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桥施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建铁路孟平线
孟庙至平顶山西段增建第二线工程
钢筋混凝土框架桥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七局集团孟平铁路二线工程项目部二分部
二○一四年三月
1
目录
1.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 ...................................................................................................................... -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范围 (2)
2.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 2 -2.1工程概况.. (2)
2.2工程数量 (4)
3.水文地质情况.................................................................................................................................. - 2 -3.1DK40+5841-15M框架桥水文地质情况 (2)
3.2DK48+032.41-9M框架桥水文地质情况 (3)
3.3DK48+5601-20M框架桥水文地质情况 (4)
4.施工总体安排.................................................................................................................................. - 5 -4.1施工组织机构 (5)
4.2施工任务划分 (6)
5.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 ...................................................................................................................... - 7 -5.1施工便道.. (7)
5.2施工改路 (7)
5.3施工用水 (7)
5.4施工用电 (8)
5.5混凝土拌合站 (8)
6施工工艺及方法.............................................................................................................................. - 8 -6.1施工工艺流程 (8)
6.2施工方法 (8)
6.2.1施工准备 ............................................................................................................................ - 8 -
6.2.2测量放样 .......................................................................................................................... - 10 -6.3基础施工 (10)
6.3.1基坑开挖 .......................................................................................................................... - 10 -
6.3.2基底检验 .......................................................................................................................... - 10 -
6.3.4混凝土垫层浇注............................................................................................................... - 12 -
6.4框架身主体施工 (13)
6.4.1钢筋加工及安装............................................................................................................... - 13 -
6.4.2 框架身底板施工 .............................................................................................................. - 14 -
6.4.3框架身边墙及顶板模板施工 ............................................................................................ - 15 -
6.4.4框架身混凝土施工 ........................................................................................................... - 18 -
6.4.5沉降缝及施工缝施工 ....................................................................................................... - 20 -
6.4.6混凝土养生 ...................................................................................................................... - 20 -
6.4.7混凝土拆模 ...................................................................................................................... - 21 -6.5防水层施工.. (21)
6.5.1防水层的组成................................................................................................................... - 21 -
6.5.2防水层施工工艺............................................................................................................... - 22 -6.6保护层施工 . (24)
6.7出入口及附属工程 (25)
6.8基坑回填施工 (26)
6.8.1施工总体方案................................................................................................................... - 26 -
6.8.2施工方法 .......................................................................................................................... - 27 -6.9沉降观测 (28)
6.9.1沉降观测点设置............................................................................................................... - 28 -
6.9.2沉降观测频次................................................................................................................... - 28 -
6.9.3沉降变形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 - 29 -6.10夏季和雨季的施工. (30)
6.10.1夏季混凝土施工 ............................................................................................................. - 30 -
6.10.2雨季施工 ........................................................................................................................ - 30 -7资源配置 ....................................................................................................................................... - 31 -7.1主要工程设备 . (31)
7.2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32)
7.3人员配置 (33)
7.4模板配置 (33)
8.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 - 35 -
8.1.1 材料、机械设备保证 ...................................................................................................... - 35 -
8.1.2测量、试验检测保证 ....................................................................................................... - 35 -
8.1.3 施工技术保证.................................................................................................................. - 36 -
8.1.4砼结构耐久性控制技术措施 ............................................................................................ - 37 -
8.1.5隐蔽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39 -8.2安全保证措施 . (40)
8.2.1安全组织保证措施 ........................................................................................................... - 40 -
8.2.2安全管理保证措施 ........................................................................................................... - 40 -
8.2.3安全制度保证措施 ........................................................................................................... - 40 -
8.2.4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 - 41 -
9.施工环保及水土保持 .................................................................................................................... - 45 -
9.1环保及水土保持措施 (45)
9.1.1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 - 45 -
9.1.2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措施 .......................................................................................... - 46 -
9.1.3 防治施工噪声污染的措施 ............................................................................................. - 46 -
9.2土地资源保护措施 (47)
10文明施工 ..................................................................................................................................... - 47 -
钢筋混凝土框构桥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
1.1编制依据
(1)改建铁路孟平线《孟庙至平顶山西段增建第二线施工图》DK40+584 1-15m框架桥、DK48+083.4 1-9m框架桥、DK48+560 1-20m 框架桥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
(2)国家行业标准《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
(3)国家行业标准《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
(4)国家行业标准《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
(5)《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
(6)《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
(6)《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2-2005)。
(7)《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2004)。
(8)《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
(9)孟平铁路工程DK40+584 1-15m框架桥、DK48+083.4 1-9m 框架桥、DK48+560 1-20m框架桥周围地质调查、现场调查、测量所获取的资料。
(10)其它有关文件资料。
1.2编制范围
本项目部范围内DK40+584 1-15m框架桥、DK48+083.4 1-9m框架桥、DK48+560 1-20m框架桥的施工。
2.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2.1工程概况
中铁七局集团孟平铁路二线工程项目部二分部起讫里程DK37+132~DK52+200,全长15.068km,铁路等级为客货共线,设计时速120km/h。
其中钢筋混凝土框构桥三座,结构形式除均为单孔立交框构桥。
(1)DK40+584 1-15m框架桥位于裴城——邓李,既有道路为11 m 宽土路面,与新建铁路夹角为60度。
框架桥中心线与孟平铁路相交处(桥位平面布置图见图1),铁路里程为DK40 + 584,夹角为60度,桥位位于直线线上,铁路轨顶高程为81.799,左右两侧均为耕地,地面高程在76.1~77.8之间。
本立交桥主箱桥边墙厚1.1m、顶板厚1m,底板厚1.1m,净宽15m,箱身内净高5.6m。
(2)DK48+083.4 1-9m框架桥位于裴城——邓李,既有道路为8 m 宽砼路面,与新建铁路夹角为112度。
框架桥中心线与孟平铁路相交处(桥位平面布置图见图2),铁路里程为DK48+083.4,夹角为112度,桥位位于在线线上,铁路轨顶高程为79.63,左右两侧均为耕地,地面高程在74.9~75.6之间。
本立交桥主箱桥边墙厚0.9m、顶板厚0.8m,底板厚0.9m,净宽9m,箱身内净高5.6m。
(3)DK48+560 1-20m框架桥位于叶县那李乡,既有道路( X004) 为7 m宽水混路面,与新建铁路夹角为70度。
框架桥中心线与孟平住路相交处(桥位平面布置图见图3),铁路里程为DK48+560,夹角为70度,桥位位于缓和曲线上,铁路轨顶高程为79.63,左右两侧均为耕地,地面高程在74~75之间。
道路横断面按2m人行道+16m机动车道+ 2m人行道设计,机动道路净空按5m设计,机动车道采用4车道,人行道净高按不小于3.5m设计。
铁路右侧引道下设1-5m排水盖板涵。
本立交桥主箱桥边墙厚1.6m、顶板厚1.4m,底板厚1.5m,净宽20m,箱身内净高6.1m。
图1 DK40+584 1-15m框架桥桥位平面图
2.2工程数量
具体概况见下表:
表1 工程数量统计
表2 框架桥主要工程量表(一)
表3 框架桥主要工程量表(二)
3.水文地质情况
3.1 DK40+584 1-15m框架桥水文地质情况
(1)本桥地貌单元属冲积平原地貌,现场地形较为平坦。
本区现代构造运动运动多被厚层的第四系覆盖层所掩埋,对本场地的稳定性影响不大。
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动反应普特征周期为0.35s。
(2)场区岩土的构成与特征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分析整理表明,拟建场地工程地质层可分为3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1-1>素填土(Q4ml):褐黄色,灰色,主要由黏性土组成,杂少量的碎石、砾石、煤渣、砖块等,松散、密实,分布不均,层厚1~6.0m,属Ⅱ级普通土。
<1-4-2>粉质钻土(Q4al):黄褐色,软塑、硬塑,夹少量的姜石,层厚2.OOm,属Ⅱ级普通土。
<1-4-3>粉质钻土(Q4al):灰黄色,黄褐色,硬塑,局部夹粉土和粉细砂,含铁锰质氧化物及姜石,姜石粒径0.5~2cm,测区内广泛分布,一般层厚5~30m不等,属Ⅱ级普通土。
(3)场区水文地质条件
地表水:主要为邻近沟渠中的水,受大气降雨补给。
地下水:为填土层中的上层滞水,水量不大,主要受地表水及大气降水的补给;及下部砂层中的弱承压水,水量较大。
桥址处地表水、地下水对砼具有弱腐蚀性。
3.2 DK48+032.4 1-9m框架桥水文地质情况
(1)本桥地貌单元属冲积平原地貌,现场地形较为平坦。
本区现代构造运动运动多被厚层的第四系覆盖层所掩埋,对本场地的稳定性影响不大。
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动反应普特征周期为0.35s。
(2)场区岩土的构成与特征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分析整理表明,拟建场地工程地质层可分为3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1-1>素填土(Q4ml):褐黄色,灰色,主要由黏性土组成,杂少量的碎石、砾石、煤渣、砖块等,松散、密实,分布不均,层厚1~6.0m,属Ⅱ级普通土。
<1-4-2>粉质钻土(Q4al):黄褐色,软塑、硬塑,夹少量的姜石,层厚2.OOm,属Ⅱ级普通土。
<1-4-3>粉质钻土(Q4al):灰黄色,黄褐色,硬塑,局部夹粉土和粉细砂,含铁锰质氧化物及姜石,姜石粒径0.5~2cm,测区内广泛分布,一般层厚5~30m不等,属Ⅱ级普通土。
(3)场区水文地质条件
地表水:主要为邻近沟渠中的水,受大气降雨补给。
地下水:为填土层中的上层滞水,水量不大,主要受地表水及大气降水的补给;及下部砂层中的弱承压水,水量较大。
桥址处地表水、地下水对砼具有弱腐蚀性。
3.3 DK48+560 1-20m框架桥水文地质情况
(1)本桥地貌单元属冲积平原地貌,现场地形较为平坦。
本区现代构造运动运动多被厚层的第四系覆盖层所掩埋,对本场地的稳定性影响不大。
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动反应普特征周期为0.35s。
(2)场区岩土的构成与特征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分析整理表明,拟建场地工程地质层可分为4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1-1>素填土(Q4ml):褐黄色,灰色,主要由黏性土组成,杂少量的碎石、砾石、煤渣、砖块等,松散、密实,分布不均,层厚1~6.0m,属Ⅱ级普通土。
<1-4-3>粉质钻土(Q4al):黄褐色,硬塑,夹少量的姜石,局部姜石富集,层厚2.00m,属Ⅱ级普通土。
<1-4-2>粉质钻土(Q4al):黄褐色,软塑、硬塑,夹少量的姜石,层
厚2.OOm,属Ⅱ级普通土。
<1-4-3>粉质钻土(Q4al):灰黄色,黄褐色,硬塑,局部夹粉土和粉细砂,含铁锰质氧化物及姜石,姜石粒径0.5~2cm,测区内广泛分布,一般层厚5~30m不等,属Ⅱ级普通土。
(3)场区水文地质条件
地表水:主要为邻近沟渠中的水,受大气降雨补给。
地下水:为填土层中的上层滞水,水量不大,主要受地表水及大气降水的补给;及下部砂层中的弱承压水,水量较大。
桥址处地表水、地下水对砼无侵蚀性。
4.施工总体安排
4.1施工组织机构
为完成本项目工程任务,加强项目施工标准化管理,确保工程建设工期、质量、安全目标,项目部由项目经理、项目书记、项目总工各1名,项目副经理2名组成领导班子,下设“五部两室”,即工程部、安质部、财务部、工程经济部、物设部、办公室、试验室共7个职能部室;项目部组建路基施工架子队,并设技术室负责路基施工。
项目组织机构框图见下图:
图4 项目组织机构框图
4.2施工任务划分
根据本段涵洞实物工程量,并结合工期安排,本着“分段开工、分段成形、以利后续”的原则进行。
计划安排3个专业架子队承担本段框构桥的施工任务。
队伍上场人员实行弹性编制,动态管理。
高峰期上场人数100人架子队安排及任务划分见下表。
表4 施工队伍安排及任务划分表
5.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
本管段临时工程主要包括便道施工,施工用电,架子队驻地及钢筋加工场等小型临时设施。
5.1施工便道
为了确保施工便道行车畅通,雨季能正常行车,施工便道统一设计统一标准,严格执行。
便道设计标准为顶面宽度6.5米,底面宽度7.5米,便道填筑两侧边坡采用1:1,用地采用红线外侧延线路征地5米宽,使用红线内土地2.5米宽,厚度50cm(原地面开挖10cm,填筑40cm厚山皮石压实,路面铺设10cm碎石),特殊地段设混凝土路面,遇到跨越河沟水渠地段,根据流水量埋设不同直径钢筋混凝土圆管,路面横向设置向线路外侧单向4%排水坡,便道外侧设40cm×50cm排水沟。
施工便道与拌合站、钢筋厂等临时设施贯通,保证材料供应,施工便道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经常维护以便能正常使用,并且派专人养护便道。
5.2施工改路
考虑沿线跨乡村土路及乡级公路交通不能中断且车流量较大的特点,拟采用改路方法。
在框构位置出入口各100m外开始改路,改路按便道标准执行,且改移路与结构物线间距不小于20m。
5.3施工用水
搅拌站用水采用加压无塔井水供水。
,现场施工用水采用洒水车运输自来水,现场水渠为工地养护用水主要来源。
5.4施工用电
为满足施工要求在施工现场配置三台200kVA发电机供施工用电。
5.5混凝土拌合站
在DK44+500线路右侧自建一座混凝土拌合站,采用一台120强制式搅拌机和一台60型强制式搅拌机。
搅拌站内设置有遮雨棚的存料仓6个,设有粗骨料、细骨料和砂待检区和合格区一个。
6施工工艺及方法
6.1施工工艺流程
框架桥施工工艺流程图见下页图5。
6.2施工方法
总体施工方法:底板、墙身、顶板各部位均采用定型钢模,钢管脚手架满堂支撑,罐车运输砼进行现场吊装入膜浇注,桥身分底板和墙身下部(底板上100cm)一并浇筑、墙身上部和顶板钢筋砼一并浇筑的两次浇筑方式。
6.2.1施工准备
1、框架桥开工之前,技术室根据设计图纸及相关资料认真核对桥的细部结构尺寸、标高及地基承载力要求。
2、施工前,应在桥四周设截水沟和临时排水沟,存料、加工场地按照规范化管理要求进行硬化处理。
3、施工前,按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规划桥的砼框架主体模型、同时编制好施工组织计划与安排。
图5 框架桥施工工艺流程图
4、施工用材料陆续进场,并进行材料的检验,不合格材料坚决不予进场。
5、进行施工放样,定出开挖位置及中线桩并按要求施放护桩,以便施工过程中复测。
6、开工之前,由项目总工组织工程部、架子队技术室及施工队负责人开专题技术交底会,明确施工过程控制及有关技术规范要求,提高全
体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
6.2.2测量放样
施工前,首先确定出框架桥中心及纵横轴线,施工放样时应
注意框架与线路斜交的定位方法,准确的定出涵洞轴线与线路中
心线的准确位置。
根据纵、横轴线,计算出基础边线,再放出基坑的开挖范围。
基坑各定位点的标高及开挖过程中标高检查,用水准测量控制。
6.3基础施工
6.3.1基坑开挖
框架桥基坑采用明挖法,挖掘机开挖,辅以人工清底,机械开挖至距设计标高30cm时采用人工清底避免扰动地基。
基坑底面平面尺寸应按基础换填尺寸大小每边加宽0.5米,基坑范围以外四周设排水沟和集水井,采用人工或水泵将基坑内的积水排出坑外,防止基坑遭水浸泡,影响基底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及开挖深度进行放坡开挖,一般坡度取1:0.75。
6.3.2基底检验
①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大小和基底高程。
②基底地质情况和承载力是否与设计资料相符。
③基底处理和排水情况。
④基底高程容许误差符合下列规定(见表5)
表5 基坑开挖及基础施工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表
基坑开挖到位后,联系监理及设计单位进行地基承载力试验和地质情况核实,且满足设计要求后按图6示意开挖基坑。
对特殊地质水文地段,结合现场情况,决定支护方案、开挖范围和防排水措施。
原地面原地面
图6 基础开挖示意图
6.3.3地基处理
基坑开挖完成后若实测地基承载力、地质情况与设计吻合,则进行下一步施工工序;若与设计不符,则进行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可以采用砂夹碎石掺3%水泥浆级配碎石或者采用三七灰土处理地基;采用压路机分层压实,分层厚度30cm。
碾压采用重型光轮振动压路机进行施工,按规定得的碾压遍数和程序进行压实,使其达到规定压实度,且表面须平整,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主体结构基底设计应力、挡墙基底设计应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且处理后砂夹碎石及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规定。
6.3.4混凝土垫层浇注
6.3.4.1 框架主体下部10cm厚C20混凝土垫层施工前先按设计位置进行放样及挂线,放样挂线经过现场核对合格后立模板,一次性浇注混凝土垫层,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浇筑使用的砼由砼拌和站统一拌和,砼罐车运送。
6.3.4.2垫层模板采用标准钢模板拼装,尺寸为300*1500mm,模板表面必须平滑光顺,不得有缺损及凹凸不平的现象。
模板严格按所放基坑位置安装,必须保证涵洞基础各部分设计形状尺寸及沉降缝位置正确。
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安装前必须涂抹新机油或脱模剂。
模板安装用钢管固定,设立拉筋,支撑要牢固,在浇筑过程中不能变形、跑模;且模板接缝处采用止水带或腻子封闭,保证严密,不得漏浆。
安装完毕后,应抄平基础混凝土顶面标高并且在模板上作标记,基础顶面高程的允许误差应符合验标和设计要求。
模板加固完毕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立即进行混凝土灌注。
6.3.4.3垫层根据不同环境等级分别采用设计要求的相应混凝土,混凝土由拌合站集中供应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至各框架涵施工现场。
拌和混凝土的原材料要符合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并经检验合格,严格按施工配合比进行拌和,并按本次浇筑混凝土的数量由试验员做好混凝土试件。
混凝土采用溜槽方式入模,从一端向另一端浇筑,采用插入式振动器逐层振捣。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台阶部位应进行抹面。
6.3.4.4 待混凝土浇筑达到拆模强度后,拆模并洒水养护。
6.4框架身主体施工
6.4.1钢筋加工及安装
钢筋加工严格按照设计尺寸进行加工,主筋接头必须采用闪光对焊,接头进行纵向打磨,钢接头应避免设置在应力最大处,并分散布置。
本项目范围内均采用双层钢筋并排布置。
结构中钢筋骨架均为双面焊接,其中相互搭接长度不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同时预留架立钢筋,架立钢筋加工好的一次性绑扎到位,采用钢管架加固。
骨架在钢筋工棚内下料制作,半成品运至施工地点进行绑扎,钢筋的弯制应严格其几何尺寸,接头型式、位置、焊接、弯制半径、长度等符合表6中的要求。
表6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
钢筋加工由钢筋加工厂统一加工后,加工成品钢筋经检验合格后运至施工现场人工进行绑扎,绑扎按已放出的中心线位置确定几何尺寸,弹好墨线,绑扎底板下梗肋及竖墙部分钢筋,顶、底板上下
层钢筋之间绑扎定位支撑钢筋,以保证上下层钢筋的间距。
钢筋与模板之间采用同标号混凝土垫块,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绑扎完成经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模板安装。
表7 钢筋安装及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6.4.2 框架身底板施工
框架身施工首先要做好测量工作,应使框架身中心线、基础中心线在同一线上,将框架身的十字线弹出,并按设计弹出框架身沉降缝位置,缝宽3cm,绑扎钢筋,立底板外模,模板采用钢模,模板衔接处用宽胶带密封。
在模板、钢筋施工完成后,应对模板和钢筋进行认真检查,特别是模板的垂直度、表面平整度及棱角线型的检查,保证模板竖直,表面平整及接缝严密、棱角分明。
基础模板架立加固到位后向监理工程师报验,并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在拌和站集中拌制,混凝土罐车运输,混凝土溜槽入模或泵送入模,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插入式振动棒捣固时,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并注意与侧模保持50~100mm 的距离;插入下层砼50~100mm;每一处振动完毕后应边振边徐徐提出振动棒;振动时振动棒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理件;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砼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为止。
砼初凝后,采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生,养生时间不得小于7d。
6.4.3框架身边墙及顶板模板施工
底板梗肋混凝土灌注完毕,达到一定强度,支立架设边墙模板及顶板内模。
模板的安装顺序:先立两边墙内模至上倒角,然后立外边墙模板,最后搭支撑架铺顶部模板。
顶板模板设置预拱度。
模板安装详见下表要求:
表8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注:h为柱高;l为梁、板跨度。
5.4.3.1支架及加固
5.4.3.1.1为保证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框架身内及顶部采用满堂支架,满堂支架采用碗扣式脚手架作为支撑体系,支架纵、横向及两侧间距根据顶板实际厚度确定,整个支撑体系纵、横向设置剪刀撑,使整个支架形成一个牢固、稳定的整体。
支架顶部及两侧安装好调节杆,在调节杆顶托上方铺设10×12㎝
横向方木(松木)。
纵向铺设50×6㎝木板,外模板采用12~15㎜厚胶合模板钉于木板上,内模采用组合钢模,局部尺寸变化采用木模。
(1)支架采用碗扣式脚手架,立杆主要采用3.0m、2.4m、1.8m等几种,立杆接长错开布置,横杆采用0.9m、0.6m、0.3m三种组成,顶托、底托采用可调托撑。
(2)安装时先确定起始安装位置,并根据底面标高确定立杆起始高度安装预制块,利用可调底托将标高调平,避免局部不平导致立杆不平悬空或受力不均,安装可采取先测量所安装节段地面标高,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立杆底面标高,先用可调底托将四个角标立杆高调平后挂线安装其它底托,后安装立杆。
(3)支架布设注意事项
a.当立杆基底间的高差大于60cm时,则可用立杆错节来调整。
b.立杆的接长缝应错开,即第一层立杆应用长2.4m和3.0m的立杆错开布置,往上则均采用3.0m的立杆,至顶层再用1.5m和0.9m两种长度的顶杆找平。
c.立杆的垂直度应严格加以控制:架子按1/200控制,且全高的垂直偏差应不大于10cm。
d.在无荷载情况下逐个检查立杆底座有否松动或空浮情况,并及时旋紧可调座和小钢板调整垫实。
e.剪刀撑的大小应与架子的尺寸相适应。
一般情况下剪刀撑应尽量与脚手架的节点相连,但亦可以错节布置。
f.斜撑杆的布置密度,为整架面积的1/2~1/4,斜撑杆必须对称布置,且应分布均匀。
斜撑杆对于加强脚手架的整体刚度和承载能力的关系很大,应按规定要求设置,不应随意拆除。
(4)支架搭设安全注意事项:
a、支架上安装警示彩灯管条,夜间及多雾时打开。
距离支架前后50m 处于路边架设行车减速标识牌,以防车辆撞到支架。
b、支架施工区域外围设置隔离护栏,可采用塑料网围住,外围开阔处设置安全警戒标志牌,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c、架子工必须有上岗操作证,搭架过程严格按《支架安装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施工。
(5)支架预压
预压目的:检验支架的强度及稳定性,消除整个支架的塑性变形,测量出支架的弹性变形。
预压材料:用袋装A、B组料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荷载为梁体自重的120%。
预压范围:整桥全宽范围。
支架拼装时按设计纵距及横距布置立杆,支架顶利用顶托调平,铺设横向方木和纵向木板,拼装组合钢模板。
预压观测:在每一节段在每一段的中心、横向左右侧布3个点进行观测,在预压前对底模的标高观测一次,在预压的过程中平均每2小时观测一次,观测至沉降稳定为止,将预压荷载卸载后再对底模标高观测一次,从以上的观测资料中计算出支架的弹性变形及地基的下沉。
预压过程中进行精确的测量,可测出混凝土顶板荷载作用下支架将产生的弹性变形值,将此弹性变形值与施工控制中提出的因其它因素需要设置的预拱度叠加,算出施工时应当采用的预拱度,按算出的预拱度调整底模标高。
同时要注意在支架外侧2米处设置临时防护设施,预压完成移除土袋,拆除模板,重新调整立杆高度。
5.4.3.1.2框身外采用钢管及方木加固,为确保框身的几何尺寸,边墙内外模板再采用φ12钢筋拉杆及支撑方木加固方法。
5.4.3.1.3框身内所有外露面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与混凝
土相接触的模板表面刷涂脱模剂。
边墙模板用拉杆固定,伸出混
凝土外露表面的拉杆加焊止水环,拆模时将拉杆拆除。
5.4.3.1.4模板接缝采用双面胶贴严实,保证接缝处严密不
漏浆,安装完毕后及时检查其几何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4.3.1.5模板及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其必须安置于符合设计的可靠基座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和防、排水措施。
模板及支架与脚手架之间不得相互连接。
6.4.4框架身混凝土施工
⑴每个框架身分两次浇筑成型,混凝土采用自动计量集中
拌和站拌和,罐车运输,采用吊车吊装或泵送入模。
⑵浇筑前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并将模
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清理干净。
模板的缝隙填塞严密,内面涂刷脱模剂。
沉降缝的设置,应在框架身浇筑混凝土之前,沉降缝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安装防水涂料浸木板,不得有偏斜。
⑶浇筑时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
混凝土分层浇筑
厚度不超过30cm,并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密实。
振动器移动间
距不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与模板保持5~10cm的间距,插入
下层5cm左右,并防止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件。
砼坍落度现场严
格控制,砼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必须用溜槽灌注,溜槽出
口距砼表面1.5m左右,防止砼离析。
⑷砼的捣固:砼的捣固是保证质量的关键工序,必须严密
组织,规范操作。
一是必须固定人员,责任到人,分片承包。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