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

合集下载

水利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353号建议的答复-水河湖办字〔2021〕52号

水利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353号建议的答复-水河湖办字〔2021〕52号

水利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353号建议的答复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353号建议的答复水河湖办字〔2021〕52号一、关于提高长江岸线利用的集约化水平一是严格规划约束。

2016年,水利部、原国土资源部联合印发实施《长江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岸线规划》),统筹防洪安全、生态环境保护、沿江开发、港口建设等方面对岸线保护和利用的需求,将岸线划分为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及开发利用区,并对各功能分区提出了相应管理要求,为长江岸线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了重要规划依据,其中岸线保护区、保留区占规划岸线长度的64.8%,充分体现了大保护的要求。

交通运输部积极指导沿江各地开展新一轮港口总体规划的修订工作,坚决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优化港口港区功能布局,严控新增规划港口岸线。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

自然资源部印发《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纠错试点工作方案》,在上海、浙江等8省(直辖市)选择18个市(县)探索建立长江国土空间管控机制,研究提出国土空间准入清单,丰富“防未病”的用途管制手段,设计“治已病”的纠错机制,相关试点成果已纳入《长江保护法》。

交通运输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严格管控长江干线港口岸线资源利用的通知》,严格管控工矿企业自备码头岸线,鼓励公用化码头建设,鼓励地方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推进码头资源整合,完善退出机制,进一步提高岸线使用效率。

三是强化岸线管控。

水利部组织沿江9省(直辖市)开展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专项整治,共清理整治违法违规岸线利用项目2431个,腾退长江岸线158公里,完成滩岸复绿1213万平方米,长江流域河湖岸线面貌明显改善。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与景观设计探析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与景观设计探析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与景观设计探析赵梅红,袁芑航(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郑州451100)摘要: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不断推进,废弃矿山的修复治理工作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但对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与景观重塑完成后,如何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发挥其最大价值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文旅融合为切入点,对当下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与景观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废弃矿山在文化保护与传承、空间布局、植物景观营造及文旅融合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为后续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与景观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文旅融合;废弃矿山;景观设计态环境的自然修复能力,加速修复进程。

解决生态环境污染及破坏问题,使其良性发展,并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服务。

矿山景观设计是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结合设计美学、生态学等理论对废弃矿山进行景观规划设计。

要将生态修复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深入挖掘当地的资源潜力,促进当地生态、经济、社会三重效益的发展。

2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与景观设计现存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过度开采导致矿山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尤其是开采过后的废弃矿山,不仅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也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政府也认识到修复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加大了对矿山治理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掀起了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与景观重塑的浪潮。

但在矿山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也产生一些问题。

具体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2.1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与景观设计中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的问题2.1.1忽视对矿山工业文化的保护传承。

矿山开采作为一项具有历史性的工业活动,尽管推动了文明的进程和发展,但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干扰、掠夺和破坏。

废弃矿山不仅是自然景观,还是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能够反映当时矿山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废弃矿山遗迹景观内容丰富,矿山开采后的一些山体创伤面呈现出清晰的地层,展现给游客独特的矿山景观风貌。

退化生态系统近自然精准修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退化生态系统近自然精准修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DOI :10.11913/PSJ. 2095-0837. 23181张克荣,张小全,李潜,赵铭石,王龙柱,张全发. 退化生态系统近自然精准修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J ]. 植物科学学报,2023,41(6):751−758Zhang KR ,Zhang XQ ,Li Q ,Zhao MS ,Wang LZ ,Zhang QF. Near-natural precise restoration of degraded ecosystems: Nature-based solutions [J ]. Plant Science Journal ,2023,41(6):751−758退化生态系统近自然精准修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张克荣1*,张小全2,李 潜2,赵铭石2,王龙柱2,张全发1(1.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4; 2. 大自然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北京 100600)摘 要: 生态系统退化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丧失,对人类福祉产生了深远影响。

修复退化生态系统并提升其生态服务功能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

本文梳理了目前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的使命与目标,提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是生态修复的必然选择;提出“近自然精准修复”的概念,并阐述了近自然精准修复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技术途径,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库周退化生态系统近自然精准修复的实践案例,从而建立了“近自然精准修复”的理论框架。

关键词: 近自然恢复;精准识别;精准诊断;精准施策;生态修复;南水北调中图分类号:Q9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37(2023)06-0751-08Near-natural precise restoration of degraded ecosystems:Nature-based solutionsZhang Ke-Rong 1*,Zhang Xiao-Quan 2,Li Qian 2,Zhao Ming-Shi 2,Wang Long-Zhu 2 ,Zhang Quan-Fa1(1. Key Laboratory of Aquatic Botany and Watershed Ecology , Wuhan Botanical Garden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 ; 2. The Nature Conservancy Beijing Representative Office , Beijing 100600, China )Abstract :Ecosystem degradation diminishe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can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human well-being. Restoring the degraded ecosystems and enhancing ecological services are major global chal-lenges. In this paper, we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missions and goal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propose that nature-based solutions are essential for such restoration efforts. We also propose the concept of “near-natural precise restoration ”, detailing its theoretical basis and key technical approaches. Finally, we introduce a case study concerning the near-natural precise restoration of degraded ecosystems around Danjiangkou Reservoir, a crucial water source region for the middle rout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Taken together, this review establishe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near-natural precise restoration.Key words :Near-natural restoration ;Precise identification ;Precise diagnosis ;Precise action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地球表面没有受人类活动干扰区域的面积占比尚不到四分之一,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例可能将下降到10%以下[1]。

伊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伊春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验收管护工作方案的通知

伊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伊春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验收管护工作方案的通知

伊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伊春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验收管护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伊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8.11•【字号】伊政办发〔2022〕18号•【施行日期】2022.08.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伊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伊春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验收管护工作方案的通知伊政办发〔2022〕18号各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各相关单位:现将《伊春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验收管护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伊春市人民政府2022年8月11日伊春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验收管护工作方案为切实做好伊春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以下简称修复工程)竣工验收及管护工作,根据省自然资源厅、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验收管护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黑自然资发〔2021〕283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修复工程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全面提升和改善我市区域生态环境的具体实践。

制定修复工程验收管护工作方案旨在进一步完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体制机制,系统检验并全面落实修复工程各项绩效目标,确保修复工程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发挥长期效益。

二、任务目标通过对修复工程标段、子项目工程的自检自查、竣工验收和市域竣工验收,系统检验各子项目工程设计执行情况、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后期管护落实情况以及工程档案管理情况等重点内容,查缺补漏、精益求精,形成一套档案齐整、管理规范、质量过硬的验收成果,确保顺利通过省级总体情况验收。

三、验收依据(一)国家、省关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法律法规。

(二)国家、行业颁布实施、执行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方案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方案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方案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指的是综合保护并修复山地、水域、森林、耕地、湿地、草地和沙地等各类生态系统,通过协调各自间的关系,达到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与修复的综合效果。

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益凸显,亟需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

因此,制定《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这个方案将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全面展开,提升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持续推动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体目标本文档旨在阐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和意义。

因此,制定《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这个方案将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全面展开,提升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持续推动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体目标本文档旨在阐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和意义。

因此,制定《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这个方案将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全面展开,提升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持续推动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体目标本文档旨在阐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和意义。

在当前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是重要的战略举措。

其总体目标是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是重要的战略举措。

其总体目标是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是重要的战略举措。

其总体目标是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而言,该工程的总体目标包括:确保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全面落实和有效推进。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详细勘查资料报告材料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详细勘查资料报告材料

XX市XX煤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详细勘查报告XXXXXXXXX XX年XX月目录1前言 (3)1.1 项目由来 (3)1.2 目的与任务 (3)1.3 勘查依据及执行技术标准 (3)1.4 以往相关地质工作程度 (4)1.5 勘查工作概况及工作质量评述 (4)2以往工程概况 (6)2.1 地质与水文地质 (6)2.2 环境地质 (6)2.3 生态保护与修复 (6)3勘查区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7)3.1 自然地理、气象水文 (7)3.2 地质环境条件 (8)4勘查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12)4.1 矿山地质问题概述 (12)4.2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区 (14)5废石、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分析 (16)5.1 素填土(废石)物理参数 (16)5.2 素填土土壤质量评价 (16)5.3 水质分析评价 (16)6斜坡基本特征与分析评价 (17)6.1 边坡基本特征与稳定性分析评价 (17)7既有保护工程评述与保护修复方案建议 (20)7.1 既有保护修复工程评述 (20)7.2 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基本原则 ................................................................. 20 7.3 修复方案建议 ............................................................................................ 21 8 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效益评价 .......................................................................... 22 8.1 社会效益评估 ............................................................................................ 22 8.2 经济效益评估 ............................................................................................ 22 8.3 环境效益评估 ............................................................................................ 22 9 结论与建议..................................................................................................... 22 附表:附图:附件:1前言1.1项目由来2018年10月,xx省申报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方案成功入围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

秦岭陕西段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探讨

秦岭陕西段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探讨
围绕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等生态功 能,秦岭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取得了明显成 效。从制度上,出台了《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
4 《2021年第6期
国土资源情报
条例》,确立了以保护优先的保护目标,构建了生 态环境保护的法规制度体系;从规划上,省政府发 布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山、水、林、田、 湖、草各自主管部门制定了秦岭水土保持、天然林 保护修复、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保护的规划; 从机制上,込了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 下设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简 称秦岭办),统筹协调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 投入上,省财政厅设立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 金,各市在秦岭保护上都设立专项或者投入经费开 展保护修复工作。
国土资源情报
秦岭陕西段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探讨
王雁林1,马园园2,陈新建彳,刘 杰彳 (1.陕西省自然资源厅,陕西西安710082;
2.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
摘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是学术界的热点话题之一。 秦岭主体在陕西境内,陕西境内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关系到整个秦岭,乃至全国生态保护 复的格局。本文通过分析秦岭陕西段山水林田湖草自然生态要素与生态功能之间的关系,从全国 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角度,阐述了秦岭陕西段生态系统中的核心生态功能,并总结出 秦岭陕西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现状,指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机制尚待 完善、核心生态功能与要素保护修复不突出 、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标准体系还不健全等主要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政策制度层面的统筹、技术层面的整体性设计以及管理实施层面的协 调推动等举措,为进一步推动秦岭陕西段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参考。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技术规范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技术规范

DB41/T 2111—2021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的目标、原则、要求、工作流程、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监测方案编写、监测点布设、监测方法和监测仪器、数据采集与记录、数据预处理与保存、数据分析与成果编制等方面的内容及其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行政区域内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工作的建设、监测、评估、认定、核查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 地下水质量标准GB 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 20465—2006 水土保持术语GB/T 30363—2013 森林植被状况监测技术规范GB 36600—2018 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DZ/T 0190—2015 区域环境地质勘查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 0287—2015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HJ 25.1—2019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 25.2—2019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T 164—200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623—2011 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LY/T 1952—2011 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方法LY/T 2241—2014 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规范SL 277—2002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山水林田湖草山水林田湖草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而实现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典型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区近20年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典型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区近20年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典型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区近20年景观格局变化研究黄星;王薛平;许晓东;刘志彦【期刊名称】《区域治理》【年(卷),期】2024()10【摘要】本研究以典型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区——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油山镇为研究区域,利用2002 年、2012 年和 2022 年的三期遥感影像数据,借助RS(遥感)和 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取了研究区域不同时期景观类型的分布以及不同景观类型之间的面积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从 2002 年到 2022年,建设用地、农田和水域面积均呈现净增长趋势,其中建设用地和水域的增长速度逐渐减缓;农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森林面积净减少。

从 2002 年到 2012 年,研究区域景观类型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农田、森林和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化。

而从 2012 年到2022 年,研究区域景观类型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农田和森林向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

【总页数】3页(P0142-0144)【作者】黄星;王薛平;许晓东;刘志彦【作者单位】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901【相关文献】1.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现场交流推进会议提出——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精品工程建设美丽龙江2.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资金管理办法》《黑龙江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管理办法》《黑龙江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资金绩效考评办法》的通知3.科学开展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指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技术逻辑解读4.《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解读科学开展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指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技术逻辑解读5.太湖流域上游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践——以高淳、宜兴及金坛典型生态退化区修复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某湖泊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某湖泊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某湖泊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 项目概述本文档旨在对某湖泊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详细规划和安排。

2. 工程范围该工程的主要目标是修复和保护某湖泊的生态环境,包括山水、林田湖草等方面的生态系统。

具体工程范围涵盖以下几个方面:2.1 山水修复通过疏浚、清淤等工艺,恢复湖泊的水质、水位和水流,提高湖泊的自净能力和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2.2 林田湖草保护加强对周边的林地、田地、湖泊和湿地等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非法开发和破坏,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持生态平衡。

2.3 生态系统恢复通过植被恢复、土壤改良等措施,重建湖泊周边的生态系统,增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3. 施工组织设计为了高效有序地完成该工程,我们将采用以下施工组织设计:3.1 项目组织架构设立项目指挥部,负责工程的整体组织、协调和管理;设立技术部门,负责工程的技术支持和管理;设立安全环保部门,负责工程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3.2 施工流程详细规划施工流程,包括前期准备、施工实施和工程竣工三个阶段。

在施工实施阶段,按照先山水修复、后林田湖草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的顺序进行施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3.3 施工安全制定详细的施工安全方案,包括人员安全培训、现场安全管理和安全设施设置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风险控制。

3.4 质量控制建立严格的质量监督和验收制度,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3.5 环境保护制定环境保护方案,采取措施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如合理处理废弃物、严格控制噪音和水污染等。

4. 施工组织图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绘制出相应的施工组织图,以清晰展示各个部门和工作的协调关系和责任划分。

5. 预算和资源安排编制详细的项目预算和资源计划,包括人力、材料、设备和资金等方面的安排,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6. 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制定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包括灭火、救援和疏散等,以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的发生。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验收与评估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验收与评估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验收与评估CONTENTS1.我国山水工程与项目管理2.实施监督制度文件解读(10号文)3.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验收规范4.山水工程生态监测与评估5.问题与思考我国山水工程与项目管理/01⚫发展历程⚫项目特点⚫项目管理⚫资金管理1、我国生态修复发展历程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

2015年9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2021年5月,三部委印发《关于组织申报中央财政支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的通知》(财办资环〔2021〕8号)2021年7月,习近平视察西藏时指出,坚持保护优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重要江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统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守护好这里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2021年10月,财政部印发《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办法》指出,中央预算用于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历史遗留废弃工矿土地整治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2016年9月,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三部委”《关于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通知》提出,整合财政资金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工程。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2017年11月,《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印发,中央财政主要用于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伊春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建设工程指挥部_企业报告(业主版)

伊春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建设工程指挥部_企业报告(业主版)
1.1 总体指标 ...........................................................................................................................1 1.2 需求趋势 ...........................................................................................................................1 1.3 项目规模 ...........................................................................................................................2 1.4 行业分布 ...........................................................................................................................3 二、采购效率 .................................................................................................................................6 2.1 节支率分析 .......................................................................................................................6 2.2 项目节支率列表 ................................................................................................................6 三、采购供应商 .............................................................................................................................7 3.1 主要供应商分析 ................................................................................................................7 3.2 主要供应商项目 ................................................................................................................8 四、采购代理机构..........................................................................................................................9 4.1 主要代理机构分析 ............................................................................................................9 4.2 主要代理机构项目 ..........................................................................................................10 五、信用风险 ...............................................................................................................................10 附录 .............................................................................................................................................10

财政部关于印发《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2019年)-财建〔2019〕29号

财政部关于印发《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2019年)-财建〔2019〕29号

财政部关于印发《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2019年)正文:----------------------------------------------------------------------------------------------------------------------------------------------------财政部关于印发《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19〕2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自然资源厅(局),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保护局:为加强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我们研究制定了《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办法附件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以下简称治理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治理资金是指中央财政安排的,用于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废弃工矿地整治等工作,促进生态环境恢复和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的资金。

第三条治理资金使用和管理应当坚持以下原则:(一)坚持公益方向。

治理资金使用要区分政府和市场边界,支持公益性工作。

(二)合理划分事权。

治理资金使用要着眼全局,立足中央层面,支持具有全国性、跨区域或影响较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三)统筹集中使用。

中央层面注重集中分配,聚焦于生态系统受损、开展修复最迫切的重点区域和工程;地方层面注重统筹使用,加强生态环保领域资金的整合,发挥资金协同效应,同时避免相关专项重复安排。

(四)资金安排公开透明。

治理资金安排情况要及时向社会公开。

根据项目法安排的治理资金要坚持采取竞争性评审方式择优确定,并确保评审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生态问题识别与诊断方法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生态问题识别与诊断方法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生态问题识别与诊断方法本文介绍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背景和意义,并提出了生态问题识别与诊断的方法,以期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生态问题识别与诊断方法》,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生态问题识别与诊断方法》篇1一、引言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指通过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

该工程的实施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生态问题,如生态系统退化、水土流失、湿地萎缩等。

因此,如何科学地识别和诊断这些问题,为制定相应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提供依据,是该项目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生态问题识别方法生态问题识别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的第一步。

其目的是识别和确定项目区存在的生态问题,为后续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问题识别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实地调查法实地调查法是运用最广泛的生态问题识别方法。

通过现场勘查、访谈和实地观测等手段,了解项目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生态问题分析和诊断提供依据。

2. 遥感技术法遥感技术法是利用遥感技术手段,对项目区进行遥感图像分析,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识别生态问题。

该方法具有效率高、成本低、覆盖范围广等优点,适用于大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3. 生态评估法生态评估法是通过对项目区进行生态评估,分析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识别生态问题。

生态评估法常常结合实地调查和遥感技术手段,提高生态问题识别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生态问题诊断方法生态问题诊断是在生态问题识别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评估生态问题的严重程度、原因和影响等,为制定生态修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
一、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的定位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定位为“以人类社
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根据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建设规划,结合全
国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改善的现状,综合探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
保护修复技术和方法,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健康有效改善,并
对日后生态修复活动提供参考。


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的内容
1、理论原理:强调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系统,坡
面水源保护,河流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空气污染防控
及相关健康研究等原理作为指导。

2、项目制定:以建立合理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及修复工程
战略规划,实施有效的项目管理,高效实施有关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改
善工程,确保项目建设高质量。

3、管理落实:以司法制裁和勤务检查、违法行为处罚等管理措施
强化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的监管,确保各项措施有效执行。

4、技术开发:实施新技术和新工具的研究与开发,以提高相关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恢复的效率和质量。

三、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适用范围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适用于对湿地、森林、沙漠等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以及林地、水域、草场等现有生态保护系统中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活动。

地矿培训2021年网络教育考试题满分答案

地矿培训2021年网络教育考试题满分答案

A. B. C. D.A. B. C. D.A. B. C. D.A. B. C. D.A.地质灾害治理B.边坡生态修复C.产业发展植入D.生态修复技术研究6.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拟安排并实施全市()个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 (正确答案:C) 得分:1分A.15B.20C.25D.30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于()起开始实施。

(正确答案:B) 得分:1分A.2018年6月1日B.2019年1月1日C.2019年6月1日D.2019年3月1日8.以下哪项不包括在矿山生态修复适宜性评估中:() (正确答案:D) 得分:1分A.修复单元划分B.修复模式选择C.确定修复方向D.修复工程概算9.以下那些不属于岩体结构类型:() (正确答案:D) 得分:1分A.整体状结构B.块状结构C.层状结构D.A. B. C. D.A. B. C. D.A. B. C. D.A. B. C. D.A.B.喷锚网C.削方D.抗滑桩15.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没有:() (正确答案:C) 得分:1分A.微风化B.中等风化C.低风化D.全风化16.确定矿山生态修复方向的原则不包括:() (正确答案:D) 得分:1分A.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建则建等原则B.地质安全性C.技术经济可行性D.经济效益优先原则17.自然资源部明确了推进国土生态修复的四个抓手,蓝色海湾综合治理着眼海陆统筹,推进()生态系统治理。

(正确答案:D) 得分:1分A.海岛B.海岸带C.海洋D.以上都是18.赤平投影分析法中,下列不属于边坡稳定性三个等级的是() (正确答案:C) 得分:1分A.稳定B.基本稳定C.比较稳定D.不稳定A. B. C. D.A. B. C. D.A. B. C. D.A. B. C. D.A. 3B. 4C. 5D. 624.扶壁式挡土墙宜在石料缺乏、地基承载力较低的填方路段采用。

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9.12.27•【字号】湘财资环〔2019〕3号•【施行日期】2020.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财政其他规定正文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湘财资环〔2019〕3号各有关市州、省直管县市财政局,省直有关部门:为加强我省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部关于印发〈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19〕29号)等有关规定和我省实际,特制定《湖南省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湖南省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湖南省财政厅2019年12月27日附件湖南省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第一条为加强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以下简称治理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部关于印发〈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19〕29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治理资金,是指中央财政切块安排和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的,用于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废弃工矿地整治等工作,促进生态环境恢复和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的资金。

第三条治理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符合财政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注重绩效的原则,确保治理资金使用的规范、安全和高效。

第四条除涉密事项外,治理资金的制度办法、申报流程、评审结果、分配结果、绩效评价等全过程公开。

第五条支持范围(一)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主要包括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农业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以及其他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相关的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