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究竟怎么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要把写材料跟大家单独讲?因为在办公室工作,写材料是基本功,即便是后勤或者其他工作也离不开写材料。

如果工作成绩突出的,还要写典型经验材料进行交流。

那么,材料究竟怎么写?主要有三点:
一要弄清情况,二要积累素材,三要勤练勤写。

(一)弄清情况。

写材料的人,如果连情况都不清楚,那只能是应付式的完成。

现在网络很发达,需要写什么材料,上网把关键字输进去,同类的很多,有些同志偷懒,直接拿来改一改就提供给领导,有的甚至连地名都还没有改过来!情况不清楚,只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这样的情况大家一定要小心。

今天我侧重讲专业综合性材料撰写。

写这类材料,起码要弄清几个情况。

第一,必须弄清州情。

文山州的州情是什么?不仅简单的知晓“老少边山战穷”,其中蕴藏的东西,你知道多少?必须得去书本上了解。

我来文山近5个月时间,《文化文山》的整套书,我都看了,文山的历史、典故我知道了个大概。

从事办公室的同志更是要了解,不然材料怎么写?所以,一方面要去书上寻求,掌握文山的基本情况。

另一方面,要去大地上寻求。

在这方面,我建议秘书长、主任,要多让办公室的文秘人员走出去,看我们文山大地的基本情况,看文山大地变化的情况,看文山大地上县、乡、村的情况以及重点项目推进情况。

如果没有现场了解,怎么写得出有血有肉的材料呢?闭门造车,坐在办公室拷过来拷过去,写得出好材料吗?所以,写材料一定要弄清楚州情。

第二,要弄清领导的思维。

要搞清领导对材料的基本要求,虽然弄清楚很难,但是大家可以从只言片语中来掌握思维,特别是领导的脱稿讲话、调研中的讲话等等,要把它收集起来,进行归纳、整理,在写材料时进行分类总结提升。

如果不掌握领导的思维,方向都不对,写出来的材料肯定就离题了。

比如,有些写材料的同志文字功底非常扎实,稿子也有质量,但写出来的材料领导就是不满意,究其原因,就是方法出了问题,没有真正理解领导的思路和意图,而是按自己的想法“写材料让领导读”,就好比,领导本来想吃荞粑粑,却烙了个非常好吃的麦粑粑给他。

怎样才能了解领导的意图呢?要跟!看领导在想什么。

前几年特别提倡搞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时,我们办公室的同志把领导下乡在田里说的“烤烟烤到中间的时候就把菜籽点进去,等烤烟收完,菜也就得吃了;稻田里面也撒点鱼苗,水稻熟了,鱼也长大了”等口语化的句子,用书面语言提升为“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当中,要切实探索粮菜结合、稻菜结合、烟菜结合,提高复种指数,从而把节令拉长,把土地拉宽……”就这么一句话,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

这就是“跟”的例子。

领导到一定层级,都是通过若干岗位磨砺出来的,各个领导经历的岗位不同,他的特色和特点就不同,如果不跟,没有搞清楚领导的意图、喜好和对工作的部署,非得拿原来领导的思维来对待现在的领导,那不是有点强迫他吗?而强迫领导的结果,大家可想而知。

第三,要学透政策。

作为文秘人员,要弄清楚政策的基本走向,要持续不断地学。

中央和省重要会议精神,要第一时间主动学,不能等单位来组织和号召,等收到中央的文件已经晚了!一定要先学一步,甚至在领导前先学一步。

中央的精神体现在哪里?人民日报、云南日报等报刊,你不一定要全部读,但至少头版头条文章或者是头版文章,大家一定要读。

读的收获不一样,头版头条文章是掌握信息、掌握政策的,头版的评论员文章是学写材料的。

你看看中央的文件,人家的材料是怎么写的?要学!要模仿!这个就是我跟大家讲的第一点,要弄清三种情况,弄清这个地方的州情,弄清领导的意图,弄清基本的政策走向。

(二)要积累素材。

写材料,积累素材非常重要。

我们写材料,“写”非常关键,不能“抄”。

特别是讲话稿,写出来的和抄出来的差别太大了。

因此,要积累素材。

一是中央、省、州里的重大决策部署、重要表述以及重大政策安排。

二是州外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进行分块的积累。

比如,当前其他地方脱贫攻坚有什么先进经验,乡村振兴有些什么先进经验等等,都要注意积累。

三是州内一些做法的积累。

州内做得好的,也要积累起来。

这些基本素材,一旦写大材料的时候不需要去抄,动用你的积累库就可以。

关于每一项工作,只要把积累调出
来,应用上去,这样写材料就不耽搁时间;也犯不着去抄了,从头到尾就写出来了。

特别是大家分块写的时候,哪块积累多,材料就来得快。

积累不是抄,是自己的,是自己做的作业。

我做好作业,拿来就用,跟抄是两回事。

(三)要勤写勤练。

写材料没有什么秘诀,跟开车熟练是按公里数滚出来的一样。

写材料只有写到不怕写,才算出师。

如果一旦接到材料任务就有天大的压力,那你还差得太远。

如果从不爱写、到不怕写、再到爱写,不断夯实基础,把别人不爱干的事情干得精致的时候,那你想不进步都难。

写材料有一些规范:第一,要注意层次。

有的材料,没有一二三四,从头到尾用过渡语就解决了,这是最好的。

现在我们办公室的材料质量总体还是高的,但是层次上还有问题。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领导讲话,如果层次不清,听众就会不知所云。

书面表达时,可以用“一、(一)、1、(1)”来表示层次,看得也很清楚;但领导讲话,总不能“大写一”“括号一”的念吧,因此,起草讲话稿层次要简洁,一般不能超过2个层次,超过2个层级听众就会模糊了,记笔记都不知记到哪里去。

建议大家在写讲话稿时,在每一块内容之下,用“一是、二是……”或者“第一、第二……”来与大标题进行区分。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领导讲话都要这样,有些工作安排是要分层次讲才能讲清楚的,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第二,要注意归类。

写材料最粗糙的做法就是不归类,总的有五桩事情就写五点,每一点的下面又有几点,这个就是最粗糙的了,属于初级阶段。

比较差的材料就是不注意提炼、不注意归类,同一个事例,在第一点也讲,在第三点也讲。

在一个材料中,同一个事情是不能出现两次的,特别是先进材料、典型经验,会让受众认为这个地方没有干什么事,一个事情翻来覆去的“炒回锅肉”。

因此,材料必须要进行加工,不能简单分3、4个层级的罗列出来。

要通过加工、归纳、提炼、总结,最后精炼出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三,要注意文字精炼。

现在有个误区,好多人认为,写材料跟写文章是两回事。

错!材料跟文章原本就是一回事,只是材料一般不用很文学化的表达而已。

好的材料背后隐藏着文采,特别好的材料就是特别好的文章。

我国古代传下来的最好的文章就是材料。

比如,毛主席起草的《为人民服务》,是号召向张思德学习的文件,就是非常好的文章。

中央的一些文件,领导的讲话,也有很多文学化的东西,但不夸张,其目的是让你能够浅显直观的理解。

比如,毛主席把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文章称之为“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大家一听就懂、就明白。

因此,大家一定要在文字功底上下功夫,要勤写文章,而不光是写文件。

一个写材料写得好的人,应该也是随笔、感想等小文章写得好的人。

建议办公室在内部刊物开辟一个专栏,刊登大家的随笔、感想等等,为大家提供一个练笔的平台,不断提升文字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