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简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
全员培训项目培训
班级简报
第四期
编辑:辅导教师
主办:101新入职教师岗位适应培训(7)班
简报导航
·卷首语·
·学情通报·
.作业精选.
.温馨提示.
卷○首○语
有一种精神叫“敬业”,“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有一种力量叫“坚持”,“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有一种激情叫“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研修,是成长的平台,汲取专家智慧,获得心灵成长,岂能错过?
人如树。

既要承受温暖的阳光,也要承受风雨的洗礼。

在风雨中,叶子一片片地张开,花朵一枝枝地绽放,果实酝酿成希望的色彩、醉人的收成。

成长、蜕变,从研修路上的那一刻开始。

学┄情┄通┄报
截止9月27日,全班261位教师,提交研修作业172篇,只有总人数65%;提交教学成果144篇,只有总人数55%,希望各位教师抓紧剩余的33天学习时间提交作业,如果培训结束时尚未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师,将由县教体局发文通报全县,且五年内不能职称评审。

到今天为止我们班100分有13人,90人以上的99人,60分以上人数199人,希望老师们加大学习力度,取得更好的成绩。

截止9月27日成绩通报
序号姓名单位考核成绩是否合格
1 熊欢宁都县第四小学100 是
2 何丽红宁都县对坊中心小学100 是
3 杨红梅宁都县固村小学100 是
4 郭黎菲宁都县黄石镇沙子岭小学100 是
5 赖雪梅宁都县黄石中心小学100 是
6 彭舒丹宁都县湛田中心小学100 是
7 曾毅龙宁都县宁师中学100 是
8 张丽红宁都县宁师中学100 是
9 张勤秀宁都县宁师中学100 是
10 彭小燕宁都县宁师中学100 是
11 欧阳金秀宁都县第四中学100 是
12 曾华生宁都县黄陂中心小学100 是
13 陈琳宁都县青塘镇中心小学100 是
14 李璐宁都县对坊初级中学97 是
15 彭美玲宁都县安福中小学97 是
16 芦云宁都县第四小学97 是
17 赖雪梅宁都县第四小学97 是
18 谢玖玖宁都县第四小学97 是
19 谢丽萍宁都县对坊中心小学97 是
20 柯美丽宁都县对坊中心小学97 是
21 杨鑫宁都县对坊中心小学97 是
22 张琦琦宁都县对坊中心小学97 是
23 李陈鸿宁都县对坊中心小学97 是
24 曾慧华宁都县对坊中心小学97 是
25 陈燕燕宁都县对坊中心小学97 是
26 邝红艳宁都县赖村中心小学97 是
27 邱雅琴宁都县赖村中心小学97 是
28 赵嘉云宁都县赖村中心小学97 是
29 韩佳裕宁都县洛口中心小学97 是
30 刘艺宁都县固村小学97 是
31 伍孟晴宁都县固村小学97 是
32 罗美莲宁都县湛田中心小学97 是
33 郭玲萍宁都县宁师中学97 是
35 温美婷宁都县宁师中学97 是
36 李建昌宁都县宁师中学97 是
37 彭舒艺宁都县宁都中学97 是
38 谢春青宁都县对坊中心小学96.56 是
39 黄飞宁都县对坊中心小学95 是
40 郭龙华宁都县对坊中心小学95 是
41 廖淑芳宁都县对坊中心小学95 是
42 黄政峰宁都县青塘初级中学95 是
43 温鸿宁都县固村小学95 是
44 邓秀兰宁都县黄石镇璜村小学95 是
45 黄梅芳宁都县宁师中学94.12 是
46 陈志诚宁都县肖田中小学校94 是
47 管美金宁都县肖田中小学校94 是
48 胡志丹宁都县肖田中小学校94 是
49 曾雪灵宁都县易堂学校94 是
50 胡斌斌宁都县易堂学校94 是
51 肖英宁都县易堂学校94 是
52 丁雪宁都县易堂学校94 是
53 付芝琴宁都县易堂学校94 是
54 曾玲宁都县第四小学94 是
55 钟丽萍宁都县对坊中心小学94 是
56 陈升平宁都县对坊中心小学94 是
57 廖祥宁都县对坊中心小学94 是
58 陈玲慧宁都县对坊中心小学94 是
59 陈燕宁都县对坊中心小学94 是
60 张美娟宁都县对坊中心小学94 是
61 曾丽珍宁都县赖村中心小学94 是
62 曾旋宁都县赖村中心小学94 是
63 郑凌峰宁都县固村小学94 是
64 谢婷宁都县固村小学94 是
65 黄山音宁都县固村小学94 是
66 冯蓉宁都县黄石镇璜村小学94 是
67 杨丽宁都县黄石中心小学94 是
68 曾爱玲宁都县湛田中心小学94 是
69 廖星星宁都县宁师中学94 是
70 曾文婷宁都县宁师中学94 是
72 杨称丽宁都县第四中学94 是
73 陈太阳宁都县私立英才学校94 是
74 刘欢宁都县青塘镇中心小学94 是
75 何秋艳宁都县黄石初级中学94 是
76 邹丽娜宁都县宁都中学94 是
77 温华铭宁都县宁都中学94 是
78 包英宁都县肖田中小学校92 是
79 赖雨菲宁都县易堂学校92 是
80 黄显宁都县易堂学校92 是
81 曾薇宁都县易堂学校92 是
82 宋灵泓宁都县对坊中心小学92 是
83 郭雪金宁都县对坊中心小学92 是
84 鲁志倩宁都县对坊中心小学92 是
85 廖莉婷宁都县赖村中心小学92 是
86 彭诗芸宁都县对坊中心小学92 是
87 陈玲宁都县固村小学92 是
88 赖超宁都县黄石中心小学92 是
89 李凤琳宁都县长胜中心小学92 是
90 李珊珊宁都县长胜中心小学92 是
91 毛杜元宁都县黄石初级中学92 是
92 李建梅宁都县宁都中学92 是
93 张春华宁都县宁都中学92 是
94 江佳伟宁都县宁都中学92 是
95 曾季红宁都县易堂学校91.12 是
96 汪明宁都县长胜中心小学90.12 是
97 包小珍宁都县肖田中小学校90 是
98 崔梓晖宁都县赖村初级中学90 是
99 郭丽萍宁都县宁师中学90 是100 陈翔宁都县对坊中心小学89.4 是101 胡冰倩宁都县黄石中心小学89.08 是102 陈琳宁都县黄石中心小学89 是103 管玉枚宁都县肖田中小学校88.8 是104 刘美玲宁都县对坊中心小学88.48 是105 谢钰如宁都县赖村中心小学87.24 是106 黎雪红宁都县东山坝中心小学86.88 是107 邓孟奇宁都县私立英才学校86.36 是
108 谢贻旺宁都县东山坝初级中学85.92 是109 潘彩虹宁都县第四中学85.88 是110 张欣芳宁都县第四小学85.48 是111 江良琪宁都县大沽初级中学85 是112 朱振艺宁都县第四中学85 是113 曾玲宁都县黄石初级中学85 是114 叶诗雨宁都县赖村中心小学83.64 是115 谢锦文宁都县黄石镇罗屋教学点82.36 是116 廖亚萍宁都县易堂学校82 是117 杨庆华宁都县赖村中心小学82 是118 习瑶宁都县黄石中心小学82 是119 邓珊红宁都县第四中学82 是120 赖秀琴宁都县黄石初级中学82 是121 刘静宁都县赖村中心小学81.8 是122 邹金莲宁都县第四中学81.72 是123 肖青宁都县东韶中心小学81.68 是124 陈丽丽宁都县黄石中心小学80.12 是125 温海龙宁都县赖村中心小学80 是126 杨燕萍宁都县第四中学80 是127 孙芳宁都县钓峰中小学80 是128 黄燕宁都县宁都中学80 是129 郭露宁都县黄石中心小学79.24 是130 范志坚宁都县黄石镇中村教学点79 是131 谌珊宁都县东山坝初级中学78.84 是132 李杨宁都县安福中小学78.28 是133 邹尔风宁都县宁师中学78 是134 李泽敏宁都县大沽初级中学77.56 是135 肖阿香宁都县长胜中心小学77 是136 黄莉娟宁都县对坊中心小学76.84 是137 阙丽明宁都县对坊中心小学76 是138 揭行洁宁都县安福中小学75.48 是139 罗玮宁都县宁都中学74.8 是140 曾予玲宁都县宁师中学73.88 是141 黄声慧宁都县第四小学72.72 是142 郭雯宁都县赖村中心小学72.12 是143 黄理辉宁都县大沽初级中学71.64 是144 温媛宁都县东韶中心小学71.28 是
145 宁丽玲宁都县固村小学71.28 是146 崔德明宁都县黄石镇罗屋教学点71.24 是147 肖玲宁都县对坊中心小学70.92 是148 谢燕婷宁都县湛田中心小学70.92 是149 张美娟宁都县第四中学70.76 是150 李爱莲宁都县第四中学70.28 是151 胡淑兰宁都县宁都中学70.04 是152 罗英姿宁都县蔡江中小学校70 是153 钟科萍宁都县对坊中心小学70 是154 邱悦宁都县青塘初级中学70 是155 黄玲宁都县黄石镇田坑教学点70 是156 陈独晖宁都县固村初级中学70 是157 江素芳宁都县固村初级中学70 是158 谢莉芳宁都县固村初级中学70 是159 彭琴宁都县宁师中学70 是160 温志斌宁都县田头中心小学70 是161 刘敏萱宁都县东山坝中心小学70 是162 温瑶瑶宁都县黄石中心小学69.48 是163 黄胜宁都县田头初级中学69.2 是164 黄雅琳宁都县第四中学68.76 是165 曾菊梅宁都县第四中学68.36 是166 杨荣庚宁都县蔡江中小学校67.92 是167 温娟宁都县私立英才学校67.84 是168 陈文杰宁都县固村小学67.52 是169 郭庆美宁都县宁都中学67.16 是170 刘棋宁都县肖田中小学校67 是171 黄梦玲宁都县易堂学校66.56 是172 王海良宁都县第四中学66.32 是173 汪雅露宁都县蔡江中小学校65.48 是174 温建国宁都县第四中学65 是175 郑雅萍宁都县宁都中学64.84 是176 龚爱玉宁都县蔡江中小学校64.6 是177 杜莲莲宁都县蔡江中小学校63.84 是178 黄淑萍宁都县肖田中小学校63.28 是179 龚楠宁都县黄石中心小学63.2 是180 邹明媛宁都县蔡江中小学校62.8 是181 杨晓乔宁都县蔡江中小学校62.72 是
182 温丹宁都县蔡江中小学校62.28 是183 廖常程宁都县第四中学62 是184 刘金罡宁都县赖村中心小学61.92 是185 曾燕芳宁都县田头中心小学61.56 是186 温佳佳宁都县赖村中心小学61.36 是187 郭梓琳宁都县青塘镇公立幼儿园60.36 是188 温超宁都县第四小学60.16 是189 曾顺乾宁都县蔡江中小学校60.12 是190 邱青宁都县洛口中心小学60 是191 罗序霄宁都县宁师中学60 是192 陈素娟宁都县赖村中心小学59.04 否193 黄雅琳宁都县对坊中心小学57.48 否194 谢孟云宁都县安福中小学55 否195 何理红宁都县黄石初级中学55 否196 曾雅路宁都县肖田中小学校47.24 否197 廖艳平宁都县宁都中学42 否198 谢珊宁都县安福中小学40 否199 黄海燕宁都县青塘镇中心小学40 否200 雷燕宁都县蔡江中小学校30 否201 曾伟英宁都县肖田中小学校30 否202 张玉龙宁都县易堂学校30 否203 谢晓飞宁都县大沽初级中学30 否204 帅巧芸宁都县黄石中心小学30 否205 李藤宁都县东山坝中心小学30 否206 张辉宁都县青塘镇中心小学30 否207 魏文静宁都县青塘镇中心小学30 否208 甘婷宁都县宁都中学30 否209 肖梅芳宁都县宁都中学30 否210 李小梅宁都县黄陂中心小学28.6 否211 廖陶陶宁都县青塘镇中心小学27.88 否212 肖妍妍宁都县黄石初级中学26.48 否213 潘秋雯宁都县第四小学24 否214 张经寰宁都县易堂学校20.32 否215 董亭廷宁都县东山坝中心小学18.56 否216 杨丹宁都县固村小学18.24 否217 谢峰萍宁都县私立英才学校18 否218 崔铁城宁都县洛口镇灵村小学10.96 否
219 徐碧俏宁都县黄石中心小学 5.88 否220 温泽芳宁都县宁都中学 4.64 否221 温丽杰宁都县黄石中心小学 4.04 否222 柯丹宁都县私立英才学校 3.76 否223 陈群宁都县黄石中心小学 3.28 否224 黄建菲宁都县宁都中学 3.16 否225 彭琳宁都县第八中学0.44 否226 曾茹燕宁都县蔡江中小学校0.16 否227 廖光辉宁都县东韶初级中学0 否228 张寒松宁都县易堂学校0 否229 郭政民宁都县易堂学校0 否230 甘啊伟宁都县易堂学校0 否231 戴梦璇宁都县易堂学校0 否232 彭悦宁都县易堂学校0 否233 李婷宁都县易堂学校0 否234 宋祥平宁都县易堂学校0 否235 封莹宁都县洛口初级中学0 否236 黄萌萌宁都县第四小学0 否237 丁雅玲宁都县第四小学0 否238 温馨宁都县第四小学0 否239 易晨宁都县大沽初级中学0 否240 李娜宁都县大沽初级中学0 否241 陈娇龙宁都县大沽初级中学0 否242 谢雪燕宁都县大沽初级中学0 否243 郭影希宁都县大沽初级中学0 否244 万婧怡宁都县赖村中心小学0 否245 李智敏宁都县固村小学0 否246 温弘宁宁都县黄石中心小学0 否247 赖菲宁都县黄石中心小学0 否248 温美玲宁都县黄石中心小学0 否249 余盛毅宁都县第四中学0 否250 李昱婧宁都县黄陂中学0 否251 廖林丽宁都县黄陂中学0 否252 李敏宁都县私立英才学校0 否253 曾慧萍宁都县私立英才学校0 否254 谢成佩宁都县私立英才学校0 否255 彭少成宁都县私立英才学校0 否
256 李书娟宁都县私立英才学校0 否
257 邓金华宁都县私立英才学校0 否
258 王林涛宁都县私立英才学校0 否
259 陈佩娜宁都县私立英才学校0 否
260 张翠玲宁都县私立英才学校0 否
261 李娴宁都县宁都中学0 否. 作业精选. 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给我们学生和老师带来了机会和挑战提交者:郭玲萍提交时间:2020-08-13 20:58:09 浏览数:6 评论数:0
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给我们学生和老师带来了机会和挑战,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要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顺应时代的潮流发展。

对我们教育工作者而言,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有了更多查阅资料的途径,网上备课,制作课件,筛选拓展资料有了更多的选择。

新的教学方式,也在让教师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去学习,提升自己,从而更好的应用在教育教学工作……《故都的秋》美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艺术手法,培养联想想象能力,在阅读学习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2、领悟作者的情感,培养人文情怀,提高审美能力。

3、理解鉴赏传统文化中的“悲秋”情怀。

能客观评价中国古代文人对生命的超脱与感悟。

教学重难点1、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艺术手法。

2、把握作者丰富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视听导入,感受秋之美导入新课,感受文人笔下秋景之况味。

让学生找出古今文人描写“秋景”的句子,说说诗人
眼中的秋是怎样的?秋是一个耐人品味的季节,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一代代文人墨客,从而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人的经历和心境不同,对秋的感觉也不同,既有“悲哉,秋之为气也”的感伤,又有“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昂扬;更有“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畅快,今天,让我们品味一下郁达天笔下“故都的秋”是什么味道。

二、品味感受,绘故都秋景之美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郁达夫是从哪个角度写秋的?有何特点?(秋味:清、静、悲凉)2.作者描绘了几幅秋的图景?怎样表现“清、静、悲凉”的?(1)3-11自然段:秋晨图、秋槐图、秋蝉图、秋凉图、秋果图(2)学生分组回答五幅图中的“清、静、悲凉”。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语言,从而进入文中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郁达夫笔下故都之秋的美。

描写的景物多以灰、白、蓝、暗、淡等冷色调为主,给人以冷清、淡泊的感受,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趣味。

在描写秋声时虽然有如此繁多的声响,却并不显得喧闹,这些细致、幽远的声响恰恰反衬了秋的静寂,在寥廓高远的清秋苍穹之下,如此“清”“静”的秋“景”又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秋“情”——“悲凉”。

三、对比体验,思考生命之美。

1、郁达夫喜欢“清”、喜欢“静”可以理解,但觉得“悲凉”是一种美就有点奇怪了。

从关于落蕊的描写中来想一想:作者在落蕊中体会到了什么呢?明确:落蕊有一种生命调零的意味,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消逝的伤感。

作者感受到了一点落寞。

2、为什么落寞?明确:落蕊细小,气味清淡,落下后铺满地。

本是不起眼的东西,但作者能感觉到“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这微细触觉便仿佛是真实触摸着生命的消亡的感受,表现出作者感受的细腻。

落蕊不引人注意,作者却如此着力表现,可见其爱秋之情深。

这些景物共同构成一种直面生命衰败的感觉,告诉人们再美丽的生命也是有周期的。

这样,故都的秋景就已经不单是一季景色,而是带上了对生命周期的深邃思考。

四、诵读品味,走进故都的秋的诗意之美1.自读:你觉得哪些句子最富有诗意?挑出来读一读。

2.齐读:秋天,在小院的每一椽破屋里;在牵牛的每一枝蓝朵中;在槐树的每一朵落蕊里;在秋蝉的每一声残鸣中;在秋雨的每一个雨点里;在闲人的每一句轻叹中;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3.体会诗意的语言:(诗行的形式呈现)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小结:在故都的每一个角落里,
“秋”都是如此美好而浓烈,绝不是南国那样的寡淡少味,所以郁达夫才“不远千里”来寻。

欣赏这样的秋自然不能像欣赏“名花美酒”那样“半开半醉”,应该用“全开全醉”的状态,才能“饱尝”这浓浓的秋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再看故都的秋二、知人论世,探究作者审美的独特思考:作者为何如此强调秋的“悲凉”呢?悲凉“美”在何处?联系秋草、落蕊、秋蝉谈谈你的理解。

1.图片启发:油画《父亲》(罗中立):在的质朴美和内在的高尚美。

摄影获奖作品《枯荷》:历经了春夏,凋零后的悲壮。

2.意象理解:秋草的衰飒、落蕊的凋谢、秋蝉的残鸣正是这种生命盛放后的谢幕。

直面生命的衰败的感觉,启示沉思生命的周期,逗起悲凉之感,也是一种生命的感受。

3.文化寻根,研读第12段: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宋·欧阳修《秋声赋》)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战国·宋玉《九辩》)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印度·泰戈尔《飞鸟集》4.相关背景1926年6月,郁达夫之子龙儿在北京病逝,此外故都北平,在19世纪末卷起的历史风云中却越来越显得衰老颓败,小家与大国,两层感情的潮水浸过心灵的堤岸,留下的都是悲伤的印记。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到杭州。

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

《故都的秋》创作于1934 年8 月17 日。

夏衍:“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

”小结:小家大国,深沉的眷恋。

5.齐读最后一段。

三、美文结课,在诗意中再次感受故都的秋故都的秋是一碗浓茶,苦涩而清醇;故都的秋是一幅名画,美丽而落寞;故都的秋是一首好诗,深沉而含蓄;故都的秋是一支悲歌,忧伤而苍凉。

四、迁移共情,共唱家乡美一座城市往往因为细心的注意深微的作家而展现出更多的内涵。

请同学们选取家乡的独特景物,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第三课时一、听读感知,走进秋之美二、拓展阅读活动,1+N群文阅读活动1+N式阅读主题:传统文化中的“秋士之悲”现象阅读活动:1、印发郁达夫文章《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余秋雨《苏东坡突围》王羲之《兰亭集序》杜甫《登高》学生读完后,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并在提示下完成读后感。

讨论:(1)古代诗文为什么悲秋诗文居多?(2)古代文人为什么悲秋?(3)“秋士之悲”的隐喻的情感是什么?提示:古人对生命的深沉思考,体现
了对生命的真切感知,对生命的超越,对宇宙人生的真性追求。

秋士之悲——怀才不遇、韶华易逝、美景不常、盛极必衰衰败也是生命的另一种美,表现了古人归于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

教师的专业发展
提交者:彭小燕提交时间:2020-08-16 16:59:45 浏览数:2 评论数:0
1.教师发展学校是在现行中小学建制内进行的功能性建设建设教师发展学校不是重新建立一所独立的专门学校,而是在现行中小学建制内进行的一种功能性建设,是为了发展、丰富和完善现行中小学的功能,着重强调中小学的教师发展功能,强调学校也是教师发展的场所,学校应当具有使教师获得持续有效的专业化发展的功能。

教师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问题。

传统学校,在教师中心、师道尊严背后,掩盖着的是对教师发展的漠视或遗忘。

不仅传统的理解总是把学校仅仅作为学生发展的场所,甚至在许多重要的教育改革的理论和运动中,在强调学生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时,也没有关注到教师发展的问题。

显然,这出于教育仅仅是知识传递的单向度的理解。

建设教师发展学校正是适应着教育从单向度知识传递到多向度文化融合的历史性变革。

学校应当具有教师发展的功能,应当也是教师发展的场所,从这个意义上说,具有教师发展功能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学校”,这样的学校才能使所有参与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人都得到发展。

教师发展学校在教师发展的意义上也意味着对教师的重新发现。

教育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表达了教育、教师专业永恒的创造性质和丰富的现实性意义。

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必须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才能实现,不可能在一次性的准备知识的训练中完成。

迄今仍在实行的以师范院校各学科院系为主的教师职前教育,主要学习的是“教什么”,而“怎么教”则需要在中小学里学习。

教师发展学校之所以是在中小学建制之内,就是为了以现实的中小学教育实践本身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真实环境。

2.教师发展学校是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建设大学的学术前沿性质以及开放,探究等文化特质逐渐融入社会,日益成为人们普遍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是学习化社会得以形成的重要的社会心理基础。

大学服务社会有各种不同方式和内容,在建设教师发展学校这个问题上,我们更关注的是这种文化融合的方式。

中小学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需要大学文化的参与,需要走进学术前沿,寻觅创造、发展的新的支点。

同时,在中小学里,天真活泼的儿童、青少年,丰富生动的教育生活,不仅始终成就着中小学自身的文化,并且对参与其中的大学文化也产生着重要影响。

国外PDS学校建设和教师即研究者运动都强调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

建立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关系是教师发展学校的实施保障。

教师发展学校是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建设,以文化融合的意义理解这种合作,是我们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的一个基本态度。

在文化融合的意义下理解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有着特定的含义,这种合作的基础是参与双方的相互理解,其实质是在理解基础上意义和精神的重新建构,其结果是新质文化的生成和参与双方在同一过程中获得的各自的发展。

这种合作关系是一种平等、共生的伙伴关系。

他们共同的合作,在改变中小学教育实践的同时,也在实现着教育理论的建构,使教育理论朝着既是科学的又是生动的方向发展。

教师发展学校是一座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实现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建构。

3.教师发展学校是在合作的实践中实现教师的发展。

教师发展学校通过大学教育工作者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研究,在研究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中实现中小学教师教育,使他们获得有效的持续发展。

以研究的实践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研究的实践中持续展开中小学教师教育,是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的突出特点。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教师职业的研究性质密切关联。

“教师即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义语,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运动中一个重要观念。

"教师即研究者"的早期倡导者布克汉姆曾经表达过这样的看法:研究不是一个专有的领域,而是一种态度,它与教育本身没有根本的区别。

这对我们今天理解教育研究和教师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教师的工作是否具有研究的性质,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理解教育和如何理解研究。

如果仅仅从知识的传递出发去理解教育,教师只能是一个教书匠的角色;如果从每个学生的成长出发,那么,教师的工作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