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血清杀菌活性研究的临床意义分析
药学毕业论文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探讨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探讨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以下是整理推荐的一篇探究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应用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摘要:“优化抗菌治疗”既能有效的治疗感染性疾病,又能延缓耐药性的发生。
抗菌药的滥用易导致细菌耐药,使医院难治性感染增多,导致皮肤黏膜和重要器官的损伤、免疫系统的抑制、增加二重感染机会等,要按原则选用抗菌药,避免滥用。
因此,做到抗菌药的合理使用,尽量减少毒副作用,防止产生耐药性和二重感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耐药性;抗菌药;副作用一、合理选用抗菌药物1.所选药物的抗菌谱应对感染的微生物有效(最好是首选)溶血性链球菌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肺炎球菌致肺炎,草绿色链球菌致感染性心内膜炎,它们对青霉素仍敏感,所以宜首选青霉素。
大环内酯类可用于对青霉素过敏者,但不宜用于严重感染,红霉素对G-菌无效,但对支原体肺炎有效。
链球菌感染不宜用庆大霉素,因氨基糖苷类属静止期杀菌药,只对需氧G-杆菌作用较好,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志贺菌属等,其特点是对厌氧菌无效,对链球菌、肺炎球菌作用较差。
哌拉西林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全身感染。
对青霉素耐药时,应首选苯唑西林。
院外呼吸道感染应选氨卞西林为宜,但氨卞西林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头孢曲松、头孢派酮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活性强,尤其是对肾脏基本无毒,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但对金葡菌的作用不及第一代头孢菌素类。
氯霉素是控制伤寒、副伤寒的首选药物,对流感杆菌引起的脑膜炎有效。
万古霉素是治疗抗菌药相关性伪膜性肠炎的首选药,也是治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亚胺培南或头孢曲松是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首选方案。
第四代氟喹诺酮类莫西沙星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及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炎的细菌感染有独特的疗效。
2.注意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过程透过血脑屏障好的药物可用中枢感染,治疗各种脑膜炎时,可选易进入脑脊液的抗菌药如头孢噻肟,氯霉素、氨卞西林、磺胺等。
抗菌后效应及临床意义
目前对各类肠球菌和金葡菌感染者,应用罗红 霉素以全日剂量每日一次和分3次作对比治疗, 结果两组疗效和耐受性相同,其他大环内酯类 抗生素每日一次给药的疗效和耐受性有待观察 和总结
此类抗生素每日一次给药应注意:
致病菌对选用的抗生素必须敏感 肝、肾功能必须正常 一般仅限于革兰阳性球菌、军团菌、支 原体或衣原体所致感染
氨基苷类抗生素主要以原形经肾脏排泄, 故肾功能不良者,不宜采用每日一次的 给药方案 应用此类时要注意机体的耐受性
氟喹诺酮类
此类药物不仅抗菌谱广,而且杀菌作用 强,对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的PAE均 较长,在尿中杀菌浓度大多可维持在48 小时以上,故对单纯尿道感染者可量次 给药
环丙沙星随血药浓度的升高,PAE时间随着延 长,但达到8倍(针对铜绿假单胞菌)MIC时 产生最大PAE,浓度再增加时,PAE时间不 再明显延长 氧氟沙星、洛美沙星、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 司帕沙星、莫西沙星的此种用法以体现出明显 的优越性,对其他轻、中度的感染也获得满意 疗效,但对各种严重和复杂的细菌感染,采用 每日一欠给药的疗效及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青霉素G类仅适用于对其高度敏感的金 葡萄菌等革兰阳性球菌感染
患者应有正常的免疫功能,即正常的白 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吞噬能力和细 胞内杀菌力及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 泄正常,否则可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而 延误治疗
大环内酯类
此类抗生素对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 链球菌、肠球菌属的PAE时间长,其中对肠球 菌属的PAE时间较ß-内酰胺类和氨基苷类长
氟喹诺酮类主要经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 故肝、肾功能不良者,不宜采用 每日一次的给药方案
此类抗生互为繁殖期杀菌剂,其PAE时间与致 病菌及血药峰浓度有关 多数品种对革兰阳性球菌的PAE明显,对革兰 阴性杆菌的PAE很短 血药峰浓度与剂量及速度有关,相同滴注时间 剂量大,峰值高;相同剂量滴速时间短,峰值 高,故大剂量快30~60分钟滴注能迅速杀灭 繁殖旺盛的细菌,并延长细菌的抑制状态,因 非致死性损伤的细菌很难民以食为天寿星,从 达到或优于连续给药的效果
《血清内毒素联合降钙素原检测在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范文
《血清内毒素联合降钙素原检测在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准确、迅速地诊断细菌感染,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血清内毒素和降钙素原检测作为两种常用的细菌感染标志物检测方法,在临床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血清内毒素联合降钙素原检测在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二、血清内毒素检测血清内毒素是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当细菌死亡裂解时释放出来。
内毒素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可以引发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炎症反应。
因此,血清内毒素的检测可以作为细菌感染的重要标志。
在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血清内毒素水平会显著升高,通过检测血清内毒素,可以及早发现细菌感染,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三、降钙素原检测降钙素原是一种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的多肽激素,当机体受到严重细菌感染时,降钙素原水平会显著升高。
因此,降钙素原的检测也成为细菌感染的重要标志物。
与传统的血常规等检测方法相比,降钙素原检测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早期诊断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四、血清内毒素联合降钙素原检测由于血清内毒素和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中的重要作用,将两者联合进行检测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当血清内毒素和降钙素原水平同时升高时,提示机体存在严重的细菌感染,需要及早进行干预治疗。
同时,通过动态监测血清内毒素和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
五、临床意义1. 早期诊断:血清内毒素联合降钙素原检测可以及早发现细菌感染,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这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2. 指导治疗:通过动态监测血清内毒素和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3. 降低误诊率:单独使用血清内毒素或降钙素原检测可能存在一定的误诊率,而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降低误诊率。
碳青霉烯类、复方酶抑制剂抗生素对产ESBLs菌株血清杀菌活性的研究
碳青霉烯类、复方酶抑制剂抗生素对产ESBLs菌株血清杀菌活性的研究王卫振;吴立平;张欣;姜利芹【期刊名称】《潍坊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4【摘要】目的评价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探讨临床产ESBLs菌感染的抗生素应用。
方法通过测定静滴美洛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惠者血清杀菌活性(SBA),分析药物疗效,SBA≥1:8表示治疗有效。
结果①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美洛西林舒巴坦组、头孢哌酮舒巴坦组的SBA均小于1:8。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SBA≥1:8有5例,碳青霉烯类组SBA≥1:8有8例。
②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美洛西林舒巴坦组的血清杀菌活性均<1:8。
头孢哌酮舒巴坦组的SBA≥1:8有5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SBA≥1:8有4例,碳青霉烯类组的SBA≥1:8有9例。
结论美洛西林舒巴坦对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血清杀菌活性均较低,临床应用效果可能较差。
对于产ESBLs菌株所致的感染,建议首选碳青霉烯类药物,避免选择β内酰胺类药物,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
若感染程度轻,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于严重感染患者,首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总页数】3页(P248-250)【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血清杀菌活性;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作者】王卫振;吴立平;张欣;姜利芹【作者单位】潍坊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潍坊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潍坊寒亭区开元街道卫生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4【相关文献】1.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研究 [J], 董方;宋文琪;徐樨巍;许宏;刘锡青;常梅2.急性病医疗机构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或产碳青霉烯酶肠杆科细菌感染的诊治指南[J], 秦晓华;杨帆3.碳青霉烯类抑制法用于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的评价 [J], 程阔;何京;冯军花;李燕;张金艳4.碳青霉烯类是治疗产ESBLs细菌感染的最佳抗生素 [J], 朱夫俊;李珍大;史利宁;张小卫;王卫萍;邵海枫5.新型金属β内酰胺酶抑制剂ME1071体外增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产金属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J], Ishii Y;Eto M;Mano Y;王鹏(摘译);王明贵(审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4章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第4章抗菌药物敏感试验一、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1.扩散法(K-B法)(1)原理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接种有待检菌的琼脂平板上,该点称为抗菌药源。
药物向周围扩散,形成了随着药源距离增加,琼脂中药物浓度递减的浓度梯度。
在药源周围可抑菌浓度范围内待检菌的生长被抑制,形成无菌生长的透明圈即抑菌圈,其大小可以反映待检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性,并与该药对待检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呈负相关,即抑菌圈愈大,MIC愈小。
(2)实验材料①培养基:采用水解酪蛋白(M-H)琼脂,pH为7.2,琼脂厚度4mm。
对生长条件要求高的细菌,如链球菌属细菌需加入5%脱纤维羊血,嗜血杆菌属细菌需加入1%血红蛋白(含Ⅴ因子)和1%Ⅹ因子复合物。
②抗菌药物纸片:选用直径为6.35mm,吸水量20μl的专用药敏纸片。
制备时取灭菌药敏纸片,经加样或浸泡药物溶液后冷冻干燥,置4℃保存备用,在有效期内使用。
③接种菌液挑取平板上形态相同的菌落4~5个,接种于3~5ml M-H肉汤中,于35℃中培养2~8h。
嗜血杆菌属和链球菌属细菌需用加血肉汤培养过夜。
用生理盐水或肉汤校正菌液至0.5麦氏比浊标准(相当于1.5×109/ml的含菌量)后在15min内接种。
(3)试验方法以无菌棉拭蘸取已制备好的菌液(其浊度为0.5麦氏比浊标准),在M-H琼脂表面均匀涂布接种3次,每次平板旋转60°,最后沿平板内缘涂抹1周。
平板置室温干燥3~5min,后用无菌镊子或专用纸片分配器将含药纸片贴于琼脂表面。
纸片应贴得均匀,各纸片中心相距>24mm,纸片距平板内缘>15mm。
直径为90mm的平板可贴6张纸片。
纸片贴牢后应避免再移动。
平板室温放置15min后倒置于35℃培养箱中培养16~18h后读取结果。
(4)结果解释平板置黑色背景上,从背面量取包括纸片直径在内的抑菌圈直径,单位为mm。
培养基中如果加有血液须打开皿盖从正面测量抑圈菌。
第七节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细菌耐药性检查概要
细菌耐药性的生物化学机制
• 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 通过靶位的改变使抗 生素不易结合,是耐药发生的重要机制。 1.核糖体靶位酶亲和力的改变导致对四环素、 红霉素、喹诺酮、氨基糖苷类、甲氧嘧啶、磺 胺类抗生素耐药 。 2.核糖体位点的改变引起对大环内酯类和林可 霉素类抗生素耐药 。 3. DNA螺旋酶的改变是对喹喏酮类抗生素耐药 的重要机制 。
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头孢噻肟、 头孢呋辛、氧氟沙星、万古霉素的敏感率 为95.6%~100% ,85.1%的PRSP株对头孢曲 松敏感。而红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 恶唑的耐药率高达62.9%~77.4%。
三、金黄色葡萄球菌 •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迅速增 多,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ethicillin-resistant S. aureus,MRSA) 已成为医院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细菌药敏试验 常规首选抗生素为苯唑西林和青霉素;通过药敏 试验可筛选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ethecillin resmtant Staphylococcus,MRS),该菌株耐所有 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和β-内酰胺药、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同时对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也耐药。
八、肠杆菌科
• 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主要表现在产生 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产ESBL细 菌对青霉素类、第1、2、3代头孢菌素及 单环菌素耐药,仅对头霉素类、碳青霉 烯类及酶抑制剂(克拉维酸)敏感。 ESBL检测现已作为医院细菌室常规检测 项目。
• 联合药物敏感试验意义
• 联合抑菌试验 • 最低杀菌浓度测定
常用敏感性试验的方法
• 监控治疗效果试验:
• 1、血清抗菌药物浓度测定(serum antimicrobial level) • 2、血清抗菌活性测定(serum antimicrobial avtivity)
3.抗菌药物的体内外活性评价方法
FIC指数=MICA药联用/MICA药单用+MICB药联用/MICB药单用
FIC≤ 0.5 协同效应
FIC>05-1 相加效应
FIC>1-2 无关效应
FIC≥2
拮抗效应
联合抗菌作用
由于各种抗菌药物抗菌活性、抗菌谱不同, 在处理部分细菌感染时需要联合两种甚至 两种以上的抗菌药物。
五、抗菌药物对细菌形态影响 的研究方法进展
光镜:各种染色 电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白念
白色念珠菌.JPG
黑曲霉
THANKS
体内 :
–ED50(动物) –临床有效率与细菌清除率 –抗生素后效应 –血清杀菌滴度(SBA)
一、药物敏感性实验测定方法 MIC/MBC测定
NCCLS: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
曲线一般分为三个时相:延迟时、杀菌期 和恢复再生长期。可比较不同抗菌药物的 杀菌速度和持续时间。
杀菌曲线
通过杀菌曲线可以发现,在低于MIC值时, 杀菌曲线斜率为正值,随着药物浓度的 增加,斜率逐渐减小;当抗生素浓度为 MIC时,杀菌曲线有两种情况,一为曲线 斜率呈负值,另一为曲线近水平状,表 明前者有杀菌作用,为杀菌剂,而后者 则只是具有抑菌作用,为抑菌剂。
测定抗菌药物联用(24~48h)效果时应遵循以 下标准:
与活性最强的成分相比,每毫升CFU的常用对数 值下降≥2定义为协同;
与活性最低的成分相比,每毫升CFU的常用对数 值升高≥2定义为拮抗;
与活性最强的成分相比,每毫升CFU的常用对数 值下降>1且<2定义为相加;
PK-PD理论在抗菌素应用中的意义经典实用
AUIC
指给药24h内的AUC与MIC比值 氟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药物对G-杆菌的AUIC 应至少125 SIT -1 h ,对G+球菌则为30 SIT-1h。
(SIT:serum inhibitory titre)
应注意AUC与MIC的比值。如体外MIC值过高, 而该药24h AUC面积小,增加药物剂量,提高其AUC 面积会带来毒副作用,尤其是氨基糖苷类抗菌素。
MIC与TaM的关系
•PK-PD理论在抗菌素应用中的意 义
MIC对抗生素PD的影响
• MIC升高: • 浓度依赖性抗生素:
Cmax/ MIC AUC 0-24h/ MIC
明显降低
•PK-PD理论在抗菌素应用中的意 义
时间依赖性且抗菌活性持续时间较长的抗菌药物
阿奇霉素等部分大环内酯类 、碳青霉烯类、 糖肽类、唑类抗真菌药等。
SBA(血清杀菌活性) FBA AUC0-24/MIC(AUIC) Cmax/MIC等
•PK-PD理论在抗菌素应用中的意 义
SBA或FBA
指给药后在18~24h内可以杀灭99.9%细菌的最大血清 或体液稀释倍数,它与血药浓度成正比,与MBC成反比, 是反映PK/PD的综合参数。
研究表明,对于细菌性心内膜炎、菌血症、中性粒细 胞减少伴发热等严重感染,峰值SBA应大于8,临床治疗方 有效。
•PK-PD理论在抗菌素应用中的意 义
时间依赖性抗菌素
• 当血药浓度>致病菌4-5 MIC时,其杀菌效果便达 到饱和程度,继续增加血药浓度,杀菌效应也不 再增加。
• 这类药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 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天然大环内酯类如红 霉素,糖肽类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及林可霉素类
药物的PK和PD与血药浓度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20
真菌感染与抗真菌药(十一)
抗真菌药的分类(十一) 伊曲康唑类(苯乙基环氧戊环三唑类)
链三唑类(3位侧链,4-5个芳环) 长
21
真菌感染与抗真菌药(十二)
两类抗真菌药物化学结构的不同, 决定了两类抗真菌药物不同的“命 运”!
22
真菌感染与抗真菌药(十三)
作用机理
1、三唑类抗真菌药分子中
固醇14-α去甲基酶抑制剂
唑 类
抑制RNA、DNA合成
氟胞嘧啶 类
5-氟胞嘧啶
12
真菌感染与抗真菌药(三)
抗真菌药的分类(三) 唑类抗真菌药
吡咯类抗深部真菌药由咪唑类发展到三唑类。
从第一代发展到第三代,第三代吡咯类属于三 唑类。
13
真菌感染与抗真菌药(四)
抗真菌药的分类(四)
唑类抗深部真菌药分类
主要内容
前言 抗真菌药物各论
二性霉素B 氟胞嘧啶 三唑类
氟康唑 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 泊沙康唑
棘白菌素类
卡泊芬净
3
前言(一)
真菌感染与抗真菌药简述
侵袭性真菌感染常常是医院感染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 ,念珠菌病病死率达40%,侵袭性曲霉病病死率达50%以上 。
真菌与哺乳动物细胞同属于真核细胞,抗真菌药物作用 于真菌细胞同时也易对人体细胞产生毒性作用;此外,临床 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有限、用药剂量较大、疗程长,因此 不良反应较多,毒性较大,成为临床应用抗真菌药的主要瓶 颈。 掌握各类抗真菌药的PK/PD特点和不良反应,对于临床 合理选择和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深部真菌感染至关重要。
28
抗真菌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必要性
抗菌活性的名词解释药理学原理
抗菌活性的名词解释药理学原理抗菌活性是指一种物质对抗菌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能力。
在临床医学和药学研究领域,抗菌活性被广泛关注和研究,其药理学原理包含多个方面。
药物的抗菌活性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理:1. 抗菌药物的靶点作用抗菌药物通过与靶点作用来实现对微生物的抗菌作用。
靶点可以是微生物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酸、蛋白质合成酶等。
抗菌药物与靶点结合后,会干扰微生物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产生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效果。
2. 破坏微生物细胞壁细菌细胞壁是其生存的关键结构,而抗菌药物中的某些成分可以破坏细菌细胞壁,使细菌无法维持原有的稳态,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例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酶来阻断细菌细胞壁的构建,从而展现其抗菌活性。
3. 干扰微生物代谢一些抗菌药物会通过干扰微生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和代谢途径来发挥抗菌作用。
比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能够与细菌核糖体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的进程,从而抑制细菌生长和复制。
4. 影响微生物DNA/RNA合成和修复DNA和RNA是微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核酸分子,而一些抗菌药物可以干扰微生物的DNA/RNA合成和修复过程。
例如,喹诺酮类抗生素可通过与靶标DNA 酶结合,阻碍微生物DNA的合成和修复,最终导致微生物死亡。
5. 干扰微生物细胞膜的功能和完整性微生物细胞膜是由脂质双层构成的,对细菌、真菌等来说,细胞膜的完整性是其生存和功能维持的关键。
而一些抗菌药物可以改变细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导致细胞膜的损伤和破坏,从而导致微生物死亡。
6. 干扰微生物细胞内酶和代谢物的正常活动一些抗菌药物可以与微生物细胞内的酶和代谢物发生相互作用,阻碍其正常的代谢活动。
这些抗菌药物可以抑制微生物内生酶的活性,或者与特定酶结合形成稳定复合物,导致微生物内的代谢途径受到干扰,从而影响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总而言之,抗菌活性的产生是通过干扰微生物正常生理活动的多种机制实现的。
黄芪的抗菌活性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潜力
黄芪的抗菌活性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潜力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黄芪被广泛认为具有抗菌活性,并且在临床上也显示出了潜力。
本文将介绍黄芪的抗菌活性,并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潜力。
黄芪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部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皂苷等。
这些成分被发现对抗多种病原微生物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黄芪提取物对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其中,对耐药菌的抑制效果尤为显著。
这使得黄芪成为探索新型抗菌药物的潜在来源之一。
黄芪的抗菌活性可能与其多种活性成分相互作用有关。
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芪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
多糖是黄芪中的重要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可增强机体对抗菌的能力。
而皂苷则具有抗菌和抗病毒活性。
这些成分相互作用,可能协同发挥了黄芪的抗菌活性。
黄芪的抗菌活性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
许多研究表明,黄芪对多种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例如,黄芪可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感染等。
黄芪不仅可以直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还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帮助机体抵抗感染。
此外,黄芪还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炎症反应是许多感染性疾病的共同特征,对炎症的控制有助于减轻病情和加快康复。
黄芪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减轻组织炎症损伤,并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尽管黄芪在抗菌活性和临床应用上表现出了巨大潜力,但仍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
目前,黄芪的抗菌活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上的应用也还在初步阶段。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黄芪的药理特性和临床疗效,以便更好地开发和利用黄芪的抗菌潜力。
总结起来,黄芪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并在临床上显示出了应用潜力。
黄芪的抗菌活性可能与其多种活性成分相互作用有关,其抗菌活性可能对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有益。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和意义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和意义
Result of antibiotic abuse
耐药性
二重感染
滥用 过敏反应
感染未有效控制,反而加重
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抗生素滥用。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和意义
我院2011年7月细菌、真菌分离前8位排名
序号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和意义
9.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的临时采购不得超过5次否则考虑列入采购目录,但不得 增加品种总数。
10.处方、医嘱点评:每月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 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 公示合理使用的前10名,通报不合理使用的前10名。 对超常处方3次以上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 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的,取消其抗菌药 物处方权。
11.建立戒免谈话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和意义
抗菌药物临床用药评价原则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 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9(38)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和意义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控制细菌耐药,保 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药》、品管《理抗医法疗菌》机药构、物管《临理中床条华应例人用》民管共和理和《办国处法执方业管医理师办法法
》 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 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 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各种病毒所 致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 和意义
抗菌药敏试验的意义
药敏试验的意义:1.查出耐药,减少治疗错误,便于医生选择个体化疗方案、节省费用。
2. 进行耐药监测,为医院感染控制部门提供防治依据,为经验用药提供可靠依据。
3.利用耐药监测结果控制抗菌药物应用,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延长新药使用寿命。
4. 为新药的研究和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二)、药物敏感试验规则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规则是德国和欧洲标准,而我国主要以临床试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 ),即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 的规则为标准,这个标准主要包括CLSI 纸片扩散法(M2 )和需氧菌稀释法(M7 )。
(三)、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参照标准1.标准的正确使用M100 –即新表M100-S17 ,每年更新1 次;包括M2 和M7 文件,M2 –即纸片扩散法(DD) 文件M2-A9 ,M7 –即MIC 文件M7-A7 。
M2 、M7 文件每3 年更新一次;使用文件时应注意文件是否已更新,避免使用旧文件造成判断结果失误。
2.获得文件的方法如果购买厂家的纸片可向厂家索取标准,每年国际化会议也会颁发此文件的中心内容。
(四)、CLSIM-100 表内容:CLSIM-100 表主要包括版本中的更新要点、各版本抗菌药物分组、M2 纸片扩散法用的表、M7 MIC 用的表、M7 MIC 用的表及词汇表等内容。
2007 年主要更新内容有关“或”的章节,即同类抗生素能否相互替代的问题;耐药性的增长及连续发生株的测试原则;不适于尿中分离菌的药物,大环内酯类的说明;革兰阴性菌及阳性菌的更新部分;质量评估和质量控制方面的更新。
(五)、试验与报告中抗菌药物的选择</strong>M-100 表将抗菌药物分成A.B.C.U.O 组1 、表1 和表1A 中所列A 组药物被认为对特定菌群的常规的首选试验组合以及常规结果报告中应该出现的药物。
2 、B 组包含一些临床上重要的,特别是针对医院内感染的药物,也可以用于首选试验。
头孢他啶连续与间断给药方式治疗兔肺炎血清杀菌活性的研究
渐增高 的趋势 ,且 2 1 年最 高达到 3 . % ,其耐药 问题 值得 00 95 研究 ,临床使用中是否出现交叉耐药需进一 步关 注。
综上所述 ,嗜麦 芽窄食单胞菌对抗 菌药 物耐药性广泛 ,其
n e i o il[] CiMc b ln c, 05 1 (1 : 8 — i rths t J. l ioi I e 20 ,1 1) 80 v sy pa n r o ft
a a bt n u naMo e O GS u— i eR b i P emo i dl T N h pn g,W NGQ ,HUXu ja ,e a.Dp r etfRsi t y f l t - A i — un t 1 eat n o e r o ,A i e I d m pa r i f adn
给 药 剂量 效 果 更 佳 。
与间断给药方式相 比,连续滴注头孢他啶具有 S A稳 定 ,维持时间长等优点,提 高 B
【 关键词 】 头孢他啶 ;血液杀菌作 用;肺炎
【 中图分类号】R32 【 文献标识码】A 【 3 文章编号】10 — 91(01 2 21 — 4 08 57 21 )1 — 15 0
只雌 性新 西兰白兔 随机分为 实验 组与对照组 ,实验组又分为 高、低剂量两个亚组 ,感染 2 h后采取连 续与 间断两种给 4
药方式静脉 注入 头孢他啶 ,疗程 为 4 ;对 照组不予治疗。于不同时间采集血清标本 ,测定不 同给 药方式 的血清抑茵活 d 性 (B)及SA SS B 。间断进行 肺灌洗,绘制 杀菌 曲线。治疗前后分别对动物行 x线检查 ;疗程 结束后 处死动物 ,行肺
实用 心脑 肺 血 管病 杂 志 2 1 年 l 第 1 第 1 01 2月 9卷 2期
抗菌药物PKPD参数与临床合理用药李焕德-文档资料
conc
×
×
※
×
※
×※
※ ※
×※
※
×
MIC ※ 0.016μg/ml
0 2 4 6 8 10 12 14 Time
• 浓度依赖性药物,氨基糖苷 类、氟喹诺酮类
• 主要评价参数:AUC0~24/MIC (AUIC)、
Cmax/MIC
血
浓
度
Cmax
AUC(effect)
AUC0~24
MIC
时间(t)
阿米卡星、环丙耐药达90%以上
1、背景资料
❖导致滥用的因素
• 医生、患者、食品 ✓全球每年生产的抗菌药
物约1/3未用于人类? ✓国内权威人士及问卷调
查显示,滥用抗生素的 主要是医生89%
2 药物体内过程的复习
用药剂量
吸收(Ka) 转运常数
体循环中药物浓度
K12 K21
消除(Ke)
代谢
作用位点的药物浓度
浓度越高杀菌率及杀菌范围也越大 24小时AUC/MIC、峰浓度/MIC是疗
效相关的主要参数
(1)抗菌药物-按杀菌活性分类
• 第三大类:与时间有关 但t 1/2 or PAE 长
• 头孢曲松t 1/2 8h,因此 在临床设计给药方案时 是非常重要的依据
(2)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药效学考虑
药动学/药效学参数与抗菌效力的关糸
0.016 87.8 57.5
8C 25.0
10
0.1 69.3 39.0
0.1 69.3 39.0
头孢噻肟B
MIC90
T>MIC90(h)
(mg/L) 总
游离
0.06 9.2
8.5
抗生素敏感试验及其临床意义
03 抗生素敏感试验的应用场景
医院实验室
诊断感染病原体
通过抗生素敏感试验,医院实验 室能够确定病原体对不同抗生素 的敏感性,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
断依据。
指导抗生素选择
根据试验结果,医生可以选择最合 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 果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控制院内感染
医院实验室对抗生素敏感性的监测 有助于及时发现耐药菌株,采取有 效措施控制院内感染的传播。
减少治疗时间
由于选择了最敏感的抗生素,治疗时 间可能会缩短,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 和经济负担。
降低耐药性
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通过抗生素敏感试验,医生可以合理选择抗生素,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从 而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
监测耐药性趋势
通过长期监测致病菌的耐药性变化趋势,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耐药性 问题,为未来的治疗提供参考。
避免盲目用药
在没有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盲目地选择抗生素,这可能 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产生耐药性。因此,抗生素敏感试验有助于避免盲目用药 ,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提高治疗效果
针对性治疗
通过抗生素敏感试验,医生可以根据 致病菌的具体情况选择最敏感的抗生 素,实现针对性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
抗生素敏感试验及其 临床意义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抗生素敏感试验概述 • 抗生素敏感试验的临床意义 • 抗生素敏感试验的应用场景 • 抗生素敏感试验的挑战与展望 • 抗生素敏感试验的案例分析
01 抗生素敏感试验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抗生素敏感试验是对细菌对不同抗生素药物的敏感程度进行 检测的方法。
展望
新型试验方法的研究
抗茵药物血清杀菌活性研究的临床意义分析
速充盈功能减低 , 房收缩至舒 张晚期 缓慢 充盈代偿之故 。 左 多普勒超声心动 图可较好地反映左室舒张功能 。EA比值 /
为左室舒张功能障碍 的最敏感指标[ 5 1 。
麝香保心丸组方配伍设计精巧 ,以开窍醒神活血散结
开经 络通诸窍作 用的麝香为 主药 , 配合涤痰 开窍的牛黄 ,
[ 荣 , 继鸿 . 2 琳 郭 心血管疾病 的现代观点【 . : M]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 出
版社 .0 53 8 2 0 .0 .
通 窍散瘀 的冰片而能 凉开 ; 配合辟 秽开窍的苏合香 , 温通 破 血 的肉桂又 能温 开 ; 在配 合善 于开 窍辟 恶秽搜 邪 的蟾 酥, 更有人参大补元气 , 各药大多归心经 。t ̄ 6 机理 与以下 1 ; I
的收缩力[ , 8 从而改善 心脏 功能; 】 麝香保心 丸能减 少 自由基 和内皮素的释放, 保护血管 内皮 细胞 功能[】 9, 减少 心肌 细胞
生异常, 而舒张功能障碍可发生在症状和心电改变之前 。 其 机制是 : 心肌舒缓是能量依赖性过程, 缺血缺氧时, 心肌会发 生一系列生化 、 电生理和机械改变 。 而其 中关键 的细胞代谢
而且 未 见 不 良反应 。 参 考 文 献
… 1胡大一, 马长生. 心脏病学 实践 【 ] 北京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M.
2 o 1 3— 1 4 o 7.2 2 .
和功能变化导致缺血心肌能量代谢 障碍, 这种能量底物的 改变 以代谢重构的方式影 响着心衰的进程。 大量研究表 明, 心病 时左室舒 张功 能受损 , 冠 表现为二尖瓣 脉冲式多普 勒 血流频谱 的改变 , E峰值速 度降低 , A峰值速度升 高,/ EA
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院感染成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而抗菌药物是治疗、预防和控制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过度使用和滥用抗菌药物已经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
因此,在医疗过程中,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主要通过对本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探究如何在医院内实现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对维护医院、患者和公众的健康,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及内容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本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分析导致抗菌药物滥用的原因,探究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方法和管理策略,并提出改善措施,从而提高抗菌药物的应用质量和临床疗效,促进医院感染控制和治疗水平的提高。
研究内容包括:1.调查研究对象:本院内住院患者2.调查内容:包括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种类、疗程、剂量等方面的情况3.统计分析:使用SPSS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图表4.结果讨论:得出结论并阐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方法和管理策略5.改善措施: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和措施三、研究方法与手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发放问卷,了解本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问卷包括患者基本情况、住院年限、已用药物种类、疗程以及医生和药剂师对抗菌药物应用的了解和态度等方面内容。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绘制出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分析图表。
四、研究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可以了解本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明确抗菌药物的滥用原因,并提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方法和措施,提高抗菌药物的应用质量和临床疗效,从而促进医院感染控制和治疗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药物血清杀菌活性研究的临床意义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抗菌类药物血清杀菌活性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36名健康男性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划分为三组,每组各计12人。
以抗菌类药物头孢哌酮及其复合制剂(头孢哌酮/他唑巴坦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其进行静脉滴注(静脉滴注按照头孢哌酮1.5g剂量、头孢哌酮/他唑巴坦2.25g剂量以及头孢哌酮/舒巴坦3.0g剂量进行滴注),选取静脉滴注后0.5h以及7h为监测点,对36名健康男性前后在接受这几种抗菌类药物静脉滴注前后体内血清杀菌活性(SBA)相关指标参数进行临床观察与监测。
结果:抗菌类药物头孢哌酮复合制剂(头孢哌酮/他唑巴坦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大肠埃希菌的SBA 血清杀菌活性较单纯意义上的头孢哌酮高出2~4倍左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抗菌类药物头孢哌酮及其复合制剂(头孢哌酮/他唑巴坦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针对临床常见致病病菌而言有着良好的SBA血清杀菌活性,抗菌类药物复合制剂对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大肠埃希菌的SBA血清杀菌活性明显优于单一式的抗菌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抗菌药物;头孢哌酮;复合制剂;血清杀菌活性;β—内酰胺酶
头孢哌酮以及良好的抗菌活性在临床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但其针对各种细菌所产生的β—内酰胺酶不如第三代头孢菌素稳定。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与头孢哌酮/舒巴坦作为头孢哌酮的复合制剂,其针对各种细菌所产生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有着高效、广谱且不可逆的特性,对阴性细菌以及革兰阳性细菌生成的β—内酰胺酶有着良好的抑制作用[1]。
本文选取36名健康男性为研究对象,对头孢哌酮、头孢哌酮/他唑巴坦以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SBA血清杀菌活性进行对比,研究抗菌药物血清杀菌活性的临床意义,所取得成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36名健康男性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划分为三组,每组各计12人。
研究对象年龄为20~31岁,平均年龄为(25±1.8)岁,体重为58~73kg,平均体重为(63±2.1)kg。
所选对象经调查测定均无药物过敏史[2],签署同意书自愿参与实验。
1.2 方法所选取的36名健康男性以随机顺序先后给予包括头孢哌酮、头孢哌酮/他唑巴坦以及头孢哌酮/舒巴坦在内的抗菌药物(其中,头孢哌酮取剂量为1.5g、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含1.5g头孢哌酮以及0.75g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含1.5g头孢哌酮以及1.5g舒巴坦),晨起空腹状态下进行静脉滴注,并在静脉滴注后0.5h以及7h两个时间点采取观测者静脉血,制备血清标本(每类药物给药间隔时间为7d)。
1.3统计学处理本文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经t检验并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抗菌类药物头孢哌酮复合制剂(头孢哌酮/他唑巴坦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大肠埃希菌的SBA血清杀菌活性较单纯意义上的头孢哌酮高出2~4倍左右(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头孢哌酮及其复合制剂(头孢哌酮/他唑巴坦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的SBS以及SBA浓度范围与中位数比较表如下(表1)。
表1:头孢哌酮及其复合制剂的血清SBS、SBA中位数比较表3 讨论
以SBA方式对酶抑制剂他唑巴坦以及舒巴坦联合用于人体内杀菌的增效效果明显[3],头孢哌酮及其复合之际在低浓度状态下的抗菌活性就为良好,它有能力对抗普通意义上的β—内酰胺酶,使其无法与抗生素的活性部位相结合,从而保持了抗生素的抗菌活性。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与头孢哌酮/舒巴坦作为头孢哌酮的复合制剂在本次试验结构中所显示出的增效倍数以及敏感率均基本一致,这说明其体外抗菌活性基本一致,因此也间接说明了在底物浓度一致的情况下,抗菌药物及其复合制剂要想发挥良好的抗菌活性,不仅关系着酶抑制剂的基本形式,同时与酶抑制剂的含量也有密切关系[4]。
本次试验结果还发现,头孢哌酮复合制剂所表现出的血清杀菌活性优于头孢哌酮,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1] 佟淑平.王琪.胡秀娟等.头孢他啶连续与间断给药方式治疗兔肺炎血清杀菌活性的研究. [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2).2115-2118.[2] 赵丽霞.抗菌药物肺泡灌洗液浓度与血清杀菌活性量效相关研究. [D].山东大学,2004.[3] 徐丽.罗隆泽.朱兵清等.C群脑膜炎奈瑟菌血清杀菌力试验的优化及其应用. [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06).619-621.[4] 聂为民.王睿.方翼等.加替沙星体外抗菌活性和血清杀菌效价的研究.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07).51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