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霉菌..
食品微生物学
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是研究与食品相关的微生物生物学、生态学和遗传学方面的学科。
它涉及到食品加工、制备、贮藏、运输和销售等过程中的微生物,以及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和毒素等方面。
食品微生物学对保障食品安全、提高食品品质和质量、防止微生物污染及感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食品中的微生物1.细菌细菌是最常见的食品微生物,它们存在于几乎所有食物中。
常见的细菌有肠道杆菌、沙门氏菌、口腔链球菌等。
当食品被细菌污染时,它们会以食物为营养源迅速繁殖,从而导致食品变质。
有些细菌还会分泌毒素,导致食品中毒。
2.霉菌霉菌是一种真菌,也是常见的食品微生物。
它们在食品中的繁殖速度比较慢,但它们能够在温湿条件下迅速繁殖。
霉菌的主要问题是它们能够产生毒素,致使食品中毒。
3.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它们以糖为食,蕴藏在许多不同的食品中。
酵母菌在发酵、酿酒和制作其他发酵食品中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当食品中的酵母菌数量过多时,它们会使食品变质。
二、食品微生物的影响1.食品的变质当食品中出现过多微生物,或者是在不适宜的条件下储藏或加工食品时,微生物会迅速繁殖,从而使食品变质。
2.食品的质量和口感下降微生物可以分解食品的成分,从而导致食品的质量和口感下降。
例如,细菌可以分解蛋白质,使食品味道变酸、变臭。
3.食品中毒不适宜的食品贮藏和处理条件将导致细菌和霉菌的增殖,它们分泌出的毒素可能会导致食品中毒。
三、食品微生物的控制1.正确储存食品正确储存食品是控制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繁殖的关键。
储存食品的温度应该符合食品的种类和标签要求。
同时还需要注意食品容器的清洁和密封度。
2.恰当的加工和烹饪方式恰当的加工和烹饪方式也能够有效地控制微生物,如食品的高温加工和热油炸制。
3.发掘新型抑菌剂将天然抑菌剂添加到食品中,能够有效控制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繁殖。
例如,大豆异黄酮、蒸馏水提取液等。
4.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建立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识别和追踪系统,能够更好的确保食品安全。
食品与霉菌
•引起食品变质
食品霉菌污染程度及卫生质量评定: A、霉菌污染度 B、霉菌菌相构成
•霉菌毒素引起人畜中毒 霉菌毒素引起的中毒大多通过被霉菌污染的粮 食,油料作物以及发酵食品等引起,而且霉菌 毒素中毒往往表现为明显的地方性和季节性, 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有记性中毒、慢性中毒、 以及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等。
2.温度
大多数霉菌繁殖最适宜的温度为25~ 30℃,在0℃以下或30℃以上,不能产毒 或产毒力减弱。
产毒温度略低于生长最适温度
如黄曲霉的最适生长温度37℃左右,最适 产毒温度为28-32℃。
3.湿度
在不同的相对湿度中,易于繁殖的霉菌也不 同。 相对湿度在80%以下时,主要是干生性霉菌 繁殖; (灰绿曲霉、局限曲霉、白曲霉等) 相对湿度在80~90%时,主要是中生性霉菌 繁殖;(多数曲霉、青霉、镰刀菌属) 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主要是湿生性霉菌 繁殖。(毛霉、酵母属)
4.食品基质(营养来源)
霉菌主要利用碳水化合物作为营 养物质生长,此外还有矿物质和 少量氮,因此在含糖量高的食品 如糕点、水果、粮食上容易生长。 天然基质比人工培养基质易产毒。
另外,缓慢通风较快速风干霉菌属、镰刀菌属
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杂色曲 霉素、岛青霉素、黄天精、展青 霉素、单端孢霉素类、玉米赤霉 烯酮、丁烯酸内醋等。
1.水分
食品中的Aw为0.98时。微生物最易生长繁殖, 当Aw降为0.93以下时,微生物繁殖受到抑制,但 霉菌仍能生长,当Aw在0.7以下时,则霉菌的繁 殖受到抑制,可以阻止产毒的 霉菌繁殖。
一般来说,米麦类水份在14%以下, 大豆类 在11%以下,干菜和干果品在30%以下,微生物 是较难生长的。
黄曲霉毒素(Alfatoxin简称AFT或AT) 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代谢产物。寄生 曲霉的所有菌株都能产生黄曲霉毒素, 但我国寄生曲霉罕见。黄曲霉是我国粮 食和饲料中常见的真菌,由于黄曲霉毒 素的致癌力强,因而受到重视,但并非 所有的黄曲霉都是产毒菌株,即使是产 毒菌株也必须在适合产毒的环境条件下 才能产毒。
霉菌名词解释
霉菌名词解释霉菌是一类微生物,它们是真菌界中的一种。
霉菌是一种单细胞或多细胞的生物,它们通常以孢子的形式存在。
霉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可以生长在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类身上。
霉菌可以分解有机物质,也可以引起疾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霉菌名词解释:1.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黑曲霉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真菌,它们通常生长在植物和土壤中。
黑曲霉可以分解有机物质,也可以用于制作酶和酸。
此外,黑曲霉还被用于制作一些食品和饮料,如黑啤酒和黑曲霉豆腐。
2. 霉菌素(Myco-toxin)霉菌素是一种由霉菌分泌的毒素,它们可以在食品和饲料中被发现。
霉菌素可以引起广泛的健康问题,包括呼吸道感染、肝脏损伤和肾脏损伤。
霉菌素的危害在于它们可以在食品和饲料中积累,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避免霉菌素的污染。
3. 霉菌感染(Mycosis)霉菌感染是一种由霉菌引起的疾病,它们通常影响皮肤、毛发和指甲。
霉菌感染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源或在潮湿环境中感染。
霉菌感染的治疗通常包括使用抗真菌药物。
4. 霉菌病(Mycotoxicosis)霉菌病是一种由霉菌素引起的疾病,它们通常通过食品和饲料中的霉菌素污染引起。
霉菌病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和发热。
霉菌病的治疗通常包括使用抗真菌药物和支持性治疗。
5. 霉菌培养基(Mycological media)霉菌培养基是一种用于培养霉菌的营养基质,它们通常包括葡萄糖、酵母提取物和肉汤。
霉菌培养基可以用于分离和鉴定霉菌,以及研究霉菌的生长和代谢。
6. 真菌感染(Fungal infection)真菌感染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疾病,包括霉菌感染和酵母菌感染。
真菌感染通常影响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系统。
真菌感染的治疗通常包括使用抗真菌药物和支持性治疗。
7. 真菌学(Mycology)真菌学是研究真菌的科学,包括霉菌和酵母菌。
真菌学涉及真菌的形态、生长、代谢和分类等方面的研究。
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
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食品中微生物是指在食品中生活和繁殖的细菌、霉菌、酵母等微小生物。
这些微生物虽然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并且有其生态功能,但是当它们进入食品中并大量繁殖的时候,就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食品中的微生物可以引起食物中毒、食品腐败和变质等问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控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
一、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1. 引起食物中毒食品中的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会进行繁殖,产生一些有毒代谢产物,比如细菌分泌的毒素。
当人们摄入了这些受到污染的食品,就会引发食物中毒,导致胃肠道不适、呕吐、腹泻等症状。
有些食物中毒甚至会危及生命。
2. 导致食品变质和腐败食品中的微生物可以利用食品中的营养物质进行代谢和繁殖,产生一些酸败、腐败物质,导致食品变质和腐败。
这不仅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还会造成食品浪费。
3. 影响食品品质食品中的微生物还会通过各种代谢作用改变食品的味道、香气、颜色、口感等品质特征,降低食品的品质。
为了减少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从源头上减少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和繁殖。
1. 保持食品卫生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要严格遵守食品卫生规定,确保生产设施、设备、人员和环境的卫生清洁,避免食品受到外界的污染。
2. 控制温度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温度的影响很大,一般细菌在35℃至45℃之间最为适宜,因此控制食品的储存温度是控制微生物繁殖的有效途径。
通过低温冷冻或者高温加热可以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3. 调节水分大多数微生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在保持食品干燥的状态下可以减少微生物的繁殖。
因此在食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要保持食品的干燥,避免过多的水分造成微生物的滋生。
4. 加工处理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可以通过加热、冷藏、腌制、发酵等方式对食品进行处理,杀灭或者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减少对食品的污染和腐败。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是指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以评估食品的卫生安全性和质量。
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酵母菌和病毒等,它们对食品的卫生安全和品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建立和执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至关重要。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的制定应当基于科学依据和实际情况,旨在保障食品的卫生安全和品质。
一般来说,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包括对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检测要求和限量标准。
这些标准可以根据不同食品的特点和加工方式进行调整,以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和品质。
细菌总数是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食品中细菌的总体水平。
细菌总数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食品的新鲜度和卫生安全性。
通常情况下,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规定了不同食品中细菌总数的限量标准,以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和品质。
大肠菌群是一类与粪便有关的细菌,其存在可能会导致食品中的致病菌污染。
因此,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一般会对大肠菌群的检测进行严格要求,以避免食品的致病菌污染,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其存在可能导致食品中的食源性疾病。
因此,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通常会对食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测,并规定了其限量标准,以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食品中毒致病菌,其存在可能导致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
因此,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一般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进行严格要求,以保障食品的卫生安全。
霉菌和酵母菌是一类常见的食品变质菌,其存在可能导致食品的变质和腐败。
因此,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一般会对霉菌和酵母菌的检测进行严格要求,以确保食品的新鲜度和品质。
总之,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食品的卫生安全和品质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执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才能有效防止食品中微生物污染所带来的风险,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希望各级食品监管部门和食品生产企业能够高度重视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加强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共同维护食品的卫生安全和品质。
食品种常见的霉菌知识
霉菌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而是一些丝状真菌的通称,属真菌的一部分;其对人类具有双重性,有利的方面是它可以用来酿造、工业发酵、抗生素和酶制剂的生产等,不利方面是它能引起农副产品、食品、原料及器材的腐烂,也感染并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多种疾病,少数种类,如黄曲霉,能产生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致癌物质,危害人、畜的健康和生命。
因此,霉菌的检测对于食品的安全性很重要。
食品种常见的霉菌1、曲霉菌属曲霉菌是一种典型的丝状菌,占空气中真菌的12%左右,它以土壤或空气为媒介, 可引起食物、谷物、豆类和果蔬的霉腐变质,该霉菌在原料贮藏期间几乎不会死亡。
因其对干燥抗性强, 故常在一些干燥食品中被分离出来,糖类和壳类处理工厂常被此类霉菌污染,而烘焙产品中也常因原料,如糖、花生、油、大米、大豆、绿豆等原料带入曲霉菌污染。
肉眼可以通过菌落生长速度,表面质地、颜色、形态和气味等鉴别,其中颜色是曲霉菌分类的依据之一。
(1)烟曲霉菌落开始为白色,2-3天后转为蓝绿色,但边缘仍为白色,数日后变为深绿色、烟绿色。
初为绒状或絮状,随着时间推移变为粉末状,边缘部分也出现颜色,背面无色或带点褐色。
(2)黄曲霉它是温暖地区常见曲霉菌,在20-30℃最易产生强致癌的黄曲霉毒素,花生、玉米,大米、小麦、豆类、坚果类、肉类、乳及乳制品、水产品等均有黄曲霉毒素污染。
菌落正面色泽也随其生长由白色变为黄色及黄绿色,呈半绒毛状。
孢子成熟后颜色变为褐色。
表面平坦或有放射状沟纹,背面无色或略呈褐色。
(3)黑曲霉黑曲霉菌落初为白色,常有鲜黄色区域,厚绒状,继而黑色,背面无色或中央部分略带褐色,且能引起曲霉菌病,还能产生黑曲霉毒素。
(4)土曲霉土曲霉菌落淡褐色或褐色或土黄色,比较小,呈圆形。
(5)杂色曲霉菌形紧密,呈绒毛状、羊毛状或两者兼有,颜色变化范围相当广泛,在不同菌株的菌落上,有时局部会出现淡绿、灰绿、浅黄或粉红等颜色,而菌落背面则近乎无色、黄橙色或玫瑰色;有的菌落上会形成无色至紫红色的液滴。
霉菌在食品制造中的应用
霉菌在食品制造中的应用霉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也是人类利用最多的微生物类群,绝大数霉菌能把加工原料中的淀粉、糖类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含氮化合物及其他种类的化合物进行转化。
如在食品工业中可利用霉菌生产豆腐乳、酱油、食醋等发酵食品,生产红曲色素、柠檬酸等食品添加剂,生产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等酶制剂。
一、霉菌与淀粉的糖化糖化是指淀粉在糖化剂(曲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可发酵性糖即葡萄糖和麦芽糖的过程。
霉菌的糖化是通过其产生的淀粉酶进行的。
通常情况是先进行霉菌培养制曲。
淀粉原料经过蒸煮糊化加入种曲,在一定温度下培养,曲中由霉菌产生的各种酶起作用,将淀粉分解成糖等水解产物。
(一)糖化原理糖质原料只需使用含酵母等微生物的发酵剂便可进行发酵;由于酵母本身不含糖化酶,不能直接利用淀粉,所以含淀粉质的原料还需将淀粉糊化,使之变为糊精、低聚糖和可发酵性糖。
糖化剂中不仅含有能分解淀粉的酶类,而且含有一些能分解原料中脂肪、蛋白质、果胶等的其他酶类。
曲和麦芽是酿酒常用的糖化剂,麦芽是大麦浸泡后发芽而成的制品,西方酿酒糖化剂惯用麦芽;曲是由谷类、麸皮等培养霉菌、乳酸菌等组成的制品。
一些不是利用人工分离选育的微生物而是自然培养的大曲和小曲等,往往具有糖化剂和发酵剂的双重功能。
(二)糖化菌种在生产中利用霉菌作为糖化菌种很多。
根霉属中常用的有日本根霉、米根霉、华根霉等;曲霉属中常用的有黑曲霉、宇佐美曲霉、米曲霉和泡盛曲霉等;毛霉属中常用的有鲁氏毛霉。
红曲属中的一些种也是较好的糖化剂,如紫红曲霉、安氏红曲霉、锈色红曲霉、变红曲霉等。
二、霉菌与发酵豆制品发酵豆制品包括酱油、豆酱、豆豉及各种腐乳等,都是用大豆或大豆制品接种霉菌发酵后制成的。
下面以酱油和腐乳为例来介绍霉菌的发酵作用。
(一)酱油酱油是一种常用的成味调味品,以蛋白质原料和淀粉质原料为主,经微生物发酵而成。
酱油不仅有食盐的咸味、氮基酸钠盐的鲜味、糖及其醇甜物质的甜味、有机酸的酸味等,还有天然的红褐色色素。
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
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
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是指对食品中微生物数量的限制要求,是保障食品安全和
卫生的重要指标。
食品微生物包括细菌、霉菌、酵母菌等,它们在食品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可能引起食品变质、腐败和食品中毒等问题。
因此,对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制定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卫生至关重要。
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主要包括总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
萄球菌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限量标准是根据食品的种类、储存条件、加工工艺等因素而定,不同的食品可能有不同的微生物限量标准。
一般来说,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是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卫生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以保障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对食品生产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食品微生物的数量,确保食品符合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
对于消费者来说,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也是非常重要的。
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应该选择符合国家规定的微生物限量标准的产品,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同时,消费者在食用食品时,也应该注意食品的保存和加热,以防止食品微生物对健康造成影响。
总的来说,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和卫生的重要指标,对食品
生产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食品生产和消费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共同保障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只有这样,才能让食品更加放心,让人们吃得更加安心。
食品微生物 第2章 丝状真菌—霉菌
双倍体只限于接合子。 d)存在同宗配合(同一菌体的菌丝可自身结合)和异宗配合(
两种不同质的菌才能结合)。 e)霉菌有性孢子包括: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卵孢子、担孢子
1. 卵孢子(oospore)
由大小不同的配子囊 结合后发育而成。 小配子囊称雄器;大 配子囊称藏卵器。 分类地位:卵菌纲
2.3.3丝状真菌——霉菌
引起物品霉变的真菌
什么是霉菌(mould、Mold)?
丝状 真菌(Filamentous fungi)
菌丝体发达而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
分布与人类的关系 霉菌的形态结构 繁殖方式 食品中常见的霉菌
霉菌的分布
分布广泛 有机物==霉菌的踪迹
有机分解者 纤维素和木质素
孢子形态:圆形、柱形等。
举例:总状毛霉。
厚垣孢子
4.分生孢子(Canidinm):
形成特征:由分生孢子梗顶端细胞特化而成的 单个或簇生的孢子。 孢子形态:极多样。 举例:曲霉、青霉。
4.分生孢子(Canidinm):
☆无性孢子结构复杂的子实体
5.孢囊孢子 (sporangiospore)
):
形成特征:形成于菌丝的特 化结构——孢子囊内。 孢子形态:近圆形。 举例:根霉、毛霉。
子囊壳
子囊盘
(Perthecium) (Apothecium)
菌丝的特化
菌丝球(mycelial bead)
丝状真菌在液体培养基中通气或振荡培养时,往往产 生菌丝球的特殊构造。有利于氧传递、营养物和代谢 产物的输送,有利于生长和产物形成。
霉菌菌丝的细胞结构
霉菌的细胞结构
食品中常见的19种微生物污染
食品中常见的19种微生物污染食源性微生物是影响食品安全的第一大危害,也是全球性的威胁。
以下总结了食品中常见的19种微生物污染,供检测同行们参考。
1、大肠菌群大肠菌群,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
大肠菌群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
一般食品中大肠菌群超标,表示食品受动温血动物的粪便污染,其中典型大肠杆菌为粪便近期污染,其他菌属则可能为粪便的陈旧污染。
人吃了大肠菌群超标的食物可能会导致: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
2、霉菌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像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
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霉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比较青睐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一有合适的环境就会大量的繁殖,必须采取措施来阻止霉菌的繁殖或切断其传播途径,就可以摆脱霉菌的污染。
霉菌对食物的污染,降低食品的食用品质外,还会产生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对人主要毒性表现在神经和内分泌紊乱、免疫抑制、致癌致畸、肝肾损伤、繁殖障碍等。
3、酵母酵母是一些单细胞真菌,并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
是子囊菌、担子菌等几科单细胞真菌的通称,一般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有的对食品加工有益,如发酵粉、酿酒酵母,有的为致病菌。
空气中、人体中都存在一定数量的酵母菌,只要在合适的环境就会快速繁殖。
吃了致病性酵母菌污染的食品易造成食物中毒,有些免疫力低的人群亦可能发生酵母菌感染。
4、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隶属于葡萄球菌属,有“嗜肉菌'的别称,是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可引起许多严重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
因此,食品受到污染的时机很多。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占第二位,仅次于大肠杆菌。
食品微生物—霉菌
食品微生物—霉菌霉菌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微生物,可以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对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
霉菌在食品中的生长和繁殖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食品成分等。
本文将介绍霉菌的生长特点、对食品的影响以及控制霉菌的方法。
霉菌是一种真菌,具有丝状菌丝,可以在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上生长。
霉菌的生长速度比细菌慢,但具有更强的耐受性,可以在广泛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生长。
霉菌可以在食品中繁殖,并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如黄曲霉素和伏马菌素等,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霉菌在食品中的生长和繁殖会对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
霉菌的生长会改变食品的外观和口感,使其失去原有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
霉菌会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例如,黄曲霉素是一种致癌物质,长期食用含有黄曲霉素的食品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霉菌还会导致食品变质和腐败,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为了控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低温储存:低温可以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因此可以将食品储存在低温下以延长保质期。
干燥:干燥可以降低食品的水分含量,从而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添加防腐剂:防腐剂可以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紫外线照射:紫外线可以杀死食品中的微生物,包括霉菌。
高压处理:高压可以破坏食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壁,从而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了解霉菌的生长特点和对食品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有助于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和品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微生物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
它们既可以是人体中的有益菌,帮助我们消化食物,也可以是病原菌,导致各种疾病。
然而,在食品科学领域,微生物则有着更为特殊的地位。
它们不仅影响食品的品质和口感,还可能对人类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了解食品中的微生物及其作用机理,对于我们合理选择和制备食品具有重要意义。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食品微生物。
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学科,它涉及到微生物的分类、特性、生长条件、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引起食品发霉的霉菌是哪些
引起食品发霉的霉菌是哪些面包、蛋糕等糕点发生霉变主要是由霉菌作用引起的,其中的污染霉菌种类很多,包括青霉菌、青曲霉、根霉菌、赭霉菌及白霉菌等。
虽然烘焙食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均是使用高温制作,但是烘焙食品的后期保存阶段却易受霉菌等微生物的侵染,从而导致导致食品口味酸败、色泽和营养价值大打折扣,大大降低烘烤食品的保质期。
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食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为“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而菌丝体常呈白色、褐色、灰色或呈鲜艳的颜色(菌落为白色毛状的是毛霉,绿色的为青霉,黄色的为黄曲霉)。
另外,霉菌也常用孢子的颜色来称呼,如黑霉菌、红霉菌或青霉菌。
烘焙食品中较其他基质的营养丰富,霉菌更容易繁殖,如不加以控制势必会影响烘焙食品的保质期及质量。
因此,只有深入了解霉菌的生长习性,才能更好地控制霉菌的繁殖。
一般霉菌生长繁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份,当烘焙食品水分活度为0.98时,霉菌最易生长繁殖,当水分活度降为0.93以下时,霉菌繁殖受到抑制,但仍能生长,水分活度在0.7以下时,则霉菌的繁殖受到抑制,可以阻止产毒的霉菌繁殖。
另外,环境的温湿度也是很重要品德,不同的霉菌其最适温度是不一样的,多数霉菌繁殖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在0℃以下或30℃以上,不能产毒或产毒力减弱。
以下为食品中常见的霉菌:毛霉属菌落为絮状,初为白色或灰白色、后味灰色。
毛霉的菌丝多为白色,孢子囊黑色或褐色,孢子囊孢子大部分为无色或浅兰色,因种而异。
一般在高温、高湿及通风不良的条件下生长。
根霉属无定形菌落,初期为白色、老熟后味灰褐色或黑色。
其中的孢子靠气流传播,喜中温,高温偏酸的条件。
曲霉属颜色是曲霉菌分类的重要依据。
烟曲霉菌呈棉花样,开始为白色,2-3日后转为绿色,数日后变为深绿色。
黄曲霉菌呈粉末状,为黄色。
黑曲霉菌呈粉末状,为黑色。
杂色霉菌为绒毛状、羊毛状,从青绿到到红绿。
食品中霉菌、酵母菌数的测定PPT
问题解决方案和技巧
严格控制实验环境
实验室内应保持清洁,避免交 叉污染。实验操作前应对手部
进行消毒,确保无菌操作。
选用高质量培养基
选择质量可靠的培养基,确保 培养基无污染。培养基使用前 应检查其质量,如有必要可进 行灭菌处理。
规范操作流程
霉菌和酵母菌的相互作用
在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可以相互促 进生长,形成一种竞争关系。
酵母菌可以产生酒精和其他醇类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作为霉菌的碳源,促进 霉菌的生长。
霉菌可以产生有机酸和其他代谢产物, 降低食品的pH值,为酵母菌的生长 提供有利条件。
在某些情况下,霉菌和酵母菌的相互 作用会导致食品变质和腐败的速度加 快。
将食品样品进行稀释,使菌体 分散。
培养
将稀释后的样品在恒温培养箱 中培养,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计数
对生长的菌落进行计数,记录 每个稀释度的菌落数。
结果计算
根据稀释倍数和菌落数计算原 始样品中的菌落数。
结果解读和注意事项
结果解读
根据计数结果判断食品中霉菌和酵母 菌的数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注意事项
确保实验操作的无菌条件,避免交叉 污染;选择合适的培养温度和时间, 以保证菌体的正常生长;对实验结果 进行重复验证,以提高准确度。
霉菌、酵母菌是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污染,对食品安 全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通过测定食品中霉菌、酵母 菌的数量,可以评估食品的新鲜度、卫生状况和潜在 的安全风险。
本实验的结果对于食品生产和监管部门具有重要的参 考价值,可以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保障消 费者的健康权益。
研究展望
01
食品微生物实验技术--实验四食品中常见霉菌形态特征观察4
菌落呈圆形、湿润具有粘性、不透明、表面光滑、有油脂状光 泽,多数白色或乳白色,少数红色。与培养基结合不紧,易被挑取。
当培养时间较长时,菌落颜色变暗,有特殊的酒香味。
观察放线菌菌落的外形、大小、表面形状、表面及背面颜色, 与培养基结合情况等(即不易被接种环挑取菌体)
三、操作方法
3.1 霉菌菌落特征的观察 观察并描述根霉与毛霉、青霉与曲霉的菌落形态,菌落大小,局限生长 或蔓延生长;菌落表面和反面颜色,基质的颜色变化;菌落的组织状态, 棉毛状、网状或毡状,疏松或紧密,有无同心环纹或放射状绉褶。 3.2 霉菌个体形态的观察 3.2.1 水浸片法 在于净载玻片上加棉兰一滴,用解剖针挑取少许菌体(或在培养皿盖上 挑取少许霉菌体),放于载玻片上棉兰染色液中,并将菌丝体分开,勿让它 成团,加盖玻片,(注意不要产生气泡)。用滤纸吸去多余棉兰液,在低倍 镜或高倍镜下观察。 3.2.2毛霉和根霉的观察 用上述水浸片法,剪取毛霉及根霉玻璃纸,分别制片后在低倍和高倍 镜下观察,注意菌丝有无分隔,孢子囊梗有无分枝,有无假根和葡萄枝, 孢子囊及子囊孢子的形状等。 3.2.3 青霉与曲霉的观察 同用上述水浸片法,抽取青霉及曲霉插片,分别制片后在低倍镜和高 倍镜下观察菌丝有无分隔,分生孢子梗有无分枝;帚状枝的形状,小梗, 梗基的分枝和排列特点;顶囊的形状与小梗的列数;分生孢子的形状,大 小与颜色。观察顶囊时,可用酒精反复冲洗,去掉复盖的大量孢子,使顶 囊显示出来。
青霉
毛霉
黄曲霉
青霉
黑曲霉
黄曲霉
红霉
黑曲霉
黄曲霉
构巢曲霉
烟曲霉
杂色曲霉
绳状青霉
桔青霉
兰色梨 头毛霉
少根根霉
可从长出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光泽、表面状况、边缘、隆起度、 透光性、质地以及是否分泌色素等方面的特征来描述。一般讲,有 鞭毛的菌落平,呈不规则的边缘,有荚膜的菌落看上去特别光滑, 呈透明的水珠状,有芽孢的菌落常因芽孢折光率变化而粗糙,不透 明,多皱折,表面似乎干燥等,同时细菌菌落易被接种环挑取。
食品中常见霉菌及其生物特性
整理ppt
31
⑵黄曲霉(Asp.flavus)
在培养基上生长快,菌落为柔毛状,平坦或有放射状沟纹; 初为黄色,后变为黄绿或褐绿色;反面无色或略带褐色。有 的菌株产生灰褐色的菌核。
分生孢子梗壁粗糙或有刺,无色;分生孢子头为半球形、柱 形或扁球形;小梗一层或两层,在同一顶囊上有时单、双层 并存;顶囊近球形或烧瓶状;分生孢子球形,表面光滑或粗 糙。
整理ppt
28
曲霉的菌体形态
整理ppt
29
③繁殖方式:主要以分生孢子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④大多为腐生菌。
⑤致病性: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引起多种物质霉腐 的主要微生物之一,如面包腐败、煤生物分解及皮革 变质等。其中黄曲霉具有很强毒性。
2、分布
曲霉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谷物和各类有机物品中。
整理ppt
子囊菌纲。该属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一般在较潮 湿冷凉的基质上易分离到它。许多是常见的有害菌, 破坏皮革、布匹以及引起谷物、水果、食品等变质。 不仅导致食品和原材料的霉腐变质,而且有些种, 可产生毒素,引起人、畜中毒;也有些青霉菌是重 要的工业菌株。
在医药、发酵、食品工业上被广泛应用来生抗生素 和多种有机酸如生产柠檬酸、葡萄糖酸、纤维素酶 和常用的抗生素──青霉素。
根霉的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除有性根霉为同宗 结合外,其它根霉都是异宗结合。
整理ppt
17
整理ppt
18
③繁殖方式: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有性生殖产生 接合孢子。
根 霉 的 接 合 孢 子
整理ppt
19
④大多为腐生菌,有些种对植物有一定的弱寄生 性。
⑤致病性:不同种的根霉菌的安全性是不一致的, 主要对免疫低下者产生作用。根霉还可引起淀粉 质食品发霉变质,造成水果蔬菜腐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囊果的形状
闭囊壳
子囊壳
子囊盘
4、担孢子
担子菌所特有,经两性 细胞核配合后产生的外 生孢子。因着生在担子 上而得名。
四、霉菌的代表属
(一)毛霉属(Mucor)
在分类系统中属于接合菌纲、毛霉目。 分布: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中,也常见于水 果、蔬菜、各类淀粉食物、谷物上,引起霉 腐变质。 特征:低等真菌,菌丝发达、繁密,为白色 、无隔多核菌丝,为单细胞真菌。菌落蔓延 性强,多呈棉絮状。 代表种:高大毛霉、总状毛霉和梨形毛霉。
霉菌的应用:
生产各种传统食品:如酿制酱、酱油、干酪等。 工业应用: 生产有机酸(如柠檬酸、葡萄糖酸)、 酶制剂(如 淀粉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抗生素(如青霉素、 头孢霉素)、维生素、生物碱、真菌多糖、植物生 长刺激素(如赤霉素)、生产甾体激素类药物和酿 造食品等,另外在生物防治、污水处理和生物测定 等方面都有应用。
接合孢子
接合孢子形成过程:
根据产生接合孢子的菌丝来源或亲和力不同可分为: 同宗配合:菌体自身可孕,不需要别的菌体帮助而能 独立进行有性生殖。 当同一菌体的两根菌丝甚至同一菌丝的分枝相互接触 时,便可产生接合孢子。 异宗配合:菌体自身不孕,需要借助别的可亲和菌体 的不同交配型来进行有性生殖。即它需要两种不同菌 系的菌丝相遇才能形成接合孢子。 这两种不同菌系的菌体在形态、大小上一般无区别, 但生理上有差别,常用“+”和“-”来表示。如果一种 菌系或配子囊为“+”,那么。凡是能与之接合而形成 接合孢子的另一菌系或配子囊为“-”。
繁殖:无性繁殖产孢囊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接合 孢子。根霉的孢子囊和孢囊孢子多为黑色或 褐色,有的颜色较浅。 代表种:米根霉(R.oryzae) 黑根霉(R.nigrican)等。 应用:①根霉能产生一些酶类,如淀粉酶、果胶 酶、脂肪酶等,是生产这些酶类的菌种。在 酿酒工业上常用做糖化菌。 ②有些根霉还能产生乳酸、延胡索酸等有机 酸。③有的也可用于甾体转化。
有隔菌丝
菌丝中有隔膜,被隔膜隔开的 一段菌丝就是一个细胞,菌丝 由多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内 有一至多个核。隔膜上有单孔 或多孔,细胞质和细胞核可自 由流通,每个细胞功能相同。 这是高等真菌所具有的类型。
按分化程度分: 营养菌丝(基内菌 丝):伸入到培养基内 部,以吸收养分为主 的菌丝。 气生菌丝:向空中生长 的菌丝. 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 阶段可分化成繁殖菌 丝.
一、霉菌的形态和结构
霉菌的菌体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构成。 许多分枝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菌丝体。 菌丝是中空管状结构,直径约2-10µ m。
霉菌菌丝类型:
按形态分:
无隔菌丝:为长管状单细胞,
细胞质内含多个核。
其生长表现为菌丝的延长和细胞核 的增多。
这是低等真菌所具有的菌丝类型。
(一)、霉菌的形态
厚垣孢子
(二)霉菌的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经过两个性细胞结合而产生新个体 的过程。 有性繁殖一般包括三个阶段: 质配:两个性细胞的核共存于一个细胞中,形 成双核细胞,每个核的染色体数目都是单倍的 (即 n+n)。 核配:形成二倍体接合子,核的染色体数目是 双倍的(即2n)。 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有性孢子。核的染色体 数目是单倍的(即n)
繁殖: 无性繁殖:产孢囊孢子。 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 无性繁殖: 孢子囊梗直接从菌丝体上发 出,单生或分枝,顶端产生 膨大的孢子囊,孢子囊为球 形,囊壁上常有针状的草酸 钙结晶。在囊轴与孢子囊梗 相连处无囊托,但孢子囊壁 破裂时,留有残迹—囊领。
毛霉的孢子囊梗有 单生的,也有分枝 的。 分枝有单轴、假轴 两种类型。 毛霉的菌丝多为白 色,孢子囊黑色或 褐色,孢子囊孢子 大部分无色或浅兰 色,因种而异。
子囊形成的方式、形状、大小
子囊孢子
霉菌不同性别的菌丝,分化出雄器(小)和产囊器 (大),两个性器官接触后,雄器的内含物通过受精丝 进入产囊器,进行质配。质配后,产囊器生出许多短菌 丝(称产囊丝),产囊丝顶端的细胞是双核的,在顶端 细胞内发生核配,成子囊母细胞。再经有丝分裂和减数 分裂产生1-8个子囊孢子。 子囊果:在子囊和子囊孢子发育过程中,雄器和雌器下 面的细胞生出许多菌丝,形成保护组织,整个结构成为 一子实体。这种有性的子实体称为子囊果,子囊包在其 中。 子囊果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为完全封闭式,称闭囊壳。 瓶形有孔口的称子囊壳。开口呈盘状的称子囊盘。
3、子囊孢子 在子囊内形成的有性孢子。形成子囊孢子是子囊菌纲的主 要特征。 子囊:两性细胞接触以后形成的囊状结构。子囊有球形、 棒形、圆筒形、长方形等,因种而异。 子囊内孢子通常是1—8个。 子囊孢子的形状、大小、颜色也各不相同。 不同的子囊菌形成子囊的方式不同 最简单的是两个营养细胞结合形成子囊,细胞核分裂形成 子核,每一子核形成一个子囊孢子。例:酿酒酵母。
引起动物疾病:不少致病真菌可引起人体和动 物病变。浅部病变如皮肤藓菌引起的各种藓症, 深部病变如既可侵害皮肤、粘膜,又可侵犯肌肉、 骨骼和内脏的各种致病真菌,在当前已知道的约 5万种真菌中,被国际确认的人、畜致病菌或条 件致病菌已有200余种(包括酵母菌在内)。 产生毒素,引起食物中毒:霉菌能产生多种毒 素,目前已知有 100种以上。例如:黄曲霉毒素, 毒性极强,可引起食物中毒及癌症。
第四节 霉菌
一、霉菌的形态和结构 二、霉菌的菌落特征
三、霉菌的繁殖
四、霉菌的代表属
霉菌和酵母同属于真菌。
霉菌:为丝状真菌的统称。凡是在营养
基质上能形成绒毛状、网状或絮状菌丝
体的真菌(除少数外),统称为霉菌。
按Smith分类系统,霉菌分属于真菌界
的藻状菌纲 、子囊菌纲和半知菌类。
霉菌的分布: 在自然界分布相当广泛,无所不在,而 且种类和数量惊人。 在自然界中,霉菌是各种复杂有机物, 尤其是数量最大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 木质素的主要分解菌。 一般情况下,霉菌在潮湿的环境下易于 生长,特别是偏酸性的基质当中。
孢囊孢子
2、分生孢子: 是霉菌中常见的一类无性孢子,生于细胞外,所以 又叫外生孢子.是大多数子囊菌纲及全部半知菌 的无性繁殖方式. 分生孢子是由菌丝顶端细胞,或由分生孢子梗顶 端细胞经过分割或缩缢而形成的单个或成簇的孢 子。 分生孢子的形状、大小、结构、着生方式、颜色、 因种而异。
例:曲霉属 分生孢子梗的顶端膨大成 球形的顶囊,孢子着生于 顶囊的小梗之上。 青霉属:分生孢子着生在 帚状的多分支的小梗上。 还有些霉菌的分生孢子着 生在分生孢子垫或分生孢 子器等特殊构造上。
毛霉的应用:
能产生蛋白酶,具有很强的蛋白质分解能 力,多用于制作腐乳、豆豉。
有的可产生淀粉酶,把淀粉转化为糖。在
工业上常用作糖化菌或生产淀粉酶。 有些毛霉还能产生柠檬酸、草酸等有机酸, 有的也可用于甾体转化。
(二)根霉(Rhizopus):
与毛霉同属接合菌纲毛霉目。 分布:分布于土壤、空气中,常见于淀 粉食品上,可引起霉腐变质和水果 、蔬菜的腐烂。 形态特征: 很多特征与毛霉相似,菌丝也为白色、 无隔多核的单细胞真菌,多呈絮状。 主要区别在于根霉有假根和匍匐枝,与 假根相对处向上生出孢囊梗。孢子 囊梗与囊轴相连处有囊托,无囊领。
(三)曲霉(Aspergillus):
多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少数属于半知菌 亚门。 分布: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和谷物上 ,可引起食物、谷物和果蔬的霉腐 变质,有的可产生致癌性的黄曲霉 毒素。 形态特征: 菌丝发达多分枝,有隔多 核的多细胞真菌。分生孢子梗由特 化了的厚壁而膨大的菌丝细胞(足 细胞)上垂直生出;分生孢子头状 如“菊花”。
霉菌(青霉)的菌丝、
(二)、霉菌的细胞结构
内质网 细胞膜 细胞壁
液泡
线粒体
细胞核
核糖体
菌幼 具龄 有菌 较往 大往 的液 液泡 泡小 。而 少 , 老 龄
肪质细由 滴网胞细 、及核胞 异各、壁 染种线、 粒内粒细 等含体胞 )物、膜 等(核、 组肝糖细 成糖体胞 。、、质 脂内、
细胞壁:除少数低等水生霉菌细胞壁含纤维素外,大部 分霉菌细胞壁主要由几丁质组成. 几丁质是由数百个N-乙酰葡萄糖胺分子以β-1,4糖苷 键连接而成的。几丁质和纤维素分别构成高等和低等霉 菌细胞壁的网状结构—微纤丝。微纤丝使细胞壁具有坚 韧的机械性能。 组成真菌细胞壁的另一类成分为无定型物质,主要是一 些蛋白质、甘露聚糖和葡聚糖,它们填充于上述纤维状 物质构成的网内或网外,充实细胞壁的结构。 霉菌的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等结构与其他 真核生物(如酵母)基本相同。
三、霉菌的繁殖
菌丝片段 繁殖方式 孢子 无性孢子
孢囊孢子 分生孢子 节孢子 厚垣孢子 卵孢子 接合孢子 子囊孢子 担孢子
有性孢子
(一)霉菌的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不经过两个性细胞的结合,只是由营养细胞分 裂或分化而形成同种新个体的过程。 霉菌的无性繁殖主要通过产生以下四种类型的无性孢子来 实现。 1、孢囊孢子 由于生于孢子囊内,又叫内生孢子。 它是由气生菌丝顶端膨大形成特殊囊状结构—孢子囊,孢 子囊逐渐长大,在囊中形成许多核,每一个核外包以原生 质并产生细胞壁,形成孢囊孢子。带有孢子囊的梗称孢子 囊梗,孢子囊梗伸入到孢子囊中的部分叫囊轴或中轴。孢 子囊成熟后释放出孢子。例藻状菌纲毛霉目及水霉目一些 属以这种方式繁殖.
二、霉菌的菌落特征
菌落特征:霉菌的菌落大、疏松、干 燥、不透明,有的呈绒毛状或絮状或 网状等,菌体可沿培养基表面蔓延生 长,由于不同的真菌孢子含有不同的 色素,所以菌落可呈现红、黄、绿、 青绿、青灰、黑、白、灰等多种颜色。
液体培养时的特征: 如果是静止培养,霉菌往往在表面上生长,液 面上形成菌膜。 如果是震荡培养,菌丝有时相互缠绕在一起形 成菌丝球,菌丝球可能均匀地悬浮在培养液中 或沉于培养液底部。
1、卵孢子 由大小不同的配子囊结合后发育而成。2n 小型的配子囊称雄器,大型的配子囊称藏卵器,藏卵器 内有一个或数个称为卵球的原生质团,它相当于高等生 物的卵。当雄器与藏卵器配合时,雄器中的细胞质和细 胞核通过受精管进入藏卵器,并与卵球结合,受精卵球 生出外壁,发育成卵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