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主要精神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1、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主题2、全会指出,全面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会议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4、会议提出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
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1、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四中全会公报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3、会议明确了党的领导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系,强调了依宪治国在战略布局中的根本性。
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三、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1、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2、“十三五”规划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
3、提出“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来制定。
一、十八大的精神:十八报告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围绕这一主题,报告共分十二个部分:(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和核心要义
准确把握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和核心要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5年来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鲜明提出了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我国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是一份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的宣言书。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
一、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和核心要义三中全会《决定》回答了“怎么看、怎么办”这样的两个问题。
一是对过去的改革怎么看,注重的是价值判断,对不对,行不行;二是今后的改革怎么办,探求的是路径选择,改什么,怎么改。
这两个基本问题,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
也是我们学习《决定》精神应该把握的要点。
(一)《决定》的结构组成在框架结构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以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提领,按条条谋篇布局。
除引言和结束语外,共16个部分,60条,2.1万多字。
分三大板块。
第一部分构成第一板块,是总论(1-4条),主要阐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思路。
即怎么看的问题。
用六个紧紧围绕,深刻阐述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思路,另外四个必须长期坚持,系统总结了35年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
第二至第十五部分构成第二板块,是分论,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6个方面,具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其中,经济方面开6条(第2-7部分),政治方面开3条(第8-10部分),文化方面开1条(第11部分),社会方面开2条(第12-13部分),生态方面开1条(第14部分),国防和军队方面开1条(第15部分)】。
第十六部分构成第三板块,讲组织领导,主要阐述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5+2的改革布局回答了怎么办的问题。
内容十分丰富,既要全面把握,又要突出重点,着力把握精神实质,掌握核心要点。
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要点解读
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要点解读今年11月,将迎来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
这是自1978年以来,第三次在11月份召开的三中全会。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要点解读,欢迎参考~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要点解读回顾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点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面深化改革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重大改革的主要内容——经济建设: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合理确定国企管理人员薪酬水平,鼓励非公企业参与国企改革,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工商注册改为先照后证,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加快房地产税立法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
——政治建设: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推广政府购买服务,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行政级别,探索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废止劳动教养制度,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
——文化建设: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对按规定转制的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允许制作和出版、制作和播出分开,推动新闻发布制度化,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
——社会建设: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启动一方是独生子女夫妇可生二胎政策,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讲话精神
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讲话精神只有全党思想和意志统一了,才能统一全国各族人民思想和意志,才能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这里,我围绕全会提出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几点要求。
第一,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实际上,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中没有解决得很好。
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后,不断探索这个问题,虽然也发生了严重曲折,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重大成果,改革开放以来的进展尤为显著。
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同世界上一些地区和国家不断出现乱局形成了鲜明对照。
这说明,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
第二,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全会决定提出的这“三个进一步解放”既是改革的目的,又是改革的条件。
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
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十年动乱结束不久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我国发展的历史新时期;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有效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是于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中国北京举行。
此次全会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
本文将对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解读。
七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这是建党以来首次明确将改革与发展作为党的中心任务。
党的领导集体经过严谨的思想和理论讨论,作出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策,为中国的发展和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改革的突破在七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决定放开农村的经济限制,大力推进农村经济改革,并提出了农村经济发展新路线,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一决策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经济的改革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七届三中全会还决定了中国城市体制的改革,放宽了对城市经济的限制,允许开放城市经济,引导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吸引外商投资。
这一决策推动了中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政治体制的改革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改革开放"的方针。
这一方针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开辟了新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决定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加强党的领导班子的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与此同时,七届三中全会还宣布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指导思想。
三、思想解放的重要意义七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理论研究,提出"发扬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建设提供的优越性,坚定不移地实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思想。
这一思想意味着解放思想,坚持创新,不断推动党的思想和理论的更新。
七届三中全会的思想解放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党的领导集体带来了新的精神动力。
简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要精神和重大意义
简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要精神和重大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它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深化。
会议的主要精神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这次会议强调了经济建设的核心地位,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改革开放的具体举措。
会议还强调了党的领导地位的重要性,强调党要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这次会议的重大意义在于,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和政策方向。
会议提出的改革开放的举措,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和提升,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同时,会议提出的深化改革的措施,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增强了政府的服务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
会议还强调了党的领导地位的重要性,这对于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同时,会议强调了党要全面加强自身建设,这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具有重要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要精神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这次会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和政策方向,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同时,会议强调了党的领导地位的重要性,加强了党的自身建设,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深化提供了坚强保证。
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改革不止步,中国再出发近读历届三中全会报告,改革开放是贯穿始终的主线。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的历史起点,是这次会议提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建议”,自此,中国进入全面经济建设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十二届三中全会,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全面展开。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会议提出“推动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表明改革正式由农村走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
会议的突破性进展体现在:第一,明确提出实行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第二,指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改革思路;第三,推进价格体系和分配制度的改革。
指出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
应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充分重视经济杠杆的作用;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十三届三中全会,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为改革的推进扫除障碍。
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坚持改革、开放总方向的前提下,认真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治理经济环境主要是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整顿经济秩序,就是要整顿目前经济生活中特别是流通领域中出现的各种混乱现象。
十四届三中全会,掀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新篇章。
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该决定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是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
提出了八个方面的改革内容,即企业改革、市场体系建设、宏观调控体系建设、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改革、农村改革、对外开放、科技体制改革和法制建设。
突破性进展体现在,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19
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从“基础”变为“决定”,这与1992年所提出的经济
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比,这一 论断具有同样的历史地位,将发挥同样的巨大作用。 1992年的理论重大突破,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 经济发展,国家面貌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使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论断,同样会极大地解放和 发展生产力,给我国再争取一个20年的改革红利期,助 推我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12
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二、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
目标、总体任务、时间表、重要经验
1、指导思想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 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 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 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18
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主要讲两点
第一点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 济体制改革 市场作用从“基础”变为“决定”。从“基础”变
为“决定”,2个字的变化,意义十分重大,是《决定》
最大的亮点和最大的理论创新。 这一论断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和路线图,改革
有了原则和检验的尺度。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
14
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3、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要点
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要点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8年2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
会后发布了会议公报,以下为公报要点: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在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反复酝酿协商的基础上提出的拟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和拟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决定将这两个建议名单分别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主席团推荐。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同意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部分内容按照法定程序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勇于创新,扎实工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凝心聚力,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着力全面深化改革、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着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全力以赴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着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全会认为,开好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对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奋斗具有重大意义。
全会提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
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
问题: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
答案: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强调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解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高举旗帜保障改革的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改革,方向最为重要。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一场革命,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进行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以及各种因素的干扰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意味着坚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要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证改革的正确方向。
10位专家解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原标题: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前景——10位专家解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01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引领全面深化改革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韩喜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引领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旗帜。
高举旗帜能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自信能够转化为力量。历史已经证明,中国的发展只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立足中国国情,不断探索并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道路。当然,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不断解决这些问题,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高举旗帜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动力。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冲破传统僵化的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要加快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等,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如此复杂而艰难的改革必须坚定信念,并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能够发挥统一思想、汇集力量的功能。
三中全会精神要点
三中全会精神要点三中全会精神是指中共中央于1978年12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重要决策精神。
这次会议的召开被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转折点,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中全会精神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三中全会强调要解放思想,打破陈旧的思维定势,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
会议强调实事求是,要求党员干部要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不抄袭、不模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正确的政策。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三中全会提出了经济建设的重要地位,强调要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会议提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即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三、坚持改革开放。
三中全会将改革开放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强调要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会议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举措,包括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等,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四、坚持党的领导。
三中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会议强调要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五、坚持统一战线。
三中全会提出要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社会主义的广泛统一战线,实现党的各项决策的顺利实施。
会议强调要团结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动中国的发展。
六、坚持对外开放。
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与世界的互利共赢。
会议强调要加强对外交流,吸收外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三中全会精神的实施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不断提升。
同时,三中全会精神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开辟了新的道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三中全会精神是中国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中全会主要精神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主要精神伴随着两个奥运的圆满成功和神七凯旋,在人们信赖和祈盼的目光中,10月9日到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
一、介绍一下《决定》产生的过程。
我先来介绍一下《决定》产生的过程。
十七届三中全会是2008年10月9日到10月12日召开,在这次会议上主要是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是在10月12日正式通过的,却在10月19日才推出,这一段时间以来党中央以更加审慎的态度多方征求意见,尤其是党外人士的意见,结合很多学者提出的一些看法,中央对《决定》进行了相应的修改,这样才将最后成型的文件向全国发布。
《决定》产生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二、历届三中全会主题1、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
它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一个伟大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代的开始,以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掀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2、十二届三中全会: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这次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这次会议标志着改革开始由农村走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由此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第二阶段,即改革的展开阶段。
3、十三届三中全会: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
会议原则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两个重要文件。
4、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5、十五届三中全会:建设新农村。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
6、十六届三中全会:新任务、新起点。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不仅是今后十年改革与发展的“蓝图”,同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展示,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举措,被称之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又一座新的里程碑。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讲座提纲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1、会议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2、十八届三中全会承载的历史使命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要精神1、会议的主题和基本思想2、新一轮改革的总目标3、新一轮改革的主要领域和措施4、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亮点和创新三、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未来中国的支柱产业2、未来中国经济的引擎3、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楼市、股市、物价、金融等的影响4、未来经济政策预期十八届三中全会全文公布,一改以往的晦涩不明,给予市场较清晰的预期。
未来七年中国改革的目标、任务、手段,大体明确。
聚焦于经济,新一轮改革有三大改革要点,首先是与城镇化密切结合的土改,其次是融入国际市场、服务市场经济十分必要的金改,最后是一直纠缠中国市场的国企改革。
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在建设的过程中,都绕不过土改,如何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如何公平分享溢价、如何平稳过度,放在任何一个时候、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大难题,难以一蹴而就。
在《决定》第三部分“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下,第三条就与土地市场相关,“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
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
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
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
土地改革着眼于提高土地效率,盘活上亿亩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建立现代农业体系;减少非公益性土地划拨,缩小寻租与浪费空间;土地成为农民、村集体最重要的财产,农民可以带着从土地获得的第一桶金,进入户籍全面开放的建制镇和小城市,由此全面推进放开户籍为标志的实质性的城镇化。
在操作过程中,绝不会像一些人所想像的马上放开土地入市、小产权房合法化。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前提是土地确权,这两年将完成确权,收益则由政府、集体、个人三方公平分配,农民在现有的土地溢价中获得更大的蛋糕,而非全部归农民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
中共江苏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于2020年1月21日,主题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深化社会主义和文化建设,实施全面深入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
会议通过了《江苏省党的基本路线深化改革工作条例》、《江苏省文化建设改革制度实施方案》、《江苏省对改革开放进行全面深化的实施方案》等文件,重申江苏是“一个大开发,多用新技术,多引进外资,多出口产品,财富大繁荣,经济实力雄厚,幸福安乐的地方”的定位。
江苏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强调了在江苏省全面深入改革的进程中,要深入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动山东省发展新路径。
要积极搭建技术支撑平台,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培养更多技术、创新的人才。
深化文化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把爱国情怀和时代精神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
加快创新发展,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促进地方经济结构协调发展,提高江苏省发展水平和就业水平。
江苏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是江苏省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关口,标志着江苏省新一轮改革开放进入快车道。
江苏省政府将根据全会精神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持续深化新一轮改革,加快江苏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拓江苏省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
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
《十八届三中全会:实现全面深化改革》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
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这次会议是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召开的,对于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会议回顾了中共中央自十八届一中会议以来的工作情况,指出了当前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强调了改革的前进方向和主要任务。
会议的精神可以概括为“五大理念、十大任务、三大方针”,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和完善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会议精神突出了改革这一关键词,强调了改革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国家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性。
会议提出的十大任务涉及国土、政治、民生、法律等多个领域,充分体现了面向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
此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在于其为中国未来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十八届三中全会:实现全面深化改革》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将为中国的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关于此次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会议精神与会议内容
关于此次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会议精神与会议内容,前面的同学都已经讲的很清楚了,因此我在这里就不在多说,会开的时间长了,说多了,反而使大家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达不到预期效果。
大学生有着自己特殊的身份地位以及生活环境,有些同学觉得党和国家的政策离我们很遥远,其实不然,追忆当年的五四运动,正是当时的大学生们掀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现在虽不同当时,但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仍要关心国计民生,相应党的号召。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必须要联系我们自己的实际。
1、会议精神,“改革”当先。
其实不单单是国家要改革,我们个人也要改革自己。
谁喜欢和一成不变的人交朋友呢。
而且我相信,咱们当中没有人满足自己的现状,要前进,也要改革自己。
学习上改革,转变学习态度,提高自己的目标,调整学习时间,改变学习方法。
生活上改革,尝试一些新的兴趣爱好,检讨自己为人处世有哪些不足并加以修改,等等。
2、关注实时动态。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的决议文字不多,但却字字珠玑。
其实,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对我们自身是有益处的。
改革开放初期,“下海”,富起来。
让我们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了解学术甚至是就业的大趋势3、做一名相信国家相信党的大学生。
党的十一届召开35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成就举世瞩目,这是不容置疑的。
现在,特别是网络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反党反国家的言论,有些读起来确实很愤慨,很解气。
但是仔细思考,这类文章的表达是不理智的,有些甚至错误百出。
只能说他们并不了解政策与国情,甚至有些人是蓄意煽动。
钓鱼岛事件。
我们可以看出国家的努力。
我们想到的问题,国家也在看到,并且在积极部署,妥善安排,不可能一蹴而就。
知识分子,辨别是非能力。
19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精神
19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精神
19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精神是:
1.决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包括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管党
治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提高政
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等。
3.面对国内外形势变化,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基本方针,做好“六稳”工作,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4.强化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纪律约束和监督检查,
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制度机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反腐败斗争。
5.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创
新管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落实人民群众权益保障。
6.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维护香港繁荣稳定,落实“一国两制”方针。
7.加强对外交往和对外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扩大对外开放,支持加强国际多边合作和全球治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主要精神
伴随着两个奥运的圆满成功和神七凯旋,在人们信赖和祈盼的目光中,10月9日到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
一、介绍一下《决定》产生的过程。
我先来介绍一下《决定》产生的过程。
十七届三中全会是2008年10月9日到10月12日召开,在这次会议上主要是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是在10月12日正式通过的,却在10月19日才推出,这一段时间以来党中央以更加审慎的态度多方征求意见,尤其是党外人士的意见,结合很多学者提出的一些看法,中央对《决定》进行了相应的修改,这样才将最后成型的文件向全国发布。
《决定》产生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二、历届三中全会主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
它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一个伟大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代的开始,以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掀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2、十二届三中全会: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这次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这次会议标志着改革开始由农村走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由此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第二阶
段,即改革的展开阶段。
3、十三届三中全会: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
会议原则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两个重要文件。
4、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5、十五届三中全会:建设新农村。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
6、十六届三中全会:新任务、新起点。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不仅是今后十年改革与发展的“蓝图”,同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展示,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举措,被称之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又一座新的里程碑。
7、十七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将目标定位于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对于中国这个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三、开始导读《决定》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
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第二部分是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第三部分是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建设;第四部分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第五部分是加快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第六部分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政治保证。
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放在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建设这一部分,因为在这一部分有很多可操作性的东西,需要我们详细的把握。
现在我们看《决定》的第一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我们可以发现,《决定》是我国自建国以来有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一个最为详细的纲领性的文件,它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从老百姓的方方面面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被专家普遍认为,在认识上有新的提高、举措上有新的动作、改革上有新的创新,农民会获得新的实惠。
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主要精神
第二个部分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
指导思想里提到几个基本方向,即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也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
农村改革发展目标是,让我们的农村和城
市没有那么大的差别,让我们农村和城市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繁荣。
第三大部分是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
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是我们第三个原则的核心,这部分是本次学习的一个重点。
这部分首先就讲了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第一,这种经营制度肯定要稳定,但是怎样来完善,在这一部分里提到了两个经营方式的转变。
第二是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
第三,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业投入保障机制,调整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信贷投放结构。
保证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长程度要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
这里提到了三个“大幅度”。
第一,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马上国家有了新动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要增加。
第二,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看来这方面还要有硬性的规定了。
第三,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这次再次对中西部地区进行倾斜。
第四部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第五部分、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第六部分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这就是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