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上古诗三首教案部编五上《古诗三首》教案完整两课时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课文及教案

三年级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课文及教案

三年级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课文及教案三年级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课文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三年级语文部编版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等11个字,会写“寒、径”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教学难点】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山行【课时目标】1.会认“径、斜”2个字,会写“寒、径”等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欣赏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交流古诗,体验情趣:同学们一定非常喜欢古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美妙的境界。

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诗人作诗的素材,春夏秋冬各具特色的美景在诗人笔下变得更加奇妙。

17课《古诗三首》 (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17课《古诗三首》 (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17课《古诗三首》 (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课《古诗三首》(教案)引言:本教案主要围绕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展开。

通过教学,让学生在欣赏古诗的同时,加深对古文化的理解和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教案将从预习准备、教材篇目、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预习准备1. 课前导入:通过问答、音乐欣赏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古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给学生分享相关的古诗资源,让学生在课前自行阅读一些古诗作品,并理解其中的意境和美感。

二、教材篇目1. 学习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为《古诗三首》。

分别是《孤竹寄片》、《题西林壁》、《蜻蜓》三首古诗,内容生动有趣,字句优美动人。

2. 教材特点:这三首古诗既有反映大自然的景物,又有抒发作者个人情感的诗意。

学习这些古诗,可以通过欣赏和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三、教学设计1. 目标要求:a.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及作品背景。

b.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感受古诗的美。

c.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欣赏能力。

2. 教学步骤:a.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或音乐欣赏呈现与古诗相关的景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与学生互动讨论古诗与生活的联系。

b.讲授:逐句讲解古诗的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美感和情感,注重诗句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感。

c.朗读:教师朗读整首古诗,模范示范正确的朗读方式,要求学生跟读,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感。

d.理解:通过提问和教师引导,让学生理解古诗中比喻、象征等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e.开展朗诵比赛,让学生自愿参与,展示个人的表达能力。

f.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古诗,并写一篇感悟。

四、教学方法1. 教师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诵和解读,引导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 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共同探索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优质教案】一、背景介绍《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之美的重要教材之一。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增进对古代诗歌的理解,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2.理解和感悟三首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掌握古诗中的重要词语和表达方法;4.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利用古诗中的一些形象生动的片段或词语开门见山地引入课文,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联想和猜测。

2. 学习古诗教师逐句解读《古诗三首》,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背景、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可以利用诗歌中的比喻、修辞等手法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朗读训练安排学生进行《古诗三首》的朗读训练,要求学生重点把握韵脚、语气和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之美。

4. 情感表达让学生围绕古诗的情感主题进行情感表达,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感连线或情感解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情感之美。

5. 小结回顾对整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回顾,强调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表现、情感表达和课堂互动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并提供指导。

五、延伸拓展可以邀请学生自选或背诵其他古诗作品,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和欣赏。

六、总结通过学习《古诗三首》,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提升了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希望本次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古诗之美。

以上是《古诗三首》的优质教案,希望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学习过程中有所帮助。

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朗读《登鹳雀楼》、《静夜思》和《春晓》三首古诗,并理解其内容和意义。

2.学生能够运用诗歌的语言形式和思想表达人生感悟。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素质,提高学生对情感生活的感悟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情感与思想,引导学生在心智上与古人产生共鸣,提高学生的情感认识水平,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传统文化意识。

教学重点1.学习《登鹳雀楼》、《静夜思》和《春晓》三首古诗。

2.理解三首古诗的内容和意义,准确抒发古诗的情感。

教学难点1.让学生体会《登鹳雀楼》、《静夜思》和《春晓》三首古诗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2.培养学生对三首古诗的欣赏和感受能力。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教学内容1.《登鹳雀楼》2.《静夜思》3.《春晓》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三首古诗的课件,寻找相应的图片,方便学生了解古诗的内涵和情感。

2.教师准备音乐,为学生进入古代的诗意世界营造氛围。

导入1.教师放一首古风音乐,让学生调整呼吸,放松身体,进入诗意世界。

2.教师用自己的话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一下汉族文化的发展历程。

学习1.教师首先朗读出一首诗歌《登鹳雀楼》2.让学生跟读教师读诗,并夹杂着一些解释,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请几个同学分别来读这首诗歌并讲述心得体会。

4.给学生时间思考,让学生抒发对这首诗歌的感受。

5.教师再让学生去品读《静夜思》和《春晓》两首诗歌,进行同样的操作。

总结1.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谈谈学习这三首古诗的感受和收获。

2.教师简单地总结三首古诗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让学生在心智上与古人产生共鸣。

教学评价评价方式1.表演评价。

2.书面评价。

3.互动评价。

评价标准1.学生能朗读诵三首古诗。

2.学生能够理解这些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学生能够对这些诗歌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案)

统编三上《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与想象,体味两首诗晴雨变化的景象。

2.对比学习,体悟苏轼“拟人”手法的妙用,提升分析对比等高级思维的发展。

3.链接人生经历,在品词鉴赏中感悟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情怀和态度。

教学重点:能在比较中感受两首诗的关联,感悟“拟人”手法的妙用。

教学难点:品词鉴赏中感悟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情怀和态度。

教学过程:1. 借助注释、诗配画等手段朗读、背诵,默写《望天门山》。

2. 采用比较的教学策略,抓住动词、比喻的不同写法,感悟诗歌不同的意境。

(重点)3. 在品词鉴赏中感悟两位诗人豪放、悠闲的情感和开阔的胸襟。

(难点)板块一、印象苏轼1.借资料,认识诗人,了解写作背景。

2.导入课题。

板块二、印象西湖(一)揭示诗题识西湖1. 齐读诗题,了解西湖。

2. 解析题意。

师:两首诗题完全相同,你读懂了什么?出示预习单:两首诗对比图谱,交流谈发现。

小结:同样写饮酒,同样写山水,同样是有晴有雨。

但是读来却给我们留下不一样的感觉。

3.指导朗读诵西湖(1)多形式诵读《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认识新词(“潋滟”“空蒙”),感受叠韵连绵词的读音特点。

(2)再读《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借助注释理解“重冈”指的是群山。

(二)对比异同赞西湖1.整体感知西湖。

(1)《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板书:总相宜)(2)《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这首诗呢?(板书:君不会)2.小组谈论:同写西湖的晴雨天,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感受呢?请你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总相宜”,感受到“君不会”,用笔画下来,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交流探讨:《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紧扣拟人方法。

A.借助“诗画结合”“借助注释”“联系生活”等多种方法理解“潋滟”“空蒙”,读懂第一二诗句描述的画面。

B.补充“西施”背景材料,指导诵读,感受第三四行诗句比喻的妥帖。

小结:诗人通过神奇的想象,贴切的拟人,写出了西湖的独特神韵。

202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202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下面是整理的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杜牧《山行》诗歌鉴赏篇一江苏省宜兴市万石实验小学张建峰邮编214212教材简析:《山行》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通过对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的描写,勾画出了一幅绚烂的山林秋色图。

教学的过程中,我在识字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理解诗句,从中体会到诗人那不同一般的情感,让学生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感受到这是一首秋的赞歌。

目标预设: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径”“枫”“霜”,能说出诗句中“坐”、“于”的意思。

3体会诗中所描写的秋色以及诗人对秋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体会诗中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一、学习生字、了解秋天。

1用换部首的方法学习生字。

经()枫()雪()径()疯()霜()指导学生观察上面一行与下面一行字有什么异同,然后再教学书写方法,最后指导学生读音上的区别。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板书:秋天)3对啊!“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橙黄橘绿时” 指的就是绚烂的秋天。

4你觉得秋天什么最美?(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可以描述,可是吟诗,也可以歌唱)二、设计情境,导入古诗。

1在这绚丽的秋天,正是登山的好季节,我们不妨跟着作者一起到山中去行走一下,感受秋天的美吧!(板书课题:山行)2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

3初步说说,读了这首诗,你发现秋天的山上怎么样?或问秋天的山上都有些什么?三、品读古诗、感悟秋天。

(一)远上寒山石径斜1师:深秋时节,当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向山上爬行,此时你看到满山枯黄的树枝杂草,你会有一种什么感觉?生:一种荒凉的感觉。

生:看到树木枯黄了,光秃秃的山,让人感觉冷嗖嗖的。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4古诗三首第1课时:研究《山行》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4.培养研究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

教学准备: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或课件。

2.朗诵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出示挂图(或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XXX,诗人XXX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XXX写的古诗《山行》。

2、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了解古诗大意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研究,了解词义。

注意“径、斜”的读音,理解“石径、坐、霜叶、红于、XXX”等字词的含义。

小结:这首诗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美丽的秋景。

真了不起呀!实在,这每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地品味它,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三、再读感悟,背诵古诗1.边放课件,边放古典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人意境。

(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盘旋曲折,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

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

诗人走着走着,忽然停下了车,为什么呢?因为美丽的XXX晚景把他给吸引住了。

诗人不禁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

”)2.刚才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观赏了秋季的景色,你有什么感触感染?你能把这感触感染读出来吗?(齐读)诗人写得美,你们读得也美,想不想把它背下来。

(自由背)四、指点写字1.“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变成横钩。

2.“车”字的下横要写得伸展。

五、拓展活动1.填字,涂色,说说你眼中的秋天。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5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5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5篇中班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同学感受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情感,然而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加之诗人的创作背景同学根本无法体验。

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同学进入情境,进行感悟。

以下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三班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古诗激趣1、同学沟通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1)理解课题,熟悉(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二、揭题学习《山行》1、仔细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2、同学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诗,沟通。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杜牧(唐)同学用课外学问沟通对杜牧的熟悉,加深记忆,更便利的理解诗意。

(3)沟通: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同学发觉沟通,在结合同学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季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模糊约可以观察几户人家。

C、由于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欣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6、介绍古诗(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沟通: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在朗读娴熟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完成课后的习题2.部编版三班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山行》,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宠爱之情。

2、学习诗中消失的生字。

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3、培育同学对古诗的宠爱之情,鼓舞同学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第12课《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12课《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诗歌鉴赏:分析三首古诗的艺术特色,如用词、句式、意象等,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文化背景:了解三首古诗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理解古诗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举例解释:
-《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人的思念。
-《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描绘出山水的变化多端。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古诗三首》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得到了很好的激发。通过引导他们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我发现很多学生能够逐渐体会到古诗的魅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古诗的朗读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仍有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通过示范、领读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朗读技巧。
-《泊船瓜洲》中“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通过具体的地理位置描绘出诗人对远方故土的眷恋。
2.教学难点
-意象理解:学生对于古诗中的意象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如《题西林壁》中的“岭”、“峰”等,需要通过图片、实物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朗读节奏:小学生对于古诗的朗读节奏掌握可能不够准确,需要教师示范、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包括诗的韵律、意象等。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传递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示儿》这首诗。通过分析诗句,了解作者如何通过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个人情感,表达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人的思念。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觉得可以尝试更多形式的活动,如古诗创作、角色扮创新能力。
最后,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疑问,我意识到自己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以便更好地为学生解答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1《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1《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案: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教学内容:1. 学习三首古诗:《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静夜思》。

2. 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

3. 分析诗文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分析诗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学生课本。

3. 相关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回顾已学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习《登鹳雀楼》(10分钟)1. 引导学生朗读并背诵古诗。

2. 分析诗文内容,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3. 探讨诗文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欣赏诗的美。

三、学习《望庐山瀑布》(10分钟)1. 引导学生朗读并背诵古诗。

2. 分析诗文内容,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3. 探讨诗文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欣赏诗的美。

四、学习《静夜思》(10分钟)1. 引导学生朗读并背诵古诗。

2. 分析诗文内容,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3. 探讨诗文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欣赏诗的美。

2.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板书设计:1.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作业设计:1. 抄写并背诵三首古诗。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鉴赏和分析。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和分析三首古诗,使学生对古诗的内容和形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部编语文五上《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五上《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统编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单元12《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由宋代陆游的《示儿》、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和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三首古诗组成,这些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示儿》是诗人陆游八十五岁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绝笔诗,整首是从悲愤转为激昂,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诗人把看到祖国统一的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祖国统一的热切心情。

《题临安邸》是诗人林升题写在临安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通过描写当时南宋统治集团在临安苟且偷生,不思收复被金兵侵占的大片土地的荒淫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无比忧虑,以及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谴责。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在己亥年(1839年)写的一组诗。

共315首,教材选取了其中一首。

以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如风雷般的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全诗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等恢宏奇特的想象,表达了诗人期待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潮涤荡旧势力的决心和抱负,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强国之志。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三首古诗要运用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背景资料等方法,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于朗读理解,难点在于体会情感。

在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时则要将三首诗进行比较,发现三首古诗表达的情感的细微差别。

【教学目标】1.认识“乃、熏”等5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示儿》。

3.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难点: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乃、熏”两个生字,会写“祭、乃”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示儿》和《题临安邸》。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2课《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2课《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2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三首》的作者、背景和内容。

2.学习古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3.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理解古诗中的意境。

2. 学习并掌握古诗中的修辞手法。

难点: 1. 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发现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诗歌朗读或音乐烘托氛围,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明确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和重点内容。

2. 学习《古诗三首》
1.讲解《登鹳雀楼》:介绍作者、背景,并解释古诗中的描写手法。

2.学习《将进酒》:解读诗中的情感和修辞手法。

3.分析《静夜思》:帮助学生体会古人的生活情境和内心感受。

3. 学习扩展
1.带领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解释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演练古诗朗读,注重语音语调的处理。

4. 提高应用能力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仿写或背诵其中一首古诗,体会古诗之美。

2.指导学生写下对《古诗三首》的感想和评价,展示自己的阅读体验。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古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果。

12《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2《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案: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

(2)理解每首古诗的主题思想,领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掌握古诗中的重点词语,理解其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的主题思想。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学会评价古诗,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2)感受古诗中的美好情感,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3)学会珍惜友情、家庭和祖国的美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学习三首古诗:《示儿》、《题临安邸》和《己亥杂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每首古诗的主题思想,领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掌握古诗中的重点词语,理解其含义。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古诗主题思想的深刻领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三位诗人的生平事迹。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猜测内容。

2. 学习古诗(1)学生自主朗读,注意停顿、语气、情感。

(2)教师讲解古诗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3)学生合作探讨,分析古诗主题思想。

3. 重点词语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重点词语。

(2)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理解词语含义。

(3)教师讲解词语在古诗中的作用和意义。

4. 欣赏与评价(1)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欣赏心得。

(2)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古诗,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拓展学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古诗三首《示儿》陆游《题临安邸》林升《己亥杂诗》龚自珍七、作业设计1. 抄写三首古诗,注意字迹工整。

2. 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拓展学习,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三位诗人的生平事迹,学习了三首古诗。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案

2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榆、聒”等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更”,会写“孙、泊”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诗,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并背诵这三首诗,默写《枫桥夜泊》。

3.体会诗中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4.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情感。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诗词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语言应用: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熟读成诵,边读边想象诗词描绘的美景。

默写《枫桥夜泊》。

思维能力: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感知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审美创造:赏析诗词语言,体会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法的妙处,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1.会认“榆、聒”等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更”,会写“孙、泊”等6个生字。

2.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

难点:体会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利用教材注释以及课前预习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自读自学,正确理解诗的意思。

2.通过反复地诵读、比读,清晰地感受诗的意象与情境;通过咀嚼和品评重点词句,深刻地感悟诗人“愁”的意蕴与情怀,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与启迪。

3.在反复诵读、比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愁思与景物交融、契合的写法,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初步领悟做人的哲理。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理解诗人的愁绪,感受诗人的情操。

语言应用:在反复诵读、比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愁思与景物交融、契合的写法,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初步领悟做人的哲理。

思维能力: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展开想象,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

培养朗读能力、品词析句能力。

审美创造:通过反复地诵读比读,清晰地感受诗的意象与情境;通过咀嚼和品评重点词句,深刻地感悟诗人“愁”的意蕴与情怀,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与启迪。

教学重难点在反复诵读、比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愁思与景物交融、契合的写法,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初步领悟做人的哲理。

一、导入一、揭示课题,解字读题1.板书课题(板书:枫桥夜泊)2.题解:枫桥夜泊枫桥:地点夜:时间泊:事件,停泊。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王昌龄的《从军行》、王之涣的《凉州词》、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它们描绘了战争的残酷、边疆的荒凉、人民的苦难,表达了诗人们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古诗的语言、意境、历史背景等方面对学生来说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字面意义,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诗、品味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古代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画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作者简介、图片、音乐等。

2.教案:提前编写好教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3.课本:准备足够的课本供学生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战争、边疆、人民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与今天的课文有什么联系?从而引出课题《古诗三首》。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4《古诗三首》(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4《古诗三首》(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古诗三首》(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表达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二、教学内容1. 课题:《古诗三首》2. 课型:讲读课3. 课时:2课时4. 教学内容:三首古诗《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2.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三首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三首古诗,注意字音、停顿、语气,初步感知古诗的韵律美。

3. 学习生字: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掌握生字的读音、写法、意义。

4. 理解诗意:通过讲解、讨论、想象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

5. 背诵古诗:学生分组背诵古诗,互相纠正,达到熟练背诵的程度。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古诗,了解古诗的作者、背景、风格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2. 课型:讲读课3. 课时:2课时4. 教学内容:三首古诗《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5. 教学重点与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七、作业设计1. 背诵三首古诗,家长签字。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

一、教学目标
1.对《古诗三首》的作者及背景了解。

2.让学生初步了解古诗的形式特点和意境。

3.学会运用朗读、背诵等方法,对古诗进行鉴赏。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古诗的形式特点和意境。

2.教学难点:鉴赏古诗并加以理解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
1. 集体观看课文
观看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熟悉文本,同时培养学生对古文的感性认知。

2. 集体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教师讲解课文
教师通过具体的解释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形式特点和意境,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4. 小组合作阅读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阅读古诗,通过讨论和思考,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

5. 分组演讲
让分组的学生进行演讲,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评价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在朗读、鉴赏和表达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同时,学生也对古诗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发展了审美情趣和阅读能力。

五、反思
本次教学中,我觉得教师讲解课文这一环节要注重讲解的深度和广度,并适当注重互动交流,借鉴学生的思维和想法。

同时,在小组合作和分组演讲环节,要注意活跃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三上古诗三首教案部编五上《古诗三首》
教案完整两课时
《古诗三首》名师教案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会写“万马齐喑、不拘一格”等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能讲解诗句的意思,能借助诗歌的
题目理解每首诗的内容。

3.能结合注释和相关材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情景没体会诗人的情怀。

教学重点: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会写“万马齐喑、不拘一格”等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能讲解诗句的意思,能借助诗歌的
题目理解每首诗的内容。

教学难点:
能结合注释和相关材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情景没体会诗人的情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导入:
展示:诵读一首你最喜欢的诗,谈一谈你为什么喜欢;今天一起来学三首诗。

预设:《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

2.走近诗人:
出示图片:陆游林升龚自珍对这几位诗人你还有哪些了解,对他们的作品有哪些了解,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诵读吧! 3.我们一起走进这部世界名篇《古诗三首》。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乃熏亥恃擞
2.我有识字绝招!你说一个,我说一个。

比一比谁得绝招多。

图片识字:祭祀精神抖擞形近字识字:恃 3.领读生词,注音读准字音,班级开火车读词语,比一比谁读得准确。

4.用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5.学习词语:不拘一格。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认真读古诗,解决生字问题,初步感知古诗的内容,认真体会作者的感情。

2.自由朗读三首古诗。

出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理解诗里的意思,体味表达的情感。

3.读通古诗《示儿》。

4.小组讨论:
讨论主题:
(1)怎样可以读通古诗。

(2)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尽快读懂古诗。

(3)怎样可以把后面的两首也读通顺啊?预设:划分诗歌的节奏。

四、感知诗歌,初步体会
1.反复读,将诗读通顺、读流利,读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诵读古诗想一想这三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要求:
(1)读好诗歌的节奏。

(2)读准每一个字音。

2.诵读三首古诗,进行整体感知,这三首诗的共同主题是什么?预设:爱国
3.你从哪里读出来的?预设: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4.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五、课堂扩展
1.诗歌朗读比赛。

比赛规则: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歌的韵味!评选出诵读冠军。

2.多种方法背诵古诗,分享背诵方法。

六、学习生字
1.出示会写生字:
祭乃熏杭亥恃哀拘
2.观察字形,写好每一个字!
3.出示形近字,观察一下,找一找说不同。

七、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示儿》。

八、巩固提高
打开“基础训练-《古诗三首》”,一起来闯关吧!
第二课时
一、识字导入
1.出示会写生字:
祭乃熏杭亥恃哀拘
2.观察字形,写好每一个字!
3.出示形近字,观察一下,给形近字进行口头组词。

4.同桌互相指读生字,并组词,并观察形近字,进行组词练习。

5.谈话导入:
国家生死存亡,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一些爱国诗人用笔墨来表达对国家的深沉热爱!二、古诗背诵
小组之间进行背诵检查,然后请同学展示自己的背诵情况。

三、古诗赏析
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诗歌说一说诗歌的意思。

讨论:怎样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文?预设:
(1)参考课后注释理解。

(2)借助工具书查询。

(3)听一听别人的理解。

(一)示儿情怀
1.想一想从《示儿》这首诗的
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1)示儿:给儿子看。

(2)我的问题:陆游想告诉儿子什么?
(3)出示诗句: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展示一下搜集的资料:
预设:
(1)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

(2)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3)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4)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所以一生都致力于抗金事业。

3.你有哪些字词理解不了呢?一起交流讨论讨论。

预设:
(1)元:本来。

同“原”。

(2)王师:南宋王朝的军队。

(3)九州:这里代指全国。

(4)乃翁:你们的父亲。

4.抓住关键提出问题进行诗句的理解。

(1)诗文的关键词是哪一个?预设:悲。

(2)诗人“悲”的是什么?
(3)他的遗愿是什么? 5.结合相关资料,谈一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预设: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了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二)临安感慨
1.《题临安邸》这首诗的
题目是什么意思?预设:写在临安旅店墙壁上的诗。

2.我的问题:作者在墙壁上题写了什么内容?
3.解决有用的问题,理解诗中意。

出示诗句: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问题预设:
(1)临安城有什么特征呢?试着用诗句来回答,再试着描述一下临安城的景象。

(2)诗人提出了怎样的问题?
(3)他为什么有这样的疑惑?
(4)这疑惑中有诗人怎样的感慨和情怀呢? 4.解释字词:(1)几时:什么时候。

(2)休:停止。

(3)直,简直。

5.讨论:临安这花天酒地的靡靡之风是繁荣的真相吗?预设:不是。

6.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里的意思。

想一想作者感慨些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预设:诗人对国家命运深切忧虑,对统治者苟且偷安饱含愤恨。

(三)呼唤变革
1.《己亥杂诗》写作背景。

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

在往返京杭的途中,共写了315首七绝,总题《己亥杂诗》。

这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

2.了解写作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文的意思。

3.出示诗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4.解释字义
(1)生气: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2)恃:依靠。

(3)风雷:是指重大的变革。

(4)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

5.讨论:
(1)想一想,作者用“万马齐喑”比喻什么?预设:比喻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2)我的问题:为什么会“万马齐喑”?预设:从社会谈起。

6.学完《己亥杂诗》,请谈一谈你对自己生活的这个时代选拔人才的机制有什么看法?可以简单论述一下班级“班干部轮岗制”。

四、课堂展示
1.选择一首诗歌,进行小组研讨,然后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

2.把你认为诗中最能表达爱国情感的诗句写到积累本上。

3.展示你所搜集的爱国名言。

五、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示儿》。

六、巩固练习打开“阅读训练-《古诗三首》”,一起来闯关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