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dca0e1c6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b9.png)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是构成我们周围世界的基本元素。
通过对物质的研究,科学家们揭示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对于我们深入了解自然界和应用科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并介绍相关的理论和实验方法。
一、原子与分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原子。
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微观粒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
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通过元素周期表可以系统地了解各个元素的特点。
原子通过化学反应可以结合成分子。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粒子。
如水分子(H2O)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分子的结构对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元素的组成与结构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元素按照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可以进行分类。
目前已知的元素共有118种,其中92种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其他的是人工制造的。
元素的结构可以通过原子的电子排布来描述。
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能量最低的原理,即电子会尽可能地占据最低能级的轨道。
这种排布方式对元素的性质和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化合物的组成可以通过化学式表示。
例如水的化学式为H2O,表明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化合物的结构可以通过分子的几何形状来描述。
分子的几何结构对于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实验方法,如光谱学和晶体学,我们可以揭示化合物的具体结构。
四、晶体的组成与结构晶体是由具有有序排列方式的分子或离子组成的物质。
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和特定的物理性质。
晶体的组成和结构可以通过晶体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晶体的组成可以由元素或化合物的原子、离子或分子构成。
晶体的结构是由这些组成部分按照一定规律排列所形成的。
晶体的结构可以用晶胞和晶体结构图来描述。
五、金属的组成与结构金属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物质。
金属的组成主要是金属元素。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理解物质的微观组成和宏观结构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理解物质的微观组成和宏观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ab124ae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b.png)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理解物质的微观组成和宏观结构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理解物质的微观组成和宏观结构物质,指地球上存在的所有物质的总称。
它们以不同的形态和性质存在,这是因为物质具有复杂的组成和结构。
在科学研究中,理解物质的微观组成和宏观结构是探索物质性质和相互作用的基础。
本文将通过讨论原子、分子和晶体的结构,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1. 原子的组成与结构原子是物质中最基本的单位,它是构成化学元素的微观粒子。
根据现代原子理论,原子主要由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则绕核运动。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无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核中,电子则以轨道的形式存在于核周围。
原子的结构是以量子力学为基础的。
根据波粒二象性理论,电子既可以被看作是粒子,也可以被看作是波动形式。
量子力学描述了电子在原子中的可能位置,并以轨道描述电子的运动状态。
每个轨道都对应着一定的能量,而电子在不同轨道之间跃迁会释放或吸收特定能量的光子。
2. 分子的组成与结构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享或转移电子而结合形成的。
化学元素可以以原子或分子的形式存在,而大部分的物质则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
在分子中,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相互连接。
分子的结构对物质的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化学键的形成会导致不同的分子形态。
共价键中电子的共享使得分子结构更为稳定,而离子键中电子的转移对应着离子晶体的结构。
此外,分子内部的不同原子之间也可以通过氢键、范德华力等非共价相互作用力来相互结合。
3. 晶体的组成与结构晶体是由具有规则排列的离子、原子或分子构成的物质。
晶体的组成与结构对物质的光学、电学、热学等性质有着显著影响。
晶体的结构可以用晶胞来描述,晶胞是最小重复单元。
晶体根据其组成原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可以分为不同结构类型,如立方晶系、正交晶系、六方晶系等。
晶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晶体之间的排列方式密切相关。
总结:通过理解物质的微观组成和宏观结构,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8df49ece9b89680203d82593.png)
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 构成 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 2、O 2、N 2、Cl 2。
离子:NaCl 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 +)氯离子(Cl -)构成混合物(多种物质)分类 单质 :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纯净物 (一种元素)(一种物质)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CH 4、C 2H 5OH 、C 6H 12O 6、淀粉、蛋白质(多种元素) 无机化合物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 子考试要求: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考点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的认识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2、相对原子质量: ⑴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课题2 元 素考试要求: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化学元素 记住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了解元素的分类 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 认识元素符号的意义注意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和区别考点一、元素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相对原子质量=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考点二)4、元素的分布: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二、元素符号(考点三)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物质的结构和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93b52de15ef7ba0d4a733b30.png)
9、下列关于H2和H2SO4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氢元素 B.都含有氢分子
) C.都含有氢离子 ) D.都是化合物
10、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11、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不正确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 C.50mL 酒精与 50mL 水混合后,体积小于 100mL——分子间有空隙 D.湿衣服在充足的阳光下容易晾干——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12、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 125mL 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 6h 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 是 ( ) 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D.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
原子
物质
元素
离子
练习: 一、判断正误: 1、分子运动而原子不运动( ) 2、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 )
3、分子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5、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
) 4、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6、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 )
7、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
B.一个 O4 分子中含有 2 个 O2 分子 D.O4 和 O2 混合形成的是混合物
(3)由原子序数为 8 和 13 的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写化学式)。 (4)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元素的排列规律是:从左至右 4、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 是( A.O ) B.Zn C.N2 D.CO )
5、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这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 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电子数不同 )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教案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ef9180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14.png)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基本概念。
掌握元素的分类和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微粒的性质。
能够运用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学会使用模型、图示等方法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对于理解世界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物质的概念和分类元素的概念和分类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微粒的性质和相互关系2. 第二章:原子结构原子核和电子的组成原子核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电子的排布和原子的化学性质3. 第三章:分子结构分子的定义和性质键的概念和类型(共价键、离子键)分子形状和分子的极性4. 第四章:离子晶体结构离子的概念和电荷离子晶体的构成和性质离子半径和离子键的特点5. 第五章:金属晶体结构金属晶体的构成和性质金属键的概念和特点金属的熔点、导电性和延展性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来探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2. 使用模型、图示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3. 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和回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他们对实验结果的解释。
3. 作业和测验:通过布置相关作业和测验,巩固学生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知识。
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提供有关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 实验材料和仪器:用于进行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3. 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等,用于展示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图示和动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六、第四章:离子晶体结构(续)4. 离子晶体的性质离子晶体的熔点、硬度和溶解性离子晶体在水中的电离和电解质的性质离子晶体的一些实际应用(如洗涤剂、盐)5. 离子半径和离子键的特点离子半径的大小和变化规律离子键的强度和影响因素离子晶体的晶格能和稳定性七、第五章:金属晶体结构(续)6. 金属键的概念和特点金属键的电子云模型和金属原子的排列金属键的强度和金属的熔点、导电性金属的延展性和塑性变形机制7. 金属的熔点、导电性和延展性金属熔点的因素和熔化过程金属导电性的电子迁移和电阻率金属延展性和金属加工技术八、第六章:共价分子结构8. 分子的定义和性质分子的组成和分子量的计算分子的化学键和分子的极性分子的立体化学和分子轨道理论9. 分子形状和分子的极性分子几何形状的预测和实验验证分子的极性和分子的溶解性分子极性的实例和应用(如分子间作用力)十、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10.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团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碳原子数功能团的概念和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和立体化学11. 有机化合物的反应和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和置换反应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有机合成策略有机化合物在药物、材料和生活中的应用1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有机化合物的沸点、熔点和溶解性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活性和反应速率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的预测和解释十一、教学方法(续)6. 使用案例研究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教案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811148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6c.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教案学科领域:化学年级:八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基本概念,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难点: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质,如水、空气、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2. 自主学习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重点讲解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其关系。
4.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进一步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5.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分享各自的想法和成果。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有关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3. 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某种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六、教学评价1. 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讨论的参与程度,判断学生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化学键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物质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 讲解不同类型的物质,如金属、非金属、化合物等,分析它们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3. 引入现代化学研究的新进展,如纳米技术、材料科学等,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八、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学生,是否需要进行调整。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需要改进。
3. 课堂纪律和氛围是否良好,学生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
九、教学预案1. 针对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不透的情况,准备详细的讲解和举例。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95955ce4bb4cf7ec4afed0c2.png)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一、物质的组成1、从宏观上看:物质是由 组成的;如醋酸钾(CH 3COOK )由 、 、 、 四种元素组成,其中原子个数比为 : : : 。
2、从微观上看,物质是由 、 和 三种粒子构成,如水是由 构成,氯化钠是由 构成,铁是由 构成。
二、原子(带正电)1、原子结构 (不带电)2、在原子中存在的等量关系: = = =原子序数。
3、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进行分层运动,共分 层,越在外层的电子能量越 。
4、最外层电子数为 或为 (只有一层)的为相对稳定结构。
5、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易 电子,形成 离子。
6、非金属原最外层电子数 ,易 电子,形成 离子。
7、所以原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 。
8、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
相对原子质量= ,近似计算= + 。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没有 。
三、分子、原子和离子区别、联系1、共同性质: 、 、 。
2、区别:分子是 最小粒子原子是 最小粒子分子在 变化中可再分,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
3、联系:离子 原子 分子4、练习:用符号表示下列元素、原子、分子、离子3个铁原子 ,5个二氧化硫分子 ,2个钙离子 ,2个水分子 。
氮元素 , 2个氢氧根离子 , 镁元素 , 2个氧原子5、根据下列结构图作答:其中属于金属原子的有 ,属于稀有气体原子的有 ,属于阴离子的有 ,离子符号分别是达到稳定结构的有 。
6.右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1)当该粒子为原子时,X= ;(2)当该粒子的化学符号为X 3+ 时,X= ,符号为 ;(3)当微粒带两个单位负电荷时,微粒符号为四、物质分类混合物:宏观上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微观上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物质氧化物:由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元素。
纯净物化合物酸:如:HCl H2CO3H2SO4 HNO3碱; 如:NaOH Mg(OH)2KOH Ca(OH)2盐2、将下列物质分类空气,干冰、氧气、纯净的井水、石灰水、氮气、蒸馏水、铁粉,氧化镁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属于纯净物的有(写化学式)属于单质的有(写化学式)属于氧化物的有(写化学式)实验部分1、药品取用规则:三不原则(不、不不);节约原则(不规定用量时,固体药品一般取;液体药品一般取);环保原则。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8025f42658fb770bf78a5568.png)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一.从宏观上讲:物质由元素组成。
概念:具有相同数(即数)的同一类原子(包括单核离子)的总称存在形态: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称游离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称化合态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多是个(氦为个),化学性质分类:金属元素: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在化学反应中较易电子,形成离子。
非金属元素: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在化学反应中较易电子,形成离子。
表示方法:元素符号(记住常见的26种元素符号)1.不同的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决定的。
3.地壳中含量在前四位的元素: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5.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6.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7.形成气体单质最轻的元素8.形成单质熔点最高的元素二.从微观上讲: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概念:保持物质的的最小粒子基本性质:①②③④表示方法:化学式构成的物质多数非金属单质(如、等)1.分子共价化合物(如、等)相对分子质量定义:总和气体扩散、液体挥发、物质溶解的原因:解释现象物质的三态变化、气体体积随压强变化而变化的原因:一般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运用认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区别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构成的物质混合物:构成的物质概念:中的最小粒子基本性质:①②原子核①元素种类由原子的决定构成②元素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决定 2. 原子③元素的化合价由原子决定表示方法:元素符号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所有的金属单质(如、等)稀有气体(如、等)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所得的数值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 +单位:或。
阳离子(带电)==3.离子=阴离子电荷数== -表示方法:离子符号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化合物(如、等)[自主检测]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C60B、O2C、HD、Cu3.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A、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B、酒香不怕巷子深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D、衣橱里的樟脑丸会逐渐变小4.下列方框中,符合2N2的意义的示意图是……………………………()A B C D5.下列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A B C D6.纽约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有“双腿”、能在盘子里“散步”的分子机器人,它是由26个氨基酸结合而成的多肽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种分子机器人是一种新型分子B、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这个分子“散步”C、分子本身是不会运动的,其“散步”是在人的推动下进行的D、这种分子组成物质是一种单质7.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维生素C不属于氧化物B、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6:1:12C、每个维生素C分子中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D、青少年要多吃蔬菜和水果补维生素C,切忌偏食二、填空题:8.描述下列符号的意义:2H +_____________ SO 42-_____________ 3NH 3_____________462O S Na _____________ Al 3+_____________ 3Cl_____________ 9.目前我国某些水域中的“水华”现象,其原因是水中某些营养元素含量过高,导致藻类疯狂生长:⑴某种藻类的主要化学成份为C 106H 263O 110N 16P 成分中C 、N 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你认为导致藻类疯长的营养元素有___________。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课件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4b805d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a7.png)
02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纯 物质。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相互作用 力。
分子结构是指分子的形状和组成,不同的分子结 构会导致不同的化学性质。
02
物质的结构
晶体结构
01 晶体定义
晶体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 成的固体物质。
02 晶体结构特点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课 件
目录
• 物质的组成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状态 • 物质的性质 • 物质的分类 • 物质的应用
01
物质的组成
原子与分子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组成的稳定结构,可以表示物 质的化学性质。
元素与化合物
01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具有相同的核
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是描述 其物理状态改变的重要参 数。
04 溶解性
描述物质在水中或其他溶
剂中的溶解程度。
化学性质
酸碱性
描述物质对酸或碱的反应 程度。
氧化还原性
描述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 中的性质。
稳定性
描述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 稳定程度。
反应速率
描述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 反应速度。
光学性质
折射率
描述物质对光线的折射能 力。
特征
混合物中各组分保持其原 有的化学性质,其组成和 性质取决于各组分的组成 和比例。
06
物质的应用
工业制造
物质分离与提纯
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对混合物进 行分离、提纯,以满足工业制造
的需求。
化学反应控制
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控制化 学反应的条件,以获得所需的物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b211f70af18583d049645944.png)
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知识结构
2.重点概念的含义与应用
(1)分子
从微观上研究物质时引入的一个概念。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分子很小但有一定的质量,分子在永恒地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同种物质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性质不同。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和非金属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氢化物、含氧酸、大多数有机物等。
(2)原子
也是从微观上研究物质时引入的一个概念。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即在化学变化中它不能再分。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极少数非单质(如金刚石、石墨)。
(3)离子
从微观上研究化合物时引入的一个概念。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带正电荷的离子叫阳。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65084378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4.png)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是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单位。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物质,不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原子形成的。
本文将探讨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世界。
一、原子的组成原子是物质的基本构成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有负电荷。
原子的结构中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核,而电子则环绕着核旋转。
每个元素都有特定数量的质子,这被称为原子序数。
例如,氢原子有一个质子,氧原子有八个质子。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根据周期表中的元素进行分类和标识。
在原子中,质子和中子集中在核心,而电子则分布在核周围的能级上。
电子的数量和分布方式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在物质世界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原子可以通过化学键或物理力进行结合。
1. 化学键化学键是指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形成化合物的基础。
常见的化学键类型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 离子键:在离子晶体中,正电荷离子和负电荷离子通过电荷吸引力结合在一起,形成离子键。
典型的例子是氯化钠(NaCl)。
- 共价键:共享电子是共价键的特征。
通过共享电子,原子可以达到稳定的电子构型。
例如,氢气(H2)中的两个氢原子通过共享一个电子形成共价键。
- 金属键:金属中的原子由于其自由移动的电子而形成金属键。
这种键强度高,使得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2. 物理力物理力是原子之间引起的非化学相互作用。
这些力包括弱力、静电力和磁力等。
- 弱力:弱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等。
这些力相对较弱,但在某些情况下仍然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水分子中的氢键使其具有特殊的性质,如高沸点和密度最大值在4℃时。
- 静电力:静电力是由于带电物体之间电荷的不平衡而引起的相互作用力。
正负电荷之间会相互吸引,而相同电荷则会相互排斥。
- 磁力:磁力是由于原子或分子中电子的自旋和轨道运动形成的。
物质可以表现出磁性,如铁、镍和钴。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PPT课件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f3f4542cc58bd63086bd29.png)
得电子
3、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失电子
失电子
.
8
二小结:
1、元素说组成,分子、原子、离子说构成
2、物质和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分
子、原子、离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3、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 而原子不能。
4、原子和离子的判断与联系
得电子
得电子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失电子
失电子
5、分子和原子观点的应用
构成:由__原___子__ 构成
表示一种物质 反映物质的组成
表示方法:化学式 意义 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
大小:相对分子质量
反映分子的构成
①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分子间隔变
应用 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和间隔都会变化。
②解释生活现象:P2
.
5
原子
原子
定义:在_化___学__变__化____中最小的粒子。
5.某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为
,则其原子核
内的质子数为___1_1__,该元素属于
_金__属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
11
6、氯原子和氯离子,它们的( A )
A.质子数相同 B.化学符号相同 C.核外电子数相同 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12
元素
分类 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__≥__4、并_<__8,在 化学反应中容易_得__电__子___,形成__阴__离子。
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___8_或__2_个_____, 化学性质稳定
表示方法:元素符号
表示一种元素 意义
表示这种元素的一 个原子
.
3
物理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物理物质的组成与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64c97b8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ac.png)
物理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组成部分,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对于解析自然现象和发展科学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物理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知识和理解。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是物质的最基本单位,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无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的结构可以用核心和电子云来描述。
核心包含质子和中子,它们几乎占据了整个原子的质量,而电子云则是负电荷的外围区域。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核质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元素按升序排列的周期表展示了元素的性质和组成。
每个元素都由一种原子组成,其中原子核的质子数称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
例如,氢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意味着它只含有一个质子。
二、分子与化合物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形成的物质。
化学键是共享或转移电子以实现元素之间稳定结合的力。
共价键是通过电子的共享来实现的,而离子键是通过电子的转移来实现的。
当两个相同元素的原子结合时,形成的分子称为单质分子。
例如,氧分子(O2)由两个氧原子组成。
而当不同元素的原子结合时,形成的分子称为化合物分子。
例如,水分子(H2O)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以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化合物的成立原则是原子间的化学键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物质。
常见的化合物包括水、二氧化碳等。
三、晶体与非晶体在讨论物质的结构时,除了分子的组合,还有晶体和非晶体两个概念。
晶体是一种由具有高度有序排列的原子、离子或分子组成的固体。
晶体的结构具有周期性的、规则的几何形态。
例如,盐晶体由正负离子以一定的排列方式形成。
非晶体是没有明显周期性结构的固体。
其原子、离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呈现无规则的、非周期性的状态。
玻璃就是一种常见的非晶体材料。
四、凝聚态物质凝聚态物质是物质的一种常见状态,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物质的分子密集排列,具有较高的密度。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化学式与化合价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化学式与化合价](https://img.taocdn.com/s3/m/26659f61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5.png)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化学式与化合价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可是化学里超级有趣的部分呢!咱们先来说说物质的组成吧。
就像搭积木一样,物质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
元素就像是积木的小零件,不同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物质。
比如说水,它就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这氢元素和氧元素就像是两个小伙伴,手拉手就构成了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水。
那结构又是怎么一回事呢?物质的结构就像是这些元素小伙伴们的排列方式。
拿碳来说吧,同样是碳元素,它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像石墨和金刚石。
石墨的结构就像是层状的,一层一层的,所以石墨比较软,可以用来做铅笔芯呢;而金刚石的结构是那种立体的、很紧密的结构,这就使得金刚石超级硬,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之一,常被用来做钻石。
二、化学式化学式就像是物质的一张名片。
它用特定的符号和数字来表示物质的组成。
比如说水的化学式是H₂O,这个式子就告诉我们,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那化学式是怎么来的呢?这就和元素的化合价有关系啦。
三、化合价化合价就像是元素的一种价值标签。
它表示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得失电子的情况。
比如说氢元素通常化合价是+1价,氧元素通常是 - 2价。
在写化学式的时候,我们要根据化合价来确定原子的个数比。
就像在水里面,氢是+1价,氧是 - 2价,为了让整个分子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那就需要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这样化学式就是H₂O啦。
化合价还有一些规律呢。
一般来说,金属元素在化合物里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有的显正价有的显负价。
而且在化合物里,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是零。
这就像一个小规则,大家都得遵守,这样才能准确地写出化学式。
概括性来讲,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化学式和化合价这几个概念可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就像一个小团队,缺了谁都不行,它们共同构成了化学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各种各样的物质。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教案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58567c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3.png)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基本概念;(2)掌握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性质和特点;(3)能够运用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2)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物质性质与组成结构之间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基本概念;(2)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性质和特点;(3)物质性质与组成结构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转化;(2)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的关联。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掌握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相关知识;(2)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3)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实验报告;(3)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和结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性质和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基本知识,重点讲解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转化和物质性质与组成结构之间的关系。
4.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知识解释实验结果。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6.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认识水平。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516b50ac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b.png)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了解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对于理解自然界的现象以及应用科学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介绍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探讨不同类型的物质以及其特性。
一、物质的基本组成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
原子由带正电荷的质子、无电荷的中子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
根据元素周期表,有92种自然元素和人工合成元素,每种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原子的组合形成分子,分子是物质的最小单元。
分子可以由相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称为单质分子,例如氧气(O₂);也可以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称为化合物分子,例如水(H₂O)。
分子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二、原子的结构原子由核和电子构成。
核位于原子的中心,包含了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中子无电荷。
电子以轨道的形式围绕核运动,带负电。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核中,电子的质量相对较小。
原子的结构可以用原子核的结构和电子排布来描述。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数量决定了元素的性质,质子的相对质量为1。
中子的质量略大于质子,相对质量为1。
电子围绕原子核的轨道运动,根据电子的能级和轨道来描述。
电子的质量远小于核的质量,相对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三、分子的结构分子的结构由原子间的化学键连接而成。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和离子键。
共价键是通过共享电子对来连接原子,常见于非金属元素之间。
例如,在氧气分子中,两个氧原子通过共享两对电子形成双键。
离子键是通过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相互吸引而形成,常见于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
例如,在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电荷相互吸引形成晶格。
分子的结构对物质的性质有重要影响。
分子中原子的排列和连接方式决定了分子的几何形状和键的长度、角度等特性。
四、物质的类型与特性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物质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例如,金属元素铁(Fe)是由仅含铁原子组成的,氢气(H₂)是由仅含氢原子组成的。
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研究
![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456ad4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6.png)
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研究在化学和物理学领域,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一直是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通过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深入研究,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为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基础。
一、原子与分子:物质的基本单元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原子和分子。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具有稳定性质的粒子。
通过对原子和分子的研究,人们揭示了物质的微观世界。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具有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
电子负责围绕原子核运动,具有负电荷。
原子中质子和电子的数量相等,因此原子整体是电中性的。
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质量和性质。
元素是指由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构成的物质。
化学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质子数的增加顺序排列,展示了元素之间的规律性。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的。
分子的组成方式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
例如,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组成的分子,具有氧化性;水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的分子,具有溶解性。
二、化学键:原子之间的连接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
当非金属原子之间共享电子对时,形成共价键。
共价键可以是单键、双键或三键,取决于原子间共享的电子对数目。
共价键的形成使得原子可以通过共享电子实现稳定的化学状态。
离子键是通过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形成的。
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化合物通常通过离子键相连。
在离子晶体中,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离子键排列有序。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形成的。
金属原子由于屏蔽效应,对外部电子较宽松。
因此,金属原子在形成金属结构时可以共享其外层电子,形成金属键。
金属键使得金属具有良好的电导性和导热性。
三、晶体与非晶体:物质的结构形态物质的基本结构形态包括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是由具有规则周期性排列的粒子构成的固体。
晶体中的原子、分子或离子按照一定的空间对称方式排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称。下图为碘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
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碘是一种金属元素
B.碘原子的核外有 7 个电子层
C.碘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53
D.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26.9 g
40
40
3 . (2017· 深 圳 ) 丙 氨 酸 是 一 种 常 见 的 氨 基 酸 , 其 化 学 式 为
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亮氨酸是氧化物
B.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7.3%
C.一个亮氨酸分子由 22 个原子构成
D.亮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6∶13∶1∶2
32
32
16.(2018·甘肃)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C.气体可以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D.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概念
最最小小 粒子
最最小小 粒子
7
7
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主要 ②都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共性 ③粒子之间都有间隔,且温度越高间隔越大,物质三态间的
转变,其本质就是粒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区别 在 化化学学变变化化中中分分子子可可以以分分成成原原子子,,原原子子不不可可再再分分
联系 一切的分子都由原子构成
24
24
8.(2019·宁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证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都可再分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说明同种元素可以组 成不同种物质 C.铁由原子构成,二氧化碳由分子构成,由此可见物质都是由分 子和原子构成的 D.100 mL 的酒精和 100 mL 的水混合后体积小于 200 mL,是由 于分子变小的缘故
33
33
17.(2018·云南)2017 年 10 月 27 日央视财经报道:王者归“铼”。
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如图是铼在
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BB )
A.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75
B.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86.2 g
C.铼的元素符号是 Re
3
5.简单认识元素周期表。 6.知道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了解重要化肥的有效元素。 7.理解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会进行有关计
算。
4
4
5
5
一、构成物质的粒子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分分子子 、 原原子子 和离子。
6
6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粒子
分子
原子
是保持物质 化化学学性性质质 的 是 化化学学变变化化 中的
模块二 题型专练
专题四
选择题
课时19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
1
2
2
1.理解掌握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理解掌握原子的结构,理解元素信息图、原子结构示意图。 3.会用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计算。 4.理解掌握物质结构模型化思想及其典型应用(如表示分子、原子
的结构等)。
3
C3HxO2N,相对分子质量是 8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C )
A.丙氨酸属于无机化合物 B.丙氨酸中碳、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3∶1 C.丙氨酸化学式中 x=7 D.每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氧气分子
41
41
4.(2018·深圳)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排序正确
的是( A )
A.金属活动性顺序:K
Mg Cu Ag 由强到弱
B.溶液的 pH:HCl
NaCl NaOH 由大到小
C.地壳中的元素含量:O
Si Fe 由高到低
Al
D.气体的密度:CO由2 大H到2 小O2
42
42
5.(2018·深圳)锌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必需微量元素。下图为 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D )
8
8
3.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结构
原子原核子外核电 质中子子子:每:个每:粒个不子粒带带子电一带个一单个位单的位负的电正荷电荷
9
(2)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 质子数
9
最外层上有6个电子 第二电子层
10
10
(3)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1
11
4.离子:带电的 原原子子 或原子团。带正电的原子叫阳离子,带
38
38
1.(2016·深圳)乙烯(C2H4)气体可用于催熟香蕉。下列关于乙烯
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C、H 元素的质量比为 6∶1 B.一个乙烯分子由 2 个碳原子、2 个氢分子构成 C.属于有机物 D.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 CO2 和 H2O
39
39
2.(2017·深圳)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氧 ,其次是 硅硅 ;含量最多的
金属元素是 铝铝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氧氧 。 ③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氮 ,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氧 。 ④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量较多的是含 氮氮 、 磷磷 、 钾钾 元
素的无机盐。
14
14
2.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共有 77个横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周期期 , 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具有 相相同同的的电电子子层层数数 ;元素周期表
负电的原子叫阴离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相互转化。
12
12
二、物质的组成 1.元素
(1)概念:是 质质子子数数 (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分类: 金金属属 元素、 非非金金属属 元素。
13
13
(3)元素的分布:
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氧 ,其次是 碳碳 ,再次是 氢氢 。
22
22
6.(2018·河南)下列物质依次由分子和离子构成的是( A )
A.干冰、氯化钠
B.铁、硫酸铜C.酒精、汞DFra bibliotek金刚石、氯化氢
23
23
7.(2019·湖南)如图为某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
不正确的是( D )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7 B.在该结构示意图中 x=7 C.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D.该元素为硫,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D.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75
34
34
18.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已知一种铈原子的原子核内有
58 个质子和 82 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B )
A.24
B.58
C.82
D.140
35
35
19.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C )
A.蒸馏水
B.氯化钠
C.金刚石
D.C60
36
36
20.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 B )
25
25
9.(2019·江苏)下列对几种有机物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甲醛(CH2O)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B.丙烷(C3H8)由 3 个碳元素、8 个氢元素组成 C.乙酸(C2H4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 D.维生素 C(C6H8O6)中 C、H、O 的质量比为 3∶4∶3
A.中子
B.质子
C.电子
D.质子和中子
37
37
21.(2018·河北)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AA )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B.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 C.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距较大 D.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 存在引力
18
18
2.(2018·广东)下列对分子、原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BB )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原子能构成分子,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车胎在阳光下爆裂,是因为分子体积变大
19
19
3.下图是元素 X 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X 是非金属元素 B.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8 C.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D.该粒子可表示为 X-
吸入“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 A )
A.分子是运动的
B.分子体积很小
C.分子的质量很小
D.分子间有间隙
29
29
13.(2018·云南)500 mL 水中含有约 1.67×1025 个水分子,说明
(D )
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30
30
14.(2018·甘肃)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下列有关元
B.钪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1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中 x=10
D.钪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
谢谢您的观看与聆听
16
16
(3)元素周期表中各部分的含义:
①表示 原原子子序序数数
③表示 元元素素符符号号
②表示 相相对对原原子子质质量量
④表示 元元素素名名称称
17
17
1.(2019·广东)芯片是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如图是硅元素在元
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4 C.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8.09 g 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A.锌属于非金属元素 B.锌原子的中子数为 30 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5.38 g D.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 Zn2+
43
43
6.(2019·深圳)钪(Kc)是一种“工业的维生素”。下图为钪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