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程序控制器组成实验
实验四 常规型微程序控制器组成实验
实验四常规型微程序控制器组成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时序发生器的组成原理.2.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原理。
二、实验电路1.时序发生器本实验所用的时序电路见图3。
4.电路由一个500KHz晶振、2片GAL22V10、一片74LS390组成,可产生两级等间隔时序信号T1-T4、W1-W3,其中一个W由一轮T1—T4组成,相当于一个微指令周期或硬连线控制器的一拍,而一轮W1—W3可以执行硬连线控制器的一条机器指令.另外,供数字逻辑实验使用的时钟由MF经一片74LS390分频后产生.图3。
4 时序信号发生器本次实验不涉及硬连线控制器,因此时序发生器中产生W1—W3的部分也可根据需要放到硬连线控制器实验中介绍.产生时序信号T1-T4的功能集成在图中左边的一片GAL22V10中,另外它还产生节拍信号W1-W3的控制时钟CLK1。
该芯片的逻辑功能用ABEL语言实现.其源程序如下: MODULE TIMER1TITLE 'CLOCK GENERATOR T1—T4’CLK = 。
C.;"INPUTMF,CLR,QD,DP, TJ,DB PIN 1。
6;W3 PIN 7;”OUTPUTT1,T2,T3, T4 PIN 15。
18 ISTYPE 'REG';CLK1 PIN 14 ISTYPE ’COM';QD1,QD2,QDR PIN ISTYPE 'REG’;1ACT PIN ISTYPE ’COM’;S = [T1,T2, T3,T4,QD1,QD2,QDR];EQUATIONSQD1 := QD;QD2 := QD1;ACT = QD1 & !QD2;QDR := CLR & QD #CLR &QDR;T1 := CLR & T4 &ACT # CLR & T4 & ! (DP #TJ # DB &W3) &QDR;T2 := CLR & T1;T3 := CLR &T2;T4 := !CLR # T3 #T4 & !ACT &(DP #TJ# DB&W3) # !QDR;CLK1 = T1 # !CLR & MF;S。
实验六微程序控制单元实验
实验六 微程序控制单元实验一、实验目的1. 熟悉微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2. 掌握微程序编制及微指令格式。
二、实验要求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项目,熟悉微程序的编制、写入、观察运行状态。
三、实验原理⒈ 微程序控制电路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见图6-1,其中控制存储器采用4片6116静态存储器 ,微命令寄存器32位,用三片8D 触发器(273)和一片4D(175)触发器组成。
微地址寄存器6位,用三片正沿触发的双D 触发器(74)组成,它们带有清零端和置位端。
在不判别测试的情况下,T2时刻打入微地址寄存器的内容即为下一条微指令地址。
当T4时刻进行测试判别时,转移逻辑满足条件后输出的负脉冲通过置位端将某一触发器输出端置为“1”状态,完成地址修改。
⒉ 微指令格式表6-1A 字段B 字段A 、B 二译码字段,分别由6个控制位译码输出多位。
B 段中的PX3、PX2、PX1 三个测试字位。
其功能是根据机器指令及相应微代码进行译码,使微程序转入相应的微地址入口,从而实现微程序的顺序、分支、循环运行。
⒊微程序流程与代码图6-2为几条机器指令对应的参考微程序流程图,将全部微程序按微指令格式变成二进制代码,可得到模型机(一)所例举的8位指令代码。
图6-2微程序流程图四、实验内容(一)微程序的编写为了解决微程序的编写,本装置设有微程序读写命令键,学生可根据微地址和微指令格式将微指令代码以快捷方式写入到微程序控制单元。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按动位于本实验装置右中则的红色复位按钮使系统进入初始待令状态。
再按动【增址】命令键使工作方式提示位显示“H”。
微程序存贮器读写的状态标志是:显示器上显示8个数字,左边1、2位显示实验装置的当前状态,左边3、4位显示区域号(区域的分配见表7-2),左边5、6位数字是微存贮单元地址,硬件定义的微地址线是ua0~ua5共6根,因此它的可寻址范围为00H~3FH;右边2位数字是该单元的微程序,光标在第7位与第8位之间,表示等待修改单元内容。
微程序控制器组与微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微程序控制器组与微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微程序控制器组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掌握微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3.学习使用微程序设计语言进行微程序编写;4.验证微程序的功能和正确性。
实验仪器:1.微程序控制器组;2.计算机。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设计微指令集: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微指令的功能,并确定每个微指令的格式和编码方式。
2.设计微程序地址译码器:根据微指令的编码方式,设计地址译码器,将微指令的编码转化为实际的地址。
3.设计微程序存储器:根据微指令的格式和编码方式,设计存储器,存储微指令。
可以选择使用只读存储器或者随机存储器。
4.设计微指令执行器:根据微指令的格式和编码方式,设计执行器,执行微指令的功能操作。
可以使用组合逻辑电路或者微控制器实现。
5.进行微程序编写:使用微程序设计语言,根据微指令集的功能要求,编写微程序,并存储到微程序存储器中。
6.连接实验仪器:将微程序控制器组和计算机连接起来,确保数据传输的正确性。
7.运行实验程序:根据实验要求,执行微程序,并通过计算机输出结果。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微程序控制器组成功控制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的操作和数据流。
微程序设计也能够正确的控制计算机的运行,并输出了预期的结果。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微程序控制器组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微程序设计是一种灵活、可扩展的指令级程序设计方法,可以根据需求设计出各种功能强大的微程序。
通过实验,我学会了使用微程序设计语言进行微程序编写,并验证了微程序的功能和正确性。
微程序控制器组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可以用于计算机中,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各种控制系统中。
本次实验让我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我在计算机控制领域的专业技能。
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与微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与微程序设计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了解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微程序设计方法。
2.实验器材和仪器-计算机-开发板-逻辑门集成电路3.实验过程a.程序设计首先,需要设计微程序控制器所使用的指令集。
本实验选取了一个简单的指令集,包括加载寄存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操作等指令。
b.微指令设计根据指令集的要求,设计相应的微指令。
每个微指令包含了控制信号的信息,用于控制计算机的不同部件。
c.微程序设计根据微指令的设计,设计相应的微程序。
微程序是一系列的微指令的有序序列,用于控制计算机的指令执行。
d.实验搭建根据设计好的微程序,搭建微程序控制器的电路,并将电路与开发板连接。
e.实验验证将编写好的程序加载到存储器中,并通过控制信号监测计算机的运行情况。
验证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是否正确。
4.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验证,微程序控制器能够正常工作,并且能够按照设计好的微程序执行指令集中的各项操作。
通过观察控制信号的变化,可以得出微程序控制器是否正常工作的结论。
5.实验结论本实验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微程序控制器为目标,通过设计微指令和微程序,并搭建相应的电路,成功实现了微程序控制器的功能。
通过本实验,我对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和设计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6.实验总结微程序控制器是计算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控制信号的变化,实现了对指令执行的控制。
本实验通过设计微指令和微程序,搭建相应的电路,成功实现了微程序控制器的功能。
通过本实验,我不仅对微程序控制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提高了我对计算机原理的理解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实验四 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与微程序设计实验(12-14)
3片74HC74 , 片 锁存6位微地址 位微地址, 锁存 位微地址, 该地址可以外 部输入或内部 产生
LOAD LDAR LDPC P(4) P(3) P(2) P(1) AR INTA PC_G ALU_G 299_G RI_G RD_G RS_G
LDIR
LDRI
LDDR1
LDDR2
M16 M17 M18 M19 M20 M21 M22 M23 M24
实验四 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 与微程序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原理。 、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原理。 2、掌握微程序的编制、写入,观 、掌握微程序的编制、写入, 察微程序的运行。 察微程序的运行。 3、为整机实验打好基础。 、为整机实验打好基础。
二、实验内容
编制微程序并观察其运行过程。 编制微程序并观察其运行过程。
TS1
4-D上升 上升 沿触发器
CK
SP03拨到 拨到 STEP位 位 置,单步 通过调节 电位器 RW1改 改 变频率
CLR
STEP1
图1-10 时序电路原理图
表1 TS1-TS4脉冲信号产生时序
D1= /(D2+D3+D4) = /D2/D3/D4 Q1/D2 Q2/D3 ( D2= / Q1 )(D3=Q2) ) Q3/D4 (D4=Q3) ) Q4
2、读出写入的5个单元数据,同写入的进行 、读出写入的 个单元数据 个单元数据, 比较,检查是否正确。 比较,检查是否正确。
检查第1操作数 检查第 操作数
输入存储器地址。 输入存储器地址。第一循环00H,第二 第一循环 第二 循环01H,…. 循环 记录读出的存储器 各单元数据。 各单元数据。第一 循环00H单元 第二 单元,第二 循环 单元 循环01H单元 单元,….。 循环 单元 。 同写入的做比较
运算器组成实验
实验微程序控制的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采用单步方式观察微程序运行过程.二、实验原理微程序控制器的电路.UA4-UA0。
是徽地址,接有相应的发光二极管指示.5个D触发器(74LS74)是微地址寄存器.3片2764EPROM组成控制存贮器,3片2764一起联动,从而可知微指令长度为24位。
微命令寄存19位,均由D触发器构成(74LS273)、74L8175).微命令寄存器的D触发器带有清“0”端,微地址寄存器的D触发器带有清“o”端和预置端。
清“o”脉冲是系统复位信号P2。
三.实验步骤1.选取F0-F3中的一位为ON位置,提供实验的时时钟信号源,J1插座的短路块向上短接,即断开74S273电源.SW4开关全部合上,处于ON 位置,并置/R1-BUS。
/R2-BUS都为’1’(指示灯亮),2.观察时序信号①DP、TJ=01,10或ll,按p0键,用示波器察单脉冲.②DP、T.I'"00,按P0键,用示波器观察时序信号的连续技形.3.观察檄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把DP、TJ=11,微程序控制器单步撮作,按一次p0键,产生一拍时序信号T1,T2,T3,T4./up=0微程序控制器输出微地址,SWE、sRD=11,IR7、IR6 、IR5=000,表示无指令输入.实验步骤如下;①按一下P2键,使ua0-ua4=00000②按一下Po键,执行微指令地址为00000处的启动程序微指令,给出下一条微指令地址,ua4-ua0=00001.⑧把IR7、IR6、IR5=001,按一下Po键,执行微指令地址为00001的指令,同时给出下一条微指令00010,然后再按P0,一直执行到该条指令的全部微指令结束.给出了下一条微指令地址为00001(第一条公共微指令地址).④在ua4-ua0显示为00001时,使IR7、IR6、IR5=010,这是加法指令照上面3逐条执行微指令,直到ua4-ua0=00001③执行④IR7、IR6、IR5=011,(存储器存数指令)的指令.⑥执行④IR7、IR6、IR5=100(输出指令)的指令.⑦执行①IR7、IR6、IR5=101,(无条件转移指令)的指令,⑧执行到ua4-ua0=00001或在开机时,按p2键清“0",使ua4-ua0=00000 IR7,IR6、IR5=000,SwE、SRD=11,把SWE按键由1到0到1。
微程序控制器实验报告
微程序控制器实验报告微程序控制器实验报告引言微程序控制器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机控制器,它采用微程序的方式来实现指令的执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和探索微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功能和性能。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微程序控制器,来深入理解微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原理图设计。
实验过程1. 设计微指令集在设计微程序控制器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微指令集。
微指令集是由一系列微指令组成的,每个微指令对应一个控制信号,用于控制计算机的各个组件的操作。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常见的微指令集,包括存储器读写、算术逻辑运算、数据传输等指令。
2. 设计微指令控制存储器微指令控制存储器是微程序控制器的核心组件,用于存储微指令集。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来实现微指令控制存储器。
通过将微指令集编码为二进制数,并将其存储在SRAM中的不同地址位置,实现对微指令的存储和读取。
3. 设计微指令解码器微指令解码器用于解析微指令,并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组合逻辑电路来实现微指令解码器。
通过将微指令的不同位与控制信号相连,实现对微指令的解码和控制信号的生成。
4. 设计微程序计数器微程序计数器用于控制微程序的执行顺序。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计数器和触发器来实现微程序计数器。
通过将微程序计数器的输出与微指令控制存储器的地址输入相连,实现对微指令的顺序读取。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简单的微程序控制器。
在实验中,我们编写了微指令集,并将其存储在微指令控制存储器中。
通过微指令解码器和微程序计数器的协作,我们成功实现了对微指令的解码和执行。
实验结果表明,微程序控制器能够准确地控制计算机的各个组件的操作,并实现指令的执行。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微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原理图设计。
微程序控制器作为一种常见的计算机控制器,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微程序控制实验报告(共10篇)
微程序控制实验报告(共10篇)微程序控制器实验报告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原理。
(2)掌握微程序的编制、写入,观察微程序的运行过程。
二、实验设备:PC 机一台,TD-CMA 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原理: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任务是完成当前指令的翻译和执行,即将当前指令的功能转换成可以控制的硬件逻辑部件工作的微命令序列,完成数据传送和各种处理操作。
它的执行方法就是将控制各部件动作的微命令的集合进行编码,即将微命令的集合仿照机器指令一样,用数字代码的形式表示,这种表示称为微指令。
这样就可以用一个微指令序列表示一条机器指令,这种微指令序列称为微程序。
微程序存储在一种专用的存储器中,称为控制存储器,微程序控制器原理框图如图所示:微程序控制器组成原理框图在实验平台中设有一组编程控制开关KK3、KK4、KK5(位于时序与操作台单元),可实现对存储器(包括存储器和控制存储器)的三种操作:编程、校验、运行。
考虑到对于存储器(包括存储器和控制存储器)的操作大多集中在一个地址连续的存储空间中,实验平台提供了便利的手动操作方式。
以向00H 单元中写入332211 为例,对于控制存储器进行编辑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将KK1 拨至‘停止’档、KK3 拨至‘编程’档、KK4 拨至‘控存’档、KK5 拨至‘置数’档,由CON 单元的SD05——SD00 开关给出需要编辑的控存单元首地址(000000),IN 单元开关给出该控存单元数据的低8 位(00010001),连续两次按动时序与操作台单元的开关ST(第一次按动后MC 单元低8 位显示该单元以前存储的数据,第二次按动后显示当前改动的数据),此时MC 单元的指示灯MA5——MA0 显示当前地址(000000),M7——M0 显示当前数据(00010001)。
然后将KK5 拨至‘加1’档,IN 单元开关给出该控存单元数据的中8 位(00100010),连续两次按动开关ST,完成对该控存单元中8 位数据的修改,此时MC 单元的指示灯MA5——MA0 显示当前地址(000000),M15——M8 显示当前数据(00100010);再由IN 单元开关给出该控存单元数据的高8 位(00110011),连续两次按动开关ST,完成对该控存单元高8 位数据的修改此时MC 单元的指示灯MA5——MA0 显示当前地址(000000),M23——M16 显示当前数据(00110011)。
微程序控制器组成实验
实验五、微程序控制器组成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时序产生器的组成原理。
2.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原理。
3.掌握微指令格式的化简和归并。
二、实验设备TEC-4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仿真系统三、实验电路1.数据通路微程序控制器是根据数据通路和指令系统来设计的。
这里采用的数据通路是在综合前面各实验模块的基础上,又增加程序计数器PC(U18)、地址加法器ALU2(U17)、地址缓冲寄存器R4(U25、U26)和中断地址寄存器IAR(U19),详见第二节的图4。
PC和ALU2各采用一片GAL22V10,两者配合使用,可完成程序地址的存储、增1和加偏移量的功能。
R4由两片74HC298组成,带二选一输入端。
IAR是一片74HC374,用于中断时保存断点地址。
有关数据通路总体的详细说明,请参看第一节。
2.微指令格式与微程序控制器电路图4 微指令格式根据给定的12条机器指令功能和数据通路总体图的控制信号,采用的微指令格式见图4。
微指令字长共35位。
其中顺序控制部分10位:后继微地址6位,判别字段4位,操作控制字段25位,各位进行直接控制。
微指令格式中,信号名带有后缀“#”的信号为低有效信号,不带有后缀“#”的信号为高有效信号。
图5 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对应微指令格式,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见图5。
控制存储器采用5片EEPROM 28C64(U8、U9、U10、U11、U12)。
28C64的输出是D0—D7,分别与引脚11、12、13、15、16、17、18、19相对应,CM0是最低字节,CM4是最高字节。
微地址寄存器6位,用一片6D触发器74HC174(U1)组成,带有清零端。
两级与门、或门构成微地址转移逻辑,用于产生下一微指令的地址。
在每个T1上升沿时刻,新的微指令地址会打入微地址寄存器中,控制存储器随即输出相应的微命令代码。
微地址转移逻辑生成下一地址,等下一个T1上升沿时打入微地址寄存器。
跳转开关JUMP(J1)是一组6个跳线开关。
CPTH模型机综合实验——微控制器实验
实验二模型机综合实验——微程序控制器实验一、CPTH控制器简介:1. CPTH支持两种控制器方式uM微控存中,电路设计uM只能读,不能写。
指令执行过程中一条一条读出微指令。
组合逻辑控制器:系统已下载了一套完整的实验方案(组合逻辑表达式)到组合逻辑芯片中,完成对运算器、寄存器、存储器的控制。
2. 微程序控制器组成:微程序计数器uPC———当前微指令地址微程序存储器uM ———当前微指令程序计数器PC ————下条机器指令地址程序存储器EM ————当前PC所指单元内容指令寄存器IR————当前正在执行的机器指令3. 微控存uM寻址:——CPTH实验系统所有指令的微程序都存储在uM中,那么如何寻址uM呢?方法:用指令码作为微地址来寻址uM。
模型机的指令码为8 位,其中指令码高6位做为uPC的高6位,uPC的低两位被恒置为00,来寻址微程序存储器uM,找到执行该指令的微程序。
指令码最低两位来选择R0-R3 寄存器。
一条机器指令最多由四条微指令组成;每条微指令占一个状态周期(即一个时钟脉冲),每个周期产生不同的控制逻辑,实现各种功能。
每条微指令有24位微码。
这24 位控制位来控制存储器的读写,寄存器的读写,运算器的运算功能。
微程序初始地址为复位地址00H,微程序入口地址由指令码产生,微程序下一地址由微程序计数器uPC产生。
而在组合逻辑控制方式中,按时序用指令码产生相应的控制位。
4. 两种实验模式①手动运行“Hand……”:通过拨动实验箱上开关输入数据,用发光数码管、二极管显示输出结果,实现手动操作方式的输入/输出和机器调试。
②自动运行:通过系统小键盘及液晶显示器或PC机,直接输入、编译装载用户程序,实现微程序控制运行。
二、模型机寻址方式(五种)1. 累加器寻址:操作数为累加器A。
例:CPL A2. 寄存器寻址:数据在R0-R3 的寄存器中。
例:ADD A,R13. 寄存器间接寻址:数据在存储器EM 中,数据的地址在寄存器R0-R3中。
微程序控制器组成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微程序控制器组成实验报告篇一: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与微程序设计实验报告信息学院实验报告注:每学期至少有一次设计性实验。
每学期结束请任课老师按时按量统一交到教学秘书处。
篇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3微程序控制器实验实验三微程序控制器实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目的:1.理解时序产生器的原理,了解时钟和时序信号的波形;2.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功能,组成知识;3.掌握微指令格式和各字段功能;4.掌握微程序的编制,写入,观察微程序的运行,学习基本指令的执行流程。
实验要求:1.实验前,要求做好实验预习,并复习已经学过的控制信号的作用;2.按练习一要求完成测量波形的操作,画出Ts1,Ts2,Ts3,Ts4的波形,并测出所用的脉冲Ф周期。
按练习二的要求输入微指令的二进制代码表,并单步运行五条机器指令。
二.实验方案:按实验图在实验仪上接好线后,仔细检查无误后可接通电源。
1.练习一:用联机软件的逻辑示波器观测时序信号,测量Ф,Ts1,Ts2,Ts3,Ts4信号的方法如下:(1)TATeunIT中sTop开关置为“Run”状态(向上拨),sTep开关置为“exec”状态(向上拨)。
(2)将swITchunIT中右下角cLR开关置为“1”(向上拨)。
(3)按动“sTART”按钮,即可产生连续脉冲。
(4)调试”菜单下的“显示逻辑示波器窗口,即可出现测量波形的画面。
(5)探头一端接实验仪左上角的ch1,另一端接sTATeunIT中的Ф插座,即可测出时钟Ф的波形。
(6)探头一端接实验仪左上角的ch2,另一端接sTATeunIT中的Ts1插座,即可测出Ts1的波形;(7)探头一端接实验仪左上角的ch1,另一端接sTATeunIT中的Ts2插座,即可测出Ts2的波形。
(8)将红色探头一端接实验仪左上角的ch1,另一端接sTATeunIT中的Ts3插座,即可测出Ts3的波形。
(9)将红色探头一端接实验仪左上角的ch1,另一端接sTATeunIT中的Ts4插座,即可测出Ts4的波形。
微程序控制器部件教学实验,实验心得
微程序控制器部件教学实验,实验心得
1. 了解微程序控制器的结构和原理:在进行实验之前,必须先了解微程序控制器的结构和原理,包括微指令、微程序计数器、控制存储器等。
2. 熟悉实验设备的使用:微程序控制器部件教学实验通常需要使用特定的实验设备,如单板机、开发板等。
熟悉这些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细节是非常重要的。
3. 积极探索实验内容:在实验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实验内容,理解每个实验步骤的意义和作用,这有助于加深对微程序控制器的理解。
4. 认真记录实验结果:在进行实验时,及时记录实验结果、bug和对应的解决方法等信息,这将有助于复查实验内容。
5. 认真分析实验问题:如果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要认真分析问题,并进行合理解决。
总之,微程序控制器部件教学实验需要细致耐心的操作和认真分析问题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
计算机组成原理微程序控制器部件教学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微程序控制器部件教学实验微程序控制器是由微指令组成的,每个微指令对应一个操作或一个操作序列。
它通过微指令来描述指令的执行过程,包括指令的取指,指令的解码,操作数的获取,以及操作的执行。
微程序控制器的本质是一个状态机,通过不同的状态和状态转移来完成指令的执行,从而实现计算机的功能。
在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学实验中,微程序控制器部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实验内容。
通过搭建微程序控制器的实验平台,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计算机指令的执行过程,加深对计算机硬件的认识。
在微程序控制器部件的教学实验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搭建实验平台:首先需要搭建一个微程序控制器的实验平台,包括微指令存储器、微指令控制器、状态寄存器等硬件部件。
同时需要编写相应的微指令和微程序,对不同的指令进行模拟执行。
2.模拟指令的执行过程:通过编写微指令和微程序,可以模拟指令的执行过程。
通过手动设置各个硬件部件的状态,可以观察指令的取指、解码、执行等过程。
通过模拟执行不同的指令,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指令的执行过程和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3.分析指令的执行效率:在实验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指令和微程序,分析指令的执行效率。
比如,可以比较不同指令的执行时间,找出其中的瓶颈和优化方法。
通过实验分析,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指令的执行原理和计算机硬件的优化方法。
4.扩展实验内容:在熟悉了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后,可以进一步扩展实验内容。
比如,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指令集,编写相应的微指令和微程序,实现更复杂的指令的执行过程。
通过扩展实验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微程序控制器部件的原理和功能。
总之,计算机组成原理微程序控制器部件的教学实验是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通过搭建实验平台和编写微指令和微程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硬件的工作原理,加深对计算机指令执行过程的认识,提高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学习效果。
微程序控制器实验报告
微程序控制器实验报告微程序控制器实验预习报告1. 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微程序控制器主要由控制存储器、微指令寄存器和地址转移逻辑三大部分组成。
其工作原理分为:一、将程序和数据通过输入设备送入存储器;二、启动运行后,从存储器中取出程序指令送到控制器去识别,分析该指令要求什么事;三、控制器根据指令的含义发出相应的命令(如加法、减法),将存储单元中存放的操作数据取出送往运算器进行运算,再把运算结果送回存储器指定的单元中;四、运算任务完成后,就可以根据指令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输出2.微程序、微指令、微命令之间的关系。
一系列微指令的有序集合称为微程序。
在微程序控制方式之下,从控制存储器中取出,完成一个或几个微操作的命令称为微指令。
控制部件通过控制线向执行部件发出各种控制命令,通常把这种控制命令叫做微命令。
所以总的来说:微程序包含微指令,而每条微指令包含的微命令控制。
3.微指令、微程序的设计及调试。
在微程序流程图中,根据每个状态的微指令,将其进行编码,设计出所需硬件及执行效率较高的微程序控制电路,然后进行调试。
思考题:1. 举例说明实验中出现的基本概念:微命令、微操作、微指令、微程序?微命令:控制器发出的每个控制信号,如对运算单元的控制m cn s3 s2 s1 s0发出的010101等。
微操作:由微命令控制实现的最基本的操作称为微操作。
如发出运算器加运算的微命令后,运算器进行加法计算,就称为微操作。
微指令:完成一个或几个微操作的指令。
如控制器进行存数据的命令后,需要有we信号有效,pc保持,来控制这些的指令即为微指令。
微程序:微程序包含微指令。
如微程序流程中包括很多微指令控制,进行一些加减运算,存储数据,地址自加一等等。
2. 解释并比较微程序控制器的几种设计方法?微序列控制器通过吧控制信号存储在一个查找Rom,(1)用水平编码生成微操作(2)用垂直编码生成微操作(3)从微代码直接产生控制信号。
3. 微程序控制器的控制对象、手段及方法?控制器如何取指令?微程序控制器控制对象分为硬件方面和软件方面,硬件方面为数据通路的控制信号,软件方面为测试程序的控制信号。
TEC-2 实验计算机微程序控制器实验
TEC-2 实验计算机微程序控制器实验一. 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 了解和掌握Am2910微程序定序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 认识和掌握TEC-2机微程序控制器各控制信号的含义、作用和用法4. 了解和掌握微命令、微指令和微程序的概念5. 了解微指令的执行过程,掌握微程序的设计方法6. 通过运算器和微程序控制器的实验,进一步认识和掌握CPU 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二. 实验内容第一题:设计一条指令,实现将[ADDR]内容与内存单元数据DATA 相加,结果存到DR 中。
第二题:将[SR]内容与[ADDR]内容相加,结果保存到地址ADDR 单元中。
三. 实验器材TEC-2实验计算机、电脑各一台四. 实验分析与设计第一题:1.指令格式2. 指令功能功能: [ADDR] + DATA → DR 3.设计分析根据指令的功能和指令格式,先将立即数所在地址送给地址寄存器AR ,PC 自增一,再读取该立即数送给寄存器Q ,然后将ADDR 单元地址送给地址寄存器AR ,PC 自增一,接着读取ADDR1单元内容并与寄存器Q 的内容相加后送给寄存器Q ,最后通过把寄存器Q 中内容送入ADDR 单元地址,再将ADDR 单元地址的内容送入DR 。
4. 微程序100:PC->AR,PC+1->PC: 0000 0E00 A0B5 5402 101: MEM->Q: 0000 0E00 00F0 0000 102: PC->AR,PC+1->PC: 0000 0E00 A0B5 5402 103: MEM->AR 0000 0E00 10F0 0002 104: MEM+Q->Q 0000 0E01 00E0 0000 105: Q->MEM 0000 0E00 1020 0010 106: MEM->DR ,CC#=03#,A4H: 0029 0300 30F0 00885. 加载到微控存程序段>E900↙ 将微码存放在900H 开始的内存单元中 0900 0000:0000 0000:0E00 0000:A0B5 0000:5402 0000:0000指令格式:0905 0000:0E00 0000:00F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E00090A 0000:A0B5 0000:5402 0000:0000 0000:0E00 0000:10F0090F 0000:0002 0000:0000 0000:0E01 0000:00E0 0000:00000914 0000:0000 0000:0E00 0000:1020 0000:0010 0000:00290919 0000:0300 0000:30F0 0000:0088↙>A800↙0800: MOV R1,900↙微码在内存中的首地址0802: MOV R2,7↙微指令条数0804: MOV R3,100↙微码在微控制存储器中的首地址0806: LDMC↙加载微码指令,将微码指令加载到微控制存储器中0807: RET↙0808:↙>G800↙6.运行程序段>A820↙0820: MOV R0,0011↙存入随意数0822: MOV [0890],R0↙随意数存入随意设定的ADDR单元地址0824: NOP↙预留空位0825: NOP↙预留空位0826: NOP↙预留空位0827: RET↙0828:↙>E824↙补充预留空位的内容0824 0000:D430 0000:1100 0000:0890↙随意设定DR为R3寄存器>G820↙执行7.运行结果>R↙R3寄存器内容为1111H,刚好是0011H与1100H之和R0=0011 R1=091C R2=0000 R3=1111 SP=0FD0 PC=0820 IP=00CD R7=0000 R8=0000R9=0000 R10=0000 R11=0000 R12=0000 R13=0000 R14=0000 R15=0000 F=00001111 0820: 2C00 0011 MOV R0, 00118.实验截图第二题:1.指令格式指令格式:D4 X SRADDR2.指令功能功能:[SR]+ [ADDR]→ [ADDR]3.设计分析根据指令的功能和指令格式,先将立即数所在地址送给地址寄存器AR,PC自增一,再读取该立即数送给寄存器Q,然后将ADDR单元地址送给地址寄存器AR,PC 自增一,接着读取ADDR1单元内容并与寄存器Q的内容相加后送给寄存器Q,最后通过把寄存器Q中内容送入ADDR单元地址,再将ADDR单元地址的内容送入DR。
微程序控制器实验
实验4 微程序控制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原理。
(2) 掌握微程序的编制、写入,观察微程序的运行过程。
二实验设备PC机一台,TD-CMA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原理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任务是完成当前指令的翻译和执行,即将当前指令的功能转换成可以控制的硬件逻辑部件工作的微命令序列,完成数据传送和各种处理操作。
它的执行方法就是将控制各部件动作的微命令的集合进行编码,即将微命令的集合仿照机器指令一样,用数字代码的形式表示,这种表示称为微指令。
这样就可以用一个微指令序列表示一条机器指令,这种微指令序列称为微程序。
微程序存储在一种专用的存储器中,称为控制存储器微程序控制器组成原理框图控制器是严格按照系统时序来工作的,因而时序控制对于控制器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从前面的实验可以很清楚地了解时序电路的工作原理,本实验所用的时序由时序单元来提供,分为四拍TS1、TS2、TS3、TS4。
在实验平台中设有一组编程控制开关KK3、KK4、KK5(位于时序与操作台单元),可实现对存储器(包括存储器和控制存储器)的三种操作:编程、校验、运行。
考虑到对于存储器(包括存储器和控制存储器)的操作大多集中在一个地址连续的存储空间中,实验平台提供了便利的手动操作方式。
编辑完成后需进行校验,以确保编辑的正确。
以校验00H 单元为例,对于控制存储器进行校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将KK1拨至‘停止’档、KK3拨至‘校验’档、KK4拨至‘控存’档、KK5拨至‘置数’档。
由CON 单元的SD05——SD00开关给出需要校验的控存单元地址(000000),连续两次按动开关ST ,MC 单元指示灯M7——M0显示该单元低8位数据(00010001);KK5拨至‘加1’档,再连续两次按动开关ST ,MC 单元指示灯M15——M8显示该单元中8位数据(00100010);再连续两次按动开关ST ,MC 单元指示灯M23——M16显示该单元高8位数据(00110011)。
微程序控制器组成实验报告
微程序控制器组成实验报告微程序控制器组成实验报告一、引言微程序控制器是计算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解析指令并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件进行相应操作。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2. 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结构;3. 实践使用微程序控制器进行指令解析和控制。
三、实验原理微程序控制器由控制存储器和控制逻辑组成。
控制存储器中存储了一系列微指令,每个微指令对应一条机器指令的执行步骤。
控制逻辑根据当前指令的操作码,从控制存储器中读取相应的微指令,并根据微指令的控制信号控制各个部件的操作。
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平台:将微程序控制器与计算机主板相连,并连接相应的输入输出设备;2. 下载微程序控制器的控制存储器:将预先编写好的微指令存储到控制存储器中;3. 编写控制逻辑:根据机器指令的操作码,编写相应的控制逻辑,实现指令的解析和控制;4. 运行实验:通过输入指令,观察微程序控制器的工作情况,验证控制逻辑的正确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成功搭建了微程序控制器的实验平台,并下载了相应的微指令。
通过输入不同的指令,我们观察到微程序控制器能够正确解析指令并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件进行相应操作。
这证明了我们编写的控制逻辑是正确的。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微程序控制器通过控制存储器中的微指令,实现了对机器指令的解析和控制。
掌握了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后,我们能够编写相应的控制逻辑,实现自定义的指令解析和控制功能。
七、实验心得本次实验让我对微程序控制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亲自搭建实验平台和编写控制逻辑,我深刻体会到微程序控制器在计算机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实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不断尝试和调试,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八、展望微程序控制器作为计算机的核心组件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常规型微程序控制器组成实验
常规型微程序控制器组成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时序发生器的组成原理。
2.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原理。
二、实验电路1.时序发生器本实验所用的时序电路见图2.4。
电路由一个500KHz晶振、2片GAL22V10、一片74LS390组成,可产生两级等间隔时序信号T1-T4、W1-W3,其中一个W由一轮T1-T4组成,相当于一个微指令周期或硬连线控制器的一拍,而一轮W1-W3可以执行硬连线控制器的一条机器指令。
另外,供数字逻辑实验使用的时钟由MF经一片74LS390分频后产生。
图2.4 时序信号发生器三、实验设备1.TEC-5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1台2.逻辑测试笔一支(在TEC-5实验台上)3.双踪示波器一台(公用)4.万用表一只(公用)四、实验内容1.按实验要求,连接实验台的电平开关K0-K15、时钟信号源和微程序控制器。
连接完成后仔细检查一遍,然后才可以加上电源。
2. 观察时序信号。
用双踪示波器观测时序发生器的输入、输出信号:MF 、T1-T4、W1-W3。
比较相位关系,画出其波形图,并标注出测量所得的脉冲宽度。
观察时须将DB 、DP 开关置为0状态,然后按QD 按钮。
熟悉启停控制按钮的功能,并熟练使用这些控制按钮或开关。
3. 熟悉微指令格式的定义,按此定义将图2.7所示的全部微程序变换成二进制代码,并列表登记。
4. 控制台操作的功能由SWC 、SWB 、SWA 三个二进制开关的状态配合P0判断来决定。
用单拍(DP )方式执行控制台操作微程序,观察判别字段和微地址指示灯的显示,跟踪微指令的执行情况,并与上表数据对照。
5. 深刻理解0FH 微指令的功能和P1测试的状态条件(IR7-IR4),用二进制开关设置IR7-IR4的不同状态,观察ADD 至OUT 八条机器指令对应微程序的微命令信号,特别是微地址转移的实现,并与上面表格进行对照。
五、实验结果(1)观察时序信号的波形置DP=0,DB=0。
先按CLR#按钮复位,再QD 按钮。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微程序控制器
01
0 0 0 0 0 0 0 1 1
1 1 0
1 1 0
1 1 0
0 0 0 0 1 0
02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03
0 0 0 0 0 0 0 0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4
0 0 0 0 0 0 0 0 1
0 0 1 1 1 1
17
0 0 0 0 0 0 0 0 1
0 1 0
0 0 0
0 0 0
0 1 0 1 0 1
20
0 0 0 0 0 0 0 1 1
1 1 0
1 1 0
1 1 0
0 1 0 0 1 0
21
0 0 0 0 0 0 0 1 1
1 1 0
1 1 0
1 1 0
0 1 0 1 0 0
22
0 0 0 0 0 0 0 0 1
(2)读微指令。
(3)产生微操作命令。
(4)形成下一条微指令地址。
(5)取下一条微指令。…………重复(1)~(4)过程,直到该机器指令送入IR为止。
2、执行阶段Βιβλιοθήκη (1)当指令存入IR后,由指令的OP部分送到微地址形成部件,形成该指令对应的微程序的首地址。
(2)读出微指令。
(3)产生微操作命令。
(4)形成下一条微指令地址。…………重复(1)~(4)过程,直到该机器指令执行完为止。
2、微指令寄存器:微指令寄存器(CMIR)存放由控制存储器读出的一条微指令信息
3、微地址寄存器(CMAR):存放将要访问的下一条微指令的微地址。
微程序控制器实验.doc
微程序控制器实验.doc微程序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核心控制部件之一,它的作用是根据指令要求,控制计算机各个部件的操作和协调整个系统的工作。
本文介绍了微程序控制器实验的背景、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等相关内容。
一、背景微程序控制器是由微命令序列控制数据通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控制器。
一个微程序控制器由微指令存储器、微程序计数器、微操作控制逻辑和通用寄存器等组成。
微程序控制器采用了基于流水线的执行方式,能够实现高效、低延迟的指令处理能力。
微程序控制器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控制器中,是计算机实现指令集架构的关键部件之一。
二、实验目的了解微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掌握微指令、微命令和微程序的概念和基本组成,能够通过实验演示微程序控制器的原理和操作方式,加深对计算机控制器的认识。
三、实验内容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Verilog HDL语言设计并仿真一个微程序控制器,通过实验平台进行验证和测试。
具体实验内容包括:1. 设计微指令格式和微指令存储器的组成;2. 根据微指令,设计微命令编码和微程序逻辑,包括微程序计数器和微程序计算器的实现;3. 完成微程序控制器的RTL级别设计,并进行功能仿真和时序仿真;4. 测试实验平台,验证微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式;5. 编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和体会,进一步加深对微程序控制器的理解和掌握。
四、实验原理微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按照指令格式,将指令转化成二进制编码;2. 根据指令编码,从微指令存储器中读取对应的微指令;3. 解码微指令,获取对应的微命令编码;4. 根据微命令编码,执行相应的微程序逻辑,控制计算机的操作;5. 根据微程序逻辑,通过微操作控制逻辑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控制数据通路完成指令执行。
微程序控制器的核心是微程序计算机,它是根据微指令和微命令编码,执行相应的微程序逻辑,控制计算机的操作。
微程序计算机包括微程序计数器和微程序计算器两个部分,微程序计数器用于控制微程序的执行顺序,微程序计算器用于根据微指令生成微命令编码,并执行微程序逻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程序控制器组成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时序产生器的组成原理。
(2)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原理。
(3)掌握微指令格式的化简和归并。
二、实验电路1.时序发生器GAL22V10TIMER1TIMER2图9 时序信号发生器图TEC —4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的时序电路如图9所示。
电路采用2片GAL22V10(U6、U7),可产生两级等间隔时序信号T1-T4和W1-W4,其中一个W 由一轮T1-T4循环组成,它相当于一个微指令周期或硬布线控制器的一拍,而一轮W1—W4循环可供硬布线控制器执行一条机器指令。
本次实验不涉及硬布线控制器,因此时序发生器中的相关内容也可根据需要放到硬布线控制器实验中进行。
微程序控制器只使用时序信号T1-T4,产生T 信号的功能集成在GAL22V10芯片TIMER1(U6)中,另外它还产生节拍信号W1、W2、W3、W4的控制时钟CLK1。
MFQDQD1QD2ACTQDR硬布线控制器只使用时序信号W1-W4,产生W信号的功能集成在GAL22V10芯片TIMER2(U7)中。
TIMER1和TIMER2中还集成了中断逻辑,中断逻辑的介绍见第八节。
TIMER1的输入信号中,MF 接实验台上晶体振荡器的输出,频率为1MHz。
T1至T4的脉冲宽度为100ns。
CLR(注意,实际上是控制台上的CLR#信号,因为ABEL语言的书写关系改为CLR,仍为低有效信号)为复位信号,低有效。
实验台处于任何状态下令CLR# =0,都会使时序发生器和微程序控制器复位(回到初始状态),CLR# =1时,则可以正常运行。
复位后时序发生器停在T4、W4状态,微程序地址为000000B。
建议每次实验仪加电后,先用CLR#复位一次。
控制台上有一个CLR#按钮,按一次,产生一个CLR#负脉冲,实验台印制板上已连好控制台CLR#到时序电路CLR的连线。
TJ(停机)是控制器的输出信号之一。
连续运行时,如果控制信号TJ=1,会使机器停机,停止发送时序脉冲T1—T4、W1—W4,时序停在T4。
在实验台上为了将时序信号发生器的输入信号TJ 和控制存储器产生的TJ信号区分开来,以便于连线操作,在实验台上时序信号发生器的输入信号TJ命名为TJI,而控制存储器产生的信号TJ仍命名为TJ。
QD(启动)是来自启动按钮QD的脉冲信号,在TIMER1中,对QD用MF进行了同步,产生QD1和QD2。
ACT表示QD1上升沿,表达式是QD1 & !QD2,脉冲宽度为1000ns 。
QDR是运行标志,QD信号使其为1,CLR信号将其置0。
DP(单拍)是来自控制台的DP开关信号,当DP =1时,机器处于单拍运行状态,按一次启动按钮QD,只发送一条微指令周期的时序信号就停机。
利用单拍方式,每次只执行一条微指令,因而可以观察微指令代码和当前微指令的执行结果。
DZ(单指)信号是针对微程序控制器的,接控制台开关DZ和P1信号配合使用。
P1是微指令字判断字段中的一个条件信号,从微程序控制器输出。
P1信号在微程序中每条机器指令执行结束时为1,用于检测有无中断请求INTQ,而时序发生器用它来实现单条机器指令停机。
在DB =0且DP = 0的前提下,当DZ =0时,机器连续运行。
当DZ =1时,机器处于单指方式,每次只执行一条机器指令。
2.数据通路微程序控制器是根据数据通路和指令系统来设计的。
这里采用的数据通路是在综合前面各实验模块的基础上,又增加程序计数器PC(U18)、地址加法器ALU2(U17)、地址缓冲寄存器R4(U25、U26)和中断地址寄存器IAR(U19),详见第二节的图4。
PC和ALU2各采用一片GAL22V10,两者配合使用,可完成程序地址的存储、增1和加偏移量的功能。
R4由两片74HC298组成,带二选一输入端。
IAR 是一片74HC374,用于中断时保存断点地址。
有关数据通路总体的详细说明,请参看第一节。
3.微指令格式与微程序控制器电路u A 0u A 1u A 2u A 3u A 4u A 5P 0P 1P 2P 3N T SN T C L D I R L D P C M 4C _A D D C _I N C L D I A R L D A R 1R 1_I N C M 3L D E R I A R _B U S #S W _B U S #S _B U S #L U _B U S L R W C E L #W R D L D D R 1M 1S 0S 1S 2图10 微指令格式T J根据给定的12条机器指令功能和数据通路总体图的控制信号,采用的微指令格式见图10。
微指令字长共35位。
其中顺序控制部分10位:后继微地址6位,判别字段4位,操作控制字段25位,各位进行直接控制。
微指令格式中,信号名带有后缀“#”的信号为低有效信号,不带有后缀“#”的信号为高有效信号。
图11 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对应微指令格式,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见图11。
控制存储器采用5片EEPROM 28C64(U8、U9、U10、U11、U12)。
28C64的输出是D0—D7,分别与引脚11、12、13、15、16、17、18、19相对应,CM0是最低字节,CM4是最高字节。
微地址寄存器6位,用一片6D触发器74HC174(U1)组成,带有清零端。
两级与门、或门构成微地址转移逻辑,用于产生下一微指令的地址。
在每个T1上升沿时刻,新的微指令地址会打入微地址寄存器中,控制存储器随即输出相应的微命令代码。
微地址转移逻辑生成下一地址,等下一个T1上升沿时打入微地址寄存器。
跳转开关JUMP(J1)是一组6个跳线开关。
当用短路子将它们连通时,微地址寄存器μAR从本实验系统提供的微程序地址译码电路得到新的微程序地址μD0—μD5。
当他们被断开时,用户提供自己的新微程序地址μD0—μD5。
这样用户能够使用自己设计的微程序地址译码电路。
5片EEPROM的地址A6(引脚4)直接与控制台开关SWC 连接,当SWC = 1时,微地址大于或者等于40H,当SWC = 0时,微地址的范围为00H—3FH。
SWC 主要用于实现读寄存器堆的功能。
微地址转移逻辑的多个输入信号中,INTQ是中断请求,本实验中可以不理会。
SWA、SWB是控制台的两个二进制开关信号,实验台上线已接好接。
C是进位信号,IR7—IR4是机器指令代码,由于本次实验不连接数据通路,这些信号都接到二进制开关K0—K15上。
三、机器指令与微程序为教学中简单明了,本实验仪使用12条机器指令,均为单字长(8位)指令。
指令功能及格式如表5所示。
指令的高4位提供给微程序控制器,低4位提供给数据通路。
应当指出,用以上12条指令来编写实际程序是不够的。
好在我们的目的不是程序设计,而主要是为了教学目的,通过CPU执行一些最简单的程序来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上述12条指令的微程序流程设计如图12所示。
每条微指令可按前述的微指令格式转换成二进制代码,然后写入5个28C64中。
为了向RAM中装入程序和数据,检查写入是否正确,并能启动程序执行,还设计了以下五个控制台操作微程序:存储器写操作(KWE):按下复位按钮CLR#后,微地址寄存器状态为全零。
此时置SWC = 0、SWB =1,SWA =0,按启动按钮后微指令地址转入27H,从而可对RAM连续进行手动写入。
存储器读操作(KRD):按下复位按钮CLR#后,置SWC = 0,SWB =0,SWA =1,按启动按钮后微指令地址转入17H,从而可对RAM连续进行读操作。
写寄存器操作(KLD):按下复位按钮CLR#后,置SWC = 0,SWB =1,SWA =1,按启动按钮后微指令地址转入37H,从而可对寄存器堆中的寄存器连续进行写操作。
读寄存器操作(KRR):按下复位按钮CLR#后,置SWC = 1,SWB =0,SWA =0,按启动按钮后微指令地址转入47H,从而可对寄存器堆中的寄存器连续进行读操作。
启动程序(PR):按下复位按钮CLR#后,置SWC = 0,SWB = 0,SWA =0 ,用数据开关SW7—SW0设置内存中程序的首地址,按启动按钮后微指令地址转入07H,然后转到“取指”微指令。
应当着重指出,在微指令格式的设计过程中,对数据通路所需的控制信号进行了归并和化简。
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微程序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远远少于数据通路所需的控制信号。
这里提供的微程序流程图,是没有经过归并和化简的。
仔细研究一下微程序流程图,就会发现有些信号的出现的位置完全一样,这样的信号用其中一个信号就可以代表。
请看信号LDPC和LDR4,这两个信号都在微程序地址07H、1AH、1FH、26H出现,而在其他的微程序地址都不出现,因此这两个信号产生的逻辑条件是完全一样的。
从逻辑意义上看,这两个信号的作用是产生新的PC,完全出现在相同的微指令中是很正常的,因此用LDPC完全可以代替LDR4。
还有另一些信号,例如LDDR1和LDDR2,出现的位置基本相同。
LDDR2和LDDR1的唯一不同是在地址14H的微指令中,出现了LDDR2信号,但是没有出现LDDR1信号。
LDDR1和LDDR2是否也可以归并成一个信号呢?答案是肯定的。
微程序流程图中只是指出了在微指令中必须出现的信号,并没有指出出现其他信号行不行,这就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地址14H的微指令中,出现LDDR1信号行不行呢?完全可以。
在地址14H出现的LDDR1是一个无用的信号,同时也是一个无害的信号,它的出现完全没有副作用,因此LDDR1和LDDR2可以归并为一个信号LDDR1。
根据以上两条原则,我们对下列信号进行了归并和化简:LDIR(CER) 为1时,允许对IR加载,此信号也可用于作为双端口存储器右端口选择CER。
LDPC(LDR4) 为1时,允许对程序计数器PC加载,此信号也可用于作为R4的加载允许信号LDR4。
LDAR1(LDAR2) 为1时,允许对地址寄存器AR1加载,此信号也可用于作为对地址寄存器AR2加载。
LDDR1(LDDR2) 为1时允许对操作数寄存器DR1加载。
此信号也可用于作为对操作数寄存器DR2加载。
M1(M2)当M1 = 1时,操作数寄存器DR1从数据总线DBUS接收数据;当M1 =0时,操作数寄存器DR1从寄存器堆RF接收数据。
此信号也可用于作为操作数寄存器DR2的数据来源选择信号。
在对微指令格式进行归并和化简的过程中,我们有意保留了一些信号,没有化简,同学们可以充分发挥创造性,提出更为简单的微指令格式。
还要说明的是,为什麽微指令格式可以化简,实验台数据通路的控制信号为什麽不进行化简?最主要的原因是前面进行的各个实验的需要,例如LDDR1和LDDR2这两个信号,在做运算器数据通路实验时,是不能设计成一个信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