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黄河水文化建设
提高黄河水资源利用效率建议
![提高黄河水资源利用效率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2be92d3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3.png)
提高黄河水资源利用效率建议
一、改的小型水利设施
1、把小型水利设施(如防汛抗旱排沙小坝)和深加工工程(如取水设施、灌溉小坝)等建设整合在一起,增加黄河灌溉和服务贡献;
2、建设取水设施、灌溉小坝等水利设施,彻底改善黄河的环境,增加江河的取水量,最大限度的提高水利资源利用效率;
3、建设中小型电站,发挥小(机组)的发电效率和综合利益;
4、采用新一代抗旱抗洪抗汛新技术,建设多样化防汛抗旱设施,更好地利用黄河水资源。
二、提高保护黄河水文环境
1、建立统一的黄河管理体制,健全各水源保护和监管体系,完善监测、管理、治理机制;
2、建设高科技的水利设施,完善黄河的环境保护,如丝绸水坝、可控制拦河和河道淤泥排放等;
3、开展水资源保护教育活动,让更多人维护黄河河口等地区水质;
4、改造和改善黄河航道,维护河道活力,防止河道变得滞涩。
三、加强黄河水利工程科技支撑
1、加强基础水利设施开放共享,促进实施水利科技项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2、降低水利设施运行成本,构建智能的水利设施,加强水利管理技术
实施;
3、开展新型水利技术研究,改善取水技术和水安全;
4、积极推进黄河河口的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治,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四、加大社会教育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们对黄河水资源利用及保护意识;
2、开展黄河文化活动,加强河道管理和例行巡查,提升河长水文能力;
3、建立河长巡检体系,国家建立正规制度,统一规范,推动河长巡查体制机制;
4、加强环境教育,促进环境保护文化传播和民众环保意识的形成,增强社会对黄河水质的关注及保护力度。
发展黄河文化传承历史文脉——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的建议
![发展黄河文化传承历史文脉——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69478b3f7ec4afe05a1df55.png)
2020年6月8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赖以生存发展的宝贵资源。
自古以来,黄河水滋养着宁夏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今天仍造福于宁夏各族人民。
[1]7月22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润儿在自治区党委第十二届十一次全会讲话中强调,“发展黄河文化”“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
如何发展黄河文化,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任务。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一、要从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根”与“魂”之高度来认识研究宁夏的地域文化黄河文明源远流长,数千年前就被古人尊称为“四渎之宗”“百泉之灵”。
150万年前,从西侯度猿人开始,中华民族的先人就在黄河流域生息繁衍,从此黄河文明在汇集吸纳各地区、各民族所创造文明精华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最终发展成为中华文明的直根系。
宁夏依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在宁夏长397公里,约占黄河总长度的十四分之一。
宁夏黄河流域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占宁夏国土面积的96.4%。
在黄河流域9个省区中,宁夏是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
黄河,以其母亲般的包容与宽厚滋养着宁夏各族儿女,也以其不屈不挠、雄浑磅礴的意志塑造着宁夏独特的文化魅力。
黄河不仅是一条地理意义上的河,也是文化之河、精神之河。
(一)宁夏是中华文明的“根”和源头之一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早期最主要的活动地摘要: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与“魂”。
宁夏早期文化是仰韶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黄河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形成中从器物、技术到制度、文化,。
同时,作为中华民族“魂”之所系的黄河文化,而发生在宁夏境内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则影响了整个中国的走向和发展格局。
发展黄河文化,,要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区位为物质基础来梳理宁夏的历史文脉,从物质文明、精神文化提炼黄河文化在宁夏的表现,为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铸魂培基。
关键词:宁夏;黄河文化;根与魂;历史文脉;传承彰显区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584(2021)02-0005-09作者简介:郑彦卿(1961—),宁夏石嘴山人,宁夏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节约保护黄河水资源 推进流域生态文明建设
![节约保护黄河水资源 推进流域生态文明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1e08a510c281e53a5802ff62.png)
范排 污 口设 置 审查程 序 并依 法从 严 审批 ,明确
重 要 水 功 能 区纳 污 能 力 核 定 和 分 阶段 限 排 方 案, 提 高突发 水 污染 事 件应急 处置 能力 。 加 强地 下 水开 发利用 管 理与监 测 , 防治 地下水 污染 。 严 格 建设 项 目水资 源论证 、 取 水许 可 监督 、 水 功 能 区管 理 、 入 河 排污 口监 管 、 水 资 源有 偿 使 用 、 水 资源 管理责 任考 核等 各项 制度 ,积极 推动 规 划 水资 源论 证 , 以水资 源节 约保 护 的 “ 倒 逼机 制 ” , 推动 流域 经济 结构 的调整 和发 展方 式 的转 变 二 要合理 配置 、 高效 利用 水资 源 。 更 加注 重 水 资源 的节约 保护 , 加大 工业 、 城 镇 生活 节水 力 度 ,以灌 区节 水改 造 为 中心推 进节 水 型社会 建 设。 完善 宁夏 、 内蒙古 一 、 二期 水 权转 让工作 , 研 究 和推 进跨 区域水 权转 让 ,促 进水 资 源高效 利 用。 增 强水 资源 配置调 控能 力 , 建设 古贤水 利 枢 纽及洮 河 九甸峡 、 沁河 河 口村 、 泾河 东 庄水 库 等 调蓄水 库 ,加快 建设 引 大济 湟 、引洮 等调 水 工 程, 加 快 开展南 水北 调西 线 、 引 江济 渭人 黄等 向 黄河 调水 工程 的前期 工作 ,建设 引汉 济 渭等 跨 流 域调水 工程 。进 一步 完善 干 流水 量综 合调 度 体系, 加 强 主要 支 流水量 统一 调度 体 系建设 。 加 快 黑河 黄藏寺 等水 利枢 纽 建设 ,促 进西 北 内陆 河 水资 源优 化配 置 。 三 要 强 化 水 土 资 源 、 水 生 态 环 境 预 防保 护 和综合 治 理。 坚 持 自然修 复为 主原则 , 全 面推进 黄土 高原地 区水 土流 失综 合治 理 以多沙粗 沙
强化水文化建设是提升水利发展软实力的战略选择分析
![强化水文化建设是提升水利发展软实力的战略选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df0452312b3169a451a413.png)
强化水文化建设是提升水利发展软实力的战略选择分析作者:王艳春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4期摘要: 我国明确地将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到了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
当前,我国也迎来了水利大发展的战略时期。
怎样才能做到凝心聚力以达到我国水利的良好发展,是当前我国水利系统管理部门所面临的最为重大的战略课题。
关键词: 水利;水文化;软实力;战略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自古文化和水利的发展就联系在一起,两者的关系渊源流长。
水是人类生命的摇篮,一个文明的诞生发展也与水有关,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就是依水而居。
人类的几大文明古国都有一条伴随的大河,黄河繁育华夏,有了水的存在人门不仅解决生存重大问题,而且还发展出灿烂的文化,以水为镜明美丑;通过水洗净了污染而萌生了美学的发展,进而逐步地发展出了水文化这一分支。
水文化其实就是推动及建设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水文化的内涵丰富,大力地开展对水文化的研究就是要试图在人类,水资源,社会经济基础以及文化之间能够找到一个良好的契合点。
发展水文化的目的就是站在文化高度上塑造出水利建设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大力倡导高尚的水利精神以便于水利行业能够快速形成巨大的凝聚力,调动出广大的水利工作者的积极性能够为我国发展水利事业来多作出自己的贡献;以文化为支点来探索关于水的理论,认识到水对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发扬水精神而建立起水的形象,全面增强全社会群体的水意识。
在社会上树立一面水文化旗帜以激励出人们为发展水利事业而做出努力。
何谓水文化水作为一种天然存在,其是各个人类文明起源的物质基础之一。
纵观整个人类的发展史,总是有一条不变的真理,那就是借水兴,无水衰的主线。
从某种意义来说,人类社会生存及发展就是一部与结缘而发展的历史。
通常意义的所谓水文化就是人类从事水务活动之中创造出的以水为载体的各类型文化现象的总和相加。
水文化的内容就是民族文化之中以水为中心的文化的集合,其内涵主要涵盖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之中日积月累所形成的认识,利用,治理水以及欣赏水等各方面涉及到水的物质精神财富。
破浪前行扬风帆——濮阳黄河河务局2024_年工作展望
![破浪前行扬风帆——濮阳黄河河务局2024_年工作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f04a7c4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40.png)
———濮阳黄河河务局年工作展望张庄入黄闸破浪前行扬风帆2024年,在河南黄河河务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濮阳黄河河务局将继续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和上级党组决策部署,继续发扬“拼”的精神,保持“干”的状态,坚持“实”的作风,用奋斗描绘愿景,用实干诠释担当,让濮阳黄河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态势更稳、成色更足。
一是聚焦主责主业,全面提升水灾害防御能力。
全面落实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和“四预”措施,加强与濮阳市防指成员单位协同配合,巩固深化黄河防汛应急抢险机制。
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类防汛预案,制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应对措施。
扎实抓好汛前准备工作,落实各类防汛物资储备,保质保量完成水毁工程修复任务。
强化专业队伍培训,开展抢险实战演练,着力提升防汛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涉水安全管理,规范涉水工程建设。
坚持防住为王,用好“工防+人防+技防+物防”手段,全力保障工程安全和滩区安全。
二是聚焦流域保护,全面推进依法治河管河。
贯彻实施好《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及配套法规,精心组织开展各类普法宣教活动,巩固拓展法治示范基地建设成果。
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通过模拟办案、执法培训等形式,不断提升服务型执法水平。
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加大河道巡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砂等水事违法行为。
深化“河务+公检法司”机制和省际交叉河段河道联防联控机制,开展联合巡查、联合执法、联席会商,维护良好河道秩序。
严格水域岸线空间管控,规范涉河项目许可监管。
三是聚焦节水优先,全面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坚持“四水四定”原则,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度,建立健全监管台账,开展日常检查和专项督查。
持续推进深度节水控水行动,严格取水总量和用途管控。
多渠道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提高全专题黄河黄土黄种人2024.02(下)□徐新卓32城南险工航拍民节水意识。
适时清淤减淤,时刻做好应急抗旱准备,保障供水安全和粮食安全。
科学实施黄河干流生态调度,助力沿黄生态建设。
黄河水文化与黄河治理
![黄河水文化与黄河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2d005ee45a8102d277a22f38.png)
黄河水文化与黄河治理作者:张家春张凤翱来源:《中华建设科技》2014年第11期【摘要】随着人类黄河治理实践过程的不断深入,将不断深化对黄河河情、运动规律的认识,更新、改造黄河治理手段、探求新的治黄新途径,丰富黄河水文化的内涵和内容;同时,黄河水文化指导人类治黄实践,使黄河治理途径和手段更加符合黄河自身运动规律,更有效地调控黄河洪水和泥沙运动,减除水患,为民造福。
通过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黄河的实践反复过程,将把人类治黄带进人水和谐发展的新的阶段,“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理念将日臻完善。
【关键词】黄河水文化;三条黄河;标准化堤防;理念Yellow River and the Yellow River Water CultureZhang Jia-chun1,Zhang Feng-ao2(1.Jinan, Shandong 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Bureau Water Authority Water BranchJinanShandong250032;2.Texas Yellow Jianye Engineering Co., LtdDezhouShandong253000)【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human practice of the Yellow River, the Yellow River will continue to deepen the situation, the movement of knowledge, update and transform means Yellow River, Yellow River to explore new ways to new, rich content, and content of the Yellow River water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Taming the Yellow River culture guide human practice, ways and means to make the Yellow River Yellow River itself more in line with the movement of more effective regula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floods and sediment movement, flood abatement, to benefit the people.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conservation and protec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in practice iterative process, will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a new stage of human Yellow River water into the people, "to maintain a healthy life of Yellow River" concept will be perfected.【Key words】Yellow River culture;Three Yellow;Standardization dike;Philosophy1. 前言(1)黄河被视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化的摇篮。
浅谈黄河基层单位水文化建设的思考
![浅谈黄河基层单位水文化建设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87e522f192e45361066f562.png)
浅 谈 黄 河 基 层 单 位水 文化 建 设 的思 考
陆晓 惠 陈长 勇
( 阳谷 黄 河 河 务1日 , 水 利 部部 长 陈 雷 在接 受《 光 明 日报》 记 者独 家专 访 中 , 提 出了《 创 造无 愧 于 时代 的先 进水 文化 》 的命 题 。读 后令 人振 奋, 感 到 其观点 在理 论高 度 的层 面 , 触 及 到 了黄 河基 层单 位建 设 的关键 问题 。为 黄 河基层 单 位 建设 提 出 了光 荣任 务 , 明确 了前进 方 向。 这在 黄
河部门. 犹如 迎来 了一场 勃 发新 机 的及 时雨 , 必 将 催发 人 民治黄 事业 的大树 更加 繁荣 茂盛 。 水 文化 .从 来就 是和 人类 的水 事 活动形 影 相随 的 。 黄 河 的水 文 化也不 例外 , 从 大禹疏 浚九 河 的治 水 , 到李 白“ 黄 河 之水 天 上来 , 奔 流 到海
法 权 益
2 0 1 1年在 总 结联 合 执法 经 验 的基 础上 , 积 极 探索 水 政公 安 联 合 执法 协 作 配 合新 机 制 , 制 定 实施 了 《 联 席会 商 制度 》 、 《 联合 巡 查 制 度 》 、 《 联 合宣 传制 度》 、 《 情况 通报 制 度》 、 《 重大、 应 急 突 发事 件协 同处 置制 度》 五项 制 度 。 在“ 六 五” 普 法 启 动 年制 定 了“ 六五” 普 法 规 和规 章 制 度 , 为 普 法工 作 的顺 利 开展 提供 了基 础保 障 。进 一步
合 执 法 新 局 面
完 善 了《 水政 监察 大 队工作 职 责》 、 《 水 政监 察 员 岗位 责任制 》 等各项 规章 制度 。多项 制度 的制 定。 对 今后 实施 最严 格河 道管 理 制度 , 确保 防洪 工程 安全将 起 到事半 功倍 的作 用 。
黄河文化建设浅谈
![黄河文化建设浅谈](https://img.taocdn.com/s3/m/0ee9a92fbcd126fff7050b76.png)
1 黄河文化 的内涵
在 漫 长 的历 史 发展 中 , 中华 民族 赋 予 了黄 河 丰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8 — 1 9
二是 认为 黄河 文化 是 中华 民族及 其劳 动人 民在 长期 的劳动实 践过 程 中形成 的价 值观 念 、 精神诉 求 、 思 维模 式 以及 行 为方 式 的综合 。这 一理解 侧 重于 精
化 的特 点 , 阐述 了推 进 黄 河文化 建设 的 重要性 , 提 出 了建 立健 全 黄 河文 化研 究机 构 、 制 定 黄 河 文化 建 设 综合
规划、 重视 发展 黄 河 文化产 业 、 营造 黄 河文化 建设 的 浓厚氛 围、 将 黄 河文化 融入 水利 建设 事 业等 建议 。
3 . 6 水 土保 持重 点 建 设 工 程 相 关技 术 支 持 和 培 训
应 当加强
水土流失治理任务繁重 , 治理难度大 , 治理投资 大, 加之水土流失严重地 区又是经济落后地 区, 地方 财政收入较低 , 落实配套资金难度很大 , 工程建设的 技术支持和培训落实措施往往不能到位 , 在这方面
作者简 介 李静 栋 ( 1 9 7 1 一) : 男, 总 工程 师 , 工程师; 通讯 地 址: 山西省潞城 市 中华西街 4 4 5号 , 0 4 7 5 0 0
6・
2 0 1 3年 9月
张文彦 等
黄河文化建设浅谈
念、 制度、 管理 、 环境 、 行为 、 文学 艺术 、 科 学技 术 等文
应 大力 加强 。
3 . 7 现 行 水土保 持 政策 、 机制、 管 理等 方面 , 不 能完 全 适 应市 场经 济发展 要 求
加快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南段)建设的对策建议
![加快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南段)建设的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d5e84838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f.png)
90加快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南段)建设的对策建议*VV郑琼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提升沿黄地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品质、增强新时代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国家重大文化工程。
河南作为传承和发展黄河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需要抢抓重大历史机遇,发挥比较优势,立足资源禀赋,加快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南段)建设。
高质量打造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南样板,不仅是推动河南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也关系到文化强省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建设。
作为我国首创的国家文化公园体系,国际上并无先例可循,国内从2019年开始规划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近年来相关省(区、市)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实践。
可结合河南实际,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其他地区的相关经验,把准备工作做足,倾力打造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和示范区。
一、河南打造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的必要性第一,河南省是国家几大文化公园的重要交汇处。
河南省是全国唯一的一个同时涉及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省份。
其中,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主要涉及河南省的14个地市,可以说,河南省在国家文化公园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理空间区位优势。
第二,河南省是以黄河文化为重要内容的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河南省是黄河流域人类文明曙光最早升起的地方之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核心区域,也是黄河文化形成、发展、融合、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区域。
特别是河南省沿黄地区是经考古发掘证实的国家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资源。
第三,河南省拥有新时代弘扬和创新黄河文化的重要资源优势。
位于黄河流域的五大古都(西安、洛阳、郑州、开封、安阳)有4座在河南省境内。
河南省黄河流域及沿岸附近地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5处、世界地质公园4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2项。
对黄河的文化丶水患治理丶生态保护的见解
![对黄河的文化丶水患治理丶生态保护的见解](https://img.taocdn.com/s3/m/844fc09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b.png)
对黄河的文化丶水患治理丶生态保护的见解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在文化层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本源意义,这是由黄河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重要地位所决定的。
“百川之首”“四渎之宗”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既是条波澜壮阔的自然之河、生命之河,也是条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河、心灵之河,千百年来,她滋养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
长期以来,黄河流域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就在黄河流域建立国都,郑州、西安、洛阳、开封、安阳历史文化古都均在黄河流域,三秦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皆孕育于此。
在这里,勤劳勇敢、坚韧智慧的先人创造了绚丽灿烂的中华文化,《易经》《道德经》《尚书》《论语》等一部部国学经典在此诞生,从《诗经》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等文学艺术经典,如黄河之水源远流长。
黄河流域也是科学技术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源地。
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四大发明到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农学、地理学、水利等,古代的一些重大科学技术成果都诞生在这片流域。
同时接纳百川、汇聚千流的黄河培植了中华民族兼容并包的气度,百折不挠的九曲黄河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激发了华夏儿女的伟大创造精神、团结精神、拼搏精神、梦想精神,这些品格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儿女永远的精神家园。
黄河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有助于黄河文化的保护,使之更好地发挥培根铸魂作用,还有助于黄河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使之生生不息、日益昌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力量源泉。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然而也是频繁带来水害的“灾难河”。
受自然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制度、人为破坏等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黄河屡治屡决的局面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改观,黄河治理成为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重大难题。
中国共产党接过这一千古难题,创造性地完成了黄河治理的历史性任务。
中国共产党人把黄河治理和人民群众生存及发展的根本利益、切身利益、长远利益直接联系起来。
如何推进新时期黄河文化建设
![如何推进新时期黄河文化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08e4aaf4700abb68a982fbea.png)
李 白的 “ 黄河 之水 天上 来 .奔 流 到海 不复 回” “ 、黄河落 天走东 海 , 万里 写入胸 怀间 ” 。王 昌 龄 的“ 白花垣上望 京师 , 黄河水 流无尽 时。 秋旷 穷 野行 人绝 ,马首东 来知是谁 ”西岳 峥嵘何壮 哉 , “ 黄 河 如丝 天 际来 ”“ 且探 虎 穴 向沙 漠 。 鸣鞭 走 马 凌 黄河 ” 刘 禹锡 写 “ 曲黄河万里沙 , 、 。 九 浪淘风簸 自天涯”, 王维 写“ 独树 临关 门 , 黄河 向天外 ” 。李 商 隐 的“ 花漠碧 云茫茫 , 河欲尽 天苍黄 ” 品 土 黄 。 味诗 句 , 仿佛滔滔 江水展现 在我们 眼前 。 黄河 而“ 捧 土 尚可塞 ,北风 雨雪恨难 裁 ” “ 河西来决 昆 、黄 仑, 咆吼万 里触龙 门” “ 、欲渡 黄河冰塞 川 . 将登 太 行雪满 山” 则写 出了黄河 的奇 壮之景 。 杜甫 《 黄河 二 首》 黄河北岸海 西军 , 鸣钟天下 闻。 马长 椎鼓 铁 鸣不 知数 , 胡人 高鼻动成群 。 黄河南岸是吾 蜀 , 欲 须供 给家无粟 。愿 驱众庶戴 君王 。 一车书 弃金 混 玉 。元代诗 人萨都 刺 《 过古 黄河堤 》 “ :古来 黄河 流, 而今作 耕地 。都道变 通津 , 沧海化 为尘 。” 从 他们 的诗 句 中我们 仿 佛感 受 了到 黄河 两岸 金 戈 铁马 的战况 、 织衣耕 种的淳朴 民风 。 白居易 的“ 黄 河水 白黄云秋 , 行人河 边相对 愁” 写 出了他们 面 。 对着 滔滔黄河水 的无 限感慨 。 14 古代 治 理黄 河 的代表 人物及 治 河理念 .
游 设置 滞 洪 区 的思想 , 调 滞洪 区的作 用 是 “ 强 使
秋水多 , 得有 所 休 息 ”③ 论 证 规 划 方 案 时 首 次 ; 提 出经济 补偿 的概念 ,主张 筹 划治 河 工 费用 于 安 置 因改 道所 需 的移 民 :④ 提 出综 合 利 用黄 河 水 利 资源 , 体论 证 开渠 分 水有 三 利 ( 地放 淤 具 低
当前水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当前水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https://img.taocdn.com/s3/m/b868f960561252d380eb6e8e.png)
当前水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李宗新(中国水利文协水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水文化建设在不同部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任务。
就水利行业而言,当前,加强水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有七个方面。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和实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和实践,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水利职工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
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进水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要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水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决心。
要坚持不懈地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激励广大水利干部职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懈奋斗,为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共同努力。
要坚持不懈地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进一步提高水利职工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
要把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为水利行业精神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使之成为推动水利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2.积极引导全社会建立人水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建立人水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目的在于推动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水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控制因素,要从文化角度认识人与自然和人与水的关系,努力树立人水和谐的理念,提高全社会的水资源意识、水生态意识、水危机意识、爱水节水意识。
引导人们自觉遵守水法规,逐步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引导全社会建立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产生活方式。
要通过建设先进水文化,突破传统水利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冲破制约和影响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加快建立完善有利于水资源节约保护的法律和政策。
加快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建议
![加快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9da9f266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e.png)
加快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建议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对于推动文化保护与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加快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一些建议:
1. 完善规划与管理: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确定公园的发展目标、边界、规模、功能区划等,确保公园建设与管理有序进行。
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公园的日常运营、文物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等工作。
2. 保护文化遗产: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修缮、保护和研究黄河流域的文物。
将重要的历史遗迹纳入公园范围内,建设合适的陈列或展览馆,展示黄河流域的丰富文化遗产。
3.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加强治理水土流失和环境修复工作。
建设生态景观带,推动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
4. 多元化旅游产品:丰富公园的旅游产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线路和项目,提供多样化的旅游服务。
可以包括文化体验、生态旅游、农业观光等,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5. 加强宣传和推广:通过媒体、互联网等渠道,加大对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宣传力度,提高公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旅游展会等机会,宣传公园的特色和魅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6. 加强合作与交流:积极与周边地区、其他文化公园进行合作与交流,借鉴经验和资源,共同推进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
与旅行社、酒店、交通运输等相关行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品牌。
以上是加快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一些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加快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建议
![加快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43bc436a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8.png)
加快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建议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河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旨在保护和弘扬黄河文化遗产,提供一个旅游景点,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这个地方。
然而,目前的建设进展缓慢,需要加快推进。
下面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加快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有所帮助。
首先,要加强规划和设计。
开展全面的规划和设计工作,确保整个公园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备。
考虑到黄河的特殊性,可以将公园划分为不同的专题区域,如黄河历史文化区、自然生态区、休闲娱乐区等。
在规划中还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保护环境资源,建设绿色生态公园。
其次,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一个大型的项目,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来支撑。
要加大对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确保公园内的各项服务设施运行正常,游客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旅游体验。
第三,要加强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应该充分利用黄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要举办各种主题展览和文化活动,如黄河文化展、传统工艺展示、非遗项目演出等,让游客深入了解和体验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另外,要加强与当地居民的互动和参与。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应该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和参与。
可以开展各种职业培训,培养当地居民的文化服务意识和技能,提供就业机会。
同时,要积极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加强与当地社区的联络,鼓励居民参与公园的建设和管理。
最后,要加强管理和运营。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不仅仅是一次工程,更需要长期的管理和运营。
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规范,明确责任分工。
同时,要加强市场营销,制定合理的价格政策,吸引更多游客来到公园,增加经济收入。
综上所述,加快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需要从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文化资源开发、与当地居民的互动、管理运营等多个方面下功夫。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并采纳这些建议,加快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让更多的人能够亲身体验黄河文化的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与黄河水文化——评《中国传统水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与黄河水文化——评《中国传统水文化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0fc9bea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57.png)
程得中,邓泄瑶,胡先学著
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
定价:25.00元
艺术家对水的刻画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水利发
也可作为水利系统的培训用书和社会民众提
治水与大一统帝国的建立
中国古代关于治水的哲学思
水与文学之叙事㊁水与哲理的阐发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㊁中国
包括以单目标开发为主
读者可以全面了解黄河文化发展历
黄河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等㊂
逐鹿中原等中华文化无不与黄河密切相关
黄河文化更是以自身的博大胸襟造就了源远流长的中华史
在黄河文化的光辉影响下,我国各个时期
同时也使黄河获得众多炎黄子孙的密切关注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赋
黄河已不是一条自然意义上的河流,早已
华夏文明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
也是中华民族及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㊂比如,黄帝和炎帝是
炎帝生活在黄河中游的
缔造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灿
黄河水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拼搏 的精神为中华民
是中华儿女生生不息的精黄河水文化中蕴含的宝贵精神品质历来都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基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
黄河水文化以水事活动为重要载体,通过黄
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㊂黄河
黄河水文化中蕴含着的博大精深
更为中华民族的治国安邦提供有效指引㊂‘中国传统水
以推进黄河水文化建设为根本目标,将黄河水文化与
对水利工作者继承黄河文化的价值理念和基本精神㊁推动黄河水
河南大学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思想政治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635d7d7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17.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解读
近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引起了
广泛关注。
黄河作为中国母亲河,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
对于这项保护法,我们应该如何解读呢?
第一类:保护黄河生态环境
黄河保护法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对黄河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在保护
规定中,明确了对黄河流域的水、土、灌区、森林等各方面进行保护,并重点强调了对黄河水质的保护和治理。
这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
关键所在。
第二类:控制流域的开发
另一方面,黄河保护法还规定了对黄河流域开发的限制。
因为过度的
开发也会对河流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所以这一措施也是十分重要的。
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对黄河流域的开发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安排,并通
过各种手段来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第三类:加强对治理力度的监管
除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保护,黄河保护法还特别强调了对治理力度的
监管。
该保护法规定了相关治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并强化了治理力
度的要求。
同时还规定了法律责任和惩罚力度,将会对违规行为进行
严格追究。
第四类:加强黄河流域的文化建设
作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黄河保护法
在文化建设方面也进行了规定,保护黄河的文物、文化遗产等。
同时
促进黄河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文艺创作,也是该保护法的一项重要工作。
总的来说,黄河保护法的颁布,将有效地保护黄河的生态环境和文化
遗产。
加强监管力度的作用,将使黄河生态环境的治理更加有效。
保
障黄河的持续发展,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黄河上游水文文化建设纪实
![黄河上游水文文化建设纪实](https://img.taocdn.com/s3/m/d5d4f160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98.png)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2.05(上)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根植于黄河流域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主体文化。
随着历史的演变,从古代的流域劳动人民到如今的黄河水利工作者,经过人民治理黄河70余年的实践,通过对无数先人经验的总结和对黄河自然规律的认知,黄河人将“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发扬光大,使黄河文化与现代治河理念融为一体。
黄河水文文化是人们在对黄河水文不断认识和改造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黄河水文事业发展的重要成果,是黄河水文行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全方位开展上游水文文化建设黄委水文局党组在2021年黄河水文工作会议上提出“十四五”时期黄河水文工作总体思路。
作为黄河“水塔”的上游测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和推进,为上游水文事业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赋予了新内涵,明确了新任务。
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水文文化的基础上,黄委上游水文水资源局(以下简称上游水文局)立足美好水文建设,创新发展上游水文文化,树立上游水文精神,全方位开展具有上游水文特色的文化建设;以全面提升软实力为目标,构建形成适应现代水文发展趋势,符合黄河上游水文发展战略要求,以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水文文化体系,从而为推动黄河上游水文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第一,加强对水文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文化建设的政策措施,把水文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游水文局党委切实履行水文文化建设主体责任和领导责任,将水文文化建设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与年度工作同安排、同落实、同检查。
第二,紧密结合黄河上游水文工作实际,推动重点工作落细落实,统筹谋划、协同推进。
上游水文局不断丰富创新黄河上游水文文化建设新载体,加强与社会媒体的沟通联系,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弘扬黄河上游水文文化。
注重打造特色黄河上游水文文化产品,突出黄河上游水文行业特点,对其赋予当代价值,营造有利于黄河上游黄河上游水文文化建设纪实阴田浚宏专题SpecialTopic上游水文局志愿者开展“关爱山川河流保护母亲河”爱河宣传行动60水文文化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黄河水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体制机制
![黄河水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体制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72e81123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8.png)
黄河水利养殖事业的发展,涉及推广文化免疫与交流,支持超级创新
文化事业,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挥最大作用等一整套凉爽的方法和办法。
嘿,让我们不要忘记合并文化和旅游使它更棒!但是,为了实
现这一切,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快速启动的体制框架和机制。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把万事齐备,使黄河成为最终的文化热点!
帮助黄河水利养殖增长的最好办法之一是成立一支专门队伍,负责各
项计划和项目。
这个团队可能是政府的一部分,也可能是政府与私人
伙伴关系的一部分。
他们将制定规则,决定资金流向何方,并确保每
个人都合作。
除制度框架外,要制定一整套保护,利用,管理黄河文化资源的全面
法规和标准。
为此,必须颁布国家、省和地方法律和条例,以维护黄
河水利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透明和有效的机制,监测和评价文化
政策的执行情况,对于确保问责制和有效性是必不可少的。
这种措施
反映出我们坚定不移地保护和负责任地管理黄河的宝贵文化遗产。
黄河治理文化的时代价值
![黄河治理文化的时代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aeaad843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a7.png)
黄河治理文化的时代价值黄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河流之一。
黄河治理文化的时代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黄河治理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流域是中国的农业重镇,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
然而,由于黄河泛滥的频繁性,造成了沿岸大片土地的水患,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历代中国各个朝代都进行了黄河治理。
这种治理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农田,保证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黄河治理文化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农业发展,提高了农田利用率,保证了粮食供应的稳定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其次,黄河治理文化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黄河是中国最大的河流,其水量大、泥沙多,因此对于防洪抗旱工作具有重要影响。
历代朝代都进行了大规模的黄河治理工程,以保护周边的农田和居民免受洪水泛滥的侵害。
这些工程包括修筑堤坝、疏浚河床、修建水利灌溉设施等。
黄河治理文化使得中国在水利工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为今后的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此外,黄河治理文化还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是中国北方的母亲河,其流域辐射范围广,涉及到多个省份和民族。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黄河流域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为了保护黄河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当代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环境监测、改善水质、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等。
黄河治理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为当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最后,黄河治理文化还在文化传承和民族凝聚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生活习惯。
黄河治理文化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种精神通过黄河治理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柱。
黄河治理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黄河水文化建设,促进黄河事业和谐健康发展原创于:2010-10-1509:58:00标签: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它不仅是一条雄浑壮阔、润泽万物的自然之河、生态之河、生命之河,也是一条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文化之河!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在治理黄河、开发黄河、利用黄河、保护黄河,并与黄河相依相存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培育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黄河水文化,它不仅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和智慧,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格和伟大精神,不愧为中华文化之瑰宝和奇葩,也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和旗帜,引领中华民族不断前进!今天,我们走进了历史发展的新时代,黄河事业的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大好机遇,又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形势喜人、形势逼人,任重道远。
大力弘扬黄河水文化、发展黄河水文化,繁荣黄河水文化,是时代的呼唤,是亿万黄河儿女的热切期盼,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对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和谐之河、生态之河、文化之河、健康之河,加快实现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现代化,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促进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们要肩负起建设黄河、保护黄河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大力加强黄河水文化建设,积极践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加快实施文化兴黄、科技兴黄、人才兴黄战略,在全社会营造尊重黄河、善待黄河、爱护黄河的良好氛围,着力构建与流域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及人水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完善流域水工程体系、水沙调控体系、水电开发保护体系,流域规划体系,水法规保障和水行政执法体系、人才保障体系、科技创新体系,防汛抗旱减灾救灾保障体系、水资源利用和保护体系、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保障体系、现代化的流域综合管理体系、水文化开发与保护体系,大力增强流域的综合防洪减灾能力、水资源调配和管理能力,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切实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健康发展。
1、加强黄河水文化宣传教育,为黄河事业的和谐健康发展营势造场黄河水文化具有信念认同、心理认同、机制认同、行为认同等多方面的价值功能,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精神意志、智慧能力等诸方面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为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事业提供强大的思想力量、科学力量、信仰力量和精神力量。
目前,黄河面临的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水问题,既有自然客观因素,也有主观文化因素,要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水问题,不仅需要采取行政、科技、工程等手段,更需充分发挥水文化的巨大作用,从文化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观念和思维、对策和方略、方向和目标、措施和行动,转变治河观念,调整治河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加强黄河水文化宣传教育,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各种水文化教育活动,广泛宣传黄河的历史和发展变化,普及黄河水文化知识,充分展示黄河古代文明成果和现代治黄成就,展现黄河风貌,弘扬黄河精神,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水观和河流伦理观,增强全社会的亲水、节水、爱水、保水意识和水危机意识、生态文明意识,让更多的人走进黄河、拥抱黄河、了解黄河、认识黄河、感受黄河的独特魅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黄河、善待黄河、保护黄河的良好风尚,积极践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新理念,努力实现从单纯的治理开发向治理开发与管理保护相结合转变;从单纯的治河向治河与治人相结合转变;从无节制的开源趋利、以需定供转变为以供定需,以水定发展;由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高效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建设,引导人们建立人水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自觉约束自身行为,严格遵守黄河演变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实现自律式发展,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着力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沿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之路阔步前进!2、加强黄河水文化建设,以科学的规划有效指导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科学治河,文化引领,规划先行。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是谋求黄河长治久安的宏伟蓝图,是规范和指导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保护工作的纲领性、法规性文件,是各级政府履行流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以流域为单元科学编制综合规划,以规划为指导有序推进流域的治理、开发和保护,是黄河事业发展的宝贵经验。
在新中国治黄史上,历次编制的黄河流域综合规划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基础性、指导性作用。
今天,面对黄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新理念,正确处理兴利与除害、开发与保护、整体与局部、重点与一般、近期与长远的关系,从流域可持续发展和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的高度,从自然—社会—经济—文化和陆地、水系、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和谐发展的高度,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统筹协调、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在大量普查摸底的基础上,科学分析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系统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导致流域下垫面改变,对流域洪水、干旱、水资源、生态与环境以及河流情势的影响,认真搞好黄河流域综合规划,勾绘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的宏伟蓝图,制定黄河长治久安的对策和措施,依法划定流域内各类河流河段的功能区划,制定不同阶段的河流生态保护或修复目标。
同时,根据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好防洪抗旱、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土保持、水文化开发与保护等专项规划和各项区域规划,并使区域规划服从于流域规划,进一步完善黄河规划体系,大力提高规划的系统性、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有效指导黄河的治理开发与管理保护,统筹解决水旱灾害、水土流失、水污染等问题,促进人与河流和谐发展。
3、加强黄河水文化建设,完善各项法规,实施最严格的流域管理制度制度形态的水文化有利于促进治水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走向正规化、规范化、法制化,进一步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也是实现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事业和谐发展的有力保证。
因此,要大力加强黄河水文化建设,以水文化建设促进制度建设,以制度建设推动各项管理工作,促使黄河治理开发由粗放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加强制度创新,进一步建立完善与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事业相适应的水政策法规体系,健全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洪水干旱管理制度、以水权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功能区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水资源保护制度、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制度、以预防监督为主的水土保持管理制度,尽快制定“黄河法”、“流域行蓄洪区管理条例”、“洪水保险管理办法”、“洪水影响评价管理办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等法规,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水行政执法体制,完善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以流域为单元的权威、高效、民主、协调的流域统一管理体制,实施最严格的流域管理制度,完善流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实施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坚持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实行流域治理与区域治理相结合,农村治理与城市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和节水型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与消费模式,全面推行水资源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层层落实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目标,强化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制度,引导经济发展量水而行,建立健全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以排污权为基础的水环境保护机制,强化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管理,建立保护水资源、修复生态系统的经济补偿机制,实行谁污染水质谁补偿,谁破坏水生态环境谁补偿,以制度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实现自律式发展,促进人水和谐,维护河流健康。
4、加强黄河水文化建设,为黄河事业的和谐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黄河水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黄河事业的和谐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因此,我们要大力加强黄河水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文化育人,人才兴黄,科技兴黄,加强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重视开发人的精神素质,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大力弘扬黄河精神,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事业心,转变落后的传统的发展观和价值观,树立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推动学习型、创新型文明单位建设,用先进的文化占领职工思想文化阵地,营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培养人、发展人的良好氛围,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和重视人才、重用人才的良好风尚,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实施人才发展战略规划,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为主线,改善用人环境,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公开选拔、公平竞争、公正合理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有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激励机制,坚持任人唯贤,任人唯才,以德为先,唯才是举,不唯资历、不唯学历、不唯金钱关系,不让埋头苦干的人寒心,不让政绩突出的人伤心,不让投机取巧的人舒心,坚决杜绝各种用人不正之风,大力培养选拔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复合型、开拓型、创新型的治黄人才。
同时,重视对职工进行教育、激励、培训、考核、任用、晋升和奖惩,完善各类人才考评使用机制,改进评审考核方法,科学评价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为人才提供干事、创新、创业的广阔舞台,使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黄河事业的和谐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5、加强黄河水文化建设,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黄河水文化建设,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人水和谐的新型价值观,转变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养成爱护水、珍惜水、保护水的良好习惯,自觉遵守客观规律,在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有效节约保护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要大力加强黄河水文化建设,综合利用工程、经济、技术、法律、行政、文化等措施,严格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科学调水,以水定发展。
切实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科学调配水资源,严格执行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和水资源费征收等制度,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严把河流“出水关”,加强取水许可管理和计划用水管理,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严禁无证取水、超计划用水和乱排废污水。
同时,严把河流“进水关”,加强水功能区管理,严格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强化新兴工业园区水资源保护,严禁建设高污染项目,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有效保护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