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细化解读课标材料(可编辑修改word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下册细化解读课标材料
本册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
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
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
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1 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千克=1000 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 格表示 5 个单位)和简单的复
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
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2.会丢、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算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
4.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一)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
依据一:《课程标准》
1、总体和学段目标中的描述:
(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内容目标中的描述: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依据二:《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单元目标的具体描述
1、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景,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理解什么是“平均分”。
依据三:教材和学情
1、教材简析:
“除法的初步认识”内容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景,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第二,在建立“平均分”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本节教材主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际活动,这样既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又促使学生对“除法”产生亲切感。
2、学情分析:
除法概念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为此,教学时应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实际操作“摆一摆”“说一说”,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
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问题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评价的设计:
1、通过课堂操作、实践,检测目标 1 的达成。
2、利用做一做检测目标 2 的达成。
三、教学程序的预设: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 1,引入“平均分”。
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 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
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
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 13 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 5 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 10 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 5 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
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 14 页例2 提出:把 15 个橘子平均分成 5 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 15 个橘子平均分成 5 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 12 瓶矿泉水平均分成 3 份的任务。(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三的第 1 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 3 个花瓶里插花。
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
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
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 3 个花瓶里。
此题的“插花活动”为使学生对平均分的印象更深,开始可以让学生喜欢怎么插就怎么插,以显示题目的开放性。教学时,还可让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个花瓶里插花。借助插花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