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 抗原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免疫学 抗原ppt课件(共22张PPT)

免疫学 抗原ppt课件(共22张PPT)

T cell epitope
☆颗粒性抗原强于可溶性抗原
刺激性 超抗原 (superantigen, SAg )
☆颗粒性抗原强于可溶性抗原 第四节 抗原的分类
表位(epitope)
某些抗原物质,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
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②抗原性(antigenicity)
清除异物防止再感染 第四节 抗原的分类 ☆颗粒性抗原强于可溶性抗原
反应性
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
第二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T cell epitope
异物性是免疫原的核心
表位(epitope)
T cell epitope
第三章 抗原
(antigen ,Ag)
1.表位(epitope)
❖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 抗原决定基(antigen determinant)
T、B细胞表位
B cell epitope
T cell epitope
Antigenic peptides degrade
Native protein
T cell epitope
❖共同抗原〔common antigen)
❖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
Ab1 Ag1
Ag2
交叉反应
第四节 抗原的分类
Hapten and carrier
二硝基苯
二硝基酚-蛋白
第二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异物性
❖异物性是免疫原的核心 ❖异物的类型
❖在①胚异胎种期物质未与免疫活性
❖②同种异体物质
❖细③胞自充身分抗原接触过的物质
二、理化性状
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免疫学概论抗原课件

免疫学概论抗原课件
2.分子量大小: 分子量>10KD为免疫原 分子量>100KD为强抗原
3.结构的复杂性: 芳香族氨基酸 4.物理状态: 聚合状态的蛋白质>单体
颗粒性抗原>可溶性抗原 5.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
抗原性 + + + 多聚赖氨酸
± 多聚丙氨酸
酪氨酸
+++ 谷氨酸
氨基酸残基在合成多肽骨架侧链上的位置和间距与免疫原性的关系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免疫的概念及功能 免疫的后果及类型 免疫学发展简史
Day 3
Day 5
Day 7
天花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 数千年来,难以计数的人因天花而丧生,无数 的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无数的城市和 乡村尸陈遍野,白骨如山。
今天,由天花造成的那个“千村薜荔人 遗尸,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了。
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防御功能, 是机体防御病原体侵袭 的第一道防线。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 即特异性免疫或获得性免疫, 是指能够特异性识别
抗原的免疫细胞( T、B 淋巴细胞)执行特异性免疫 功能。
免疫的类型与特点 (一)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及其特点 1.概念: 2.特点: 1)有遗传性 2)无特异性
第二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二、宿主方面的因素:
1.遗传因素: MHC控制 2.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
三、抗原进入机体方式的影响:
剂量、途径、免疫接种次数、免疫佐剂的选择。
第三节 抗原的分类
一、根据产生抗体时需否Th细胞参与分类
胸腺依赖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 由B表位和T表位组成
本章小结
• 掌握抗原的概念及其基本特性 • 掌握半抗原、免疫原和表位的定义 • 掌握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 • 掌握TD-Ag和TI-Ag的概念与区别 • 掌握T、B细胞抗原表位的差异以及与TD抗原的关系 • 熟悉交叉反应和异嗜性抗原及其在临床的意义 • 了解抗原的分类 • 了解超抗原的概念及其分类

医学免疫学PPT课件 抗原的加工与提呈

医学免疫学PPT课件 抗原的加工与提呈
抗原加工与提呈
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
是指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 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
包括: 专职APC:树突状细胞、单核吞噬细胞、 B细胞 非专职APC:内皮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
等,诱导表达MHC-II类分子,摄取抗 原能力弱 靶细胞:表达MHC-I类分子
表达CD8a和CD4等淋巴细胞表
面标志
经典DC(conventional DC,cDC)
浆细胞样DC(plasmacytoid DC,pDC )分泌大量IFN-I
IL-3,IL-7,Flt-3L
DC的分布及命名
淋巴样组织中的DC:
并指状DC(interdigitating DC,IDC)分布 于 淋巴组织T细胞区,属成熟DC,高表达MHC分子, 是初次应答的主要APC。
DC的鉴定需要综合判断: 具有典型的树突状形态、高表达MHC-II类分
子和相对特异性表面标志、能移行至淋巴器官和 刺激初始T细胞活化的细胞方能称之为DC。
具有相对
小鼠:CD11c、CD24
特异性
人血液中髓系DCDC表:面C标D1志c(BDCA1)、CD11c
人血液中淋巴系DC:BDCA3(CD141)、CD11c
PRR、FcR、CR MHC-II类分子、黏附分子(CD54、CD40等) 共刺激分子(CD80、CD86等)
DC分泌IL-1、6、12、TNFa、IFN-I等
DC的起源和特点
髓样DC(myeloid DC):
来自髓样干细胞
淋巴样DC(lymphoid DC)
来自淋巴样干细胞
GM-CSF
存在于淋巴组织内

(免疫学教学课件)2抗原Ag

(免疫学教学课件)2抗原Ag

(三)丝裂原(mitogen)
1、概念:可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的物质; 2、特点: (1)与淋巴细胞表面受体结合; (2)刺激静止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并
发生有丝分裂; (3)激活某一类淋巴细胞的全部克隆。
T有丝分裂原:PHA(植物血凝素), ConA(刀豆蛋白A) ;
B有丝分裂原:SPA(葡萄球菌蛋白A);
抗体
(五)共同抗原表位和交叉反应
(common epitope and cross-reaction)
1、共同抗原表位:不同抗原之间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
2、交叉反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 不同的抗原的反应。
四、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
(一)抗原方面
1、化学性质:蛋白质、多糖 2、分子量:>10kD,大>小。 3、结构:复杂>简单;苯环>直链。 4、分子构象;空间构象影响抗原性 5、易接近性:被抗原受体接近的程度。 6、物理状态:聚合>单体;颗粒性>可溶性。
2、胸腺非依赖抗原--TI Ag
(thymus-independent antigen TI Antigen )
不依赖Th细胞辅助即诱导体液 免疫应答。
TI-1 和 TI-2 抗 原
TI-1:含有B细胞丝裂原和重复B细胞表位,成熟或未成熟B 细胞均可发生应答,如LPS
TI-2:仅有高度重复的B细胞表位,造成BCR交联,仅能活 化成熟的B细胞;如荚膜多糖聚合缏毛素。
七、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一)超抗原; (二)佐剂; (三)丝裂原
(一)超抗原(Superantigen, SAg )
1、概念:
某些抗原性物质。其抗原作用不受MHC限制,无抗 原特异性,只要及低浓度,即可激活多克隆淋巴细胞 (2-20%),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

免疫学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PPT课件

免疫学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PPT课件
免疫学抗原提呈细胞与抗 原的处理及提呈
• 引言 • 抗原提呈细胞概述 • 抗原的处理 • 抗原的提呈 • 抗原提呈与免疫应答 • 抗原提呈细胞与疾病的关系
01
引言
主题简介
抗原提呈细胞
指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 呈给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
抗原处理
指抗原提呈细胞对摄取的抗原进行降解,暴露出 抗原决定簇的过程。
维持免疫稳态
抗原提呈细胞能够识别并清除体内衰老、损伤或变异的细胞,维持 免疫系统的稳态。
参与免疫调节
抗原提呈细胞能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影响免疫应 答的类型和强度。
03
抗原的处理
抗原的识别与摄取
抗原识别
抗原提呈细胞通过表面受体识别抗原,包括微生物、细胞、 蛋白质等。
摄取方式
抗原被抗原提呈细胞通过吞噬、胞饮、受体介导等方式摄取 进入细胞内。
小分子肽段。
表达MHC分子
抗原提呈细胞表达MHCⅠ和 MHCⅡ类分子,这些分子能够 与处理后的抗原肽段结合,形
成复合物。
与T细胞相互作用
抗原提呈细胞通过MHC分子 与T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形 成紧密接触,将抗原信息传 递给T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
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抗原提呈细胞能够将抗原信息呈递给T细胞,触发T细胞的活化、 增殖和分化,进而引发特异性免疫应答。
B细胞的激活与抗体产生白(Ig)与抗原结合,启动B细胞的激活。
抗体产生
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执行体液免疫功能。
免疫记忆的形成与维持
初始T细胞与记忆T细胞 的转化
初始T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转化为记忆T细胞, 保留对相同抗原的记忆。

医学免疫学课件——抗原

医学免疫学课件——抗原

Nursing School of Sia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抗原 Antigen
1 抗原的特异性 Antigenic specificity
抗原表位的分类
表位受体 表位性质
表位大小
表位类型 表位位置 MHC分子 APC处理
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特征
T 细胞表位 TCR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因患“溃疡性结肠炎”而辞职
2020年8月28日当地时间下午17时左右,日 本首相安倍晋三召开记者会,宣布正式辞去 日本首相一职。 安倍在会上表示,因溃疡性大肠炎复发,无 法做出正确政治判断,决定辞去首相一职。 另据日本NHK新闻早前报道,安倍希望避免 因自身慢性病的恶化而影响国政的事态。
4 超抗原 丝裂原 佐剂 Superantigen Mitogen Adjuvant
抗原 Antigen
超抗原的概念
超抗原( superantigen,SAg ): 是指能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地刺激多数T细胞 克隆活化增殖,激发极强免疫应答的大分子蛋白类物质。
Nursing School of Sia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抗原决定簇( antigenic determinant ):又称表位(epitope)是决定抗原分子特异 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与 TCR / BCR 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通常由 5~15个氨基酸 残基或 5~7个多糖等组成。
抗原的特异性与其表位的性质、数目和空间构象有关。
Nursing School of Sia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抗原 Antigen Nursing School of Sia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抗原ppt课件

抗原ppt课件

抗原性
编辑版ppt
7
抗原能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特性
它涉及:
相互作用
抗原分子
免疫细胞
因此抗原的免疫原性,既和抗原分子的化学性质有关, 也和机体的免疫应答特性有关。
编版ppt
8
相互作用
抗体
抗原分子
效应淋巴细胞
编辑版ppt
9
构成抗原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
编辑版ppt
10
编辑版ppt
11
• 是首要因素
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成为完全抗原,具有免疫原性。

① 复合半抗原:不能单独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但可与相应的抗体发生可见反应。

② 简单半抗原:不能单独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也不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可见反应,但可阻止其抗体与完
全抗原结合。
编辑版ppt
34
编辑版ppt
35
第四节 半抗原-载体现象
编辑版ppt
• 2.抗原特异性表现在2个方面:
①免疫原性的特异性;
②反应原性的特异性。
• 3.抗原特异性是免疫应答最重要的特点,也是 免疫学诊断与防治的理论依据。
编辑版ppt
19

其物质基础是抗原分子中的抗原决定簇
编辑版ppt
20
二、抗原决定簇
Antigenic determinant
• 1、概念:
• 抗原的特异性不是由整个抗原分子 决定的,而是由暴露在抗原分子表 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 化学基团决定的,这些基团称为抗 原决定簇,也称抗原表位。
•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半抗原是外加在抗原 分子上的已知化学结构的化学基团,在一 定意义上与抗原分子上的抗原决定簇是同 义语。

《抗原抗体反应》课件

《抗原抗体反应》课件

免疫测定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01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通过酶标记技术检测样本中微量抗
原或抗体的方法。
免疫荧光技术
02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标记荧光物质,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信
号,对细胞或组织中的抗原进行定位和定性分析。
免疫印迹技术
03
将抗原抗体反应与电泳技术结合,分离并检测复杂样本中的抗
免疫学领域的发展趋势
免疫疗法
随着免疫疗法的发展,抗原抗体反应在肿瘤、感染等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免疫预防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研发新型疫苗,提高预防传染病的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亲和力定义
抗原和抗体结合时,它们 之间的亲和力是指它们相 互吸引的强度和稳定性。
亲和力常数
亲和力常数是用来描述抗 原和抗体结合强度的物理 量,其值越大表示结合越 稳定。
亲和力影响因素
亲和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 响,如抗原抗体的结构、 电荷分布、溶剂环境等。
抗原抗体反应的动力学
反应速率
抗原抗体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包括 反应速率和反应机制。
等。
05
抗原抗体反应的实验操作
抗原抗体的制备
抗原的制备
选择适当的抗原物质,经过适当的处理和纯化,确保抗原的纯度和特异性。
抗体的制备
免疫动物以产生特异性抗体,通过细胞培养或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
抗原抗体的纯化
亲和层析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性,通 过亲和层析介质分离纯化抗体。
凝胶过滤层析
利用分子大小差异进行分离,排除杂 质,纯化抗原抗体。
详细描述
当抗原和抗体结合后,由于分子量增 大,可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这种 沉淀反应可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存 在,如免疫比浊法测定抗原的浓度。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件抗原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件抗原
———————————————————
A型 A抗原
抗B抗体
B型 B抗原
抗A抗体
AB型 AB抗原
无抗A、抗B抗体
O型
无A、B抗原 抗A、抗B抗体
———————————————————
第三十八页,共52页
抗原
免 疫 应 答
新生儿溶血症
孕妇(Rh-)
胎儿(Rh+)
抗Rh抗体 + 新生儿RBC (Rh+)
抗原特异性:指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应答及与应
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
免疫原性的特异性 、免疫反应性的特异性
一、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
1、抗原决定簇的概念: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AD)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 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epitope)。通常5~15个氨基酸
2. 非胸腺依赖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TI antigen)
TI
抗原亦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其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无需T细
胞辅助 。
第二十八页,共52页
TD-Ag和TI-Ag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
特点
TD-Ag
TI-Ag
Th 细胞
+
-
体液免疫
+
+
细胞免疫
+
-
回忆应答
①甲胎蛋白(AFP)
检测其含量可协助诊断原发性肝癌;
②癌胚抗原(CEA) 检测其含量可协助诊断结肠癌;
第四十一页,共52页
抗原 免 疫 应 答
七、超抗原 1、概念: 指那些同时能与MHC分子及TCR多肽链结合
、从而激活多克隆T细胞的蛋白质大分子。 超抗原只需极低的浓度(1-10ug/ml)即可激活2%

免疫学第二章抗原PPT课件

免疫学第二章抗原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清等。
半抗原
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 疫原性的物质,如某些
药物、激素等。
载体抗原
复合抗原
将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后 形成的新抗原,合而成的抗原,
如细菌荚膜抗原。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化学性质
某些化学基团的存在可以增强抗原的免疫原 性,如多糖、脂质等。
分子量
大分子量的物质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
因子发挥免疫效应。
免疫记忆
免疫系统对初次接触的抗原产生 记忆,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
能更快、更强的应答。
04
抗原的交叉反应
交叉反应的概念
交叉反应
指不同抗原之间由于结构上的相似性而引发的共同反应。
交叉反应的发生
当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产生的抗体不仅与该抗原发生反应, 还可能与其他结构相似的抗原发生反应。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表达特定抗原,具有高纯度和可重复性。
抗原的纯化方法
离心法
利用离心机分离抗原,根据密度和大 小进行分离。
过滤法
通过过滤膜去除杂质,常用超滤膜技 术。
离子交换法
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抗原结合,达到纯 化目的。
亲和层析法
利用抗原与配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进 行分离纯化。
抗原的质量控制
纯度检测
01
物理状态
抗原的物理状态也会影响其免疫原性,如颗 粒状抗原的免疫原性强于可溶性抗原。
免疫佐剂
某些物质可以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称为免 疫佐剂。
抗原的免疫应答
体液免疫应答
B细胞识别抗原后分化为浆细胞, 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应答
T细胞识别抗原后分化为效应T细 胞,直接杀伤靶细胞或释放细胞

《抗原抗体反应原理》课件

《抗原抗体反应原理》课件

免疫应答机制研究
通过研究抗原与抗体的相互作用,深 入了解免疫应答的机制和过程,为疫 苗研发、免疫治疗等提供理论基础。
自身免疫性疾病机制研究
通过对自身抗体与自身抗原的反应进 行研究,揭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 机制,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免疫细胞功能分析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检测免疫细胞表面 的抗原标志,分析免疫细胞的功能和 亚型,为免疫学研究提供有力工具。
抗体的纯化
通过一系列分离纯化技术,去除血清中的其 他成分,提高抗体的纯度,常用的方法有离 心、凝胶电泳、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等 。
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方法
沉淀反应
抗原和抗体结合后,在一定条 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 常用的方法有单向免疫扩散、 双向免疫扩散、对流免疫电泳 等。
凝集反应
抗原和抗体结合后,引起颗粒 性抗原的凝集现象,常用的方 法有直接凝集、间接凝集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抗原抗体的分类
按作用对象分类
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是指来自机体外部的抗原,如细菌、病 毒等;内源性抗原是指来自机体内部的抗原,如变性或损伤的组织细胞。
按功能分类
完全抗原和半抗原。完全抗原是指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抗原物质,能够 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半抗原是指仅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抗原物质, 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影响因素
亲和力受到抗原和抗体分子间的电荷分布、空间构象、结合位点数目以及溶液环 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抗原抗体的特异性
特异性的含义
特异性是指抗原和抗体结合的专一性,即一种抗原只能与相 应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决定因素
抗原抗体的特异性是由其分子表面的化学基团决定的,这些 化学基团在空间构象上互补,使得抗原和抗体能精确地结合 在一起。

2024版医学免疫学全套完整版PPT课件

2024版医学免疫学全套完整版PPT课件
研究对象
免疫系统、免疫应答、免疫相关疾 病。
4
免疫系统组成及功能
免疫系统组成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免疫系统功能
防御、自稳、监视。
2024/1/30
5
免疫应答类型与特点
2024/1/30
固有免疫应答
非特异性、快速应答、无免疫记忆。
适应性免疫应答
特异性、慢性应答、有免疫记忆。
特点
识别“自我”与“非我”,排除异己,维持内环境稳定。
01
02
03
皮肤和黏膜屏障
作为人体第一道防线,皮 肤和黏膜能有效阻挡病原 体入侵。
2024/1/30
生理屏障
如胃酸、肠道菌群等,通 过维持内环境稳定来抵御 病原体。
免疫细胞屏障
固有免疫细胞在组织中分 布广泛,能够快速应对感 染。
12
固有免疫细胞类型及功能
1 2
单核/巨噬细胞 吞噬和消化病原体,同时激活适应性免疫应答。
医学免疫学全套完整版PPT 课件
2024/1/30
1
目录
2024/1/30
• 免疫学概述 • 抗原与抗体 • 固有免疫系统 • 适应性免疫系统 • 免疫应答调节与异常 • 免疫学应用与展望
2
01
免疫学概述
2024/1/30
3
免疫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2024/1/30
免疫学定义
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的识别、应答及 排除的科学。
17
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
B淋巴细胞活化
通过BCR识别抗原,启动信号转导, 活化B细胞。
B淋巴细胞分化
浆细胞可合成和分泌抗体,参与体液 免疫应答;记忆B细胞则长期存活, 在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快速应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应答是一个抗原驱逐的过程,因 此抗原分子降解太快不利于激发免疫应答 。
适当的进入途径,对抗原的免疫原性影 响较大。
问题1:我们一日三餐中的三大营养物质是否属于抗原而受到机体的排斥?为什么?
一日三餐的三大营养物质—蛋白质、脂类、多糖都具 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原性→但经消化→分别变成小分子 氨基酸、多肽、脂肪酸、单糖→失去免疫原性。所以 一般免疫途径也不宜采用消化道
三、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和立体构像的复杂性
• 分子结构和空间构象复杂者抗原性强。 • 对蛋白质抗原来说,凡是含有芳香族氨基酸的
蛋白质抗原性较强,如酪氨酸。 • 多肽链中的二硫键也起重要作用。(形成环形
结构)
例如:胰岛素——结构复杂;
明胶的MW高达100KD,因其为直链氨基酸,
结构单一,免疫原性却很差。
❖ 异种抗原:不同种属间的抗原 ❖ 同种异体抗原:同种异体间的物质,如血型抗
原、组织相容性抗原。 ❖ 自身抗原:自身物质,如I型糖尿病(胰岛素依 ❖ 赖型糖尿病)
胰岛细胞 胰岛细胞被破坏 胰岛素分泌不足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二、大分子有机物
抗原的免疫原性与其分子大小密切相关
1.小分子物不具有载体特性。 2.大分子物质一般结构较复杂,抗原位
四、物理状态及可降解性
1.抗原的物理状态:
一般颗粒性抗原的免疫原性通常比可溶性抗 原强。一些免疫原性弱的可溶性抗原,可由 于分子的聚集增加质点的大小或吸附在颗粒 表面,从可增加或使其获得免疫原性。
如:颗粒:AL(OH)3胶粒、聚丙烯酰胺颗粒蛋白:甲 状腺球蛋白
2. 抗原分子的可降解性对免疫原性有明显影响
问题2:半抗原没有免疫原性,但可经改造使之具 有免疫原性。举例说明如何改造,为什么?
半抗原+大分子载体(蛋白质)→异源的、大分子 有机物、结构复杂、适度的可降解性的优质抗原。
如果想获得某种小分子半抗原的特异抗体其技术 路线:用化学方法将之与大分子蛋白质等相连(如 CAP-BSA)→免疫适当的实验动物→分离血清中 的抗体
又称为,免疫反应性。抗原能与相应的免 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 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能。
抗原性=免疫原性+反应原性
4.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
免疫原(immunogen),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 反应原性的抗原。蛋白质、细菌、病毒
5.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
反应原性的特异性: 特定Ag只能与其相应抗体和致敏L-C特异结合。
二、抗原特异性与抗原决定簇的关系 1.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AD)
第三节 抗原特异性与抗原决定簇
一、概述
1.免疫三大特点:
识别自己和非已、特异性、记忆性 其中最大特点是特异性.
2.特异性的含义 所谓特异性(Specificity)是指物质之
间的相互吻合性、针对性、专一性。
3. 抗原的特异性
免疫原性的特异性: 某一特定抗原→激发某一特定的免疫应答: 即产生针对该Ag的特异抗体和致敏L-C;
点较多。 3.大分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易降
解,可较长时间刺激T-C和B-C。
MW>10KD(1万以上),才有较强的免疫 原性;
MW 在5-10KD之间,免疫原性弱;
MW<5KD ,免疫原性很差或无免疫原性;
MW<1000的小分子为半抗原; 胰岛素MW为5,734KD,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 明胶的MW高达100KD,免疫原性却很差 问题2:半抗原没有免疫原性,但可经改造使 之具有免疫原性。举例说明如何改造?
异物:化学组成和结构与宿主的自身成 分相异,或者机体的免疫活性细胞从未与其 接触过的物质就是异物。
抗原与机体之间种族关系越远,组织结构 差异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如:微生物抗原→人 强免疫原 鸭血清蛋白→鸡:弱免疫原 兔:强免疫原
按亲缘关系的远近可分为三个不同层次: 异种抗原→同种异体抗原→自身抗原
腺非依赖抗原,了解抗原的其他分类方法
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
一、概念 1.抗原(antigen, Ag):
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产生致敏L-C和(或)抗体,并能与相应的致敏L-C 和(或)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例如:乙型肝炎疫苗、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灭活苗。
2.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 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和致敏淋 巴细胞的性能。 3.反应原性(reactigenicity)
半抗原 载体复 合物
半抗原 载体
二、抗原的两种性能 1.免疫原性 2.反应原性
第二节 构成抗原的条件
问题1:一种物质要成为抗原必须具备的 特质是什么呢?影响免疫原性质量的因素又 有哪些呢?我们一日三餐中的三大营养物质 是否属于抗原而受到机体的排斥?为什么?
一、异源性(foreignness) 异源性又称异物性,是构成抗原的首要条件。
第一章 抗 原
主要内容: ❖抗原的概念 ❖构成抗原的条件 ❖抗原特异性与抗原决定簇 ❖半抗原-载体现象 ❖抗原的类型 ❖重要的抗原物质
重 点:抗原的基本概念 抗原的免疫原性 抗原的特异性
难 点:半抗原载体现象,载体效应。
目的要求: 1.掌握抗原的概念和抗原的两大特性 2.掌握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3.掌握抗原决定簇的概念;交叉反应的概念和意义 4.掌握半抗原载体效应现象及其原因。 5.熟悉抗原分类的基本概念,掌握胸腺依赖抗原和胸
既然半抗原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那么其反应原性中,与半抗原结合的抗 体从何而来呢?有什么方法可得到针对 半抗原的抗体?
6.载体(carrier)
载体:是能赋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大分子物质。 即半抗原+载体 完全抗原
常用载体:BSA(牛血清白蛋白) OVA(卵清白蛋白) HSA(人血白清蛋白)
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将半抗原+大分子物质(BSA等) 形成半抗原-BSA复合物,即具有了免疫原性。
又称半抗原(Hapten),单独存在时只具有反应原 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大多数的多糖、类脂、药 物等如二硝基酚、青霉素。
(1)半抗原
免疫机体 不产生抗体
(2)完全抗原
+
相应抗体
免疫机体
产生抗体
+
相应抗体
免疫原(immunogen):在具有免疫应 答能力的机体中,能使机体产生免疫应 答的物质。半抗原不属于免疫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