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概要

合集下载

浅议黄河流域宁夏境内流域综合规划原则及目标

浅议黄河流域宁夏境内流域综合规划原则及目标

浅议黄河流域宁夏境内流域综合规划原则及目标作者:代应宏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23期摘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维持河流健康生命、保障人民的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生产条件,完善防洪减淤工程体系,加强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优先安排城市生活、农村人畜供水,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努力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人水和谐。

关键词:流域综合规划原则目标一、规划指导思想及编制依据1.规划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黄河水沙关系,维持河流健康生命,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规划修编的主线,深入研究规划中的重大问题,提高流域综合防洪减灾能力、水资源配置与综合利用能力、生态环境保护能力、流域综合管理能力。

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合理确定流域或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水能资源开发、河流岸线利用等方面的控制性指标,对我区黄河干流及支流流域的治理、开发和保护进行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规划和部署,全面考虑防洪与抗旱、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经济发展和生态良性维持等要求,统筹协调整体与局部、近期和长远的关系,加强政府对流域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基本原则2.1坚持统筹协调,综合治理与利用充分考虑流域综合规划的系统性和关联性,既要系统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黄河干流、支流治理开发与管理的需求,又要研究黄河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还要认真研究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环境因素对河流本身的影响。

统筹考虑黄河防洪减淤、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河道生态系统良性维持等方面的关系;统筹协调好治理、开发与保护的各项目标,防洪与抗旱并举、兴利与除害结合、开源与节流并重、开发与保护统一;统筹考虑上下游、左右岸的利益,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远期和近期、整体和局部、干流和支流的关系;既要分析谋划治理开发和保护的重大措施布局,又要强化政府对流域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7943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7943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7943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9.15•【文号】•【施行日期】2021.09.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7943号建议的答复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建立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协同发展新机制的建议收悉。

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要推进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推进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协同发展,强化西安、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黄河“几”字弯都市圈涵盖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4省区沿黄地区,包括太原、呼和浩特、银川等3个省会(首府)城市,以及宁夏吴忠、中卫,内蒙古乌海、巴彦淖尔、包头、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山西朔州、忻州、吕梁等主要城市,经济基础较好,生态功能突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粮食主产区。

支持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加强沿黄生态保护,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大环境污染系统治理力度,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委在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过程中,将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沿黄城市群作为重要内容,以专设章节的形式提出了相关重大任务、工程和重要举措。

一、关于加快构建规划引领一体化机制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等对城市群布局和建设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

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包括呼包鄂榆、兰州—西宁等城市群规划,有关地方编制实施了山西中部等省内城市群规划,明确了各城市群发展定位和目标任务。

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概要

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概要

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概要薛松贵【摘要】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支撑黄河流域及相关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水资源紧缺、水量减少和需水量增加背景下,应通过多种措施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基于未来水资源形势变化,提出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生效至西线一期工程生效前后三个阶段水资源配置方案.指出由于水资源短缺,城乡居民饮水、能源基地工业用水挤占农业和生态环境水量,使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存在一定风险.提出近期必须采取强化节水、加强调度管理、兴建干流调蓄工程,远期实现跨流域调水等一系列对策和措施.【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1(000)023【总页数】4页(P108-111)【关键词】水资源配置;黄河流域;水资源安全;跨流域调水【作者】薛松贵【作者单位】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450003,郑州【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2.4黄河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重要的供水水源,又是世界上泥沙最多的河流。

黄河水资源具有年际变化大、连续枯水段长的特点,在枯水期和枯水段,缺水更加严重。

未来随着黄河流域水资源量减少和需水量增加,水资源安全形势严峻,制定水资源安全战略非常必要。

自2002年国家计委和水利部联合部署开展水资源综合规划以来,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在水利部统一领导下,经过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及相关省(自治区)近10年的努力,编制完成了《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

规划编制过程中,邀请专家咨询20多次,多次征求并协调了流域省(自治区)意见,201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2010—2030年)》。

《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作为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内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与管理的重要依据。

一、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资源总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黄河流域多年平均河川天然年径流量534.8亿m3,仅占全国河川年径流量的2%,人均年径流量473m3,仅为全国人均年径流量的23%,却承担着占全国15%耕地面积和12%人口的供水任务。

流域综合规划 (2)(2024版)

流域综合规划 (2)(2024版)
生态与环境保护的限制条件和控制性指标 ➢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管理,着重合理
界定河流(河段)的功能定位,规范流域空间 开发秩序
二、规划修编的总体思路和安排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 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坚持科学治水、依 法管水,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维护河流健康为主线,对我国主要江河流域的治理、开 发和保护进行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规划和部署,着力 提高流域综合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保护、水资 源综合利用和综合管理能力,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全面 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利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 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主要任务与工作内容
主主内要要容内容
规划 总体 专业 涉水 综合 基础 规划 规划 规划 管理
三、主要任务与工作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基础工作、 总体规划方案、重要专业规划、涉 水行业规划意见以及流域综合管理 等五个方面
三、主要任务与工作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
➢ 基础工作
重点是对已有的专业规划及行业规划等相关规 划成果和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协调与衔接; 原则上不安排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的外业勘察工 作,必要时进行少量的补充收集和调查。
一、规划修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家的政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为了应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 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十六大之后中央做 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调整,十七大进一步 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规划修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家的政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无定河流域综合规划 - 黄河网

无定河流域综合规划 - 黄河网

无定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院二〇一四年三月前言无定河流域位于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流域地处内陆,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季风性气候,降水稀少且主要集中于汛期,降水以暴雨为主,水资源利用难度较大。

流域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煤、油、气、盐等矿产的主要富集地,依托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流域初步建成榆横工业区、榆神工业区、纳林河能源重化工基地、定靖工业区以及南部工业区等多处能源化工基地,成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定河是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面积及输沙量最大的一条支流,是黄河下游淤积泥沙的主要来源区,由于流域缺少统一规划,各类开发活动缺少监督管理,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如水土流失未得到有效治理;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水事纠纷突出;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局部河段水环境污染严重,未来水环境压力巨大,水资源保护监测、监督管理能力薄弱;还需进一步控制入黄泥沙、完善拦沙水库体系等,流域存在的问题使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保护之间产生矛盾,制约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为进一步防治无定河流域水土流失,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提高流域防洪能力,促进流域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黄河水委员会组织相关单位编制了“无定河流域综合规划及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第一章流域概况 (1)1.1 流域概况 (1)1.2 流域功能定位 (2)第二章流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2.1 水文水资源调查与评价 (4)2.2 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2.3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9)2.4 水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9)2.5 环境敏感区调查 (10)第三章规划分析 (11)3.1 规划概况 (11)3.2 规划协调性分析 (15)第四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6)4.1 水文水资源影响预测与评价 (16)4.2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6)4.3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7)4.4 社会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8)4.5 拦沙水库环境影响预测 (18)4.6 流域环境问题发展趋势影响预测 (19)4.7 环境敏感区影响预测与评价 (19)第五章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与跟踪评价计划 (21)5.1 敏感目标保护影响减缓对策与措施 (21)5.2 水环境影响保护对策措施 (21)5.3 生态环境影响保护对策措施 (22)第六章评价结论 (23)6.1 规划调整建议 (23)6.2 综合评价结论 (24)第一章流域概况1.1 流域概况1.1.1 自然环境无定河流域位于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处于黄河流域中游地区,跨陕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两个省(区),涉及两省(区)15个县(旗、区)。

黄河流域重要支流规划意见

黄河流域重要支流规划意见
n s f o r Ma i n Tr i b ut a r i e s Pr o g r a mm i n g o f t he Ye l l o w Ri v e r Ba s i n
C A O T i n g — l i , Y E C h u n - j i a n g , C A I C h u n — x i a n g
YEL L OW RI VE R
【 总体 布 局 】
黄 河 流 域 重 要 支 流 规 划 意 见
曹廷 立 , 叶春 江 , 蔡春 祥
( 黄 河勘 测规 划设 计有限公司 ,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3 )

要: 黄 河支流众 多, 系统开展规 划工作 的支流较 少 , 支流 的治理开发 需要 在黄 河流域综合 规划 的指导 下进行 。根 据
Ke y wo r d s :t ib r u t a r y;ma n a g e me n t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s u g g e s t i o n s f o r p og r ra mmi n g;Ye l l o w Ri v e r
表1 黄 河 主 要 支 流 特 征 值
1 黄河 支流概 况
黄河 支流众多 , 直接 入黄 的一 级支 流有 1 1 1条 , 其 中流域
面积 大 于 1 0 0 0 k m 的 支 流 有 7 6条 … 。 按 照 流 域 的 自然 特 点
针对水污染严重的状况应加大汾河水库以下干流河段同时对已建库坝群进行必要的加高加固建设李沿子大沟门水污染治理力度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和中水回用率加强工等防洪拦沙水库减少入黄泥沙jjn强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建设业污染源治理强化水功能区监督管理

无定河流域综合规划 - 黄河网

无定河流域综合规划 - 黄河网

无定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院二〇一四年三月前言无定河流域位于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流域地处内陆,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季风性气候,降水稀少且主要集中于汛期,降水以暴雨为主,水资源利用难度较大。

流域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煤、油、气、盐等矿产的主要富集地,依托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流域初步建成榆横工业区、榆神工业区、纳林河能源重化工基地、定靖工业区以及南部工业区等多处能源化工基地,成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定河是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面积及输沙量最大的一条支流,是黄河下游淤积泥沙的主要来源区,由于流域缺少统一规划,各类开发活动缺少监督管理,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如水土流失未得到有效治理;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水事纠纷突出;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局部河段水环境污染严重,未来水环境压力巨大,水资源保护监测、监督管理能力薄弱;还需进一步控制入黄泥沙、完善拦沙水库体系等,流域存在的问题使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保护之间产生矛盾,制约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为进一步防治无定河流域水土流失,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提高流域防洪能力,促进流域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黄河水委员会组织相关单位编制了“无定河流域综合规划及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第一章流域概况 (1)1.1 流域概况 (1)1.2 流域功能定位 (2)第二章流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2.1 水文水资源调查与评价 (4)2.2 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2.3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9)2.4 水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9)2.5 环境敏感区调查 (10)第三章规划分析 (11)3.1 规划概况 (11)3.2 规划协调性分析 (15)第四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6)4.1 水文水资源影响预测与评价 (16)4.2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6)4.3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7)4.4 社会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8)4.5 拦沙水库环境影响预测 (18)4.6 流域环境问题发展趋势影响预测 (19)4.7 环境敏感区影响预测与评价 (19)第五章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与跟踪评价计划 (21)5.1 敏感目标保护影响减缓对策与措施 (21)5.2 水环境影响保护对策措施 (21)5.3 生态环境影响保护对策措施 (22)第六章评价结论 (23)6.1 规划调整建议 (23)6.2 综合评价结论 (24)第一章流域概况1.1 流域概况1.1.1 自然环境无定河流域位于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处于黄河流域中游地区,跨陕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两个省(区),涉及两省(区)15个县(旗、区)。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详细]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详细]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概要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黄河治理开发工作.通过60多年的努力,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促进了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了黄淮海平原的安全.但黄河特殊的河情决定了治黄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流水沙情势的变化,以及新时期治水思路的转变,现有流域规划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200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意见》,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一轮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根据水利部批复的《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任务书》,本次规划修编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流域存在的主要水问题,研究制定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旱灾害的总体部署,研究提出加强流域综合管理的政策措施.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水利部的工作部署,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有关单位会同流域九省(区),在全面开展现状评价、深入研究论证和充分协调的基础上,于修编完成了《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10年5月《规划》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专家审查;2010年9月水利部将《规划》送交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流域各省(区)人民政府征求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规划》进行了评估;2011年9月,环保部与水利部共同召开了《规划》环评篇章专家论证会;,水利部主持召开了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部际联席会议;《规划》通过了国务院有关部门会签;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该《规划》. 1. 流域概况1.1 自然概况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千米(包括内流区 4.2万平方千米).河口镇以上为黄河上游,干流河道长3472千米,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为黄河中游,干流河道长1206千米,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千米;桃花峪以下至入海口为黄河下游,干流河道长786千米,流域面积2.3万平方千米.与其他江河比较,黄河流域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黄河多年平均河川天然径流量534.8亿立方米,年径流量仅占全国的2%,人均水量为全国平均的23%,水资源相对贫乏,且河川径流年际、年内变化大,地区分布不均,62%的水量来自兰州断面以上.黄河是世界上输沙量最大、含沙量最高的河流,多年平均天然输沙量达16亿吨,多年平均天然含沙量35千克每立方米.黄河泥沙来源具有地区分布相对集中、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的特点,90%的泥沙来自中游河口镇至三门峡区间,7~10月份来沙量约占全年来沙量的90%.中游多沙粗沙区面积为7.86万平方千米,仅占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的17.4%,输沙量占黄河总沙量的62.8%,其中粒径大于0.05毫米的粗泥沙输沙量占全河粗泥沙量的72.5%.近20年来,由于降雨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黄河来水来沙量、汛期来水比例、汛期有利于输沙的大流量历时和水量明显减少,黄河水沙情势发生明显变化.(2)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黄河巨量泥沙来源于世界上水土流失面积最广、侵蚀强度最大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45.4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水土流失总面积的97.6%).侵蚀模数大于每年每平方千米8000吨的极强度水蚀面积8.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同类面积的64%;侵蚀模数大于每年每平方千米15000吨的剧烈水蚀面积3.67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同类面积的89%.黄河流域具有较丰富的生境类型,沿河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物群落.黄河作为联结河源、上中下游及河口等湿地生态单元的“廊道”,是维持河流水生生物和洄游鱼类栖息、繁殖的重要基础.同时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黄河流域也是我国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脆弱生态类型最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最明显的流域之一.(3)下游河道形态独特,历史上洪水灾害突出“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自然特性,造成黄河下游持续淤积抬高,使河道高悬于两岸黄海淮平原之上,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现状黄河下游河床高出背河地面4~6米,比两岸平原高出更多,成为淮河和海河流域的分水岭,是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历史上黄河下游“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决溢范围北至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千米 ,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黄河下游河道上宽下窄,河道冲淤变化剧烈,河势游荡多变.两岸大堤之间滩区面积约3154平方千米,有耕地340万亩,居住人口189.5万人.由于主槽淤积和生产堤的修建,东坝头至陶城铺河段逐步形成槽高、滩低、堤根洼的“二级悬河”,严重威胁防洪安全.黄河宁海以下的河口河段,具有“淤积—延伸—摆动”的特性,入海流路摆动范围北起徒骇河口、南至支脉沟口,扇形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河道条件,上游宁蒙河段和下游的山东河段凌汛灾害也比较严重.(4)流域土地、矿产资源丰富黄河流域总土地面积11.9亿亩(含内流区),占全国国土面积的8.3%.流域内共有耕地2.44亿亩,农村人均耕地3.5亩,约为全国农村人均耕地的1.4倍.流域内大部分地区光热资源充足,农业生产发展潜力大,黄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黄河流域的矿产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十分丰富,煤、稀土、石膏、玻璃用石英岩、铌、铝土矿、钼、耐火黏土等资源具有全国性优势.中游地区的煤炭资源、中下游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在全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流域已探明煤产地(或井田)685处,保有储量约5500亿吨,占全国煤炭储量的50%左右,预测煤炭资源总储量2.0万亿吨左右,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流域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34941.3兆瓦.1.2 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及要求黄河流域涉及9省(区)66个地(市、州、盟),340个县(市、旗),2010年流域内总人口约1136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6%,全流域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43人,高于全国平均值每平方千米134人;其中城镇人口4543万人,城镇化率40.0%,比全国平均值44.1%略低.流域各地区人口分布不均,70%左右的人口集中在龙门以下地区,而该区域面积仅占全流域的32%左右.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战略的实施,流域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1980年以来流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1.0%,人均GDP增长了10多倍.但由于流域大部分地处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现状年黄河流域GDP仅占全国的8%,人均GDP约为全国人均的90%.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有关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黄河流域的资源禀赋,未来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将形成以下战略格局:在流域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推动呼包鄂榆、关中—天水、兰州—西宁、宁夏沿黄经济区的加快发展,建设国家重要能源、战略资源接续地和产业集聚区,重点建设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重化工基地,大力发展原材料工业,形成以能源和原材料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满足国家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强有力保障;在流域中部和东部地区,重点推进太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加快构建沿陇海、沿京广和沿京九经济带,巩固提升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随着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黄河流域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为:一是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形成以黄淮海平原主产区、汾渭平原主产区、河套灌区主产区为主的全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二是合理有序开发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建设以山西、鄂尔多斯盆地为重点的能源化工基地,加快西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结合上中游水电开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形成以内蒙古、陕西、甘肃为重点的稀土生产基地,以山西、河南为重点的铝土资源开发基地.三是充分重视流域加工工业的发展,加强资源的深加工,强化流域的综合经济功能,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流域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预计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黄河流域特别是上中游地区发展进程将明显加快,经济社会仍将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持续发展.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支撑.从国家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分析,必须进一步加强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乃至全国的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支撑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 治理开发现状及主要认识2.1 治理开发与保护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历次流域综合规划的指导下,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取得了辉煌成就,为流域及相关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1)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基本建成,防洪能力显著提高.经过60余年坚持不懈的治理,基本形成了以中游干支流骨干水库、河防工程、蓄滞洪区工程为主体的“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以及防洪非工程措施,保障了黄淮海平原12万平方千米防洪保护区的安全和稳定发展.上游建成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对保障兰州市的防洪安全和减轻宁蒙平原河道的凌汛威胁发挥了重要作用;宁蒙河段、中游禹门口至三门峡大坝河段、沁河下游、渭河下游及其他支流修建了大量的堤防、护岸工程,在保障两岸地区防洪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拦、排、放、调、挖”处理和利用泥沙的基本思路.通过水土保持减沙、骨干水库拦沙、小北干流放淤、挖河固堤等,减少了进入黄河下游的泥沙.2002年以来,连续进行了以小浪底水库为核心的调水调沙,通过小浪底水库拦沙和调水调沙,下游河道累计冲刷18.15亿吨(截至2010年4月底),逐步恢复了河道主槽排洪输沙功能,下游河道最小平滩流量由2002年汛前的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2010年的4000立方米每秒左右.(2)水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了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已建成大量的蓄水、引水、提水、机电井、引黄涵闸等工程,以及引黄济青、引黄济津等工程,发展灌溉面积1.1亿亩.作为我国西北、华北的重要水源,黄河以其占全国河川径流2%的有限水资源,承担着占全国12%的人口、13%的粮食产量、14%的GDP及50多座大中城市、420个县(旗)城镇的供水任务,同时还要向流域外部分地区远距离供水,在保障流域及相关地区供水安全和饮水安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相关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全流域已建、在建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超过21400兆瓦,占技术可开发量的61%.(3)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现状年年底,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56万平方千米,建成淤地坝9万多座,以及大量的小型蓄水保土工程,年平均减少入黄泥沙4亿吨左右,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4)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工作逐步得到重视和加强.流域内大中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污水处理率有所提高,水质有所改善,水功能区监督管理能力增强;水生态保护力度加大,黄河源区水源涵养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河流生态系统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5)流域综合管理和科技支撑能力有所增强.基本建立了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流域水行政管理职能得到了扩充和加强,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涉水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流域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水沙监测与预测预报体系初步建立,建设了“数字黄河”、“模型黄河”工程,进一步提高了科技支撑能力.2.2 存在的主要问题黄河特殊的河情,决定了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且随着能源基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战略工程的建设,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保障要求.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将面临如下主要问题.(1)黄河防洪防凌形势依然严峻.一是下游洪水泥沙威胁依然存在.在小浪底水库拦沙库容淤满后,若无后续控制性骨干工程,黄河下游河道复将严重淤积抬高,已形成的中水河槽将难以维持,河防工程的防洪能力将随之降低;目前下游标准化堤防建设尚未全部完成,河道整治工程尚不完善,“二级悬河”态势十分严峻;东平湖滞洪区安全建设等遗留问题较多;下游滩区滞洪沉沙与群众生活生产、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突出,已成为黄河下游治理的瓶颈.二是宁蒙河段防凌问题突出.1986年以来,由于水沙关系恶化导致河道主槽严重淤积,再加上河防工程不完善,宁蒙河段防凌防洪形势十分严峻,已先后发生了6次凌汛堤防决口.三是中游干流河道治理及主要支流防洪工程仍不完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尚未完成,城市防洪设施薄弱,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工作亟待加强.(2)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1995~2007年河川径流年平均消耗量约300亿立方米,消耗率超过70%,已超过了黄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生产用水大量挤占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严重威胁河流健康.现状浅层地下水超采量及深层地下水开采量约22亿立方米,太原、西安等地区形成降落漏斗,引起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现状全流域实际总缺水量约95亿立方米,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尤其是能源基地的快速发展,2020年、2030年流域内国民经济总缺水量分别为106.5亿立方米、138.4亿立方米.(3)水土流失防治任务依然艰巨.目前,黄河流域还有一半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没有治理,且未治理部分水土流失强度大、自然条件恶劣,治理难度更大,尤其是中游多沙粗沙区治理进展缓慢,生态环境改善和减沙效果不明显;已初步治理的水土流失区侵蚀模数仍普遍高于轻度侵蚀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配套和提高.同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尖锐,预防保护监督的任务十分繁重.(4)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黄河流域废污水入河量33.76亿立方米,黄河以其占全国2%的水资源,承纳了全国约6%的废污水和7%的COD排放量,干流及主要支流的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有48.6%,流域水污染形势严峻;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用水需求不断增长,水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流域水功能区监管薄弱,水质监测能力不足,存在“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保护的矛盾日渐突出,河流生态用水不足、水污染、河流阻隔等消极因素造成湿地萎缩、水生物生境破坏,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下降.(5)水沙调控体系不完善.目前,龙羊峡、刘家峡水库汛期大量蓄水,造成宁蒙河道淤积加重、主槽严重萎缩,对中下游水沙关系也造成不利影响;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不足,不能充分发挥水流的输沙功能,影响水库拦沙库容的使用寿命,在小浪底水库拦沙库容淤满后,高含沙小洪水出现的概率将大幅度增加,下游河道主槽仍会严重淤积,水库拦沙期塑造的中水河槽将难以长期维持.(6)流域综合管理相对薄弱.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还不完善,政策、法规还不健全,执法能力、监督监测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2.3 主要认识在长期治黄的过程中,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探索,逐步加深了对黄河特殊性、规律性、重要性以及治黄理念的认识.一是要充分估计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二是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不仅关系到流域及相关地区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而且关系到国家安全、经济安全、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三是黄河治理开发既要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又要考虑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约束;四是“增水、减沙,调控水沙”是解决黄河根本问题的有效途径;五是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要加强流域综合管理,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六是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3. 总体规划3.1 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精神,坚持人水和谐的理念,把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放在首要位置,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针对黄河水沙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增水、减沙、调控水沙为核心,以保障流域及相关地区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为重点,加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保护,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强化流域综合管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支撑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二是坚持统筹兼顾,流域与区域相结合;三是坚持人水和谐,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四是坚持水沙兼治,治水治沙并重;五是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六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七是坚持改革创新.3.2 治理开发与保护的主要任务和规划目标(1)治理开发与保护的主要任务根据黄河流域自然资源特点、战略地位、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今后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提高防洪能力,确保黄河防洪防凌安全;加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特别是多沙粗沙区的综合治理,多途径处理和利用泥沙,协调水沙关系,减轻河道淤积;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实施跨流域向黄河调水,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水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水力、水运资源;完善非工程措施,提高流域综合管理能力;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支持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规划目标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的长远目标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谋求黄河长治久安,支撑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初步建成黄河下游防洪减淤工程体系,基本控制洪水,塑造并维持下游4000立方米每秒左右的中水河槽,“二级悬河”得到遏制,搞好滩区安全建设,有计划地安排入海流路.宁蒙河段及干流其他重点防洪河段和主要支流重点防洪河段及重要城市防洪基本达到设防标准.进一步完善水沙调控体系,优化工程调度运用方式,增强水沙调控能力,基本完成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建设,遏制潼关高程抬高并有所降低.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节水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全面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基本保障城镇、重要工业的供水安全,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49提高到0.56,流域节水工程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75%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比现状年降低50%左右.基本建成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体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黄河干流等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重要支流水质达到或优于Ⅳ类.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各功能区地下水水质基本达到目标要求,干流重要控制断面生态环境水量基本保证,流域水生态系统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6.25万平方千米,多沙粗沙区、十大孔兑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利水保措施年均减少入黄泥沙达到5.0亿~5.5亿吨.健全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体制及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建成科技支撑体系.到2030年,基本建成黄河下游防洪减淤体系和水沙调控体系,有效控制和科学管理洪水,保障滩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节水型社会建设大见成效,水资源利用效率接近全国先进水平,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1,流域工程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达到90%.完善流域抗旱减灾体系,适时推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设,初步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流域水功能区全部达到水质目标要求,黄河重要水生态保护目标的生态环境用水基本保证.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区得到初步治理,水利水保措施年均减少入黄泥沙达到6.0亿~6.5亿吨.进一步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体制及运行机制,基本实现流域综合管理现代化.3.3 主要控制性指标为了规范流域的开发利用活动、控制开发强度,为实施全流域综合管理提供依据,《规划》重点确定了防洪(防凌)标准、设防流量、防凌库容、平滩流量、地表水用水量、地表水耗水量、地下水开采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大中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水质目标、COD入河量、氨氮入河量、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量和断面下泄水量等14项控制指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活动不可逾越的。

黄河流域防洪规划_概要

黄河流域防洪规划_概要

一、流域基本情况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海拔1000~2000米之间的世界上最大、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高原,海拔100米以下的黄淮海平原,在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3万平方公里。

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为黄河上游,干流河道长3472公里,流域面积39.6万平方公里。

在黄河流域该河段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上部的以上黄河水量的主要来源区、沙量相对较少;二是中部的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水力资源丰富;三是下部的河套平原是黄河流域最富饶的地区之一,存在一定的防洪防凌问题。

河口镇至桃花峪为黄河中游,干流河道长1206公里,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公里。

该河段具有四个特点:一是河口镇至区间为黄土高原地区,暴雨集中,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是黄河下游洪水和泥沙的主要来源区;二是上部的河口镇至禹门口河段和下部的潼关至小浪底河段水力资源较丰富,并且距电力负荷中心近;三是河口镇至禹门口区间煤炭资源丰富;四是中部的禹门口至潼关河段,河道宽浅散乱,存在一定的河道治理问题,水库运用对本河段以下的潼关至大坝河段也造成了一定塌岸问题。

在本河段汇入的渭河和在中游下部汇入的沁河等重要支流的下游地区经济社会较为发达,存在一定的防洪问题。

桃花峪以下为黄河下游,干流河道长786公里,流域面积2.2万平方公里,除艾山附近为山区丘陵外,其余全靠堤防约束洪水泥沙。

由于泥沙淤积,使该河段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悬河,河道成为淮河和海河的分水岭。

黄河下游堤防保护是因黄河在历史上决口改道淤积形成的、绝大部分属于淮河和海河流域的、我国最大的平原——黄淮海平原,是我国经济社会的核心地区之一,历史上堤防频繁决口改道,黄河洪水泥沙对黄淮海平原带来巨大灾难,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黄河流域有、、、、、、、、等9省(区)的340个县(市、旗),2005年人口11275万人,耕地面积24362万亩,国生产总值12150亿元,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概要

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概要
以来 黄 河 中 下 游 的 洪 水 特 征 发 生 了 很 大变 化 . 0 0m3 30 / s以上 和 60 0m / 0 3 s 以上洪 水 年 均发 生 的场次 , 园 口站 花 18 9 6年 以前 分 别 为 5场 和 1 . 4场 , 18 9 6年 后 分 别 减 少 为 22场 和 03 . . 场 。 同时 洪 峰 流量 、 水持 续 时 间 和 洪
中图分 类号 :V2 24 T 1.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0 1 2 (0 1 2 — 18 0 10 — 13 2 1 )3 0 0 — 4
仅 为 全 人 均 年 径 流 量 的 2 % ,却 承 3
黄 河 是 我 国 西 北 、 北 地 区 重 要 华
咨询 2 0多 次 ,多 次征 求 并协 调 了流 域 省 (自治 区 ) 见 ,0 0年 国务 院 意 21 正 式 批 复 《 国 水 资 源 综 合 规 划 全
r s u c s a e s a c n g i u t r l a d e o— n io me t l wa e s s a e s u e e r u b n o si u e n e o r e r c r e a d a rc l a n e e v r n n a t r u e r q e z d f r a d me tc s a d u o id sra s f e e g u s h s t i a e on e u h t i i f g e t n c siy t te gh n wa e a i g n u ti l u e o n r y h b .T u h s p p r p i t d o t t a t s o r a e e st o sr n t e t r s v n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印发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印发

时政传递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实施相关规划方案、政策措施和建设相关工程项目的重要依据。

规划期至2030年,中期展望至2035年,远期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规划范围为黄河干支流流经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相关县级行政区,国土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2019年年末总人口约1.6亿。

《纲要》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将黄河流域打造成为大江大河治理的重要标杆,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验区,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承载区。

《纲要》提出,全面保护三江源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要素,恢复生物多样性,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发展。

实施黑土滩等退化草原综合治理,有效保护修复高寒草甸、草原等重要生态系统。

加大对扎陵湖、鄂陵湖、约古宗列曲、玛多河湖泊群等河湖保护力度,维持天然状态,严格管控流经城镇河段岸线,全面禁止河湖周边采矿、采砂、渔猎等活动。

系统梳理高原湿地分布状况,对中度及以上退化区域实施封禁保护,恢复退化湿地生态功能和周边植被,遏制沼泽湿地萎缩趋势。

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监测网络,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维护高寒高原地区生物多样性。

建设好三江源国家公园。

严格保护国际重要湿地和国家重要湿地、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等重要湿地生态空间,加大甘南、若尔盖等主要湿地治理和修复力度,统筹推进封育造林和天然植被恢复,扩大森林植被有效覆盖率。

推动建设跨川甘两省的若尔盖国家公园,打造全球高海拔地带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栖息地。

《纲要》提出,建设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加大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促进黄河下游河道生态功能提升和入海口生态环境改善,开展滩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促进生态保护与人口经济协调发展。

全面实施黄河流域综合规划 谋求黄河长治久安和流域可持续发展

全面实施黄河流域综合规划 谋求黄河长治久安和流域可持续发展

理 的瓶 颈 。宁蒙河 段 防凌 防洪 形势 严 峻 , 上、 中 游 干流 河道 治理 、主要 支 流及 重点 城 市 防洪工 程仍 不完 善 。 二是 水 资源供 需矛盾 尖锐 。黄 河属 于 资源 性缺 水 河 流 , 河 川 径 流量 仅 占全 国 的 2 %. 却 养 育着全国 1 2 %的人 口 ,灌 溉 着 1 5 %的耕 地 , 支 撑着约 l 4 %的 国 内生产 总值 ,现 状供 水量 已超 过 了黄河水 资 源 的更加 突 出 。

然存 在 。 黄河 下游 滩 区群众 生活 生产 、 经济 社会
发 展 与 滞 洪 沉 沙 矛 盾 突 出 . 已 成 为 黄 河 下 游 治
六是流 域 综合 管理 相对 薄弱 。流 域管 理 与 区域管 理相 结合 的管 理 体制 及运 行机 制 还不 完 善, 政策、 法 规还 不健 全 , 执法 能力 、 监 督监 测 能 力 和科 技支 撑能力 还 很薄 弱 。
三 是 黄 土 高 原 水 土 流 失 防 治 任 务 依 然 艰
出 了“ 五位 一体 ” 的总体布 局 和“ 四化 同步 ” 的 发 展 战略 。 强调 要 树立 尊重 自然 、 顺 应 自然 、 保 护 自然 的 生态文 明理 念 ,坚持 节 约优 先 、保 护 优 先、 自然 恢 复 为 主 的 方 针 , 优 化 国 土 空 间 开 发 格 局, 全 面促进 资源 节约 , 加 大 自然生 态 系统 和环 境保护 力度 , 加强 生态 文 明制 度建设 , 努力 建设 美丽 中 国 , 实现 中华 民族永 续发 展 。 这 都对 保 障 黄河 流 域 防洪 安 全 、 供 水 安全 、 能源 安 全 、 粮 食 安全 和生 态安全 提 出 了新 的更 高要 求 。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规划(2023-2030年)》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规划(2023-2030年)》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规划(2023-203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0.08•【字号】鲁政发〔2023〕9号•【施行日期】2023.10.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规划(2023-2030年)》的通知鲁政发〔2023〕9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山东省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规划(2023-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山东省人民政府2023年10月8日目录第一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主要原则第三节战略定位第四节空间布局第五节任务目标第二章贯通近岸绿带第一节河滩生态涵养带第二节河堤生态景观带第三节堤外生态防护带第三章扮靓沿线绿点第一节高标准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第二节高水平提升东平湖生态功能第三节高质量建设自然保护区第四节高品质建设自然公园第四章优化全域绿网第一节水系绿网第二节交通绿网第三节城乡绿网第五章深化污染治理第一节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第二节加大工业污染协同治理力度第三节统筹推进城乡生活污染治理第四节开展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第六章打造美丽城乡第一节建设城河互融中心城市第二节建设城河相嵌滨河城镇第三节建设黄河特色和美乡村第四节建设沿黄河文化体验廊道第七章强化安全保障第一节守住保护管控红线第二节提高防洪减灾能力第三节完善水安全支撑体系第八章组织实施第一节完善推进机制第二节强化要素保障第三节强化法治保障第四节强化督导落实山东省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规划(2023-2030年)第一章总体要求黄河山东段长628公里,占黄河总长度的11.5%,从东明县入境,流经菏泽、济宁、泰安、聊城、济南、德州、淄博、滨州、东营9市,在垦利区注入渤海。

有金堤河、大汶河、浪溪河、龙柳河、玉带河、锦水河、安栾河、幸福河、清水沟、南大沙河、北大沙河、玉符河12条一级支流。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的重点、难点、亮点浅析标签:来源摘要黄河流域规划修编所涉及的规划难点、重点也是流域今后工作亮点。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历来治理黄河的主要问题所以规划中的难点、重点也是紧紧围绕此开展重点是水沙调控体系建设流域治理开发的“红线”、“底线”设置与限制性约束条件流域管理能力建设等难点滩区治理模式研究、黑山峡河段开发方案论证等.笔者还认为坚持“上拦下排、两岸分滞”调控洪水和“拦、排、放、调、挖”综合处理泥沙的方针中的“挖”也可在内蒙古河段开展人工挖沙试验性工作另外西线南水北调也是不可回避的重点难点继续开展前期工作不可有所放松。

关键词流域综合规划重点亮点难点人工挖沙试验西线南水北调黄河特殊的河情决定了治黄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当今社会是黄河治理开发利用的最好时期总结和谋划好流域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科学蓝图也是指导流域治理开发和保护的纲领性文件。

根据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中各类例会与主任专题会议中提出或探讨的观念、理念作了一些大致总结试图分析其规划所涉及的重要问题。

在各专业规划、专项规划和重要支流规划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黄河的特殊性最大特点分析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中的重点、难点以及亮点。

重点是水沙调控体系建设流域治理开发的“红线”、“底线”设置、限制性约束条件、流域管理能力建设等难点滩区治理模式研究、黑山峡河段开发方案论证等。

亮点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重点也是本次规划的亮点尤其水沙调控体系与综合规划控制性指标及限制性条件也是与历次规划不同之处即所谓本次规划的创新点。

笔者还认为可在内蒙古河段开展人工挖沙试验性工作坚持“上拦下排、两岸分滞”调控洪水和“拦、排、放、调、挖”综合处理泥沙的方针中的“挖”沙一直是黄河治理很少使用的五字方针之一。

另外西线南水北调也是不可回避的重点难点继续开展前期工作不可有所放松。

1.流域综合规划中的重点围绕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特点以“增水、减沙调控水沙”为主线统筹黄河防洪减淤、水土保持、水资源利用、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流域综合管理等要求构建黄河治理开发的总体布局和综合管理的框架体系。

全面实施黄河流域综合规划 谋求黄河长治久安和流域可持续发展

全面实施黄河流域综合规划 谋求黄河长治久安和流域可持续发展
和第 四系 。
形 面 以原 始 层 面 ( S 0 ) 为主 , 形 成 造 山带 线 形 对 称 的
晚古 生 代 后碰 撞 深 成侵 入 岩 较 发 育 ,侵 位 于 泥 直 立 褶皱 、 斜 歪 褶 皱 和倒转 褶 皱 , 褶 皱 轴迹 走 向以北 盆纪 、 石炭 纪 火 山 一沉积 地 层 中 , 空 间上 其 展 布 方 向 西 向为主 , 规模大 、 延伸长 、 分布广泛 ; 而发育于石炭
强烈 的活 动 。
1 O . 角闪石英正 长岩 ; 1 1 . 花 岗闪长岩 ; 1 2 . 花岗岩 ; 1 3 . 二长花 岗岩 ;
1 4 地 质界线 ; 1 5 . 不整合地质界线 ;1 6 . 韧 性剪切带 ;1 7 . 平移断层 ; 1 8 . 逆 断层 ; 1 9 . 性质不 明断层 ; 2 0 . 遥感解 译断层 ; 2 1 . 背斜; 2 2 . 向斜 ;

般 5 - 2 0 0 m, 最长可达 3 0 0 ~ 5 0 0 r n , 多 沿 构 造 裂 隙
杂, 有近南北 、 北北西 、 北西 、 近东西向、 北东 向等 , 规 产 出 , 其形 成受 区域 断裂构 造控制 较为 明显 。
2 . 4 变 质作用
2 矿 区地质特征
使 碎屑岩中分散 的 Au随着热液活动而活化 、 迁移 。经多期 热液 活动后 , 形成 中 一低 温破碎蚀变岩 型金矿 。
关 键 词
顿巴斯套金矿 矿床 成因 中 一低温破碎蚀 变岩型 找矿标志
1 区域地质背景
矿 区大 地 构造 位 置处 于哈 萨 克斯 坦 一准 噶尔 板
与区域 总体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 ,产 出形态多为岩 株及不规则状 , 从基性至酸 陛均有 出露 , 总体以中酸

黄河流域(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1、()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A.2010年7月B.2013年9月C.2020年8月D.2021年6月答案:C2、成为国家战略的主战场的西北五省区不包括()。

A.陕西B.甘肃C.青海D.西藏答案:C3、黄河流域中部地区海拔在()之间。

A.1000m—2000mB.750m—1750mC.2000m—3000mD.1000m—2200m答案:A4、2010年,国务院将“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的永久举办地选在()。

A.西安B.银川C.西宁D.拉萨答案:B5、黄河上游民族生态经济协作区是指以()3个城市为核心,沿黄河上游布局的广大经济区域,是沿黄经济地带和陇海兰新经济地带的交汇区域。

A.西宁、海东、格尔木B.兰州、白银、定西C.银川、中卫、吴忠D.银川、兰州、西宁答案:D6、不属于黄河上游民族生态经济协作区功能架构战略布局中“六大辐射区”的是()。

A.呼包银经济区B.成渝经济区C.珠三角经济区D.甘青藏大藏区经济区答案:C7、“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对经济的发展都很重要,但它们之间存在着顾此失彼的矛盾。

”这个观点来源于()。

A.马歇尔冲突B.筱原的基准C.霍夫曼定理D.配-克拉克定理答案:A8、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A.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B.从实际出发C.重视保护与治理D.加快创新答案:B9、黄河上游民族生态经济协作区功能架构战略布局中的“三极”不包括()。

A.银川都市经济区B.兰白都市经济区C.西宁都市经济区D.成渝经济区答案:D10、()国务院批复了《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

A.2013年3月B.2013年9月C.2010年7月D.2010年8月答案:A11、中国五大区域发展战略包括()。

(完整版)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

(完整版)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概要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黄河治理开发工作。

通过60多年的努力,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促进了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了黄淮海平原的安全。

但黄河特殊的河情决定了治黄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流水沙情势的变化,以及新时期治水思路的转变,现有流域规划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00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意见》,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一轮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

根据水利部批复的《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任务书》,本次规划修编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流域存在的主要水问题,研究制定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旱灾害的总体部署,研究提出加强流域综合管理的政策措施。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水利部的工作部署,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有关单位会同流域九省(区),在全面开展现状评价、深入研究论证和充分协调的基础上,于2009年12月修编完成了《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10年5月《规划》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专家审查;2010年9月水利部将《规划》送交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流域各省(区)人民政府征求意见;2010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规划》进行了评估;2011年9月,环保部与水利部共同召开了《规划》环评篇章专家论证会;2011年12月,水利部主持召开了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部际联席会议;2012年12月《规划》通过了国务院有关部门会签;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该《规划》。

1. 流域概况1.1 自然概况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

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千米(包括内流区4.2万平方千米)。

(完整版)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

(完整版)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概要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黄河治理开发工作。

通过60多年的努力,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促进了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了黄淮海平原的安全。

但黄河特殊的河情决定了治黄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流水沙情势的变化,以及新时期治水思路的转变,现有流域规划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00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意见》,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一轮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

根据水利部批复的《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任务书》,本次规划修编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流域存在的主要水问题,研究制定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旱灾害的总体部署,研究提出加强流域综合管理的政策措施。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水利部的工作部署,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有关单位会同流域九省(区),在全面开展现状评价、深入研究论证和充分协调的基础上,于2009年12月修编完成了《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10年5月《规划》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专家审查;2010年9月水利部将《规划》送交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流域各省(区)人民政府征求意见;2010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规划》进行了评估;2011年9月,环保部与水利部共同召开了《规划》环评篇章专家论证会;2011年12月,水利部主持召开了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部际联席会议;2012年12月《规划》通过了国务院有关部门会签;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该《规划》。

1. 流域概况1.1 自然概况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

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千米(包括内流区4.2万平方千米)。

发挥黑山峡水利枢纽综合效益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发挥黑山峡水利枢纽综合效益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景电工程是甘肃兴建的国内第一项高扬程、大流量、多梯级、跨流域的大Ⅱ型电力提灌工程。抽取介质含泥沙量大、运行周期长、区间跨
度大,信息化推进难度大。2017 年 12 月,甘肃省景电管理局联合多方向甘肃省科学技术厅申报《无人值班泵站智能远程测控应用设计示范研
究》课题,
率先在多泥沙高扬程梯级泵站开展无人值班智能化研究与应用。
理地确定黑山峡河段的开发方案,充分发挥其综合
“水火无情,人间有爱”。生命重于泰山。宁夏
效益,对全流域的防洪保安、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
新闻网发表的《黄河大柳树水利工程论争回忆》中
至关重要。
写到:1956 年“经苏联专家来现场鉴定,青铜峡的地
1 总结经验,
科学规划
黄河治理不仅保障了 70 多年伏秋大汛岁岁安
国家重大战略,规划纲要要求“推进古贤水利枢纽
的主要任务,明确各河段开发的主要目标和治理标
前期工作,深化黑山峡河段开发重大专题论证,完
措施,从全流域的角度确定黑山峡河段的功能定
善以骨干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为主的水沙调控体
位,
科学合理地论证开发方案。
系,优化水库运用方式和拦沙能力。……”科学合
2 客观论证,确保安全
梯级泵站无人值班智能化体系、多沙水流离心泵站故障诊断与健康状态评价、水泵磨蚀监测分析评估及灌区高扬程梯级泵站区块化管理等四
个方面实现了技术创新,在机组倒转监测、水泵磨蚀状况监测、出水阀门启闭故障监测等三个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来源:
新甘肃 2021-01-18;作者:
杨唯伟)
·2·
成前兰州河段结冰封河、有踏冰过河的历史,水库
的小观音水库已发挥很好的效益了!争来争去浪
建成后兰州段竟然不结冰更不封河了),以防造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概要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黄河治理开发工作。

通过60多年的努力,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促进了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了黄淮海平原的安全。

但黄河特殊的河情决定了治黄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流水沙情势的变化,以及新时期治水思路的转变,现有流域规划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00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意见》,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一轮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

根据水利部批复的《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任务书》,本次规划修编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流域存在的主要水问题,研究制定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旱灾害的总体部署,研究提出加强流域综合管理的政策措施。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水利部的工作部署,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有关单位会同流域九省(区),在全面开展现状评价、深入研究论证和充分协调的基础上,于2009年12月修编完成了《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10年5月《规划》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专家审查;2010年9月水利部将《规划》送交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流域各省(区)人民政府征求意见;2010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规划》进行了评估;2011年9月,环保部与水利部共同召开了《规划》环评篇章专家论证会;2011年12月,水利部主持召开了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部际联席会议;2012年12月《规划》通过了国务院有关部门会签;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该《规划》。

1. 流域概况1.1 自然概况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

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千米(包括内流区4.2万平方千米)。

河口镇以上为黄河上游,干流河道长3472千米,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为黄河中游,干流河道长1206千米,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千米;桃花峪以下至入海口为黄河下游,干流河道长786千米,流域面积2.3万平方千米。

与其他江河比较,黄河流域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黄河多年平均河川天然径流量534.8亿立方米,年径流量仅占全国的2%,人均水量为全国平均的23%,水资源相对贫乏,且河川径流年际、年内变化大,地区分布不均,62%的水量来自兰州断面以上。

黄河是世界上输沙量最大、含沙量最高的河流,多年平均天然输沙量达16亿吨,多年平均天然含沙量35千克每立方米。

黄河泥沙来源具有地区分布相对集中、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的特点,90%的泥沙来自中游河口镇至三门峡区间,7~10月份来沙量约占全年来沙量的90%。

中游多沙粗沙区面积为7.86万平方千米,仅占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的17.4%,输沙量占黄河总沙量的62.8%,其中粒径大于0.05毫米的粗泥沙输沙量占全河粗泥沙量的72.5%。

近20年来,由于降雨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黄河来水来沙量、汛期来水比例、汛期有利于输沙的大流量历时和水量明显减少,黄河水沙情势发生明显变化。

(2)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黄河巨量泥沙来源于世界上水土流失面积最广、侵蚀强度最大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45.4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水土流失总面积的97.6%)。

侵蚀模数大于每年每平方千米8000吨的极强度水蚀面积8.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同类面积的64%;侵蚀模数大于每年每平方千米15000吨的剧烈水蚀面积3.67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同类面积的89%。

黄河流域具有较丰富的生境类型,沿河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物群落。

黄河作为联结河源、上中下游及河口等湿地生态单元的“廊道”,是维持河流水生生物和洄游鱼类栖息、繁殖的重要基础。

同时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黄河流域也是我国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脆弱生态类型最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最明显的流域之一。

(3)下游河道形态独特,历史上洪水灾害突出“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自然特性,造成黄河下游持续淤积抬高,使河道高悬于两岸黄海淮平原之上,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

现状黄河下游河床高出背河地面4~6米,比两岸平原高出更多,成为淮河和海河流域的分水岭,是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

历史上黄河下游“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决溢范围北至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千米,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黄河下游河道上宽下窄,河道冲淤变化剧烈,河势游荡多变。

两岸大堤之间滩区面积约3154平方千米,有耕地340万亩,居住人口189.5万人。

由于主槽淤积和生产堤的修建,东坝头至陶城铺河段逐步形成槽高、滩低、堤根洼的“二级悬河”,严重威胁防洪安全。

黄河宁海以下的河口河段,具有“淤积—延伸—摆动”的特性,入海流路摆动范围北起徒骇河口、南至支脉沟口,扇形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河道条件,上游宁蒙河段和下游的山东河段凌汛灾害也比较严重。

(4)流域土地、矿产资源丰富黄河流域总土地面积11.9亿亩(含内流区),占全国国土面积的8.3%。

流域内共有耕地2.44亿亩,农村人均耕地3.5亩,约为全国农村人均耕地的1.4倍。

流域内大部分地区光热资源充足,农业生产发展潜力大,黄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

黄河流域的矿产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十分丰富,煤、稀土、石膏、玻璃用石英岩、铌、铝土矿、钼、耐火黏土等资源具有全国性优势。

中游地区的煤炭资源、中下游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在全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流域已探明煤产地(或井田)685处,保有储量约5500亿吨,占全国煤炭储量的50%左右,预测煤炭资源总储量2.0万亿吨左右,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流域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34941.3兆瓦。

1.2 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及要求黄河流域涉及9省(区)66个地(市、州、盟),340个县(市、旗),2010年流域内总人口约1136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6%,全流域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43人,高于全国平均值每平方千米134人;其中城镇人口4543万人,城镇化率40.0%,比全国平均值44.1%略低。

流域各地区人口分布不均,70%左右的人口集中在龙门以下地区,而该区域面积仅占全流域的32%左右。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战略的实施,流域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1980年以来流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1.0%,人均GDP增长了10多倍。

但由于流域大部分地处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现状年黄河流域GDP仅占全国的8%,人均GDP约为全国人均的90%。

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有关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黄河流域的资源禀赋,未来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将形成以下战略格局:在流域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推动呼包鄂榆、关中—天水、兰州—西宁、宁夏沿黄经济区的加快发展,建设国家重要能源、战略资源接续地和产业集聚区,重点建设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重化工基地,大力发展原材料工业,形成以能源和原材料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满足国家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强有力保障;在流域中部和东部地区,重点推进太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加快构建沿陇海、沿京广和沿京九经济带,巩固提升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

随着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黄河流域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为:一是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形成以黄淮海平原主产区、汾渭平原主产区、河套灌区主产区为主的全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二是合理有序开发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建设以山西、鄂尔多斯盆地为重点的能源化工基地,加快西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结合上中游水电开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形成以内蒙古、陕西、甘肃为重点的稀土生产基地,以山西、河南为重点的铝土资源开发基地。

三是充分重视流域加工工业的发展,加强资源的深加工,强化流域的综合经济功能,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流域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预计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黄河流域特别是上中游地区发展进程将明显加快,经济社会仍将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持续发展。

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支撑。

从国家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分析,必须进一步加强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乃至全国的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支撑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 治理开发现状及主要认识2.1 治理开发与保护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历次流域综合规划的指导下,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取得了辉煌成就,为流域及相关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

(1)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基本建成,防洪能力显著提高。

经过60余年坚持不懈的治理,基本形成了以中游干支流骨干水库、河防工程、蓄滞洪区工程为主体的“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以及防洪非工程措施,保障了黄淮海平原12万平方千米防洪保护区的安全和稳定发展。

上游建成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对保障兰州市的防洪安全和减轻宁蒙平原河道的凌汛威胁发挥了重要作用;宁蒙河段、中游禹门口至三门峡大坝河段、沁河下游、渭河下游及其他支流修建了大量的堤防、护岸工程,在保障两岸地区防洪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拦、排、放、调、挖”处理和利用泥沙的基本思路。

通过水土保持减沙、骨干水库拦沙、小北干流放淤、挖河固堤等,减少了进入黄河下游的泥沙。

2002年以来,连续进行了以小浪底水库为核心的调水调沙,通过小浪底水库拦沙和调水调沙,下游河道累计冲刷18.15亿吨(截至2010年4月底),逐步恢复了河道主槽排洪输沙功能,下游河道最小平滩流量由2002年汛前的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2010年的4000立方米每秒左右。

(2)水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了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已建成大量的蓄水、引水、提水、机电井、引黄涵闸等工程,以及引黄济青、引黄济津等工程,发展灌溉面积1.1亿亩。

作为我国西北、华北的重要水源,黄河以其占全国河川径流2%的有限水资源,承担着占全国12%的人口、13%的粮食产量、14%的GDP及50多座大中城市、420个县(旗)城镇的供水任务,同时还要向流域外部分地区远距离供水,在保障流域及相关地区供水安全和饮水安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相关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