯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0 引言
课程设计是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一个实 践教学环节,与特定课程相对应,在深化课程知识理 解、培养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 用。
传统的课程设计模式,存在着课程知识条块分 割、实践能力 培 养 不 足 等 弊 端 [1~2]。 在 提 倡 加 强 工 科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背景下,有必要对包 括课程设计在内的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方式、方法 进行新的思考,以使之发挥应有作用,更好地服务于 学生能力培养[3~5]。
本文介绍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课程
设计改革的一些尝试,通过统一设计对象,贯通多门 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时间和设计内容,使学生在动 手中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长能力,提高学生 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水平。
1 综合课程设计改革的起因
该专业原有的课程设计,都是针对某一门课程 的,课程设计时间一般为 1~2周。由于课程设计时 间相对较短,内容往往限于纸面设计,没有实物验证 环节,导致学生缺少实践经验的积累,甚至不知自己 设计的对错,不能填补课程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 间的距离,课程设计流于形式。
以广泛应用的电气传动系统为例,在电气工程 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电机学”课程讲授 该系统中的控制对象,“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讲授其 控制器设计的理论基础,“电气传动自动控制系统” 课程则专注 于 电 气 传 动 系 统 的 控 制 方 法,“电 力 电 子技术”课程讲授其执行机构,“电气测试技术”课 程知识用来 构 成 反 馈 信 号 的 测 量 单 元,“单 片 机 原 理”、“高级语言 程 序 设 计 ”、“电 路 ”、“模 拟 电 子 技 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则为系统的硬、软件设 计提供支撑。
第 2期
史敬灼,王勇,梁云朋:电气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改革
1 19
往有着内在联系,课程之间先后衔接;或者,几门课 程讲授的知识对应于一个实际系统的不同功能单 元。在电气行业应用中,一个系统的设计、分析,通 常需要综合运用几门课程所学知识;对应于不同课 程知识的各个功能单元相互依托,共同达成系统功 能要求。
及其自动化专业五门课程的综合课程设计改革。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兴趣,有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
养。
关键词:课程设计;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86(2019)02011804
InnovationTrainingReform ofCourseDesignforElectricalSpecialty
SHIJingzhuo,WANG Yong,LIANG Yunpeng
(SchoolofElectricalEngineering,He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Luoyang471023,China)
Abstract:Todealwiththeproblemsofthecustomaryteachingpatternofcoursedesign,theintelligentminicaris selectedastheobjectoftheintegrativecoursedesignwhichisrelativetofivecoursesofthespecialtyofelectrical engineering.Practiceshaveprovedthatthisteachingpatternofcoursedesignnotonlycansignificantlyimprove students’interestinstudyandpractice,butalsocanenhancethetrainingofpracticeandinnovationability. Keywords:coursedesign;practiceability;innovationability;teaching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