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鱼营养与饲料研究

合集下载

育石斑鱼的几种饵料虫养殖技术

育石斑鱼的几种饵料虫养殖技术

育石斑鱼的几种饵料虫养殖技术1. 引言1.1 概述概述鱼类是一种受人们广泛喜爱的食品,而石斑鱼作为高端鱼类的代表之一,在市场上备受追捧。

然而,石斑鱼的养殖并非易事,需要大量的饲料供给。

其中,饵料虫作为育石斑鱼的重要饲料之一,其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育石斑鱼所需的饵料虫养殖技术展开论述。

首先,将介绍育石斑鱼所需的饵料虫种类及其特点,包括适宜的饵料虫种类以及其所包含的营养成分。

接下来,将详细介绍饵料虫的养殖方法,包括饵料虫的培养容器选择、养殖环境的控制以及合适的饲养方式等。

然后,将进一步探讨饵料虫的种类和培养条件,包括不同种类饵料虫的区分以及其所需的温度、湿度、饲料组成等。

最后,将介绍饵料虫的繁殖方法和收获与储存技巧,包括如何提高饵料虫的繁殖率以及合适的收获和储存方式。

通过本文的论述,读者可以了解到育石斑鱼所需的饵料虫养殖技术,并掌握相应的操作方法。

同时,本文也对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希望本文能够为育石斑鱼养殖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进一步促进石斑鱼养殖产业的发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介绍了育石斑鱼所需的几种饵料虫养殖技术。

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文章的主题,即育石斑鱼的饵料虫养殖技术。

然后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最后明确了本文的目的,即探讨育石斑鱼饵料虫养殖技术的方法和要点。

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介绍了三种饵料虫养殖技术。

每种技术都有具体的内容和要点。

2.1 饵料虫养殖技术1部分详细介绍了育石斑鱼所需的饵料虫种类以及饵料虫的养殖方法。

其中包括了饵料虫的培养环境、饲料和养殖容器的选择等关键点。

2.2 饵料虫养殖技术2部分则主要介绍了不同种类的饵料虫及其培养条件。

具体包括了不同种类饵料虫的特点、温度、湿度和pH值等生长环境要求。

2.3 饵料虫养殖技术3部分重点介绍了饵料虫的繁殖方法以及饵料虫的收获和储存。

通用石斑鱼饲料配方

通用石斑鱼饲料配方

通用石斑鱼饲料配方1. 引言石斑鱼是一种重要的高价值经济鱼类,其养殖业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为了确保石斑鱼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提高养殖效益,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通用的石斑鱼饲料配方,详细说明各种原料的选取和配比,以及对饲料的处理和喂养方法。

2. 饲料原料2.1 主要原料•鱼粉:鱼粉是石斑鱼饲料中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优质的鱼粉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可以提供石斑鱼所需的营养。

•豆粕:豆粕是一种常用的植物蛋白质来源,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脂肪。

适量添加豆粕可以提高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但过量使用可能会影响饲料的消化率。

•玉米粉:玉米粉是一种常用的能量来源,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适量添加玉米粉可以提高饲料的能量含量,但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饲料过于粘稠,影响石斑鱼的摄食。

•麦粉:麦粉是一种常用的能量来源,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适量添加麦粉可以提高饲料的能量含量,但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饲料过于粘稠,影响石斑鱼的摄食。

2.2 辅助原料•鱼油:鱼油是一种重要的脂肪来源,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

适量添加鱼油可以提高饲料的脂肪含量,增加石斑鱼对饲料的摄食欲望。

•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石斑鱼所需的微量营养物质。

适量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满足石斑鱼的营养需求,促进其生长和健康发育。

3. 配方比例根据石斑鱼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我们可以制定不同阶段的饲料配方。

以下是一种通用的石斑鱼饲料配方:配料比例(%)鱼粉30豆粕20玉米粉25麦粉15鱼油 5配料比例(%)维生素 2矿物质 34. 饲料处理4.1 原料研磨将所有原料按照配方比例称量,然后进行研磨。

研磨的目的是将原料破碎成适当的颗粒大小,提高饲料的可溶性和可消化性。

4.2 原料混合将研磨后的原料进行充分混合。

混合的目的是使各种原料均匀分布,确保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均衡供给。

4.3 饲料制粒将混合后的原料进行制粒。

制粒的目的是使饲料成为均匀的颗粒状,便于储存和喂养。

生物饵料对赤点石斑鱼不同养殖阶段的影响

生物饵料对赤点石斑鱼不同养殖阶段的影响

生物饵料对赤点石斑鱼不同养殖阶段的影响摘要:通过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亲本强化、苗种繁育阶段的饵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牡蛎作为赤点石斑鱼亲本营养强化饵料使得亲本成活率达89.33%,所产的卵子平均受精率达78.9%、孵化率达80.1%,均显著高于使用南美白对虾和蛏子组(P<0.05);苗种培育至摄氏卤虫阶段,采用鱼油(4g/L)与经小球藻强化轮虫和虾青素(5g/L)混合代替,成活率29.53%,全长增长率175.00%,效果最佳;苗种培育至摄氏桡足类阶段,采用鱼油(4g/L)与桡足类和虾青素(5g/L)培育,成活率和全长增长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后期采用软颗粒料(鳗粉:鳀鱼=3:2,添加虾青素5g/kg)可极显著提高赤点石斑鱼的养成成活率和全长增长率(P<0.01)。

关键词: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饵料;成活率;增长率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俗称红斑,隶属于属鮨科(Serranid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海和东海、朝鲜半岛以及日本南部,因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在水产养殖中是一种经济价值高的品种[1-3]。

长期以来,赤点石斑鱼养殖苗种主要依靠天然采捕,因被过度捕捞,迅速减少,野生资源和养殖规模受到了极大的限制[4]。

为了解决该种鱼人工苗种问题,国内外学者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上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赤点石斑鱼人工繁殖方面的研究,1980年始我国由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开始人工孵化试验,并获得了少量苗种,继而广东、福建等省也开展了相关的研究[5]。

经过近30多年的研究,虽在育苗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但至今仍未达到产业化水平。

本次对亲本强化培育、苗种繁育和养殖中不同饵料进行对比研究,旨为赤点石斑鱼实现产业化养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2015年,挑选体形完整、无伤病、健壮的平均体长为(34.2±1.6)cm、体质量为(1 206.3±1213)g,雌、雄比例约为1∶l的亲本900尾,放养在室内水泥池中进行强化培育和苗种繁育,水泥池规格为:宽5m、长10m、池深 1.8m。

石斑鱼吃什么?

石斑鱼吃什么?

石斑鱼吃什么?石斑鱼应该喂什么?【常见问题】石斑鱼吃什么?【专家解答】研究了人工培育青石斑鱼仔、稚幼鱼的饵料系列认为,仔鱼开口后以双壳类的受精卵、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为食,以后转为以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为食,然后转为以桡足类、糠虾、卤虫为食。

幼鱼期开始过渡到以小鱼、小虾和头足类为食。

石斑鱼食性凶猛,只要是动物性的食料,不论死活都为其所食。

越是鲜活,越喜欢吃,且十分贪婪。

在它们的食谱中有鱼、虾、蟹、虾蛄、头足类、海胆、海蛇尾、藤壶等等,而且还能吞食同类,一尾体长32cm的石斑鱼胃内竟有一尾体长15.8cm的小石斑鱼。

在个别的胃含物中还出现地瓜皮、萝卜片、香烟蒂等。

可见,石斑鱼在饥饿时对食物没有严格的选择性。

不过,如遇饲料不适口或新鲜度差时,则有吐弃口中食物的现象。

对青石斑鱼的食性调查表明,食物种类可分属于腔肠动物、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和鱼类等四大生物类群。

在食物重量组成中,蟹类占53.0%,虾类占10.2%,乌贼占21.2%,鱼类占7%,水螅、珊瑚虫、藤壶、螺、蛤等都在0.5%以下。

青石斑鱼的摄食饱满系数 (胃含物重量占纯体重的%) 的平均值为5.13%,摄食周期在一年中出现二个高峰,5月份饱满系数高达12.91%,秋季出现第二个高峰,饱满系数达6.33%。

石斑鱼的食物组成随体长增加有所变化。

如青石斑鱼在体长31cm以下,其胃含物中鱼类和头足类在食物中重量比较小,31cm以上者鱼类和头足类则要超过10%。

石斑鱼摄食时,还有大鱼驱赶小鱼和大鱼攻击小鱼的现象,所以饲养中应注意定期分筛。

【本人点评】本人为探索如何养殖石斑鱼怎么喂的你整理了《石斑鱼吃什么?》一文,石斑鱼别看外表傻傻的,其实它是一种非常凶猛的海生鱼,最喜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捕食底栖甲壳类、各种小型鱼类和头足类。

石斑鱼对营养的需求

石斑鱼对营养的需求

石斑鱼对营养的需求石斑鱼泛指鲈形目鮨科石斑鱼亚科里的各属鱼类,全球大约100多种,属沿海暖水性中下层的肉食性鱼类,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系数低、经济价值高等优点,精养条件下最具有养殖前景的鱼类之一。

目前,国内养殖石斑鱼主要饲喂新鲜小杂鱼、甲壳类、软体动物和沙蚕等,也有一些饲料企业已经对石斑鱼饲料进行生产和推广。

石斑鱼的营养需求数据是研制其配合饲料的理论基础。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外针对不同种类石斑鱼的营养需求开展研究,包括玛拉巴石斑鱼、赤点石斑鱼、巨石斑鱼、青石斑鱼等。

由于人们对石斑鱼营养需求的研究尚不全面,难以满足研制生产优质的配合饲料的要求。

因此,本文从国内外有关石斑鱼营养需求与饲料的研究进行简要概述,旨在为今后开展石斑鱼营养需求研究及其系列配合饲料研制开发提供参考。

1、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营养需求鱼类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是指能满足鱼类氨基酸需求并获得最佳生长的最低蛋白质含量。

石斑鱼组织器官组成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是蛋白质,同时还是其机体内许多生物活性物质(酶、激素和抗体等)的重要组成成分。

迄今为止,国内外关于石斑鱼的蛋白质营养需求的报道已经很多。

这些报道研究表明,石斑鱼对蛋白质的需求较高,不同的种类、同一种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养殖模式下、不同蛋白源和饲料组成条件下,石斑鱼对蛋白质的营养需求各不相同(见表1)。

表1石斑鱼对蛋白质的营养需求从表1可以看出,点带石斑鱼需要的蛋白质含量范围为44%~56%;斜带石斑鱼为45%~48%;赤点石斑鱼为48.37%~49.24%;青石斑鱼为50.91%~54.78%;美洲黑石斑为45.62%~46.86%;老鼠斑幼鱼干物质(DM)中可消化蛋白质(DP)的量在44%以上,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而成鱼对粗蛋白需求量为53%。

石斑鱼与其他鱼类一样,也需要蛋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10种必需氨基酸。

在斜带石斑鱼饲料中添加适宜L-蛋氨酸的研究中,以鱼粉、大豆浓缩蛋白和结晶氨基酸为蛋白源。

石斑鱼饲养饲料营养技术知识

石斑鱼饲养饲料营养技术知识

石斑鱼营养与饲料研究海洋与渔业信息石斑鱼种类较多,全世界约10 0多种,属暖水性中下层的肉食性鱼类,栖息于潮流缓慢、透明度不大的岩礁和珊瑚丛海区,为海水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

国内石斑鱼的养殖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和海南五省区的沿海。

目前,石斑鱼营养需求的研究较多,但配合饲料的开发利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养殖石斑鱼主要是投喂冰鲜小杂鱼,也有个别饲料厂在尝试石斑鱼饲料的生产和推广,但基本上并不能在整个养殖过程全部使用配合饲料,这与养殖观念有关,更重要的是配合饲料本身存在着营养的全面性、诱食性、促生长及抗病防病能力等问题。

本文综述了现有石斑鱼营养与饲料的研究资料,希望能为解决目前海水养殖石斑鱼人工配合饲料问题,减少饲料资源的浪费及其对海水养殖区域环境污染,促进海水养殖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石斑鱼肌肉氨基酸组成分析肌肉必需氨基酸组成模式的研究在鱼类营养学和人工配合饲料设计上有着重要意义。

张本等分析了花点石斑鱼 E. maculat us 、青石斑鱼(E.awoara)、鮭点石斑鱼 E.fari o 、蜂巢石斑鱼 E.merra 、黑边石斑鱼E.fascia tus 和巨石斑鱼 E.tauvina 的肌肉中氨基酸组成。

石斑鱼氨基酸总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较高。

氨基酸组成与种间和分布海域间的差异不大,但存在月际及随体长的增长而变化的现象。

天然与养殖石斑鱼氨基酸组成也有一定差异。

石斑鱼必需氨基酸含量间的比值相对稳定,综合得出了石斑鱼的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模式,并将此组成模式作为石斑鱼配合饲料氨基酸平衡的依据,应用于其所配制的配合饲料,进行E. maculatus的喂养实验,初步显示了一定的效果。

陈学豪等报道了养殖的赤点石斑鱼肌肉中氨基酸总量为733.5mg/g,必需氨基酸总量为404.1mg/g,鲜味氨基酸含量为326.4mg/g,均低于野生鱼。

2蛋白质和氨基酸需求庄建隆和刘擎华报道了投喂以白鱼粉为主要蛋白源制成的6组不同蛋白质的饲料,体重1 .5g的E. salmonides以蛋白质含量最高(5 4.0 6 %)组饲料的生长速度及饲料效率最好。

饲料维生素E水平对云纹石斑鱼幼鱼生长、营养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饲料维生素E水平对云纹石斑鱼幼鱼生长、营养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摘 要 :以初始体重( 1 5 . 5 8±0 . 2 2 ) g的云纹石斑 鱼 ( E p i n e h e l u s m o a r a ) 为研 究对象 , 没置 5种 不 问维 牛素 E
2 0 0 0 9 0 ;
水平 ( 1 1 . 0 9 m g・ k g ~、 4 7 . 5 2 m g・ k g ~、 9 1 . 3 8 mg・ k g ~、 1 3 4 . 5 7 m g・ k g 。 。 、 1 7 8 . 9 2 m g・ k g ) 的等 氮 等 能 饲
料, 对云纹石斑鱼进行 5 6 d的饲育实验 , 探讨饲料维生素 E水 平对该 鱼生 、 营养性能及 血清免 疫指标 的影 响 。结果表明 : 饲料 中添加 维生素 E对云纹石斑 鱼幼 鱼的增重 率 、 特定生 长率和 饲料效率 的作刚 明显 , 饲料 维生素 E在 1 4 9 . 5 9 mg・ k g 左右时云纹石斑鱼 的增重率较高 ; 云纹石斑鱼组织 中维生 素 E积累量 与饲料 叶 J 维生素 E添加水平呈正 比, 但饲料维生素 E水平超过 9 1 . 3 8 m g・ k g 时鱼 体组织 中维生素 E积 累量 不随 饲 料维生素 E水平添加 而显著升高 , 饲料维生素 E水平在 1 3 9 . 6 8 mg- k g 时云纹石斑鱼具 有较高 的肝脏维 生 素 E积累量 ; 饲 料维生素 E水平对云纹石斑鱼血清 中免疫球蛋 白 M和溶菌酶活性的影响显著 。综合增重率 、 肝脏维生素 E积 累量和免疫指标 , 云纹石斑鱼饲料维生素 E适宜添加水平 为 1 3 9 . 6 8~1 4 9 . 5 9 mg・ k g 。
类 长期 缺乏维 生 素 E会对 其 血 糖 造成 影 响 , 表 现 为红 细胞 脆 性 降 低 , 导致体重 减轻 , 性 腺 发 育 成

青石斑鱼人工配合饵料中蛋白质适宜含量的研究

青石斑鱼人工配合饵料中蛋白质适宜含量的研究

卷第 年
期 月







报 J
7
X
青 石 斑 鱼 人 工 配 合 饵 料 中 蛋 白 质 适 宜 含 量 的 研 究
胡 家财 周立 红
,
洪惠馨
361021) (
厦 门水 产 学院 养殖 系
厦门
摘要 本文探 讨 了 不 同 蛋 白质含量的配合饵料对青 石 斑 鱼
试 验设五 组 组 则 投 喂鱼
,

粗 蛋 白质 用 微 量 凯 氏 定 氮 法

;
粗脂 肪 用 无 水 乙
醚 抽 提法
L 3
;
粗灰 分 用 5
o C
灼 烧法
,
;
水 分用 烘 干 失 重 法
配 方设计与 成分 分析
以智 利 鱼 粉 为 主 要 蛋 白源 用 酪 蛋 白提 高 蛋 白质 含 量
, , ,
;

a
一 淀 粉 为 粘合 剂 生 淀 粉
,
1 ~ 5 9 4
.
8 % 7

青石 斑鱼
配合饵料
,
蛋 白质
青石 斑鱼

(
P E
、 、
n i
e P h e
t l

a
wa o a r )
是 脂 科鱼 类

,
为暖 温 性 中下 层 鱼 类
,
,
常 栖 息于 沿 海
,
岛 屿 附 近 的 岩礁 类 其 肉质 鲜 美
近 几年 来
, 。
珊 瑚 礁 的岩 穴 和 缝 隙中 营 养丰 富
, 、
一般 不集 群

石斑鱼营养需求与饲料的研究进展(精)

石斑鱼营养需求与饲料的研究进展(精)

石斑鱼营养需求与饲料的研究进展艾春香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福建省水产饲料研究会石斑鱼是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鮨科(Serranid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鱼类的统称,它们在全世界亚热带和热带海区均有分布,是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海水网箱养殖高档鱼类之一。

石斑鱼为凶猛性、暖水性、广盐性的中下层鱼类,它具有生长快、适应环境能力强、养殖成活率高、耐高密度饲养、食性广(偏肉食性)、池养条件下能产卵、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和市场价值高等优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此外,石斑鱼是一类行动迟缓的鱼类,这可减少用于运动的能量消耗,提高饲料效率和减少投饲频率。

经过驯养,它能很好地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但这种鱼类具有多疑的天性,当它发现食物时不是及时向食物移动,可当有某一条鱼试图接近食物时,它就会立即激烈地攻击食物,甚至在摄食过程中有时也会伤害到自身。

由于这种特性,所以石斑鱼一般采用与真鲷等海水鱼类混养(Mix-cultured),以净化池塘并刺激石斑鱼摄食。

石斑鱼养殖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外石斑鱼的养殖始于20世纪60年代,而国内则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且主要集中在沿海的福建、广东、浙江、海南、广西、台湾等省。

养殖方式有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和海区增殖放流等。

近几年来,随着石斑鱼多种养殖模式的推广以及人工繁殖与育苗技术的突破,极大地推动了其养殖产业的兴起。

石斑鱼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迫切需要提供能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的优质配合饲料,然而由于人们对其营养需求研究尚不全面,难以满足研制生产其优质配合饲料的要求。

为此,大力开展石斑鱼营养学研究,开发出优质系列配合饲料,对进一步推动石斑鱼的养殖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简要概述国内外有关石斑鱼营养需求与饲料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开展石斑鱼营养需求研究和研制开发石斑鱼系列配合饲料提供参考。

一、石斑鱼的营养需求石斑鱼是偏肉食性的广食性鱼类。

石斑鱼的营养需求及饲料营养参数

石斑鱼的营养需求及饲料营养参数

的能 量 水平 维 持在 每 克 饲料 3 0 3 5千 卡 时 , . ~. 4 7 通 过调 整饲料 中 的能 量水平 , 拉 巴石斑 鱼对 蛋 白质 玛 的需要 量能够 从 5%下 降至 4 %。 0 4
制其配合饲料的理论基础。自上世纪 9 年代 中期 O
开始 ,国 内外学 者 针对 不 同种 类 石斑 鱼 的营 养需 求 开 展 了研 究 , 包括 玛 拉 巴石 斑 鱼 ( onaa an B oyrt l , p i 19 )赤 点 石斑 鱼 ( 97 、 贾芬 等, 94 林 利 民等 ,9 5 19 ; 19 ;
广东饲料 第 1 卷第 4 9 期
2 1 年 4月 00
石 斑 鱼 的营养 需求及 饲料 营养参数
阳会 军 , 田丽 霞 , 黄俊 娃 , 刘永 坚
(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广东 广州 5 0 0 10 )
【 中图分类号】 9 94 S 5 .8 【 文献标识码】 C 【 文章编号】0 5 8 1 (0 00 — 0 9 0 l0 — 6 3 2 1 )4 0 2 — 6
后 进行 粉碎放 入 锅 中进 行煎 熬 2 ~0 i 0 3 mn或放 入器
皿 中用 开水 浸泡 3 ~ 0 i , 0 4 m n 然后 兑池 水 5 ~ 0 k , 0 1 0 g
然 博落 回成 分 的复 杂 因 素及 量 性毒 性 因 素在 一 定
连 药 带 渣 全 池 均 匀 泼 洒 。 连 用 三 次 ,治 愈 率 达
为 4. ~ 9 % ( 8 % 4 . 陈学豪等 ,9 5 , 4 2 19 )青石斑鱼为
5 % ~5 %( 家财 等 ,95 。 1 5 胡 19 )
石 斑 鱼对 蛋 白质 的需 要 量 也与 饲料 中能 量 高

淡水石斑鱼

淡水石斑鱼

淡水石斑鱼淡水石斑鱼的养殖方法1、池塘整理:淡水石斑鱼养殖池底部为沙质,周围海域无污染,面积在7亩左右,水深必须高于一米,可以在底部铺设一些水筒、轮胎或者是卵石,因为淡水石斑鱼有钻洞的习性。

2、鱼苗放养:淡水石斑鱼在池塘中少量混养时每亩水面混养22~50尾左右,主养鱼为淡水石斑鱼时可混养罗非鱼、草鱼、鲫鱼等,每亩水面放养淡水石斑鱼150~200尾。

3、饲料选择:淡水石斑鱼人工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5~40%,动物性蛋白应在25%以上,其它可以添加植物蛋白原料,一般饵料系数能达到0.8~1.2之间。

4、鱼苗驯食:淡水石斑鱼达3厘米以上时可投喂鱼糜于食台上驯食,2~3天后加少量人工配合饲料拌鱼糜投喂,以后逐步增加人工配合饲料比例,直至全部用人工配合饲料。

5、饲料投喂:淡水石斑鱼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0%左右,通常日投饵3次,饲养期间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也可投喂鲜嫩牧草,当池中浮游动物不足时需要适量追肥以培育浮游动物。

淡水石斑鱼的疾病防治1、烂尾病【危害】病鱼鳍基充血,以尾鳍、腹鳍、胸鳍最为严重,体色消退,体侧局部红肿、溃疡,严重时死亡率高达90%。

【防治】用四环素或土霉素浸洗,每次4~10分钟,连续2~3次,或用呋喃唑酮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天。

2、烂鳃病【危害】病鱼鳃淡红色,鳃丝末端充血,局部鳃组织坏死、发白,严重时组织腐烂、软骨外露。

【防治】用二氯异氰尿酸钠全池泼洒,预防时每亩水深1米用15~20千克生石灰全池泼洒。

3、白斑病【危害】病鱼体表出现不规则的白斑,严重时白斑连成一片,鱼体表和鳃粘液增多,游动缓慢,呼吸困难,常浮于水面。

【防治】用淡水浸洗病鱼2~4分钟可杀死病原体,或用硫酸铜浸洗病鱼2小时,连洗2~3天。

4、弧菌病【危害】病鱼体色消退,体表局部红肿、溃疡,多发生于4~11月份,以4~6月份最严重,死亡率可达90%以上,【防治】用呋喃西林等抗菌药物浸洗3~5分钟,或口服鱼虾壮元以3~5%拌入饲料中投喂5~7日。

石斑鱼养殖技术中的饲料配方

石斑鱼养殖技术中的饲料配方

石斑鱼养殖技术中的饲料配方石斑鱼养殖是一项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兴行业,而养殖技术的核心之一就是饲料配方。

合理的饲料配方不仅能够提高石斑鱼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还能保证其健康和品质。

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石斑鱼养殖技术中的饲料配方,以帮助养殖技术人员更好地掌握这一关键技术。

一、石斑鱼的饮食特点石斑鱼是一种肉食性鱼类,其自然食性主要以活体或死亡的小鱼、甲壳类动物为主。

因此,合理的饲料配方需要充分考虑石斑鱼的食性特点,以满足其对高蛋白质和高能量的需求。

二、主要饲料成分及配比1. 鱼粉:鱼粉是石斑鱼饲料中最主要的蛋白质源,同时也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和矿物质。

一般情况下,饲料中的鱼粉含量应占总配方的30%~40%。

2. 豆粕:豆粕是石斑鱼饲料中的重要蛋白质来源之一,同时也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矿物质。

豆粕的含量应占总配方的20%~30%。

3. 动物内脏粉:动物内脏粉富含多种必需氨基酸和矿物质,可作为饲料补充剂。

一般情况下,饲料中的动物内脏粉含量应占总配方的5%~10%。

4. 植物油:植物油富含高能量脂肪,可用于提供石斑鱼的能量需求。

一般情况下,饲料中植物油的含量应占总配方的5%~10%。

5. 矿物质和维生素:石斑鱼饲料中还需要添加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以满足其生长和免疫需求。

三、饲料配方的注意事项1. 合理控制饲料粒度:石斑鱼在摄食时对饲料的粒度有一定要求,一般要求饲料颗粒直径为2mm~6mm,饲料流动性好,不易碎散。

2. 根据石斑鱼生长阶段调整配方:石斑鱼的饲料配方应根据其生长阶段进行相应调整。

幼鱼期适合高蛋白质配方,成鱼期则适合高能量配方。

3. 合理配比营养素:在配方中,需要合理平衡各类营养素的含量,保证石斑鱼获得全面的营养。

4. 添加高效饲料添加剂:为了进一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石斑鱼的生长效果,可以适量添加高效饲料添加剂,如酶制剂、益生菌等。

四、饲料配方举例以下是一种针对石斑鱼的常用饲料配方举例:鱼粉:35%豆粕:25%动物内脏粉:8%植物油:8%玉米粉:14%小麦粉:7%磷酸二氢钾:1%矿物质盐:1%维生素盐:1%这只是一种简单的配方示例,实际的饲料配方应该根据不同的养殖条件和需求进行调整。

膨化饲料池塘养殖石斑鱼试验

膨化饲料池塘养殖石斑鱼试验

或废轮胎供石斑鱼躲藏。20 5 年5 月2 日 0 0 将室内A、 B 池移至室外 3 号池,移至室外池鱼数量 2 1 尾, 3 0 标粗成活率9 . %, 24 平均体重5 .59。 6 室内c 、 D池移 至室内 1 号池及室外 2 号池,1 号池 21 尾, 号池 0 2 160 尾, 1 1 尾, 0 共8 0 标粗成活率9 . %, 05 平均体重
50.390
养殖周期(1 年)的 养殖试验后, 目 项 进展顺利。 试验品种为斜带石斑鱼, 是目 前石斑鱼养殖最好 的品种之一, 具有生长速度快、 耐低温、肉细嫩,味 鲜美、 售价高等优点。石斑鱼喜水质清新光线较弱之 砂砾 、岩礁底 ,肉食性 ,凶猛 ,不集群。适应盐度 巧 。4 % , % 一 。 最佳盐度 2 % 一 % , 1 5 。 3 。 适应水温 6℃-
(2) 2006 年情况 第一批: 2《 年 8 月 2 日 X )6 购人徐闻天然苗 120 0 尾,体长约 1 .o m,因个体较大及水温高,直接放 3 c 人室外池养殖 (养殖池及放苗情况见表 1) 。 表 1 20 6 年第一批养殖池及放苗情况 0
室外池编号
面积
(平方米)
12 ( ) X 25 25
1 材料与方法
第二批: 扩大试验。试验池情况: 地点在湛江遂 溪下录, 两口 土池: 1 号池 H 亩, 号池 8 亩, 2 水深 1.8 米。放苗密度: 10 X 尾 / 亩 (1 号池 12以 ) 尾, ( ) X 2 号池 8《 ) 尾) 。放苗日 : 2以 年 n 月 2 日。放 X X 期 )6 0 苗规格: 平均体长 7 s m。试验情况: 1 号池投杂鱼, . c 2 号池投试验膨化饲料, 生长良好。 (养殖池及放苗 情况见表 2 ) 表 2 20 6 年第二批养殖池及放苗情况 0

不同形态饲料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不同形态饲料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f u s c o g u t t a t u s 早) 杂 交 产 生 的新 品种 , 其 具 有 虎 斑 头
龙 胆 尾 的外 型 , 融 合 了父 本 生 长 迅 速 、 母 本 抗 病 力 强 的优势 , 肉质 细腻 、 营 养丰 富 。 逐渐 成 为石斑 鱼 养 殖 的新宠 ( 曹 伏军 等 , 2 0 1 6 ; 丛林 梅 等 , 2 0 1 6 ; 魏 佳 丽
HORI ZON OF S CI E NC
— —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科 技 视 野
不 同形态饲米 i I } 对珍珠 龙胆石 斑鱼的生长性能 及血清生化指标 的影 响
赵 盼月 ’ 孙 培新 ’ 翟 少伟 陈 学豪 ’ 杨 欢 李 惠
( 1 . 鳗 鲡 现 代 产业 技 术 教 育 部 工 程 研 究 中 心 ; 2 . 福 建 省 特种 水产 配合 饲 料 重 点 实 验 室, 福 建 天 马科 技 集 团股 份 有 限公 司 )
R a h i m n e j a d等 , 2 0 1 5 ; J i a n g等 , 2 0 1 6 ) 、 脂肪水平( 冯 煜, 2 0 1 3 ;朱 仙 龙 , 2 0 1 4 ; R a h i mn e j a d等 , 2 0 1 5 ; J i a n g 等, 2 0 1 6 ) 、 能量蛋 白比( J i a n g等 , 2 0 1 6 ) 、 碳 水 化 合 物 ( L u o 等, 2 0 1 6 ) 、氨 基 酸 和微 量元 素 ( 刘 云等 , 2 0 1 6 ; wu等 , 2 0 1 7 ) 等方 面 。 为 了科学 配制 及投 喂珍 珠 龙 胆 石斑 鱼 的饲 料 , 开展 了鱼粉 替代 ( 魏佳 丽 等 ,

石斑鱼营养需要研究进展

石斑鱼营养需要研究进展

饲料中蛋白能量比的研究
初重(g) 56.20 24.68 17.00 幼鱼 蛋能比 29.73~31.78 MJ/kg 31. 62~35.54 kJ/g 28g/MJ 31.62~35.54 kJ /g 资料来源 邱金海等,2009 林建斌等,2008 Le等,2007 Samantary等,1997
要量和脂肪源方面的研究较少。
2.2.1 脂肪需要量
表4
研究对象
石斑鱼对脂肪的需要量
初重(g) 需要量(%) 资料来源
云纹石斑鱼
点带石斑鱼
6.38
22.48
15.2~15.4%
11.85% (糖6%)
Kakuta等,2010
王庆奎等,2010
玛拉巴石斑鱼
斜带石斑鱼 斜带石斑鱼 玛拉巴石斑鱼
17
10~25 4.43 幼鱼
点带石斑鱼 点带石斑鱼
4.95 幼鱼
驼背石斑鱼
幼鱼
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至少大于7%, 印度尼西 亚学者 最好小于28%。
大多数研究表明,海水养殖鱼类饲料中碳水化 合物的适宜含量为20%-30%之间(艾春香,2004)。
莹点石斑鱼
东星斑
2.4
维生素需求研究
维生素作为维持石斑鱼正常生理功 能的必需营养物质之一。维生素需要量 甚微,且自身不能合成,主要从饲料中 摄入。目前尽管已有一些报道,但还很 不完善。
石斑鱼营养需要与饲料利用
研究进展
报告人:杨俊江
目 录
• 1. 石斑鱼简介
• 2. 石斑鱼营养需求 的研究 • 3. 石斑鱼饲料利用 的研究 • 4. 小结
1
石斑鱼简介
石斑鱼(Epinephelus spp)俗称石斑、过鱼等, 是鳍科石斑鱼属(Epinephelus)鱼类的总称。全世界 约100多种,属暖水性中下层的肉食性鱼类,广泛分布 于我国东南沿海,在福建、 广东、 海南、 台湾等地 俗称“青斑”。石斑鱼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系数低、 经济价值高、肉质好、便于活体运输等优点,被认为是 精养条件下最具有养殖前景的鱼类之一。

海水养殖石斑鱼对饲料成分的适应性研究

海水养殖石斑鱼对饲料成分的适应性研究

海水养殖石斑鱼对饲料成分的适应性研究引言:海水养殖石斑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具有高经济价值和市场需求。

为了提高石斑鱼养殖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寻找适宜的饲料成分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海水养殖石斑鱼对不同饲料成分的适应性,并为养殖业提供合理的饲料配方和养殖管理建议。

一、石斑鱼的饲料需求石斑鱼是肉食性鱼类,其主要饲料需求为优质蛋白质、适量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饲料成分的合理配比对于石斑鱼的生长发育、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常用饲料成分及其影响1. 海洋动物性蛋白质:海洋生物是石斑鱼天然的食物来源,因此添加适量的海洋动物性蛋白质有助于提高石斑鱼的生长速度和免疫能力。

例如,鱼粉、虾粉等来源于海洋生物的蛋白质对于石斑鱼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2. 植物性蛋白质:植物性蛋白质可作为替代品补充石斑鱼的蛋白质需求。

豆粕、豌豆蛋白等植物性蛋白质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可以提供石斑鱼所需的营养。

3.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适量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能够提供能量,促进石斑鱼的生长和肌肉发育。

合理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配比可以有效控制石斑鱼的肥满度和腹腔脂肪积累。

4. 维生素和矿物质:适量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提高石斑鱼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并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维生素C、E、B族维生素以及矿物质如钙、磷、锌等对石斑鱼的生长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三、石斑鱼对饲料成分的适应性研究石斑鱼对不同饲料成分的适应性研究主要包括对各种饲料成分摄入量、摄食率和生长性能等方面的观察和分析。

1. 蛋白质适应性研究:通过调整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和来源,观察石斑鱼的生长速度和饵料摄食率,确定其对不同蛋白质成分的适应性。

研究结果表明,石斑鱼能够适应不同蛋白质来源的饲料,但其生长性能和饵料摄食率在不同蛋白质比例下有所差异。

2.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适应性研究:通过调整饲料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和比例,观察石斑鱼的肥满度、生长性能和肉质品质等指标,评估其对不同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成分的适应性。

石斑鱼的饲料与投饵技术

石斑鱼的饲料与投饵技术

石斑鱼的饲料与投饵技术石斑鱼属肉食性鱼类,投喂用的主要饲料是鲜度较高的小杂鱼。

一般根据石斑鱼的大小,用切鱼机将小杂鱼切成适宜的大小后喂养。

因饲料鱼的种类不同,投喂系数波动在5~12。

以蓝圆鱼参作饲料的投喂系数较低,而眼睛鱼的投喂系数较高。

随着石斑鱼网箱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饲料鱼的供应日趋紧张,推广人工配合饲料喂养石斑鱼势在必行。

实践表明,石斑鱼对饲料的软硬程度、颜色和口味等适口性要求较高,喜食软颗粒、色浅且明亮的饲料,颗粒过硬则有吐食现象,其对软颗粒饲料的适应性明显优于硬颗粒饲料。

从投喂小杂鱼到改喂人工配合饲料有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投喂配合饲料前要进行摄食驯化。

在赤点石斑鱼人工配合饲料中粗蛋白的适宜含量为40%~50%;青石斑鱼配合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含量为51%~55%,脂肪适宜含量为9.87%左右。

如果在饲料中适当提高脂肪含量,能够使更多的蛋白质用于鱼体的生长,而不作为能源物质被消耗,可以起到节约蛋白质、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率的作用。

以鱼粉为主要蛋白原配制成的湿性团状饲料喂养鲑石斑鱼小鱼和鱼苗,当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0%~50%和54%时生长最好。

以鱼粉及酪蛋白为蛋白原制成干性配合饲料喂养鲑石斑鱼,蛋白质最佳含量为50%。

石斑鱼肌肉氨基酸组成的种间变异不大,10种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模式为赖氨酸∶亮氨酸∶精氨酸∶缬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组氨酸∶色氨酸=9.8∶9.1∶7.7∶5.2∶5.0∶4.9∶4.8∶3.1∶2.6∶1.0。

此氨基酸组成模式可为石斑鱼配合饲料配置提供参考。

赤点石斑鱼和青石斑鱼对丙氨酸刺激的电生理阈值分别为10摩尔/升~9.9摩尔/升和10摩尔/升~9.6摩尔/升,明显低于其他鱼类。

这可能与它们生活于底层岩礁间、视觉机能退化而嗅觉机能相对发达有关。

它为石斑鱼的嗅觉诱食剂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前景。

石斑鱼对饲料颗粒大小有特殊的要求。

投喂成鱼时,颗粒饲料的粒径不宜小于6毫米,颗粒太小食欲不高。

石斑鱼营养需求与饲料的研究进展(精)

石斑鱼营养需求与饲料的研究进展(精)

石斑鱼营养需求与饲料的研究进展艾春香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福建省水产饲料研究会石斑鱼是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鮨科(Serranid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鱼类的统称,它们在全世界亚热带和热带海区均有分布,是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海水网箱养殖高档鱼类之一。

石斑鱼为凶猛性、暖水性、广盐性的中下层鱼类,它具有生长快、适应环境能力强、养殖成活率高、耐高密度饲养、食性广(偏肉食性)、池养条件下能产卵、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和市场价值高等优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此外,石斑鱼是一类行动迟缓的鱼类,这可减少用于运动的能量消耗,提高饲料效率和减少投饲频率。

经过驯养,它能很好地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但这种鱼类具有多疑的天性,当它发现食物时不是及时向食物移动,可当有某一条鱼试图接近食物时,它就会立即激烈地攻击食物,甚至在摄食过程中有时也会伤害到自身。

由于这种特性,所以石斑鱼一般采用与真鲷等海水鱼类混养(Mix-cultured),以净化池塘并刺激石斑鱼摄食。

石斑鱼养殖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外石斑鱼的养殖始于20世纪60年代,而国内则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且主要集中在沿海的福建、广东、浙江、海南、广西、台湾等省。

养殖方式有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和海区增殖放流等。

近几年来,随着石斑鱼多种养殖模式的推广以及人工繁殖与育苗技术的突破,极大地推动了其养殖产业的兴起。

石斑鱼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迫切需要提供能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的优质配合饲料,然而由于人们对其营养需求研究尚不全面,难以满足研制生产其优质配合饲料的要求。

为此,大力开展石斑鱼营养学研究,开发出优质系列配合饲料,对进一步推动石斑鱼的养殖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简要概述国内外有关石斑鱼营养需求与饲料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开展石斑鱼营养需求研究和研制开发石斑鱼系列配合饲料提供参考。

一、石斑鱼的营养需求石斑鱼是偏肉食性的广食性鱼类。

黄金石斑鱼三个生长阶段的食饵配方研究

黄金石斑鱼三个生长阶段的食饵配方研究

玉米的种植面积, 产量、 运距 、 储存等因素 。施行集 中及分散布点 的方法 , 将农业生产走 向正规循 环, 确保粮
食 生 产丰产 、 丰收 、 颗粒 归仓 , 真证 创造 出高效 益 。
在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方面 , 要有高标准 , 体现出智能化和 自 动化。积极争取 国家和有关部 门对垦区的 进 一 步发展 和农 业 现代 化建 设 的支持 。同时进 一 步加 大农 机新 技术 和新 机具 的科 研 开发 力度 和 引进 、 推广 。
加 快 先进 的农 机新 技术 新设 备转 化 为生产 力 , 应用 到 实际农 业 生产 中 , 加 快农 业 现代 化发 展进 程 。 ( 0 0 8 )
现代 化农 业
2 0 1 5 年第 6 期( 总第 4 3 1期)
・4 7・
1 . 3 试 验养 殖过 程
第一阶段养殖 , 挑选 出规格一致( 1 0 ±0 . 5 ) g 体格健壮 的黄金石斑鱼随机分配于试验池 中。按饲料配方
生 长 阶段 ( 成鱼) 为( 2 7 5 ±1 . O ) g 。饲料 原料 : 白鱼粉 、 鱼油 、 大 豆磷 脂油 、 糊精、 三 氧 化二 钇 、 诱 食剂 、 维 生 素预
混料 、 矿 物质 预混 料 、 a 一 纤维素。
1 . 2 饲 料 配置
以 白鱼 粉为 蛋 白源 , 以鱼 油 : 大 豆磷 脂 油 = = = 1 : 1 为脂 肪 源 , 以糊精为碳水 化合物源 , 并 以三 氧 化 二
定生长率为 1 . 1 4 ±0 . 0 4 。
关键词 : 黄金 石 斑 鱼 ; 食饵 配方 ; 生长阶段
目 前漳州的水产养殖结构偏重于草 、 鲢、 青、 鳙 四大家鱼 , 并且经济鱼类养殖模式单一 , 规模偏小 , 市场竞 争力低。而黄金石斑鱼价高 、 病害少 , 既可食用又可观赏的新 品种石斑鱼 , 有着很好 的推广前景。本研究以 不同含量的蛋 白源 、 脂肪源 、 碳水化合物源研究 3 个生长阶段 的黄金石斑鱼食饵配方 , 为黄金石斑在 当地的 养殖寻找合适 的饲料 , 促进当地水产养殖业养殖结构转型 , 为今后黄金石斑在漳州规模化养殖提供基础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斑鱼营养与饲料研究海洋与渔业信息石斑鱼种类较多,全世界约100多种,属暖水性中下层的肉食性鱼类,栖息于潮流缓慢、透明度不大的岩礁和珊瑚丛海区,为海水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

国内石斑鱼的养殖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和海南五省区的沿海。

目前,石斑鱼营养需求的研究较多,但配合饲料的开发利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养殖石斑鱼主要是投喂冰鲜小杂鱼,也有个别饲料厂在尝试石斑鱼饲料的生产和推广,但基本上并不能在整个养殖过程全部使用配合饲料,这与养殖观念有关,更重要的是配合饲料本身存在着营养的全面性、诱食性、促生长及抗病防病能力等问题。

本文综述了现有石斑鱼营养与饲料的研究资料,希望能为解决目前海水养殖石斑鱼人工配合饲料问题,减少饲料资源的浪费及其对海水养殖区域环境污染,促进海水养殖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石斑鱼肌肉氨基酸组成分析肌肉必需氨基酸组成模式的研究在鱼类营养学和人工配合饲料设计上有着重要意义。

张本等分析了花点石斑鱼E.maculatus、青石斑鱼(E.awoara)、鲑点石斑鱼E.fario、蜂巢石斑鱼E.merra、黑边石斑鱼E.fasciatus和巨石斑鱼E.tauvina的肌肉中氨基酸组成。

石斑鱼氨基酸总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较高。

氨基酸组成与种间和分布海域间的差异不大,但存在月际及随体长的增长而变化的现象。

天然与养殖石斑鱼氨基酸组成也有一定差异。

石斑鱼必需氨基酸含量间的比值相对稳定,综合得出了石斑鱼的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模式,并将此组成模式作为石斑鱼配合饲料氨基酸平衡的依据,应用于其所配制的配合饲料,进行E.maculatus的喂养实验,初步显示了一定的效果。

陈学豪等报道了养殖的赤点石斑鱼肌肉中氨基酸总量为733.5mg/g,必需氨基酸总量为404.1mg/g,鲜味氨基酸含量为326.4mg/g,均低于野生鱼。

2蛋白质和氨基酸需求庄建隆和刘擎华报道了投喂以白鱼粉为主要蛋白源制成的6组不同蛋白质的饲料,体重1.5g的E.salmonides以蛋白质含量最高(54.06%)组饲料的生长速度及饲料效率最好。

虽然各组饲料间的生长率差异并不明显,但蛋白质含量过低或投喂量不足时,会引起互相残杀,从而导致存活率下降。

网箱养殖的E.salmonides,其蛋白质最适需求量为40%~50%。

陈学豪等探讨了投喂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配合饲料对赤点石斑鱼生长的影响,得出配合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49.52%时增重率、体长增长、蛋白质效率和饲料转化率等均最佳,实验鱼的肌肉营养成分接近野生鱼。

经回归方程分析,赤点石斑鱼人工配合饲料中蛋白质最适含量为48.37%~49.24%。

Chen&Tsai的研究结果表明,点带石斑鱼最适生长的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7.8%,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随饲料蛋白质水平升高而下降鱼的成活率不受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投喂含42%蛋白质饲料的鱼体含脂量最低。

胡家财等的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52.55%时青石斑鱼的相对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均为最佳,青石斑鱼人工配合饲料中蛋白质最适含量为50.91%~54.78%。

Shiau&Lan等进行了E.malabaricus稚鱼的最适蛋白研究,结果发现,蛋白质含量从0~48%,鱼体增重量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提高而增大,饲料效率随着蛋白质水平增加而提高,投喂56%蛋白质饲料的鱼体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最高,水分最低。

Luoetal.根据体重折线估计模型,得出石斑鱼最适生长的蛋白质水平为50.2%。

以鱼粉和酪蛋白为蛋白源,在浮式海水网箱的实验,饲料中的适宜蛋白含量为48%。

Chen提出,石斑鱼对蛋氨酸的适宜需求量为9.7g/kg饲料(25.6g/kg蛋白质),石斑鱼血浆中蛋氨酸含量随着饲料中蛋氨酸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当蛋氨酸含量达到10.6g/kg饲料后呈下降趋势。

能满足鱼类氨基酸需求并获得最佳生长的最少蛋白质含量即为蛋白质需要量。

不同鱼类的蛋白质需要量有所不同,对同一种鱼类,由于环境条件、鱼体大小、养殖方法、饲料配方、实验原料等的差异,不同研究者所得出结果也略有差异。

一般肉食性鱼类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比杂食性和草食性鱼类高。

根据上述的研究,基本可以得出结论,石斑鱼配合饲料的适宜蛋白含量为45%-50%。

氨基酸的研究资料较少,目前,只得出蛋氨酸的需求量为9.0g/kg饲料。

3蛋白能量比Shiau&Lan进行了E.malabaricus稚鱼的最适蛋白质能量比的研究,其结果表明:当饲料的能量水平维持在340~375cal/100g饲料时,石斑鱼稚鱼的饲料蛋白质水平可以从50%降至44%。

能量摄入是一个基本的营养需求,设计鱼饲料配方时,应该优先考虑的是饲料能量。

然而由于蛋白饲料价格比其它能量饲料高,实际上饲料蛋白质含量经常被优先考虑。

饲料中蛋白质和能量应该保持平衡,饲料能量不足或过高都会降低鱼的生长。

在足够能量水平下,饲料中蛋白质将用于生长。

4脂肪需求马平用含蛋白55%-60%的市售鰤鱼用粉末配合饲料(粗蛋白>52%,粗脂肪>3%)与冷冻南极磷虾配制(加1%粘合剂)而成的饲料中再分别添加精制鳕鱼肝油,添加比例为0%、5%、10%和15%,投喂赤点石斑鱼幼鱼进行内脏脂肪蓄积的实验认为不添加鳕鱼肝油生长较快,且幼鱼肝脏脂肪量无明显增加。

添加鳕鱼肝油都出现脂肪大量蓄积,添加量为10%和15%实验组的部分鱼肝脏出现脂肪肝。

周立红等报道了青石斑鱼人工配合饲料中脂肪适宜含量为9.87%,陈学豪等认为在青石斑鱼配合饲料中提高脂肪含量能起到节约蛋白质的作用。

Lin&Shiau测定初重为4.43g的E.malabaricus对脂肪的需求量以及脂肪含量对石斑鱼的免疫效应。

结果表明脂肪含量4-12%获得较高的增重(p<0.05)、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通过回归方程分析得出石斑鱼对脂肪的最适需求量约为8.7%。

根据石斑鱼配合饲料中的蛋白含量,可以适当调节脂肪含量,一般要求脂肪含量在10%左右。

5糖的利用Shiau&Lin报道了E.malabaricus对葡萄糖和淀粉的利用。

在以鱼粉为蛋白源的饲料中添加14.3%的葡萄糖或玉米淀粉,平均体重为4.95g的石斑鱼在23℃的水温下,投喂淀粉的生长和饲料系数都优于葡萄糖,并且肝脏中己糖激酶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明显高于投喂葡萄糖;但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却是投喂葡萄糖的高。

结果认为石斑鱼对玉米淀粉作为糖原的利用率要比葡萄糖高。

6维生素需求在E.tauvina饲料中添加L-ascorbyl2-phosphate-Mg的量分别为0,30,60和100mg/kg干饲料的实验中,发现没有添加的实验组饲料利用效率、生长和成活率明显偏低。

维生素C缺乏时,出现厌食、鼻短、鳃盖和鳃均溃烂,眼和鳍出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骨头畸形,脊柱前突或侧突。

石斑鱼获得正常生长的最小维生素C需要量为30mg/kg干饲料。

就生长而言,Lin&Shiau认为E.malabaricus的适宜需求量为45.3mgAA/kg饲料。

Mohamedetal.配制了8种半精制饲料,分别含210、476、914、1774、3764、7063、14342和29193IU维生素A(视黄基乙酸盐)每kg饲料,对鱼体初重5.84g/尾的巨石斑鱼E.tauvina进行养殖实验。

投喂基础饲料(210IU维生素A/kg饲料)的石斑鱼出现体表出血、各鳍基部和尾柄糜烂,但在投喂添加维生素A饲料的各组鱼中均没有这些症状。

投喂3764IU维生素A/kg饲料的鱼体增重、蛋白质效率和成活率均高于其它组,且饲料系数较低。

随着维生素A含量升高,鱼体粗脂肪含量明显降低。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对鱼体蛋白质、灰分和水分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

然而,血清维生素A浓度受到饲料维生素A含量的影响。

维生素A含量从210提高到3764IU/kg饲料,血清维生素A含量升高;但当饲料中维生素A含量进一步提高时,血清维生素A含量趋于稳定。

采用折线回归分析法,认为巨石斑鱼稚鱼饲料中维生素A的适宜含量为3101IU/kg。

维生素是鱼类维持健康、生长、繁殖和增强免疫的重要成分,石斑鱼对维生素需求量的研究极少,这将是今后不同石斑鱼营养研究的重要内容。

7营养与免疫在水产动物营养研究中,研究营养素对动物免疫力的影响,是国际上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由于机体免疫与健康养殖、绿色养殖紧密联系,营养免疫在水产动物营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通过营养学方法来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和抗病力是健康养殖、维持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秦启伟等研究了饵料中维生素C对青石斑鱼非特异性的体液和细胞免疫作用。

在冰冻小杂鱼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维生素C,连续投喂石斑鱼20周后,血液白细胞总数及不同种类白细胞组成比例不受饵料中维生素C的影响,血清补体经典型溶解羊红细胞的能力随饵料维生素C添加量的提高而显着增强。

然而,维生素C对血清的杀菌活性没有作用,鱼体非特异性的细胞免疫活动也不受维生素C的影响。

Lin&Shiau报道了投喂添加脂肪饲料的E.malabaricus白细胞含量和白细胞呼吸爆高于对照组;投喂12%和16%脂肪的饲料,血清溶菌酶活性比≤4%的高;投喂脂肪含量≥8%的饲料,补体反应替代途径ACH50高于对照组认为饲料中添加脂肪能够提高石斑鱼的免疫效应。

Wuetal.研究了饲料中DHA和EPA对E.malabaricus幼鱼吞噬细胞、呼吸爆和白细胞增殖活性的联合影响,认为除促进生长外,与低DHA/EPA比率相比,高DHA/EPA比率明显增强了石斑鱼头肾白细胞的吞噬细胞活性和呼吸爆活性。

组织中DHA浓度和白细胞增殖活性呈显着正相关。

饲料DHA增加了石斑鱼T细胞增殖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比EPA更能影响石斑鱼的细胞防御反应。

8鱼粉替代物Millamena报道了E.coioides饲料(粗蛋白45%,粗脂肪12%)中80%的鱼粉蛋白可以被动物加工副产品肉粉和血粉(41)代替,石斑鱼幼鱼的生长、成活率、饲料利用效率没有显着的差异。

Luoetal.也报道了采用浮式海水网箱1.5m×1.0m×1.5养殖E.coioides幼鱼在等氮粗蛋白含量为52%基础上进行以发酵豆粕和普通豆粕替代鱼粉的实验石斑鱼饲料中添加14%发酵豆粕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与对照组没有显着性差异以后随着发酵豆粕添加量的上升这些指标都显着下降。

在同样替代水平下添加21%发酵豆粕组增重率、SGR、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都比添加20%豆粕组高说明对海水肉食性鱼类来说发酵豆粕是一种比豆粕更优良的蛋白源。

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增重率随白鱼粉替代水平的变化关系表明在石斑鱼配合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白鱼粉的最适量为10%。

9微生态制剂对石斑鱼生长的影响近年来,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