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背后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iv class="article_leftBox"> <h2>“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背后的故事</h2> <span>作者:石耘</span>
<p> 1960年初,在山西省平陆县发生了一起震动全国、影响久远的“六十一个阶级弟兄”食物中毒重大事件,当年那场大营救媒体披露甚多,还制成各种文艺作品,因此成为那个年代里老幼皆知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事件。
如今已过去近半个世纪了,这些民工怎么样了?笔者追踪采访了当事人并参考文档资料,写下事件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br/> <br/> <br/> 案发前后 <br/> <br/> 1960年2月2日(农历正月初六),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氛围之中时,这天下午6时左右,修建风南公路(西起芮城县风陵渡,东到平陆县曹川镇南沟村)驻张村公社张家沟村的张店公路营第三连,发生了61名民工食物中毒的重大惨案。
旋经全县上下和首都军民的奋力抢救,中毒民工最终告别死神,获得了新生,此即“平陆事件”。
<br/> 获救的61人,分别是张店公社下牛管理区14名:王孝先、武积金、程怪五、景文财、武小留、景点娃、张二小、王建文、董安娃、张木炭、郝仁臣、王三小、宋长青、于银来;上牛管理区2名:董海贯、周满禄;西牛管理区12名:赵铁成、郭玉启、牛丙高、牛根存、牛文成、黄狗朋、张彩学、刁中队、刁小榜、张跟灵、赵代存、赵金堂;横涧管理区7名:仝仁明、雷兰英、刘保全、王好义、伊光证、王东娃、牛官才;前滩管理区3名:刘振江、李创业、赵万里;后滩管理区3名:王万德、吴广新、景五福;农场管理区4名:张广厚、成中娃、王崇贤、王云峰;风口管理区9名:李中年、张代胜、李巨、李夏春、李聚财、赵引胜、王茂随、任小球、范周群;张郭管理区4名:毕红伟、秦鸿、景乃记、景榜记;岭桥管理区1名:孟随成;侯王管理区1名:张小兰。
以上均为张店公社民工,另有杜马公社柏板管理区1名:刘小仓。
<br/> 平陆县委在接到修路民工中毒的报告后,根据郝世山书记和郭逢恒县长的指示要求,迅速组成了由县法院院长张大勇、公安局长燕英杰为主要负责人,共有15人参加的查处中毒事件的破案小组。
他们赶到出事地点后,首先是保护现场,禁止在场的任何人外出,只准有关人员进入,其他一律不允许到事发地点,禁止中毒者与家人联系,封锁与外界的消息。
接着就是勘察现场实地了解情况、现场拍照、查验毒品砒霜等物品,发现吃饭的大锅底部尚有未溶化的砒霜,称了称尚有2两3钱。
在场的所有人都被集中在一起,由燕英杰局长讲话,说明党的政策和有关法律问题及其后果,要求大家积极配合调查摸底工作,提供破案线索,以便尽快破案,惩办凶犯。
<br/> 侦查人员首先围绕食堂展开调查工作,在医务人员的帮助下,确认民工是砒霜中毒后,首先要查清毒在何处,在饭内、面内,还是水内、菜内。
经过查对与鉴定,排除了水、面、菜,发现在民工吃剩的半碗饭内有两小块未溶化的砒霜,在锅的底部有未溶化的大块砒霜。
抓住这一点经过摸排,查清2月2日下午有6个人即两个炊事员雷兰英、张代胜,事务长张广厚,采购员张小兰,技术员刘小仓和民工张德才等6人进过厨房,即对这6个人进行重点侦查。
经过查历史、查成分、查出身、查表现等多查对案,加之雷兰英等人证明,张德才下午至少到过伙房3次,因领馒头不给,与事务长张广厚发生争吵,饭后行动鬼鬼祟祟,表现反常等情况,认为张德才的嫌疑最大。
<br/> 在初步认定后,侦查人员就对张德才进行询问。
张德才却说自己一天不在家,去辛店(距离民工驻地有五六公里)看病了。
但有群众说张未去看病,看见他带着自己的小女孩在村外闲转悠。
房东张家老太太还看见他开饭的时候只是盛了饭却没有吃,把饭碗藏在了院外面村民堆放的土坯摞内,有两个小孩子还看见他到附近社员的食堂去索要饭吃。
在大伙都呕吐的时候,他也装着干吐了一阵,但并未吐出食物。
而后还有人看见他又躲在被窝里蒙住头抽烟。
平时张德才总说自己饭量大、不够吃,今天为什么却要把自己的饭让给别人吃(他把自己的第二碗饭票让给了西牛村前来工地找人的赵金堂)。
接着和张德才同村的民工赵万里提供了一条极为重要的线索,说案发前几天,无意中听见张德才和回申娃议论过红信(当地群众称砒霜为红信)的事情,但不知道他们要干啥用。
抓住这个重要线索,侦查人员又仔细地检查了张德才的外衣和衣兜,发现其中一个衣兜内尚有微量红信残留物,证实了赵万里的说法。
然后继续追踪下去,找到张
德才存放红信的地方是在他们住的窑洞门框顶上。
但张狡辩说是自己要用红信毒狐狸和兔子
的,想用狐狸和兔子皮卖钱为孩子买鞋和衣服。
侦破工作一时陷入困境。
经过破案组研究,决
定采取抽血化验的办法来攻破张的心理防线。
侦查人员让护士抽了张德才的血,说是要拿到医
院进行化验,看是否说了实话。
这一招果然灵验,很快张德才的心理防线就崩溃了,如实地招认
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这时是2月3日下午7时左右,公安人员仅用了18个小时就将这一投毒
大案告破。
<br/> <br/> 张德才,1929年出生,成分下中农,平陆县张店公社前滩村
人。
其父张怀阳1942年病故,之后,其母改嫁。
张家兄弟姐妹5人,依照年龄大小排序为张天
才、张秀花、张进才、张德才、张秀芝。
父死母嫁后,张德才当时十二三岁,兄嫂们管不了他,
缺乏教养,遂逐步养成了游手好闲、好逸恶劳的坏习惯。
张德才早年曾当过日伪保安队员,1946
年6月,又给阎锡山部平陆爱乡团副团长胡忠汉当过卫兵。
爱乡团团丁将圣人涧村农会主席李
会文抓捕送交团部,在胡忠汉的指使下,张德才将李绑在圣人涧村一庙院中柏树上进行拷打,
而后又伙同他人将李按入水缸之中活活淹死。
后张任县保警队情报组副组长,1947年4月,他
又参加了“反共复仇队”,曾拷打过民兵及其家属。
后张隐瞒自己的历史混了下来,但仍不老
实,1953年7月曾因强奸本村少妇关某未遂被判处半年徒刑。
1958年9月,张又隐瞒身份被招
到太原钢铁厂机械动力处当了一名工人,次年5月太原钢铁厂对工人逐个进行政审,查清了张
的真实身份后,太原市北城区法院判处他管制3年,送回原籍,交群众监督改造。
风南公路开始
修筑后,村里就把他抽去修路。
张此时也似乎要痛改前非,像换了个人一样,到工地后一时表现
的确不错,加上他见过世面,能团结些人,很快博得了干部的好感,被任命为第3连第3排排长。
由于工地生活艰苦,劳动强度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德才的旧病复发,恶习再现,在工地上指
手画脚,甚至动辄训斥民工,不仅自己不干活,还私扣民工工资装入自己的腰包。
被克扣工资的
民工们向营部告状,营部就责令他在会上作检查,批判了他二三次,同时又撤掉了他的排长职
务。
从此张便怀恨在心,破罐子破摔,整天泡病号,吃饭在前,干活在后。
因其一身毛病,张德才
的媳妇(生有一女叫春娥)虽未离婚,但一年到头住在娘家,也不管孩子。
张德才外出修路,开始
把孩子交给两个哥家轮流代管,后来干脆就把春娥(当时有五六岁)带到工地。
尽管张德才人品
不好,但当爹的总还是疼孩子的,他想给孩子买双鞋却身无分文,就向别人借钱,可是谁也不愿
借给他钱,于是就想到用红信毒狐狸或兔子,卖兽皮赚钱。
张就找到同村的回申娃商量,让回弄
来了一些红信,但几次下药均未得手。
思前想后,他把自己的处境归结为连里开辩论会挨批判
所致,于是开始产生报复的念头,最后干出了毒杀3连全体吃饭民工的特大案件。
<br/>
回申娃,1935年出生,与张德才为同村人。
其父回增寿是个老中医,但自己一直没有孩子,最后
托人在陕县观音堂一带抱别人家的一个孩子来养,这个孩子就是回申娃。
申娃从小两耳微聋,
听力不好,因此为人比较老实,还学会了爆破、修理等技术,所以他到工地后,被任命为张店公
路营放炮班班长,担任全营工地的爆破任务。
因回家是中医之家,家里一直存有砒霜。
当张德
才向回申娃打听此物说要用它毒狐狸、兔子等动物时,回申娃便把它取来给了张德才。
2月2
日下午,当张德才决定要下毒时,回并不知晓,因爆破要等在大伙收工后才进行的,所以他经常
是回来得比较晚,这天是到附近的二连伙房吃的晚饭,因此没有中毒。
<br/> 当张德才供认犯罪事实后四五天,才交代红信是回申娃提供的,于是回申娃被公安人员带去进
行审问。
在张德才的证实下,被定为同案犯,二人是共谋作案。
经平陆县检察院起诉、法院审
结,判处张德才、回申娃二人死刑,立即执行。
3月24日报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并上报
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在案。
接着平陆县人民法院发出了(60)法刑布字第3号布告,并印刷了1.7
万份。
4月2日上午,在平陆县城召开万人公审大会后,由平陆县检察院派员莅临监督、验明
正身,将张德才、回申娃二人押赴刑场,执行了枪决,并进行了验尸、拍照。
而后将布告同时张
贴于山西全省各县、城镇、公社、管理区及北京等全国各地。
在全国范围内张贴同一张处决
犯人的布告,这在全国来说还是前所未有之事,足见其案在当时影响之大。
<br/> <br/>
<br/> 广为宣传 <br/> <br/> 平陆事件之所以声名远播,轰动全国,影响巨大而
久远,皆因新闻媒体、文艺团体、文学作品以及教科书选编之大力宣传、广泛演出、频繁刊载之功效。
平陆事件起初并未触动新闻界的敏感神经,直到2月6日《北京晚报》发表了卫生部通讯员杨树茳写的通讯《千里急救》一文后,才首先在北京拉开了新闻大战,且由新闻界很快波及到艺术界、文学界、理论界、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
<br/> 据时任《平陆小报》记者的常建华回忆,他当时经常下乡采访,事件发生的次日即2月3日恰好就在张村公社采访。
报社领导给他打电话,让他去了解一下情况,回来发条消息。
常建华就赶忙行动,前往医院、民工住地及张店公路营营部了解情况,并对现场拍了照片,就在张村赶写出了一篇文章,当天下午带回了报社,准备次日见报。
当时报社主编是县委宣传部部长张科进兼任的,他见到稿子后,请示了县委书记郝世山;郝回答,此事不宜报道。
就这样为平陆事件而写的第一篇稿子,未能挤上新闻大战的头班车,至今仍令他有些惋惜。
<br/> 2月6日,在《北京晚报》发表《千里急救》一文的当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便全文播发了这一通讯。
次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也全文转载了这篇文章。
为了扭转在宣传上的被动局面,作为事件发生地的山西省,也立即行动了起来,2月7日,《山西日报》在头版显要位置分别以《崇高的阶级友爱精神,伟大的共产主义风格》和《北京职工千里星夜送药,平陆中毒民工迅速脱险》为主、副标题,刊文介绍首都军民千里救急的事迹。
《平陆小报》也才在2月8日的头版头条位置上刊出了题为《毛主席派飞机送来救命药》的一则通讯。
在同一版的右下角,框发了《敌人的任何破坏挡不住我们前进的道路》的评论员文章,对民工中毒这一重大事件的报道才见诸当地的报端。
接着在短短几天之内,《千里急救》一文迅速被全国各大报纸转载、各大广播电台播发,掀起了平陆事件新闻大战的第一次浪潮。
<br/> 2月21日,《空军报》在头版发表了该报记者祝作辉的通讯《穿云破雾救亲人》,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空军指战员们不畏艰难险阻、连夜驾机、千里送药救人的动人事迹。
次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予以全文转载。
23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又刊登题为《平陆县中毒民工全部脱险,深感千里急救之情,平陆派人来京道谢》的文章。
《北京晚报》、《山西日报》、《健康报》和一些省报几乎是在同一天里都转载了祝作辉《穿云破雾救亲人》的文章。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山西人民广播电台等也都播发了祝作辉的通讯,掀起了平陆事件新闻大战的第二次浪潮。
<br/> 《中国青年报》的两位记者王石和房树民在看到关于平陆事件的报道后,越琢磨越觉得这一事件大有文章可做,决定再认真仔细深挖一次,力争写出一篇更有分量的报道文章。
他们进行了分工,由王石负责北京方面的采访,房树民奔赴平陆采访。
房树民在平陆采访了上至县委书记郝世山、县长郭逢恒,下到老艄公王希贤、司机沈宽亮以及中毒民工本人等,边采访边琢磨,边感受实地生活。
当房树民采访完平陆回到北京时,王石也完成了北京方面的采访。
在王石的提议下,采取“蒙太奇”手法写作,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将不同时空中的镜头交叉切换,从事件发生的连贯性出发,按时间顺序,一个场面接一个场面,环环相扣,迭次推进,以使读者能较为详尽在了解事件的全过程,终于写出了长篇通讯报道《为了六十一阶级弟兄》,当时堪称报告文学的惊世之作。
他们光标题就先后拟了20多个,可谓用心良苦。
此文发表在1960年2月28日《中国青年报》的显著位置上,为了不突出个人,仅署名为“中国青年报记者”。
该文一发,立即引起了轰动。
次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首都几乎所有的大报都在重要位置予以全文转载。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这一长篇特写文章,打动了几乎所有读者,于是各大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画报等又接二连三地刊登和播发读者的来信、读后感和评论,新闻界掀起了平陆事件新闻大战的第三次浪潮。
<br/> 从3月初开始,全国各地的新闻媒体记者或单人独行、或结伴同行,纷纷前往平陆,三门峡市成了新闻采访接待的中转站和枢纽,同时也成了平陆事件新闻大战的晴雨表。
与此同时,一些党政领导也开始撰文见诸报端了,如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茄的《全新的时代,全新的人――学习和发扬平陆事件中许多英雄人物的共产主义精神》,文化部副部长钱俊瑞的《迅速反映这个伟大的时代》,平陆县委书记郝世山、县长郭逢恒联合署名的《党给了我们新生命》、《崇高的阶级友爱》等,谢觉哉、郭沫若还挥笔赋诗抒怀。
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先后发表在全国各
级报刊上的通讯、报道、消息、介绍、评论、读后感、抒怀等各类文章达600多篇,且往往是一篇好文既出,众多报刊转载,进而还被绘成漫画、连环画等。
平陆事件在全国范围内的报道宣传,创下了报刊史上的空前记录,实属罕见。
<br/> 在新闻界开足马力、大力宣传的同时,文艺界也坐不住了,首先是戏剧界开始行动了。
1960年3月,中央戏剧学院实验话剧院和北京曲艺团分别创作出了8场话剧和曲剧《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接着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创作了11场话剧《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中央音乐学院创作出了6乐章大合唱《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等,演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该厂仅用了22个小时就完成了电影脚本的创作,又仅用了20多天就完成了拍摄工作,3月28日,北京58家影剧院和俱乐部同时上映。
北影洗印厂又加班赶洗出了890多个拷贝迅速发往全国各地。
<br/> 4月7日,中共平陆县委、平陆县人民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影片的放映宣传工作的通知》,规定将全县分为43个放映点,每个点放映一天。
各公社要大力组织群众观看,并要组织映后讨论,以提高觉悟,鼓舞干劲,推动各项工作,掀起生产高潮。
通过放映电影,平陆事件在当地达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br/> 出版业也不示弱,《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的话剧本、戏曲本、曲艺丛书、通讯评论集、连环画本以及注音扫盲读物也迅速面世。
戏剧剧本发行后,又推动了戏剧演出的大繁荣,北京、山西、河南、河北、上海、天津等地的艺术团体,先后上演了《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的戏曲、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等100多个剧目。
山西省博物馆还组织了《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的事迹展览,在全省各地巡回展出了3个多月,以大量的图片再现了事件的全过程,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br/> 戏剧上演特别是影片放映后,各级报刊又纷纷刊登观众的观后感及评论文章,掀起了平陆事件宣传报道的第四次浪潮。
<br/> <br/> 各方慰问 <br/> <br/> 平陆事件中的各级、各类、各种慰问看望活动很多。
中毒民工家乡的张店公社闻讯后,第二天即派出了公社慰问组,前往张村公社医院看望民工。
各公社闻讯后也都打来电话慰问,表示关切。
县委书记郝世山忍着双腿严重关节炎的疼痛,到工地看望康复后复工的民工。
3月下旬,山西省交通厅慰问团送来了慰问品,每人一套蓝色劳动布工作服(包括上衣、裤子、帽子和毛巾及秋衣共5件),上衣上印着“阶级弟兄好”的字样,并与61名民工和张店公路营全体民工合影。
<br/> 3月31日,执行空投送药任务的原班机组人员以及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有关同志携带影片拷贝,组成16人的慰问组赴平陆慰问。
当晚,在县城举行了《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影片的首映式,恢复健康的61名民工坐在放映场中间。
次日,慰问团一行来到平陆县交通局,与事先在这里等候的61名民工正式见面。
当空军慰问组一行出现在面前,立刻就被民工们上前团团围住,纷纷表示感谢,甚至有许多人跪下表示谢恩,场面颇为感人。
<br/> 平陆县也开展了赴京慰问活动。
早在2月中旬中毒民工刚刚脱离险境之时,平陆即派县卫生局长范天福前去北京致谢,遗憾的是他所带的感谢信由空投送药的降落伞包着,到北京丰台火车站下车后被人偷去,无奈他又返回平陆。
紧接着范天福第二次带上感谢信和县医院司药员王文明,两人一起赴京致谢,赠送锦旗,汇报民工恢复情况。
卫生部向平陆医院赠送了一台X光机和一台保温送饭车。
接着,由平陆县委书记处书记丁振英带队,61个民工代表王孝先、劳模代表司黑娃等近20人参加的平陆慰问团,于5月27日至6月1日到北京分别向有关单位致谢,送上锦旗和平陆土特产等礼品。
卫生部部长李德全、副部长徐运北等接见了慰问团全体成员。
慰问团一行,在颐和园还参加了北京6万名少年儿童们的献花及佩戴红领巾活动。
6月1日晚,慰问团离京返回平陆。
<br/> 在开展各种慰问活动的同时,全国各地也写来了慰问信。
据平陆县档案局的老同志回忆说,收到的信件有好几麻袋之多,至今还存有相当数量的各地写来的慰问信件。
<br/> 中毒民工康复后又重新投入工作,先后写决心书、保证书和感谢信500多封,还在工地上方悬崖上刻下“死而复生,永远不忘共产党”的巨幅标语。
风南公路全体修路民工先后共写决心书、保证书和贴出大字报5000多张,进而带动全县共有6.5万多人写了决心书、保证书和大字报,一致表
示要搞好生产和学习,做出成绩,报答党中央、毛主席和首都军民对平陆人民的关怀。
<br/> <br/> 事件余波 <br/> <br/> 平陆事件的突然发生,为主张阶级斗争是社会主义时期国内主要矛盾的说法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因此,阶级斗争论调重新高涨,形势再次骤然紧张起来。
张德才、回申娃被处决的枪声刚刚响过,《人民日报》便很快在头版显著位置上发表了《平陆事件的教训》的长篇重要社论,指出:“这个反革命暗害事件说明了什么呢?应当从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观察这个问题。
”“‘平陆事件’告诉我们,反革命分子并没有完全肃清。
这些极少数的反革命分子,都是死心塌地同人民为敌的,他们往往伪装起来,混入我们的队伍,当人们麻痹大意的时候,乘机进行凶恶破坏。
”“平陆民工受毒害的事件清楚地表明,肃清残余的反革命分子,以及诈骗、盗窃、流氓等犯罪分子,仍然是一个长期的斗争。
”“在以大跃进的高速度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继续提高革命的警惕性……对其中敢于进行反革命活动的死硬分子,必须加以严厉的镇压,以保障社会安全,保证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全国众多报刊也都相继予以转载,许多地方还认真组织学习讨论,一时间阶级斗争论调大涨,人们头脑中阶级斗争之弦重新又被绷紧,搞得人心惶惶,个个自危,似乎阶级敌人真的要变天似的。
<br/> 事件发生地的平陆,自然最为敏感,行动和做法也最迅速和干脆。
在1960年4月2日召开的万人公审大会上,县里就采取了所谓的“十好夹一坏”的做法,夹了一部分“五类分子”(即地主分子、富农分子、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和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和“思想反动”或有重大嫌疑破坏活动的人也参加了大会。
当天晚上,平陆县政法部门又召开了各公社的政法干部和各管理区的治安调解人员参加的会议,对平陆事件再次进行了认真的座谈和讨论,以提高认识,增强警惕性,并结合当时形势,部署了安全防范工作。
同时,要求将处决张、回二犯的布告,务必张贴到各个公社、管理区和各个重要场所,以此教育人民、震慑敌人。
同时,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又作出决定,从4月份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场“百日安全运动”,各级政法机关接受事件的教训,迅速制定了加强政法工作和开展大检查的安全检查方案,全面开展政治攻势。
先是对参加新县城城市建设的800多名工人进行了逐个审查,查出历史不清者即予以开除,送回原籍,交群众管制。
同时在全县范围内普遍地进行了一次对炊事员、管理员、保管员、保健员、饲养员、保育员等特殊岗位上的“六员”的大清查和调整活动。
其中炊事员中清除了43人,调整了72人,增添了贫下中农312人;管理员中清除了64人,调整了44人,增添了贫下中农373人。
在炊事员、管理员中没有了“五类分子”,贫下中农占到80%以上,其他各员也都进行了调整,增加了贫下中农所占比例。
机关、厂矿、学校、农村公共食堂,普遍修缮了食堂的门窗,规定了“生人不准进灶房”的制度,全县掀起了一场全民参与的“人人警惕、个个防范”的群众性安全保卫运动。
<br/> 平陆事件的主犯张德才被处决后,其妻改嫁到张店管理区,仅有的一个女儿张春娥由其大姑张秀花收养。
据曾经在张店完小学校教过春娥的刘克武老师回忆道,春娥上学时同学们都歧视她,没人愿意与她玩儿,更没人愿与她坐同桌,且还欺负她,女孩一直很自卑。
后来她姑家又抱养了一个女孩,对春娥也渐渐不如以前好了,春娥感到备受痛苦,完小毕业后也就不再上学了。
她想回到生母改嫁的那家生活,但因那家太穷无法养活,她也未能去成。
待春娥长到16岁时对前途感到绝望,便跳井自杀了。
一朵本应盛开的鲜花却过早地凋谢了,令人十分惋惜。
回申娃被处决后,其妻陈金叶也改嫁了,当时他们也有个未满周岁的女孩,由陈带走,抚养成人,至今还在。
<br/> 平陆事件后不久,在前滩村又发生了一起事件。
饲养员宋千里,是个老党员,负责饲养村里4匹大牲口,村民回运虎协助他饲养。
大约在6月份,因牲口槽子坏了,宋千里在修槽子的时候(当时他正患感冒,嗅觉不太灵敏),误把农药“六六六粉”当成水泥使用,结果把牲口给毒死了,很快宋被县公安局带走,约2个月后被判处死刑予以枪决了。
当时宋被抓走后,回运虎因其出身富农,虽没有责任也非常害怕,便跳悬崖自杀了。
张、回投毒案及毒死牲口案均出自前滩人和前滩村,前滩村一时成了全县有名的坏典型,前滩村人外出都不敢说是前滩村人。
<br/> 获救的61名阶级弟兄,有一小部分是地富出身,在平陆事件发生时享受了短暂的“阶级弟兄”待遇,但是好景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