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密码读书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芬奇密码》读书报告
10007322(10107115)骆浩“《蒙娜丽莎》之所以成为世界艺术名品,并不是因为蒙娜丽莎拥有神秘微笑,也不是因为众多艺术史家对它做出了神秘的说明,而仅仅是因为里昂纳多.达芬奇声称这是他的得意之作。”这是《达芬奇密码》里的一段话。怀着对达芬奇的好奇,百度了这篇作品,没想到是一本情节引人入胜的宗教悬疑小说。
开篇便引入了一个艺术馆馆长的死亡,离奇的死亡,将自己的身体摆成达·芬奇名画《维特鲁威人》的形状,并且在自己的身边留下了指引人们去发现真相的密码文字。符号学家兰登以学者的身份被邀请至凶案现场,却是以嫌疑人的身份被严密监视,半路杀出来的神秘又有些不可理喻的密码学家竟然是死者的孙女,而且在她看来,祖父这些字是留给自己的,而且告诉自己,兰登是那个可以协助她揭破这个迷题的人。于是,由她的一个决定开始,兰登和奈芙开始了他们的逃亡和寻找答案的辛苦历程。而当他们解开了所有的面纱,达到了事实真相面前时,他们拥有的不仅仅是一份精神上的满足。当然,最后的尾声跟我们说,这只是兰登先生的一个梦而已,但是这个梦却给兰登先生,也给我们自己带来深一层的精神境界,也给了这个故事一个完美的结局:寻找圣杯之旅,就是希望能到抹大拉的妈丽娅坟墓前跪拜的探索之旅,是想在这位被放逐着脚下祈祷的探索之旅。
整个故事情节复杂,所有的人几乎都有着自己的双重身份,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信仰和自己的小算盘,每个人都为着自己的目的而行事,在自己的面具下面,做着只有自己才知道的事。到底谁是谁非,这场谋杀的幕后操纵到底是谁,危机的时候,到底自己身边的人是敌是友,兰登不知道,奈芙也不知道,当然,我们也不知道。事情一直在进展,当真想需要浮出水面的时候,不用我们去寻找,它自然会出现,正如“你不需要去寻找圣杯,圣杯会来找你”。
这个故事还充满着宗教的色彩,当看到塞拉斯对于他所信奉的主的崇拜时,我曾经一度以为整个事情只不过是两个不同的宗教信仰的人们之间争夺某些东西的斗争,但是当我看到那些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奔波的人们,看到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而做这些事情的人们,我才发现原来在神的身边,还是有一些人不能免去世俗的困扰,他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他们的耶稣。但是事情的结果却出人意料,那个可怜的主教,那个可怜的塞拉斯,只是被人利用了,而那个利用他们的人,
却是一意孤行想要把那个保存了多年的圣杯的秘密公布于世的人,那个狂热的圣杯迷恋者,那个历史学家。
这个故事吸引人的地方不仅仅在于它情节的曲折和离奇,还包括它对于很多我们已经熟知的事物的新的理解。其实也许这些看法并不是新的,而是如作者在文中提出,它有着很多很多权威的“参考文献”,但是却给我这个从来对这些事情只是一知半解,也从来没有去关心过达·芬奇和他的作品的人一个全新的世界。
《蒙娜丽莎》和达·芬奇的自画像在人物的脸部有许多相似之处,而蒙娜丽莎的名字:MonaLisa正是古代埃及神话中代表男性生殖的神Amon和代表女性生殖的神:Lisa合成的结果。《最后的晚餐》:在耶稣的右手边,是一个女人,也就是玛丽娅·抹大拉,她的衣服与耶稣的衣服颜色完全对应,耶稣是红罩衣,蓝斗篷,而玛丽亚是蓝色的罩衣和红色的斗篷,很多的证据证明她就是耶稣的配偶。而与此同时,彼得非常怨恨的看着莫大啦,并且用手做出了一个威胁的手势,如同《岩间圣母》中的一样。
《岩间圣母》:身穿蓝袍的圣母玛丽娅抱着一个婴儿坐在那里,那个婴儿应该就是耶稣,乌列坐在玛丽娅的对面,也怀抱着一个婴儿,那个婴儿应该是施洗者约翰,奇怪的是,画的是约翰为耶稣祈福,而不是耶稣为约翰祈福,耶稣正服从于约翰的权威,更成问题的是,画中的妈丽娅一手置于约翰头上,另一只手则作出一种威胁的手势----她的手指看上去像鹰爪,仿佛正抓着一个无形的人头。最明显而又令人毛骨悚然的形象要数玛丽亚弯曲手指下方的吴烈,她作出一个看东西的手势,仿佛要将玛丽娅抓住的那个无形的人头从脖颈处砍下来。
另外,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当然还少不了很多密码方面的东西,虽然只是简单的提到了一些,没有系统地介绍,但是还是有必要把提到的东西作以下小小的总结:
开始,在死者身旁的那一堆密码:第一行的数字,很容易被认出来是一个被打乱顺序德裴波那契数列。我们把剩下的两行文字,拆坟成音节,然后把他们重新组合,按照裴波那契数列的正确的排放顺序,于是得到了我们的第一个密码的答案。
然后他们根据上面的密码找到了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并且找到了上面的另外一个线索,于是引出了另外一个迷题:一个十位数的数字账号,严格
的说,这个应该不算是一个迷题,而只是一个猜测,很自然的,他们得到了这个答案,那个裴波那契数列。
然后他们拿到了密码箱,并且开始解答下一个迷题:一段看不懂的文字。这段文字的解答是从一个简单的方法开始的: 把它从镜子里面看,则可以看成我们认识的英语,这不愧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而我本人也在前几天刚刚收到某个家伙的这样“编码”之后的短信。
之后我们碰到了一个新的编码:埃特巴什码,这是以22个希伯来字母为基础的简单替换编码,在埃特巴什编码体系中,第一个字母用最后一个字母替换,第二个字母用倒数第二个字母替换,以此类推,得到我们需要的结果。
而这个聪明的编码者在这里面用的很多的,还有他的所谓的二元论,或者说他的双关,比如一开始的P.S.的多种特殊的意义,以及之后最后一个编码的Pope 同时作为一个人的名字“蒲柏”和作为“教皇”出现。
当然这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的类似于“字谜”的咚咚,都是根据当时的情况而定的,每一步都留给我们一些思考,一些猜测。
作者为了这部小说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我很容易把丹布朗联想到故事中的兰登,一位博学多才的教授,一个造诣颇深的历史、地理、宗教、符号学家。他将牛顿、雨果、达芬奇等世界艺术大师的神秘面纱轻轻掀起,并与历史重大事件相互关联,让读者在真实背后发出:“哦”,“啊”,“原来这样”的感叹。尤其在对卢浮宫、罗斯林教堂、维莱特庄园这样的画卷描述中,让人如临其境,身同感受。
小说的结局未能将圣杯真实面目呈现给读者,这是最美好的结束手法之一,未能看见圣杯的真实也就意味着我们未能看到一场宗教的革命,现实中,天主教安然度过了千禧年,跨过了所谓的“宗教末日”——自耶稣诞生日算起长达2000年的双鱼时代,进入了人类独立思考的宝瓶时代。人类在信仰面前总是不断的分歧着,这种分歧是促进信仰前进的最佳动力。无论是主、上帝还是科学,信仰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在科学尚无法解答人类的部分疑问时,最好不要轻易打碎宗教的信仰,人类心灵的进化无法承受信仰的断层,人们更不愿意看见某种信仰的中断、破坏、毁灭和颠覆。而《达芬奇密码》的结局绕开了这些矛盾,留给读者无尽的思考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