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课时《解决问题》优质教案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名师教案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名师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解决问题》名师教案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2页例8及做一做。
解决问题是在学生认识了面积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是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情境铺地砖展开的,通过“阅读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环节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体会“制定的计划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加深对面积的含义和除法含义的理解,了解所学习的知识有什么用处、如何用,加强了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核心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的方法,积累用图示学习数学的经验,体会几何直观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图理解分析题意,感悟用“画图”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的方法,体会几何直观的价值。
2.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出解题计划,并能表述清楚,正确解答,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重点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学习难点借助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制定解题计划(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解决问题》名师教学课件。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先画一画,再填空(1)在一个长8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中摆正方形,每行能摆()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是怎么想的?能摆()行,你是怎么想的?共有()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2)在一个长8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中,摆长是2分米,宽是1分米的长方形,每行能摆()个,你是怎么想的能摆()行,你是怎么想的共有()个这样的长方形。
(二)课堂设计1.复习旧知(1)40里面有()个2。
算式:150里面有()个5。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7课时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案
第7课时解决问题
一、填一填。
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26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4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00平方分米=()平方米
5平方米20平方分米=()平方分米
二、一间教室长9米,宽6米,如果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
多少块方砖?
三、一块长方形空地长15米,宽3米。
如果每3平方分米放一盆花,
一共可以放多少盆花?
四、一块长方形玻璃长3米,宽2米,如果分割成边长为2分米的正
方形玻璃,可以分割多少块?
五、小刚家准备把客厅铺上地砖,客厅长6米,宽4米。
下面有两种
规格的地砖可供选择,选择哪种地砖便宜?能便宜多少元?。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3年级下册72页例8教学目的:1、使先生感受数学与理想生活的联络,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知识处置复杂的实践效果。
2、进一步体会处置效果的普通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处置效果。
3、逐渐培育先生剖析和处置效果的才干。
重点难点: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处置复杂的实践效果教学进程:一、热情导课1、温习。
孩子们前面我们学习了面积的相关知识,教员看看大家掌握的如何了?课件出示,指名回答。
师:看来大家掌握的很好,这节课我们就应用面积知识来处置生活中一些复杂的实践效果,板书课题。
二、民主导学〔一〕义务出现1、师:这不,最近教员家正搞装修,先在客厅铺一些地砖,但是该买多少块地砖呢?孩子们你们能帮帮助吗?2、生质疑,提条件。
3、〔出示情境图〕师:工人叔正在测量呢,细心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生读条件。
4、教员课件出示表示图。
照这样铺下去,多少块就铺满了呢?怎样处置呢?先生先初步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自主学习师:这样行吗?大家快来算一算吧!先独立思索,列式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三〕展现交流1、请小组成员下台板演效果。
全班交流。
2、验证。
师:谢谢大家替教员处置了一个大难题,但是这200块中究竟算对了没有?怎样验证呢?3、小结。
〔1〕师:再遇到这类效果,你会处置了吗?谁能总结一下?让先生明白两种方法区分是怎样解答。
〔2〕师:回忆刚才的解题进程,我们是怎样做的呢?4、练习师:教员的厨房也想铺上地砖。
〔课件出示题〕你能发现给出的数据和刚才有什么不同吗?〔让先生明白这次是直接给出了正方形地砖的面积而不是边长〕究竟需求多少块地砖呢?独立列式解答。
三、目的检测1、出示检测题。
2、结果反应。
请一个先生说正确答案,做对的给自己打3颗星。
3、反思总结。
经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7单元解决问题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数学课时教案
第7单元解决问题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数学课时教案本节课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7单元,主题是“解决问题”。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1. 第四章“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2. 第五章“常见问题类型及解决方法”;3. 第六章“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难点是运用这些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教学PPT、问题解决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练习:给学生发放问题解决卡片,让学生独立解决卡片上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问题的基本方法;2. 常见问题类型及解决方法;3.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三个实际问题,并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和策略尝试解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在课后,我建议学生多进行实际操作,尝试解决更多的问题,并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同时,我也会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重点和难点解析关于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我会通过具体的示例来讲解和演示。
我会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让他们能够直观地理解问题解决的步骤和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解决问题不仅仅是找到答案,更重要的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第四单元第7课时
例题图
教学过程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一、学前准备
复习解决一步乘法的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想,看谁能很快解决下面的问题。
三(1)班同学,在做广播操时需站4队,每队12人,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读题,并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12×4=48(人)
答:三(1)班一共有48人.
教师指名学生列式解答。
12×5=60(个)60×45=2700(元)
教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教师引导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
45×12×5=2700(元)12×5×45=2700(元)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每盒有2个球,每排5盒,求3排一共有多少个球。
2.每辆汽车每次运货物9吨,有6辆汽车,这些汽车4次运货物多少吨?
教师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学习教材第52页例3.
出示例3.
教师:观察情景,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思路。学生汇报如下:
(1)可以先求一箱保温壶能卖多少钱,再求5箱卖多少钱。
45×12=540(元)540×5=2700(元)
(2)也可以先算出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根据每个保温壶的价格求出一共卖了多少钱。
3.一中高级瓷砖每块13元,每箱有25块。小刚家装修时买了3箱一共要用多少元?
四、思维训练
1、菜市场运来5车黄瓜,每车70袋,每袋20千克。一共运来黄瓜多少千克?
2.光明小学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安装6盏日光灯。这些教室一共安装多少盏日光灯?
3.在一条公路的一边种树,先在一头种一棵树,以后每隔5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24棵就种到另一头了,这条路长多少米?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版2015
标题:三年级下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版2015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人教版2015教材三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内容:人教版2015教材三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部分。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 教学重点:分析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复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列出算式、解答问题。
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课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给予积极的评价。
2. 练习评价:对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和方法,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3. 成果评价:定期进行阶段性的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课时 解决问题(2)教案与反思
第7课时解决问题(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教学内容教科书P30例9,教科书P32“练习六”第5~8题。
▶教学目标1.认识约等号,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情推理、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具体的求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用“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分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9÷2=4(个)……1(升),余下的1升也要装入小桶中,所以需要5个这样的小桶。
预设2:4×2=8(升),5×2=10(升),所以4个小桶不够,需要5个这样的小桶。
【设计意图】这里增加一个生活例子,请学生按照步骤解决问题,既增加了学生对类似情况的了解,也为这节课学习采用“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做铺垫,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二、探究新知1.情境引入,探究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30例9情境图。
2.阅读与理解。
师:观察情境图,大家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学情预设】学生从图中能读出:一共摘了182个菠萝,每箱装8个,问18个纸箱够不够装。
3.分析与解答。
师:要求18个纸箱够不够装,怎样列式呢?请独立解答。
(1)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2)全班集中展示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182÷8=22(个)……6(个),用22个纸箱装还会余下6个菠萝,所以18个纸箱肯定不够装。
预设2:18×8=144(个),144<182,装不下。
预设3:18×8≈160(个),160<182,把18看成20,积约等于160。
也就是用20个纸箱才只能装下160个菠萝,所以18个纸箱肯定不够装。
预设4:18×8≈180(个),180<182,把8看成10,积约等于180。
7.4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7.4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我今天要教授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七章第四节内容,主题是“解决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将会使用教材中的7.4节内容,主要讲解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会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我希望通过这一节课,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我相信学生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列出算式和计算会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相关的图片和道具,以及练习题,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我会用一些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接着,我会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一起列出算式和计算。
然后,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随堂练习,巩固他们对于解决方法的掌握。
我会给出一些作业,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关键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我会设计一些实际的作业题目,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解决方法。
例如,例题: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答案:小明现在有5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对于第一个重点和难点,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问题来进行讲解和引导。
我会让学生明白,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将这些关系转化为数学问题。
例如,如果问题是“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3 + 2 =?”这样,学生就能够明白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1教科书(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第106~10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理解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
2.通过让学生自主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3.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自主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一、复习铺垫。
1、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什么方位?后面、左面、右面呢?2、说说本校校园里八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如果把它画在纸上一般按什么规律来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电脑展示某校校园平面示意图,说说校园的各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或教学设施。
师:这个校园设计得漂亮吗?合理吗?你有什么建议?师:如果能在设计漂亮、合理的学校里面学习,你们会有什么感想呢?你们想不想也自己设计校园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设计校园。
(板书课题)三、小组活动。
1、小组交流:说说每人调查的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哪些设施。
2、集体反馈:请几个同学说说的情况。
(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叙述。
)3、小组讨论:本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必须添置哪些设备等。
4、集体反馈:请几个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
5、出示本校的校园示意图,讨论:(1)应该在什么地方添置什么设备?(2)绿化上面你有什么见解?(3)操场的大小或形状如何?(4)你还有哪些设想?6、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设计自己的校园。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合作动手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1)
解决问题(1)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29页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PPT 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口算。
3分钟计时,学生在口算卡上完成20道口算题。
2、计算。
教师板书下列各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6903 40022 50805 32284 4284 6903 600055455 (1)集体完成。
(2)指名学生板演。
(3)说一说,各自是怎样计算,如何验算的。
(4)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指导。
(5)表扬算理清楚,计算正确及有进步的同学。
3、计算比赛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1、学习教材第29页例8.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问:“大约”是什么意思?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估算267÷3时,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然后应用乘法口诀,估出商是多少。
在这道算式中,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也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且300和270都是3的倍数。
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1、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4天传递了816千米。
平均每天传递多少千米?(1)出示题。
(2)读题,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4)列式解答。
(5)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有530把椅子,分5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把?如果分4次运呢?(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
(2)估算一下,把530平均分成5份或平均分成4份,每份大约是多少。
(3)精确计算。
(4)交流计算结果。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吗?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能结合具体的情境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5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5篇)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解决问题(一)99页练习二十三第1题和第3、4题教学目标: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能从多个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3.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用两步乘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课前交谈教师亲切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姓什么吗?(知道,学生指大屏幕。
)你们真会观察,很会学习。
既然你们这么聪明,那你们愿意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吗?(板书课题)(生:愿意)老师说明要求(三种路径走到老师这里。
)(意图:意在感受生活中也存在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二、自主探究,解决新问题1.创造情境,引出问题。
同学们,咱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随之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课件出示)4×3×5组成的长方体。
比如,停车便成为我们铜陵人比较闹心的问题。
引出立体停车库,你知道这里一共多少辆车吗?①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收集信息,可能出现多种方法:如,4×3×5,4×5×3,3×5×4 ② 留足时间师生交流。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2、(课本例1)展示运动会开幕式上广播操表演情境,吸引学生“进场”。
接着,定格在表演广播操的一个方阵上(与例1一致),由小精灵提出问题2.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允许遇到困难的学生与伙伴交流意见。
3.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理解,并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自主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请学生独立解决教科书第102页第四题中的问题。
精品人教版3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7课时 解决问题
第5单元面积第7课时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区别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2、提高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难点: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让学生从大到小说出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教师板书)说出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71页例7。
出示例7标识牌和问题。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我们怎样计算呢?怎样换算成平方米呢?师生共同温习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
(1)较大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小面积单位的数方法一: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添几个“0”。
(2)较小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大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去掉几个“0”。
所以6400平方厘米=64平方分米2、学习教材第72页例8。
出示例8。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师生共同探求计算方法。
知道客厅的长和宽,也知道地砖是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可以先算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再除以每块地中的面积,就可以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也可以先算出客厅的长和宽分别可以铺多少块地砖,然后再用乘法计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
方法一:6×3=18(平方米)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3×3=9(平方分米)1800÷9=200(块)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方法二:6米=60分米3米=30分米60÷3=20(块)30÷3=10(块)20×10=200(块)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教师:我们计算得对不对呢。
下面来验证一下。
9×200=1800(平方分米),1800平方分米=18平方米正好与客厅的面积相等,解答正确。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7单元 解决问题
第课时解决问题1.通过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
2.通过写一写、说一说、想一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活动经验,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重点】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问题实际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准备】PPT课件。
1.师:说一说怎么计算小数加、减法。
2.计算下列各题。
1.3+5.4= 5.8-0.7=4.3+1.9= 2.5-1.9=【参考答案】 1.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2.6.7 5.1 6.2 0.6师:昨天我们来到文具店,在解决购物问题中,学习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今天我们继续用昨天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看看,小丽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问题?(PPT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情境图和例4的问题)观察上面的图。
小丽有10元钱,买了1个,还想买1个和1支,她的钱够吗?师:先自己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有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梳理出题目的已知信息和问题。
用刚刚学过的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问题,直接引入新课会比较自然,引发学生好奇心:用小数加、减法还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1.(PPT课件出示)师:我们又来到了昨天的文具超市,你能提出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你还能提出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吗?学生提出问题并口头解答。
师: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预设生:各数的小数点要对齐。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用昨天学习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PPT课件出示教材例4)观察上面情境图。
小丽有10元钱,买了1个,还想买1个和1支,她的钱够吗?引导学生说出有关商品的名称和价格,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4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4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乘法口诀。
2. 学会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
2. 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和用法。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如何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或者数学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数学课堂。
2.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复习乘法口诀。
第二阶段: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向学生介绍乘法口诀的意义和用法。
2. 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如何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阶段: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乘法口诀解决。
2.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引导学生进行改正。
第四阶段:拓展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乘法口诀解决。
2.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五阶段: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口诀的重要性和用法。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避免死记硬背。
2.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反思在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4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避免死记硬背。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七章《解决问题》的第一节,详细内容包括:理解问题背景,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加减乘除等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问题背景,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
2. 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运用加减乘除等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运用加减乘除等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一个与生活相关的情景,如:小华和小明去书店买书,小华买了3本书,小明买了5本书,他们一共买了多少本书?2.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加减乘除等运算解决问题。
(1)描述问题:小华和小明去书店买书,小华买了3本书,小明买了5本书,求他们一共买了多少本书?(2)分析问题:这是一个求和问题,可以用加法运算解决。
(3)解决问题:3 + 5 = 8,他们一共买了8本书。
3. 随堂练习出示几个类似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4. 策略培养六、板书设计1. 板书解决问题2. 板书内容:(1)问题背景:小华和小明买书(2)数学描述:3 + 5 = 8(3)分析问题:求和问题,用加法运算(4)解决策略:找出已知条件,确定求解目标,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小亮有10个苹果,他给了小红3个,又给了小明2个,小亮还剩下多少个苹果?(2)超市有一种饮料,每瓶2元,妈妈买了4瓶,她一共花了多少钱?2. 答案:(1)10 3 2 = 5,小亮还剩下5个苹果。
(2)2 × 4 = 8,妈妈一共花了8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5单元第7课时 解决问题 (共17张PPT)
四、课堂小结
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最关键的是要 找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灵活选择 解题策略,同时要考虑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再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 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2022年4月10日星期日下午1时57分3秒13:57:0322.4.10
二、探索新知
8 阅读与理解
正方形地砖的边长是3分米。
客厅的长是6米, 宽是3米。
问题:1. 仔细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2. 理解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铺客厅地面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问题:1. 仔细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2. 理解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我知道了客 厅的长和宽。
地砖是正方形的, 边长是3分米。
二、做一做
1. 小明家的客厅长6( 米 ),宽4( 米 ),面积是 ( 24平方米)。 2. 边长为2米的正方形,面积是(4平方米)。 3.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1分米,面积是(121平方分米)。
4. 长方形的面积是128平方米,宽是8米,长是(16米 )。
5. 9平方分米=( 900)平方厘米 17平方米=( 1700)平方分米 700平方厘米=( 7 )平方分米 4500平方分米=( 45 )平方米
问题:(1)仔细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4)解答正确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3×2=6(平方米) 6平方米=600平方分米 600÷4=150(块)
2.用面积是4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人行道, 需要多少块?
宽6米 人行道长90米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7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进行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 探究新知(1)出示教材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明确问题中涉及到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尝试解决问题。
(3)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解题思路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进行解决。
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中的课后习题。
2. 家长可以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孩子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进行解决。
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2.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可以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特别是分组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详细阐述我在教学过程中的设计与思考。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第7课时,主要涉及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
教材内容以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解答的方式,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实质,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
2.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实质,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日常生活中的人数分配问题为例,让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载体,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强调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问题情境:以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明确问题所求。
2. 解题步骤:观察、分析、推理、归纳、解答。
3. 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家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苹果有10个,香蕉有5根,请问小明家一共有多少个水果?2. 答案:小明家一共有15个水果。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解决问题-2015人教版
标题:三年级下数学教案-解决问题-2015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猜想、验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回顾与反思。
2. 解决问题的方法:画图法、列表法、猜想与尝试法、从特例到一般法等。
3. 实际问题的解决:根据生活情境,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画图法、列表法、猜想与尝试法、从特例到一般法等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实践应用(1)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五、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后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课后作业、学生反馈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解决问题基本步骤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单元面积
第7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区别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2、提高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难点: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让学生从大到小说出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教师板书)说出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71页例7。
出示例7标识牌和问题。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我们怎样计算呢?怎样换算成平方米呢?
师生共同温习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
(1)较大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小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添几个“0”。
(2)较小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大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去掉几个“0”。
所以6400平方厘米=64平方分米
2、学习教材第72页例8。
出示例8。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生共同探求计算方法。
知道客厅的长和宽,也知道地砖是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可以先算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再除以每块地中的面积,就可以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也可以先算出客厅的长和宽分别可以铺多少块地砖,然后再用乘法计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
方法一:6×3=18(平方米)
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3×3=9(平方分米)
1800÷9=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方法二: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
60÷3=20(块)
30÷3=10(块)
20×10=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教师:我们计算得对不对呢。
下面来验证一下。
9×200=1800(平方分米),1800平方分米=18平方米正好与客厅的面积相等,解答正确。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在教材上完成第74页的第5题,集体订正。
2、判断下面各题,错的要说明原因。
(1)6平方米=60平方分米。
(2)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用8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4)用8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8平
方分米。
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4页的第6—8题。
让学生先读题,并理解题意,说明每题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数据,然后独立完成。
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教师注意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重点辅导。
最后指名学生说出解题思路、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
第6题:18×12=216(平方分米)
答:墙报的面积是216平方分米。
(18+12)×2=60(分米)
答:花边总长60分米。
通过练习,明白需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求面积,二是求周长,所用公式不同,所用的单位也不同。
第7题:6×3=18(平方米) 18-3=15(平方米)
答:要粉刷的面积是15平方米。
解决此题时要让学生明白:用墙壁的面积减去黑板的面积,才是粉刷的面积。
第8题:200×6=1200(米) 1200×8=9600(平方米)
答:能给9600平方米的地面洒上水。
让学生明白洒水车洒水的面积是长方形,用长方形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洒水的宽度是8米不变,洒水的长度是(200×6)米,长×宽就是洒水的面积。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5页的第10题。
让学生读题,了解题意,独立完成。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1、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单位名称。
楼房高15()数学书厚6()
课桌面的面积33()课桌长8()
足球场的占地面积是7200()
1、教室的黑板长35分米,宽2分米,它们的面积是多少?在黑板四周贴一条彩带,彩带的总长是多少?
2、一台压路机,压路的宽度是3米,每分钟行驶38米,压路机15分钟能压多大面积的路?
3、学校要粉刷教室左边的墙壁,墙壁长8米,宽4米,墙上有3扇窗户,每扇窗户2平方米,现在要粉刷这面墙壁,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
五、思维训练
1、判断。
(1)用14米的铁丝围成的正方形,要比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小。
(2)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是26厘米。
(3)6公顷=600平方米
(4)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5)用6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6)用4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4平方米,但周长不一定相等。
2、一根铁丝能做成长2分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如果用这根铁丝做两个同样的的正方形,那么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应是多少厘米?
3、一个长方形花池长3米、宽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把它的宽延长2米,长不变,它的面积增加多少?周长增加多少?
【板书笔记】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