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王充简介,王充的主要思想
东汉思想家王充
• 汉武帝所立五经博士皆为今文经学, 今文经学长期垄断汉代官学。后今文经学 逐渐陷入了僵化和烦琐,且又与谶纬结合, 流于妄诞,西汉后期见衰。同时,古文经 学却不断发展壮大,王莽当政时一度得立 学官,东汉后期逐成压倒今文经学之势。
汉末,古文经学家马融、郑玄兼采今、古 文之说,今、古文之争遂息。
• 至清代,今、古文经学之争再起, 古文经学的治学路数为乾嘉学派和章 太炎等所发扬,今文经学则为常州学 派所复兴,并最终成为康有为推动变 法维新的理论依据。
灰土,何用为鬼?”(《论死》)
哲学思想
• 二、认识论 唯物主义地解决了形神问题
“形须气而成,气须形而知,天下无独然之火,世 间安得有无体度知之精?” (《论死》)
认为人要获得认识首先由人的感觉器官与外 界事物接触。
“须任耳目以定情实”,“如无闻见,则无所状。” (《实知》)
哲学思想
• 二、认识论 仅凭感觉经验是不可靠的
钝妇无不巧;日见之,日为之,手狎也。” (《程材》)
哲学思想
• 三、历史观 提出历史进步的发展观,认为“今胜于古”,
反对儒家“是古非今” 力图从历史的发展中寻找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力量
“昌必有衰,兴必有废。兴昌,非德所能成,然则衰 废非德所能败也。昌衰兴废皆天时也。” 《治期》
认为历史治乱与人民经济生活有关联
哲学思想
四、人性说 人性分三等:善、无善无恶/善恶混杂、恶 承认后天学习、环境对人性的作用 “夫中人之性,在所习焉。习善而为善,习 恶而为恶也。”《本性》
哲学思想
• 五、命定论 王充虽然反对神学目的论,但他不了解
造成吉凶祸福和贫富贵贱的社会原因,因 而主张命定论。
强调“命”的绝对权威,而“命”又是由天 和各种星象“施气”形成的
王充的哲学思想总结
王充的哲学思想总结王充(字伯达,约公元27年至约公元97年),晋朝末年的哲学家、文学家以及政治家,被誉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哲学思想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为后世的文化和哲学界留下了重要的遗产。
王充对于人的本性和欲望有着深入的思考。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而欲望则是人们行动的动力。
然而,他也指出欲望如果过于贪婪,会导致人性的扭曲和道德败坏。
他认为人的理性应该能够控制欲望,以实现内在的自我约束和自律。
只有通过理性的思考和自律,人们才能够达到道德的高度和完善的境界。
王充主张人的本性相信正义和善良,这与当时许多思想家的观点不同。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自觉的,有一种内在的激励力量追求正义和真理。
他形容人的本性为“存于心而感于物”,即人的本性通过感知外部事物来实现自我觉醒和价值追求。
王充对于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也有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人不应该追求任意的个人私利,而是应该追求公正和道义的原则。
他强调自我约束和自律的重要性,认为人应该根据道德准则进行行为的判断与权衡。
他还注意到人的行为常常受到社会环境和利益动机的影响,因此主张人们应该通过理性思考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的要求。
王充的哲学思想在人性论上与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有一定的共通之处。
而在行为准则上,他与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思想相似,都强调道义和公正的原则。
然而,《论衡》一书同时批判了儒家和墨家思想的局限性,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
在政治理论方面,王充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他认为君主统治应该以道德为基础,而不是以权力和利益为中心。
他主张君主应该选择充满道德修养的人才,并尊重他们的言论和建议。
此外,他还主张君主应该实施公正和公平的政策,保护人民的权益,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宁。
尽管王充的思想在其时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可和传播,但他的作品《论衡》在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哲学思想对于后来的儒家、道家、佛教等思想流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充的教育思想
要获得真正的知识,必须打破唯师是从、唯书是从的心理。“学问之法,不唯无才, 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这是说,要打破崇拜古人、崇拜权威的心理。对于 古人,包括像孔子、孟子这样的大圣人,如果他们的言论与事实不符或前后自相矛盾,也 要敢于提出质疑;对于明显的错误,要敢于否定,敢于批判。“迢难孔子,何伤于义”; “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理?”。
“闻见”是圣人积累经验知识的一个基本手段。 “圣人不能生知,须任耳目以定情实。”“如无闻见,则无所状”,他们一方面留 心周围的事事物物,注意积累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广闻博览,通过书本或其他间接途径 吸收他人的生活经验、他人的思想,接受间接知识。
五、 论学习
(二) 思考与求是
经验和知识是形成个体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第一性因素。要使经验知识转化为分析解 决问题的能力,少不了理性的思考。
(一) 教育与人性的改良
王充认为,决定人性的因素有三个方面:正性、随性、遭性。 王充充分肯定了教育的作用。首先,他强调胎教。在影响人性的三个因素中,“遭 性”是一个最易人为控制的因素。 教育的作用还在于决定人性的发展方向。 教育不仅可以改造人性,更是人类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然途径。
二、 论人性和教育的作用
第五节
王充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和思想特征
(一) 生平
王充(27—约100年),字仲任,浙江上虞人。出身于农人兼小 商贩家庭。王充6岁开始识字,8岁入书馆学习。他60岁时曾被扬州 刺史董勤辟为从事,后转治中;63岁即辞官归家,著书、教授终生。 王充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教书、思考、写作中度过,生活始终清贫。 到了晚年,他依然“贫无一亩庇身,贱无斗石之秩”。王充著有《讥 俗》、《政务》、《论衡》、《养性》等书,但流传至今的只有《论 衡》一书,其他都已失传。
【名人故事】王充书铺读书立志
【名人故事】王充书铺读书立志王充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名人,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一生充满了故事和传奇,是一个让人钦佩的人物。
王充出生在汉朝末年,出身于一个普通的书香门第家庭。
他从小就对知识充满了好奇心,经常浏览家里的藏书,很早就开始了自己的读书之旅。
他十分聪明,很快就掌握了各种知识和技能,受到了家人和老师们的赞赏。
王充的家境虽然不富裕,但是他非常努力地工作,通过书铺的工作资助自己的学习。
每天早上,王充都会去书铺工作,晚上则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读书。
他读了很多书籍,不仅仅是中国的古代典籍,还包括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如历史、哲学、文学等等。
他深入研究每一本书,通过阅读和思考,慢慢地积累了丰富的学问和知识。
王充在读书的过程中,特别注重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他不仅仅只是机械地背诵书中的知识,而是通过对书中观点的比较和思考,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喜欢用自己的独特思考方式来解读书中的观点,不断地提出新的理论和见解。
他的理论思想不仅仅局限于学术界,还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有关,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读书的经历,王充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见解,获得了世人的认可和赞赏。
他的学问不仅仅是纸上谈兵,而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为人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向。
他的学问也得到了当时皇室和贵族的赏识,被任命为官吏,为国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王充一生致力于学问和思想的研究,他的思想和观点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的著作《论衡》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经典之作,对于后世的学者和思想家具有指导价值。
王充的故事也在世人中广为传颂,成为激励人们追求知识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范例。
王充的故事告诉我们,读书是一种宝贵的财富,通过读书可以获取知识,开拓眼界,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无论出身贫寒还是富有,只要拥有对知识的渴望和努力,就能够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身的价值。
王充的故事鼓励我们要脚踏实地,努力读书,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为社会做出贡献。
王充的教育学思想
王充的教育学思想
分析及其现实意义
一、王充的教育学思想分析
王充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及儒家传统思想家。
他倡导了“以教旨为先”的教育思想,深刻地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强调了师生之间正确的
关系,同时也发表了有关读书的著作,如《慎夜偶书》、《书断》等。
王充的教育学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乃是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实际教
育结合起来的新产物。
他把“儒家”改造成适合当下实际教育的体系,
把重点放在“有知识而无法行之”这一点上。
他强调以学德为先,故强
调“尽仁”和“尽义”等,而且他反对“以求利令人杀节”之类的行为,并提
出清朗与慈悲属于教育。
二、王充教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1、王充教育学思想的“以教旨为先”,非常重要,它提请要将教旨作为
最重要的出发点,解决问题时也要遵循教旨的原则,使教育走上正确
的轨道,达到最佳效果。
2、王充教育学思想中,“学德为先”的理念,更加重要,它主张要引导
学生去学习道德精神、道德方面的知识,努力使学生培养完善的品格。
3、王充教育学思想中还强调清朗与慈悲,要求教师应该有一种清晰的思路与宽容的态度,这一点今天同样适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王充的教育学思想,除了上述几点,还主张必须利用读书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慧,以及将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具有扎实的文化修养。
由此可见,王充的教育学思想的重要意义,在今天都是保持不变。
王充的教育思想
王充的教育思想王充字仲任,他出身于农人兼小商贩家庭,在6岁的时候开始识字,后来过了一段时间开始进入太学学习,王充非常有自己的想法,在太学学习期间有着强烈的批判精神这也是王充思想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王充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思考和写作中度过的,他的著作有《政务》、《养性》、《论衡》等,其中《论衡》被后世广为流传,书中的有很多思想对后人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如:“天道自然”、“人死神灭”、“万物自生、万物一元”等。
王充根据当时社会的情况把知识分子分为了五类分别是文吏、儒生、通人、文人和鸿儒,这也是他培养人才的教育目的。
文吏在王充的五类培养目标中是最低的,这类人之接受过一些简单的识字教育,但是成人以后一般并不是依靠自己的本领而是靠自己的门第家里的势力、攀权富贵最终走到仕途的这条路上;二是儒生:这类人对儒学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的知识面比较窄,不能博古通今很多时候并不能令人满意;第三类是通人,这类人知识量比较丰富,博古通今,但是不能够很好的把自己所教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理论和实践相脱离;第四类是文人:这类知识分子在知识量丰富的同时还能够更好的和实践相结合,并且对当时的实际政治发表自己的评论和看法;第五类是鸿儒:这类知识分子是王充培养目标中的最高层次,这类人有着非常丰富的知识,博古通今,除此之外他们有着非常好的创新能力,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会受前人的影响会摆脱前人的束缚充分根据当前的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王充的一生过的非常的清贫,不愿意趋炎附势63岁辞官回家,教授终生。
试题回顾:王充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要培养( )A.雅儒B.文吏C.大儒D.鸿儒【答案】D。
解析:王充认为教育目的主要培养五类人分别是文吏、儒生、通人、文人和鸿儒。
其中最高的目标是鸿儒。
【知识点】教育学——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汉代的教育家的思想【难度等级】★★。
【名人故事】王充书铺读书立志
【名人故事】王充书铺读书立志王充,字伯淳,是中国东汉末年的一位知名学者和文学家。
他出生在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家庭,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经常在家中举办文化讲座,使王充从小就对书籍和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王充从小就非常爱读书,常常整天泡在家中的书房里。
他家里藏书丰富,各种古代文化经典都可以找到,他不仅对儒家经典非常熟悉,还涉猎了诸子百家的著作。
王充十分好学,每当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他就会取出书籍认真研读,直到弄懂为止。
他学习勤奋,努力逐字逐句地阅读,对书中的知识积极思考和总结。
王充的过人才智和卓越才能很快得到了家乡人们的认可,他的名声渐渐传遍了整个地区。
有一天,一位贵族听说了王充的名字,认为他一定是一个才华出众的年轻人,便约请他前去担任自己的秘书。
王充欣然接受了邀请,并且在贵族家中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
在贵族家中,王充的才华和学识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展示。
他每天负责处理家中文书文件,并且还会陪伴贵族主人一起读书讨论。
王充充分利用这个机会,不断学习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思想水平不断提高。
正当王充深受贵族赏识的时候,天无绝人之路。
因为一次意外,贵族家遭遇了巨大的政治打击,所有的家财尽失,贵族们也一一被治罪处死。
王充的命运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失去了贵族的庇护,王充回到了家乡。
家乡的情况同样让他感到沮丧。
当时正值朝政动荡不安的时期,人民生活艰难,社会秩序几乎崩溃。
许多知识分子都选择了出走或者隐居,而王充却毅然决然地决定留下来。
王充决定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才华,为国家和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他经过仔细考虑,开了一间书铺,用来出售和借阅各种书籍。
他希望通过书铺,能够为人民提供更多的知识和文化,帮助他们度过困难的时刻。
王充的书铺很快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人们从他那里得到了充分的知识和理解。
王充常常会给读者们讲解经典著作,并且慷慨地借阅书籍给那些经济困难的读者。
他认为知识是可以分享和传递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交流,才能够使社会变得更加文明和进步。
【名人故事】王充书铺读书立志
【名人故事】王充书铺读书立志王充是中国东汉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论衡》被誉为中国古代辩证思维的典范,他以饱学和精深的学问闻名于世。
而王充的人生故事,也是一个读书立志的典范。
王充出生在一个普通的书香世家,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但他却从小对知识充满了求知的欲望。
在家人的影响下,他对书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在书铺里翻阅各种古籍典籍。
尽管家境拮据,但父母还是尽量满足他的阅读需求,为他购买了一些书籍。
王充并不因家境贫寒而自暴自弃,相反,他更加珍惜每一本书,每一次读书的机会。
他不仅在家庭中努力学习,还四处向师友请教,不断地积累知识。
尽管在读书的过程中他也经历了很多困苦,而这些困苦也成为了他成为一个真正学者的历练。
在读书的过程中,王充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习理念:只有通过刻苦努力和勤奋学习,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阅历。
他相信,只有不断地学习钻研,才能够对世界有更深的认识,对学问有更深的领悟。
在王充看来,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他认为,只有通过读书,才能够提升自己的素养、修养,让自己超脱于庸俗之外,拥有一份高尚的情操和崇高的理想。
正是这种对读书的认真态度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让王充最终在学术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王充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了一位卓越的学者和思想家。
他的《论衡》一书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中国古代最杰出的辩证思维著作之一。
这部著作不仅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也对后世的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充的人生故事告诉我们,读书是一种修养和境界的提升,也是一种充实和成长。
只有不断地通过读书学习,我们才能够丰富自己的内涵,提升自己的素养,拓展自己的眼界,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优秀和高尚的人。
正如王充通过读书实现了自己的志向和理想一样,每一个努力读书的人也都有可能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获得成功和成就。
无论是身处于怎样的环境和境遇,我们都不要放弃读书的机会,因为读书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也是我们实现梦想的基石。
王充:中国唯物主义始祖
王充:中国唯物主义始祖王充(27—97),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他的祖先从魏郡元声码迁徒到会稽。
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哲学家。
王充少年时就成了孤儿,乡里人都称赞他孝顺。
后来到京城太学(中央最高学府)里学习,拜班彪为师。
王充在洛阳除了从学名师交游朋友外,还广闻博览,遍读群书。
《后汉书》记载王充在洛阳时:“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通众流百家之言。
”在熟读经史之余,王充还兼及百家诸子之学,从而积累了渊博的知识,这是他日后成就其博学通才的原因之一。
王充对做官不感兴趣,无意于仕途。
会稽郡征聘他为功曹,因为多次和上级争论,和上级不合而辞职离开。
刺史董勤征聘他为从事,改任治中,他又自己辞职回家。
他的朋友同郡人谢夷吾上书推荐王充有才学,汉肃宗特地下诏派遣公车(朝廷征聘贤人特定的车马)去征聘他,王充因为生病没有去,当时他已年近七十。
王充认为庸俗的读书人做学问,大多都失去儒家的本质,于是闭门思考,谢绝一切庆贺礼节,专心于著书立说,据说他卧室内的窗户、墙壁上都放着刀和笔。
经过多年的艰辛写作,终于完成了著名的唯物主义论著《论衡》。
永元(汉和帝年号)年间,王充病死在家中。
东汉时代,儒家思想占据着支配地位,但与春秋战国时期所不同的是,这时候的儒家学说打上了神秘主义的色彩,掺进了谶纬学说,使儒学变成了“儒术”。
汉儒思想体系是董仲舒提出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其核心是“天人感应”说,由此生发出对其他一切事物的神秘主义的解释和看法。
“天人感应”的主要思想就是上帝有意识地创造了人,并为人生了五谷万物,有意识地生下帝王来统治万民,并立下统治的秩序。
王充写作《论衡》一书,就是针对这种儒术和神秘主义的谶纬说进行批判。
《论衡》共85篇,20多万字,解释万物的异同,纠正了当时儒学中神秘的鬼神学说。
王充在《论衡》中,对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进行了针锋相对的驳斥。
他从宇宙观出发反对儒术,认为天地万物(包括人在内)都是由“气”构成的,“气”是一种统一的物质元素。
【名人故事】王充书铺读书立志
【名人故事】王充书铺读书立志王充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学者,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家境贫困,但他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
从小他就非常喜欢读书,尽管他的家庭条件有限,但他却一直坚持读书。
王充的家乡距离县城很远,他每天需要早早起床,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到达县城里的书铺。
他沉迷于书籍中,对知识的渴望驱使他克服了困难。
他在书铺静静地借阅了很多书籍,用尽自己微薄的力量追求着知识。
在那个时代,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
王充亲身体验了贫寒和无知带来的苦难,他深深地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
他决心要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也希望能够改善社会的状况。
经过多年的努力,王充终于通过了一些考试,成为了一名官员。
他的卓越才能和辨析能力为他赢得了很多赞誉,被誉为当时的一位杰出学者。
他任职期间,努力推动社会的改革,提倡教育,反对权贵,为百姓争取权益。
王充特别关注农民的命运,他主张保护农民的权益,减轻他们的负担,提倡科学农业,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
他还致力于倡导国家的治理与文化教育的发展,提倡道德与正义。
他的理论和观点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风气,被广泛传播。
王充并不满足于官位带来的荣耀和权力,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写作和研究上。
他撰写了《论衡》,这是他的代表作,全书共一百篇,内容广泛而深入,触及政治、伦理、教育等多个领域。
王充以其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知识为人们展开了一场思想的盛宴。
《论衡》一书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后来的中国思想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王充以诚实、勤奋和独立思考的品质,树立了一个学者的典范。
王充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了艰辛和挫折,但他却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他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努力,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王充在历史上被视为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教育家,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他那个时代的范围。
他不仅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智慧,也树立了一个学者应该拥有的品格和价值观。
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简介 他生平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简介他生平都经历了哪些事情本文导读: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
以“气”为核心范畴,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
其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
他以事实验证言论,弥补了道家空说无着的缺陷。
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与发展者。
王充思想虽属于道家却与先秦的老庄思想有严格的区别,虽是汉代道家思想的主张者但却与汉初王朝所标榜的“黄老之学”以及西汉末叶民间流行的道教均不同。
《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哲学著作。
人物简介王充小时候,跟同辈的伙伴一起玩,不喜欢随便打闹。
小伙伴们都喜欢捉鸟、捕蝉、猜钱、爬树,只有王充不愿玩这些,王诵对此感到很惊奇。
王充六岁时,家里就教他认字写字,王充恭厚友爱孝顺,很懂礼貌。
王充喜欢博览群书,但是不死记章句。
小时候家里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集市上的书店,阅读那里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够背诵,于是精通了百家之言。
后来回到乡里,住在家里教书。
会稽郡征聘他为功曹,因为多次和上级争论,和上级不合而辞职。
他擅长辩论,开始的话好像很诡异,最后却又得出实在的结论。
他认为庸俗的读书人做学问,大多都失去儒家的本质,于是闭门思考,谢绝一切庆贺、吊丧等礼节,窗户、墙壁都放着刀和笔。
写作了《论衡》八十五篇,二十多万字,解释万物的异同,纠正了当时人们疑惑的地方。
其中《订鬼》已是中学课文。
订正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对鬼的认识。
刺史董勤征聘他为从事,改任治中,自己辞职回家。
他的朋友同郡人谢夷吾上书推荐王充有才学,汉肃宗(即汉章帝)特地下诏派遣公车(朝廷征聘贤人特定的车马)去征聘他,因为得病没有去。
当时年近七十,体力和脑力都衰弱了,于是写作了《养性书》十六篇,倡导节制欲望,守住原神。
永元(汉和帝年号)年间,病死在家中。
人物生平家族显赫王充祖籍是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系元城王氏之后。
【历史故事】王充宣扬无神论的故事
【历史故事】王充宣扬无神论的故事东汉出了一位宣扬无神论的思想家,名字叫王充。
王充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吃不饱,穿不暖,更不要说读书了。
但他从小勤奋好学,想尽办法向人借书看,以增加自己的知识。
存有一次,他至国都洛阳回去,经过书坊,就忘了身边的一切,一本直奔一本翻看出来。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书坊老板对他说:小伙子,你已经看了一天书了,到底要买哪一部?王充惊讶地抬起头来,不耐烦地说道:对不起,我卖不掉书。
书坊老板问道:你既然没有钱,为什么还要来书坊呢?我去这里就是想要看看些书。
王充说道。
这么匆匆忙忙一本接一本地翻阅,你看得进吗?书坊老板问。
当然脑子入。
我还能够腰出呢!王充自信心地说道。
书坊老板不信,说道:如果你能背得出哪一部书的话,我就把这部书送给你;如果背不出,以后就不许你再到我这里来白看书了。
行吗?行及啊,行及啊!王充一口应允。
书坊老板顺手拿起王充刚才在看的那部《论语》,翻到其中的《卫灵公篇》,要王充背诵。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不好德例如好色者也。
王充一字不漏地腰了出。
书坊老板本有点学问,惊讶之余,又想考考他:孔子为什么会发出我没看到过爱好美德像爱好美色那样的人的感叹?王充道:因为孔子在卫国居住了一个多月,旧就是看见卫灵公与夫人南子挤一辆车迎面而来,而所有的官员就可以挤其他车护送,所以他才收到这样的感慨。
书坊老板又问:《论语》中说,子路对老师孔子朝见卫灵公夫人南子表示不满,孔子指天发誓:我如果干了卑鄙的事,老天爷惩罚我!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王充想要了想要说道:我真的孔子存有点心虚,至少可以说道他播发的誓行不通。
什么老天爷惩罚我,谁见过老天爷?世上显然没老天爷!孔子却用显然不存有的老天爷惩罚自己做为誓言,怎么能够使人坚信呢?他还不如这样誓言:我如果干活了无耻的事,使雷击毙我!使火烧死去我!使水溺死我!使房子飞上了砸死我!我想孔子用老天爷发誓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吧。
你难道不知道天人感应吗?书坊老板问。
天人感应器的观念全然就是错误的!王充侃侃而谈:天就是自然而不是神,比如说,天没嘴巴和眼睛。
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
生平简介
王充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 王充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从小受 到了良好的教育,深受儒家思想熏陶, 到了良好的教育,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小 时候即表现出孤介寡和、端庄严整的气质。 时候即表现出孤介寡和、端庄严整的气质。 乡学既成,王充负笈千里, 乡学既成,王充负笈千里,游学于京都洛 在洛阳,王充入太学,访名儒, 阳。在洛阳,王充入太学,访名儒,阅百 家,观大礼,初步形成了他博大求实的学 观大礼, 术风格。学成后先后在扬州、丹阳、 术风格。学成后先后在扬州、丹阳、九 庐江等地做过掾一级的属官, 江、庐江等地做过掾一级的属官,一 生仕途不畅。晚年回乡著书立说, 生仕途不畅。晚年回乡著书立说,投 身教育。 身教育。
哲学思想
• 一、自然观和无神论
“气”一元论的自然观
“天覆于上,地偃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 天覆于上,地偃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 中间矣。 论衡·谈天》 中间矣。”(《论衡·谈天》) 物也,而物之中有智慧者也;其受命于天,秉气之元, “人,物也,而物之中有智慧者也;其受命于天,秉气之元, 与物无异。 辨祟》 与物无异。”(《辨祟》)
认为人要获得认识首先由人的感觉器官与外 界事物接触。 界事物接触。
须任耳目以定情实” 如无闻见,则无所状。 “须任耳目以定情实”,“如无闻见,则无所状。” 实知》 (《实知》)
哲学思想
• 二、认识论 仅凭感觉经验是不可靠的
夫以耳目论,则以虚象为言,虚象效, “夫以耳目论,则以虚象为言,虚象效,则以实事 为非。是故是非者,不徒耳目,必开心意。 为非。是故是非者,不徒耳目,必开心意。” 薄葬》 《薄葬》
• 二、认识论 重视实际经验对于认识的作用 齐都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 “齐都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 钝妇无不巧;日见之,日为之,手狎也。 钝妇无不巧;日见之,日为之,手狎也。” 程材》 (《程材》)
【名人故事】无神论者王充的故事
【名人故事】无神论者王充的故事【名人故事】无神论者王充的故事无神论者王充的故事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现在浙江省)人。
东汉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
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的王充,反对迷信圣人,批判天能主宰一切的观点,着有《论衡》一书。
王充小的时候,是个文静的孩子。
他不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追逐嬉戏,而是经常一个人坐着发呆。
他的父亲见他这样呆板,完全没有小孩子该有的生机与活力,很是生气,就对他说:你看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儿得多愉快呀,你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儿呢?王充低着头说:他们总是上树逮鸟,要不就是捉蝉,尽伤害它们,我不喜欢。
看它们多可怜呀!那你想做些什么呀?我想读书写字!王充一反常态大声回答。
父亲听了很高兴,不久就送他进书馆去读书。
书馆里有一百多个学生,对于那些调皮或者完不成老师的背书任务的,都要被先生狠狠地用戒尺敲打手心。
其余的同学几乎都挨过打,唯独王充是一个例外。
他因为勤奋好学而倍受老师的喜欢。
结果,同样的时间和年龄,王充比其他同学学的知识多了许多。
有一次,老师给他讲《论语》等两部古书。
讲完以后的第二天,老师就让他背诵,他背得既快又准。
老师又惊又喜,问他:别的学生都觉得这两部书难背,你怎么这么快就背下来了?王充回答说:您讲一段,我就背一段。
所以您讲完,我也就背下来了。
小小年纪的王充,竟能这般用心,老师不禁对他刮目相看。
十五岁的时候,他就被推荐到了京城最高学府太学,当了一名少年太学生。
在洛阳的太学里,王充在其名师班彪(班周、班超的父亲)的指导下,更是博览群书,很快他又成了太学里的高才生。
这时的他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记忆了,他更注重的是理解,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越来越多的知识长时间记忆。
渐渐地,随着独立思考的深入,他越来越发现并非书本上和圣人说的每句话都是正确的。
孔子和孟子都是大家十分尊敬的大圣人,王充敢于挑战他们,自然不被大家所接受和理解。
面对周围那充满责难的目光,王充说:孔子和孟子是圣人,我也很尊敬他们。
不过圣人也是人,人不可能每句话、每件事都对,孔、子和孟子当然也是这样。
王充的教育思想
王充的教育思想王充(公元27年-—约97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东汉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出身“细族孤门”,6岁开始识字,8岁入书馆学习。
18岁“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不肯严守师法家法。
因家贫无钱购书,他常到洛阳书肆里读书,记忆力特强,过目成诵,因此博通了“众流百家之言”。
离开太学后,曾两次出任过小官,皆因为人耿直,不愿趋炎附势,结果辞职还家,一边教书,一边钻研学问,从事著述。
60岁时曾被杨州刺史董勤辟为从事,后转沿中,63岁即辞官归里,著书、教授终生。
他的一生,都不与时苟合,对当时流行的充满谶纬迷信的神学化儒学持批判态度,也反对只记诵章句,训校文义的学风.他著述甚丰,有《讥俗》、《政务》、《论衡》、《养性》等,但流传至今的只有《论衡》一书。
(一)论人性和教育作用王充认为,人性具有差异性和可变性。
他说:“论人之性,定有善有恶”,“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
人性的差异并非天意,而是自然因素影响而成的。
他认为生来就善或恶的人很少,绝大多数是中人,中人之性则可以通过教育使之定型。
他说:“夫中人之性,在所习焉.习善而为善,习恶而为恶也。
”又说:“善则养育劝率,无令近恶,恶则辅保禁防,令渐于善。
”也就是说,性可教而为善,只要有适当的教育,天下无不可教育的人。
王充认为,教育在发挥社会作用时具有隐效性,礼义教化似乎不能为国家增添财富和实力,教育的社会效益是间接的,往往被一些缺乏远见的人所忽视。
王充指出,从社会、国家的角度说,学校教育的作用在于维持纲纪伦常,激民向善,这本身就是最大的效益。
教育对社会作用在于经过“圣教”渐化熏陶而使受教育者“文才雕琢,知能十倍”,可以为国家“任卿相之用",也可以以借“仁义之力"来改造社会。
(二)论理想的培养目标王充把当时的人才归纳为儒生与文吏两大类,儒生是指有一定经学造诣的学者,文吏则是指虽无经学造诣、但有丰富官场经验的官吏。
读书的名人故事
读书的名人故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读书的名人故事读书的名人故事读书的名人故事11、王充博览群书王充是东汉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从小就喜欢读书。
【名人故事】王充书铺读书立志
【名人故事】王充书铺读书立志王充(27年—97年),字子弘,汉族,河南郡温县人(今河南省温县)。
东汉末年文学家、思想家,汉代杰出的辩证法、唯物主义哲学家。
王充自幼聪颖过人,悟性极高,立志要借助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的家庭境况并不富裕,父母只能供他读到13岁,随后他只得辍学靠自修来继续学问。
王充却没有因为家境的贫寒而退缩,反而更激发了他前进的动力。
他就像一只渴望飞翔的小鸟,不断地寻找机会和出路。
为了继续学问,王充曾在书铺当过伙计。
每天他都准时开店,每晚又利用工夫时间读书,刻苦耐劳。
他不断地读书、反思、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成为了一位卓越的学者。
在书铺工作期间,王充逐渐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遇到了许多有学问的人。
他跟着这些人学习,不仅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还结交了一些重要的人脉。
通过与这些人的交流,王充深深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和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影响。
他决定继续读书,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
尽管王充身处书铺,但他并没有满足于此。
他不仅通过自学积累了丰富的学问,还勤奋地写作。
他先后创作了《论衡》等多部著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家。
王充通过勤奋读书和努力写作,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他的著作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后世的学者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王充的学术成就和人生经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他在艰苦的环境下通过自我奋斗和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志向。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环境如何困难,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
王充书铺读书立志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和价值。
读书不仅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学识,还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定。
王充书铺读书立志的故事,也告诉我们,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努力的决心,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无论我们的家境如何贫寒,只要我们用心去读书,就能够收获成功的果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故事】王充简介,王充的主要思想【名人故事】王充简介,王充的主要思想
王充简介,王充的主要思想
王充(公元27年约公元97年),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战斗的无神论者。
字仲任,汉族,会稽上虞(今浙江绍兴上虞)人。
王充年少时就成了孤儿,乡里人都称赞他对母亲很孝顺。
后来到京城,进太学学习,拜班彪为师。
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
以气为核心范畴,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
其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
他以事实验证言论,弥补了道家空说无着的缺陷。
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与发展者。
王充思想虽属于道家却与先秦的老庄思想有严格的区别,虽是汉代道家思想的主张者但却与汉初王朝所标榜的黄老之学以及西汉末叶民间流行的道教均不同。
《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哲学着作。
王充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哲学思
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天自然无为
王充认为天和地都是无意志的自然的物质实体,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和事物的生成是自然无为的结果。
他认为万物是由于物质性的气,自然运动而生成的,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生物间的相胜是因为各种生物筋力的强弱、气势的优劣和动作的巧便不同,并非天的有意安排,天不是什么有意志能祸福的人格神。
2.天不能故生人
王充认为天是自然,而人也是自然的产物,人,物也;物,亦物也,这样就割断了天人之间的联系。
他发扬了荀子明于天人之分的唯物主义思想。
他说: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
他认为社会的政治、道德与自然界的灾异无关,所谓天人感应的说法只是人们以自己的想法去比拟天的结果。
3.神灭无鬼
王充认为人有生即有死。
人所以能生,由于他有精气血脉,而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
鬼?他认为人死犹如火灭,火灭为何还能有光?他对于人的精神现象给予了唯物的解释,从而否定鬼的存在,破除了善恶报应的迷信。
4.今胜于古
王充反对奉天法古的思想,认为今人和古人相齐,今人与古人气禀相同,古今不异,没有根据说古人总是胜于今人,没有理由颂古非今。
他认为汉代比过去进步,汉在百代之上,因为汉在百代之后。
这种见解与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是完全对立的。
局限
王充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战斗的无神论者,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王充的哲学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
王充虽然反对神学目的论,但他不了解造成吉凶祸福和贫富贵贱的社会原因,因而主张命定论,强调命的绝对权威,认为命当贫贱,虽富贵之,犹涉祸患矣;命当富贵,虽贫贱之,犹逢福善矣。
而决定生死夭寿和贫富贵贱的命运,是由天和各种星象施气造成的,天施气于地以生物,人转相生,精微为圣,皆因父气,不更禀取。
甚至造成社会治乱的原因也取决于时数,而否认
人的作用,年岁水旱,五谷不成,非政所致,时数然也,昌衰兴废,皆天时也,贤不贤之君,明不明之政,无能损益。
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只有听凭命运的摆布。
在这里,王充不仅远远落后于荀子,也不及墨子,甚至不如孔子。
王充虽然反对天人感应,却又宣扬瑞应。
他说:凡人禀贵命于天,必有吉验见于地,善祥出,国必兴;恶祥见,朝必亡。
例如,宣帝、光武、明帝、章帝等仁君出世,就有凤凰、麒麟、芝草、甘露等吉祥之物出现。
王充也主张妖祥说,他认为尽管人死不为鬼,但鬼仍然存在。
妖是一种气化现象,天地之气为妖者,太阳之气也,阳气赤,故世人尽见鬼,其色纯朱。
妖祥同瑞应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社会兴衰的征兆,天地之道,人将亡,凶亦出;国将亡,妖亦见。
尽管王充是用天道自然无为和气的理论解释命、瑞应和妖祥,似乎坚持了唯物论,但由于他的唯物论是朴素的,他的认识论是经验主义的,因而在解释社会现象时,陷入了唯心论。
虽然王充的思想中存在着诸多的局限性,但仍然达到了他的时代的最高水平,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致于后来的
许多儒生对王充心有余悸。
宋代黄震说王充谓天地生育之恩,而譬之人身之生虮虱,欲以尽废天地百神之祀。
清朝赵坦也说:自古圣贤莫不畏天,使充之说行,则生人之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