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书法译文1
硬笔题材楷书文言文翻译
原文: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人。
开元二十二年生,卒于贞元元年。
真卿为唐宗室,曾祖德真,祖师,父惟贞,皆历显官。
真卿少好学,工草隶,弱冠之年,以文章显于世。
天宝初,召为太常博士,迁监察御史。
安史之乱,从父颜杲卿守卫平原,真卿从之,遂以忠义著。
肃宗即位,擢为刑部尚书,封鲁郡公。
代宗时,累迁太子太师,封鲁国公。
德宗时,拜太子太傅,进封鲁郡开国公。
贞元元年,以疾卒,年七十二。
真卿善书法,尤以楷书著称。
楷书,亦称正书,为书法之正宗。
真卿楷书,结构严谨,笔画圆润,气势磅礴,被誉为“颜体”。
《多宝塔碑》为其代表作,书于天宝十一年,为纪念颜杲卿而作。
《多宝塔碑》碑文如下:昔者颜杲卿守平原,安史之乱,力战不屈,城破被执,不屈其志。
后颜真卿为父报仇,举兵讨贼,以报父仇。
真卿忠义,感动天地,遂得天下英豪归心。
余闻此事,感慨万分,遂作《多宝塔碑》以纪之。
译文: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人。
生于开元二十二年,卒于贞元元年。
他是唐朝宗室,曾祖颜德真,祖颜师古,父颜惟贞,都曾担任显赫的官职。
颜真卿自幼好学,擅长草书和隶书,年轻时就以文章闻名于世。
天宝初年,被召为太常博士,后升任监察御史。
在安史之乱中,他跟随父亲颜杲卿守卫平原,因此以忠义著称。
肃宗即位后,他被提拔为刑部尚书,封为鲁郡公。
代宗时期,多次升迁至太子太师,封为鲁国公。
德宗时期,被任命为太子太傅,进封为鲁郡开国公。
贞元元年,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颜真卿擅长书法,尤其以楷书闻名。
楷书,也称正书,是书法的正宗。
颜真卿的楷书结构严谨,笔画圆润,气势宏大,被誉为“颜体”。
《多宝塔碑》是他的代表作,创作于天宝十一年,是为了纪念颜杲卿而写的。
《多宝塔碑》碑文内容如下:昔日颜杲卿守卫平原,在安史之乱中,他英勇奋战,不屈不挠,城破后被俘,仍然坚守自己的志向。
后来颜真卿为父报仇,起兵讨伐叛贼,以报父仇。
颜真卿的忠义感动了天地,因此得到了天下英雄的倾心。
我听闻此事,感慨万分,于是创作了《多宝塔碑》来记录这段历史。
颜真卿《自书告身帖》高清附释文
颜真卿《自书告身帖》高清附释文颜真卿《自书告身帖》,又称《自书太子少师告》,纸本,楷书,墨迹。
是颜真卿于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被委任为太子少保时自书之告身。
告文一篇,33行,253字,结衔小字13行。
《自书告身》为内府旧藏之物,前有纯庙前有御书十余行,隔水绫上复嵌御书数小行,后有米友仁、蔡襄、董其昌三跋,又朱朗白一跋,颜书墨彩已脱。
后为清宫石渠宝笈之物,因何出宫有二说。
《中国书法全集》颜真卿卷内称“清梁清标、安歧以及清内府收藏,后赐与恭亲王奕”,为清宫赏赐奕之物。
此说当因内有“恭亲王章”、“正谊书屋珍藏图书”等印为据。
而从《翁同龢鉴藏大系略稿》知,此件为1861年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之后散出宫外的。
现藏于日本中村不折氏书道博物馆。
曹宝麟、朱关田经过考证,都认为此帖并非真迹;启功先生也认为“自书己告,实事理之难通者”。
【释文】敕:国储为天下之本,师导乃元良之教。
将以本固,必由教先,非求忠贤,何以审谕?光禄大夫行吏部尚书充礼仪使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立德践行, 当四科之首; 懿文硕学,为百氏之宗。
忠谠罄于臣节,贞规存乎士范。
述职中外,服劳社稷。
静专由其直方,动用谓之悬解。
山公启事,清彼品流;叔孙制礼,光我王度。
惟是一有,实贞万国,力乃稽古,则思其人。
况太后崇徽,外家联属,况太后崇徽,外家联属,俾其调护,以全羽翼,一王之制,咨尔兼之。
可令其任太子少师。
依前充礼仪使,散官勋封如故。
建中元年八月廿五日。
奉勑如,右牒到奉行。
建中元年八月廿六日。
告光禄大夫太子少师充礼仪使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奉勅如右,符到奉行。
建中元年八月二十八日下。
::懿(yì )美好(多指德行)。
::谠(dǎng ) 正直的言论。
::社稷(shè jì )本指土神和谷神。
后用来泛称国家。
::俾(bǐ )使(达到某种效果)。
::勑(lài )同“敕”。
皇帝的诏令。
《自书告身帖》颜真卿 / 楷书▼【1】敕:国储为天下之本,师导乃元良之教。
《唐颜真卿自书告身帖》及其译文
《唐颜真卿自书告身帖》及其译文全文,翻译,及其注解如下:第一句,敕:国储为天下之本,师导乃元良之教。
诏曰: 太子是天下的根本,太子之师对其施行教导。
国储指太子, 元良也是太子的代称,因为元良本义是大善,至德,指大贤之士。
第二句,将以本固,必由教先,非求忠贤,何以审谕?要想根本牢固, 必须先有好的教导。
若非忠贤之人, 如何可以教诲太子?审谕指太子的师傅对太子的明白开导。
语本《礼记•文王世子》:“大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观大傅之德行而审喻之。
”喻通“谕”。
第三句:光禄大夫行吏部尚书充礼仪使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此句可这样断句:光禄大夫,行吏部尚书,充礼仪使,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光禄大夫:光禄大夫为散官名,(散官是表级别的,而职事官是实际行政职务) , 在当时为从二品。
行吏部尚书:“行”表示高级别任低级别的职事官。
吏部尚书在当时是正三品,因其为二品,故曰行。
充礼仪使:充是充任的意思,其实有特派的意味,因为颜真卿有行政职务(吏部尚书), 再特别指命他为礼仪使。
礼仪使是专管大典礼仪等事宜的官职。
唐玄宗天宝九年始置此职,以后数度停置。
六十多年间,唐朝共任命过七位礼仪使, 大都是兼任,颜真卿是最后一位礼仪使。
“代宗晏驾,朝廷以公鸿儒,详练典故,举充礼仪使。
祗护陵寝,率礼无违,加光禄大夫、太子少师,使如故。
”(令狐峘《光禄大夫太子太师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神道碑铭》)上柱国:上柱国是勋位中的最高级,共十二级。
鲁郡开国公:开国郡公是爵位中的第四等, 属正二品.唐朝国公(第三等)以下爵位前规定加“开国”二字。
颜真卿:当然是人名。
第四句,立德践行, 当四科之首; 其品德操行, 四科均优。
立德践行, 当四科之首:这里说的四科,指唐高宗时举荐人才的四条标准,即,孝悌力行﹑经史儒术﹑藻思词锋﹑廉平强直。
(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四科》)其品德操行, 四科均优:他的品质﹑德行,才华,按四科的标准来评价,都是每一科最优秀的。
颜真卿《争座位帖》释文及译文对照版
颜真卿《争座位帖》释文及译文《争座位帖》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唐广德二年(公元764)颜真卿写给定襄王郭英义的书信手稿。
行草书,传有七纸,约64行古诗。
[1]《争座位帖》与颜的《祭侄文稿》、《祭伯文稿》被合称为“颜书三稿”。
与王羲之的《兰亭序》并称为“行书双璧”。
此稿信笔疾书,苍劲古雅,为世所珍。
《争座位帖》原迹已佚,刻石存西安碑林。
北宋长安安师文以真迹模勒刻石(此本被称为“西安本”),因摹刻精妙且真迹失传,好事者皆以该本为据辗转翻刻,传世摹勒翻刻计有12种之多,故传世诸本以其最为所重。
今北宋拓本已不传,南宋拓本亦稀如星凤。
其中以国家图书馆馆藏北宋拓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上海图书馆藏南宋拓本比较有名。
【原文】十一月日,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刑部尚书、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谨奉书于右仆射、定襄郡王郭公阁下:盖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是之谓不朽。
抑又闻之:端揆者,百寮之师长;诸侯王者,人臣之极地。
今仆射挺不朽之功业,当人臣之极地,岂不以才为世出、功冠一时?挫思明跋扈之师,抗回纥无厌之请;故得身画凌烟之阁,名藏太室之廷,吁足畏也!然美则美矣,而终之始难。
故曰: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可不儆惧乎!《书》曰:“尔唯弗矜”。
天下莫与汝争功;尔唯不伐,天下莫与汝争能。
以齐桓公之盛业,片言勤王,则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葵丘之会,微有振矜,而叛者九国。
故曰:行百里者半九十里,言晚节末路之难也。
从古至今,暨我高祖、太宗已来,未有行此而不理,废此而不乱者也。
前者菩提寺行香,仆射指麾宰相与两省台省已下常参官并为一行坐,鱼开府及仆射率诸军将为一行坐。
若一时从权,亦犹未可,何况积习更行之乎?【译文】大唐广德二年十一月某日,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刑部尚书、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谨写信给右仆射、定襄郡王郭公阁下:人品修养第一,事业成就第二,这才算永久。
我还听说,宰相是各级官员的表率,诸侯王是臣下最高的爵位。
《新唐书·颜真卿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颜真卿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新唐书·颜真卿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新唐书·颜真卿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颜真卿,字清臣,琅邪临沂人也。
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
开元中,举进士,登甲科。
事亲以孝闻。
四命为监察御史,充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
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立辩之。
天方旱,狱决乃雨,郡人呼之为“御史雨”。
又充河东朔方试覆屯交兵使。
有郑延祚者,母卒二十九年,殡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兄弟三十年不齿,天下耸动。
迁殿中侍御史、东都畿采访判官,转侍御史、武部员外郎。
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
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
料才壮,储廪实。
禄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以三首遣段子光来徇河北。
真卿恐摇人心,绐诸将曰:“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
”遂腰斩子光,密藏三首。
异日,结刍续体,敛而祭,为位哭之,十七郡同日自归,共推真卿为帅,得兵二十余万。
方朝廷草昧不暇给,而真卿绳治如平日。
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
帝还奏,慰答曰:“朕子每出,谆谆教戒,故不敢失。
崇嗣老而蹇,卿姑容之。
”百官肃然。
李希烈僭称帝,使问仪式,对曰:“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所记者诸侯朝觐耳。
”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
”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
希烈使阉奴等害真卿,曰:“有诏。
”真卿再拜。
奴曰:“宜赐卿死。
”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何日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
”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之,年七十六。
子頵、硕护丧还,帝废朝五日,赠司徒,谥文忠。
(选自《新唐书·颜真卿传》有删改)译文:颜真卿,字清臣,琅邪郡临沂县人。
年少时学习勤奋,词采华美,尤其擅长书法。
开元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考中甲科。
侍奉父母凭借孝顺闻名。
颜真卿《争座位帖》释文及译文
颜真卿《争座位帖》释文及译文•原文:十一月日,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刑部尚书、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谨奉寓书于右仆射定襄郡王郭公阁下:注释:金紫,金印紫绶。
检校:隋唐时期,把有识务之官称为识事官,无识务之官称为散官。
检校就是散官之一。
上柱国:唐代采取前代某些散官官号,略加补充作为酬赏军功之勳号,通称勳官,分为12级。
上柱国是最高级。
鲁郡开国公:广德二年(764),即颜公56岁,晋封为鲁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
寓书:寄信。
•原文:盖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是之谓不朽,抑又闻之,端揆(kuí)者,百寮之师长,诸侯王者,人臣之极地。
今仆射挺不朽之功业, 当人臣之极地。
岂不以才为世出,功冠一时。
挫思明跋扈之师,抗回纥[hé]无厌之请,故得身画凌烟之阁。
名藏太室之廷。
吁足畏也,然美则美矣,而终之始难。
故曰: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可不儆惧乎?书曰:尔唯弗矜,天下莫与汝争功。
尔唯不伐,天下莫与汝争能。
注释:厌:饱,满足。
凌烟之阁:朝廷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高阁,绘有功臣画像。
太室之廷:太廟的中堂。
弗,不。
矜,自大。
伐,自誇。
端揆:尚书省长官。
百寮:百官。
译文:人的最高修为是立德,其次是立功,这才叫不朽。
皇帝身边的各位大臣,是百官的师长,各路诸侯及王爷,是为人臣子的最高地位了。
现在仆射即有不朽的功业,又位于人臣极地,才学及功绩都是极高的。
挫败了史思明的叛军,回绝了回纥人的无理要求,所以你的人像被画在凌烟阁内,姓名记于太室内。
很令人敬畏啊。
但美是美,要长久保持就难了。
所以说:功高而不显露,才能长富,位高依然谨慎,才能保持尊贵。
你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再想想你现在做法,你不感到害怕吗?书上说:人不自夸,无人与你争功,不随便发动战争,无人与你争成败。
•原文:以齐桓公之盛业,片言勤王,则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葵丘之会。
微有振矜,而叛者九国。
故曰:行百里者半九十里,言晚节末路之难也。
从古至今,暨我高祖太宗已来。
名帖赏析颜真卿《多宝塔碑》(高清版)均附译文(建议收藏)
名帖赏析颜真卿《多宝塔碑》(高清版)均附译文(建议收藏)颜体《多宝塔碑》颜真卿《多宝塔碑》全称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是唐天宝十一年(752年)由当时的文人岑勋撰文、书法家徐浩题额、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碑刻家史华刻石而成,是楷书书法作品。
现今保存于西安碑林第二室。
此碑共三十四行,满行六十六字,内容主要记载了西京龙兴寺禅师楚金创建多宝塔之原委及修建经过。
整体秀美刚劲,清爽宜人,有简洁明快,字字珠玑之感。
用笔丰厚遒美,腴润沉稳;横细竖粗,对比强烈;起笔多露锋,收笔多锋,转折多顿笔。
结体严谨道密,紧凑规整,平稳匀称,又碑版精良,存字较多,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多宝塔碑》完整高清版如下。
颜真卿《多宝塔碑》高清原帖高清图加载较慢,请耐心等候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
南阳岑勋撰。
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邪颜真卿书。
朝散大夫检1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粤《妙法莲华》,诸佛之秘藏也;多宝佛塔,证经之踊现也。
发明资乎十力,弘建在于四依。
有禅师,法号楚金,姓程,广平人也。
祖、父并信著释门,庆归法胤。
母高氏,久而无妊,夜梦诸佛,觉而有娠。
是生龙象之征,无取熊罴之兆。
诞弥厥月,炳然殊相。
岐嶷绝于荤茹,龆龀不为童游。
道树萌芽,耸豫章之桢干;禅池畎浍,涵巨海之波涛。
年甫七岁,居然厌俗,自誓出家,礼藏探经,《法华》在手。
宿命潜悟,如识金环;总持不遗,若注瓶水。
九岁落发,住西京龙兴寺,从僧箓也。
进具之年,升座讲法。
顿收珍藏,异穷子之疾走;直诣宝山,无化城而可息。
尔后,因静夜持诵至《多宝塔品》,身心泊然,如入禅定。
忽见宝塔,宛在目前,释迦分身,遍满空界。
行勤圣现,业净感深,悲生悟中,泪下如雨。
遂布衣一食,不出户庭,期满六年,誓建兹塔。
既而许王瓘及居士赵崇、信女普意,善来稽首,咸舍珍财。
禅师以为辑庄严之因,资爽垲之地,利见千福,默议于心。
时千福有怀忍禅师,忽于中夜,见有一水,发源龙兴,流注千福,清澄泛滟,中有方舟。
颜真卿《祭侄文稿》原文及译文1
推荐于2019-09-06原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
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口:惟尔挺生,夙标幼德。
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
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
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迫”再涂去),常山作郡。
余时受命,亦在平原。
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
尔既归止,爰开土门。
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众不救”涂去)。
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
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乎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东近”涂去)河关。
泉明(“尔之”涂去)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
携尔首榇,及兹同还(“亦自常山”涂去)。
抚念摧切,震悼心颜。
方俟远日,卜尔幽宅(“舍”涂去)。
魂而有知,无嗟久客。
呜呼哀哉尚飨!译文:时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农历是戊戌年。
农历九月的朔日是为庚午日,初三日壬申, (颜季明的)第十三叔、佩带银印章和青绶带的光禄大夫。
加使持节、蒲州诸军事之蒲州刺史。
授勋上轻率都尉和晋爵为丹阳县开国候的颜真卿。
现今用清酒和多种美食来祭扫赞善大夫颜季明侄儿的亡灵。
词曰:惟有你(季明)生下来就很出众,平素已表现出少年人少有的德行。
你好像我宗庙中的重器,又好像生长于我们庭院中的香草和仙树,常使我们感到十分欣慰。
正期望(季明)能够得到幸福和作个好官,谁想到逆贼(安禄山)乘机挑衅、起兵造反。
你的父亲(颜杲卿)竭诚尽力,在常山担任太守。
我(颜真卿)那时接受朝廷任命,也在平原都担任太守之职。
仁兄(杲卿)出于对我的爱护,让你给我传话(即担任联络)。
你既已回到常山,于是土门被夺回。
土门打开以后,凶逆(安禄山)的威风大受挫折。
贼臣(王承业)拥兵不救,致使(常山)孤城被围攻陷氏父亲(颜杲卿)和儿子(颜季明以及家族人等)先后被杀。
颜真卿勤礼碑译文
颜真卿勤礼碑译文勤礼碑是颜真卿的书法代表作之一,他的这部书法作品非常的有特色。
颜勤礼碑在拙重中见挺拔雄肆之气概。
那么,关于勤礼碑的译文,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勤礼碑的翻译,希望能帮到你。
颜真卿《勤礼碑》现代文译文当时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任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杀了叛军将领李钦凑等人,清除了土门的敌人,十七个郡同一天自动归顺朝廷,推举颜真卿为盟主,有二十万兵力,截断了燕赵的交通联络。
朝廷任命颜真卿为户部侍郎,辅佐河东节度使李光弼讨伐叛军。
颜真卿任李晖为自己的副手,而任李铣、贾载、沈震为判官。
不久,被加拜为河北招讨采访使。
清河太守派郡人李萼来向颜真卿求援,李萼建议颜真卿联结清河郡,利用其钱粮。
颜真卿便派出六千援兵,又向李萼求计,李萼说:“朝廷派程千里统帅十万军队,自太行山向东进发,准备兵出山郭口,限制叛军前进。
您如果攻打魏郡,杀掉叛将袁知泰,用精兵打下〈山郭〉口。
迎接朝廷的军队出〈山郭〉口攻打邺城、幽陵,平原、清河两郡共十万军队攻向洛阳,分出精锐部队控制要冲。
您坚守不与敌人交战,不超过几十天,叛贼必然溃败,自相残杀而死。
”颜真卿同意,就传送文告给清河等郡,派大将李择交、副将范冬馥、和琳、徐浩与清河郡、博平郡的五千军队驻扎在堂邑。
袁知泰派白嗣深、乙舒蒙等领兵二万交战,叛军战败,被斩了一万多颗首级,袁知泰败逃到汲郡。
勤礼碑的碑文内容唐故祕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曾孙鲁郡开国公真卿撰并书君讳勤礼,字敬,琅琊临沂人。
高祖讳见远,齐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禅,不食数日,一恸而绝,事见《梁》、《齐》、《周书》。
曾祖讳恊,梁湘东王记室参军,《文苑》有传。
祖讳之推,北齐给事黄门侍郎,隋东宫学士,《齐书》有传。
始自南入北,今为京兆长安人。
父讳思鲁,博学善属文,尤工诂训,仕隋司经局校书、东宫学士、长宁王侍读,与沛国刘臻辩论经义,臻屡屈焉。
《齐书·黄门传》云集序君自作,后加逾岷将军。
太宗为秦王,精选僚属,拜记室参军,加仪同。
诸上座帖_文言文翻译
《诸上座帖》者,唐颜真卿所书也。
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人也。
性刚毅,善草隶,尤工楷书。
此帖之作,乃真卿应召为诸上座所书。
诸上座,谓当时朝中显贵,真卿以书法显名,故得此美誉。
帖中字迹,笔力遒劲,气势恢宏。
首二字“诸上”,遒劲有力,似雷霆万钧之势,令人心悦诚服。
以下诸字,各具神韵,如“座”字,笔画流畅,如同飞鸟掠过天际,令人赞叹不已。
真卿用笔,或如游龙戏水,或如猛虎下山,变化无穷,妙趣横生。
真卿书法,独具匠心,既继承古人之法,又不拘泥于旧规。
其笔法灵活多变,结体严谨,气势磅礴。
观其字,如见其人,真卿之刚毅、豪放,跃然纸上。
此帖之中,真卿将楷书之美发挥到极致,使后人叹为观止。
帖中“上座”二字,尤为精彩。
上座,乃佛教用语,指高僧大德之座位。
真卿以楷书书写,字体庄重,显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
其笔锋有力,如刀刻石碑,使人感受到一种威严之气。
而“座”字之右下角一点,如鸟展翅,轻盈灵动,与上座二字相映成趣。
真卿在书写此帖时,注重墨色的运用。
墨色浓淡相间,层次分明。
其中,墨色最浓之处,如黑玉光泽,给人以厚重之感;墨色较淡之处,如清泉流淌,给人以清新之感。
真卿之墨色运用,可谓匠心独运,令人叹为观止。
《诸上座帖》虽已佚失原作,然后人临摹之作仍层出不穷。
此帖之魅力,在于真卿书法之精湛,以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真卿以楷书书写此帖,不仅展示了其书法才华,更彰显了唐代书法艺术的辉煌。
总之,《诸上座帖》乃颜真卿书法之杰作,其书法艺术价值无可估量。
此帖传世之作,虽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令人叹为观止。
真卿之书法,已成为中华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永载史册。
颜真卿-勤礼碑全文及解释
颜勤礼碑笔法特点:《颜勤礼碑》是颜真卿书法最为成熟时期的佳作之一,其结构具有端庄豁达、舒展开朗、动静结合、巧拙相生、雍容大方之特点。
其用笔横细竖粗,藏头护尾,方圆并用,雄健有力。
竖画取“相向”之势,捺画粗壮且雁尾分叉,钩如鸟嘴,点画间气势连贯。
碑中的字,同样的点画有不同的变化,生动多姿、节奏感强。
此碑重法度、重规矩,具有大唐盛世之气象。
笔法是指写字点画的用笔之法。
从广义上说,笔法包括执笔法和用笔法,从狭义上讲,笔法即指“用笔”法,也就是写出各种不同形态点画的方法。
汉字书法的每一个笔画都是由起笔、行笔、收笔这三个步骤,通过纵横两个方面的运动来完成具体形象的,现将常用的笔法分述如下:藏锋:是指起笔而言,当某一笔画起笔时,笔锋先向相反方面逆行,待笔锋“折”或“转”后再写笔画。
起笔处笔锋藏在画内,使之不露痕迹。
露锋:是指起笔与收笔而言,在此主要指收笔。
当某一笔画要收笔时,笔锋逐渐提起,至收笔处笔锋露于画外,呈尖状。
回锋:是指收笔而言,即笔画写到结束时,笔锋转为逆方向轻回收笔。
抢锋:也称“虚抢”、“空抢”,是露锋起笔和露锋收笔时采用的运笔动作。
即在露锋起笔时先在空中作一个藏锋动作,然后再入纸作笔画的起笔。
在露锋收笔时,也按有往必回、无垂不缩的要求把锋在空中回缩。
中锋:在行笔过程中,使笔锋在笔画的中间运行。
中锋行笔可使点画墨色均匀,沉着有力。
侧锋:行笔时锋尖偏在笔画一边,笔画呈一边齐一边虚,扁薄而无立体感,写书忌之。
按笔和提笔:按笔是指笔往下顿的动作;提笔指笔毫不提离纸面,与按笔相对,可形成由粗到细的线条变化。
顿笔:按笔较重称为顿笔,较轻称为蹲笔。
挫笔:是指笔画顿笔后,不提不按而作位置移动的微小动作,帮助顿笔取得完美的效果,颜字多用之。
方笔和圆笔:有棱角者为方,无棱角者为圆。
方笔用折法,其特点斩截爽利,具有张力;圆笔多用转法,其特点圆劲饱满,外柔内刚。
全碑文: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曾孙鲁郡开国公真卿撰并书君讳勤礼,字敬,琅邪临沂人。
《旧唐书》颜真卿的原文及翻译
《旧唐书》颜真卿的原文及翻译《旧唐书》颜真卿的原文及翻译原文:颜真卿,宇清臣,琅邪临沂人也。
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
开元中,举进士,登甲科。
事亲以孝闻。
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康实乃阳禄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
或谗于禄山,禄山亦密侦之,以为书生不足虞也。
无几,禄山果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乃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之。
玄宗初闻禄山之变,叹日:“河北二十四郡,岂无一忠臣乎!“得平来,大喜,顾左右日:“朕不识颜真卿形状何如,所为得如此!“禄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登、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遗段子光以三首徇河北。
真卿恐摇人心,乃详谓诸将日:“我识此三人,首皆非也。
”遂腰斩子光,密藏三首。
异日,乃取三首冠饰,草续支体,棺敛祭殡,为位恸哭,人心益附。
肃宗幸灵式,授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代宗嗣位,卢杞专权,忌之,会李希烈①陷希烈汝州,杞乃奏日:“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
”上从之,初见希烈,希烈养子千余人露刃争前迫真卿,将食其肉。
诸将丛绕谩骂,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
遽以身蔽之,而麾其众,众退,乃揖真卿就馆舍。
希烈大宴逆党,召真卿坐,使观倡优斥黩朝政为戏,真卿怒曰:“相公,人臣也,奈何使此曹如是乎?“拂衣而起,希烈惭,亦呵止。
希烈既陷汴州,僭伪号,使人问仪于真卿,真卿日:“老夫耄耋矣,曾掌国礼,所记者诸侯朝觐礼耳。
”兴元元年乃杀真卿。
年七十七。
德宗诏日:“鲁郡公颜真卿,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
属贼臣扰乱,委以存谕,拘胁累岁,死而不挠,可赠司徒,仍赐布帛五百端。
男頵、硕等丧制终所司奏超授官秩。
”《旧唐书·颜真卿传》①李希烈时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译文:颜真卿字清臣,琅琊郡临沂县人。
颜真卿年少时学习勤奋,有文才,尤其擅长书法。
开元年间,被选送应试,考中甲科。
侍奉父母以孝闻名。
安禄山反意较明显了,颜真卿以久雨为托词,修城墙加深护城河,秘密统计健壮男子,储备粮食;表面却召集文人,在城外水中乘船游玩、喝酒吟诗。
颜真卿-勤礼碑全文及解释
颜勤礼碑笔法特点:《颜勤礼碑》是颜真卿书法最为成熟时期的佳作之一,其结构具有端庄豁达、舒展开朗、动静结合、巧拙相生、雍容大方之特点。
其用笔横细竖粗,藏头护尾,方圆并用,雄健有力。
竖画取“相向”之势,捺画粗壮且雁尾分叉,钩如鸟嘴,点画间气势连贯。
碑中的字,同样的点画有不同的变化,生动多姿、节奏感强。
此碑重法度、重规矩,具有大唐盛世之气象。
笔法是指写字点画的用笔之法。
从广义上说,笔法包括执笔法和用笔法,从狭义上讲,笔法即指“用笔”法,也就是写出各种不同形态点画的方法。
汉字书法的每一个笔画都是由起笔、行笔、收笔这三个步骤,通过纵横两个方面的运动来完成具体形象的,现将常用的笔法分述如下:藏锋:是指起笔而言,当某一笔画起笔时,笔锋先向相反方面逆行,待笔锋“折”或“转”后再写笔画。
起笔处笔锋藏在画内,使之不露痕迹。
露锋:是指起笔与收笔而言,在此主要指收笔。
当某一笔画要收笔时,笔锋逐渐提起,至收笔处笔锋露于画外,呈尖状。
回锋:是指收笔而言,即笔画写到结束时,笔锋转为逆方向轻回收笔。
抢锋:也称“虚抢”、“空抢”,是露锋起笔和露锋收笔时采用的运笔动作。
即在露锋起笔时先在空中作一个藏锋动作,然后再入纸作笔画的起笔。
在露锋收笔时,也按有往必回、无垂不缩的要求把锋在空中回缩。
中锋:在行笔过程中,使笔锋在笔画的中间运行。
中锋行笔可使点画墨色均匀,沉着有力。
侧锋:行笔时锋尖偏在笔画一边,笔画呈一边齐一边虚,扁薄而无立体感,写书忌之。
按笔和提笔:按笔是指笔往下顿的动作;提笔指笔毫不提离纸面,与按笔相对,可形成由粗到细的线条变化。
顿笔:按笔较重称为顿笔,较轻称为蹲笔。
挫笔:是指笔画顿笔后,不提不按而作位置移动的微小动作,帮助顿笔取得完美的效果,颜字多用之。
方笔和圆笔:有棱角者为方,无棱角者为圆。
方笔用折法,其特点斩截爽利,具有张力;圆笔多用转法,其特点圆劲饱满,外柔内刚。
全碑文: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曾孙鲁郡开国公真卿撰并书君讳勤礼,字敬,琅邪临沂人。
颜真卿《述张长史书法十二意》原文和译文
颜真卿《述张长史书法十二意》原文和译文2020.9.10颜真卿简介和解题:颜真卿唐中宗景龙三年(公元709年)——唐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85年),终年77岁,琅邪临沂(山东临沂)人。
字清臣。
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
行书遭劲舒和,神彩飞动。
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的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幅,称为“颜体”。
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
宋朱长文《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
”并评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鲁公是书史上居承先启后地位的伟大人物,他的正书,向以博厚雄强着称,「锋绝剑摧,惊飞逸势」,以颜世家庙碑为代表;至于摩崖大家,气势磅礴,以大唐中兴颂最着;至最高境界,表现冲和淡远之韵致者,则推李玄靖碑。
行草道劲秀挺,古意盎然,以祭姪稿为第一。
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唯一能和大书法家王羲之互相抗衡,先后辉映的,就是颜真卿了。
他的书法,以楷书为多而兼有行草。
用楷书所写之碑,端正劲美,气势雄厚。
他生于楷书流行之际,与王羲之之典型相对,导开书法新风气。
《述张长史书法十二意》一文,首述请教张长史(张旭唐代书法家)传授笔法经过,次述张长史以问答方式传授笔法,综述古今书法异同,颇有参考价值。
原文:予罢秩醴泉,特诣东洛,访金吾长史张公旭,请师笔法。
长史於时在裴儆宅憩止,已一年矣。
众有师张公求笔法,或有得者,皆曰神妙。
仆顷在长安师事张公,竟不蒙传授,使知是道也。
人或问笔法者,张公皆大笑,而对之便草书,或三纸,或五纸,皆乘兴而散,竟不复有得其言者。
予自再游洛下,相见眷然不替。
仆因问裴儆:“足下师敬长史,有何所得?”曰:“但得书绢素屏数本,亦尝论请笔法,惟言倍加工学临写,书法当自悟耳。
”仆自停裴儆宅,月余,因与裴儆从长史言话散,却回长史前请曰:“仆既承九丈奖诱,日月滋深,夙夜工勤,耽溺翰墨,虽四远流扬,自未为稳,倘得闻笔法要诀,则终为师学,以冀至於能妙,岂任感戴之诚也!”长史良久不言,乃左右盼视,怫然而起。
颜真卿家庙碑译文
颜真卿家庙碑译文
《颜真卿家庙碑》原文较长,以下是部分内容的译文:
“哎,你看哈,那个颜氏家族啊,那可是老有来历啦!他们家的祖先那可厉害着呢。
从那个颜回开始,那就是大贤呐!这一代代传下来,都是很了不起的人物哟。
到了颜真卿这儿,那更是不得了哇。
他这人呐,品德高尚得很嘞,而且还特别有才华。
他写的字,那叫一个漂亮!他的书法那可是出了名的好哇。
这颜真卿啊,不管是在朝廷里当官,还是和朋友们相处,那都是没得挑的。
他对长辈孝顺,对晚辈爱护,对朋友讲义气。
他这个人呐,就是个实实在在的好人嘞!”
“他在官场上也是有一番作为的嘞。
他做事认真负责,尽心尽力地为国家和老百姓做事。
他不怕那些坏人,敢于和他们作斗争。
他的勇气和正直那可是大家都知道的嘞。
他的一生啊,经历了好多事情,有高兴的,也有难过的。
但是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过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他一直都在努力,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
“这颜氏家庙碑啊,就是为了纪念他们家族而建的嘞。
这碑上记录了他们家族的历史和荣耀,让后人都能知道他们家族的伟大。
这可是个很重要的东西嘞,它让我们这些后人能了解到过去的事情,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
出处:《颜真卿家庙碑》。
哈哈,咋样,我这翻译得够通俗易懂吧,就跟咱平常唠嗑似的,把那文绉绉的碑文给翻得明明白白的。
这样大家一
看就知道说的是啥意思啦,不用再费劲去猜那些个高深的词儿咯。
哎呀呀,我可真是个翻译小天才呀!。
颜真卿-勤礼碑全文及解释
颜真卿-勤礼碑全⽂及解释颜勤礼碑笔法特点:《颜勤礼碑》是颜真卿书法最为成熟时期的佳作之⼀,其结构具有端庄豁达、舒展开朗、动静结合、巧拙相⽣、雍容⼤⽅之特点。
其⽤笔横细竖粗,藏头护尾,⽅圆并⽤,雄健有⼒。
竖画取“相向”之势,捺画粗壮且雁尾分叉,钩如鸟嘴,点画间⽓势连贯。
碑中的字,同样的点画有不同的变化,⽣动多姿、节奏感强。
此碑重法度、重规矩,具有⼤唐盛世之⽓象。
笔法是指写字点画的⽤笔之法。
从⼴义上说,笔法包括执笔法和⽤笔法,从狭义上讲,笔法即指“⽤笔”法,也就是写出各种不同形态点画的⽅法。
汉字书法的每⼀个笔画都是由起笔、⾏笔、收笔这三个步骤,通过纵横两个⽅⾯的运动来完成具体形象的,现将常⽤的笔法分述如下:藏锋:是指起笔⽽⾔,当某⼀笔画起笔时,笔锋先向相反⽅⾯逆⾏,待笔锋“折”或“转”后再写笔画。
起笔处笔锋藏在画内,使之不露痕迹。
露锋:是指起笔与收笔⽽⾔,在此主要指收笔。
当某⼀笔画要收笔时,笔锋逐渐提起,⾄收笔处笔锋露于画外,呈尖状。
回锋:是指收笔⽽⾔,即笔画写到结束时,笔锋转为逆⽅向轻回收笔。
抢锋:也称“虚抢”、“空抢”,是露锋起笔和露锋收笔时采⽤的运笔动作。
即在露锋起笔时先在空中作⼀个藏锋动作,然后再⼊纸作笔画的起笔。
在露锋收笔时,也按有往必回、⽆垂不缩的要求把锋在空中回缩。
中锋:在⾏笔过程中,使笔锋在笔画的中间运⾏。
中锋⾏笔可使点画墨⾊均匀,沉着有⼒。
侧锋:⾏笔时锋尖偏在笔画⼀边,笔画呈⼀边齐⼀边虚,扁薄⽽⽆⽴体感,写书忌之。
按笔和提笔:按笔是指笔往下顿的动作;提笔指笔毫不提离纸⾯,与按笔相对,可形成由粗到细的线条变化。
顿笔:按笔较重称为顿笔,较轻称为蹲笔。
挫笔:是指笔画顿笔后,不提不按⽽作位置移动的微⼩动作,帮助顿笔取得完美的效果,颜字多⽤之。
⽅笔和圆笔:有棱⾓者为⽅,⽆棱⾓者为圆。
⽅笔⽤折法,其特点斩截爽利,具有张⼒;圆笔多⽤转法,其特点圆劲饱满,外柔内刚。
全碑⽂: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曾孙鲁郡开国公真卿撰并书君讳勤礼,字敬,琅邪临沂⼈。
【论坛】颜真卿《自书告身帖》译文解析
【论坛】颜真卿《自书告身帖》译文解析弘扬鲁公文化传承颜体书法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自书告身》译文敕chì:国储为天下之本,师导乃元良之教。
诏曰: 太子是天下的根本,太子之师对其施行教导。
国储指太子, 元良也是太子的代称,因为元良本义是大善,至德,指大贤之士。
将以本固,必由教先,非求忠贤,何以审谕?要想根本牢固, 必须先有好的教导。
若非忠贤之人, 如何可以教诲太子?审谕指太子的师傅对太子的明白开导。
语本《礼记?文王世子》:“大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观大傅之德行而审喻之。
”喻通“谕”。
光禄大夫行吏部尚书充礼仪使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黜chù),此句可这样断句:光禄大夫,行吏部尚书,充礼仪使,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光禄大夫:光禄大夫为散官名,(散官是表级别的,而职事官是实际行政职务) , 在当时为从二品。
行吏部尚书:“行”表示高级别任低级别的职事官。
吏部尚书在当时是正三品,因其为二品,故曰行。
充礼仪使:充是充任的意思,其实有特派的意味,因为颜真卿有行政职务(吏部尚书), 再特别指命他为礼仪使。
礼仪使是专管大典礼仪等事宜的官职。
唐玄宗天宝九年始置此职,以后数度停置。
六十多年间,唐朝共任命过七位礼仪使, 大都是兼任,颜真卿是最后一位礼仪使。
“代宗晏驾,朝廷以公鸿儒,详练典故,举充礼仪使。
祗护陵寝,率礼无违,加光禄大夫、太子少师,使如故。
”(令狐峘huán《光禄大夫太子太师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神道碑铭》)上柱国:上柱国是勋位中的最高级,共十二级。
鲁郡开国公:开国郡公是爵位中的第四等, 属正二品.唐朝国公(第三等)以下爵位前规定加“开国”二字。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立德践行, 当四科之首;其品德操行, 四科均优。
这里说的四科,指唐高宗时举荐人才的四条标准,即,孝悌力行﹑经史儒术﹑藻思词锋﹑廉平强直。
(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四科》) 其品德操行, 四科均优:他的品质﹑德行,才华,按四科的标准来评价,都是每一科最优秀的。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原文及译文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意》原⽂及译⽂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意》原⽂及译⽂述张长史笔法⼗⼆意,本⽂从⽹上搜得,原作者王翔宇。
搜遍⽹上,也没有⽩话译⽂。
传的较多的是沈尹默的译⽂,但也没有直接译成⽩话⽂,为意译。
本⽂也没有直译,也为意译。
不过,静⼼仔细阅读原⽂,发现本⽂不像其它⽂⾔⽂⼀样难以理解,是可以读懂的。
我想这也许是⽆⼈将其直译成⽩话⽂的原因。
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努⼒读读它吧。
,余罢秩醴泉,特诣京洛,访⾦吾长史张公,请师笔法。
长史于时在裴儆[jǐng]宅憩⽌,有群众师张公求笔法,或存得者,皆⽈神妙。
仆顷在长安⼆年师事张公,皆不蒙传授,⼈或问笔法者,皆⼤笑⽽已,即对以草书,或三纸、五纸,皆乘兴⽽散,不复有得其⾔者。
仆⾃再于洛下相见,眷然不替。
仆因问裴儆:“⾜下师张史有何所得?”,⽈:“但书得绢、屏、素数⼗轴,亦偿请论笔法,惟⾔倍加功学临写,书法当⾃悟⽿”。
——在这⼀节⾥,颜真卿叙述了得到张旭笔法的不易,⼀是颜真卿两次求师笔法。
即“余罢秩醴泉”和“仆顷在长安⼆年师事张公”这两次。
⼆是“⼈或问笔法者,皆⼤笑⽽已”,包括裴儆在内,张旭只给作品,不作正⾯回答,更可以看出笔法的珍贵。
本节有两个字需加以注意,⼀是“仆顷在长安⼆年师事张公”的“顷”字,“顷”为顷刻之意,引申为不久以前。
颜真卿在长安⽤⼆年的时间“师事张公”,结合颜真卿的年谱可以⼤略得知此次拜师是指颜真卿在天宝⼆年的罢官期间。
⼆是在原⽂中“或存得者”,有将“存”字写为“有”的,对⽐“或存得者”与“或有得者”之意,前者有仅得到只⾔⽚语之意,后者则是似乎已经得到了张旭的论书的全部。
当时李⽩、李阳冰、贺知章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张旭的影响,颜真卿和崔邈是写在史书上张旭的嫡传弟⼦,⼜“存”字为拓⽚所固有,故认为“存”字⽐较符合此节的⽂意,也符合情理。
仆⾃停裴家,因与裴儆从长史⽉余。
⼀⼣前请,⽈,“既承兄丈奖谕,⽇⽉滋深,夙夜⼯勤,溺于翰墨,倘得闻笔法要诀,则终为师学,以冀⾄于能妙,岂任感戴之诚也!”。
颜真卿《守政帖》译文
颜真卿《守政帖》译文颜真卿《守政帖》译文序太平公主皇后大人谨遵上天旨意,充实社稷之福,施展分明义理,以辅佐正基,特命表彰有功之士。
是以准许封赐各授官职,独任守司治理,根据其能力每行其所,次于刑部政事。
一、宗教革新(一)敬孝爱亲太平公主皇后严令众官,不但要与子女有亲爱之情,而且要教化自己的孩子,凭着贤慧的本份,孝敬父母,让子女知恩图报。
(二)男女平等太平公主皇后认为男女之间应有平等,并且对女子特别关心,规定女子应该受教育,家里要多留心照料她们,使女子有学识,从而使女子能够继承男子的遗产,成为智慧精明的人。
(三)尊重神明太平公主皇后强调尊重神明,要求官员严守礼乐,正应礼俗,正礼尊衣,端正道德,严格执行法令,以示对神明的崇敬。
(四)礼尚往来太平公主皇后要求官员们,要时常互相参见,多尊重他人,以示尊敬,不轻侮他人,而要尽量还人微笑,友好相处,以有助于实现国家大业。
二、地方政务管理(一)保障民生太平公主皇后要求官员们,应当注重民生,以及改善民风;要加强国家的军事和军管;要坚持稳定价格,促进市场的繁荣;要坚守农作物的种植和收割,以保障充足粮食供应;要实行恩赏勤廉,赏罚有度,以有助于实现官吏的廉洁文明。
(二)实行严谨纪练太平公主皇后要求官员们,要严格按照国家纪律来行事;要实行廉洁自律,如有过失,自责忏悔;要负责任地完成各项事务;要实行公正而可靠的考核机制;要把握好管理层次,把握好事务重心,以有助于实现社会正义。
三、总结太平公主皇后在《守政帖》中,对官员们提出了诸多要求,从宗教革新,地方政务管理,以及稳定民生的角度分析,提出了一套完善的治理方案,以抚慰民心,调整社会关系,提高国力,是一部有关治理之书,值得大家深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臣真卿言:臣今月十一日,伏奉五日恩制,除臣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充本州防御使。臣缘同州先无佐官,蒲州书鱼未到,迟回累日,不敢赴上。中使张抱诚至,奉宣恩命,令臣与将军赵琐计会,游奕兵马。昨以十八日至州上讫。祗承宠命,伏增感惕。中谢。臣窃以此州之地,尧舜所都,表裹山河,古称天险。馀凶未殄,防御是先,况扼秦晋之喉,抚幽并之背。既号股肱之郡,实资心膂之贤。伏惟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陛下,道冠生人,恩涵坠履,方建非常之业,不遗易忘之臣,特委大邦,俾之集事,戴荷殊奖,无忘寝食。但臣愚驽有素,智勇缺然,将以镇遏艰虞,导扬德泽。拜命之日,以荣为忧。唯君知臣,教其不及,勤恤人隐,动必以闻。陛下不以为烦,则臣死而获考矣。无任感戴屏营之至。
○同州刺史谢上表
臣真卿言:伏奉某月日恩制,除臣同州刺史。以某日至郡上讫。受命祗惧,伏增战越。中谢。臣自失守平原,万里归命,甘心斧钺,用儆败亡。陛下录纤芥之诚,舍邱山之罪。超司秋典,再长宪台,宗伯亚相,一时猬集。在臣叨幸,何以克堪?誓当粉骨碎身,少酬万一。而力微任重,福过灾生,涓尘莫效,咎愆仍积。上负圣明之恩,下惭鲁卫之士。水加剑,未塞深尤,御魅投荒,乃为殊造。陛下识其眉目,矜其要领,待罪犹忝於左冯,黜官不离於本秩。感念恩德,沦於心髓。木石知变,况在微臣,伏惟陛下察其戆愚,收其後效,臣虽万死,实荷所天。窃以此郡破亡,再陷凶逆,生灵涂炭,邑室空虑。杀伤者虽或盖藏,逃亡者尚未归复。谨当励精悉力,宣谕皇明,旬月之间,望有所校。伏惟陛下减省圣虚,不以此郡为忧,则臣之愚忠,生死万足。其户口实数,并利害切急者,伏望容臣括责,续状奏闻。无任感恋之至。
○象魏赋(以“象悬国章,道崇政理”为韵)
曰有唐之建都兮,盖法天而立象。重门於北极,耸双阙以南敞;夹黄道而嶷峙,干青�之直上。岂一人之是凭,抑万国之攸仰。洎乎青阳戒节,玉纪回天;万户闻漏以传响,百僚执贽而献年。遒人之木铎既徇,天子之金章是悬。观乎?涣发大号,孚崇圣德;泽如春流,义若泉塞。公卿翼翼而仰化,黎庶欣欣而无忒;自皇明而播九重,由京师而降万国。美哉真盛代之圣明也,尔其阙之为用也。叶古典,布新章;积非烟之叠叠,幕佳气之苍苍。扣峻墉以龙峙,屹中天而凤翔;伯玉过而必肃,子牟怀而不忘。若乃盘礴国门,巍峨穹昊;覆瑶草於辇路,接青槐於驰道。亘玉斗而弥永,半金城以处好;既悦功於子来,抑有符於灵造。及夫霜天肃霁,曙景涵风;对岩廊而隐辚,映玉树以玲珑。既岌岌以でで,亦穹穹而崇崇;纵黄金与紫贝,孰并美而传功。童子何知,谬膺邦政;徒欲竭其鄙思,谅难酬於嘉命。且赋颂之作,本乎情性;虽杼轴而屡空,聊高歌以为咏。乱曰:巍巍双阙兮,岳立�峙。政乏因斯以绵有兮,黎元赖此以获理。敢颂美於一时,庶流芳於千祀。
颜真卿书法译文1
☆颜真卿(一)
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人。开元中举进士,又擢制科,累官武部员外郎,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加户部侍郎。肃宗幸灵武,授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河北采访招讨使。代宗朝封鲁郡公,为刑部尚书,另改太子太师。卢杞恶之,奏使谕李希烈。希烈胁之,不屈,遂缢杀之,年七十七。赠司徒,谥曰文忠。
○让宪部尚书表
臣真卿言:臣闻无功受赏,为善不劝;有罪不罚,为恶罔辨。陛下克复之期,匪朝伊夕。至如赏罚二柄,事在必行,苟或不明,於何取则?臣以愚懦,叨守平原。属逆贼安禄山背叛圣恩,扰犯河洛。臣堂兄杲卿,以常山太守首开土门,臣与河北诸郡因之固守。人臣本分,夫有何功?上皇授臣户部侍郎兼知招讨采访等使,已失人望。缘贼未灭,遂不敢辞。又令李光弼、郭子仪、贺兰进明等,与臣计会,同讨凶逆。三数月间,河北向定。属潼关失守,大驾西巡,光弼等却入土门,诸郡危逼。陛下御极,又录臣无功,宠以非次,常伯亚相,一时猬集。兄允南、弟允臧等,连荣台省,一男三侄,皆授好官。在臣一门,叨幸斯极,殒身碎首,无以上报。臣常使判官钜鹿郡南和县丞贾载、侄男永王府典军广成,及行官邓昌珍、杨神功、裴法成等十馀人,将彩物绢帛,相继渡海,与刘正臣计会,共和两蕃。正臣等克期南来,行已有日。属逆贼史思、明尹子奇等乘其未至,悉力急攻,诸郡无援,相次陷没。皆由臣孱懦无谋,致此颠沛,诚合殉命危难,死守孤城。以为归罪阙庭,愈於受擒贼手,所以亻黾亻免偷生过河。缘刘正臣使杨神功将牒与臣,索兵马及盘瓶锦帐,令应接奚契丹等。不与其勾当,伏恐陛下贻忧。又恩敕先超授吴郡司士郑毓乐安郡太守,令於江淮南两道度僧道,取钱与臣召募士马,令应接河北。臣由此未获即赴行在,遂至广陵、丹阳等郡,各与采访使计会,竟不得兵马。即累奉圣旨,许臣入奏。行至武当郡,又奉恩命,除臣宪部尚书,兼令使者送告身与臣。捧戴殊私,不任惶惧。陛下纵含宏善贷,不忍明刑,在臣冒至深,胡颜自处。臣忝为大臣,系国休戚。损臣益国,臣受其益;损国益臣,臣受其损。若受任失守,还朝屡迁,示国无刑,於臣大损。非敢外饰,实披至诚。又臣名节虽微,任位颇重。为政之体,必在律人,恩先逮下,罚当从上。今罪一人,则万人惧。若怙於宠,四海何瞻?伏愿陛下重贬臣一官,以示天宪,使天下知有必行之法,则知有必赏之令,宠荣过於尚书远矣。无任恳悃之至。
○谢浙西节度使表
臣真卿言:伏奉六月九日恩制,以臣为州刺史充浙西节度使兼江宁军使。圣德含宏,不遗簪履,舍其罪戾,假以麾幢。感戴恩荣,死生知报。臣某中谢。臣以为全吴旧国,分阃重权,煮东海以自资,堑西河而作固。九州天险之地,六代帝王之都。是以魏文兴嗟,甘从南北之限;苻坚恃众,爰丧百万之师。岂不以形胜是先,腹心斯切,亲贤重寄,镇遏攸难?矧在庸微,宁堪及此?是以拜命之日,以荣为忧。制书以今月四日至饶州,臣以今日发赴本道,取都统节度观察使李亘处分讫,即赴州,即当缮修甲兵,抚循将士,观察要害,以备不虞。假陛下英武之威,遵陛下平明之理,一心戮力,上答天慈。伏惟陛下察臣愚忠,则死且不朽。无任感戴屏营之至。
○谢户部侍郎表
臣真卿言:伏奉某月日恩命,以臣为户部侍郎。荣宠自天,感戴交集。中谢。臣闻地官之任,邦教是资;侍郎之职,非贤不授。况臣资性愚蒙,行能无取,频以疏拙,获罪朝廷,五年之间,三贬官次。先朝皇极,犹佐藩条,官阶勋封,尽蒙黜削,待罪三年,分从遐弃。属陛下以聪明睿哲,嗣圣登庸,恩宥广覃,授臣利州刺史。诏书始下,才涉旬朔,不遗易忘之臣,忽奉待诏之命。生死骨肉,受赐已深,对见之辰,又蒙假以章服。小臣怀惠,寤寐无宁,圣泽频繁,叨戴斯授。循涯省分,盈量则多,粉骨糜躯,罔知攸答。无任感戴惶惧之至。
○谢兼御史大夫表
臣真卿言:伏奉今日制书,以臣兼御史大夫,本官如故。恩荣累及,成命曲临,捧戴殊私,惭惶靡据。中谢。臣孱微有素,抗直无闻。比守平原,困於凶贼,不能死节,负义归朝。斧钺之诛,甘心待命;崇高之位,不次频叨。孟夏之中,始操刑柄;数旬之内,兼总宪司。抚已缺如,负乘斯甚,将何以明刑天下,振举朝纲?臣闻秦汉之时,凡有制诏,皆下丞相、御史府。人到於今,称为副相。东方朔举自古圣贤以次百官,乃以孔某为御史大夫,则知其官何可妄授!况列曹尚书,古之常伯,如天之有斗,岂易其人?昨以表辞,非敢矫举,恐烦天听,亻黾亻免就班。候隙请间,方拟牢让,不图荣宠,又集微躯。圣恩频繁,固令即上,陈请莫遂,惶惧益深。又臣窃见近日朝列之内,或有身兼数官,苟贪利权,多致颠覆,害政非一,妨贤实多。臣尝忿之,其忍自冒,无任恳迫屏营之至。谨诣阁门陈谢以闻,倘天聪听卑,犹冀少回恩命,停臣一职,别授忠贤,则虽死犹生,期於毕力。臣某云云。
○请除礻覃服奏
哀号在疚,开辟所无,诚恳尚违,庶僚增惧。伏见百辟,并已释除。事既合权,礼无独异,不可以吉凶兼制、臣子殊仪。伏乞奉顾命之文,节因心之孝,顺时即吉,屈已临朝,则万姓心安,四方事集。臣典司仪注,不敢轻移,冒犯宸严。无任恳迫。
○请除素练听政奏
孝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天,事逾前古,德音俯降,感咽载深。臣伏守遗诏,礼从易月,祥礻覃变除,仪注皆备。若陛下未忍即吉,更服练巾,则遗诏不得奉行,群僚无以觐见。伏乞俯顺人望,仰遵先旨。实大孝不亏,万方幸甚。臣职在典礼,愚守如前。无任恳迫之至。
○谢荆南节度使表
臣真卿言:伏奉二十七日恩制,除臣江陵尹兼御史大夫充荆南节度观察处置使。宠命自天,战荷无地。中谢。窃以荆南巨镇,江汉上游,右控巴蜀,左联吴越,南通五岭,北走上都。寇贼虽平,襟带尤切,虽叔子仁德,元凯智囊,居之犹或病诸,过此岂宜滥据!祗承睿顾,伏深惭惕。无任感戴屏营之至。
○谢赠官表
臣真卿言:伏奉二月十七日恩制,臣亡祖故曹王属、曹王晋王侍读先臣昭甫特蒙圣恩,超赠使持节华州诸军事华州刺史。天兹锡类,泉壤疏荣,捧戴殊私,阖门感庆。中谢。窃以臣亡祖伏膺文儒,克笃前烈,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特为伯父故秘书监先臣师古之所赏爱。师古每有注释,未尝不参预焉。又与学士令狐德等同侍天皇,得备顾问。有时无命,夭阏盛年。臣亡父故薛王友先臣惟贞、亡伯故濠州刺史先臣元孙等,并襁褓苴麻,孤提未识,养於舅氏殷仲容,以至成立。臣堂兄故卫尉卿兼御史中丞杲卿,即元孙之子,及臣兄弟等,幸承贻厥之训,遭遇明圣之朝,各以微诚,皆蒙殊奖。杲卿虽死,为不朽矣。臣亦何人,屡叨荣禄?夙夜惧,惭戴已深。不谓霈泽曲г,[B14A]赠俯及,特蒙加等之礼,实为非常之恩。感戴屏营,万死非报。无任战荷之至。谨因中使内谒者监张抱诚冒死陈谢以闻。
○皇帝即位贺上皇表
臣真卿言:六月二十七日,伏承贼陷潼关,驾幸蜀郡。李光弼、郭子仪等正围博陵郡,收兵入土门。王师既还,百姓震恐,忧惶危惧,若无所归。臣不胜悲愤之深,遂遣脚力人张�子间道上表。犹恐不达,又差招讨判官信都郡武邑县主簿李铣相继间行。铣及�子前後并到灵武郡。奉皇帝七月十二日敕,伏承陛下命皇太子践祚改元,皇帝上陛下尊号曰上皇天帝。臣及官吏僧道耆寿百姓等,蹈舞跃,不胜感咽。其张�子回,皇帝授臣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其李铣回,又授臣银青光禄大夫。顾以庸微,频叨宠命。道路隔绝,辞让无由,进退失图,伏增惶惧。窃以逆贼安禄山,孤负圣恩,凭陵县,祸盈恶稔,尚稽天诛。今皇帝抚军,苍生贾勇,丰镐河洛,指期可平。伏愿陛下垂拱颐神,以睹廓清之庆。臣官守有限,不获随例阙庭,无任恳款悲恋之至。
○谢吏部侍郎表
臣真卿言:伏奉某月日恩制,以臣为吏部侍郎。又奉某月日恩制,加臣银青光禄大夫。浃辰之间,殊泽氵存至,恭承宠命,戴荷交驰。中谢。窃以国之所急,必在官人,铨综之司,非贤弗授。伏揆虚薄,祗惧实深,常恐上尘则哲之明,下负窃位之责。未酬万一,再沐恩私,宠命忽临,旧阶旋复。叨荣既甚,宥过何深?佩玉腰金,实惧在梁之刺;忘躯拜赐,惟怀粉骨之诚。施重力微,罔知攸措。无任荷戴屏营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