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的测量1、⑴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 )。

⑵常用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⑶换算关系:1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106μm ;1m=109nm2、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 、“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 、“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 、“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 、“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 、“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 、“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3、长度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数值包括准确值和估读值二、时间的测量1、时间测量的工具是停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s )。

2、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

3、换算关系是:1h=60min 1min=60s三、误差:1、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减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四、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为研究物体运动状态时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就看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结论可能不同。

故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的.五、速度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Ⅰ:匀速直线运动: ⑴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⑵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⑶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⑷计算公式: 变形⑸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一、物质的结构与性质1. 物质的基本单位在物质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了物质的基本单位——原子。

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颗粒,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通过实验,科学家们还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将各种不同的原子按照其化学性质进行了分类。

了解原子的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对于我们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2. 物质的三态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以表现出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不同的状态。

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状态下物质的特点和行为规律。

掌握物质三态的性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结构和变化。

3. 物质的分子和离子在原子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学习到物质的分子和离子。

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和离子之间的作用十分重要。

通过了解分子和离子的结构和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规律。

二、物质的运动与力1. 速度与加速度物质的运动是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需要学习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了解它们在描述物质运动过程中的应用和意义。

在日常生活和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和计算来掌握物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2. 力和压力在物质的运动过程中,力和压力是影响物体状态和运动的重要因素。

我们需要学习力和压力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作用规律,从而掌握它们在物质运动中的作用和影响。

3.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状态和变化规律的重要分支学科。

通过学习动力学的理论和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掌握物质的运动特点和行为规律。

总结回顾:通过学习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我们对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物质的运动与力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了解物质的基本单位、三态、分子和离子等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本质和特点。

掌握速度、加速度、力和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描述和分析物质的运动过程。

希望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能够启发我们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培养我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重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回声: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 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4.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白烟时计时,若再听见枪声计时,则会少记0.294S(约为0.3S)。

5.人类怎样听到声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非神经性耳聋——鼓膜或听小骨损坏——可以治愈6.耳聋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不易治愈。

7.骨传导及实例: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导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上把这样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骨传导实例: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

8.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二、声音的特性1.频率: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

2.超声波和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发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

3.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4.音调:(1)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3)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4)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5)一般来说,女士的音调高于男士的音调;小孩的音调高于成人的音调。

物理八年级上册1—3章基础知识总结

物理八年级上册1—3章基础知识总结

物理(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1—3章 基础知识总结第一章 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2、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20Hz —20000 Hz ; 超声波:高于20000 Hz 的声音,人耳不能听到; 次声波:低于20 Hz 的声音,人耳不能听到。

3、噪声的来源: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声音强弱的单位:分贝(dB )。

声音强弱的等级:(1)小于90分贝,保护人的听力; (2)小于70分贝,保证工作和学习; (3)小于50分贝,保证休息和睡眠。

控制噪声的方法: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4、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回声定位:利用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纳。

利用声纳系统,能够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在捕鱼时,能够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能够准确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2)传递能量声波能够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能够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第二章 光现象1、光源:太阳、电灯等物体能够发光,这些物体就是光源。

2、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条直线叫光线。

3、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速度为:c=3*108m/s,它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的3/4。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的2/3。

4、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漫反射: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5、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即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6、光的色散(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2)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最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最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单位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主单位:米(m)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3.单位换算:1km=103 m,1m=106 um=109 nm①进率:km 103m 103 mm 103 um 103 nmm 10 dm 10 cm 10 mm即②数不变、记进率、化单位a.大单位→小单位,乘以进率;b.小单位→大单位,乘以进率的倒数;c.规范使用科学计数法;d.单位使用字母符号书写。

【典例1】25km=nm 25um=m 由km→nm,下了四级台阶,进率为1012所以25km=25×1012 nm=2.5×1013 nm由um→m,上了两级台阶,进率为10-6所以25um=25×10-6 m=2.5×10-5 m二、长度测量1. 基本工具:刻度尺2.常用工具:直尺、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3.刻度尺的使用:①使用前→三看:看零刻度线、看量程、看分度值。

②使用时→三会:会放: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侧要紧贴被测物体。

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①累积法(以多测少):多用于测量细微物体的直径或厚度。

公式为NL L 总 (N 为数量) 例如:测一张纸的厚度或细金属丝的直径等。

②化曲为直法:用于测量曲线的长度。

用无弹性棉线与待测曲线重合,用刻度尺测出棉线长度即可。

例如:测蚊香的长度,树干的周长。

③滚轮法:先测出某圆的周长,让圆在待测曲线上滚动,记下圈数,用周长乘以圈数即可,多用于测较长曲线的长度。

例如:测操场的周长。

【注意】① 测量时不可利用已磨损的零刻度线,但因零刻度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对齐物体时,千万不要忘记最后读数时减去这一整数刻度值。

②刻度尺较厚时,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一、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 速度的计算公式: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 运动图表的解读与绘制二、力的作用- 力的基本概念:力的性质、力的单位-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概念、惯性的原理-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关系、质量的概念与衡量-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与特点三、力的效果- 物体的平衡:平衡的条件、平衡力的合成- 物体的斜面运动:斜面的特点与力的分解- 物体的自由下落:重力的概念与计算、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四、力的工作- 功的概念与计算:功的性质、功的单位- 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与计算- 能量守恒定律:封闭系统的能量守恒五、简单机械- 机械的分类:杠杆、轮轴、滑轮等- 原理与应用:杠杆原理、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六、电的基本概念- 电荷的概念与性质:正电荷、负电荷、元电荷- 电流的概念与计量:电流的定义、电流的计量单位- 电阻的概念与计量:电阻的定义、电阻的计量单位七、电路基础- 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电器- 串联与并联: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与计算- 欧姆定律:电流、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八、静电现象- 静电的产生与消失:摩擦、接触、感应三种方式- 静电的有关现象:电荷的相互吸引和排斥、静电的运动和放电九、影响电阻的因素- 电阻与电线的关系:导线材料、导线截面积、导线长度- 温度对电阻的影响:电阻温度系数的概念与计算十、电能的转化与利用- 电能的转化:发电方式与原理- 电能的利用:电灯、电热器材、电动机等十一、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的传播路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镜面反射:入射角、反射角的关系- 折射定律:折射角、入射角、折射率之间的关系十二、光的色散与成像- 光的色散现象:光的折射与色散的关系-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的特点与成像方式十三、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振动物体产生声音的原理- 声音的传播方式:机械波、纵波、横波- 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十四、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音调: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声音的音量:振幅与音量的关系- 声音在空气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差异十五、物体的状态变化- 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变:凝固、熔化、汽化、冷凝等- 物质的热膨胀:热胀冷缩的原理与应用十六、热量与能量- 热量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能量与功的关系: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功的计算及单位十七、能源的利用与保护- 能源的分类: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 能源的利用与保护策略: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以上是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初中物理核心知识点八年级上册(基础篇)第一章机械运动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m)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2.长度的单位换算: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例题:单位换算:2.1km=2.1x105cm解题过程:2.1km=2.1x1km=2.1x103m=2.1x103x102m=2.1x105m3.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1)选:选取合适的量程(测量范围)、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2)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侧,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3)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长度=测量值+估读值+单位。

4.时间的单位:秒(s),其他还有:分(min)、小时(h)。

换算关系:1min=60s ,1h=3600s。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得差异(不能消除,只能减少)减少误差的方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选用精密的仪器;(3)改进测量方法6.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分类:机械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7.运动的其他形式(不是机械运动的运动形式):分(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生物体自身生长发育;8.参照物:(1)概念:说物体在运动还是静止,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2)如何研究物体运动情况: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

如果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物体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物体运动了。

(2)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应该根据需要来选择最合适的。

参照物选择的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可能不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最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最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单位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主单位:米(m)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3.单位换算:1km=103 m,1m=106 um=109 nm①进率:km 103m 103 mm 103 um 103 nmm 10 dm 10 cm 10 mm即②数不变、记进率、化单位a.大单位→小单位,乘以进率;b.小单位→大单位,乘以进率的倒数;c.规范使用科学计数法;d.单位使用字母符号书写。

【典例1】25km=nm 25um=m由km→nm,下了四级台阶,进率为1012所以25km=25×1012 nm=2.5×1013 nm由um→m,上了两级台阶,进率为10-6所以25um=25×10-6 m=2.5×10-5 m二、长度测量1. 基本工具:刻度尺2.常用工具:直尺、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3.刻度尺的使用:①使用前→三看:看零刻度线、看量程、看分度值。

②使用时→三会:会放: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侧要紧贴被测物体。

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①累积法(以多测少):多用于测量细微物体的直径或厚度。

公式为N L L 总(N 为数量)例如:测一张纸的厚度或细金属丝的直径等。

②化曲为直法:用于测量曲线的长度。

用无弹性棉线与待测曲线重合,用刻度尺测出棉线长度即可。

例如:测蚊香的长度,树干的周长。

③滚轮法:先测出某圆的周长,让圆在待测曲线上滚动,记下圈数,用周长乘以圈数即可,多用于测较长曲线的长度。

例如:测操场的周长。

【注意】①测量时不可利用已磨损的零刻度线,但因零刻度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对齐物体时,千万不要忘记最后读数时减去这一整数刻度值。

②刻度尺较厚时,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总结01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放热)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1、汽化:①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吸热)②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五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五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五篇】导语:学好物理,关键问题是要尽快了解物理学科的特点,否则,就会“坐飞机”,云里雾里,穷于应对,失去学习主动性。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五篇】,期望对大家有帮助。

物理光学知识点【杨氏干涉实验】杨格于1801年设法稳固两光源之相位差,首次做出可见光之干涉实验,并由此求出可见光波之波长。

其方法是,使太阳光通过一挡板上之小孔使成单一光源,再使此单一光源射到另一挡板上,此板上有两相隔很近的小孔,且各与单光源等距离,则此两同相位之两光源在屏幕上形成干涉条纹。

由于通过第二挡板上两小孔之光因来自同一光源,故其波长相等,并且坚持一定的相位关系(一样均坚持同相),因此能在屏幕上形成固定不变的干涉条纹。

若X为屏幕上某一明(或暗)条纹与中心点O的距离,D为双孔所在面与屏幕之间的距离,2a为两针孔S1,S2间之距离(通常小于1毫米),λ为S光源及副光源S1、S2所发出的光之波长。

两光源发出的两列光源必定在空间相迭加,在传播中两波各有各的波峰和波谷。

当两列波的波峰和波峰或波谷和波谷相重叠之点必为亮点。

这些亮点至S1与S2的光程差必为波长λ的整数倍。

在两列波的波峰与波谷相重叠之点必为暗点,这些暗点至S1与S2的光程差必为波长λ/2的整数倍。

【薄膜干涉】水面上的薄层油膜,机动车在湿润柏油道上所遗留下来的油迹,或是肥皂泡等,都会在白光中显现光辉的彩色。

所有上述的各例中,均是由薄膜干涉现象引发的。

若将一用金属细丝制成的矩形框架,浸以肥皂水形成一层薄膜,然后用弧光灯的白光或阳光照射于其上,就出现出典型的薄膜干涉。

其中一部分是由反射光产生的干涉条纹,而其余的则从皂液膜中透过去。

此时从反射光中可以看到许多与水平框架上缘平行的彩色横条纹。

不但如此,这些横条纹还会渐渐地向下移动,愈靠近框架上缘则愈宽。

另外,透射光在白幕上也显示出许多彩色横条纹,但比起反射光中的条纹要暗淡很多。

如果用单色光代替白光,则彩色现象会立刻消逝,而显现的便是一些彩色条纹的花样类似于明暗相间的条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曲线运动:沿曲线的运动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6.匀速直线运动定义: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7.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定义: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瞬时速度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情况8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概念和运动状态- 运动的定义:是指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

- 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是两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运动的描述和描述语言- 运动的描述:路径和速度描述法、图形描述法和公式描述法。

- 描述语言:你方向我位置、速度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速度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第二单元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力的概念- 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之一,是一个矢量量。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将保持这种状态。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质量和物体所受加速度的乘积,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

力的作用- 质量、重力、表面间的力、杠杆原理等。

第三单元机械能及其转化势能和动能- 势能: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外力场或内部结构的变化。

- 动能:物体的运动状态决定。

机械能转化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一个物体在重力场中沿任意路径运动,所受的重力做功之和等于物体的势能变化和动能变化之和。

机械能守恒定律:一个物体在重力场中沿任意路径运动,所受的重力做功之和等于物体的势能变化和动能变化之和。

第四单元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 声波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机械波,是一种能在介质中传播的长波。

- 发声体:能够产生声音的物体- 声源:发声体激起空气振动时,周围介质就会向四周形成一圈圈的空气压缩疏波,这个范围就是一个声源。

声音的传播- 声传播必须有介质。

- 声源、介质和接受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空气传声、固体传声、液体传声。

第五单元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 光线和法线的关系: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当入射角为90°时,光线垂直于平面,反射角也为90°。

- 镜面反射的特点:光照在物体表面以后,总是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反射,反射出的光线有明显的方向性,是平行的。

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光线通过两种密度不同的介质分界面时,经折射后所遵守的入射角和折射角之比常远小于1,也就是说在由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的折射中,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梳理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梳理复习资料
7.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的速度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
8、常见机械运动的图象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3声现象
1、产 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传 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1.光的折射
(1)定 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路发生偏折的现象。
(2)规 律: 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侧分居)。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空气中的角大。
弦乐器:靠弦的振动发声,弦越短、越细、越紧,音调越高。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3)音色:声音的品质,不同的人或乐器发声的音色都不同。材料、结构不同,音色也就不同。
7、声的利用
(1)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如海豚、蝙蝠发出的声波。应用:超声波清洗机、B超、超声洁牙、除结石;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可以制成倒车雷达、声呐。
(2)传 播:光在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小孔成像、影子、日食、月食、一叶障目、坐井观天、激光准直、射击瞄准、排成直线等。
(4)小孔成像:
①它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和物体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如太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空隙,在地面上出现很多小圆点,这是太阳的实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这篇关于⼈教版⼋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的⽂章,是特地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第⼀章声现象基础知识回声测距离:2s=vt第⼀节:声⾳的产⽣与传播⼀:声⾳的产⽣重点定义: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的2 振动可以发声要点:1 ⼀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的3 发⽣物体的振动停⽌,发⽣也停⽌疑点:1 ⼀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体都可以因振动⽽产⽣声⾳。

2 “振动停⽌,发⽣也停⽌”不同于“振动停⽌,发⽣也消失”。

振动停⽌,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声⾳的传播重点定义: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要点:1 能够传播声⾳的物质叫做介质2 声⾳的介质有:固体,⽓体,液体3 真空不能传声重点:声⾳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三:声速和回声重点定义:声传播的快慢⽤声速描述,它的⼤⼩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1 声⾳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体中传播最慢3 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

⼀般在⽓体中,温度越⾼,声速越快4 声⾳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们能够与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声⾳在15℃的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拓展: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①回升到达⼈⽿的时间⽐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少有17m远2 回声的作⽤: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3 回声测距离:2s=vt第⼆节:我们怎样听到声⾳⼀:怎样听到声⾳重点定义:在声⾳传递给⼤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障碍,⼈都会失去听觉。

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也能够感知声⾳要点:1 ⼈⽿的构造:外⽿(⽿廓,外⽿道)中⽿(⿎膜,听⼩⾻)内⽿(半规管,前庭,⽿蜗)2 听到声⾳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膜或头⾻→听觉神经→产⽣听觉难点:如果传导声⾳的⿎膜和听⼩⾻发⽣损伤,就会使听⼒下降,叫做传导性⽿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可以继续听到声⾳;如果⽿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会降低,甚⾄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聋,⼀般不可治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如下:1.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物质的组成: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2. 电流和电路:- 电流:电流是电荷的流动,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电荷量来表示。

单位是安培(A)。

- 电路:电路是指电流在连通电源和电器的导线中流动的路径。

电路可以分为闭合电路和开路。

闭合电路中电流可以流动,而开路中电流无法流动。

3. 电阻和电阻率:- 电阻:电阻是指阻碍电流流动的能力。

电阻的大小可以用欧姆定律来表示,欧姆定律是指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欧姆定律为I=U/R,其中I 为电流,U为电压,R为电阻。

- 电阻率:电阻率是指单位长度和单位截面积的电阻。

电阻率可以用ρ来表示。

4.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串联电阻:串联电阻是指多个电阻按照一条线依次连接起来,电流从一个电阻流过再流到另一个电阻的情况。

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并联电阻:并联电阻是指多个电阻同时连接在一个节点上,电流可以分流,再汇总到一起的情况。

并联电阻的总电阻可以通过公式1/R总=1/R1+1/R2+...+1/Rn来计算。

5. 电功和功率:- 电功:电功是指电流通过电阻所做的功。

电功可以通过公式W=UIt来计算,其中W表示电功,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t表示时间。

- 功率: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电功。

功率可以通过公式P=W/t来计算,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电功,t表示时间。

6. 定时开关电灯:- 定时开关电灯是指通过定时器控制电路的开关,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动关闭电路。

定时开关电灯可以通过继电器实现。

注意: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一些基础知识点总结,还有一些实验和应用方面的知识点可能没有包括进来。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八年级上物理书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八年级上物理书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八年级上物理书知识点
第一单元运动
- 运动的概念及特征
- 速度与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
-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 抛体运动的特点和计算
-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
第二单元力和压力
- 力的概念和单位
-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 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
-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 杠杆原理和浮力的概念
第三单元密度和压强
- 密度的概念和计算
- 浮力和物体的浮沉
-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
- 脉搏计算和心脏的作用- 气压和大气压强的概念
第四单元热学
- 热量的概念和单位
- 导热和导电的区别
- 直热和不直热的传递方式- 物体的热胀冷缩
- 相变现象和相变过程
第五单元声音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特性和声音的音调- 声音是如何扩散的
- 如何保护听力健康
- 噪声污染的危害和预防
第六单元光学
- 光的传播和直线传播
- 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 光的成像和透镜的原理
- 镜子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 光的色散和波长的概念
第八单元电学
- 电荷和电流的概念
- 电阻和电阻的计算
-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 静电场和电场强度
- 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感应规律第十单元科学与技术
- 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 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
- 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应用
- 技术改变社会生活的方式
- 运用科学与技术解决问题
以上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整理,详细内容请参考教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下册知识点归纳(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下册知识点归纳(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下册知识点归纳(全)一、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1、物理学科的研究对象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和能量,物理学是基础学科,具有基础性、普遍性和应用性的特征。

2、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按类别分为基本量和导出量,国际单位制是当前全世界公认的国际度量单位制。

3、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运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比值。

4、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做运动,并在任意给定的时间单位内,每个时间间隔的路程相等。

5、加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做有加速度的运动,即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在变化。

6、加速度的变化加速度的变化可以用实验得出的V-t图和x-t图来表示,加速度的变化可以有某一时刻出现短暂的“停滞”。

7、斜抛运动斜抛运动是指物体在平面内做斜抛运动,同时横向匀速直线运动。

8、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惯性定律指出,在惯性系中,静止物体保持静止,运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9、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运动定律指出,物体受到的作用力等于其质量乘以加速度,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0、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在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1、万有引力和重力万有引力是质点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地球上所有质量都有自己的重力,它是个体的质量与重力加速度的积。

12、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指出,两质点间的万有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13、地球上的重力和物体的重量地球上物体的重量是指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等于物体在重力加速度下的质量。

二、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1、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物质构成是由微观粒子组成的,微观粒子包括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等,是物质最基本的构成单位。

2、原子、元素和化合物原子是具有特定质量和电荷的基本粒子,元素是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原子的种类,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结合组成。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

本文将对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力和压力
1. 力的概念和性质
2. 力的计算
3.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4. 杠杆原理
5. 水压和大气压
第二章:运动和力
1. 运动的分类
2.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3. 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合成
4. 牛顿第三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5. 弹力和重力
第三章:速度和加速度
1. 速度和速度的计算
2. 加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
3. 自由落体运动
4.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第四章:能与功
1. 功的概念和计算
2. 机械能和能量守恒定律
3. 机械能的转化
4. 做功和功率的计算
5. 机械效率和机械功率
第五章:简单机械设备
1. 杠杆
2. 机械臂和齿轮
3. 摩擦和滑动摩擦力
4. 斜面和斜面的应用
第六章:光的传播
1. 光的传播路径和速度
2. 阴影的形成
3. 物体的看见和被看见
4. 平面镜的成像规律
5.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第七章:声和听觉
1. 声的产生和传播
2. 声的干涉和共鸣
3. 声的吸收和反射
4. 声音的大小和音调
5. 听觉和声的保护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知识】
1、光在_________________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真空中的光速是____________________m/s。

2、光的反射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____________像,像与物体大小_____________,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___________,像与物体到镜面距离_______________。

【知识应用】
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铅笔在水面处“折断”B.树林中的阳光C.平面镜中的陶罐D.水中树的“倒影”
2、一束光入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35度,则反射角为________度。

3、如图所示,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夹角,则()
A.反射角是6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
C.入射角是30° D.入射角增大50,反射角增大10°
4、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_________选填“漫”
或“镜面”)反射的缘故;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______________ 的缘故。

5、如果你在一平面镜中看到了另一个同学的眼睛,那么无论这平面镜多么小,该同学也一定会通过这平
面镜看到你的眼睛,这是因为()
A.光的漫反射 B.光的镜面反射
C.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D.光的直线传播
6、小芳同学身高1.6m,站在平面镜前2m处,则她在镜子中的像与镜子的距离是____m,像的高度为____m。

她向平面镜靠近了0.5m,则像离她的距离为_____m,像的高度_____(变高、变矮或不变)。

7、平静湖面的上空,一只鸟正冲向水面捕食,它在湖水中的像是__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鸟在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像的大小____________(选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
8、如图,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平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B.蜡烛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
C.把蜡烛移近平面镜时,它的像会远离平面镜
D.烛焰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9、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前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演员在平面镜中成实像 B.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
C.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远离平面镜 D.演员距离镜子1.2米时,像与演员距离为2.4米
8、请在图甲中画出反射光线,在图乙中做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成的像
甲乙
9、如图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_______(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
1.生活中我们经常观察到“实像”和“虚像”,请写出二者的两个区别: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我们学过的光学元件中,能使物体成“虚像”的有: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

2.下列成语涉及的光现象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凿壁偷光﹣﹣光的反射B.一叶障目﹣﹣光的折射

猴子捞月﹣﹣光的折射D.杯弓蛇影﹣﹣光的反射
3.如图,发光点S发出的某光线经平面镜发射后,发射光线恰好经过A点,请在图中画出这条光线.4、如图所示,平面镜上方有一竖直挡板P,AB和CD是挡板左侧的发光点S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两
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上作出发光点S.(要求留下作图痕迹)
初中物理试卷
灿若寒星制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