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劳动就业服务规章制度
劳动就业服务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切实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提高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所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第三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为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切实保障其基本劳动权益。
第四条劳动者应当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率。
第五条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劳动就业服务的监督与管理,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
第六条劳动就业服务的机构应当积极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信息咨询、职业指导等服务。
第七条政府应当加强对劳动就业市场的监测与分析,及时发布相关就业政策信息。
第八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相互尊重,平等协商解决劳动纠纷。
第二章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的职责第九条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应当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包括岗位推荐、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
第十条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平台,及时更新和发布用人单位招聘信息。
第十一条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调研,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第十二条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加强对失业人员的帮扶,帮助他们重新就业。
第十三条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应当积极推动劳动力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用人单位的职责第十四条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劳动法律法规,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第十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规范的招聘制度,不得进行性别歧视、年龄歧视等不合理行为。
第十六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岗位评估和薪酬机制,根据员工的表现进行奖惩。
第十七条用人单位应当积极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第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劳动纠纷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员工的问题。
第四章劳动者的权利第十九条劳动者有选择职业和岗位的权利,用人单位不得私自规定劳动者的职业。
第二十条劳动者有获得职业培训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相关的培训机会。
第二十一条劳动者有享受劳动报酬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第二十二条劳动者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按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第1次答案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作业参考答案立法简史篇第一章:外国劳动立法的产生和发展二、单项选择题1.( C )2.( A )3.( B )第二章:中国劳动立法的产生和发展二、多项选择题1.(AB )第三章:国际劳工立法的产生和发展一、判断题1. ( √)2. ( √)二、单项选择题1.( A )2.( A )3.( D )4.( D )第四章:劳动法概述一、判断题1.( √ )2.( ⅹ )3.( ⅹ )二、单项选择题1. ( D )三、多项选择题1.( ABC )2.( ACD )3.( BCD )4.( ABC )5.( ABC )四、名词解释题1.劳动法,又称劳工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五、简答题1.劳动关系的一般特征主要表现在:(1)它的当事人一方固定为劳动力所有者和支出者,称劳动者,另一方固定为生产资料占有者和劳动力使用者,称用人单位(或雇主)。
(2)它的内容以劳动力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为核心。
(3)它是人身关系属性和财产关系属性结合的社会关系。
(4)它是平等性质与隶属性质兼有的社会关系。
2.我国《劳动法》第2条规定表明:(1)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即个体工商户)的劳动关系都归劳动法调整。
(2)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劳动关系中,仅限于劳动合同关系归劳动法调整。
(3)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非合同劳动关系,即公务员和依法参照执行公务员制度的劳动者的劳动关系以及农村农业劳动者、现役军人等的劳动关系,不归劳动法调整,而分别归相应的公务员法、农业法、军事法调整。
3.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集中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主导整个劳动法体系,为劳动法调整劳动领域的社会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也可以说,是劳动法的核心和灵魂。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可表述为以下各项:(1)劳动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原则;(2)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3)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农业劳动力资源
第一节 农业劳动力资源及其利用
第二节 人力资本与农业劳动力智力开发
第三节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第一节 农业劳动力资源
一、农业劳动力资源的概念及特征 1.农业劳动力资源:是指农业部门拥有的,能 够参加农业劳动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的总称。 ①数量:是指已达到劳动年龄的人数减去丧失劳 动能力的人数,再加上未达到或超过劳动年龄但 经常参加劳动的人数。 ②质量:是指劳动者的体力和智力,它包括身体 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传统常用男、 女、整劳力、半劳力来反映)
三、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的理论
1.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
2.哈里斯——托达罗模型
y f (d )
f’(d)>0
d Wq R
d W R q 城乡预期民入差异 城市实际工资 农村平均实际收入 就业概率
3.拉尼斯一费景汉劳动力转移理论
拉尼斯—费景汉模型的结构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农业部门存在大量的显性失业,农业 部门的边际生产率为零。 第二阶段,由于农业劳动力持续不断地减少,农 业部门的劳动边际生产率升高,变为大于0,但 仍低于不变制度工资。 第三阶段,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即隐蔽失业者 已经吸收殆尽,农业劳动的工资已不再由不变制 度工资决定,而是由市场总量来形成。
(一)概念
农业劳动力智力开发:是指对农业劳
动力资源进行科学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
劳动力资源的文化和技术素质,采取有效 措施充分利用凝结着科学技术的劳动力智 力。
(二)农业劳动智力开发的重要性
1、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具有决定作 用; 2、决定着农业剩余劳动力能否得到充分利 用; 3、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无限”动力; 4、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3篇)
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是一种规定井下劳动成员数量的制度。
在矿井等地下工作环境中,为了保证安全和效率,井下劳动组织往往会实行定员制度。
定员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井下工作区域的定员:对于每个井下工作区域,制定最大工作人数的限制。
这根据工作区域的大小、通风情况、安全设备等因素来确定,旨在确保工作区域内的人数不过多,不会影响安全和工作效率。
2. 负责人员的定员:设定每个井下工作区域的负责人员数量。
负责人员通常是熟悉井下工作环境和安全操作的人员,他们负责指导和监督工作人员,确保工作按照规定进行,并在紧急情况下组织疏散和救援。
3. 进出井下的人数限制:控制每次进出井下的人数。
这可以通过设立检查站、登记制度等方式实施,以防止井下工作人数超过限制。
通过实行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可以保证井下工作环境的安全和秩序。
这有助于降低事故风险,提高工作效率,保护劳动人员的权益。
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2)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井下劳动组织的定员制度,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定员原则1. 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应以确保安全生产为前提,按照工作任务和工作条件确定合理的人员数量;2. 计划生产力水平与现实水平相适应,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提高生产效益;3. 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严禁以身份、背景等非能力素质因素确定定员。
第三章:定员程序1. 确定井下劳动组织的总定员数,由井下劳动组织管理部门负责提出申请,并经过相关主管部门审核批准;2. 按照井下劳动组织的生产工艺、安全要求等因素,确定各岗位的定员数;3. 根据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及要求,确定人员能力和素质要求,并进行面试、测试、考核等程序;4. 将拟录用人员信息报送相关主管部门审核,符合条件的进行录用;5. 根据需要,进行回避与退役,以保证人员的轮岗、休息及补充,避免人员过劳;6. 定期进行定员评估,根据生产任务情况进行调整。
第四章:定员计划1. 按照井下劳动组织的生产计划和工作任务,制定定员计划;2. 定期分析井下劳动组织的生产水平和工作需求,调整定员计划;3. 根据定员计划,确定各岗位的招聘计划,并及时公布。
勤俭节约制度规定(三篇)
勤俭节约制度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发挥勤俭节约的作用,提高单位管理水平,树立良好的节俭文化,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组织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及相关人员。
第三条本单位工作人员应当遵守国家勤俭节约相关法律法规,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履行勤俭节约的职责。
第二章办公用品节约第四条本单位办公用品包括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文件柜等。
工作人员应妥善使用办公用品,不得私自拆卸、丢弃或转借他人。
第五条工作人员在临时离开办公场所时,应关闭电脑、打印机、灯具等电器设备,节约用电。
第六条使用办公用品时,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避免浪费。
不得滥用办公用品,如打印多余的文件或使用过量的耗材。
第七条离职或调离本单位的工作人员,应按照规定归还办公用品,不得擅自带离。
第三章动力能源节约第八条本单位工作人员应根据需要,合理使用动力能源,不得浪费。
在离开办公场所前,应关闭电源、水源等设备和设施,以节约能源。
第九条凡用电设备或用水设施有故障或漏水现象的,应及时报修。
不得因故障或漏水现象导致资源浪费。
第十条灯具使用应遵循合理照明原则,根据需要开关灯光。
不得无故开启大功率灯泡或长时间开启灯具。
第四章资金开支节约第十一条本单位工作人员在办公经费支出中,应按照规定合理使用,确保经费的合理使用和公开透明。
第十二条办公经费的支出应符合实际需要,不得滥用或浪费。
不得聘请不必要的人员或购买不必要的物品。
第十三条工作人员应合理安排差旅费用,选择最经济实惠的出行方式和住宿条件,避免奢侈浪费。
第十四条本单位工作人员离职后应按规定办理财产交接手续,并归还单位所负责之财务款项。
第五章基础设施管理节约第十五条本单位工作人员应妥善使用和维护基础设施,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第十六条工作人员在使用会议室、培训室等公共场所时,应以节约用电为前提,合理使用灯具、空调等设备。
第十七条工作人员在使用公共卫生间等设施时,应注意节水节电,不得浪费公共资源。
第七章 施工资源配置计划
第七章施工资源配置计划第一节劳动力计划及管理措施一、施工队伍的安排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工程数量及进度安排施工队伍,每个工区安排一个长期与我公司合作的有资质的施工队伍。
上述各工种劳动力配置计划详见附件三:拟投入本标段的劳动力计划表。
1、主要管理措施(1)劳动力队伍的选择根据本工程的工期与质量要求、专业技术特点、作业环境、劳动力队伍要在本公司合格分供方名册中选择,特殊专业的队伍通过实地调查筛选,选择的劳动力队伍必须具备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资质条件,各项手续齐全,特殊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劳动力队伍的进场教育根据项目所在地建筑施工工地管理的有关规定,劳动力队伍的进场后,首先要进行有关法律、法规方面的教育;然后,结合本工程的环境特点、安全生产条件、专业技术要求、质量要求等,分别组织有关文明施工、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施工技术、质量标准等方面的培训和交底,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场作业。
(3)生活及安全生产条件严格按照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合同法以及有关劳务管理的法律、法规,本着双方自愿的原则,签订相关合同。
项目部要有专人负责对劳务队伍的管理,并根据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向劳务队伍提供符合相关标准的生活设施,创造安全生产条件,提供安全、劳保防护用具,并按合同的具体规定,满足安全生产操作要求的生产工具及材料。
(4)施工过程对劳动力队伍的管理①对于进场的劳动力队伍,项目部要明确提出有关现场管理、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施工作业技术和质量标准等规章制度和要求。
②项目部要根据施工进度安排,抓好对劳动力队伍的调度、管理,提高劳动力队伍的工作效率,及时满足不同部位施工需要,做到均衡、有序,并减少窝工浪费。
③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要按照合同要求、设计文件、质量标准做好对劳动力队伍的技术交底工作,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劳动力队伍各项作业活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发现违章作业和质量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④项目部要经常巡视、检查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情况,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整改。
就业培训目的
篇一:培训与就业培训与就业职业培训的目的:是增强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其就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工作能力,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
职业培训的特点:针对性和实用性、灵活性和多样性、技术性和技能性。
职业培训的目的: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提升企业竞争力。
技工学校确定目标任务时的原则:一、坚持国家确定的技工学校办学方向和目标,全面贯彻党的育人方针和政策,培养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宏观上,技工学校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要同社会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规划相配套衔接。
微观上,要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差异,注意技工学校的发展目标任务宏观与微观的协调性。
三、坚持面向劳动力市场需求,面向劳动者技能提升的需要,把劳动力市场需求和劳动者个人发展需要作为确定技工学校目标任务的第一准则。
四、坚持长期目标任务与短期目标任务的结合,目标任务计划的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随时调整目标任务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适应和不协调方面。
就业训练中心分为三类:一、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办学服务,设施是教学设备。
二、职业技能培训同生产经营紧密结合,有条件和场地。
三、教学以外单设经济实体,各自独立核算。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特点是:坚持市场导向和就业导向。
突出办学特色。
强化实际能力培养。
服务对象广泛,机制灵活。
职业培训体系包括:职业分类与职业标准、职业培训与职业培训机构、职业技能鉴定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技能竞赛与技能人才表彰。
1992年,完成了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有3200多个工人技术等级标准。
1999年5月20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有8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
同时建立了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体系。
职业培训的种类包括:就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职培训和再就业培训。
培训工作主要由技工学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承担。
职业培训社会化、市场化是改革的方向。
农业经济学第七章农业劳动力
3.2
3.2
3.8
3.6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
马克思 指出 :“劳动生产率是由多种情况
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 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 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 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1.自然因素 2.经济因素 3.技术因素 4.社会条件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农业劳动力内涵
一般是指能参加农业劳动的劳动力的数量和 质量。
农业劳动力的特殊性
1、农业劳动在季节上具有强烈的季节性 2、农业劳动在空间上具有较大的分散性和 地域性 3、农业劳动内容的多样性 4、农业劳动成果的最后决定性和不稳定性
我国农业劳动力
有人说我国农业劳动力剩余, 有人说我国农业劳动力短缺。 到底什么是农业劳动力。 按户籍划分,必然高估,因为农民工数量 按常驻地区,必然低估,因为农民工数量
2.农业劳动力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3.农业劳动力供求状况在地区之间存在较大
差异
第二节 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
一、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
一、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指农业劳动力 从农业中向非农产业或城市的流动。 主要方式有部门转移和空间转移。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
(1)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会逐步向 非农产业或城市转移,农业劳动力占整个社会劳 动力的比重逐步下降。 (2)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速度的快慢,从 根本上取决于农业相对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
第七章-资源配备计划
第七章资源配备计划本项目将严格遵循合同条款,按照国标管理模式的要求,在计划编制、质量监控、资金使用和成本控制等方面通过科学管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优化资源调配,采取有力措施来确保工程质量、关键工期和工程总工期实现。
施工组织在本工程中,我们将建立以项目经理部为主的施工生产经营管理机构。
选择技术素质较好,管理水平较高的项目经理担任本工程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对技术、劳务、物资、设备、资金、生活服务等职能部门有直接的指挥及调配权。
其组织管理机构见下框图。
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勘察,结合公司的生产实际情况和公司现有的机械设备,在本工程中投入的机械设备如下图(附表一)。
组织管理机构框图劳动力计划根据工期要求、施工强度和本工程的实际施工条件。
在确保工期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需要,组织相应的力量进入工地现场。
现场管理根据本工程实施情况,拟定各岗位职责如下:1、项目经理1)制定本工程质量目标,并就本工程质量向我公司最高领导负责。
2)对职工进行“质量创优”和全面质量管理教育,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和创优质工程活动。
3)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制定的保证工程质量的规章制度,并负有组织检查、督促责任。
4)正确处理进度和质量关系,对由于单纯抢工期而造成的质量事故者追究其直接领导责任。
5)严格执行质量奖惩制度,保证质检人员能独立行使其职权。
6)对施工生产过程提供保证工程质量所必须的基本条件负责。
7)申请组织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对不合格工程追究直接领导责任。
2、项目副经理项目副经理协助项目经理工作,在项目经理不在场时,行使项目经理授权的安全、质量、管理职责。
3、项目总工程师项目总工程师全面负责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推广新技术、新工艺,主持项目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及质量设计,进行技术交底,保证工程施工按期优质完成任务,及时收集工程项目的有关技术资料、质量资料,建立工程技术档案。
4、安全质量部安全质量部遵照国家的法令、法规、技术施工规范、规程、设计图纸及技术要求对工程施工安全和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并会同工程师对隐蔽工程、分项工程进行验收,并做好签证,纠正违章施工,负责做好工程质量总结和质量统计工作。
公司劳务用工管理制度(5篇)
公司劳务用工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劳务用工管理,维护用工单位和劳务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用工单位和劳务工的管理水平,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与劳务工之间的劳动合同管理、劳动关系解决、用工岗位设定以及劳动保护等方面。
第三条用工单位应通过正规的劳务派遣公司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法聘用劳务工,并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制度规定,履行用工单位应尽的义务。
第四条用工单位应制定和落实岗位需求计划,根据用工需求与劳务派遣公司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等事项,并按合同约定支付劳务费用。
第五条劳务派遣公司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根据用工单位的要求,合理安排劳务工的工作分配,并及时提供人才库管理、考勤管理、绩效评估等服务,保障用工单位和劳务工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劳务工应按合同约定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完成工作,遵守用工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要求,维护用工单位的正常秩序,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二章劳动合同管理第七条劳务派遣公司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劳务工签订劳动合同,合同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假、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纪律等事项。
劳动合同应明确期限,一般不得超过劳务派遣公司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用工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
第八条劳务派遣公司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用工单位的要求,收集劳务工的个人信息,保障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用工单位应统一采集和管理劳务工的个人信息,并确保其合法使用和保密。
第九条劳务派遣公司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定期向劳务工提供工资明细,并及时缴纳相关社会保险和公积金。
同时,劳务派遣公司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为劳务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第十条劳动合同期限到期时,劳务派遣公司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劳务工可以续签或解除劳动合同。
劳务工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是否继续工作,用工单位和劳务派遣公司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予以充分沟通和协商。
自考劳动法学讲义第七章劳动就业
第七章劳动就业第一节劳动就业概述一、劳动就业的概念和特征劳动就业作为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可作不同的解释: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看,劳动就业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社会物质财富并进行分配的过程;从劳动者个人的角度看,劳动就业是劳动者的谋生手段;从社会价值的角度看,劳动就业是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两大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的过程;从劳动法的角度看,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愿从事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劳动。
劳动就业具有以下特征:(1)劳动就业的主体具有特定性。
劳动就业的主体必须是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公民。
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具有一致性,一般通过劳动年龄的规定明确。
各国劳动法律都对劳动者就业最低年龄和就业最高年龄做了严格规定,只有在法律规定的年龄段内,劳动者才具备劳动就业的条件,否则便不能就业。
我国劳动法规定,年满16周岁的公民,才具有劳动就业的资格。
(2)劳动就业必须是出自公民的自愿,即公民在主观上必须具有求职的愿望。
劳动就业是公民的一种权利,行使或放弃这种权利,完全取决于公民自己的意愿;但是,劳动者的劳动就业权利的实现必须主观上有求职的愿望。
(3)劳动就业必须是一种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或有益于社会的劳动,即劳动就业要求劳动者必须从事法律允许的有益于社会的社会劳动,这是劳动者的劳动是否得到社会承认和法律保护的客观依据。
(4)劳动就业必须使劳动者能够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首先,劳动就业的目的是通过劳动获得一定的物质利益;其次,劳动能够获得一定的报酬或经营收入,这是劳动者实现自己再生产的物质保障。
二、劳动就业的立法概况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劳动就业意味着公民实现了劳动权。
因而,在劳动立法中,关于就业的法律规定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而,在劳动立法中,关于就业的法律规定占有重要的地位。
综合各国就业立法,它由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宪法中关于公民劳动权的规定,如《委内瑞拉宪法》、《墨西哥宪法》等,我国宪法也有保障公民劳动权的规定;二是劳动基本法中关于就业的规定,各国劳动法典中几乎都有就业的内容,如《法国劳动法典》第三卷为《安置和雇佣》,我国《劳动法》也设有“促进就业”专章规定;三是关于就业的专项法规,如英国1980年、1982年的《就业法》,日本1947年的《职业安定法》等。
第七章 资源配置计划
第七章资源配置计划1.主要机具装备投入计划工程施工开工前,主要设备将分批到达施工现场。
施工设备主要利用汽车运达施工现场。
1.1主要设备及其配套进场计划(1)施工设备配备原则:①设备配置功能齐全,满足工程项目施工要求。
②选用先进设备,满足质量、工期要求。
③机械设备配置合理,最大限度提高机械利用率。
④调入的机械确保选型先进,机况良好。
⑤试验、测量和检测设备的配置以满足工地施工需要为前提。
一般现场的检测、实验在工地进行,常规的实验、检测项目在业主指定的单位和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
(2)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见附表。
2.施工材料进场计划2.1材料进场安排材料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工程质量的好坏,材料供应是否及时、连续也直接影响到整体工程进度。
因此,在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保证材料的供应质量和满足施工进度的需要。
施工所需要的主要材料由我公司材料供应部门根据工程施工每月用料计划组织进场,对于周转材料,我公司均有准备,可随时组织进场。
由公司材料供应部门统一组织各种材料分批次进场。
2.2材料投入计划保证措施(1)为杜绝结构隐患,确保结构安全,达到质量要求标准的工程,公司将选择优良的质量组织机构体系方案,来保证质量。
各分项工程实行层层交底、步步落实、记录完整,做到“凡事有章可寻、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对每一重要分项工程都编制管理流程,以过程质量保证半成品工程。
同时我们将采用“会诊制度”与“奖惩制度”相结合的方式,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2)加强对原材料质量的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项目经理部要严格按照公司的《采购》程序、《进货检验和试验》程序及《不合格品制作》程序执行,确保只有检验和试验合格的原材料才能使用。
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要有出厂合格证和检测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进场后要对需要检验和试验的材料按批量进行有见证抽检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七章 施工机械配备及劳动力安排计划
第七章施工机械配备及劳动力安排计划一、施工机械、设备本工程施工需要较多的机械设备器具,在以往施工时,常因某一关键机械(或设备、器具)跟不上而严重影响施工,造成很大浪费。
这种现象多为准备工作不充分或计划不落实所致。
因此,施工单位根据现有装备的数量、质量情况和周密的计划,分期分批地组织进场。
其中需要维修、租赁和购置的,应按计划落实,并要适当留有备份,以保证施工的需要。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见:附表1、机械设备资源保障体系为保障机械设备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和调配管理的力度,在项目部内将成立机械设备保障与调配管理体系,随时随地为施工服务。
2、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公司设有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小组,对进场前的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保养维修,保障进入现场的都是完好设备,能够随时投入使用;同时,项目部设有专机管员负责机械设备在使用及停台期间的保养,保障机械设备的连续使用和完好。
保障整个工程的有序连续施工,达到保障工期的目的。
3、加强对机械设备备品备件的计划制定与采购,保证主要设备的关键零部件都有备品备件,保障设备故障时能及时更换损坏的零部件。
二、施工材料管理1、本工程需用材料不但量大,而且种类较多,材料费占到工程总费用的三分之二左右,因此,其费用高低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
同时,材料的品质、数量、以及能否及时供应也是决定工程质量和工期的重要环节。
材料准备工作的要点是:品质合格、数量充足、价格低廉、运输方便、不误使用。
在保证材料品质的前提下,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广泛调查料源、价格、运输道路、工具和费用等,做好技术经济比较,择优选用,同时根据使用计划组织进场,力争节省投资。
材料进场时间随施工总进度计划。
2、物资管理2.1供方管理对潜在的供应厂商相关部门提前组织调查、评价,挑选合格供应商,把资质好、能力强和提供以往产品良好的供货商相关资料报建设单位,经业主确认后,方能进入采购程序。
2.2采购(1)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材料预算单编制采购计划,属于业主采购的材料报业主审批后由业主材料人员组织采购。
四川省巴中市《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试
四川省巴中市《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试《说明:本卷为历年及近期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本卷共15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 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对其制定并公布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应当实行动态管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变化或者行政执法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补充本部门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B、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变化或者行政执法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修订本部门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C、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变化或者行政执法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完善本部门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D、补充、修订和完善后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作为新的执行基准,无需向社会重新公布。
【参考答案】D2. 按照地域管辖原则,行政处罚由()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A、违法行为人户籍地B、违法行为发生地C、违法行为人所在地D、行政机关所在地【参考答案】B3. 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被申请复议的,()是被申请人。
A、委托的行政机关B、受委托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组织所在地街道C、受委托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组织D、委托的行政机关的上级机关【参考答案】A4. 下列岩石中,属于变质岩的是()。
A、花岗岩B、玄武岩C、石灰岩D、大理岩【参考答案】D6. 股市遭遇连续暴跌的“雪灾”,“杀得”股民、基民_______。
转眼就到春节,正植用钱消费之际,许多第 79 页,共 265 页投资者非但没能赚上一把,反倒亏了不少。
次欧盟峰会清楚地表明,各成员国对目前的危机_______,只好推迟做出决定,这种状况无助于提高欧盟国家公民,尤其是爱尔兰民众,对欧盟政治领导层的信任。
A.措手不及束手无策B.猝不及防不知所措C.束手无措手足无措D.手足无措惊慌失措【参考答案】A7. 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的处理,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销售某种商品已经不需要行政许可,但赵某不知,仍然向工商局提出行政许可申请,工商局应即时告知王某不受理B、张某向民政局提出行政许可申请,但是该行政许可属于公安机关的职权,于是民政局即时作出了不受理的决定,并告知李某向公安机关提出申请C、马某向工商局提出的申请材料有错误,但可以当场更正,工商局于是允许马某当场更正D、田某向某局申请许可时,提交的说明书不符合法定形式规定,但是某局并未当场告知也未在 5 日内告知王某需要补正的内容,则赵某应当重新提出申请【参考答案】D8.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相适应。
农业经济学讲义 第七章
第七章农业产业结构第一节农业产业结构的一般原理一、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 农业产业结构通常称之为农业生产结构。
农业产业结构是指在一定区域(国家、地区或农业企业)内农业各部门和各部门内部各生产项目的组成情况。
它是农业资源配置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农业生产力诸要素如何结合的基本问题。
对于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去认识: 第一,农业产业结构具有多层次性。
首先,在广义农业层次上,它表现为农、林、牧、渔四业的结构。
这一层次的结构是农业生产的一级结构。
其次,在各业内部又包括着产品性质和生产特点不同的各种生产项目,如种植业内部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其它作物等不同特点的作物。
这些生产项目的组合比例,构成了农业生产的二级结构。
同理,经济作物又可以根据产品用途分成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等,这些作物的组合比例构成农业产业结构的第三层次或三级结构。
以此类推,各种生产项目内部还有更加具体的四级甚至五级结构。
各种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与否都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农业产业结构,不仅要重视一级结构的合理化问题,也要注意二、三级结构的合理化。
第二,农业产业结构具有多种类型。
农业产业结构根据其所包括的生产部门、生产项目的特点不同,可分为农牧结构型、农林结构型、农林牧结构型等类型。
根据其所包括的生产部门、生产项目的比例关系不同,可分为专业化结构型、综合发展结构型等。
根据其生产部门、生产项目之间的结合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直接结合型和间接结合型。
前者指各生产部门、各生产项目之间,在生产过程中,不仅存在着土地、劳力、资金等生产要素方面的相互调剂与支援关系,而且存在着相互供应物质和能量的直接结合关系;后者指各生产部门、生产项目之间只存在着土地、劳力、资金的相互支援和调剂关系。
这些不同的结构类型形成的条件不同,产生的效益也不同。
在研究农业结构问题时,对这些问题都应当进行分析。
二、农业产业结构的衡量 农业产业结构处在不断变化中,这种变化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七章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答案
第七章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⒈解释下列概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
特指中国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而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阶段。
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在这个阶段中,一方面,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已占主体地位,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中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必须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
公有制主体地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以国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非公有制形式:即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中共“十六大”在总结“十五大”以来新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是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认识上的深化和发展,为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提供了根据。
公平与效率:公平指一定社会中人们之间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合理化;效率指在资源有效配置前提下经济效率的较高增长,也就是投入与产出比率的较快提高。
科学地界定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按照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⒉我国为什么必须经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这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历史条件和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渔业经济学习题集
渔业经济学习题集《渔业经济学》习题第一章导论、回顾与反思问题1、渔业的涵义和属性2、渔业生产经营的特点3.渔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二章渔业现代化复习思考题1.如何充分理解渔业现代化的概念2。
简述我国渔业现代化的意义和特点3、渔业现代化的内容应包括哪几方面,还应补充哪些方面的内容?4、联系我国国情和渔业资源的现状,论述实现我国渔业现代化的道路第三章渔业生态经济回顾与思考1、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的概念2.生态经济平衡概念及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指标3。
中国生态渔业的类型和模式4。
提高渔业生态经济效益的途径第四章渔业经济效益复习思考题1.渔业的经济效益是什么?它与社会和生态效益之间有什么关系?2.提高渔业经济效益的原则是什么?3.评估渔业经济效益的原则是什么?4、渔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由哪几部分组成?5、评价渔业经济效益的方法有哪些?6、提高渔业经济效益的途径有哪些7.尽量利用具体单位的实际数据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第五章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渔业资源?渔业资源的特点是什么?2.解释MSY和mey理论的主要内容3、熟练掌握鱼价、成本、技术革新对捕鱼业的影响4.渔业管理的目标是什么?渔业管理体系的三个基本部分是什么?5.简述渔业资源生殖保护措施的内容第六章渔业劳动力资源的利用复习思考题1.渔业劳动力的概念和性质2、渔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几技术方法3.阐述了提高渔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第七章渔业资金的合理利用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钱?渔业资金流动的特点是什么?2、资金的来源有哪些渠道?如何筹集资金才能最有效?3、资金有有哪些运动规律?如何加速资金的周转?4、什么是固定资金?如何管好固定资金?5、什么是流动资金?如何改善流动资金的使用6.评估资金使用效果的指标有哪些?我们如何才能正确评估?7、资金市场在资金运动中有什么作用?我国目前资金市场状况如何?第八章渔业科技进步回顾与思考1、略述科学技术的涵义及分类方法2、知识几金的涵义及特征是什么?3.中国渔业科技创新的对策和措施是什么?4、渔业技术改造有什么意义?渔业技术改造应注意哪些原则?5.中国引进渔业技术的主要方式是什么?技术引进应掌握哪些基本原则?如何评估收养新技术的经济效益?为什么要做好渔业科技推广工作?渔业科技推广应遵循哪些原则?第九章水产品加工与渔业经济发展复习思考题1.水产品加工与渔业的积极发展有什么关系?2.中国水产品加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什么?3.中国水产品加工存在哪些问题?第十章水产品流通与水产品市场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水产品流通?做好水产品流通工作的意义是什么?2.水产品流通的意义是什么?经营水产品要注意什么?3.简要介绍中国水循环系统的历史演变4、什么是需求?影响水产品需求量的因素有哪些?5、什么是供给?影响水产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6.水产品的价格是多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多少种定价方法?7.水产品比价及价差8、水产品市场的涵义及其建立和发展如何?9、如何建立水产品市场预测模型?10、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水产品市场的建设?十一席水产品国际贸易回顾与思考1、水产品国际贸易有哪些特点?2.中国水产品国际贸易的主要特点和形式是什么?3.影响中国水产品国际贸易的因素有哪些?4.中国加入WTO对中国渔业有何影响?第十二章渔业金融复习思考题1.关于金融的含义和主要特征2、你认为应如何对渔业不良资产进行控制与处理3、渔业部门可通过哪些途径,从市场直接融通资金?4、渔业保险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及相应的对策有哪些?5、试述渔船保险与水厂养殖保险的主要内容6.您认为渔业融资渠道应进一步拓展哪些方面?第十三章渔业经济体制改革复习思考题1.中国渔业经济体制的历史演变2、略述我国渔业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改革情况3、全国渔业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区有哪些成功经验4、我国渔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是什么?第十四章渔业产业化经营的回顾与思考1、简述渔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和标志2.渔业产业化的一般组织形式是什么?试着用例子来说明。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
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
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
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
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
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
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
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
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
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
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
从个人角度看。
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
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
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
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9.8%
2005 75827 33970
44.8%
2006 76400 32561
42.6%
2、农业劳动力素质较低。 3、农业劳动力在地区之间的很不平衡。 4、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 5、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季节性流动比
例大。
二、提高农业劳动力利用率
劳动利用率是指已经利用的劳动力和劳 动力资源在数量上的比例。
重视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在我国 还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农业劳动力使用上的特点
1、农业劳动时间具有强烈的季节性 2、农业劳动的周期长 3、农业劳动场所的分散性 4、农业劳动内容的多样性
第二节 农业劳动力合理利用的一般途径
农业劳动力的合理利用应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提高劳动利用率:从量的角度考察劳动力的利用
农业劳动生产率L1=农业产品数量/农业 劳动时间
农业劳动生产率L2=农业劳动时间/农业 产品数量
L1↑或L2↓代表农业劳动生产率越高
第一、要明确定义中所说的时间概念。
第二、“产品数量”的实质是“劳动成果”, 它可以具体化为实物量,也可以为价值量, 还可以是作业量。
1、我国农业劳动力生产率状况
一、农业劳动力资源的概念
农业劳动力指在农业中有劳动能力的人。 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就是能参加农业劳动
的人数。 农业劳动力的质量,是指农业劳动力的体
力强弱、技术熟练程度和科学、文化水平 的高低。
1、农业劳动力资源的数量
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变动,受自然因素和社 会因素的影响。
①自然因素:包括农业人口的自然增长情 况,这是影响农业劳动力资源数量变化的 基础因素;已达到劳动年龄的人数;超过 劳动年龄的人数;劳动力的自然减员。
第七章 农业中的劳动力
“如果能够给农民现代的科技,现代的生 产手段,即使落后地区的农民,也可以点 石成金,把农业变成现代的产业”。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
数量:目的是研究如何保持一个适度的人 口规模、劳动力在部门之间如何配置、适 度的人口规模以及劳动力规模如何界定等。
质量:提高人口质量的途径惟有一条—— 人力资本投资。
4、提高农业劳动利用率的途径
从农业生产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做文章。 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 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促进农业劳动
力的合理利用。 鼓励和帮助农业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 控制人口增长
三、提高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 产出来的产品数量;或者单位劳动者生 产单位产品所支出的劳动时间。
是衡量农业劳动力利用程度的指标。实 质上反映的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有效劳动 的投入情况。
1、衡量指标
实际参加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占应参加农业 生产劳动力人数的比例
农业劳动者实际参加农业劳动的时间占劳 动者应参加劳动时间的比例
农业劳动者在班工作日中纯工作时间占工 作时间的比例
2、提高农业劳动力利用率的意义
情况 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质的角度考察劳动力的利用
情况
一、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的现状
1、农业劳动力数量多,比重大。
我国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变化:
年份 就业人员 其中第一产业 占当年就业总人数
1952 20729 17317
83.5%
70637 35177
一般说来,在一定的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条 件下,农业劳动力利用率越高,投入农业 生产的劳动量越多,为社会生产的农产品 就越多。
3、影响农业劳动力利用率的因素
劳动力的状况:比如人口数量、年龄结 构、健康状况、知识结构等。
自然条件:如土地结构、气候等。 社会经济状况:如耕作制度、农业生产结
构、集约化水平、劳动组织和劳动报酬 等。
③是可节约更多劳动力从事其它产业; ④是可使农民有更多时间学习科技知识和休整; ⑤提高劳动生产率无止境,提高劳动力利用率受
人的生理因素的限制,而且减少劳动时间也是人 类的需要。。
3、影响农业劳动力生产率的因素
①自然条件,包括土地、水利、气候、生 物等。
②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有农民收入水平、 农业物质技术装备状况、生产力的发展水 平。
①体力:包括劳动者的体质的好坏和劳动 能力的大小。
②智力:包括劳动者的文化科学知识、技 术水平、生产技能和经验、道德品质和思 想觉悟。
二、农业劳动力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与作用
劳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首要的和惟一能动 的要素。
决定了不论哪一种社会,要发展农业生产 都必须十分重视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充分 发挥劳动力的作用。
一定时期内农业劳动力人数的计算,可采取下列 方法:
计划期末农业劳动力人数 =报告期末农业劳动力人数 +计划期内达到劳动年龄参加农业劳动的人数 +计划期内由其他部门转入农业劳动的人数 -计划期内由农业部门转入其他部门的人数 -超过劳动年龄的人数 -自然减员而退出农业劳动的人数
2、农业劳动力资源的质量
历史的来看,建国以来、农村经济改革以 来,我国的农业劳动力生产率有了大幅度 的提高。
如果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的话,我国的 农业劳动力生产率状况就不够乐观了 。
2、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①是可在不增加或减少劳动力时,生产出更多农 产品;
②是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降低单位农产品成 本,增加利润和积累;
4、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合理利用、改善自然条件 搞好农业基本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农业
劳动年龄 :
我国的标准 男16~60岁
女16~55岁
其中,男18~50岁和女18~45岁为整劳动 力,其他可根据实际情况称为半劳动力或 辅助劳动力。
国际通用标准:16-65岁
②社会因素:主要有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 展速度、人口流动政策、农村经营形式、 生产结构的调整等。它们都会影响劳动力 的数量变动。
舒尔兹:“人的经济才能并非与生俱来, 而是通过带有投资性质的活动逐步发展起 来的。”——人力资本投资。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论点:在经济 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 用
第一节 农业劳动力资源
1、农业劳动力资源的概念 2、农业劳动力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与
作用 3、农业劳动力使用上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