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案例
一、背景分析
(一)学生分析
1.学生已经认识线段、直线,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知道图形的周长,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学生听说或见过有关面积单位,但不知究竟什么是面积和面积单位。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看,这部分内容从直线到平面,从长度到面积, 是他们学习几何知识的一次突破和飞跃,知识跨度大、难度高。
3.具有初步的观察、估计、验证的能力,具有比一比、指一指、摸一摸等动手操作以及实践活动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知道测量面积要有统一的单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在活动中获得关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建立面积表象。
2.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摆一摆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二、教学案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比较两根线段有什么不同。(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
2.比较两张图片什么不同。(大小不同)大小不同指什么?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1.面积的概念
(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①摸一摸:我们的课本有封面,课桌有平坦的桌面,这些都是物体表面的一部分,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说出哪一个表面比较大, 哪一个表面比较小?
②比一比:观察教室中的物体说说哪些物体的表面比哪些物体的表面大,哪些物体的表面比哪些物体的表面小?
③指出: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④运用“面积”说一说:谁的面积比谁都面积大?
(2)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①认一认:这几个图形哪个比较特殊?特殊在哪?
②封闭图形有没有大小?
③比一比:哪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大一些?(观察法)
(3)归纳面积的概念。
2.比较面积大小,认识面积单位
(1)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①课件出示:两个长方形,比较大小。(重叠法)
②出示面积比较接近的两个比较大小。
a学生经过观察、重叠都无法比较,怎么办?(说方法,师点拨) b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想一想该怎样摆?
c提出操作要求,学生操作。
d学生汇报e课件演示,简单介绍数格法。
(2)认识面积单位①1平方厘米a出示:一个小正方形,量一量它的边长指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将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贴在黑板上)b从信封里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c想一想,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②1平方分米a用这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的面积,你觉得怎么样?b有没有比1平方厘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呢?让学生猜一猜并指出: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将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贴在黑板上)c 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③1平方米a用1平方分米量地面的面积怎么样?(太小)b有没有比1平方分米在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呢?指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c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米究竟有多大。(师在黑板上贴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d看看1平方米有多大,估计一下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e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会用到平方米?
④比较三个常用面积单位。
(三)实践运用:
1.填空
白天,我们坐在高约4()的椅子上,举起面积约
1()的小手,积极发言,得到表扬时,露出几颗面积约为
1()的门牙;晚上,睡在面积约3()的床上.
2.请找出可笑之处。
清晨,我从面积为2平方分米的床上起来,走出面积为12平方分
米的房间。到学校,走进面积为48平方米的教室,坐在面积为12平
方厘米的椅子上开始学习。
3.拓展提高:我国土地面积约为960万()°
(四)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三、教学反思
(一)怎样进行概念教学“面积”这一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因
为它是从学生的思
维从一维向二维过度,必须借助直观、形象的物体来理解。在上课时我想起华应龙老师所说的:“在教和学中要追问四个问题: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教(学)?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我抓住这四个问
题在教学中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内容,因为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使学习更加有效。如在教学中让学生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课桌面、书的封面以及自己找到的物体的表面,来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因为“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指一指” “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进而归纳出面积的含义。
(二)重视小组合作,突破教学难点面积单位的教学中,让学生体会统
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是教学
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采用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想必每位执
教过《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老师都会安排这样的动手操作活动,我也
听过一些课,但总觉的流于形式。怎样做才更有效呢?我在小组活动
前先让学生观察两个长方形很难看出哪个大,用重叠的方法也很难比较出大小,从而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怎么办?学生提出用测量的方法,我追问:“量什么?”学生说量出长和宽算出周长。立刻有同学反驳:面积和周长不同。我继续启发:“还有别的方法吗?”有同学提到用手掌的大小来比较,有同学又提出质疑,手掌大小不同。这时老师给出学具,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操作。从而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讨论交流,发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让学生明确“选用正方形测量比较方便。”进而自然地引出面积单位的教学。因此我认为在小组活动老师要精心的预设,学生在活动前要思考和准备,老师要在方法上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指导,让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与方法,这样才能使小组活动有序、有效的进行。
(三)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
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通过体验与感受(体会),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
学生在估一估、摸一摸、、量一量、说一说的过程中,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的表象,都是十分有效的。
如:在认识1平方米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边长是1米的正
方形面积有多大?在学生闭目想象时我在黑板上贴出了1平方米的正方形,学生睁开眼睛后发出了“哇!”的声音,看来1平方米的大小超出了学生的想象。继而让学生联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接近这些面积单位,把头脑中的表象和生活中的实物联系起来,再现面积单位, 建立面积单位的观念。可以说,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