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明荣知耻 让美德滋润生命安全教育教案
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班会教案

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班会教案教案内容:一、引入1.引导学生回顾最近几次班会的内容,激发学生对主题班会的思考和兴趣。
2.通过视频、图片或事例展示,引发学生对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的兴趣与思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班会的意愿。
二、讨论1.让学生自由表达对于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理解,记录学生的意见和观点。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个人生活、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展开讨论,探讨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具体行为和重要性。
三、案例分享1.给学生提供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他们分组讨论分析,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思考如何在相应场景中体现明礼知耻崇德向善。
2.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帮助其他同学学习借鉴。
四、活动设计1.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体验并感受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重要性。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相关的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习惯和品质。
五、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回顾整个班会过程,总结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重要性和具体行为。
2.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足,思考如何改进并提升自己的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意识和行为。
六、延伸拓展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争做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先锋。
2.布置相关的作业或任务,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践行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行为。
七、结束语通过本次班会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明白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在实践中的责任和作用。
希望同学们可以积极参与,不断提升自己的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意识和行为,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班会教案

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班会教案主题: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3. 激发学生向善的意识和行动。
二、教学重点1. 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内涵和要求。
2.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3. 激发学生向善的意识和行动。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明礼知耻崇德向善。
2. 如何激发学生向善的意识和行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视频或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以及为什么这些品质和行为习惯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概念讲解向学生介绍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含义,以及这些品质与行为习惯对个人品德修养和社会和谐的意义。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以及不同选择对个人和他人的影响。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分享自己身边或历史上的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典范人物和事迹,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品质和行为习惯。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重要性和实践方式,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撰写一篇关于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心得体会或者制定一份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行为规范。
七、教学反思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下一次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以上是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班会教案的基本框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建议,可以随时与我联系。
七年级明荣知耻让美德滋润生命安全教育教案

七年级明荣知耻让美德滋润生命安全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明荣知耻,认识到明荣知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3.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安全意识。
4. 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习惯,做到遵纪守法,健康成长。
二、教学内容1. 明荣知耻的定义与意义2. 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重要性3. 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巧4. 遵纪守法,健康成长的生活方式5. 实践活动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明荣知耻的意义,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习惯,做到遵纪守法,健康成长。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明荣知耻的定义与意义,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得出结论。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与感悟。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明荣知耻,为什么我们要明荣知耻。
2. 讲解明荣知耻的定义与意义,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3. 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认识到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必要性。
4. 讲解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5. 讨论如何遵纪守法,健康成长,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习惯。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估他们对明荣知耻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检查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实践活动: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专门的安全教育教材,提供明荣知耻的相关知识和案例。
七年级《明荣知耻 让美德滋润生命》安全教育教案

七年级《明荣知耻让美德滋润生命》安全教育教案七年级《明荣知耻让美德滋润生命》安全教育教案第十一时明荣知耻让美德滋润生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什么是自尊、知耻,了解自尊与自傲、虚荣的不同。
2、知道自尊知耻是个人良好品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
3、培养个人的知耻之心,提高辨别善恶、荣辱、是非的能力。
(教案)七年级安全教育教案第十一时明荣知耻让美德滋润生命[过程与方法]、采取正确的方法面对羞耻感,从“知耻”而“记耻”,“记耻”而奋发,发挥羞耻心的积极作用。
2、正确对待自尊与虚荣、自尊与自傲,学会自尊,学会尊重别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个人勇于承认错误、改过自新、对他人和社会履行应尽义务的态度。
2、树立在个人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讲道德、负责任的价值观。
3、增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把个人的荣辱与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结合起来,树立为民族复兴和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理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羞耻之心,义之端也”,“什么是自尊”,“自尊与自傲、虚荣的区别”是本的教学重点;羞耻之心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改变陋习,培养良知”是本的教学难点。
三、知识体系:第一框:做人从知耻开始。
、什么是羞耻的观念?羞耻的观念指:对自己言行的过失和对自己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行为要有羞辱惭愧之感。
2、羞耻之心有何重要意义?羞耻之心是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一种精神力量。
能使人改过自新,自觉地按照社会要求去履行义务,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情。
知耻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品德素质的重要条。
羞耻感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反应,能够催人奋进。
羞耻之心对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至关重要。
对公民切实履行社会道德义务,树立道德责任感,具有普遍的实际意义。
羞耻之心能树立公民对国家和民族的道德责任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励中国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从而促进民族复兴和祖国富强。
3、如何培养羞耻之心?培养羞耻之心,就要按照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
“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校园“活动方案模版(3篇)

“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校园“活动方案模版----争做美德少年”主题队会时间:___年___月___日星期五地点:三(4)班教室主要内容:“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校园----争做美德少年”主题队会各位同学:下午好。
今天我们班的主题队会是“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校园-----争做美德少年”。
“一是明五礼,即仁、义、诚、敬、孝。
仁:即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立人达人;义:即坚守正道,见义勇为,见危扶助;诚:即以诚待人,诚实守信,履约践诺;敬:即忠于职守,敬业奉献,虔诚勤勉;孝:即倾心侍奉,孝老爱亲,知恩图报。
二是知五耻,即懒、贪、奢、浮、愚。
懒:即好逸恶劳,好吃懒做,不思进取;贪:即贪图享受,巧取豪夺,唯利是图;奢:即骄奢___逸,铺张浪费,挥霍无度;浮:即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弄虚作假;愚:即愚昧无知,麻木不仁,迷信盲从。
在少年时代,我们要争做一个美德少年,但美德少年不是人人都能当的,只有注意几个要点,才能做成一名合格的美德好少年。
一、要懂礼貌。
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见到上级领导或教育局的老师来学校检查的,要说“客人好”或“客人老师好”。
放学后回到家,见到父母说“爸爸妈妈好。
”,临走时,要对父母说“爸爸妈妈再见。
”二、要学会努力。
在学习上,要努力学习;在工作上,要努力工作;在事业上,要努力拼搏。
三、要学会在什么地方摔倒,就在什么地方爬起来。
有人说过,第一次没关系,第二次也没关系,第三次就不能容忍了。
四、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养成预习的习惯,要养成勤读书的好习惯,要养成认真写作业的好习惯。
五、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
尽量一天要做的事要有规律。
不要暴饮暴食,要勤洗手,讲卫生。
六、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勤洗澡,勤换衣,讲卫生,勤剪指甲,防止细菌入侵自己的身体,防止生病。
七、要懂得谦让。
在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孕让一个座,在家里让弟弟妹妹,尽量把好东西留给他们,还要孝顺爸爸妈妈和其他长辈。
只要你做到了以上几点。
“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校园“活动方案模版(2)活动名称: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校园活动目的: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他们懂得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重要性。
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方案范本(三篇)

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方案范本一、背景介绍自古以来,我国尊崇礼仪、知耻辱、崇德向善的传统美德一直深植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一些不良现象和价值观对青少年产生了不良影响。
因此,急需在____年出台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方案,引导全体国民积极向善、勇于担当,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
二、明礼知耻的意义明礼知耻,是培养个人优秀品德的基础。
通过明礼知耻,能够使全体国民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伦理,热爱祖国,关心他人,彼此尊重和谅解,共建和谐社会。
三、崇德向善的意义崇德向善,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通过崇德向善,能够使全体国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动社会主义文明进一步发展。
四、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方案1. 提高全民的道德素养(1)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2)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如主题班会、德育讲座等,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塑造良好品行。
(3)建立道德典范榜样,对那些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的人进行表彰,激励社会正能量的传播。
2. 加强社会道德风尚建设(1)加大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宣传力度,倡导文明礼仪、诚实守信、尊师重教等良好品质。
(2)严厉打击和惩处各类违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的行为,维护社会道德秩序。
3.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1)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教育,让全体国民了解和传承中华美德。
(2)组织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活动,如书法、绘画、骑马射箭等,鼓励国民通过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 打造网络流行文化的正能量(1)加强网络文化的监管和引导,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杜绝不良信息的传播。
(2)开展网络流行文化的宣传教育,引导网民发表积极向上的言论,传播正能量。
5. 给予志愿者更多的关注和支持(1)建立和完善志愿者服务机制,为志愿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环境和奖励。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三课 做人从知耻开始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政治教案

讲述侵华日军的相关情况,正视民族的耻辱,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师生共诵: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图强,兴我中华!
三、课堂小结
辩论
了解羞耻之心与知耻的重要性
阅读感悟
思考:面对羞耻,怎么办?
区别羞耻带来的不同后果
列举事例
寻求改变的方法
讲讲你了解的侵华事件
齐声朗读
辩论明道理
帮助学生渡过遇到此类问题时的难关
2、感到羞耻时,我会怎么做?
找个地方躲起来 B、当地发泄出来
C、想个办法改变它 D、……
归纳:
催人奋进 知耻、记耻、奋发
羞耻感
丧失信心 掩饰、逃避
更大的耻辱和痛苦
(三)改变陋习,培养良知
1、列举生活中缺乏羞耻之心的事例。
2、如改变这种状况?
3、归纳:一方面要大力加强知耻教育,培养国民的知耻之心;另一方面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改变陋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孟子说:“羞耻之心,义之端也”“无羞耻之心,非人也”
欧阳修说:“廉耻,是立人之大节。”
朱熹说:“人须知耻,方能过而改。”
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教育传统。良心观念和道德、责任感的确立,必须在羞耻感的基础上萌动、产生、发展和完善。每个人都要树立一种观念:对自己言行的过失和对自己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行为要有羞辱惭愧之感。
羞耻之心,义之端也
为了培养学生自觉学习、严于律己、自尊
讨论
了解古人对“耻”的认识
谈名言给自己哪些启示
通过这一事例,引发学生对什么是羞耻的思考,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紧紧抓住几位圣人所倡导的“耻”字,充分体现本课主题。
知耻的品德,设立了免监考考场。
请同学们交流辩论:
“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演讲教学设计

“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演讲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活动目的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明五礼知五耻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引导他们从文明礼貌开始、从礼节规范入手,自觉实践礼仪知识、养成文明习惯,让青少年学生成为倡导、传播文明礼仪的使者。
在公众交往中乐于助人,在危急时刻见义勇为,在职业活动中诚实守信,在现实工作中爱岗敬业,在家庭生活中敬老爱幼。
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人际关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活动准备:关于高中生礼仪的图片三、活动过程:(一)导入(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一个友好的眼神,一个舒心的微笑,一个得体的举止,我们并没有因此失去什么,却在内心洋溢起一种美的享受。
在待人接物中注意遵循礼仪,会使我们变得优雅可亲,会使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更容易被人接纳,也有利于办成事情。
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二)借助图文领会(1)观看文明礼仪图片,说说感想。
(2)我们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语言、态度和行为等方面。
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质。
(三)畅谈具体实践1、家庭文明礼仪。
2、校园文明礼仪3、社会文明礼仪四、就“明礼知耻崇德向善”,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800字的演讲稿。
要求:1.演讲内容必须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为主题;2.演讲内容必须以激发全体师生向雷锋学习、向道德模范学习、向身边好人学习的热情;3.演讲内容必须以引导全体师生自觉践行五礼五耻精神目的。
(五礼,即:仁、义、诚、敬、孝。
)五、演讲比赛技巧点拨1.演讲时的姿势决窍之一是张开双脚与肩同宽,挺稳整个身躯。
2.演讲时的视线在大众面前说话,亦即表示必须忍受众目睽睽的注视。
克服这股视线压力的秘决,就是一面进行演讲;一面从听众当中找寻对于自己投以善意而温柔眼光的人。
并且无视于那些冷淡的眼光。
2025年春季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行己有耻,止于至善》教学设计

5.分析古代圣贤的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典范故事,如孔子的“知耻而后勇”,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
6.探讨现代社会中行己有耻的体现,如诚信经营、公平竞争、尊重他人等,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行为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积极意义。
7.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理解行己有耻与止于至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如何面对诱惑、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
24.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或历史遗址,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感受历史人物的高尚品质,从中学习行己有耻的榜样。
25.期末复习课,通过复习本章节的关键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理念,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6.邀请社会志愿者或道德模范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直接从现实生活中学习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具体实践方法。
教学内容(续):
21.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法庭审判,让学生在模拟过程中体验法律的公正性和道德的约束力,加深对行己有耻的认识。
2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避免犯下耻辱行为,如诚实考试、遵守交通规则等。
23.开展“我的至善故事”征文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人的至善行为,激发学生对美好品质的向往和追求。
17.分析学生在模拟过程中的表现,引导他们认识到在面对道德选择时的勇气和责任感。
18.介绍一些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如反思日记、同伴监督等,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提升的习惯。
19.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设计一套“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行为准则,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以促进学生内化道德规范。
20.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对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追求道德的至善境界。
六(2)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班会教案

六(2)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班会教案活动时间:2016年3月14日活动地点:六(2)班教室活动主题:明礼知耻、从德向善道德教育主持人: 王龙静活动目的:1、通过这次班会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文明礼仪就在我们身边,体会文明礼貌的重要性。
2、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文明礼仪,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点一滴做起,从每时每刻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修养,做一个新世纪讲文明的中学生。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国是一个礼仪之国,我们要继续发扬讲礼仪的文明精神。
而语言美,行为美,尊师长,敬父母,友同学,爱朋友,是我们每个中学生都应该具备的礼仪道德。
讲文明,讲礼貌,是每一个中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五礼”和“五耻”的含义:“五礼”:仁、义、诚、敬、孝“五耻”:懒、贪、奢、浮、愚“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
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
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义”: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
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
孔子最早提出了“义”(管仲,《管子·卷一·牧民第一》“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右国颂”,“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估计比孔子早提出礼的概念。
“诚”:指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对上级、对朋友等真心诚意、尽心尽力,没有二心,诚,代表着诚信、守信和服从。
诚对我们并不陌生,追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为后世的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先辈们的人格魅力和品格素养经过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今天中华民族伟大的品格。
其中倡导忠诚就是其一优良的品格。
就象张骞出使西域、宋代鉴真东渡,那样无不让人敬佩。
2024年中学“明荣知耻创安全文明卫生班级”活动方案(二篇)

2024年中学“明荣知耻创安全文明卫生班级”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和宗旨主题:明荣知耻创安全文明卫生班级宗旨: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文明素养和卫生习惯,塑造文明卫生的班级形象,并鼓励学生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好习惯。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2. 培养学生的良好文明素养和道德品质;3. 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4. 建立和谐的班级风气和良好的班级形象。
三、活动内容1. 安全意识教育活动a. 组织参观消防站,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和灭火器的使用方法;b. 邀请交通警察进行安全教育讲座,提高学生过马路和乘坐交通工具的安全意识;c. 组织开展灾害防护演练活动,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d. 组织开展校园安全自查活动,加强学生对校园安全隐患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2. 文明素养培养活动a. 组织参观博物馆和文化展览,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b. 开展文明礼仪培训课程,教授学生基本的礼貌用语和礼仪知识;c. 组织开展公益活动,如社区义务清理垃圾或捐赠爱心物资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d. 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加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和团队意识。
3. 卫生习惯养成活动a. 制定“文明卫生班级”标准和检查表,定期检查和评选最文明卫生班级;b. 组织开展卫生讲座,教授学生正确的卫生常识和卫生习惯;c. 成立卫生小组,负责班级日常卫生打扫和维护;d. 鼓励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如分别设置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桶,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等。
四、活动实施方案1. 组织筹备阶段a. 成立活动筹备组,明确活动目标和计划,并确定活动时间表;b. 确定活动预算,并申请所需活动经费;c. 建立活动宣传渠道,如班级微信群、校内广播等,宣传活动宗旨和意义。
2. 活动开展阶段a. 根据活动内容,制定具体每个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并邀请相关人员参与;b. 组织宣讲或培训活动,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指导;c. 安排学生参观和实践活动,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实用性;d. 开展评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并激发积极性,同时及时对活动进行总结和反馈。
七年级《明荣知耻 让美德滋润生命》安全教育教案

七年级《明荣知耻让美德滋润生命》安全教育教案七年级《明荣知耻让美德滋润生命》安全教育教案第十一课时明荣知耻让美德滋润生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什么是自尊、知耻,了解自尊与自傲、虚荣的不同。
2、知道自尊知耻是个人良好品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
3、培养个人的知耻之心,提高辨别善恶、荣辱、是非的能力。
(教案)七年级安全教育教案第十一课时明荣知耻让美德滋润生命[过程与方法]、采取正确的方法面对羞耻感,从“知耻”而“记耻”,“记耻”而奋发,发挥羞耻心的积极作用。
2、正确对待自尊与虚荣、自尊与自傲,学会自尊,学会尊重别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个人勇于承认错误、改过自新、对他人和社会履行应尽义务的态度。
2、树立在个人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讲道德、负责任的价值观。
3、增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把个人的荣辱与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结合起来,树立为民族复兴和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理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羞耻之心,义之端也”,“什么是自尊”,“自尊与自傲、虚荣的区别”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羞耻之心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改变陋习,培养良知”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知识体系:第一框:做人从知耻开始。
、什么是羞耻的观念?羞耻的观念指:对自己言行的过失和对自己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行为要有羞辱惭愧之感。
2、羞耻之心有何重要意义?羞耻之心是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一种精神力量。
能使人改过自新,自觉地按照社会要求去履行义务,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情。
知耻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品德素质的重要条件。
羞耻感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反应,能够催人奋进。
羞耻之心对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至关重要。
对公民切实履行社会道德义务,树立道德责任感,具有普遍的实际意义。
羞耻之心能树立公民对国家和民族的道德责任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励中国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从而促进民族复兴和祖国富强。
3、如何培养羞耻之心?培养羞耻之心,就要按照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
“知荣明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主题班会教案

“知荣明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主题班会教案“知荣明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主题班会教案六(1)班主题班会教案聂红梅1、学生主持人甲(女):中华民族,有悠悠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民族,她的发展,她的进步,无时不在揭示着人类文明的丰富内涵,无时不在演绎着人类文明的壮丽篇章。
学生主持人乙(男):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包容广阔,内容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是每个炎黄子孙的道德行为规范。
甲:现在,主题班会开始,首先由班长发言。
2(班长演讲: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作为一名六年级的学生,我想,我们应该已经能够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了。
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知荣明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哪些行为是光荣的,哪些行为是可耻的。
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多给自己争气,多给班级添彩,立志做合格的优秀小学生。
2017年,胡锦涛爷爷提出了八荣八耻,对全体公民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我想,我们小学生心中也要应该有正确的荣辱观。
现在,我提出我们六(1)班的八荣八耻:以穿齐校服、昂首挺立为荣,以站姿歪扭、逗闹嬉笑为耻;以认真思考、积极发言为荣,以做小动作、胡乱回答为耻;以正当交流、不扰他人为荣,以追跑打闹、高声尖叫为耻;以遵守纪律、服从安排为荣,以违反规定、自由散漫为耻;以积极主动、不怕脏累为荣,以逃避劳动、掂轻怕重为耻;以诚实守信、互帮互助为荣,以不守承诺、背后议论为耻;以书写工整、正确率高为荣,以字迹零乱、抄袭作业为耻;以个人整洁、座位干净为荣,以乱扔纸屑、随地吐痰为耻。
我们要尊敬老师,团结互助,关爱他人,互帮互助,让班级充满爱。
我们要做一名诚实守信、谈吐文雅的中学生,远离粗俗,远离无知,做自强上进的青少年。
光荣,被人们高高瞻仰,光荣的事迹被人们敬佩歌颂~耻辱,被人们永远咒骂,耻辱的行为被人们嘲笑唾弃~一身正气的任长霞,立警为公、执法为民。
德育活动课教案(知荣明耻-知行合一)

德育活动课教案班级活动日期教师姓名活动课主题知荣明耻知行合一活动时数目的及要求荣辱观古已有之,荣辱心人皆有之。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其荣辱观也相应不同。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
在校青年大学生是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
网络事物的兴起,他们最关注;流行语言的产生,他们最敏感;娱乐界的冷暖,他们最热心;社会上的新思潮,他们也最容易接受。
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大学生们的“三观”处于要形成而尚未形成的时期,他们普遍存在心灵无寄托问题。
因此,我们要培养青年大学生成为祖国未来建设的中流砥柱,如今就要有意识地教育他们不应该成为社会道德的违反者、旁观者,而应该是社会道德的捍卫者和弘扬者。
这些都是我们做教师的义不容辞和责无旁贷的使命。
通过此次德育课教育学生就要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树立起明礼诚信、情趣高雅的形象,做到以情操感染人、以作风影响人、以优异的学习带动人,成为知荣辱,知行合一的表率。
活动形式第一周社会调研---我的荣辱观2课时第二周体验实践---知行合一我做我骄傲2课时第三周体验实践---知行合一我做我进步2课时第四周成果汇报---践行荣辱文明修身从我做起2课时在班主任的召集下,组织委员、团支书、班长等班干部的大力配合活动准备下,为本次的德育课做出充分的准备。
参考资料网络资源、图书参考主管领导签字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班级活动日期教师姓名活动课主题我的荣辱观活动时数 2 活动成员全班同学活动内容及目的针对“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班同学中开展五项调查,以问卷形式开展调研,统计调研结果,形成各小组的调研报告。
从而掌握当代大学生尤其是我班学生所持的荣辱观。
活动设计1、第一德育小组在全班开展“大学生爱国意识调研”。
将调研的问卷收齐后,进行统计分析。
形成大学生爱国意识调研报告。
通过调研,旨在对班级中学生的爱国意识现状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从而对“以热爱祖国为荣,以背离祖国为耻”的荣辱观进行深入的剖析。
知荣辱讲礼仪做文明中学生主题班会PPT课件

一个能知荣辱的人,才有道德底线。
一个有礼仪的人,才是最可爱的人。
一个有文明习惯的人,才是文明之人。
编辑课件
14
我们在行动,言必行、行必果!
分校高一(1)编辑(课件 2)班加油!15
编辑课件
16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辱辱即耻辱是指社会对个人不即耻辱是指社会对个人不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贬斥与谴责以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贬斥与谴责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否定性心里体验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否定性心里体验第二篇第二篇讲礼仪讲礼仪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分一(编辑课1件)(2)班主题班会 1
分一(编辑课1件)(2)班主题班会 2
编辑课件
3
编辑课件
4
第一篇
荣辱观
“荣”即光荣、荣誉,是指社会对个人 履行社会义务之后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 以及个人产生的自我肯定性心里体验。 “辱”即耻辱,是指社会对个人不履行 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贬斥与谴责,以及个 人所产生的自我否定性心里体验
编辑课件
5
6
第二篇
讲礼仪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 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 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 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 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编辑课件
7
第二篇
活动一:三句半
讲礼仪
活动二:由许聪慧演讲(让礼仪之花常开)
编辑课件
8
“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主题班会教案

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荣辱感。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二、教学内容1. 知荣辱:讲解荣辱的概念,分析荣辱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荣辱。
2. 树新风:介绍新风的内涵,强调树立新风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践行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等良好风气。
3. 促和谐:讲解和谐社会的概念,分析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4.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引导学生热爱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讲解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荣辱,树立新风。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意义。
2. 讲解知荣辱:讲解荣辱的概念,分析荣辱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 讲解树新风:介绍新风的内涵,强调树立新风的重要性。
4. 讲解促和谐:讲解和谐社会的概念,分析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5. 讲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6. 讲解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讲解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
7.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荣辱,树立新风。
8.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
9.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10. 总结:总结本次班会的内容,强调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重要性。
初一语文教案-《知荣明耻》导读教案18 精品

《知荣明耻》导读教案因为我是中国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一、教学目标:1、通过《艰难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哪些是爱国的表现,以此为基础来学习《知荣明耻》的爱国篇,更深入的了解历史上还有哪些爱国志士,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他们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2、结合陈水扁缓搞“台独”事件和端午节遭遇外国“申遗”事件,使学生明白无论是国土、国权,都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3、正面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学好知识,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反面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并把这爱国主义情感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中。
二、教学准备:课前收集有关书面资料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艰难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学习,我们知道李大钊在中国国运最艰难的时期,为了挽救中国,为了让更多的爱国志士拿出雄健的精神,冲破国家面临的种种艰难险阻,不顾个人安危、甘为人前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领路人。
他那种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正如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所说的:“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
”可见,个体的荣辱感,不只是人性的标志,还关乎民族和国家。
(二)、整体感知,了解历史毛泽东曾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中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国家,从古代到当今的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爱国人士、建设楷模,如毛泽东、周恩来等;如屈原、岳飞等;如雷锋、孔繁森等。
活动一四小组分别阅读《知荣明耻》爱国篇中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中学生应以热爱祖国为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把热爱祖国体现在行动上”这四个部分,谈谈各自的体会和感悟。
适当展开:让学生展开联想,谈谈他们认识的身边的榜样,也可以说说自己的哪些行为是爱国的表现,从而检讨自己的不足之处。
因为我是中国人,我有责任使中国日益昌盛。
活动二教师激情导读爱国篇中的第五部分“以危害祖国为耻”。
让学生从正反对比中明白热爱祖国的反面就是危害祖国。
《知荣辱有知耻心》主题班会教案

《知荣辱有知耻心》主题班会教案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深刻领悟八荣八耻的内容,懂得荣辱的重要性,初步树立荣辱观。
2、使学生反思自我,懂得自尊自爱,知道知耻而后勇。
3、使学生懂得知荣辱,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来践行。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搜集有关资料和图片。
学生:1、全班同学背诵“八荣八耻”内容。
2、各小组组织讨论对八荣八耻的理解和感受。
3、收集有关资料。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活动主题师: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说:“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家大耻。
”可见,是否知荣辱,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品质,也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兴衰。
今天我们这堂主题班会课,主要教育大家从小明辨是非,懂得以何为荣,因何而耻。
从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愿通过今天的班会,能让荣辱与我们同行,让我们真正成天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导入新课,交代今天的学习目标,简洁明快。
】二、知荣辱,从了解开始1、同学们!你们知道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指的是什么吗?生:(知道)师:那就来说一说吧!(生分别说)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师出示课件“八荣八耻”内容。
师:同学们,你能说说,你对“八荣八耻”的认识吗?生:小组互相交流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知荣辱,要从了解开始,只有了解了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才能在实践中去践行。
】三、知荣辱,从榜样学起过渡:“八荣八耻”,有立有破,旗帜鲜明,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也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
无数铮铮傲骨的人物,在中华历史上演绎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迹,体现了做人的准则,令我们钦佩。
1、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历史上哪些人的光辉事迹呢?同学1:我知道:周恩来,他一生服务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七年级上册做人从知耻开始教案苏教版范文整理

七年级上册《做人从知耻开始》教案苏教版新复授习课第1单元第3课第1课时名称:做人从知耻开始教学目标课堂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知耻之心,把个人的荣辱与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结合起来,树立为民族复兴和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理想。
知识能力目标培养知耻之心,把个人的荣辱与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结合起来,树立为民族复兴和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理想。
前预习交流知我知道预习先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树立一种观念对自己客行的过失和对自己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行为要有在感到羞耻的时候,我们正确的方法是我困惑简明扼要描述自学中发现的问题:行我践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新得导入新课生活在线教师小结:在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中,廉耻历来被视为“立人之大节”,“耻之一字,乃人生要事”。
这就是说每一个人都要树立一种观念:羞耻观念一、羞耻之心,义之端也活动:关于“设立免监考考场”的讨论小结:设立免监考考场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耻之心。
培养羞耻之心的重要意义。
知耻之心,能使人形成良好的品德素质。
2、能使人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活动:你说我说问题:在感到羞耻的时候,我会做什么?阅读感悟:“耻辱戒指”的故事。
请回答:过渡:羞耻之心对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使人形成良好的品德素质,能使人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能够催人奋进,不断进步。
它对社会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改变陋习,培养良知小结:从对社会陋习的原因和危害分析,可以看出:羞耻之心,对社会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培养羞耻之心?培养羞耻之心,就要按照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
阅读感悟一:教材P26阅读感悟二:见教材P30拓展天地教师小结:羞耻之心能树立公民对国家和民族的道德责任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励中国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从而促进民族复兴和祖国富强。
讨论:小明和小刚到底谁赢了这场“比赛”?为什么?)说说自己是否赞成学校设立免监考考场。
为什么?学生考试作弊有什么危害?培养知耻之心对克服考试作弊行为有怎样的作用?加拿大工学院在事故发生后,有没有想方设法逃避责任?为什么?从加拿大工学院的做法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学生思考、分组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勿忘国耻”?提问就“勿忘国耻奋发图强”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明荣知耻让美德滋润生命》安全教育教案
七年级《明荣知耻让美德滋润生命》安全教育教案第十一课时明
荣知耻让美德滋润生命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什么是自尊、知耻,了解自尊与自傲、虚荣的不同。
2、知道自尊知耻是个人良好品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
3、培养个人的知耻之心,提高辨别善恶、荣辱、是非的能力。
(教案)七年级安全教育教案第十一课时明荣知耻让美德滋润生命
[过程与方法] 1、采取正确的方法面对羞耻感,从“知耻”而“记耻”,“记耻”而奋发,发挥羞耻心的积极作用。
2、正确对待自
尊与虚荣、自尊与自傲,学会自尊,学会尊重别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个人勇于承认错误、改过自新、对他人和社会履
行应尽义务的态度。
2、树立在个人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讲道德、负责任的价值观。
3、增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把个人的荣辱与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结合起来,树立为民族复兴和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理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羞耻之心,义之端也”,“什么是自尊”,“自尊与自傲、虚荣的区别”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羞耻之心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改变陋习,培养良知” 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知识体系:第一框:做人从知耻开始。
1、什么是羞耻
的观念?羞耻的观念指:对自己言行的过失和对自己不道德、不负
责任的行为要有羞辱惭愧之感。
2、羞耻之心有何重要意义? (1) 羞耻之心是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一种精神力量。
能使人改过自新,自觉地按照社会要求去履行义务,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情。
(2) 知耻
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品德素质的重要条件。
(3) 羞耻感是一种强烈的
心理反应,能够催人奋进。
(4) 羞耻之心对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
社会安定至关重要。
对公民切实履行社会道德义务,树立道德责任感,具有普遍的实际意义。
(5) 羞耻之心能树立公民对国家和民族的道
德责任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励中国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从而促进民族复兴和祖国富强。
3、如何培养羞耻之心?培养羞耻之心,就要按照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
第二框:立身需要自尊 1、什么是自尊?自尊也
称自尊心,是一种自己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
和社会的尊重与爱护的心理。
2、自尊的重要性是什么? (1) 自尊心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
(2) 自尊是成才和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成才与成功的重要条件。
一个人有了自尊,就会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为人处世就会光明磊落。
个人的生命因为有了自尊,才显得更加有力,社会也正因为有了千千万万这样的人,才更加繁荣强大。
3、如何正确区分自尊与虚荣、自尊与自傲?自尊与虚荣不同。
自尊是对自己负责,追求的是踏实;虚荣是为自己化妆,追求的是表面的荣耀和光彩。
自尊与自傲不同。
自尊的人没有傲气,但有正气;自傲的人自视清高,目中无人。
布置作业:填写下表:不良行为:对自己的危害、对他人的危害、对家庭的危害、对社会的危害、强行索要他人财物、打架斗殴、旷课、夜不归宿、偷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