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合集下载

[VIP专享]保护东江源绿色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VIP专享]保护东江源绿色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保护东江源绿色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安远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南部,辖18个乡镇,155个行政村,总人口34.7万,土地面积2375km2,境内的九龙山将全县分为两个水系的流域源头,即长江水系的贡江源头和珠江水系的东江源头,是南方典型的“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农业县;境内的三百山是香港同胞饮用水东江水的源头,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全国生态教育基地。

为了保护东江源绿色生态,保证香港同胞饮用水的卫生安全,2002年,安远县开始实施全国水土保持保护东江源绿色生态修复试点工程。

项目区位于珠江水系东江源头的镇江河流域三百山、孔田两镇,涵盖28个行政村,264个村民小组,人口4.3万多人,土地总面积234km2。

项目实施前,区内水土流失面积3800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6.2%,其中轻度2142.6hm2,中度1188.6hm2,强度及其以上469.34hm2。

项目实施期为2002—2004年,规划完成水土流失面积3800hm2,综合治理度达99%以上,其中封禁治理面积3466.7hm2,补植造林266.7hm2,人工种草66.6hm2,崩岗治理30座,修筑山塘20座,反坡台地22.5万m,开挖水平竹节沟23万m,新建沼气池750只,完成土石方109万m2,工程总投资900万元。

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保护东江源绿色生态修复试点工程。

着重从六个方面推进保护东江源绿色生态修复工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一、规划先行推进保护东江源绿色生态修复 制订好“三区”规划是实施保护东江源绿色生态修复试点工程的基础。

水保部门牵头,农业、水务、林业、果业、能源、财政等有关部门抽调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规划组,深入到项目区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组织党员、村组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起座谈,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经过科学论证和反复研究,我县把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东江源头三百山划为重点保护区,实施范围200平方公里;把项目区内两个圩镇建设区、工业园区、公路建设区划入重点监督区,实施区域范围13.6平方公里;将三百山仙人峰一片荒山划入重点治理区,面积为20.4平方公里。

江西东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

江西东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
第 7卷第 4期
20 0 8年 l 2月
江 西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J u a f in x giutrlU iest o r lo a g i r l a nv ri n J A c u y
Vo . No 4 1 7, .
De ., 0 c 2 08
荣。从介绍 东江源生态保护的背景入 手, 分析 东江源区域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 问题 , 着重论述 东江源生态保护
的 必要 性 以及 生 态补 偿 的 主体 、 式和 标 准 。 形 关键 词 : 江 源 ; 态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态补 偿 东 生 生
中 图分 类 号 : 0 5

文 献 标识 码 : A
7 .4 。农 田酸化 面 积率 已达 3 . % 。由于 生 8 1% 75 态 环境受 到破坏 , 生态环境 功能 面临下 降 的趋 势。 ( ) 三 生态保 护与建设 资金筹 措困难 东 江源被政府 指定 为粤港地 区供 水 的 4 0年 , 国家基本 上未 给过财政支持 。东江 源被确定为 国 家级生态 功能 保护 区后 , 政政 策 倾斜 和财 政 投 财 入也迟迟 未予 落实 。江西 省虽然 十分 重视东 江源
(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矛盾 一)
流域 是一个 范 围广 、 系复 杂 的概念 。在 一 关
收稿 日期 :08—1 20 0—1 5
作者简介 : 黄毓哲(9 6一) 女 , 15 , 副教授 , 主要从事应用经济研究。
第 4期
黄毓哲等 : 江西东江源生态补偿机制 的思考
・l 1・ 3
东 江源 区由于对稀 土 、 的开采 和冶炼 , 钨 引起 生态 的破坏 , 山累计破 坏面积 为 14平方千米 , 矿 7 累计 废石存 放 2 o .4亿 吨 , 沙 累计排 放 4 1 尾 .5亿 吨。农村面源污染较为严重。据调查统计 源区三县 农药施用总量达 298吨。化肥施用总量( 3 折纯 ) 为 6 6 . 5吨。畜禽养 殖粪 便 年 产生 量 10万 吨 32 5 8 0 以上。农 业 、 规模 化 养殖 的 面积 污染 对河 流水 体

江西安远县水土保持助推东江源区生态建设

江西安远县水土保持助推东江源区生态建设
强化 措 施 , 加 大 投 各 种 形 式 参 与 水 土 流 失 治 理 与 开 生 态效 益为 重点 ,
谢运 源( 江 西 兴 国县 水 土保 持 局 )
江西安 远历届县委 、 县 政 府 高
发, 使 水 土 保 持 事 业 更 加 充 满 生 机 入 加强水 土 流失 综 合 治理 和 生 态 修

6 4・
中 国水 土 保 持 S WC C 2 0 1 3年第 3期
宣传与重点宣传 相结合 、 经 常 宣 传
截至 2 0 1 2年底 , 满 城 县 已累计
与集中宣传相结合 , 引起 了 社 会 共 治理 水 土流 失 面积 7 3 . 7 k m , 土地
鸣, 唤 醒 了全 社 会 的水 土 流 失 忧 患 利 用 率 达 到 8 0 %, 保 土 效 率 达 意识 , 增 强 了广 大 干 部 群 众 保 护 水 6 8 %, 取得 了生态 、 经济、 社 会 效 益 土 资源 的 紧迫感 和搞 好 水 土保 持 的 二
“ 水土保持造福百姓” , 这 是 壬
田镇 车头村 围下小 组 全 体村 民 1月
在 坚 持 以小 流 域 为 单 元 , 因地 种 植一 片果 , 绿 化 一 片林 , 美 化 一 道
制宜 、 全面规划 , 工程措施 、 植 物 措 景 , 治 理 一方 水 土 流失 ” 做起 , 精 心
2 5日送 给瑞金 市水 土保 持局 的锦 旗 上 绣 的 一 句 心 里 话 。事 情 的 起 因 是: 该 小组 有 1条 1 0 0 0 多 m 能灌 溉
施 和耕作措 施 优 化 配置 综 合 治 理 的 构 筑水 土保 持 绿 色 生态 屏 障 。近 年
基础上 , 适 应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和 群 众 来 种植 水 土 保持 涵 养林 1 0 3 5 h m , 全组 3 O多 h m 耕 地 的水 渠 , 由于严 的要 求 , 进 一 步 开 拓 和 延 伸 工 程 建 封 山育 林 3 5 3 5 h m , 治 理水 土 流 失 重 的水 土 流失 , 加 之 年久 失 修 , 淤 积 设 的 领 域 与 内容 。在 山 顶 栽 植 灌 面积 5 1 2 8 h m , 治理 开 发宜 果 荒 山 严重 , 1 0年前就 失去 了灌 溉功 能 , 造 木、 乔木 , 实施封 禁治 理 , 在 山腰栽 植 O多 h m 耕 地 只 能 种 植 产 量 低 达5 3 0 0 h m , 不 仅使 东 江 源 区 的水 成 3 经济林 , 同时 配 套水 利 体 系 , 保 障 植 微 的 旱 地农 作 物 。2 0 1 2年 , 该 区域 土保持 生 态 环 境 发 生 了 巨 大 变 化 , 物措施 的治理成果 , 在小 流域 综合 治 而且促 进 了当地 经济 的发展 壮大 。 被列 入 了国家 水 土保 持 重 点建 设 工 理 的基 础 上 , 开 展生 态 旅 游 , 形 成 生 程项 目区。水 保局 的领 导 和工 程 技 通 过 水 土保 持 生态 环 境 的治 理 态种植 、 生 态 养殖 、 生 态 旅 游 等 多 位 术人 员在 规划设 计 时 了解 到这 种 情 保护 , 东 江 源 区植 被 覆 盖 率 大 大 提 体 的生 产基地 , 加速贫 困山 区产 业 况后 , 把 整 治 该 水 渠 及 四周 水 土 流 高, 改 善 了动 植 物 生 活 和生 存 环 境 , 调整 , 推动产业 化生产 的发展 。 失 问题 作 为 一 项 重 要 工 程 , 在 水 渠 促进了物种多样化 ; 各 项 环 境 质 量 2 0 1 3年满 城县将 完 成新 增 中央 的上 方挖 了截 水 沟 、 沉 沙池 , 又清 理 指 标 良好 , 出境 水 质达 Ⅱ类 标 准 , 保 了水 渠 内淤 积 的 泥 沙 , 还 用 浆 砌 片 预算 内投 资项 目坨 南小 流域 和 省 重 障 了香 港 居 民饮 用 水 健 康 安 全 , 促 石修筑 了三面不见土的水 渠, 使3 0 点小 流域 项 目刘 家 台小 流域 的综 合 进 了东 江 流 域 经 济 社 会 可 持 续 发 多h m 耕 地 灌 溉 有 了保 障 , 2 0 1 2年 治理 , 总投 资 3 7 3 . 7 8 万元 , 其 中 中央 展, 为 实 现 东 江 源 区人 与 自然 和 谐 秋 季新增 产稻 谷 1 0万 。 投资 1 0 0万 元 , 省补 7 0万 元 , 群 众 发展发 挥 了积极 的作用 。 谢 春 森 ( 江西 瑞金 市 水 土保 持 局 ) 自筹 2 0 3 . 7 8 万元 , 治 理 水 土 流 失 面 朱 小康 ( 江 西安 远 县 水 土保 持 局 ) ( 责任 编辑 张培 虎 ) 积 1 1 . 2 k m 。

建立东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_胡小华

建立东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_胡小华

建立东江源生态补偿机制势在必行自然、社会经济状况东江是珠江流域三大河流之一,发源于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境内,干流全长562 km,流域总面积35 340 km2。

东江源含赣州市寻乌、安远和定南三县,流域面积3502 km2,约占东江全流域面积的10%。

东江从上游至下游(自东北向西南)的重要城市均位于广东省境内,依次为河源、惠州、东莞、广州、深圳、香港(外流域,位于深圳南部)。

东江是广东省的重要饮用水源和重点水质保护区,不仅担负地区内城镇的供水,同时也担负着下游灌溉、压咸、航运、纳污等任务。

东深供水工程是东江上重大的跨流域引水工程,2003年8月28日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供水规模达到24.23亿t/a,其中供香港11亿t,占香港淡水供应量的80%;供深圳特区8.73亿t、东莞沿线乡镇4亿t。

2004年,服务人口约3570万人,服务区域内生产总值17 370亿元。

东江源区三县2000至2004年的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见表1。

生态保护投入与发展机会损失生态保护投入 为了保护东江源区生态环境,防止生态功能退化,保持优良的水质和稳定的水量,确保东江流域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用水,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及源区三县高度重视东江源头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大局观念和政治高度,确立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源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指导方针,制定了“保东江源一方净土、富东江源一方百姓、送粤港两地一江清水”的奋斗目标。

2002年江西省政府向国家申报批准东江源区为特殊生态功能保护区,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为组长的江西省东江源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领导小组,并对源头区域进行统筹规划;2003年江西省人大颁布了《关于加强东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决定》;2004年初,江西省政府批转了江西省环保局《关于加强东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实施方案》,江西省环保局、江西省发改委、赣州市政府组织编制了《江西省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十一五”规划》。

江西东江源区森林涵养水源价值评估与保护对策

江西东江源区森林涵养水源价值评估与保护对策

近年来 , 界一致看好 粤赣两省 合作 、 各 建立 东江源 区生
态环境补偿机制。而“ 下游补偿上游 ” 也被视为解决东江源水 质保 护问题 的突破性做法 。然而 , 两地 的实质性举 动却久盼 未 至。这需要逐步建立责权统一 的生态补偿 行政责任制度 。
2 东江 源 区森林涵 养水源 价值评 估

要: 东江源 区是以森林涵养 水源为主导功能的 国家生态功能保护 区建设试 点区, 涵盖 江西省 南部 的寻鸟 、
安远 、 定南三县 。 东江是珠 江三 角洲和香 港地 区的主要饮水水源。 江西东江源 区流域 面积 35 4k 虽只 占东江全流 2 m , 域 面积 的 1%, 向珠 江三角洲和香港地 区的供水量约 占总供水量 的近 4 %。 强源 区保护和建设 , 3 但 O 加 保持其优 良的 水质和充足的水量 。 关 系到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工农业生产和居 民的生活, 直接 对香港的稳定 、 荣和珠 江三 角洲的可 繁
进行合理 的“ 生态补偿 ” 既能实 现区域经 济协调发 展 , , 又能
污 染源 ,以寻乌水 和定南水 水体 中超标 污染物氨 氮为分析 项, 主要 污染物氨氮人 河量的排序是 : 稀土矿 山开采水土流
失 区> 农业污染源> 工业污染源> 城镇生活污染源 。
够保持 良好的生态 与环境 , 已成为流域 、 区域 的重要课题 。流 域上游 的水生态保护直接影响到下 游地区的水生态质量 , 上 游生态保护好 了 , 受益 的是 整个流域 , 可见水生 态保 护和环
境建设并非是上游地 区的事情 , 而是上下游甚 至是全流域需 要考虑 的问题。
1- 乌水 中、 ) 3 - . 下游河段水体污染主要是受稀土矿采水土 流失 区和附近稀 土选矿的工业 污水排放影响。 2 定南水 中、 ) 下游河段水体污染主要是受城 区下游稀土

东江流域水功能区划情况

东江流域水功能区划情况

东江流域水功能区划情况
东江发源于江西,石龙以上干流长520km,广东省境内流域面积为2.37万km2。

东江水系共划分74个一级水功能区,其中水库一级功能区45个,湖泊一级水功能区1个。

保护区12个。

其中1个属于自然保护区水域,即东江干流佗城保护区,是珍贵的鼋资源自然保护区;大型供水水源地及输水线路和水库保护区3个,即东深供水水源地和东深供水渠保护区、新丰江水库保护区;其余为源头水保护区。

保护区水质保护目标均为Ⅱ类。

缓冲区3个,长度为14km,即浔邬水赣粤缓冲区、安远水赣粤缓冲区和东江干流博罗-潼湖缓冲区。

保留区11个,其中3个为水库保留区。

开发利用区49个,其中水库开发利用区41个、湖泊开发利用区1个。

干流上划分出3个开发利用区,其余均在支流上。

规划水平年水质目标除淡水河深圳-惠阳开发利用区为Ⅲ-Ⅴ类,其它均在Ⅱ-Ⅲ类。

41个水库开发利用区规划水平年水质目标均为Ⅱ类。

湖泊开发利用区为西湖开发利用区,其主要功能为旅游景观,规划水平水质目标为Ⅲ类。

东江源保护实施方案

东江源保护实施方案

东江源保护实施方案东江源位于中国广东省清远市和江西省上饶市交界处,是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重要的水源地和自然保护区。

为了保护东江源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制定一套全面的保护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关于东江源保护实施方案的1200字介绍。

一、保护目标1. 生态保护目标:保护东江源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确保其自然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 水资源保护目标:保护东江源流域的水资源,维护水质稳定和水量充足,满足周边地区的用水需求。

二、保护措施1. 生态保护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网络:在东江源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网络,划定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和生态恢复区,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监测。

(2)加强生态修复:修复受损的湿地、森林和草地等生态系统,保护濒危物种的栖息地,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3)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监测水质、气候、土壤和生物多样性等指标,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2. 水资源保护措施(1)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流域水资源管理机构,全面管理和调度东江源流域的水资源,确保水量合理分配,避免水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

(2)推动节水措施:加大对节水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用水效率,减少对东江源的水资源需求。

(3)加强水环境保护:加强对东江源流域的水环境监测,控制工业和农业排放,减少水污染源,保护水质。

三、保护机制1. 政府主导:政府要加强对东江源保护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大对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

2. 多部门协同:建立东江源保护工作的协调机制,政府、环保部门、水利部门、林业部门等多个部门联合参与,共同推进保护工作。

3.社会参与:鼓励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东江源的保护工作,组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东江源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4. 重奖激励:设立东江源保护的重点项目奖励制度,激励各界积极参与保护工作,鼓励科研人员和企业在保护工作中作出创新和贡献。

四、监督和评估1. 监督机制:建立东江源保护工作的监督机制,加强对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执行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江河源头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江西东江源区为例

江河源头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江西东江源区为例

江河源头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江西东江源区为例1. 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江河源头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并以江西东江源区为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东江源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之一,对于保障东江流域的水资源安全、维护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

本文首先对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包括其定义、类型、国内外实践等,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接着,本文将详细分析东江源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如水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并探究这些问题背后的社会经济原因。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构建一个适用于东江源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框架,该框架将综合考虑生态环境效益、经济发展需求、社会公平正义等多方面因素。

本文还将探讨如何通过政策设计、制度创新、市场机制等手段,实现生态补偿机制的有效运行。

本文将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旨在为东江源区乃至全国其他江河源头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支持,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2. 东江源区生态环境概述东江源区位于江西省南部,地处罗霄山脉中段,是东江的发源地。

该区域地势复杂,气候多样,生物资源丰富,是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东江源区的生态环境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东江源区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海拔高度差异较大,从几百米到一千多米不等。

该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类型多样,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和石灰岩等。

这些地质条件为东江源区的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东江源区水文条件优越,拥有众多河流、溪流和湖泊。

东江源头的溪流清澈见底,水质纯净,是东江流域的主要水源地。

该区域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为水资源的形成和循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东江源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植被类型多样,包括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等。

该区域是许多珍稀濒危动植物的栖息地,如华南虎、云豹、穿山甲等。

东江源区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东江源区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安远 27 m3 、 , /亩 寻乌 15m ̄ ; 林涵 养水源 、 持水 7 .7 /亩 森 保 土、 调节气候的生态服务功能下降 。近 年 由于果业开发过
为寻求发展 、 尽快脱贫致富, 当地把养猪作为~大支
度, 导致天然林面积和质量下降 , 野生动植物生存空间日
维普资讯
该省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出 台了一系列保护东江源区生态环境的措施, 关停了一大批 污染水源和破坏生态的工矿企业,03 8 1 20 年 月 日江西省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了 《 关于加强东江源区生 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决定 》20 年 9月 2 ,03 9日安远县人 民政府印发了 《 东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施方 案》 20 年 1 月 1 ,03 2 0日赣州市人民政府发布了 《 加强东 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施方案》 20 ,04年 2月 2 9 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批转了省环保局 《 关于加强东江源区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实施方案》 。分别对源区保护面 积、 水资源 、 森林资源 、 生态环境 、 水土保持等方面提出了 总体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步骤。 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 低、历史上遗留的生态问题多,源区仍存: 在诸多生态问 题——被破坏的森林植被恢复缓慢, 果业开发过度; 水土 流失仍较严重, 采矿废石 、 尾砂遗留问题严熏, 生活 、 工农 业废水未得到有效处理 。 自然灾害较频繁。
2 6 南 农囫 0 . I囫 01
益缩小 , 物种和数量明显下降。
( ) 土流 失较 严 重 三 水
20 年. 00 东江源区水土流失总面积 972 h , 75. m2 7 其中:
轻 度 流 失 588 h 占 5. % ; 中 度 流 失 面 积 56. m , 6 71 5 170 h 占 1. %; 以上流失面积 213 h 占 80. m , 9 3 强度 6 1 38 . m , 5 2. % 3 1 。土壤侵蚀模数为 48t m ,年土壤流失量为 7 20/ k 48 8 1. 万吨 。 3 果业过度 开发 ,进一步加重 了森林质量下降趋 势, 形 成了新的水土流失, 使进入水体中的氨氮增加, 泥沙淤积 加重 , 县城附近寻乌河支流马蹄 河水已略显混浊 。 ( ) 四 农村 面源污染仍有加重发展趋 势 是畜牧业发展迅速 , 家畜粪便等有机污染物还未从

东江源区水环境保护策略探析

东江源区水环境保护策略探析
20 年国内生产总值为 2 . 亿元 , 占全省 国内生产总 值 02 20 3 约 的 1 1 。 财 政 收 入 为 1 60万元 , .% 年 7 7 占全 省财 政 收 入 的
1o %。三县共有耕地 2 1 万 .3 .5 。 粮食 产量 为 l .4万 t 64 。 大、 小牲畜 4 ,2万头 , 民人 均 收人 为 1 2 . 元 , o0 农 3镐 5 是江 西
功能 明显弱化
东江 源区在江 西省 内的面积为 34 9 81k 2约 占江西 9 .4 m ,
省国 土 面积 的 2 %。人 口总数 5 .9万人 , 中农 业 人 口 33 其
虽然 当地 政府大力推行 改燃 节能技术 , 当地居 民受传 但
省农 民人 均收 入的 7 .6 1 3 %。20 05年 , 三县 的第一 、 、 产 二 三
东江为珠江 的四大水系之一 , 源于江西省 赣州市 寻乌 发 县桠 髻钵 山 , 经江 西 的 寻乌 。 东 的龙 川 、 流 广 河源 、 阳 、 惠 博 罗。 至东莞 石龙 镇 进入 珠江 三 角洲 , 长 50 k 流域 面 积 河 2 m,
面, 水体水质 为Ⅳ类水。 源区污染 源类型及污染物来 源详 见表 1 3 。
3 源区水环境面 临的严 峻形势
流域 内多 年平 均径流量 4 .3 m 。 空间分 布和年 内 5 1 亿 3其
变化 与降 水最 变化 趋势相似 , 源较为丰富。 水资
13 社 会 经 济 .
3 1 乱砍滥伐 导致 森林 涵养 水源 、 . 保持 水土 和调节 气候 的
维普资讯
人 民珠 江
P A LRV R 20 E R IE ・07年第 l 期
东 江源 区 水环 境 保护 策 略探析

东江源保护情况汇报

东江源保护情况汇报

东江源保护情况汇报东江源位于中国湖南、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处,是珠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东江源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保护工作显得尤为迫切。

一、生态环境状况。

东江源地区地形复杂,植被丰富,是珠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大量森林被砍伐,草原被过度放牧,湿地被填埋,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一些湖泊水质恶化,部分地区出现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现象,生态系统功能逐渐退化。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

东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大量珍稀濒危物种。

为了保护这些珍稀植物和动物,我们加强了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严格限制了人类活动对其的干扰。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监测工作,掌握了更多的物种信息,为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水资源保护。

东江源是珠江流域的重要水源地,对于珠江流域的生态平衡和水资源供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加强了对东江源地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严格控制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大了水污染治理力度,确保了水质的安全。

四、社区参与保护。

为了加强对东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我们积极开展了社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了当地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他们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参与保护工作。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与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五、未来展望。

东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保护力度,完善保护制度,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更大进展,为保护好东江源这片绿水青山作出更大贡献。

总之,东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守护好这片美丽的家园。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东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有效保护,为后代留下一片绿水青山。

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2011)

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2011)

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2011)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1.12.01•【字号】•【施行日期】2011.12.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污染防治正文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2000年12月23日江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2008年11月28日江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2011年12月1日江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三章水污染防治第四章大气污染防治第五章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第六章其他污染防治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防治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建设绿色生态江西,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水、大气、固体废物污染和其他污染的防治,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环境污染防治应当坚持全面规划、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环境质量负责,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环境污染防治方面履行下列职责:根据本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本行政区域环境承载力和生态状况,科学制定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规划,并纳入当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二)根据国家和上级人民政府核定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确定本行政区域内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目标,制定年度减排计划,落实污染减排工作责任制;(三)组织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逐步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四)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五)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依法强制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生产能力;(六)鼓励发展环境保护产业,推进环境污染防治设施运营专业化、市场化;(七)逐步增加环境保护投入,使环境污染防治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八)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环境污染防治知识,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形成重视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社会风尚;(九)对在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中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江西省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江西省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江西省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十一五”规划(2005—2010)(草案)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西省环境保护局赣州市人民政府二○○四年十一月目录一、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一)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概况(二)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二、东江源头区域“十一五”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奋斗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奋斗目标三、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实施步骤四、实施以“青山绿水”为重点的九项生态工程(一)生态林建设工程(二)水土保持工程(三)矿山生态恢复工程(四)生态农业工程(五)防洪、饮水工程(六)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程(七)生态旅游工程(八)生态移民工程(九)生态环境预防监测与信息管理体系建设工程五、东江源头区域“十一五”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保障措施(一)创新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机制(二)提高认识,广泛宣传(三)建立和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责任制和监管体系(四)广泛筹集资金,加大投入(五)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六)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七)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走开发式生态建设之路(八)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公民参与度和生态文化建设(九)建立预警制度,完善生态监测系统(十)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的方针,加强法制建设附:江西省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汇总表东江是香港和珠江三角洲的主要饮用水源,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安远、定南三县,流域面积3502平方公里,约占东江流域总面积的十分之一,流入东江的多年平均水量为29-21亿m3,占东江年平均径流量的10.4%。

由于东江源水量稳定、水质好,一直是东江源区和深圳及香港饮用水的重要水源地。

加强东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投资百亿元的东深供水工程的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珠江三角洲和香港700万同胞的饮用水源的清洁,直接关系到香港的繁荣、稳定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大政方针的实施。

建设东江源区生态产业的对策

建设东江源区生态产业的对策
平 , 至 “ 排 放 ” 直 零 。
的生产 、 消费 、 回收再 利 用 为 内容 , 进 物质 流 、 促 信
生 态产 业 旨在 创建 一种 由新 的生产 与消 费方
息流 、 能量流和价值流 的运转 , 确保生态系统稳 定、 有序 、 协调发展 , 实现生态和经济融合 , 经济发
收 稿 日期 :00一 2— 1 修 订 日期 :00— 3—1 21 o 0; 21 0 2
GAN Yue y , — u CHEN n c i LI Lin — u n Xi — a , U a g y a
( . ae igF is F r F r t ue uo i h aC u t ,i g i i h a 3 0 0 P C; 1 D lp o t am,oe r B ra f a u o ny J n x L a u 7 0 R n sy L n a n 3
ti a l s t h e d ae . h sp p r h e u o u g sin n e o i d sr o e b ss f an b e u e a e h a w tr T i a e r w o t me s g e t so e — u t t s t s o n y, n t a i o h
式支撑的经济体系与发展模式 , 通过 生态和经济
的 渗透 与融 合 , 成 生 态 与 经 济 的一 体 化 和 复 合 形
作者简介 : 甘跃宇 (9 5一) 男 , 16 , 江西莲花人 , 学士 , 程师 , 工 主要从事 生态资源保护研究工作 。
基金项 目: 中国科 协重大项 目( 编号 :0 7 C J3 ; 2 0 Z Y 3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编号 :8 J 0 4 。 0 BY 3 ) 通讯作者 : 良源 (9 3一) 男 , 刘 14 , 教授级 高工 , 主要从事森林 昆虫 、 森林蔬 菜药物及森林旅游研究与 开发工作 。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江西省东江源区水文水生态监测与保护研究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江西省东江源区水文水生态监测与保护研究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江西省东江源区水文水生态监测与保护研究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3.24•【字号】•【施行日期】2020.03.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文水环境正文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江西省东江源区水文水生态监测与保护研究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省水文局:你局“关于审批《江西省东江源区水文水生态监测保护研究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赣水文计财字[2020]2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东江是珠江流域三大水系之一,也是广东省东部以及香港特区等地主要供水水源。

东江源区水文水生态监测保护研究系统具有监控东江源区防洪安全、用水安全、生态安全等功能,为流域生态保护和补偿调度提供技术支撑。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愈加重视,因此,同意实施东江源区水文水生态监测保护研究系统建设。

二、基本同意《可研报告》提出的水文水生态监测系统、水文水生态试验系统、大数据管理平台、应用研究智能系统和基地环境保障系统五大部分建设内容。

具体内容有:1、水文水生态监测系统:包括陆基、空基和天基监测系统。

在东江源区3524km2范围内,在现有水文站网的基础上,采取现代技术补充水位、降水量、流量、悬移质泥沙、推移质泥沙、蒸发、墒情、地下水、气温、水温、土壤底质、水质、水生态相关的监测站点,形成感知广泛、管控智能的水文水生态监测站点,有效增补了东江源区水文水生态监测站点不足的短板。

2、水文水生态试验系统:包括水文实验室和水环境、水生态实验室,有效增强了东江源区水文水生态保护研究的基础。

3、大数据管理平台:包括基础环境建设、数据传输与接收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应用支撑服务系统。

4、应用研究智能系统:包括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服务子系统、站网管理服务子系统、洪水预报子系统、水质分析评价子系统、水生态分析评价子系统、智慧预警子系统、监测站运维管理子系统、OA管理子系统、APP信息查询子系统和门户系统。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环境保护的若干意见-赣府发[2009]11号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环境保护的若干意见-赣府发[2009]11号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环境保护的若干意见正文:----------------------------------------------------------------------------------------------------------------------------------------------------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环境保护的若干意见(赣府发〔2009〕11号2009年4月9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加强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流和鄱阳湖(以下简称“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一)加强“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环境保护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必须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江西五大河流都汇入鄱阳湖,形成相对独立的水系。

加强“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环境保护,是保护江西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环境的重中之重,对于实施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环境保护有利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促进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的统一。

“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地区生态环境状况不仅关系到我省生态环境质量,也关系到长江中下游水生态稳定和粤港地区饮用水安全。

按照流域综合管理的要求,突出重点区域,以保护水质、提高水源涵养能力为主要目标,加强“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环境保护,有利于保护和修复生态功能,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推动绿色生态江西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有利于洁净水源、改善水质、保证水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保障长江中下游和粤港地区生态安全。

东江源生态补偿实施方案

东江源生态补偿实施方案

东江源生态补偿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东江源地区位于中国湖南省东部,是湖南省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也是全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东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丧失、水质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东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生态补偿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生态补偿的意义。

生态补偿是一种通过经济手段来补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的制度安排,其目的是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补偿,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在东江源地区,生态补偿将有助于改善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水质,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补偿的实施方案。

1. 制定生态保护补偿标准。

根据东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制定相应的生态保护补偿标准,包括水土保持补偿、生物多样性保护补偿、水质改善补偿等,确保生态补偿的公平和合理性。

2. 建立生态保护补偿基金。

设立专项生态保护补偿基金,用于对符合条件的生态保护项目进行资金补偿,包括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等项目,以保障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改善。

3. 完善生态监测和评估机制。

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对生态保护补偿项目进行跟踪监测和效果评估,确保生态补偿资金的使用效益。

4. 强化生态保护责任。

加强对东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责任,推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确保生态补偿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生态补偿的保障措施。

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生态补偿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生态保护补偿的具体标准和程序,保障生态补偿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 强化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生态保护补偿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补偿工作的氛围。

3. 建立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的生态保护补偿监督机制,加强对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生态补偿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效益。

五、结语。

东江源

东江源
从东江源生态补偿问题的性质看,涉及国家、江西省、广东和源区三县等四方责任主体。就源区三县政府而言,保证优质水源是其应尽的责任,且要通过建立补偿机制和标准的调整制度来保障这一责任的切实落实。从保护和受益主体及其相关责任主体看,东江流域补偿机制包括两类:一是跨省补偿机制,即广东东江相关受益主体对江西源区三县的补偿,也可以称为东江源生态补偿机制;二是广东省内的补偿机制,位于东江中(上)游的广东河源市为保护东江水资源也做出了额外的努力和牺牲,下游受益地区也应该为此进行补偿。
"我住东江源,君居东江尾:碧水流不尽,赣港情相连"。早在20世纪ω年代,为确保香港同胞喝上放心水,周恩来总理曾嘱托,一定要保护好东江源。1963年年底,中国政府投资数十亿元建设"东深供水工程"(位于深圳,取自东江水),以满足香港用水需求。东深供水工程的年供水能力达24.3亿吨,其中,可供香港11亿吨(协议年供港8亿吨),供深圳8.73亿吨,供东莞沿线乡镇4亿吨。无论在江西、广东还是香港,都有一种共识:东江水是"生命"、"经济水"和"政治水"。
二、生态补偿道路艰难漫长
2003年3月,国务院领导曾对东江源生态环境问题和东江源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做出批示:"东江源生态环境问题应予重视。要结合东江源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统筹考虑,加以推进。
"在网上一些江西网友议论,"赣州安远等地为东江源保护做出的牺牲,广东和香港沿岸城市是否应做出补贴?""江西的环境资源没必要为所谓的发达地区做嫁衣,好好开发起来才是重点。"江西省为保障东江源水质做出了巨大努力,甚至牺牲了一定的发展机会和经济利益,如果不从环境公平和社会公平的角度整体上推进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长远看也必将危及广东和香港的供水安全。

某生态环境建设情况汇报

某生态环境建设情况汇报

某生态环境建设情况汇报某生态环境建设情况汇报**县位于江西南部,北连**、**,南接**,东邻**、**,西毗**,是江西省重点林业县之一。

全县国土总面积2375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99.7万亩。

境内**、**等8个乡(镇),以及**、**3个国营林场,共计153.4万亩的山地水域流向广东东江,最后汇入珠江,因此成为东江的源头区。

区内有东江的源头、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以及赣南采茶戏的发源地**嶂自然保护区。

****总面积26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8%,中亚热带阔叶林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完好,有116科2500余种木本植物、400余种动物在其中生息繁衍。

为切实保护好东江源头,让香港同胞喝上洁净的东江水,我县几十年如一日,以生态效益为重点,不惜一切代价,狠抓措施落实,努力保护东江源头的森林资源,优化美化生态环境,为东江源生态环境保驾护行。

一、主要工作措施(一)以生态效益为重点,建设好天然林保护工程。

为保护好东江源的天然森林资源,发挥天然林的天然生态屏障作用,我县以牺牲经济效益为代价,经济、社会效益服从于生态效益,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一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初开始,对东江源头所在乡(镇)、场全面实施天然林禁伐措施,禁伐天然林面积达120多万亩。

由此给林业部门带来巨大的损失,每年林木采伐量从7万多立方米下降至不足3万立方米,每年减少林业规费480万元。

同时,县财政和林业部门每年还挤出不少于200万元的专门资金用于天然林保护的实施。

二是建立了50万亩的**/自然保护区和10万亩的**/植被类型生态保护区,使天然林的保护走上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三是加强东江源头区护林队伍建设,强化资源保护,在原有8个乡(镇)林业工作站和3个国有林场的基础上,还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管理站,护林队伍密度比其它重点林区增加了一倍。

四是加大林政资源管理执法力度,推进源头区的依法治林,分别在**/、**乡设立了森林公安派出所,具体负责**/源头区的森林资源保护和林区治安管理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十一五”规划(2005—2010)(草案)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西省环境保护局赣州市人民政府二○○四年十一月目录一、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一)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概况(二)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二、东江源头区域“十一五”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奋斗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奋斗目标三、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实施步骤四、实施以“青山绿水”为重点的九项生态工程(一)生态林建设工程(二)水土保持工程(三)矿山生态恢复工程(四)生态农业工程(五)防洪、饮水工程(六)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程(七)生态旅游工程(八)生态移民工程(九)生态环境预防监测与信息管理体系建设工程五、东江源头区域“十一五”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保障措施(一)创新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机制(二)提高认识,广泛宣传(三)建立和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责任制和监管体系(四)广泛筹集资金,加大投入(五)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六)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七)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走开发式生态建设之路(八)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公民参与度和生态文化建设(九)建立预警制度,完善生态监测系统(十)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的方针,加强法制建设附:江西省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汇总表东江是香港和珠江三角洲的主要饮用水源,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安远、定南三县,流域面积3502平方公里,约占东江流域总面积的十分之一,流入东江的多年平均水量为29-21亿m3,占东江年平均径流量的10.4%。

由于东江源水量稳定、水质好,一直是东江源区和深圳及香港饮用水的重要水源地。

加强东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投资百亿元的东深供水工程的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珠江三角洲和香港700万同胞的饮用水源的清洁,直接关系到香港的繁荣、稳定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大政方针的实施。

2002年国家环保总局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将该区域确立为以水源涵养为主导功能的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试点区,实施重点保护。

全力保护东江源头区域的生态环境,加快进行综合治理,是江西省及赣州市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中刻不容缓的大事,是珠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重大战略举措。

《江西省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十一五”规划》,是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重点专项规划之一。

本规划的编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和《关于批准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试点的复函》、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东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决定》、《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江西省人民政府批转的《关于加强东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实施方案》为依据,把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江西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格局中,主要阐述近期及“十一五”期间江西省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及政策措施,是江西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行动纲领。

本规划的规划期是2005-2010年,突出问题采取即期应急缓解措施,重要建设项目展望到2015年。

本规划编制的总体思路是,以增强和维护东江源头的水源地主导生态功能、保障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公众饮用水安全为中心,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政府监管、市场机制和公众参与,完善政策,创新机制,下大力气在“十一五”期间解决生态环境领域长期存在的体制不顺、投入不足、执法不严等突出问题,以生态功能区监管能力建设、加强涵养水源与水质保护为重点,带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全面开展,将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落到实处,成为全国生态功能保护示范区,为全国其它江河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示范,积累工作经验。

一、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一)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概况东江源头区域的安远县、寻乌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定南县是省级贫困县。

区域内水土流失面积970平方公里,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27.8%。

三县有34个乡(镇),总人口8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1.12万人,人口密度140人/平方公里。

2003年区内生产总值26.9亿元,人均3194元;地方财政收入1.7亿元,人均203.83元;三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500元左右,约占江西省和赣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水平的70%,广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41%,珠江三角洲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

三县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42%,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处于江西省和赣州市的末端水平。

江西省高度重视东江源头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02年11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向国家申报批准东江源区为特殊生态功能保护区,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为组长的江西省东江源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领导小组,并对源头区域进行统筹规划;2003年8月1日江西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关于加强东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决定》;2004年2月1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批转了省环保局《关于加强东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实施方案》。

赣州市和源头区域三县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长期以来,源头区域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以保护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为己任,发扬苏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不懈地开展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以牺牲局部经济发展为代价,严格控制和关停了一批对资源环境有破坏和危害的小造纸、小矿山、小冶炼等项目,为保护东江水环境作出了重大贡献。

寻乌县素有“稀土王国”的美称。

近年来,为保护东江源头区域水环境,在全县范围专门开展稀土矿区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先后在水源区取缔关停污染矿点104个。

安远县政府在三百山及周边地区划定禁伐面积120万亩,并建立了30万亩的三百山核心天然保护区,全面实行封山育林。

近年来,安远县共关闭松焦油厂15家、稀土矿点10家近百条生产线、活性炭厂5家、木材加工厂20余家,全县累计投资2000余万元用于生态保护,使三百山及周边地区形成了一个较完备的生态体系。

定南县关闭钨矿坑口68个,金矿采矿点33个,稀土采矿点134个,投资168万元用于岿美山矿区尾砂坝工程和废水治理工程,投资920万元建设稀土矿栏砂坝206座,大大减少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定南水的水质。

安远、寻乌县还率先启动了源头区域生态移民工程,仅2004年就从水源保护区搬迁居民2000人。

这些措施的实施,大大缓解了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东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决定》,赣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加强东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赣州市东江源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源头区域三县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治理东江源、保护生态功能的各项工作正在深入开展。

特别是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先后安排实施了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工程、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农村沼气等一系列项目,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相比,东江源头区域的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均有明显增加和提高,水土流失治理初见成效。

这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重大工程的实施,不仅明显改善了东江源头区域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而且对进一步增加全民的生态环境意识,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有效促进了全省生态环境建设。

(二)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1、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东江源头区域有色金属、稀土矿产及林木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由于源头区域特殊的生态环境功能与地理区位,为了保护好东江的饮用水源,不能进行广泛开采,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经济优势,经济发展受到极大限制,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较低。

安远、寻乌、定南三县财力均十分薄弱,源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投入的紧迫性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特别是由于难以找到既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又有利于脱贫致富的门路,严重影响源头区域农民主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生态环境功能下降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由于历史、人口、资源、发展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源头区域以稀土、钨的开采和冶炼为主的矿业,以脐橙开发为主的果业,以大型养猪场为代表的养殖业等产业的发展都处于对环境压力最大的起步阶段,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相当有限,东江源流域生态环境功能下降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主要表现在:(1)水源涵养能力下降。

虽然东江源流域整体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但由于林种结构不合理,林种、树种单一,森林涵养水源功能不高。

1990年以前区域内平均年径流量为30.01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为95.2立方米/秒,其中平均年地下水资源量9.9亿立方米,径流补给系数0.33。

1991-2001年,年平均径流量比过去减少了4.9%,径流补给系数下降6.1%。

(2)水土流失还比较严重。

近年来虽然东江源流域加大了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水土流失面积略有减少,但开发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还未得到根本遏制。

资料显示,东江源流域土壤侵蚀模数为4280吨/平方公里,年土壤流失量为418.4万吨,导致河床抬高,防汛抗洪难度增大,直接对东深供水工程构成威胁。

(3)人地矛盾突出。

东江源头区域人均耕地不足0.6亩,比全国平均水平少1亩左右。

可开垦为耕地的后备资源短缺,且大部分分布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开发利用难度大。

随着人口自然增长和各种开发建设用地的增加以及生态退耕,人地矛盾将更加尖锐。

(4)自然灾害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破坏较大。

区域内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暴雨、洪涝、低温、阴雨、崩岗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尤其是干旱、洪涝和地质灾害影响大,损失重。

伏旱发生率达80%-90%,一般持续30天-50天,最长达80天以上;暴雨型洪灾时有发生,直接损毁民房、农田、水利、交通、通讯等设施。

重建的人工生态环境植被品种单一,生态稳定性差,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3、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情况比较严重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源头区域内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加上粗放的农业生产模式和矿山的不合理开发对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污染。

(1)水体污染有加重的趋势。

一些企业将未经处理,含有COD和氨氮的污水直接排入东江及其支流,沿江城镇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汇入东江,使东江整体水质有所下降。

各类污染如不能得到有效治理,东江流域将面临水质型缺水。

(2)农业面源污染直接影响区域环境。

由于农业生产不合理和超量使用农药、化肥、农用塑料以及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范围和程度日趋加重,农田超标污灌面积有所增加,部分农畜产品受到污染,带入的大量氮、磷、钾物质成为引起水质富营养化的严重隐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