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的28个经典方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常用得28个经典方剂

1、【人参汤】人参汤

组成; 人参麦门冬(去心,焙) 生干地黄(焙) 当归(切,炒) 芍药黄耆(锉)白茯苓(去黑皮) 甘草(炙)各30克

组成; 人参麦门冬(去心,焙) 生干地黄(焙) 当归(切,炒) 芍药黄耆(锉)白茯苓(去黑皮) 甘草(炙)各30克ﻫ人参汤—用法

上药八味,捣为粗末。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温服。

人参汤- 主治

妇人半产后,血下过多,心惊体颤,头目眩晕,或寒或热,脐腹虚胀疼痛、又名理中汤(丸),配方:人参(或党参)、干姜、甘草、白术。用于治疗胃寒、何为胃寒?凡就是不敢冷饮、冷食、水果、凉菜得人皆属于胃寒,如果勉强吃下去,则会有胃痛、胃胀、腹泻等种种症状发生,都就是胃寒所致,服用此方即可痊愈。ﻫ

2、【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

—组成; 半夏12克(洗) 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9克黄连3克大枣12枚(擘)

用法; 上七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

半夏泻心汤 - 功效

寒热并用以合阴阳,补泻兼施以顾虚实。心下痞满不痛,呕吐,下痢,苔腻而微黄。寒热错杂,肠胃升降失调。ﻫ半夏泻心汤—功用; 寒热平调,散结消痞。ﻫ半夏泻心汤 - 主治ﻫ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配方:半夏、黄芩、黄连、人参、干姜、甘草、大枣。用于治疗胃热,就是与理中汤相对得,以上热、中痞、下寒(呕而肠鸣、心下痞)为用药指证。常常表现为饭后心下有堵塞感,食物留在胃中难以下行。

3.【柴桂汤】

处方; 柴胡1钱,桂枝3分,花粉5分,牡蛎2分,炮姜2分,炙草2分。ﻫ功能主治; 妇人热病,经来寒热如疟,狂妄。

用法用量; 水煎服、汗出愈。ﻫ就是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得合方,用于治疗太阳少阳合病得外感病。值得一提得就是本方还可以治疗胃痛。日本汉方家矢数道明用此方加牡蛎、小茴香治疗胃痛,无论虚实寒热,无不百发百中,效如桴鼓。《外台》柴胡桂枝汤方:治心腹卒中痛者、ﻫ

4。【五苓散】ﻫ五苓散 - 组成ﻫ桂枝9g 猪苓9g;泽泻15g;白术9g;茯苓9g;桂枝6g

五苓散—用法

捣为散,以白饮与服方寸匕(6g),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ﻫ五苓散—歌诀:ﻫ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ﻫ五苓散 - 功用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五苓散- 病机ﻫ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膀胱之腑。

配方: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就是通阳利水得经典方,用于水代谢障碍。用药指证为:口渴、吐水、水样性腹泻、小便不利等与水有关得症状、现代人五苓散证得形成,多与过用抗生素、激素、化疗药以及饮食太油腻有关。另外,味精等食品添加剂过多,也常常出现本方证。

ﻫ5。【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汤概述ﻫ〖方剂别名〗厚朴汤、大七气汤、四七汤、厚朴半夏汤、七气汤、四七饮ﻫ〖方源〗《金匮要略》卷下。ﻫ〖组成〗半夏一升(130g) 厚朴三两(45g) 茯苓四两(60g) 生姜五两(75g) 苏叶二两(30g)ﻫ〖方歌〗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ﻫ〖主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所为也;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结,呕逆恶心、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ﻫ〖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ﻫ〖用法〗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注:这个方子出自张仲景,就是汉代以前得计量单位,1升水=200毫升,1升半夏=130克、一两=15克]

〖附注〗厚朴汤(《圣济总录》卷一二四)、大七气汤(《三因》卷八)、四七汤、厚朴半夏汤(《易简方》)、七气汤(《直指》卷五)、四七饮(《杏苑》卷四)。

配方:半夏、厚朴、茯苓、苏叶、生姜。古代用于治疗“梅核气”。其病位多在咽喉,病性多为自觉异常、大冢敬节说“突然心脏如揪“得感觉,多就是本方证,一时难以理解,就是否可以把它理解为敏感、胆小得自觉症状?或就是咽喉不适得延伸?本方合四逆散为解郁汤,合栀子连翘汤+黄芩为除烦汤。本方证多以精神上得不舒为主,其体质上往往相对较好、ﻫﻫ

6.【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异名戊己汤(《症因脉治》卷四)。ﻫ组成芍药12克甘草12克ﻫ用法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

功用调与肝脾,缓急止痛。ﻫ主治:伤寒伤阴,筋脉失濡,腿脚挛急,心烦,微恶寒,肝脾不与,脘腹疼痛。现用于血虚津伤所致得腓肠肌痉挛、肋间神经痛、胃痉挛、胃痛、腹痛、坐骨神经

痛、妇科炎性腹痛、痛经;以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急性乳腺炎、颈椎综合征等属阴血亏虚,肝脾失调者。

方论ﻫ本方主治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失濡所致诸证。方中芍药酸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甘温,健脾益气,缓急止痛。二药相伍,酸甘化阴,调与肝脾,有柔筋止痛之效。

芍药甘草汤-实验研究ﻫ解痉、止痛、抗炎作用安徽医学院《急腹症资料》1977:74,本方对病变异常兴奋状态有强力得抑制、镇静作用、其中芍药对疼痛中枢与脊髓性反射弓得兴奋有镇静作用,故能治疗中枢性或末梢性得筋系挛急,以及因挛急而引起得疼痛。芍药、甘草中得成分有镇静、镇痛、解热、抗炎、松弛平滑肌得作用,二药合用后,这些作用确能显著增强。又名去杖汤,可治疗抽筋与一切痉挛性疼痛。还可治疗老年性便秘,大便干结如栗者、甚至可以治疗肝硬化(患者大便干结、腿易抽筋)。本方除可以独立使用以外,更多得就是作为方根存在于很多经方之中。如桂枝汤、四逆散、小建中汤、小青龙汤、当归四逆汤、葛根汤、黄芩汤、温经汤、薯蓣丸、大黄蛰虫丸、乌头汤、奔豚汤、芎归胶艾汤、麻黄升麻汤、甘遂半夏汤、王不留行散、芍药甘草附子汤。ﻫ

7。【小青龙汤】

青龙汤—基本简介ﻫ〖方源〗《伤寒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细辛三两[6g] 干姜三两[6g]甘草三两,炙[6g]桂枝去皮,三两[9g]半夏半升,洗[9g] 五味子半升[6g]ﻫ〖用法〗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配方特点:散收并用,表里双解、临证加减表证不明显者,可去桂枝,改用炙麻黄、

病机:风寒外束,水饮内停。

辩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清稀,苔白滑。ﻫ小青龙汤—配方介绍ﻫ小青龙逐水以散阴寒,犹龙之翻波逐浪而归江海。乃麻黄汤去杏仁加芍药、细辛、干姜、五味子与半夏而成,其药物组成为:麻黄(去节)、芍药各9g,细辛、干姜、甘草(炙)各6g,桂枝(去皮)9g,五味子6g,半夏9g(洗),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小青龙汤—主治功效ﻫ功效:解表散寒,温肺蠲饮。

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证、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咳喘,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ﻫ(1)用于风寒感冒。本品味辛发散,性温散寒,主入肺与膀胱经,功能开腠理,透毛窍,发汗解表以散风寒,为辛温解表要药,故多用于外感风寒,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