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动画电影差异的文化探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第05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No.05,2018

(总第1 8 8期) JOURNAL OF MUDAN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

Serial 

No.188[收稿日期]2018-04-

06[作者简介]张兴梅(1979-),女,讲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一带一路’视域下中西文化对比及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研究”(编号:

BYGW2017010

)阶段性成果。中美动画电影差异的文化探源

张 兴 梅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590

) [摘 要] 中美动画都有近百年历史,

均经历过辉煌、低迷的阶段,但是美国动画走出了低谷,形成自身的特点,建立了自己的国际霸主地位,中国动画仍然在摸索中。中美获奖动画影片取得了艺术上的成功,文化价值观念上也得到本国文化的认可。本文分别从题材类型、内容主题及人物形象三个方面对这些电影进行比较,

分析异同,并利用跨文化理论探寻其差异的文化根源,

进行深层文化分析与阐释,从而取长补短,能够为中国动画发展提供启示。[关键词] 中美动画电影;

对比;文化探源[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23(2018)05-0057-

03 随着全球化及网络的发展,

动画电影作为电影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尤其是美国动画席卷全球,在中国屡创票房纪录,冲击了中国动画的发展。曾经辉煌的中国动画当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创意不新、题材有限、设计不精、产业模式单一等等。近年来,中国动画得到一定发展,动画作品数量很多,

但是叫好又叫座的却少之又少,比起强势的美国动画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如何融合世界各国文化,做出符合时代观念的精品是中国动画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要解决问题不仅是表面上模仿美国动画,更重要的是探索深层文化原因,打破我们的思维限制。因此,回顾中美动画历史,对比异同,寻根溯源分析深层文化差异才能更有利于促进中国动画的发展。

一、中美动画电影对比(一)电影题材

动画选材上,中国动画早期主要取材于中国历史故事、寓言传说与神话和部分文学作品,过于民族化。《

哪吒闹海》《宝莲灯》《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耳熟能详的动画作品无不取材自中国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21世纪后中国动画取材更多元化,如动作片《魔比斯环》、喜剧片《海鲜陆战队》、玄幻片《魁拔》、冒险片《藏獒多吉》、科幻片《桂宝之爆笑闯

宇宙》等。但扎堆现象很明显,例如:2014年国产动画片以冒险类题材居多,大多电影冠以“历险记”

“大冒险”“勇闯”等字眼[1]

;以《西游记》人物故事为

原型的动画几十年不间断,从早期的《铁扇公主》(1941)、《大闹天宫》(1964)、《金猴降妖》(1985)

到2015年的《大圣归来》。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及文学作品为动画提供素材,证明民族文化素材可以不断被发掘创新,但也反映了中国动画取材的局限性。在电影风格类型上,中国动画以喜剧片、动作武侠片等为主,

但类型有限。同样,美国动画以神话传说、童话故事、文学作品等题材为主,但取材不拘一格,善于利用跨越民族和国家界限的题材来赢得世界的认同,欧洲、亚洲、美洲、非洲等等各国的素材都拿来为其所用。《狮子王》故事灵感源于英国莎士比亚的经典名作《哈姆雷特》,但背景却是在非洲大草原;《功夫熊猫》

系列毫无疑问包含诸多中国因素;《勇敢的传说》中的故事则发生在英国。影片类型丰富多样:《僵尸新娘》、《鬼妈妈》作为惊悚片获得奥斯卡提名,

《兰戈》具有典型的西部片风格,《天才小子吉米》、《机器人总动员》等影片充满了科幻色彩。近年来美国动画影片更是注重融合多种类型,2013年的《科学怪狗》具有喜剧、惊悚和科幻不同风格。

对比中美动画题材,中国动画具有自身的民族

·

75·

特色,但取材局限于本国;美国动画奉行“拿来主义”,取材国际化。类型方面,中国动画各种类型风格都有涉猎却精品不多,创作了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武侠玄幻片;美国动画更擅长把各种类型进行有效整合,风格多样,尤其是歌舞片、惊悚片和科幻片是中国动画目前缺少的类型。

(二)电影主题内容

主题反映整部作品的核心价值,通过叙事传达电影的中心思想。中国动画以儿童为主要对象,承载教育的责任,主要通过叙事说明某个道理,比如倡导团结友爱、坚持不懈等精神:《雪孩子》中雪孩子牺牲了自己救了朋友,《三个和尚》中和尚们团结一心才能有水喝。新世纪动画电影开始关注更多的主题:《马兰花》以环保、生存、和谐作为大背景;《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关注环境问题,探讨污染给自然带来的危害。2016年《小门神》涉及到神仙面临下岗的话题,对现实世界中人们一味追求金钱、成功进行了反思。但总体而言,以武侠、神话、历史为题材的动画电影对现实是架空的。令人惊喜的是2015年的《大圣归来》,该影片在主题上更加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和欣赏习惯,高票房高口碑也证明了它的成功,给中国动画带来启示。

在美国,动画电影是家庭娱乐的重要方式,美国动画电影基本是讲述亲情、友情、爱情、历险、成长、救赎的故事,其主题及价值观通常适应大多数观众的口味,传达“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观[2],体现美国乐观、追求梦想、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海底总动员》中的父子深情、友情感动了很多人,同时在整个过程中Nemo得到成长;《快乐的大脚》、《料理鼠王》讲述小人物通过不懈努力实现梦想;《冰雪奇缘》表面上是表现“冒险”、“真爱”、“拯救”等主题,但影片中处处体现了“追寻自我”、“真情消融冻结的心”等深层次内涵。

对比中美动画的主题,有很多相似处,但美国动画涉及的主题更广泛、更深刻。中国动画注重寓教于乐,故事情节相对简单,人物形象单薄,主题缺乏深度和张力,很难引起成人观众的共鸣;反观美国动画,精彩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内涵更能得到“全年龄人”的共鸣,从而“润物无声”地传达美国价值观。

(三)人物形象

中国动画人物性格比较单一,造型上趋于脸谱化和类型化。但中国动画也在不断摸索改进,以孙悟空形象为例:1964年的《大闹天空》中孙悟空形象鲜明,在设计时考虑了性格的典型化和形象的装饰化,融合了猴的机灵、神的威力和人的感情,性格爽朗坦率、光明磊落、天真活泼、英勇不惧,符合大家心中的“齐天大圣”形象,其设计成为标准[3]。通过孙悟空闹龙宫、反天庭,集中表现了孙悟空的无畏精神和不甘受屈辱的斗争性格。2015年《大圣归来》中孙悟空颠覆了传统美猴王形象,变身为一个略显沧桑的中年大叔,桀骜不驯、很有侠气。本片对人物的刻画细腻,昔日战神孙悟空失去法力,冷漠狂躁,但难以割舍侠义情怀,慢慢地找回勇气和信心,最终回归成为真正的大英雄。两部经典动画中,从美猴王到大叔,孙悟空从高高的神坛走下,回归平民化,其性格更多元化复杂化,这符合现代动画角色形象人性化和“人化”的趋势。

美国动画中的人物形象亦并非一成不变。以经典的公主形象为例,从下面三部影片中可以看到美国动画在刻画人物方面的改变:《白雪公主》(1937)中的白雪公主开始是个白富美,单纯、善良,性格比较单一,她得到小矮人的救助,打败恶毒皇后,最后与白马王子过着幸福的生活。而《怪物史瑞克》(2002)颠覆了经典童话,里面的菲欧娜公主最初被困在城堡中,天天梦想着白马王子,等待真爱;但她又是一个机灵坚强的女子,曾多次将山贼打得落花流水。影片的最后她得到了真爱之吻却也永久地变成了史瑞克那样的怪物。比起白雪公主,菲欧娜的形象更丰满有个性。2014年的《冰雪奇缘》刻画了两位公主。姐姐艾莎从外表上看优雅、矜持,有王者之相,但饱受魔法困扰,渴望自由,从开始的封闭自我到解放自己,最终控制了魔法,把握了自己的命运;妹妹安娜外表看起来和邻家女孩无二,活泼、冲动、勇敢,渴望爱,勇敢追求真爱。姐姐出走后她无畏地去深山寻找,最终救了姐姐,也拯救了国家。这三部影片中的公主从形象性格单一到丰满复杂,人物形象越发细腻、立体,从依赖等待别人拯救的白富美变为勇敢独立、追求自我的女性形象,美国动画人物塑造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改进。

二、中美动画差异的文化探源

不同的经济生存方式决定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民族文化性格。中国文化起源于大河,属于农耕文明,而西方文化起源于海洋,属于海洋文明[4]。中国在地理上的半封闭隔离机制,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及强烈的血缘宗族意识形成了中国人平稳求实的大陆性文化性格,漫长历史中形成的从崇古守常、我族中心到大一统的文化价值观使中国文化逐渐趋于保守自足[5]。传统上中国文化重传承,崇古守常,动画创作自然倾向于从丰富的神话传说、童话及历史传奇故事中寻求素材,但过于注重对本国文化的传承而不面向世界难免造成取材局限。重过去轻未来的观念也造成中国动画缺

·

8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