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分类

合集下载

学习动机概述

学习动机概述

二、学习动机的作用
• (一)引发作用 • 动机使有机体进入活动状态,提高唤醒水平,集中注意力; • (二)定向作用 • 动机使个体的行为向一定懂得方向、目标前进,使个体的行为具有明确指向性; • (三)维持作用 •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认真还是马虎、勤奋还是懒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学习
动机的水平; • (四)调节作用 • 动机还能使个体的行为继续维持对该目标的指向,并调节着行为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 1、根据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 动机。
• 直接的近景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系的、具体的动机。 • 间接的远景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远大理想相联系的动机。
• 2、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不同可将其划分为正确的或高尚的学习动机 和错误的或低下的学习动机。
太低都不利于学习,而当动机保持在最佳水平时,则可以产生最好的学习效 果。学习动机过低时,个体对学习活动态度冷漠,学习效果或效率必然很低。 • (2)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效率最高。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 机水平,即在一定范围学习效率随动机水平增强而提高,在动机达到最佳水 平时学习效率最佳,此后随着动机进一步增强而下降。 • (3)任务容易时,中等偏高的动机下,效率最高;任务困难,中等偏低的 动机下,效率最高。
和外部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是动机的内在因素。 • (2)诱因 • 能够激发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够满足机体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
(如食物的芳香是饥饿时觅食的诱因)
• 2、内驱力
• 奥苏伯尔提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 认知内驱力是成就动机三个组成部分中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它存在于学习任务 本身。认知内驱力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 向。简言之,认知内驱力是一种求知的需要。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

交往性动机:人们愿意与他人进行交往,建立友谊 关系的需要倾向。 威信性动机:是为了获得他人承认或社会地位的倾 向。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三)亲和动机与成就动机
亲和动机:希望同社会中的人保持亲近关系 的动机。
成就动机:个人对于他认为是有价值的工作 愿意去做,并力求有所成就的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Abraham H. Maslow,1908-1970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 H. Maslow,1954)用需要 的满足来解释动机。他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缺失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

(5)求知与理解的需要; (6)审美的需要; (7)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三、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学习反馈是指对学习结果的了解和知 悉。反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增强动机方面; (2)提供信息方面。 研究还表明, 为了有效的激励学习动机, 反馈应是及时的、充分的。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四)奖励与惩罚、表扬与批评
对于追求成功与害怕失败两种力量相等的 人而言,任务难度不会改变其犹豫不决的 焦虑状态。

追求成功的动机倾向
Ta: (tendency achievement)个人完成某项任务的动 机倾向,情境动机。 Ts:追求成功的倾向(success) Taf:避免失败的倾向(avoid failure) Ms:追求成功的动机强度(motive success) Maf:避免失败的动机强度 Ps:成功的主观概率(probability ) Pf:失败的主观概率, Is:成功的带来的满意感(incentive) If:失败带来的不满意感

4.学习动机

4.学习动机

第四讲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其分类(一)学习动机的含义1、动机的含义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趋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状态。

2、学习动机的定义学习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学习活动趋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内部心理状态。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1、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的持久性来分近景性动机:具体短暂爆发性远景性动机:社会意义个人未来持久2、根据学习动机的来源来分内部动机:学习内容本身持久独立性外部动机:学习内容以外短暂被动性3、根据学习动机作用的强度和侧重点来分(布罗菲)普遍性动机偏重性动机:4、奥苏伯尔关于动机的分类:A.认知内驱力(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B.自我提高内驱力(个体因自己对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获得某种业绩的需要)C. 附属内驱力(个人为了保持他人的赞许或认可的需要,以外在强化来实现)二、学习动机的基本理论(一)行为主义取向的动机理论1、强化---使某种行为反应概率增加的过程。

正强化(积极强化)负强化(消极强化)(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需要与学习的关系:前提—重要—(四)习得性无助感与自我效能感理论1、习得性无助感马丁·塞利格曼的实验概念: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影响:认知行为情感形式:个人--- 全体长期--- 短暂普遍--- 特殊2、自我效能感理论概念: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班杜拉)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a. 个人的成败经验 b.来自他人的替代经验 c.言语劝说 d. 情绪唤醒(情绪与生理状态)自我效能感的功能: 活动的选择活动的努力性和坚持性活动时的情绪任务的完成自我效能感理论对教学的启示:(1)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2)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3)耐心对学生言语劝说(4)将学生的情绪和身体状况调节至最佳状态三、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一)外部动机的培养和激发1、使学生建立起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差异性可接受性层次性途径:(1)自己制定;(2) 引导制定;(3)使学生确信可以达到;(4) 给予学生自己对目标的监控和反馈;(5)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定向;(掌握目标、成绩目标)2、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布克与诺维尔的实验:(两组学生计算同一题,甲组顺利完成,乙组计算中间终止,比较两组的成绩)3、适当开展竞赛查普曼和费得的实验:进行十天的加法练习,并比较。

教育心理学 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  学习动机

一、强化理论

行为主义认为,一种操作发生以后,接着呈现 强化刺激,那么这个操作发生的概率就增加。 强化后果对操作行为的增强作用是自动实现的, 无需认知的中介作用。

强化的原则

1.强化的依随性 2.普雷马克原理: 不仅物品可以具有强化作用,活动也可 以具有。 兴趣高的活动可以强化兴趣抵的活动, 但兴趣低的活动不可以强化兴趣高的活动。
第五章 学习动机
主讲人:毕有余
内容提要
1
2 3
学习动机的概述 学习动机的理论 学习动机的激发
第一节 学习动机的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分类
二、学习动机的作用
人为什么要学习?
我们为什么学习??? ——动机
为了找到好工作 为了挣钱 为了有一个好的社会地位 为了光宗耀祖 感兴趣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分类
行为上——消极被动
六、自我效能论

自我效能感 (self-efficacy):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通 过努力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观判断与 信念。
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的影响: 任务选择
努力程度
活动时的情绪
任务效果
七、自我价值论

该理论由卡芬顿(Covington)提出。 认为个人的自我价值是人的主要需要。学生通 过努力,获得成功,可以提高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
主题统觉测验 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简称TAT。

全套测验有30张黑白图片和1张空白卡片。图片内容多为一个或 多个人物处在模糊背景中,但意义隐晦。施测时根据被试的性别 以及是儿童还是成人(以14岁为界),每个测验用20张图片,分 两次测量,每次做10张。测验时一次取一张呈现给被试,要求他 根据图片的内容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叙述应该包含三个基本维度: (1)图片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情境;

学习动机基础知识

学习动机基础知识

学习动机基础知识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性、热情和持久性。

它是驱动学习行为的内在力量,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产生重要影响。

了解学习动机的基础知识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学习动机的概念、种类和影响因素。

一、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是指影响个体从事学习活动、坚持学习并寻求学习成果的内在动力。

它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个方面。

内在动机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和乐趣而进行的学习行为。

外在动机则是受到外界奖励和处罚的影响,从而产生的学习行为。

二、学习动机的种类学习动机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基于兴趣、好奇心、成就感等内在因素而进行学习的动机。

外在动机则是受到外界因素的驱动,比如奖励、惩罚等。

1. 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学习动机中最为理想和持久的动机形式。

个体通过内在动机来满足自身的认知需求、成长需求和情感需求。

内在动机的兴趣和乐趣可以促使个体更加专注、投入和自主地学习。

2. 外在动机外在动机是通过外界奖励和处罚来驱动学习行为的动机形式。

个体在追求外在奖励或避免外在惩罚的驱动下,选择从事学习活动。

尽管外在动机可以激励学习行为,但其效果通常不如内在动机来得持久和深入。

三、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学习动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

1. 个体内部因素个体内部因素包括兴趣、认知需求、成就动机、控制信念等。

个体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程度将直接影响其学习动机的强弱。

认知需求和成就动机则影响个体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发展。

控制信念是指个体对于自己在学习中的能力和控制程度的信念,这也将对学习动机产生重要影响。

2. 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教育政策、家庭教育模式、学校氛围等。

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直接影响学习动机的引导和激发。

家庭教育模式和学校氛围则对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四、如何提高学习动机了解学习动机及其影响因素之后,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提高学习动机,增加学习的效果。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第三节 学习动机理论


一、强化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 二、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 三、成就归因理论——维纳 四、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一、强化理论


(一)教育应用 1、一般来说,强化能增进学习动机 2、惩罚一般削弱学习动机,但有时也可以 使一个人在受到批评后奋发图强。 (二)评价 1、强调奖励与惩罚措施的使用 2、过分强调外部强化,忽视或否定人的自 觉性和主动性(自我强化)
1、学习内驱力

2、学习期望
(一)学习内驱力

1、内驱力:是由于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 不平衡状态所产生的,旨在恢复平衡的一 种内在推动力,是以需要为基础的。


Hale Waihona Puke 2、学习内驱力:属于社会性内驱力——奥 苏伯尔 (1)认知内驱力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3)附属内驱力

三种内驱力的发展: 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占主导地位;


三、成就归因理论

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之行为的原 因加以解释或推测的过程。
归因理论最早是由奥地利社会心理学家海 德于1958年提出的。后来,韦纳又进行了深 入研究。

(三)韦纳——动机的归因理论



韦纳认为,人们对成败的归因是行为的基本动力。 韦纳把人们对成败的归因归纳为3个纬度6个因素。 三维度: ①根据控制点维度,可分为内归因和外归因。 ②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分为稳定归因和不稳定归 因。 ③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分为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 因。 六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 心状态、外界环境。
四、自我效能感理论

1、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 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是由班杜拉首 次提出的。

学习动机的概念及其分类

学习动机的概念及其分类
2. 学习动机的分类
(1)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即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的动机(直接来源于学习活动),中心是求知欲和好奇心。
外部动机来自与学习活动有关的其他外部因素,如学好功课能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赞许;人队、入团、升学、就业、实现个人理想等等。
(二)学习目的的概念及其分类
1.什么是学习目的
学习目的是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和目标,当孩子确立了某种目标,认识到它的意义,并为实现这种目标丽努力学习时,这种带有行动力色彩的心理倾向,就称做学习目的。它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 学习目的分类
(1)学习目的从方向上分,可分为正确的目的和不正确的目的。
学习动机由学习需要引起,但学习需要并不等于学习动机,当孩子有了学习需要,同时叉明确意识到满足需要的可能性(如能够学会知识获得好分数,受到家长、老师、集体的赞扬等)就成为学习动机了。如果孩子有需要,可是感到需要难于满足,也就不会产生强烈的动机。如后进生总不及格,虽有考大学的需要,可是感到力不从心,难于达到,就不会有拼命学习的动力。所以动机的强弱不但来源于需要,还来源于需要能否满足的可能性。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的关系
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学习目的是孩子进行学习所要达到的那个结果,而学习动机则是促使孩子去达到那个目的的动因。具有同一目的,如考上大学,其动机往往不同,有的孩子可能是理解到自己对祖国的责任;有的可能是由于个人的物质要求。同样,学习动机相同的孩子,其目的也可能不同,有的孩子要达到的目的小些、近些;有的则远些、大些。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可以互相转化,在一种情况下是学习动机的东西,在另一种情况下也可能是学习的目的。所以在日常教育中,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常常被当作一件事情来处理,有时很难区分,有时也没有必要认真去区分。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分析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分析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分析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教育心理学中,深入研究学习动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来激发和维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一、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分类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

它不是单一的结构,而是由多种动力因素组成的一个系统。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不同的类型。

根据动机的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本身感兴趣,例如因为喜欢数学的逻辑思维而努力学习数学。

外部动机则是由外部诱因所引起,比如为了获得奖励、避免惩罚或者满足他人的期望而学习。

按照动机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又可以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主导性动机在学习中起主要作用,决定着学习的方向和进程;辅助性动机则起次要作用,对学习活动起补充和促进作用。

二、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一)个体自身因素1、学生的需要与目标学生的不同需要会产生不同的学习动机。

例如,有的学生渴望获得知识,有的则更注重获得他人的认可。

同时,明确、具体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能够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学习动机。

2、学生的兴趣对某个学科或活动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往往会更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并且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专注。

3、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一任务的主观判断。

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更愿意付出努力;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容易产生退缩和逃避的心理。

4、学生的归因方式归因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的解释。

如果学生将成功归因于自身的能力和努力,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而非能力不足,那么他们更有可能保持积极的学习动机。

(二)外部环境因素1、家庭环境家庭的氛围、父母的期望和教育方式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个支持、鼓励学习的家庭环境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2、学校环境教师的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班级氛围等都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教育学中的学习动机

教育学中的学习动机

教育学中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教育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关乎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和目标。

学习动机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业成就。

因此,作为一位优秀的大学教授,我们应该关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引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与分类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

根据动机的来源和性质,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学生出于内心的兴趣和乐趣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外在动机则是指学生受到外部奖励或惩罚的影响而参与学习活动。

二、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对学习动机有着重要影响。

学生在面对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的学习任务时,容易出现学习动机的降低或消失。

其次,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概念也会影响学习动机的产生和发展。

如果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到自信,他们更容易保持积极的学习动机。

另外,学生的目标导向和学习目标也会对学习动机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能够将学习任务与自己的长远目标联系起来,他们的学习动机将更加强烈。

三、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最高形式,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培养他们的内在动机。

例如,我们可以设计有趣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次,我们可以提供适当的自主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主权和成就感,从而增强他们的内在动机。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正向反馈和鼓励来增强学生的内在动机,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四、引导学生的外在动机外在动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基础和纪律。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避免过度依赖外在动机,以免影响学生的内在动机的发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设立适当的奖励机制来引导学生的外在动机。

学 习 动 机 的 概 述

学 习 动 机 的 概 述

[分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本来会在内在动机的激 励下进行某种活动,但是当他们在有了为此而得到外 部强化的经验之后就可能发生变化,变得没有外部奖 赏就不再进行那一活动了。
[启示]
1.外部奖励可能会削弱动机
2.教育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动机
“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去,
但你不能使他一定要喝水”。
不给。
结果,孩子们认为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认为“不给 钱了谁还给你叫”,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 了。
德西效应
[实验]心理学家德西让大学生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 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者都无奖励; 第二阶段,将被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完成一道难题可 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者跟第一阶段相同,无报 酬; 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者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实验者 在这一阶段是否继续解题作为喜爱这项活动程度的指标。实验 组(奖励组)被试在第二阶段确实十分努力,而在第三阶段继续 解题的人数很少,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减弱,而控制组 (无奖励组)被试有更多人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在继续解题,表明 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增强。
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
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趣闻轶事]
孩子们为什么不吵了
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些十分顽 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喧哗的吵闹声使老人无 法好好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 到的奖励就越多,他每次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 的奖金。到孩子们已经习惯于获取奖金的时候,老人开始逐 渐减少所给的奖金,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一分钱也
•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 1.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 • 2.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 • 3.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 驱力(奥苏伯尔“学校情境动机论”)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及其分类)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及其分类)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一)学习动机及其分类1.概念: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

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这种动力机制表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2.基本成分(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

内驱力也是一种需要,但它是动态的。

从需要的作用上来看,学习需要即为学习的内驱力。

所以,学习需要就称为学习驱力。

(2)学习期待与诱因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凡是使个体产生积极的行为,即趋向或接近某一目标的刺激物称为积极诱因,相反,消极的诱因可以产生负性行为,即离开或回避某一目标。

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3.学习动机分类学习活动中动机的作用是复杂的。

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动机的类型和特点,有利于进行有效的教学。

(1)高尚的、正确的动机和低级的、错误的动机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或者是正确的与错误的动机。

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例如,大学生勤奋、努力学习各门功课,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在不久的将来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肩负着祖国繁荣昌盛的重任,所以现在要打好基础,掌握科学知识。

低级的、错误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例如,有的大学生努力学习只是为了个人的名誉与出路或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等。

(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概述
一、学习动机含义及基本结构
1.含义: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

2.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
(一)学习需要
1
2
3
1
2
3
(一)远景间接性动机: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前途相连的
例:学习是为了从事教育事业打基础
(二)近景直接性动机: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结果的兴趣
例:为通过考试而突击学习
4.依据学习动机作用的范围来分类
(一)一般动机:较稳定、持久地努力掌握知识经验的动机
例:学生对所有学科都有强烈学习动机,不偏科
(二)具体动机:在某一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动机。

例:学生多科失败而只有一科成功
5.奥苏泊尔成就动机的分类
(1)认知驱动力----内部动机
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
(二)自我提高内驱力---外部动机
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三)附属内驱力
个体为力保持家长或教师等人的赞许或认可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需要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论
4妥善安排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
5维护内在需要,促进外部动机内化
6培养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成功的自信心
7恰当进行归因训练,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8合理设置课堂环境,妥善处理竞争和合作。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知识点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在一定程度上能指导和激励学习行为的心理过程。

它在教育心理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并对学习成效和学习动力产生直接影响。

本文将从学习动机的定义、分类、影响因素和培养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学习动机进行探讨。

一、学习动机的定义学习动机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在动力,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中所产生的心理状态和倾向。

它直接影响学习者的注意力、积极性和意愿,进而影响其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类。

1. 内在动机: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对学习本身感兴趣、寻求知识和自我发展的动机。

内在动机的特点是兴趣主导、自主性强和持久性高。

例子包括自发学习、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对成就的追求等。

2. 外在动机:指受到外部因素激励的学习动机,个体通过获得外在奖励或避免惩罚来进行学习。

外在动机的特点是动机效果短暂,个体仅仅关注于外部奖励而非学习本身。

例子包括因为得到奖励而学习、为了避免惩罚而学习等。

三、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学习动机的产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1. 个体因素:个体的性格特点、学习风格、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就等个体因素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2.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师生关系和同伴影响等社会因素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3. 任务因素:学习任务的难度、目标明确性、任务的情境意义和任务反馈等任务因素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四、学习动机的培养方法教师和教育者可通过一系列方法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 创设积极学习环境:提供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营造积极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获得乐趣与成就感。

2. 激励目标设定:设定具体、可行、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3. 提供选择权和自主性:允许学生在学习中拥有一定的选择权和决策权,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动机。

4. 应用情境教学:将学习任务与现实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

第三节 学习需要的形成与培 养
一、学习需要的形成因素
(一)家庭、学校和社会 1.家庭的要求、态度和志向 2.学校教育
学校的知识教育、教师本身的模范作用、学 校及班集体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教育技巧以 及教师对学生的良好态度等,都极大地影响 学生学习需要的形成。
3.社会风气和思想意识形态
社会风气和思想意识形态对学生往往有着潜 移默化的影响。
个体在某一行为上趋向成功的倾向(用Ts表示) 取决于他的稳定的趋向成功的倾向性(用Ms 表示)、他对行为成功可能性大小的主观估计 (用Ps表示)与取得成功的诱因价值三者之间 的乘积,用公式可表示为: Ts=Ms×Ps×Is
同理,个体避免失败的倾向性(用Taf表 示)取决于他的稳定的避免失败倾向(用 Maf表示)、他对行为失败可能性大小 的主观估计(用Pf表示)与失败的消极 诱因价值(用If表示)三者之间的乘积, 用公式表示为: Taf=Maf×Pf×If 其中,If=1-Pf
个体在某一行为上的成就动机等于他趋向 成功的倾向的强度减去避免失败的倾向的 强度,即: Ta=Ts-Taf=(Ms×Ps×Is)-(Maf×Pf×If)
教育意义:
对追求成功者:任务难度→挑战性 任务情境→竞争性 结果评定→严格性 对避免失败者:任务难度→适当容易 任务情境→非挑战性 结果评定→适当放宽,多鼓励 少指责
四、成败归因理论
学生的成就动机与他的成败归因方式之 间存在相互影响。趋向成功者有很强的 自信心和内归因,成功更增强了使他们 更相信自己的能力,一旦失败,他们会 认为是自己采取了不合适的策略,没有 付出足够的努力,而不会将失败视为是 缺少能力,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去完成任 务。避免失败的学生正相反,他们的自 信心不强,倾向于外归因。

教育心理学之学习动机六个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之学习动机六个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之学习动机六个知识点1.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自身学习活动,并引导其行为朝着一定的学习目标发展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是学习需求和学习期望,它们相互作用形成学习动机系统。

(1)学习需要和内驱力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缺失,并努力得到充实的心理状态。

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意图。

(2)学习期待与诱因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是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

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2.学习动机的种类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距离的直接动机和远距离的间接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者放在一起加以考查,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

4.学习动机的理论(1)强化理论(2)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求有五种,按一定的层次从低到高排列,即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在人的需求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求。

自我实现作为最高需要之一,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创造需要。

(3)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个体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努力又快又好地解决一个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

他把个人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一类是争取成功,一类是避免失败。

(4)成败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测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水平、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机会)质量、身心状态、外部环境。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推动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作为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学习动机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教育改革和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学习动机的定义、分类、影响因素以及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习动机的定义和分类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内在动力,驱使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追求学习目标的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出于兴趣、好奇心、自主性等内在因素而参与学习活动;而外在动机则是指个体由于外部奖励、压力或者避免惩罚等外在因素而参与学习活动。

二、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学习动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目标导向、成就动机、情绪状态等。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信心,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个体更容易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目标导向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追求的目标类型,分为任务导向和表现导向两种。

任务导向的个体更注重学习过程和提高自己的能力,而表现导向的个体则更关注结果和他人的评价。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追求成就感和成功的内在动力。

情绪状态也会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积极的情绪有助于提升学习动机,而消极的情绪则会对学习动机产生负面影响。

三、培养学习动机的方法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者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

首先,教育者应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包括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和设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其次,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并有能力自我监控和调整学习策略。

此外,教育者还可以通过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认可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但同时也要避免过度依赖外部奖励,以免影响学生的内在动机。

四、学习动机的实践应用学习动机的理论和实践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育者可以根据学习动机的理论,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意义的学习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学期教育的学习动机

学期教育的学习动机

学期教育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推动个体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和目标。

在学期教育中,学习动机是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

本文将探讨学期教育的学习动机,并分析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一、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分类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主观体验和意愿,是学习行为的推动力量。

根据学习动机的来源和性质,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学生由于对学习任务本身的兴趣和内在目标的追求而参与学习。

这种动机源于对知识的探索和追求,对个人成长的期待,以及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自信。

内在动机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和思考的重要动力。

外在动机是指学生由于外在的奖励和约束而参与学习,如得到金钱、奖品或者避免处罚等。

这种动机是外部条件对学习的强制性影响,虽然可以提高学习的目标达成程度,但并不利于学生自主发展和真正的学习动力形成。

二、学期教育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学期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重要影响。

学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方式来说,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个体发展。

1. 提供挑战性任务学期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挑战性任务,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技能、知识和能力。

这些任务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投入,从而增强学习动机的内在性。

2. 引导自主学习学期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索和选择的空间。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自主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策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这种自主性的学习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增强学习动力。

3. 提供及时反馈学期教育注重及时反馈,通过反馈给学生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信息,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进步和不足之处。

良好的反馈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培养学习动机的策略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老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

1. 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成为积极参与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满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分类,对学习的影响本章要点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学习动机理论强化论认知失调论自我效能理论需要层次理论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要求识记学习动机的含义及构成(一)动机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驱动人或动物产生各种行为的原因。

动物的行为简单,其行为原因比较容易理解。

人的行为复杂,其行为背后的原因不易解释。

在心理学家研究心理现象时,直接观察到的是外界施加的刺激和机体(人与动物)作出的反应(行为)。

至于包括人在内的机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行为,在心理学回答涉及行为起因的问题时便假设一个中间变量,即动机,以解释行为的起因和动力。

在涉及动物行为动机时,常用需要和内驱力来解释。

如食物剥夺引起饥饿,这种饥饿刺激作为一种内驱力驱使动物寻找食物;动物吃到食物,饥饿消失,停止寻找食物的行为。

在涉及人的行为时,除了使用需要和内驱力等概念之外,还用目标、兴趣、愿望、理想、信念等概念来解释。

因此,需要、目标(或目的)、内驱力、兴趣、理想、信念等都成了描述人的行为原因的术语,它们表达的概念难以严格区分。

动机有两种功能:第一,唤醒与维持功能。

动机水平高的个体同动机水平低的个体相比,其情绪和意识处于较高的唤醒状态,在动机指向的目标达到之前,这种唤醒状态将维持下去。

如学生在迎接高考或中考时,其唤醒状态保持较高水平,一直要到考试结束后,思想和情绪才会放松。

第二,指向功能。

有较强动机的个体,同无动机的个体相比,其思想和行为更集中指向满足动机的客体或事物。

如一名球探与一名普通球迷同看一场足球赛,由于球探有特殊动机,其行为指向与普通球迷不同,他将注意力集中在他需要的球员的表现上。

动机是以内驱力和诱因为必要条件而存在的,内驱力是推动有机体的能量,包括生理的内驱力和社会的内驱力;诱因是指吸引有机体的行为目标,即能满足有机体需要的目的物。

当有机体的行为被内驱力激起并指向一定的诱因时,就会产生行为的动机,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某种活动。

(二)学习动机及其构成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内驱力和学习诱因,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动机的系统。

1.学习动机的内部构成对于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他们更为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学习动机。

在课堂里学生主要有哪些需要和动机可以促使他们把自己的行为指向学习?它们是由哪些心理因素构成的?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观点,学生课堂学习动机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需要)构成。

(1) 认知的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不少心理学家根据经验和实验证明,一般说来,这种内驱力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如探究、操作、领会以及应付环境等有关的心理素质中派生出来的。

认知内驱力可能是一种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

这种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知识的实际获得)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因而也被称为内部动机。

目前,教育心理学家越来越重视内部动机的作用,越来越强调以“了解和理解”激发进—步学习的动机的价值。

他们指出,教育的主要职责之一,是要让学生对获得有用的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而不是让他们被各种外来的奖励所左右。

(2)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对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这种内驱力把成就看作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它显然是一种外部动机。

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成就动机这个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既可促使学生把自己的行为指向当时学业上可能达到的造诣,又可促使学生在这一成就的基础上把自己的行为指向今后在学术和职业方面的目标。

换句话说,自我提高的动机,既是学生在学习期间力图用学业成绩来取得名次或等第的一种手段,也是他们在未来的学术生涯或职业生涯中谋求作出贡献和取得地位的一种手段。

(3) 附属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指的是一个人为了赢得长者(如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这是一种典型的外部动机。

学生求得学业成就,并不是把它看作赢得地位的手段,而是为了要从长者那里获得赞许或认可。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第一,学生与长者在感情上具有依附性,长者是学生所追随和效仿的人物;第二,学生从长者那儿博得的赞许或认可(如被长者视为可爱的、聪明的、有发展前途的人,而且得到种种优惠的待遇)中获得一种派生的地位,所谓派生地位,不是由他本身的成就水平决定的,而是从他所追随和效仿的某个人或某些人不断给予的赞许或认可中引申出来的;第三,享受到这种派生地位乐趣的人,会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长者的标准和期望(包括对学业成就方面的一些标准和期望),借以获得并保持长者的赞许,这种赞许往往使一个人的派生地位更确定、更巩固。

应该注意的是,在成就动机中表现出来的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与附属的内驱力这三个组成部分的不同比重,通常因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种族起源以及人格结构等因素的不同而有差异。

因此,学生课堂学习动机中既有内部动机的成分,也有外部动机的成分,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应是促使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发生兴趣,使之产生内部动机。

同时,也不应否认外部动机的作用,应该使两者互相配合,共同发挥激励作用。

2.学习动机的外在诱因学习诱因是指吸引有机体的行为目标,即能满足有机体需要的目的物或刺激物。

诱因可以是简单的物体如食物、水等,也可以是复杂的事物如名誉、地位等。

诱因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类:个体因趋向或取得它而得到满足时,这种诱因(如食物)称为正诱因;个体因逃离或躲避它而得到满足时,这种诱因(如电击)称为负诱因。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要求识记学习动机不同角度的分类(一)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划分学习动机可以分为正确的、高尚的学习动机和错误的、低下的学习动机。

判断学习动机正确与错误或高尚与低下的标准是看它是否有利于社会和集体。

如把学习看成是对社会多作贡献和应尽的义务,则是正确的、高尚的动机,而把学习看成是猎取个人名利的手段,则是错误的、低下的动机。

但这种划分有时难以正确地掌握标准,因此,需持谨慎态度。

对许多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并不理解什么是高尚的动机,他们可能就是为了一个好的分数或为获得父母的奖赏而学习的。

因此,这种划分有简单化之嫌。

(二)根据起作用时间的长短划分学习动机可以分为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和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直接的近景性动机是指由活动的直接结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动机,如学习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测验或为了博得老师的好评等。

这种动机很具体,效果比较明显,但不够稳定,易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间接的远景性动机是指由于了解活动的社会意义、活动结果的社会价值而引起的对某种活动的动机,如学习是为了实现个人对社会作贡献的远大理想而努力学习。

这种学习动机既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理智色彩,又与个人的志向、理想、世界观相联系,因此,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起作用。

(三)根据动机起作用的大小划分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主导性的学习动机和辅助性的学习动机。

人的动机虽多种多样,但在一定的时期内或某个特定的活动上总是有一种或一些动机处于支配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这就是主导性动机,它对人的活动起着主要作用,制约着活动驱力的大小、久暂以及活动的方向。

其他动机则处于从属地位,只起辅助作用,称为辅助动机。

(四)根据动机的强弱标准划分把学习动机分为普通型学习动机和偏重型学习动机。

前者是指对所有学习活动都有学习动机,不但对所有知识性的学科都认真学习,而且对技能型学科甚至课外活动也从不怠慢;后者是指只对某种或者某几种学科有学习动机,对其他学科则不予注意。

(五)根据诱因来源划分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活动本身就能使其得到满足,无需外力的作用,也不必施以外部报酬和奖赏而使之产生某种荣誉感。

如孩子们从生活经验中知道木头和纸片可以浮在水面上,而小石子和钉子等会沉在水底,而轮船那么木却可以浮在水面上,这些疑问推动他们想去了解物体沉浮的奥秘,这就是内部动机。

与此相反,外部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外部的某种因素,即在学习活_以外的、由外部的诱因而激发出来的动机,如学习是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父母的嘉奖,i学习是为了避免因学习失败而受到惩罚等等。

三、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学习要求理解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一)对学习过程的影响1. 对学习行为的启动作用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的启动作用首先是在桑代克的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的。

在桑代克的实验中,要想让猫解决如何从问题箱中逃脱的问题,就必须使它处于饥饿状态,这样,它就会表现出焦躁不安的内心紧张状态,为克服这种紧张状态,就会唤起觅食行为。

而且,饥饿程度越高,寻找食物的内驱力就越强,启动作用就越大。

同样,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当学生有了学习需要,获得了学习动机后,就会在学习前做好准备,集中精力在某些学习上,从而较易启动其学习行为。

2. 对学习行为的维持作用由某种学习动机激起的学习行为出现后,学习动机就像指南针一样指引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已被激起的行为始终朝着既定的学习目标进行。

前苏联心理学家马卡连柯的研究发现,如果毫无内容要求地让一个5?6岁的学龄前儿童保持某种姿势站立一些时候,是比较困难的。

然而,如果让他在游戏中扮演某个感兴趣的角色,使他对这一活动有较强的动机,那么,他就会较长时间地保持某种站立姿势,且保持同一站立姿势的时间差不多是前一种情况的3?4倍。

我国的心理学家沈德立等于1990年的研究也发现,学习动机水平高的小学一年级新生的课堂注意情况要好于学习动机水平低的学生。

3. 对学习过程的监控作用在实际教学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由之而激起的学习行为可能经常要受到来自学生自身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学习目标的改变、学习兴趣的转移、外界要求的变化、诱因价值的变化等,都会影响已出现的学习行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专注程度,影响其注意分配,影响其付出努力的程度等。

如果学生具有正确的、水平适合的学习动机,那么,由之引起的学习行为的各个环节就会受到它有意或无意的调节和监控,排除来自内外因素的干扰,朝着既定的学习目标做出不懈的努力,直到目标的实现。

(二)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由于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有着广泛影响,这种影响最终会在学习结果上表现出来。

学习动机与学习结果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心理学家和广大教育实际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正确把握两者的关系对教育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总体上整个动机水平对整个学习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