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蔓割病.pptx

合集下载

甘薯生产新技术—专用型甘薯栽培技术(甘薯生产技术课件)

甘薯生产新技术—专用型甘薯栽培技术(甘薯生产技术课件)
一、蔬菜专用型甘薯品种的营养特点
菜用型品种的特点是茎叶再生能力强,生物产量高,以收获幼 嫩茎尖作为蔬菜食用为主要栽培目的。
甘薯的新鲜茎叶营养成分十分丰富。据亚洲蔬菜研究所发展中 心报道,每100g新鲜甘薯茎叶含水分81.7g、粗蛋白3.56g、粗 纤维4.10g、粗脂防0.67g、钙81.2mg、磷67.3mg、铁10.37mg、 胡萝卜素3.61mg、VC25.0mg、VBl0.06mg、VB60.17mg、烟酸 0.94mg。瓜、南瓜、冬瓜、莴苣、茄子、胡萝卜、番茄等13 种蔬菜相比较,在14种营养成分中,蛋白质、脂肪、热量、纤 维素、碳水化合物、钙、铁、磷、胡萝卜素、VC、VB1、VB6、 烟酸等13项指标均居首位(10-1)。
培训包之十 蔬菜专用型甘薯栽培技术
(二)整地起畦与施基肥 结合蔬菜专用型品种生长特点,整地时适合起平畦,精细耕整。畦距100~ 130cm(包括畦沟),畦高15~20cm。整地时施用磷肥20~30kg,以腐熟人粪尿、 厩肥或堆肥等作基肥(约1500kg)配合适量复合肥,可获得较好的茎尖产量及食用品 质。整地起畦后,可喷施除草剂金都尔控制田间杂草。 (三)田间种植模式如下图。
培训包之十 蔬菜专用型甘薯栽培技术
(五)田间管理 1.查苗补苗 种植后7d内进行查苗,发现缺苗马上补苗,并保持土壤湿润。 2.摘芯打顶 薯苗成活后生长有7~10片叶(离畦面约30cm)时,摘去植株生长点,促分枝,以便 提早采收。 3.肥水管理 每采收两次茎尖要穴施或撒施一次,在土壤肥力中等的情况下,每次每亩施尿素 15kg、复合肥(N: P: K=15:15:15) 30kg,同时注意除草。菜用型甘薯从种植至采收 结束前,畦面应常淋水或喷灌,以保持畦面土壤湿润,确保幼嫩茎尖生长听需的水 分,如遇雨水过多,要及时排水。

甘薯蔓割病研究进展

甘薯蔓割病研究进展

甘薯蔓割病研究进展摘要:概述了甘薯蔓割病的发病症状及流行特点、抗病机制、抗病育种、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防治甘薯蔓割病提供依据。关键词:甘薯蔓割病;发病症状;抗病机制;防治方法Advances in Research on Sweet Potato Fusarium WiltAbstract: The rules of occurrence and epidemic dynamics of sweet potato fusarium wilt were summarized. Screening of the antigenes, extension of resistant varieties, resistance breeding, treatment of susceptible varieties with fungicides were the major techniques for controlling the disease.Key words: sweet potato fusarium wilt; symptom; resistance mechanism; prevention method甘薯蔓割病又称镰刀菌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 sp batatas),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此病是我国南方甘薯种植区的主要病害,近年来有向长江中下游区域蔓延的趋势。根据2011年湖北省甘薯主产区主要甘薯病害调查,该省的十堰市、武汉市、荆州市及宜昌市均发现了甘薯蔓割病的危害,部分田块发病率高达30%以上。病害在田间随机分布,一般减产10%~20%,重者达50%以上。推广抗病良种和药剂浸苗处理是目前的主要防治措施。另外还要控制带病种薯及种苗的远距离运输,才能使该病在湖北省的蔓延趋势得到有效控制。1 发病症状及流行特点土壤带菌及带病种薯、种苗是引起苗田和大田发病的侵染源,病菌由土壤通过秧苗基部或根部的伤口,或由带菌种薯通过导管侵入秧苗,在导管组织内繁殖,致使患病植株发生全株性枯萎和死亡,田间表现为地上部分叶片自下而上变黄脱落,茎维管束变成褐色,最后茎部开裂,整株死亡。当旬温高于20 ℃时开始发病,气温升高时蔓割病发病加重,旬温高于27 ℃时病情迅速上升[1]。夏秋季大雨后病害剧增。植株受侵染后,根、茎蔓等不同部位均可见纵裂症状,且多发生在靠近土壤的茎部。沙壤土或土质疏松的地块发病重,土质黏重或含水量高的田块发病轻[2]。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部分地区由于种植推广感病品种而使得该病迅速蔓延[3],20世纪90年代该病在福建省主栽品种新种花等高感品种中流行[2]。种植抗病品种可以有效减轻病害,通常高抗品种在田间很难看到典型病株,即使在连作情况下也可以表现出持久的抗性[4]。2 抗病机制甘薯接种蔓割病菌后,病株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及叶片多酚氧化酶(PPO)活力升高,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5,6]。抗病品种接菌后,植株维管束组织中侵填体很少充满所有维管束[7]。感病品种接菌后,叶绿素含量、光合强度、气孔导度及希尔反应活性下降,乙醇酸氧化酶活性上升[8]。抗病品种叶片中蛋白酶活性降低,氨基酸含量下降,而感病品种蛋白酶活性升高,游离氨基酸上升[9]。p 国外抗蔓割病育种报道很少。国内抗蔓割病育种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卢同等[13]利用蔓割菌毒素作为选择压力,选育出了高产、优质的双抗性甘薯新品系“97-10” 和“99-12”。谢世勇等[14]于1998~2000 年在室内和田间对“97-10”的蔓割病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97-10”具有较好的抗性。张联顺等[15]对国内1 100多份甘薯品种(系)资源进行了蔓割病抗性测定。高抗的品种有湘薯6号、华北48、潮薯1号、广薯l5、广薯l6、豆沙薯、甘薯330、湘农黄皮、丰薯2号等。这些抗病品种分别在甘薯病区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80万hm2,增产粮食8亿kg。方树民等[16]经5年反复筛选鉴定,从557份甘薯品种(系)中筛选出兼抗甘薯瘟和甘薯蔓割病的品种(系) 16份。郑光武等[17]选育出的甘薯种质C180高抗蔓割病和兼抗甘薯瘟I型菌系,是抗病育种上已成功利用的核心亲本。利用C180亲本材料,国内直接或间接育成了20多个甘薯新品种,其中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品种8个。4 防治方法4.1 化学防治研究表明,在同一剂量和处理时间内,多菌灵粉剂对甘薯蔓割病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托布津粉剂,超微多菌灵粉剂略高于多菌灵粉剂,最佳剂量和处理时间为80%超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8 g/L 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 g/L浸苗,晾干后扦插。上述处理对大田感病品种防治效果达80%~100%,增产7%~15%,可供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18]。4.2 生物防治已有研究表明,甲壳胺、芽孢杆菌对感蔓割病甘薯的叶片组织浸取液中的甘薯凝集素等具有较明显的抑制蔓割菌丝萌发和凝集活性的作用[19-21]。5 小结蔓割病病原菌是一种弱寄生性土壤习居菌,厚垣孢子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病菌主要是通过苗茎的受伤部位侵入[22]。药剂浸苗处理旨在保护苗茎伤口免受土壤中病菌的侵染,使它能正常形成愈伤组织。然而病菌一旦从感病品种植株伤口侵入,并扩展到维管束组织,药剂则难于发挥疗效作用。一旦发现疫情就要立即清除焚烧病苗,对发病区域土壤进行熏蒸处理。要严格控制带病种薯及种苗的远距离运输,选用抗病良种和药剂浸苗处理。甘薯扦插之前,要用50%多菌灵浸苗处理,必须确保薯苗健康无病。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培育无病壮苗才是大田药剂浸苗处理获得良好防效的前提与基础。参考文献:[1] 福建莆田地区农科所,平潭县农技站.甘薯蔓割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J].福建农业科技,1978(2):27-32.[2] 方树民,陈玉森.福建省甘薯蔓割病现状与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04,30(5):19-22.[3] 小川奎,褚茗莉.甘薯蔓割病的防治[J].杂粮作物,1984(1):56.[4] 方树民,陈玉森,郑光武.甘薯主栽品种对甘薯瘟和蔓割病抗性评价[J].植物保护,2002,28(6):23-25.[5] 柯玉琴,潘廷国,伍迪明,等.甘薯抗蔓割病的生理机制I.感染蔓割病后甘薯叶片脂质过氧化及保护酶的变化[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4,23(1):l12-116.[6] 柯玉琴,潘廷国.甘薯抗蔓割病的生理机制II.甘薯抗蔓割病与多酚氧化酶及其同功酶的关系[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6,25(3):377-380.[7] COLLINS W W,NIELSEN L W.Fusarium wilt resistance in sweet potatoes [J]. Phytopathology,1976,66(4):489-493.[8] 代红军,柯玉琴,潘廷国,等.甘薯蔓割病病原菌的侵染对甘薯光合作用的影响[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3):304-307.[9] 代红军,邱永祥.甘薯抗蔓割病生理生化机制的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02(20):5-8.[10] 代红军,丘永祥.蔓割病对不同抗性甘薯品种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J].农业科学研究,2006,27(2):51-53.[11] 代红军.蔓割病对甘薯叶片脂质过氧化及某些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282,3292.[12] 邱永祥,柯玉琴,代红军,等.甘薯抗蔓割病的酚类物质代谢的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5):167-170.[13] 卢同,谢世勇,李本金,等.双抗性甘薯新品系的抗病力鉴定和生产力评价[J].江西农业学报,2004,16(2):33-37.[14] 谢世勇,林时迟,李本金,等.利用菌毒素鉴测甘薯新品系97-10 抗病性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02,17(1):20-22.[15] 张联顺,钱爱萍.甘薯品种(系) 资源多抗性鉴定与利用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1999,14(3):10-14.[16] 方树民,陈玉森,郭小丁.甘薯兼抗薯瘟病和蔓割病种质筛选鉴定[J].植物遗传资源科学,2001,2(1):37-39.[17] 郑光武,中奕,方树民,等.抗蔓割病优质甘薯种质C180在育种中的应用[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6,7(4):474-476.[18] 方树民,陈玉森.药剂浸苗处理防治甘薯蔓割病的试验[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5,24(4):420-425.[19] 户勋,余萍,方一泓,等.甘薯蔓割病菌对甘薯的诱导抗性和PR蛋白的性质测定[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3(6):77-81.[20] 刘伟,谢联辉. 芽孢杆菌对感染蔓割病甘薯活性氧代谢的效应[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5(6):569-572.[21] 余萍,林玉满.甘薯凝集素的提取及性质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1,13(6):25-29.[22] BOOTH C. The Genus Fusarium[M]. Surry England:CMI in Kew,1971.。

甘薯病虫害

甘薯病虫害

甘薯病虫害甘薯斑点病分布与为害] 我国南北甘薯种植地区都有发生,是甘薯叶部常见的一种病害。

由甘薯叶点霉菌[Phylosficta batatas (Thum)Cooke]侵染所引起。

发生严重时叶片局部或全部枯死。

[症状] 叶上病斑圆形至不规则形,初期红褐色,后变黄褐色或灰色,边缘稍隆起,斑中散生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发病规律] 北方地区病原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散出分生孢子传播侵染。

南方周年种植甘薯,病叶上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重复侵染。

雨水多,田间湿度大,发病重。

[防治方法] 一是清除病残体;二是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5-7天喷1次,共喷2-3次。

甘薯蔓割病[分布与为害] 甘薯蔓割病又叫甘薯枯萎病、甘薯萎蔫病等。

分布广泛,全国各甘薯生产区均有发生。

由甘薯镰孢菌(FusariumbulbigeumCke.etMass.Var.batatas Wollenw.)引起,除为害甘薯外,还为害烟草、马铃薯、番茄、棉花、玉米、大豆等多种作物。

[症状] 侵染茎蔓、薯块。

苗期发病,主茎基部叶片先发黄变质。

茎蔓受害,茎基部膨大,纵向破裂,暴露髓部,剖视维管束,呈黑褐色,裂开部位呈纤维状。

病薯蒂部常发生腐烂。

横切病薯上部,维管束呈褐色斑点。

病株叶片自下而上发黄脱落,最后全蔓枯死。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和厚垣孢子在病薯内或附着在遗留于土中的病株残体上越冬,为初侵染病源。

病菌从伤口侵入,沿导管蔓延,病薯和病苗是远距离传播的途径,流水和耕作是近距离传播的途径。

土温27-30摄氏度,雨量大,次数多,有利于病害流行,连作地、沙土、沙壤土发病较重。

甘薯蔓割病病茎剖面及病原菌分生孢子[防治方法] 一是选种抗病品种,禁止从病区调入薯种、薯苗;二是温汤浸种,培育无病壮苗;三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浸薯种甘薯干腐病分布与为害] 甘薯干腐病,是甘薯贮藏期的主要病害之一。

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教学课件(含英文):甘薯病虫害绿色防控(双语)

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教学课件(含英文):甘薯病虫害绿色防控(双语)
甘薯病虫害绿色防控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weet Potato Diseases and Pests
一 甘薯黑斑病绿色防控
I.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weet Potato Black Spot
➢ 生长期症状 当病苗移栽到大田后,生长衰弱,叶片发黄脱落,
遇干旱易枯死。病苗即使成活,结薯也少,产量极低。 薯蔓上的病斑可蔓延到新结薯块上,多在伤口处产生黑 色斑块。
➢ Symptoms at growth period When the diseased seedlings are transplanted to
the field, their growth is weak, the leaves turn yellow and fall off, and they are easy to die in case of drought. Even if the diseased seedlings survive, there are few potatoes and the yield is extremely low. The spots on the potato vines can spread to the new tubers, mostly producing black spots at the wounds.
甘薯病虫害绿色防控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weet Potato Diseases and Pests
一 甘薯黑斑病绿色防控
I.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weet Potato Black Spot

蔓割病对不同抗性甘薯品种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蔓割病对不同抗性甘薯品种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蔓割病对不同抗性甘薯品种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代红军;丘永祥
【期刊名称】《农业科学研究》
【年(卷),期】2006(027)002
【摘要】以甘薯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抗性甘薯品种感染蔓割病原菌后植株长势、地上部干质量、叶片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多胺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抗病品种金山57与其健株相比,地上部干质量、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多胺含量等指标差别不明显,而感病品种岩薯8-6与对照相比,上述指标变化差异显著.【总页数】3页(P51-53)
【作者】代红军;丘永祥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银川,750021;福建农业科学院,福建,福
州,35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31;Q945.11
【相关文献】
1.不同抗性豌豆品种人工接种白粉病后相关r生理指标研究 [J], 陆建英;王昶;张丽娟;闵庚梅
2.温度胁迫对褐飞虱不同抗性水平水稻营养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J], 王伟力;黄立飞;姜建军;胡雍;陈红松;杨朗;
3.温度胁迫对褐飞虱不同抗性水平水稻r营养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J], 王伟力;黄立飞;姜建军;胡雍;陈红松;杨朗
4.不同营养液对水培火鹤幼苗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J], 秦丽娟;方正;李英丽;赵斌
5.不同营养土对黄瓜幼苗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J], 郭小静;白会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薯病害

甘薯病害

2. 甘薯病害甘薯叶斑病彩版56·441~442症状又称斑点病或叶点病 , 主要为害叶片。

叶斑圆形至不规则形 , 初呈红褐色 ,后转灰白色至灰色 , 边缘稍隆起 , 斑面上散生小黑点 , 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

严重时叶斑密布或连合 , 致叶片局部或全部干枯。

病原Phyllosticta batatas(Thüm.)Cooke 称甘薯叶点霉 ,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分生孢子器近球形, 具孔口 , 直径 100~125 μm; 分生孢子梗短 , 卵圆形或椭圆形 ,单胞 , 无色 , 大小 2.6~ 10 × 1.7~5.8(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北方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 , 翌年散出分生孢子传播蔓延。

在我国南方 , 周年种植甘薯的温暖地区 , 病菌辗转传播为害 , 无明显越冬期。

分生抱子借雨水溅射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生长期遇雨水频繁 , 空气和田间湿度大或植地低洼积水 , 易发病。

防治方法 (1) 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烧毁。

(2) 重病地避免连作。

(3) 选择地势高燥地块种植 , 雨后清沟排渍 , 降低湿度。

(4) 常发或重病地于病害始期及时连续喷洒78% 波·锰锌( 科博 ) 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40%多·硫悬浮剂 500 倍液 , 隔 10 天左右 1 次 , 连续防治 2~3 次 , 注意喷匀喷足。

甘薯黑疤病彩版56·443~444( 左 )症状又称甘薯黑斑病。

生育期或贮藏期均可发生 , 主要侵害薯苗、薯块 , 不为害绿色部位。

薯苗染病茎基白色部位产生黑色近圆形稍凹陷斑 , 后茎腐烂 , 植株枯死 , 病部产生霉层。

薯块染病初呈黑色小圆斑 , 扩大后呈不规则形轮廓明显略凹陷的黑绿色病疤 , 病疤上初生灰色霉状物 , 后生黑色刺毛状物 , 病薯具苦味 , 贮藏期可继续蔓延 ,造成烂窖。

十个甘薯品种对蔓割病的抗性鉴定

十个甘薯品种对蔓割病的抗性鉴定

十个甘薯品种对蔓割病的抗性鉴定作者:雷剑,杨新笋,苏文瑾,等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第22期雷剑,杨新笋,苏文瑾,王连军,柴沙沙(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64)摘要:以湖北省甘薯主产区的十堰市、武汉市、宜昌市分离纯化的蔓割病病原菌为材料,对10个甘薯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

结果表明,所有品种接种后均有发病植株,10个品种中蔓割病抗病性最好的是“3018”,其次是鄂薯11号、“3046”最感病。

接种7d,3个地方的菌株致病力由强到弱依次是十堰市菌株、武汉市菌株、宜昌市菌株。

关键词:甘薯品种;甘薯蔓割病;抗性鉴定中图分类号:S435.31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4)22-5422-02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4.22.022收稿日期:2014-08-08基金项目:国家甘薯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11-C-15);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资助项目(2007-620-001-03);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甘薯特色学科建设项目;公益性科技研究项目(2012DBA53001);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2011DFB31620)作者简介:雷剑(1980-),男,湖北竹山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甘薯品种选育与病虫害防治研究,(电话)027-87389460(电子信箱)lj9904005@163.com;通讯作者,杨新笋,研究员,(电子信箱)yangxins67@yahoo.com.cn。

甘薯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等特点,是中国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

甘薯蔓割病(Sweetpotatofusariumwilt)又称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f.spbatatas)枯萎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1,2]。

甘薯新品种“330”抗甘薯瘟和蔓割病鉴定

甘薯新品种“330”抗甘薯瘟和蔓割病鉴定

甘薯新品种“330”抗甘薯瘟和蔓割病鉴定
张联顺;陈群航
【期刊名称】《植物保护》
【年(卷),期】1991(017)005
【摘要】甘薯抗病新品种“330”系从“闽抗329”变异株中选育而成。

1983-1990年室内89个不同毒力菌株接种进行抗薯瘟病鉴定,平均病指4.4。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平均病指4.2。

病区广泛鉴定,平均病指4.5。

抗蔓割病鉴定,1987-1990年人工接种鉴定结果,年均病指45.8。

1984-1990年,调查本省12个甘薯区自然发病情况,平均株发病率3.76%。

生产力测定,20点试验结果,平均亩产鲜薯1943.5,公斤,多年试验示范表明:“330”表现抗病性强,丰产性较好,品质较优。

1986年以来,已在本省泉州、福州、宁德、龙岩等市推广种植,累计面积达30多万亩,并推广到江西、浙江等地。

【总页数】2页(P13-14)
【作者】张联顺;陈群航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5.31
【相关文献】
1.甘薯新品种(系)的抗瘟鉴定与筛选 [J], 余成章;傅文泽;黄瑞方
2.甘薯品种对甘薯瘟和蔓割病的兼抗反应测定 [J], 方树民;陈玉森
3.甘薯新品种金山57抗蔓割病鉴定研究 [J], 方树民;郑光武
4.甘薯抗蔓割病的生理机制Ⅰ.感染蔓割病后甘薯叶片脂质过氧化及保护酶的变化[J], 柯玉琴;潘廷国;伍迪明;方树民
5.甘薯抗瘟新品种——闽抗330 [J], 张联顺;陈群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薯病虫草鼠害防治(甘薯生产技术课件)

甘薯病虫草鼠害防治(甘薯生产技术课件)
(一)薯田杂草的生物学特性 1.杂草具有结实力高的特性,绝大部分杂草结实力高于一般农作物的几十倍或更多,
千粒重小于作物种子,一般在1克以下,十分有利于传播,如一株笕菜可结50 万粒种子。 2,。杂草的传播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风是最活跃的传播方式,如菊科等果实上有冠 毛.便于风传;有的杂草果实有钩刺,可随其他物传播,如苍耳、鬼针草等;有 的杂草种子可混在作物种子里、饲料或肥料中传播,也可借交通工具、农具等 传播。 3.杂草种子成熟度不齐,但发芽率高,寿命长。荠菜、黎未完全成熟的种子更易发 芽,马唐开花后4~ 10天就能形成发芽的种子。莎草、黎属、旋花属等杂草的 种子寿命可达20年以上。成熟度不一,休眠长短也不同,故出草期长。 4.杂草的无性繁殖力和再生力很强,如10厘米上层中,成活率可达80%;马齿笕被 铲除后,经曝晒数日,仍能发根成活;香附子、茅草铲除后数天就长出新芽。
甘薯田化学除草
(三)薯田化学除草 除草剂在甘薯上起步晚,应用面积远不及水稻、小麦、棉花等作物。现根据部分资
料,将化学除草剂在甘薯上的实用技术简单介绍于后。 常用的防除方法如下:每666.7平方米用48%的氟乐灵乳油75~120毫升,兑水40千
克,于整地后栽插甘薯前喷雾。注意在300C以下,下午或傍晚用药,用药后 立即栽薯,也可用氟乐灵与扑草净混用;每666.7平方米用喹禾灵乳油60~80 毫升,兑水50千克,于杂草三叶期田间喷雾。用药时田间湿度要大,防除多年 生杂草适当加大剂量,用药后2~3小时下雨不影响防效; 每666.7平方米用 12.5%拿捕净乳油60~90毫升,兑水40千克,于禾草2~3叶期喷雾。注意喷雾 均匀,空气湿度大可提高防效。以早晚施药较好,中午或高温时不宜施药;防 除4~5叶期禾草每666.7平方米用量加大到130毫升;防除多年生杂草时在施药 量相同的情况下,间隔3星期分2次施药比一次施药效果好,防止药漂移到禾本 科作物上。

★甘薯病害

★甘薯病害

★甘薯病害甘薯病害:1.甘薯黑斑病、2.甘薯茎线虫病、3.甘薯根腐病4.甘薯软腐病、5.薯瘟病、6.甘薯疮痂病、7.甘薯蔓割病、8.甘薯根结线虫病、9.甘薯镰刀菌干腐病、10.甘薯紫纹羽病、11.甘薯病毒病甘薯病害:黑斑病、茎线虫病、根腐病、软腐病、薯瘟病、疮痂病、蔓割病、根结线虫病、干腐病、紫纹羽病、病毒病1.甘薯黑斑病甘薯黑斑病传播途径:甘薯的一种检疫性病害,病菌通过土壤、薯窖、不充分腐熟的积肥、种薯、薯苗等传播,在甘薯的伤口处侵入。

甘薯黑斑病危害幼苗特征表现:幼苗感染黑斑病,开始在基都产生梭形褐色斑点,逐渐发展成为椭圆形黑斑并凹陷,进而使幼颈部全部变黑,带病苗栽后难以成活,栽后1~2周叶片从基部变黄脱落,直到全株枯死。

甘薯黑斑病危害块根特征表现:块根发生黑斑病,主要是呈现圆形稍稍下凹黑斑,逐渐扩大并向薯内深处发展,在内部沿维管束传播扩展,失去可食性。

甘薯黑斑病农业防治方法:①严格薯田轮作周期,保证4年以上。

②选用抗病品种、无病秧苗。

③贮藏窖熏蒸、种薯处理。

④秧苗处理。

甘薯黑斑病贮藏、种薯处理方法:贮藏窖先加温 35~38℃三昼夜,然后快速降温到10~14℃,或在窖内利用锯末掺硫磺点燃熏蒸。

种薯上炕后l~2天,温度增高至30~32℃促成伤口组织愈合,3~5天,温度增至 35~37℃,以产生甘薯丙酮,抑制黑斑病孢子萌发。

药剂处理种薯,可用80%402抗菌剂兑水1500倍浸种10分钟。

甘薯黑斑病药剂防治方法:栽前先将基部着生有不定根的白色部分剪除,留有绿色茎以上部分,然后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兑水500倍液浸泡3分钟,浸苗高度6~7cm,浸后即可扦插。

2.甘薯茎线虫病甘薯线虫病是我国甘薯重点检疫对象,俗称糠心病、空心病、糠梆子等,是我国薯区的主要病害。

甘薯茎线虫病危害植株特征:甘薯植株感线虫后生长缓慢变小,茎蔓变暗;甘薯茎线虫病危害薯块特征:薯块感病后外观表现出暗灰色,有时纵裂或龟裂。

解剖内部,薯肉变成黑白相间的糠心或黑色海绵状,薯肉全部被破坏,失去可食性。

甘薯对蔓割病菌与其粗毒素抗性的相关性研究

甘薯对蔓割病菌与其粗毒素抗性的相关性研究

甘薯对蔓割病菌与其粗毒素抗性的相关性研究林时迟;谢世勇;李本金;种藏文;卢同【期刊名称】《江西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00(022)005【摘要】用甘薯蔓割病菌及其粗毒素分别对100个甘薯品种(系)进行接种,将试验结果的病情指数和枯萎度两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r=0.988 5,表明两者呈高度正相关.用强、弱致病力的F01、F02两个甘薯蔓割病菌株及其粗毒素分别对不同抗性的6个甘薯品种进行抗性测定,结果表明甘薯品种对强、弱致病力蔓割病菌的抗性反应与其粗毒素的枯萎反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1=0.999 4和r2=0.998 9两者呈高度正相关.F01、F02甘薯蔓割病菌的混合菌株与其粗毒素接种抗、中、感的6个甘薯品种,所得的病指与枯萎度之间相关系数r=0.998 7,表明两者呈高度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用甘薯蔓割病菌粗毒素检测不同抗性甘薯品种(系)的枯萎度,能够反应出甘薯品种(系)对甘薯蔓割病的抗病或感病程度.【总页数】4页(P92-95)【作者】林时迟;谢世勇;李本金;种藏文;卢同【作者单位】福建省农业厅植保植检站,福州 35000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州 35001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耕作轮作研究所,福州 35001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耕作轮作研究所,福州 35001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州35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31;S332.3【相关文献】1.甘薯蔓割病病原菌的侵染对甘薯光合作用的影响 [J], 代红军;柯玉琴;潘廷国;邱永祥;陈莹2.甘薯对蔓割病菌与其粗毒素抗性的相关反应 [J], 谢世勇;李本金;林明迟;种藏文;卢同3.利用甘薯青枯病菌及其粗毒素测定甘薯品种抗瘟性的相关性研究 [J], 李本金;谢世勇;陈涵贞;林时迟;种藏文;卢同4.甘薯主栽品种对甘薯瘟和蔓割病抗性评价 [J], 方树民;陈玉森;郑光武5.甘薯蔓割病菌对甘薯的诱导抗性和PR蛋白的性质测定 [J], 户勋;余萍;方一泓;李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薯蔓割病

甘薯蔓割病

甘薯蔓割病本词条内容尚未完善,欢迎各位编辑词条,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甘薯蔓割病,也称甘薯枯萎病、萎蔫病、蔓枯病等。

〔病原菌学名〕Fusarium bulbigenum Cke. et Mass. Var. botatas Wollenw.〔寄主作物〕甘薯及其他旋花科植物。

〔病害诊断〕病苗根呈青肿状,导管变褐色,上部黄瘦。

成株发病,病株矮小,茎基部膨肿,表面有青晕,剖视病部可见植株感病后维管束变褐色,从茎基部向上扩展可达二三十厘米长。

病株除顶部少数叶片绿色外,其余叶片全部发黄,并从下部老叶陆续枯死脱落。

后期病部皮层破裂,呈纤维状,表皮生粉红色霉状物。

薯块发病,薯蒂部呈腐烂状,横切病薯上部维管束变色部,在横切面呈黑褐色圆环状斑点。

致病菌为甘薯镰孢菌。

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顶胞稍尖,末胞尖端稍弯曲,有3~5个隔膜。

小型分生孢子单胞,卵圆形至椭圆形。

厚垣孢子褐色,球形。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病薯内或附着在土中病残体上越冬。

病菌也可以腐生状态在土壤中存活。

病菌多由伤口侵入,沿导管蔓延。

栽苗的切口是最主要侵入部位,根部的伤口以及叶部伤痕也能侵入。

病菌也能侵入生长不良的幼苗。

病害可借病薯、病苗远距离传播,近距离主要靠土壤、流水、农具传播。

土温27~30℃,土壤高湿有利于发病。

降雨多,雨量大常使病害严重发生。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如潮汕白、南京92、金山247、台城薯、南瑞苕、晋青9号、徐州18等。

(2)选用无病种薯,无病土育苗。

(3)栽植前薯苗用0.2%“401”抗菌剂浸苗10分钟消毒处理。

(4)施用充分腐熟粪肥。

适量灌水,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5)重病地块与粮食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与水稻1年轮作就可收效。

(6)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或深埋。

(7)发病初期可及时喷布30%绿叶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双效灵水剂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薯药剂处理
二、甘薯蔓割病的防治
3. 种苗处理 栽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浸薯苗5-10分钟。
种苗药剂处理
二、甘薯蔓割病的防治
4. 化学处理 发病初期喷洒绿叶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发病初期及早防治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一、甘薯蔓割病的识别
1. 苗期发病 表现为主茎基部叶片发黄变质。 2. 茎蔓受害 茎基部膨大,纵向破裂,暴露髓部,剖视 维管束, 薯块受害 病薯蒂部常发生腐烂。横切病薯上部,维 管束呈褐色斑点。 4. 病株叶片自下而上发黄脱落,最后全株枯死。
一、甘薯蔓割病的识别
不同发病时期症状
二、甘薯蔓割病的防治
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有机肥要充分腐熟才可施 用;发现病株及时拔除;与水稻、大豆、玉米等实行3 年以上的轮作。
拔除病株
二、甘薯蔓割病的防治
2. 种薯处理 用45-50℃温水浸泡种薯10分钟,也可用 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剂消毒,70%甲基托布津可湿 性粉剂700倍液浸种薯10分钟。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
《薯类种子种苗生产技术》
甘薯蔓割病的识别与防治
主要内容
一 甘薯蔓割病的识别 二 甘薯蔓割病的防治
甘薯蔓割病又叫枯萎病、萎蔫病等。全国各大薯区均 有发生。病原以菌丝和厚垣孢子在病薯内或附着在土 中病残体上越冬。病原多从伤口侵入,沿导管蔓延。 病薯、病苗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近距离靠流水 和农具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