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铁矿和磁黄铁矿成因区别

合集下载

黄铁矿成因矿物

黄铁矿成因矿物

推荐:黄铁矿成因矿物讨论黄铁矿是地壳中分布最广泛的硫化物,也是金矿床中最重要的载金矿物,特别是在热液型金矿床中更加广泛存在,前人对其标型特征做了大量的工作(徐国风,1980;Коробеиников,1985;史红云,1993;李红兵,2005)。

不同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的黄铁矿的形态、成分等特征都有较大的差异(宋焕斌,1989)。

黄铁矿的化学式是FeS2,硫化物是地球化学相中还原相的代表,研究它对了解早期成岩阶段的环境特征和变化有重要意义。

主要采用的测试方法有:1、首先,在立体显微镜镜下观察黄铁矿形态特征。

2、其次,用扫描电镜观察黄铁矿表面微形貌特征。

3、再次,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黄铁矿中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

4、最后,测试样品中黄铁矿的热电性标型特征。

一.黄铁矿形成阶段黄铁矿在矿床中分布广,含量高,黄铁矿的形成从成矿早期一直延续到成矿后期,根据矿化蚀变期次及矿物共生组合,本矿区的黄铁矿可分为三个世代:第一世代黄铁矿(PyⅠ):黄铁矿呈稀疏浸染状产出,可见少量立方体晶形。

第二世代黄铁矿(PyⅡ):石英呈细脉状穿插充填原岩,黄铁矿在石英脉中呈细脉浸染状。

第三世代黄铁矿(PyⅢ):黄铁矿呈斑状、团块状分布于绿泥石﹑绿帘石、石英及方解石细脉、网脉或团粒之中。

二.产出特征黄铁矿在形成上经历了不同的成矿阶段,是金属矿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硫化物,也是最主要的载金矿物,黄铁矿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5个形成阶段。

具体特征如下:Ⅰ、黄铁绢英岩阶段:为早期的脉侧蚀变岩阶段,黄铁矿主要呈星散浸染状产出。

Ⅱ、黄铁矿-石英阶段,主要呈浸染状、条带状产出。

Ⅲ、石英-黄铁矿阶段:主要以条带、团块、脉状形式产出,为主成矿期的产物。

Ⅳ、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黄铁矿颗粒大小不一,条带状产出,主要以条带、团块、脉状形式产出。

Ⅴ、石英-碳酸盐阶段,为成矿晚期产物,黄铁矿颗粒较大,主要呈浸染状、网脉状产出。

三.工作原理矿物热电性是金属或半导体矿物在温差条件下产生热电效应的反应(苏文超,1997),主要受温度和微量元素组分等条件制约。

浅谈白铁矿、黄铁矿和磁黄铁矿的电子结构及其可浮性

浅谈白铁矿、黄铁矿和磁黄铁矿的电子结构及其可浮性

浅谈白铁矿、黄铁矿和磁黄铁矿的电子结构及其可浮性王晓伟【摘要】This paper is mainly using first principles of white iron ore,yellow ore iron and pyrrhotite electronic structure calculation,and analysis caused by differences in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these three kinds of pyrite flotability differences.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the white ironore,pyrite and magnetic pyrite are indirect band gap semiconductor,self - gap semiconductor and conductor.And the study of the density of states shows that the white iron ore and pyrite belong to the low spin state,and the magnetic pyrite is a spin polarized state.%本文主要是运用第一性原理对白铁矿、黄矿铁和磁黄铁矿的电子结构进行计算,并分析这三种硫铁矿的电子结构的差异所造成的可浮性差异。

而研究结论表明:白铁矿、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分别为间接带隙半导体、自带隙半导体和道导体。

而通过态密度研究也表明,白铁矿与黄铁矿属于低自旋态,磁黄铁矿属于自旋一极化态。

【期刊名称】《电子测试》【年(卷),期】2016(000)011【总页数】2页(P166-167)【关键词】第一性原理;电子结构;可浮性【作者】王晓伟【作者单位】太原工业学院理学系,山西太原,030008【正文语种】中文白铁矿是一种铁的硫化物矿物。

矿物标本〈十三〉黄铁矿

矿物标本〈十三〉黄铁矿

矿物标本〈十三〉黄铁矿黄铁矿黄铁矿(FeS2)因其浅黄铜色和明亮的金属光泽,常被误认为是黄金,故又称为“愚人金”。

成分中通常含钴、镍和硒,具有NaCl型晶体结构。

成分相同而属于正交(斜方)晶系的称为白铁矿。

成分中还常存在微量的钴、镍、铜、金、硒等元素,含量较高时可在提取硫的过程中综合回收和利用。

中文名:黄铁矿外文名:pyrite别称:愚人金类别:硫化亚铁化学式:FeS2颜色:浅黄铜色光泽:明亮的金属光泽透明度:不透明条痕:绿黑色晶系:等轴晶系解理:无解理断口:参差状硬度:6比重:4.90应用:生产硫磺和硫酸的主要原料分布:火成岩、变质岩、沉积岩折射率:无双折射:无化学成分理论组成(wB%)是:Fe 46.55,S 53.45。

常有Co、Ni类质同像代替Fe,形成FeS2—CoS2和FeS2—NiS2系列。

随Co、Ni代替Fe的含量增加,晶胞增大,硬度降低,颜色变浅。

As、Se、Te可代替S。

常含Sb、Cu、Au、Ag等的细分散混入物。

亦可有微量Ge、In等元素。

Au常以显微金、超显微金赋存于黄铁矿的解理面或晶格中。

物理性质黄铁矿浅黄铜黄色,表面常具黄褐色锖色。

条痕绿黑或褐黑。

具有强金属光泽。

不透明。

无解理,断口参差状,硬度6~6.5,相对密度4.9~5.2。

可具检波性。

黄铁矿是半导体矿物。

由于不等价杂质组分代替,如Co3 、Ni3 代替Fe2 或[As]3 、[AsS]3 代替[S2]2-时,产生电子心(n型)或空穴心(p型)而具导电性。

在热的作用下,所捕获的电子易于流动,并有方向性,形成电子流,产生热电动势而具热电性。

产状与组合黄铁矿在氧化带不稳定,易分解形成氢氧化铁如针铁矿,纤铁矿等,经脱水作用,可形成稳定的褐铁矿,且往往依黄铁矿成假象。

这种作用常在金属矿床氧化带的地表露头部分形成褐铁矿或针铁矿、纤铁矿等覆盖于矿体之上,故称铁帽。

在氧化带酸度较强的条件下,可形成黄钾铁矾,其分布量仅次于褐铁矿。

黄铁矿成因矿物

黄铁矿成因矿物

推荐:黄铁矿成因矿物讨论黄铁矿是地壳中分布最广泛的硫化物,也是金矿床中最重要的载金矿物,特别是在热液型金矿床中更加广泛存在,前人对其标型特征做了大量的工作(徐国风,1980;Коробеиников,1985;史红云,1993;李红兵,2005)。

不同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的黄铁矿的形态、成分等特征都有较大的差异(宋焕斌,1989)。

黄铁矿的化学式是FeS2,硫化物是地球化学相中还原相的代表,研究它对了解早期成岩阶段的环境特征和变化有重要意义。

主要采用的测试方法有:1、首先,在立体显微镜镜下观察黄铁矿形态特征。

2、其次,用扫描电镜观察黄铁矿表面微形貌特征。

3、再次,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黄铁矿中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

4、最后,测试样品中黄铁矿的热电性标型特征。

一.黄铁矿形成阶段黄铁矿在矿床中分布广,含量高,黄铁矿的形成从成矿早期一直延续到成矿后期,根据矿化蚀变期次及矿物共生组合,本矿区的黄铁矿可分为三个世代:第一世代黄铁矿(PyⅠ):黄铁矿呈稀疏浸染状产出,可见少量立方体晶形。

第二世代黄铁矿(PyⅡ):石英呈细脉状穿插充填原岩,黄铁矿在石英脉中呈细脉浸染状。

第三世代黄铁矿(PyⅢ):黄铁矿呈斑状、团块状分布于绿泥石﹑绿帘石、石英及方解石细脉、网脉或团粒之中。

二.产出特征黄铁矿在形成上经历了不同的成矿阶段,是金属矿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硫化物,也是最主要的载金矿物,黄铁矿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5个形成阶段。

具体特征如下:Ⅰ、黄铁绢英岩阶段:为早期的脉侧蚀变岩阶段,黄铁矿主要呈星散浸染状产出。

Ⅱ、黄铁矿-石英阶段,主要呈浸染状、条带状产出。

Ⅲ、石英-黄铁矿阶段:主要以条带、团块、脉状形式产出,为主成矿期的产物。

Ⅳ、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黄铁矿颗粒大小不一,条带状产出,主要以条带、团块、脉状形式产出。

Ⅴ、石英-碳酸盐阶段,为成矿晚期产物,黄铁矿颗粒较大,主要呈浸染状、网脉状产出。

三.工作原理矿物热电性是金属或半导体矿物在温差条件下产生热电效应的反应(苏文超,1997),主要受温度和微量元素组分等条件制约。

如何鉴别区分黄铁矿与磁黄铁矿

如何鉴别区分黄铁矿与磁黄铁矿

黄铁矿VS磁黄铁矿黄铁矿VS磁黄铁矿,对于铁矿石来说,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磁黄铁矿常在不同的矿床中共生,化验过程几种不同形态的铁的分离至关重要,往往常规手段难以鉴别,以下总结一小部分用来学习交流。

NO.1 元素构成及含量比例从物质名称黄铁矿和磁黄铁矿来看,二者就差了一个磁字,理论上二者的主要构成元素均为铁和硫,唯一的差别就是元素占比不同,二者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Fe[S2]和FeS1-x (x=0~0.223),前者Fe占46.6%,后者Fe占63.5%。

上述数据仅为理论计算,实际中往往要结合XRD、金相显微镜或者电镜下进行鉴别二者是否共存,在鉴别出来后,结合理论数据作为标准与实验数据进行核对比较后才能得到最终结论。

NO.2 显微镜下的折射颜色显微镜下的折射颜色对于二者的辨认尤为重要,黄铁矿和磁黄铁矿有着明显的颜色差异,前者往往呈现浅黄色或者黄白色,后者则是乳黄白色内趁有粉褐色,值得注意的是后者多具有反射多色性(乳黄带棕/棕色带红)。

经验丰富的选矿工作者往往能够通过此现象准确区分二者。

NO.3 结晶态《矿物学基础》第一章矿物通论第一节晶体介绍了矿物结晶学。

晶系,晶体按其几何形态的对称程度。

可将其划分为七类,即等轴晶系、六方晶系、四方晶系、三方晶系、斜方晶系、单斜晶系和三斜晶系(摘选自百度百科)。

在结晶学中,黄铁矿是等轴晶系,多为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和八面体;雌黄铁矿为六方、斜方和单斜晶系,常见单斜和六方晶系。

显微镜下前者呈粒状(他形-自形),后者呈他形粒状(集合体)或者板状产出的形式。

(摘选自《矿物学基础》)。

自形晶的情况下黄铁矿与雌黄铁矿较容易区分;在结合前三部分的前提下可将他形结晶态的二者区分开来。

NO.4 均质性和非均质性均质矿物和非均质矿物的均质切面。

矿物的均质性是指矿物光面在矿物显微镜正交偏光下,旋转物台改变矿物方位时,其黑暗程度和颜色不变化的性质。

矿物的非均质性是指矿物光面在矿物显微镜正交偏光下,旋转物台改变矿物方位时,其黑暗程度和颜色发生变化的性质。

东昆仑夏日哈木矿床镍黄铁矿、磁黄铁矿成因认识及钴赋存特征

东昆仑夏日哈木矿床镍黄铁矿、磁黄铁矿成因认识及钴赋存特征

!53"!2#西#$质Vol53N o2 2020年(总216期)NORTHWESTERN GEOLOGY2020(Sum216)DOI:10.19751/ki.61—1149/p.2020.02.011东昆仑夏日哈木矿床鎳黄铁矿、磁黄铁矿成因认识及钻赋存特征刘超12,王亚磊】,张照伟】,刘月高】,韩一筱2,董一博2,冷馨2(1.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自然资源部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4*.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摘要:继世界第三大金川铜操矿床之后,东昆仑夏日哈木是中国境内发现的又一超大型岩浆操钻硫化物矿床,也是造山带背景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同类矿床。

前人在矿物学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硫化物矿物学研究较为薄弱,限制了操钻矿体深部成矿过程硅酸盐矿物上,而对成矿物质本身—的客观认识和区域找矿新突破。

通过系统划分操黄铁矿的产出状态,结合Ni/Fe原子比及Co元素的分布和对磁黄铁矿种类的划分,初步判断夏日哈木矿床经历了至少两期岩浆成矿作用。

其中早一期的岩浆活动熔离出少量的高钻硫化物,硫化物结晶温度较高,而晩一期的岩浆活动熔离出大量的硫化物,且结晶温度较低。

综合操黄铁矿中金属原子与硫原子比值变化特R,发现在硫化物结晶过程中硫逸度是逐渐增高的,可能受到硫化物和硅酸盐矿物的结晶以及外来硫加入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在夏日哈木矿床中,Co在金属硫化物中主要赋存在操黄铁矿内,在磁黄铁矿中主要赋存在陨硫铁和六方磁黄铁矿内;在'化物中主要赋存在辉'钻矿内,相比于硫化物,Co更倾向在'化物中富集,这些特征可以为Co元素的选冶研究与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操黄铁矿;磁黄铁矿;标型特征;Co的赋存状态;夏日哈木矿床中图分类号:P61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6248(2020)02-0183-17 The Genetic Significance of Pentlandite and Pyrrhotit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balt Occurrence in Xiarihamu Cobalt-Nickel Deposit of Eastern KunlunLIU Chao1,,WANG Yalei1,ZHANG Zhaowei1,LIU Yuegao】,HAN Yixiao2,DONG Yibo2%LENG Xin2(1.Key Laboratory for the Study of Focused Magmatism and Giant Ore Deposits,MNR,Xi'an Center of ChinaGeological Survey/Northwest China Center for Geoscience Innovation,Xi'an710054,Shaanxi,China;2.School of Earth Science and Resources,Chang'an University,Xi'an710054,Shaanxi,China;)Abstract:Jinchuancopper-nickeldepositbeingtheworld'sthird-largestdepositfoundinChina% XirihamuinEastern Kunlunisanothersuperlargemagmaticnickel-cobalt-sulfidedeposit%andit收稿日期:2019-12-04;修回日期:20200318基金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专题“稀贵金属(金、D、钻、鎔铁矿、G族元素)科学考察与远景评估$ (2019QZKK08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东昆仑夏日哈木铜D矿床硫化物不混溶作用研究$(41873053),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西昆仑大红柳滩一甜水海地区大型矿产资源基地综合调查$(DD20190143)资助成果作者简介:刘超(1995-),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岩浆铜D硫化物矿床成矿理论研究与D矿资源调查。

黄铁矿物理性质

黄铁矿物理性质

黄铁矿物理性质浅黄铜黄色,表面常具黄褐色锖色,条痕绿黑或褐黑。

具有强金属光泽。

不透明。

无解理,断口参差状。

硬度6至6、5,相对密度4、9至5、2。

具检波性。

导电性:黄铁矿是半导体矿物。

由于不等价杂质组分代替,产生电子心或空穴心而具导电性。

热电性:在热的作用下,所捕获的电子易于流动,并有方向性,形成电子流,产生热电动势而具热电性。

黄铁矿立方体(左)及五角十二面体(右)晶体晶体参数:等轴品系,对称型m3.空间Pa3,a0=0.5417nm;Z=4。

成分与结构:Fe46.55%,553.45%。

含有Co、N类质同像混入物和As、Sb、Cu、Au、Ag等机械混入物。

晶体结构相似于方铅矿,即哑铃状对硫离子代替了方铅矿结构中简单硫离子的位置,铁离子代替了铅离子的位置。

但由于哑铃状对硫离子的伸长方向在结构中交错配置,使各方向键力相近,因而黄铁矿解理极不完全,而且硬度显著增大。

形态:晶形常量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较少呈八面体)。

在立方体晶面上常能见到晶面条纹,这种条纹的方向在两相邻晶面上相互垂直,和所属对称型相吻合。

双晶主要是依(110)和(111)为双晶面的贯穿双晶,分别为铁十字律双晶和尖晶石律双晶。

集合体常呈致密块状、散染粒状以及结核状等。

物理性质:浅黄铜色,表面带有黄褐的锖色;条痕绿黑色;金属光泽。

硬度6-6.5;断口参差状。

密度5g/cm3。

鉴定特征:以其晶形、晶面条纹、颜色、硬度等特征与相似的黄铜矿、磁黄铁矿相区别。

次生变化氧化带中,黄铁矿易于分解而形成黄钾铁矾、针铁矿。

针铁矿是构成褐铁矿的主要矿物成分。

褐铁矿有时具有黄铁矿晶形的假象。

成因与产状: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硫化物,形成于多种不同地质条件下。

见于铜镍硫化物岩浆矿床、接触交代矿床、多金属热液矿床中。

黄铁矿含量最高的矿床是产于火山岩系中的含铜黄铁矿层,由火山沉积和火山热液作用所形成。

外生成因的黄铁矿见于沉积岩、沉积矿床和煤层中,往往成结核状和团块状。

黄铁矿的特征

黄铁矿的特征

黄铁矿的特征1. 引言黄铁矿是一种重要的矿石,在工业生产和冶炼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黄铁矿的特征,包括其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矿石特征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

2. 化学成分黄铁矿的化学成分主要由FeS2组成,即含有铁和硫元素。

其化学式为FeS2,其中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5.85,硫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06。

黄铁矿是一种黄色的矿石,因此得名。

3. 物理性质黄铁矿具有一系列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硬度、密度、熔点等。

3.1 颜色黄铁矿的颜色主要为黄色,有时也呈金黄色或黄铜色。

这是由于其化学成分中的硫元素的存在所致。

3.2 硬度黄铁矿的硬度为6-6.5,属于莫氏硬度标尺上的中等硬度。

这使得黄铁矿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3.3 密度黄铁矿的密度为4.9-5.2 g/cm³,较为密实。

这使得黄铁矿在矿石的分选和冶炼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3.4 熔点黄铁矿的熔点较高,约为1190℃。

这使得黄铁矿在冶炼过程中需要较高的温度才能熔化。

4. 矿石特征黄铁矿作为一种重要的矿石,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它常常与其他矿物共生,形成矿石矿床。

4.1 矿石形态黄铁矿的矿石形态多样,常见的有晶体、块状、颗粒状等。

晶体形态多为立方体或十二面体,有时也呈现出菱形或六角形的晶体形态。

4.2 矿石产地黄铁矿的产地非常广泛,全球各地均有分布。

在中国,黄铁矿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湖南等地。

4.3 矿石用途黄铁矿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建材等领域。

其中,黄铁矿作为一种重要的铁矿石,在冶金行业中被广泛用于生产铁和合金。

5. 应用领域黄铁矿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1 冶金工业黄铁矿是重要的铁矿石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冶金工业中。

通过冶炼黄铁矿,可以生产出高纯度的铁,用于制造钢铁产品。

5.2 化工工业黄铁矿中的硫元素可以用于生产硫酸等化工产品。

此外,黄铁矿还可以作为催化剂的成分,用于化学反应中。

[最新]如何区分铁矿石(磁铁矿,赤铁矿,镜铁矿)

[最新]如何区分铁矿石(磁铁矿,赤铁矿,镜铁矿)

怎样区分铁矿石(磁铁矿,赤铁矿,镜铁矿)磁铁矿主要含铁矿物为磁铁矿,其化学式为Fe3O4,其中FeO=31%,Fe2O3=69%,理论含铁量为72.4%。

这种矿石有时含有TiO2及V2O5组合复合矿石,分别称为钛磁铁矿或矾钛磁铁矿。

在自然纯磁铁矿矿石很少遇到,常常由于地表氧化作用使部分磁铁矿氧化转变为半假象赤铁矿和假象赤铁矿。

所谓假象赤铁矿就是磁铁矿(Fe3O4)氧化成赤铁矿(Fe2O3),但它仍保留原来磁铁矿的外形,所以叫做假象赤铁矿。

磁铁矿具有强磁性,晶体常成八面体,少数为菱形十二面体。

集合体常成致密的块状,颜色条痕为铁黑色,半金属光泽,相对密度4.9~5.2,硬度5.5~6,无解理,脉石主要是石英及硅酸盐。

还原性差,一般含有害杂质硫和磷较高。

赤铁矿赤铁矿为无水氧化铁矿石,其化学式为Fe2O3,理论含铁量为70%。

这种矿石在自然界中经常形成巨大的矿床,从埋藏和开采量来说,它都是工业生产的主要矿石。

赤铁矿含铁量一般为50%~60%,含有害杂质硫和磷比较少,还原较磁铁矿好,因此,赤铁矿是一种比较优良的炼铁原料。

赤铁矿有原生的,也有次生的,次生的赤铁矿的磁铁矿经过氧化以后失去磁性,但仍保存着磁铁矿的结晶形状的假象赤铁矿,在假象赤铁矿中经常含有一些残余的磁铁矿。

有时赤铁矿中也含有一些赤铁矿的风化产物,如褐铁矿(2Fe2O3。

3H2O)。

赤铁矿具有半金属光泽,结晶者硬度为5.5~6,土状赤铁矿硬度很低,无解理,相对密度4.9~5.3,仅有弱磁性,脉石为硅酸盐。

镜铁矿:暗灰色粉末,大部分为鳞片状结构。

比重大,化学性质稳定,耐研磨,不溶于酸和水。

在石油、天然气钻探中,可作为钻井泥浆加重剂,起封闭井壁,平衡地压,防止油井自喷的作用。

赤铁矿Hematite赤铁矿的化学成分为Fe2O3,晶体属三方晶系的氧化物矿物。

西文名称来源于希腊文“血”的意思,意指这种矿物常常是红色的。

它是一种铁的氧化物,是铁的主要矿石矿物。

黄铁矿

黄铁矿

黄铁矿因其浅黄铜的颜色和明亮的金属光泽,常被误认为是黄金,故又称为“愚人金”。

黄铁矿是铁的二硫化物。

纯黄铁矿中含有46.67%的铁和53.33%的硫。

一般将黄铁矿作为生产硫磺和硫酸的原料,而不是用作提炼铁的原料,因为提炼铁有更好的铁矿石。

黄铁矿分布广泛,在很多矿石和岩石中包括煤中都可以见到它们的影子。

一般为黄铜色立方体样子。

黄铁矿风化后会变成褐铁矿或黄钾铁矾。

黄铁矿化学成分是FeS2,晶体属等轴晶系的硫化物矿物。

成分中通常含钴、镍和硒,具有NaCl型晶体结构。

常有完好的晶形,呈立方体、八面体、五角十二面体及其聚形。

立方体晶面上有与晶棱平行的条纹,各晶面上的条纹相互垂直。

集合体呈致密块状、粒状或结核状。

浅黄(铜黄)色,条痕绿黑色,强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参差状断口。

摩氏硬度较大,达6-6.5,小刀刻不动。

比重4.9―5.2。

在地表条件下易风化为褐铁矿。

如何识别“愚人金”和真正的黄金呢?只要拿它在不带釉的白瓷板上一划,一看划出的条痕(即留在白瓷板上的粉末),就会真假分明了。

金矿的条痕是金黄色的,黄铁矿的条痕是绿黑色的。

另外,用手掂一下,手感特别重的是黄金,因为自然金的比重是15.6―18.3,而黄铁矿只有4.9―5.2。

黄铁矿是分布最广泛的硫化物矿物,在各类岩石中都可出现。

黄铁矿是提取硫和制造硫酸的主要原料,它还是一种非常廉价的古宝石。

在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公元1837—1901年),人们都喜欢饰用这种具有特殊形态和观赏价值的宝石。

它除了用于磨制宝石外,还可以做珠宝玉器和其它工艺品的底座。

世界著名产地有西班牙里奥廷托、捷克、斯洛伐克和美国。

中国黄铁矿的储量居世界前列,著名产地有广东英德和云浮、安徽马鞍山、甘肃白银厂等。

晶体化学理论组成(wB%):Fe 46.55,S 53.45。

常有Co、Ni类质同像代替Fe,形成FeS2—CoS2和FeS2—NiS2系列。

随Co、Ni代替Fe的含量增加,晶胞增大,硬度降低,颜色变浅。

黄铁矿描述

黄铁矿描述

黄铁矿描述黄铁矿是一种重要的矿石资源,其主要成分是黄铁矿矿物,属于硫化矿石。

在地质学上,黄铁矿通常形成于富含硫的岩石中,如火山岩、变质岩等。

黄铁矿的化学式为FeS2,是一种含有高比例的铁和硫的矿石。

黄铁矿通常呈现金黄色,晶体呈立方体或十二面体状,也有粒状或块状的产出形式。

其硬度为6-6.5,比重为4.9-5.2,具有金属光泽。

黄铁矿矿石在空气中暴露时会氧化,产生硫酸铁和硫酸亚铁,呈现出金属光泽逐渐消失的特点。

黄铁矿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矿石,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建筑材料等领域。

首先,黄铁矿是铁的重要来源之一,其铁含量高达46.6%,是一种重要的铁矿石。

在冶金领域,黄铁矿经过矿石选矿和炼铁过程后,可提取出高纯度的铁,用于制造钢铁产品。

其次,黄铁矿也是一种重要的硫化矿石,可用于生产硫酸铁和硫酸亚铁等化工产品。

此外,黄铁矿还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如制造砖、砂浆等。

黄铁矿的开采通常采用露天矿或地下矿的方式。

在露天矿开采中,首先需要对矿区进行勘探,确定矿层的厚度、品位和分布情况。

然后,通过爆破、挖掘和运输等工艺,将黄铁矿矿石从矿区开采出来,并进行初步的矿石分选和破碎处理。

最后,通过选矿和冶炼等工艺,提取出所需的铁和硫化物等有用物质。

在地下矿开采中,通常需要进行巷道开挖、支护和矿石运输等工作,然后进行类似的选矿和冶炼过程。

黄铁矿在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大规模的黄铁矿开采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土地破坏、水资源污染等。

因此,在开采过程中需要采取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其次,黄铁矿矿石的含铁量较低,需要进行大量的选矿和冶炼过程,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

因此,需要不断提高选矿和冶炼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黄铁矿是一种重要的矿石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是铁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硫酸铁和硫酸亚铁等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

黄铁矿的开采和利用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措施来解决。

黄铁矿

黄铁矿

黄铁矿在潮湿环境下成为硫酸亚铁(水绿矾,FeSO4),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 2FeS2+7O2+2H2O=2FeSO4+2H2SO4。
天然黄铁矿在地表条件下容易被风化成褐铁矿。 黄铁矿在氮气流中的热天平、差热分析记录图黄铁矿在焙烧过程中从400℃左右开始发生热分解,每摩尔 FeS2大约放出1摩尔单质硫。游离的单质硫立即与空气中的氧进行反应变成二氧化硫气体。这种热分解反应一般 以下式表示:FeS2→FeS1+x+0.5(1-x)S2。 黄铁矿在焙烧时会发生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可能的反应机制有(热化学方程式,热效应为500℃情况下): ①FeS2+O2=0.5Fe2O3+2SO2,ΔH=-833.8kJ ②FeS2+O2=Fe3O4+2SO2,ΔH=-792.9kJ; 随着SO2的生成,同时可能发生的反应和相应650℃下的热效应为: ③Fe2O3+2SO2+0.5O2=2FeSO4,ΔH=-428.4kJ ④Fe2O3+3SO2+1.5O2=Fe2(SO4)3,ΔH=-854kJ。
文化特色
黄铁矿英文名称源于希腊字“pry”,意思为“火”,因为用锤子敲击黄铁矿会产生火星。 闪着火花的黄铁矿
谢谢观看
黄铁矿外观
分布范围
中国许多省区都有黄铁矿产出,如湖南、湖北、浙江,陕西、安徽、广东等,较为重要的产地有广东云浮、 英德,安徽马鞍山,甘肃白银厂和湖南来阳等。
除中国以外,西班牙、美国、墨西哥、玻利维亚、秘鲁、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瑞士、瑞典等国也有 具有观赏价值的黄铁矿晶体产出。
鉴别鉴定
黄铁矿-自然金
自然金黄铁矿的浅黄铜色,本身具有的强金属光泽给人带来光亮闪烁的视觉体验,常被人们误认为是黄金, 故又称为“愚人金”。为了区分黄铁矿和自然金,可以利用钢针或小刀进行刻划,钢针或小刀刻划自然金能够在 其表面划出明亮沟痕(因自然金硬度相对较低所致);而黄铁矿硬度较高,钢针或小刀无法将其刻划。先民们也 曾利用牙咬的方法来辨别真伪,人的牙齿可以咬得动自然金但咬不烂,而人的牙齿咬不动黄铁矿。其次,自然金 的条痕颜色为黄色至红黄色,而黄铁矿、黄铜矿等相似矿物的条痕颜色为绿黑色,这也作为它们的区别特征之一。 再次,黄铁矿、黄铜矿性脆,敲击后碎裂,而自然金具有强的延展性,受力作用后会发生塑性变形而不会破 裂。

内蒙古别鲁乌图铜多金属矿矿床成因探讨及成矿模式

内蒙古别鲁乌图铜多金属矿矿床成因探讨及成矿模式

内蒙古别鲁乌图铜多金属矿矿床成因探讨及成矿模式作者:***来源:《西部资源》2023年第06期[关键词]别鲁乌图、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成矿模式别鲁乌图铜多金属矿床发育在苏尼特右旗南部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包尔汗图—白乃庙陆缘弧,三级构造单元为镶黄旗—正蓝旗二叠纪陆缘弧。

南以白云鄂博—化德断裂为界,北以索伦—西拉木伦河断裂为界的一近东西向展布的条带区域[1]。

近些年来,在该构造带内发育了较多的重要矿产地,如白乃庙铜矿、白乃庙金矿和别鲁乌图铜多金属矿等[2-3]。

在20世纪90年代,已有学者开始对别鲁乌图铜矿床进行过研究,主要围绕该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标志研究较多[4-6],个别学者也曾经对矿床的成因类型有所涉及[7-9],但关于别鲁乌图铜矿床的成因机制尚还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

迄今为止,对于别鲁乌图铜矿的成因类型,主要有两种主流观点。

一种观点是认为别鲁乌图铜矿床为海相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

另一种观点是认为别鲁乌图铜矿床为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型脉状矿床。

本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代进行了总结,特别是对矿物组成、矿石的结构构造和蚀变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

同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将为该区研究海相火山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提供了重要依据。

1. 成矿地质构造背景区域上出露的地层有中—新元古代白云鄂博群板岩和千枚岩(其为逆冲推覆体);早古生代白乃庙组绿片岩夹少量绢云长英岩以及志留系具有弧后盆地特征的徐尼乌苏组碎屑岩夹少量火山碎屑岩及西别河组碎屑岩;晚古生代出露的一套石炭—二叠系火山—沉积岩,有阿木山组、三面井组等,主要由浅海相碎屑岩和少量火山碎屑岩组成。

早古生代岩浆岩和晚古生代岩浆岩同时发育,以中酸性岩体为主。

区域上断层发育,主要有NNE向和EW向两组断裂,断层具有挤压推覆、多期活动的特点,控制着区内地层分布、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2. 矿区地质特征矿床位于著名的白乃庙铜矿东部,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包尔汉图—白乃庙—翁牛特旗陆缘弧。

常见金属矿物特征金属矿物结晶特征

常见金属矿物特征金属矿物结晶特征

常见金属矿物特征金属矿物结晶特征1.黄铁矿(Pyrite)Fe[S2]【晶体结构】等轴晶系;【形态】常见完好晶形,呈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或八面体}。

在立方体晶面上常能见到3组相互垂直的晶面条纹,集合体常成致密块状、分散粒状及结核状等【物理性质】浅铜黄色,表面带有黄褐的锖色;条痕绿黑色;强金属光泽,不透明。

无解理;断口参差状。

硬度6~6.5。

相对密度4.9~5.2。

性脆。

2.黄铜矿(Chalcopyrite) CuFeS2【晶体结构】四方晶系;。

【形态】通常为致密块状或分散粒状集合体(图L-7)。

偶而出现隐晶质肾状形态。

晶体常见单形有四方四面体、四方双锥,但单晶较少见。

【物理性质】颜色为铜黄色,但往往带有暗黄或斑状锖色,条痕绿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解理不发育,硬度3~4,相对密度4.1~4.3,性脆,能导电。

3.方铅矿(Galena)PbS【晶体结构】等轴晶系;【形态】最常呈立方体,还可出现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并有时以八面体与立方体聚形出现。

也常见成粒状、致密块状集合体。

【物理性质】铅灰色;条痕灰黑色,强金属光泽,解理平行完全,硬度2~3,相对密度74~76。

具弱导电性。

【鉴定特征】铅灰色,强金属光泽,立方体完全解理,相对密度大,硬度小(比辉钼矿硬度大,晶形好,不染手)。

4.闪锌矿(Sphalerite) ZnS【晶体结构】等轴晶系;【形态】通常呈粒状集合体,有时呈肾状、葡萄状,反映出胶体成因的特征。

单晶体常呈四面体(图L-5),正形和负形的晶面上常见聚形纹。

有时呈菱形十二面体(通常为低温下形成)。

偶见以{111}为接合面成双晶,双晶轴平行[111],有时成聚片双晶。

闪锌矿的形态具有标型意义:一般地,高温条件下形成的闪锌矿主要是呈正负四面体,并见立方体,中低温下则以菱形十二面体为主【物理性质】Fe的含量直接影响闪锌矿的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

当含Fe量增多时,颜色为浅黄、棕褐直至黑色(铁闪锌矿);条痕由白色至褐色;光泽由树脂光泽至半金属光泽;透明至半透明。

黄铁矿

黄铁矿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黄铁矿
愚人金--黄铁矿当你漫步在一片荒野时,可曾有时候被其中的点点金光所吸引?相信不少人被这些闪耀着黄金光芒的小颗粒戏耍过,连著名的英国探险
家约翰史密斯船长也不能免俗。

在17 世纪初,约翰史密斯船长送了一整船含
有这种金色颗粒的岩石到伦敦,作为探索弗吉尼亚州奇克哈默尼河的战利品,但伦敦方面给出的检测结果却令人失望这只是一堆毫无价值的愚人金而已。

约翰史密斯航行图黄铁矿,英文名:Pyrite。

正如它的名称,愚人金的化学成分是二硫化亚铁,与黄金一点儿关系也没有,但是它金黄的颜色,以及像黄金一样的闪亮金属光泽,使得一般人稍不小心就会被它所蒙蔽。

愚人金【化学组成】
FeS2。

Fe 含量为46.55%,S 含量为53.45%。

常见的Co 和Ni 呈类质同象代换Fe;As,Se,Te 代换S。

【晶体结构】
等轴晶系;岛状-NaCl 型结构的衍生结构。

【形态】
对称型m3;粒状自形晶常见。

晶面上常见平行的{100}和{210}的聚形纹,两
相邻晶面上的条纹相互垂直。

集合体常呈粒状、块状、结核状和草莓状等。

其中生物被黄铁矿矿化后形成的化石其形态非常漂亮。

【物理性质】
浅黄铜色,黄褐锖色;绿黑色条痕;强金属光泽,不透明。

无解理;断口参差状; 硬度:6-6.5。

相对密度:4.9-5.2。

性脆。

电的半导体,有的变种具有检波性。

【成因产状】
产于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矽卡岩矿床、各种热液矿床及。

磁黄铁矿焙烧特点与生产实践

磁黄铁矿焙烧特点与生产实践

磁黄铁矿焙烧特点与生产实践盛叶彬【期刊名称】《《硫酸工业》》【年(卷),期】2019(000)003【总页数】4页(P15-18)【关键词】磁黄铁矿; 焙烧; 特点; 设计; 生产实践; 改进措施【作者】盛叶彬【作者单位】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冠冶化分公司安徽铜陵244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11.161 原料成分自然界中硫、铁化合物一般称为硫铁矿,主要包含黄铁矿、白铁矿和磁黄铁矿等。

70%~90%的硫铁矿是二硫化铁(FeS2),它有两种结晶变体:黄铁矿、白铁矿,但自然界中白铁矿含量很少,大部分是黄铁矿,故时常把黄铁矿称为硫铁矿,分子式FeS2。

相对于黄铁矿,磁黄铁矿则有不同的硫、铁比率,通常以Fex-1Sx表示,最常见的是Fe7S8。

与黄铁矿六方晶系不同的是,磁黄铁矿结晶结构一般被看作是硫在二硫化铁中的固熔体。

由于磁黄铁矿的硫在二硫化铁中的固熔性,与普通黄铁矿相比,其在制酸焙烧时便呈现出其相对难烧的诸多特点,因而其焙烧设计与普通黄铁矿相比,有其不同之处。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冠冶化分公司800 kt/a硫铁矿制酸装置所使用的原料为铜陵有色冬瓜山矿副产的硫精砂,其特点主要在于粒度细、磁黄铁矿含量高,其中的硫物相及粒度分布见表1、表2。

表1 硫物相分布类别黄铁矿磁黄铁矿硫酸盐其他硫总硫w(S),%17.1119.010.241.2437.6占有率,%45.550.560.643.3100表2 粒度组成分布粒级/mm质量占比,%累计质量占比,%+0.0743.573.57-0.074~+0.04518.2721.84-0.045~+0.02744.3966.23-0.027~+0.01321.2287.45-0.01312.55100合计100根据表1、表2数据,铜冠冶化分公司800 kt/a硫铁矿制酸装置原料为高磁黄铁矿。

该装置现已投产10年时间,装置投产以来,围绕如何结合磁黄铁矿特性及焙烧特点做好装置的设计及生产运行,公司做了大量的工作。

矿物标本〈十三〉黄铁矿

矿物标本〈十三〉黄铁矿

矿物标本〈十三〉黄铁矿黄铁矿黄铁矿(FeS2)因其浅黄铜色和明亮的金属光泽,常被误认为是黄金,故又称为“愚人金”。

成分中通常含钴、镍和硒,具有NaCl型晶体结构。

成分相同而属于正交(斜方)晶系的称为白铁矿。

成分中还常存在微量的钴、镍、铜、金、硒等元素,含量较高时可在提取硫的过程中综合回收和利用。

中文名:黄铁矿外文名:pyrite别称:愚人金类别:硫化亚铁化学式:FeS2颜色:浅黄铜色光泽:明亮的金属光泽透明度:不透明条痕:绿黑色晶系:等轴晶系解理:无解理断口:参差状硬度:6比重:4.90应用:生产硫磺和硫酸的主要原料分布:火成岩、变质岩、沉积岩折射率:无双折射:无化学成分理论组成(wB%)是:Fe 46.55,S 53.45。

常有Co、Ni类质同像代替Fe,形成FeS2—CoS2和FeS2—NiS2系列。

随Co、Ni代替Fe的含量增加,晶胞增大,硬度降低,颜色变浅。

As、Se、Te可代替S。

常含Sb、Cu、Au、Ag等的细分散混入物。

亦可有微量Ge、In等元素。

Au常以显微金、超显微金赋存于黄铁矿的解理面或晶格中。

物理性质黄铁矿浅黄铜黄色,表面常具黄褐色锖色。

条痕绿黑或褐黑。

具有强金属光泽。

不透明。

无解理,断口参差状,硬度6~6.5,相对密度4.9~5.2。

可具检波性。

黄铁矿是半导体矿物。

由于不等价杂质组分代替,如Co3 、Ni3 代替Fe2 或[As]3 、[AsS]3 代替[S2]2-时,产生电子心(n型)或空穴心(p型)而具导电性。

在热的作用下,所捕获的电子易于流动,并有方向性,形成电子流,产生热电动势而具热电性。

产状与组合黄铁矿在氧化带不稳定,易分解形成氢氧化铁如针铁矿,纤铁矿等,经脱水作用,可形成稳定的褐铁矿,且往往依黄铁矿成假象。

这种作用常在金属矿床氧化带的地表露头部分形成褐铁矿或针铁矿、纤铁矿等覆盖于矿体之上,故称铁帽。

在氧化带酸度较强的条件下,可形成黄钾铁矾,其分布量仅次于褐铁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 The origin in rocks of the common iron sulphides, pyrrhotine, Fe 1 xS and pyrite, FeS2 and their behaviour during geochemical processes is best considered using the simplified redox reaction: 2FeS ~-~FeS2 + Fe 2+ + 2e . Thus pyrrhotine is more reduced than pyrite and is the stable iron sulphide formed from magmas except where relatively high oxygen fugacities result from falling pressure or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Pyrite, on the other hand, is the stable iron sulphide in even the most reduced sedimentary rocks where it usually forms during diagenesis through bacteriogenic reduction of sulphate; it is stable throughout the pressure/temperature range endured by normal sedimentary rocks. Pyrrhotine after pyrite or sulphate in metasediments of regional metamorphic origin results mainly from progressive reduction on metamorphism due to the presence of graphite-buffered fluids. Pyrrhotine and/or pyrite may be precipitated from hydrothermal solutions on epigenetic or syngenetic mineralization but pyrrhotine will only be preserved if protected from oxidation to pyrite or to more oxidized species. Exhalative pyrrhotine appears to have been more common in Precambrian times and/or in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destined to become regionally metamorphosed. FeS can be considered to be the soluble iron sulphide, rather than FeS2, in reduced aqueous systems although pyrite may precipitate from solution as a result of redox reactions. The relatively soluble nature of FeS explains the observed mobility of iron sulphides in all rock types.
M I N E R A L O G I C A L M A G A Z I N E , J U N E 1986, VOL. 50, PP. 223-9
Pyrite-pyrrhotine redox reactions in nature
A. J. HALL Department of Applied Geology,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Glasgow G1 1XJ
Copyright the Mineralogical Society
224
T
fS 2 FeS

FeS 2
/
Fe304 fO 2
9
A . J . HALL with ferro-nickel alloys (Craig and Vaughan, 1981) and troilite is probably the stable iron sulphide in the Earth's mantle and core (Rama Murphy, 1976). However, at high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s, magmatic iron sulphide hosts copper and nickel in a metal monosulphide solid solution. Cooling and exsolution lead to the common magmatic association of pyrrhotine with pentlandite, (Fe,Ni)9Ss, and chalcopyrite CuFeS2. These minerals usually occur as rounded inclusions or masses due to sulphide liquid immiscibility in silicate magma (Naldrett, 1973). Pyrite is found in basaltic rocks but can be interpreted as crystallizing late. An increase in sulphur activity perhaps due to concentration of H2S on magma fractionation may lead to destabilization of pyrrhotine and produce late pyrite: FeS +89 ~ FeS2. (2) However, an alternative view is that pyrrhotine becomes unstable in association with cooling basaltic magma due to an increase in oxidation state driving reaction (1). Mathez (1984) outlined the effects of increasing oxidation state on oxides and silicates in basaltic magmas but excluded sulphides; the fugacity of oxygen was considered to increase on falling pressure by degassing of CO. Since CO is dissolved with O z- and 89 in the magma as CO 2 , it was considered (BVSP, 1981) that the oxygen fugacity of basaltic magma is controlled by the E M O G buffer: MgSiO3 + MgCO3 ~- Mg2SiO4 + C + 0 2 .
KEYWORDS:
application to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occurrence and origin of iron sulphide minerals. The approach adopted here stems from study of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s exhibited by iron sulphides in metasediments. Iron sulphide reactio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yrite and pyrrhotine can be expressed by the general redox equation: 2FeS ~ FeS 2 + Fe 2 + + 2e-. (1)
sulphides.
pyrite, pyrrhotine, redox reactions, iron
THE c o m m o n iron sulphide minerals are pyrite (cubic FeS2), marcasite (orthorhombic FeS2), and pyrrhotine (monoclinic and hexagonal Fel_xS). They are found as accessory minerals in the three major categories of rocks: igneous, sedimentary, and metamorphic. In addition they are often major minerals in hydrothermal ore deposits. The origin of the iron sulphides and their behaviour during geochemical processes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much research but the redox aspect of their reactions has been relatively neglected.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emphasize the value of considering iron sulphide reactions as redox reactions by presenting a general redox equation and demonstrating it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