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此处填写所学专业)
红
2017年XX月XX日
摘要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可能有许多老师认为小学生预习并不重要,等上了初中再去预习也不晚。其实不然,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小开始抓起,因为“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使学生终生受益。对小学生来说,除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外,很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是指家校同向利用现有的学校教育资源,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形成家庭、学校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合力,体现在学校、家庭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等的一致性与和谐性。家校同向抓好预习习惯的培养是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物质环境,还为学生创设一种精神环境——“丰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经实践,在数学教学中进行课前预习,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数学有效预习策略
目录
摘要
引言 (1)
1、研究的背景 (1)
2、研究的依据 (1)
3、概念的界定 (1)
4、研究方法 (2)
5、主要解决的问题 (2)
6、研究过程 (3)
正文 (4)
1、目前,课前预习大体存在以下几种现状 (4)
1.1课前预习放课堂 (4)
1.2课前预习一刀切 (5)
1.3课前预习无检查 (5)
2、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策略 (5)
2.1创建“以优领先”的学习小组,为有效学习创造条件 (5)
2.2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预习内容 (5)
2.3教给学生课前预习方法 (6)
2.4重视课前预习检查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引言
1、研究的背景
《新课标》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提出,而学生的有效预习则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学会掌握新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长久以来我发现学生的课前预习虽然每天都在进行着,但是收效甚微,没有达到预习的真正目的,是“伪预习”。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更不要说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造成学生不求甚解、敷衍应付,逐渐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学生有效预习”的落实,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举足轻重,值得探讨和研究。
但是,怎样预习才有效?是我们要思考的。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生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重点,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基于以上认识,提出了《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研究的依据
主体教育论和发展性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社会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在学校里,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调控的知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以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管理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学习环境,而且学生就是在与这种环境的互动中来完成学习任务的。因此,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3、概念的界定
《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就是在小学阶段要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为初中阶段进一步发展学
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生在老师的培养、指导下,已具有一定的预习习惯和能力,但还存在无效的或高耗低效的现象,在半年时间内,我将从指导学生自学例题、有效查找资料、有效思考、有效质疑解惑等一系列好习惯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
4、研究方法
4.1、访问法:访问师生,有什么提高预习有效性的良策。
4.2、观察法:观察学生日常的学习情况。
4.3、调查问卷法:采取问卷方式进行学生、家长问卷调查,针对问卷结果分析摸清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围绕养成良好课前预习习惯的实验内容开展小组竞赛,增强学生自主意识。
4.4、文献研究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调整研究方案。
5、主要解决的问题
5.1、使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5.2、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5.3、使学生学会预习、乐于预习、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学生的数学习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6、研究过程
6.1、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小学学生的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现状,从中发现存在问题,再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的培养计划;其次,以四(1)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培养兴趣、教会方法、养成习惯三个方面入手,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一方面要注重理论学习,坚持用理论指导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要勤于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在“预设计划→实施计划→回顾反思→调整计划→再实施→再反思→
进一步调整……”的过程中,逐步探究出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有效策
略;然后,对实验班再次实施调查,并与前次调查进行对比,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研究结论;最后,把课题研究成果在校内甚至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以实现成果共享,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6.2、有效预习方法的研究
数学课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概念课、计算课、操作课等,而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应该用不同的方法来预习。因此,教师应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在课堂上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各种知识的预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