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抗战版文献的现实作用与开发利用——对北碚图书馆馆藏抗战文献的思考

合集下载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战争图书与研究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战争图书与研究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战争图书与研究中国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大战争,这场战争对于中国的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大量的中国抗日战争图书出版并进行相关研究。

本文将探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战争图书与研究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相关的图书和研究成果。

一、中国抗日战争图书的重要性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和日本侵略者进行的一场殊死抗争。

这场战争从抗战开始到胜利结束,中国人民经历了艰苦的反抗斗争,表现出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中国抗日战争图书作为对这段历史的记录和回顾,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

它们通过文字和图片,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人民在抗战期间的斗争历程、英勇表现和伟大胜利,能够唤起人们对于国家独立和民族团结的重视和珍惜。

二、中国抗日战争图书的分类1. 抗日战争实况记载类图书这类图书主要是以实况记录的方式,呈现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真实情况。

这些图书通常是战地记者或当时亲历者所撰写,通过详实的文字描述和照片资料,展示了抗战期间的战斗、创伤和胜利。

《抗战日记》、《战地新闻》等都是这一类的代表作。

2. 抗战英雄事迹类图书这类图书主要是以英雄事迹为核心内容,以英勇的抗战英雄形象为引导,讲述英勇抗战者的故事。

这些图书通常通过描绘抗战英雄的事迹和个人奋斗,向读者展示了抗战英雄的坚定信念、勇敢牺牲和对国家的无私奉献。

《范廷珊传》、《刘永建传》等都是这一类的代表作。

3. 抗战历史研究类图书这类图书主要是以抗战历史研究为目的,对中国抗日战争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

这些图书通常是历史学家和研究者的学术著作,通过借助文献资料和调查研究,揭示抗战历史的真相和内外原因。

《抗日战争全史》、《中国抗战史纲要》等都是这一类的代表作。

三、中国抗日战争研究的重要性中国抗战战争是中华民族对于外来侵略的一次伟大胜利,在世界抗法斗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轨迹和中国人民的艰难付出。

通过对中国抗日战争研究的深化,可以帮助人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并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传承抗战精神。

重庆抗战文献整理开发的价值探讨

重庆抗战文献整理开发的价值探讨

b o t h ma i n l a n d a n d T a i w a n .I t c o u l d a l s o s p r e a d t h e c u l t u r e o f An t i — J a p a n e s e Wa r t h a t h a s b e e n c u l t i v a t e d i n t h e r e a l " a r e a o f
大理学院学报
J 0URNAL OF DAL I UNI VE RS I T Y
第1 3 卷 第l 期 2 0 1 4 年1 月
Vo 1 . 1 3 No . 1 J a n .2 0
王兆辉 , 王祝 康
( 重庆 图书馆 , 重庆 4 0 0 0 3 7 )
战地 人生 百态 的百 折 不挠 、 可歌 可泣 的历 史 画卷 。 ( 一) 抗 战 文献 完 整 客 观 、 丰富翔实、 生动 鲜 活
地展 现抗 战历史
国大后方 的政治 、 经济 、 军事 中心 , 还是抗 战文化与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a n d o b j e c t i v e i f r s t — h a n d t e x t m a t e r i a 1 . I t e n r i c h e s t h e c o n n o t a t i o n o f t h e s p i i r t u a l h o me f o r C h i n e s e n a t i o n , s t r e n g t h e n s
W ANG Z h a o h u i , W ANG Z h u k a n g
( C h o n g q i n g L i b r a r y , C h o n g q i n g 4 0 0 0 3 7 , C h i n a )

关于保护与开发重庆抗战文化资源的思考

关于保护与开发重庆抗战文化资源的思考
2 0 1 3 年 第4 期
2 01 3 NO. 4
重庆 社 会 主 义 学 院学 报
J ou r n al o f Ch on gq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l i s m
总 第6 9 期
Su m NO . 6 9
区 、南岸 区 、北 碚 区 、沙 坪 坝 区的抗 战遗址 数 到足够 的重视 ,其在城市进程中所起到的关键 量 较 多 ,也相 对集 中 ,在 保 护开 发 中有利 于 实 作用没有凸显。在很长一段时期 ,各级建设与文化 抗 战文化资源是重庆最为珍贵的一张城市 建设之间的相互作用缺乏科学的认识 ,不能正 名片 ,它们承载了一段段动人心魄、感人泪下 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 ,快速发展与高质 的全民抗战往事 ;它们 留下 了无数仁人志士 、 量 、高品位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工作 中,
分发挥 。重庆市抗 战文化保护开发存在挖掘不深、起步滞后 、认识 不足 、保护弱化 、弘 扬不够等 问题 ,必须切 实有效进行保护性开发 ,进一步提升重庆文化软 实力。
关键 词 :抗 战文化 资 源 ;保 护 开发 ;文化 建设 中图分 类号 :F 5 9 2 . 7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0 0 8 — 6 2 6 9 ( 2 0 1 3 ) 0 4 一 ( ) ( ) 4 8 — 0 4
关于保护 与开发重庆抗 战文化 资源 的思 考
张 觅
(中共重庆市渝 中区委党校 ,重庆 4 0 0 0 1 0 )
摘 要 :抗 战 文 化 资 源是 重庆 市 的 宝 贵 资 源 ,在 城 市改 革 发 展 中具 有 至 关 重要 的作 用 。 由于 资 源保 护 长 期缺 位 、 开发 利 用 陷入 思 维误 区 ,导致 明显 的 资源优 势没 有得 到 充

重庆抗战文化资源保护_开发的现状与对策

重庆抗战文化资源保护_开发的现状与对策

第29卷第6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11月Vol.29No.6Journal of Southw 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v.,2003重庆抗战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现状与对策潘洵(西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重庆市400715)摘要:抗战文化资源是重庆历史文化名城最富价值、最有代表性的资源。

长期以来,除极少数革命文化资源外,这一宝贵财富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保护、开发工作严重滞后。

重庆抗战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存在的问题是:缺乏专门的保护、开发规划和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对抗战文化资源的破坏相当严重,保护与开发的数量不多、范围过窄,类型单一,保护与开发的重点局限于革命遗址遗迹。

保护重庆抗战文化资源的对策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保护与建设之间的关系,全面调查资源,确定保护分级,建立重庆抗战文化保护区。

开发重庆抗战文化资源的对策是:坚持科学合理的开发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开发规划,建立行之有效的开发保障体系。

关键词:抗战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对策中图分类号:G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677(2003)06-0055-06重庆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抗战文化资源是重庆历史文化名城最富价值、最有代表性的资源,也是重庆城市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重庆市虽然在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关于保护、开发抗战文化资源的呼声时有所闻。

但就总体而言,对这项工作还重视不够,规划不力,投入不足。

由于保护措施不力,不少文化资源特别是城市中心地带的一些遗址因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而损毁、破坏严重;由于没有科学规划,目前开发设计的产品大多数档次不高,吸引力不强,没有形成精品,其丰富的遗产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和体现,保护与开发工作任重道远。

浅谈北碚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

浅谈北碚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

S t u d y o n P r o t e c t i o n o f A n c i e n t B o o k s i n B e i b e i L i b r a r y
● ●
Ab s t r a c t B e i b e i L i b r a r y i n Ch o n g q i n g " i s a f i r s t — — c l a s s c o u n t y— — l e v e l l i b r a y r w i t h a l o n g h i s t o y r a n d r i c h c o l l e c ・ -
( 清六色套 印本 ) 、 韩 昌黎集 ( 明刻 本 ) 、 柳河东 集 ( 明 济美堂刻本 ) 、 杨慎集( 明吴勉学刻本 ) 等。 特藏书库 中还有一批外 国刻印 、 抄 写本汉 文书。
1 北碚 图书馆古籍馆藏概况
北碚图书馆 的前身 是卢 作 孚先 生 于 1 9 2 8年创 办的峡区图书馆 , 后 与中 国西部科 学 院 图书馆 及 民 生公 司图书馆 合并 , 于1 9 4 5年 l 1 月 定 名 为北碚 图
古籍 , 通常指产生于 1 9 1 2年 以前 具有 中国古典 装帧形式的书籍 。古籍作 为 民族 文化 的重 要载 体 ,
是中华民族灿烂 文化 遗产 中 的宝贵 财 富。然而 , 在 长期 的流传过程 中, 天 灾人 祸 、 虫 鼠危 害 , 再加 上 书
宋 宝{ 右年问刻 , 元 明递 修本 ; 明洪武到永乐 年间刻 于
万册 。本文 简要介绍 了北碚 图书馆 古籍收 藏概 况 , 针对 古籍保护 工作 中存在 的 问题 , 就如何做 好古籍保 护工
作提 出了具体方法及相 关措施 。参考 文献 3 。

党校图书馆馆藏党史文献资料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

党校图书馆馆藏党史文献资料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

党校图书馆馆藏党史文献资料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作者:姚文来源:《兰台内外》2021年第31期摘要:文章分析党校图书馆做好党史文献资料整理与开发利用工作,对于党校图书馆自身建设发展以及地方党史文献保护都有着积极意义,在新时期还有利于助力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以及党校教学科研工作。

提出通过馆际共建、实地调研、协调合作等手段可以有效推进党校图书馆开展党史文献资料整理与开发利用工作,指出新时期党校图书馆做好党史文献资料整理与开发利用工作对于党校事业的发展以及党史文献资料的传承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党校图书馆;图书资源;共建共享一、党史文献资料与党校图书馆文献是记录人类社会的发展,记录社会每一发展阶段的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等各方面的印刷体或非印刷体。

按照当代文献的概念,中共党史文献的定义应是:记录有中共党史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

党史文献不单单是指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文件,还包含基层党组织的一些文献。

党史文献包含有中央和地方党史文献,社会性、历史性和时代性较强,与一般历史文献比较,党史文献的政治性和阶级性突出。

地方党史文献笼统而言是反映所在地的党的历史发展的正式出版或非正式出版的各种文献资料,包含了地方党史人物、重要党史事件、党的自身建设、领导当地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总概貌的各种文献资料。

新时代党校图书馆参与党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工作,可以履行党政机关单位积极参与社会文化事业的职责,利用好自身资源优势,提供图书资源服务,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阅读需求。

保存好积累党史文献资料是党校图书馆工作职责所在,党校作为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培训的机构,资料收集和整理是基础性工作。

党史文献多来源于各种党史报刊、书籍和资料,最大限度地收集文献,是开展党史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二、党校图书馆整理和开发党史文献的意义1.推动党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做大做强党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于中央以及地方党史文献资料,加强对党史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开发利用工作势必要增加对中央以及地方党史文献资料的馆藏,通过增加党史文献方面的馆藏,提升馆藏资源品质,也可以有效彰显党校特色。

重庆图书馆馆藏抗战文献资源撷华——以抗战图书为例

重庆图书馆馆藏抗战文献资源撷华——以抗战图书为例
要史 料 。
大 后方 出版 史 》 统计为 : “ 八 年 中, 大 后 方 出版 图 书 2 2 , 5 5 2 种, 出版期刊 2 , 0 0 0余种 ” 2 J 。据统计 , 重庆 图书馆 目前典藏抗战版图书 2 7 , 7 1 0种 , 6 0 , o 4 1 册; 抗 战 时期 期 刊6 , 0 3 9种 , 2 2 , 1 5 2册 ; 抗 战时期报 纸 3 1 2种 , 按
《 重 庆 市 建 筑 规 则 》( 1 9 4 1年 ) , 全 书共有 “ 总 论” “ 设计 通 则 ” “ 结 构 准则 ” “ 特种 建 筑 ” “ 区域 ” “ 从 业 人员 ” “ 附则 ” 七 篇 。重 庆市 过 去 对 于 营造 管 理 尚 无 较完 善 的法规 , 一任 市 民 自由兴 建 , 徒 重 表 面之 粉 饰, 而 忽视 构造 之 谨 严 , 塌 屋惨 剧 时 有所 闻 , 一 遇 火 灾, 辄成 燎原 之势 。重 庆市 工 务局 成 立 后 , 对 市 内营 造 之管 理 , 极 为注 意 。根据 重 庆 市建 筑 的 实况 , 参 考 国内外 各大 都市 的管 理建 筑法规 章 则 等 , 拟定 “ 重 庆 市 建筑 规则 ” 。此 书作 为 重 庆市 第 一 部 有 关 建 筑 的 法规 , 其 规则 如此 完 备 和详 尽 , 实属 难 得 , 是 研 究 重
1 珍 贵的地 方 文献
重 庆 图书馆 所 藏 抗 战文 献 中 , 有 不 少 是 具 有 地 方性 的文献 。地 方 文 献 又 有 “ 一方全史” 之称 , 其 文 献 内容 具有 鲜 明 的地 域 特 征 , 是 历 史 文 献 系 统 的重 要组 成 部分 , 为 全方 位 科 学 研 究 地 方 历 史 发 挥 着 不 可替 代 的作用 。抗 战 时期 的地 方 性 图 书作 为 当 时历 史 的真 实 记 录 和 特 殊 社 会 转 型 思 想 文 化 的 主 要 载

浅谈重庆图书馆抗战文献的研究与利用

浅谈重庆图书馆抗战文献的研究与利用

浅谈重庆图书馆抗战文献的研究与利用作者:刘威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第6期刘威(重庆图书馆重庆 400037)摘要:本文以重庆图书馆馆藏的抗战文献资源为例,论述了研究与利用抗战文献的重要作用,介绍了重庆图书馆通过多渠道征集、整理抗战文献并加以系统研究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利用现状,阐明其促进抗战文化研究及城市文化发展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重庆图书馆抗战文献研究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c)-0216-0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彻底取得反对外来侵略伟大胜利的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运动。

重庆作为中国抗战时期的陪都,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外交中心。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文献史料和文物资料。

把这些文物资料、文献史料加以系统地征集和整理,对于后人了解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作用。

笔者现以重庆图书馆的抗战文献为例,就如何做好这项工作,谈谈个人的想法。

1 对抗战文献研究与利用的重要作用(1)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研究与宣传抗战时期的珍贵史料,使港澳台同胞回顾这段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并肩作战的岁月,不但能够使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的骨肉同胞找到共同的认识点,还能够使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儿女们重温华夏儿女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抗敌精神,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2)有利于反击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

近年来,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频生事端,不断修改历史教科书,接二连三地参拜靖国神社,极力否认南京大屠杀和侵华战争的罪恶历史,其目的就是企图推卸战争责任。

我们研究的抗战史料,或编辑成书,或陈列展览出来,作为历史的铁证,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对日本右翼势力进行有力的反击。

(3)有利于对国人特别是青少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2 重庆图书馆馆藏抗战文献资源的概况重庆图书馆抗战文献的收藏历经了国立罗斯福图书馆、西南图书馆、重庆市图书馆、重庆图书馆四个时期的发展,如今的重庆图书馆所藏抗战文献的数量和质量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位居前列。

浅谈图书馆馆藏文献的开发与利用.doc

浅谈图书馆馆藏文献的开发与利用.doc

浅谈图书馆馆藏文献的开发与利用-文献,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

也可以理解为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称。

现在通常理解为图书、期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和。

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

一、我国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利用现状(一)文献资源的建设和布局不均匀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布局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由于书价上涨、经费匮乏,使图书馆的购书量下降;另外,由于文献出版的种类和数量大量增加,图书馆无法把各种文献资料购买齐全,故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难于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文献信息资源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和富裕地区过于集中,这虽然方便了部分用户,但却造成了某些文献重复收藏,浪费了资金,使整体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受到影响。

而在许多比较贫穷落后的地区,文献资源明显不足,再加上我国文献资源共享体系尚未健全,故这些地区无法享用文献相对充足的地区的文献信息资源,这就影响了整体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不利于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和经济技术的发展。

(二)为读者服务工作水平低,方法单一服务读者是图书馆的第一线工作,是密切读者与图书馆联系的纽带。

长期以来,由于设备简陋,条件艰苦,加上旧观念“重藏轻用”,“求稳、封闭、保守”、“大而全、小而全”,使得服务工作一直停留在传统、被动服务方式上。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整个社会对文献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和读者自身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阅读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改变传统、低效、单一的服务方式已迫在眉睫。

(三)检索工具不完备检索工具是引导读者查找各种文献资料的工具。

检索工具包括图书卡片目录、书目索引、机读目录、书目数据库、计算机编目、内容提要索引、自动化目录等。

抗战文献的保护与利用研究——重庆图书馆馆藏抗战文献民歌民谣的主题意蕴

抗战文献的保护与利用研究——重庆图书馆馆藏抗战文献民歌民谣的主题意蕴
兵 服 务 。 … 以此 为标 志 , ” 解放 区抗 战歌 谣 以空前 未有 的规 模, 明确 而迅速 地转 向 民族 民间艺 术传 统 , 并伴 随着 “ 秧 新
积极作 出应 有 的贡献 。随着 “ 庆 中国抗 战大 后方 历史 文 重 化研究 与建 设工 程 ” 推进 , 庆 图 书馆 加 强 了对 丰 富 的 的 重 馆藏抗 战文 献的专 题研 究 。近年来 , 国非物 质文 化 遗 产 我 保护工 作广 泛 地 开 展 起 来 , 民歌 民谣 的研 究 成 果 亦 有 不
机构 的大力 支 持 下 , 庆 市 委 适 时 提 出 开 发 传 承 抗 战 文 重
化、 服务 祖 国 统 一 的 重 大 任 务 。重 庆 市 委 宣 传 部 编 制 了 《 庆 中国抗 战 大 后 方 历 史 文 化研 究 与建 设 工 程 规 划 纲 重 要 》,0 9年 6月 , 20 重庆 市委 召开 三 届 五次 全 委 会 , 实 施 把 这 一工 程写 人 了《 定 》 中 , 而 使 此 项 工 程 成 为 写 入 决 之 从 重庆市 委全 委会 决 定 的 “ 一 个 文 化 工 程 ”, 为 建设 长 第 作 江上游 文化 中心一 项极 为重 要 的工 作 。2 1 0 0年 5月 , 重庆 中 国抗 战大后 方历 史 文 化研 究 与建 设 工 程 正 式启 动 。按 照《 纲要 》 求 , 以重 庆 图 书 馆前 身—— 国立 罗 斯 福 图 要 将 书 馆 ( 战历 史文 化遗址 ) 抗 为载 体 , 合 重 庆 市有 关 高 校 、 联 图书馆等 单位 , 设重 庆 中国抗 战大后 方历 史文 献 中心 。 建 抗 战文献 承载 了 中华 民族 在 抗 战 烽 火 岁 月 中 的历 史 与记忆 , 是研究 抗 战历史 与文 化弥 足珍 贵 的史 料 。重庆 作 为抗 战时期 的首 都 , 当时 中国 的政 治 、 济 、 是 经 文化 、 事 军 和外交 中心 , 存 了大量抗 战 文献 。重庆 图 书馆 的 前身 是 遗 14 9 7年 国 民政 府为 纪念 在世 界 反 法 西斯 战 争 中做 出重 大

中国抗日战争历史文献与档案的重要价值

中国抗日战争历史文献与档案的重要价值

中国抗日战争历史文献与档案的重要价值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段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殊死搏斗的时期。

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大量的文献和档案被留存下来,记录了这场战争的经验教训、牺牲和胜利。

这些文献和档案的出现,对于研究抗战史、传承历史记忆以及国家建设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价值。

首先,中国抗日战争历史文献与档案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为研究抗战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这些文献和档案包括政府文件、日记、战报、战地信函、战时文件等,记录了当时的政治决策、战略部署、军队动向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等等。

通过研究这些资料,可以还原出抗战时期的各种情景和细节,使研究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抗战的始末、战略策略、军事行动和人民的抗战精神。

其次,这些文献和档案记录了无数英勇抗战将士的事迹,传承了他们的英雄主义精神。

抗日战争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战士们在艰难的环境下,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民族的尊严和高尚的爱国情怀。

这些文献和档案中记载的各种事迹,如八百壮士、中国远征军、五四战士等,都是英雄的象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丰富了我们的文化遗产,激励着当代人们勇往直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次,中国抗日战争历史文献与档案是人们传承历史记忆,缅怀先烈的纽带。

这些文献和档案记录了抗战时期的艰辛与牺牲,是对先烈们无言的告慰,也是向后人诉说历史的见证。

通过研究这些文献和档案,可以引导人们正确理解抗战历史,加深对抗战胜利的庄严和伟大意义的认识,同时也让人们永远不忘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而付出一切的英雄烈士们。

最后,中国抗日战争历史文献与档案在国家建设和民族团结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这些文献和档案,可以发现抗战时期的各种经验和教训,为今天的国家建设和民族团结提供有益借鉴。

抗战时期中,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抵抗外来侵略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和拼搏精神。

这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激励人们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刍议重庆抗战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刍议重庆抗战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刍议重庆抗战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雷娟【摘要】与其他地区相比,重庆有着丰富的抗战文化资源,若对其进行充分开发,在实现抗战文化自身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还能促进重庆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对重庆抗战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其基本前提在于建立资源的保护,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制定出科学完善的开发方案。

在此,本文针对重庆抗战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问题,进行以下论述。

【期刊名称】《兰州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8)006【总页数】2页(P17-18)【关键词】重庆抗战文化;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作者】雷娟【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人文社科学院,重庆4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24重庆是我国新兴直辖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作为中国的战时首都与国民政府“陪都”、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要舞台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留下了珍贵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重庆抗战文化若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不仅能扩大重庆抗战文化的影响范围,还能加强重庆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思考,从重庆抗战文化资源的特点及重庆抗战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途径等两个方面出发,对重庆抗战文化资源这一问题,做如下简要分析。

重庆作为我国抗战时期的经济、政治中心,凭借其丰富的抗战文化资源,在我国文化史上占据着核心地位。

结合重庆抗战文化资源的特点,笔者从多年的工作经验出发,将其概况为以下三个方面:(一)历史性重庆市抗战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历史性特征,抗日战争时期作为近代中国史上波澜壮阔的重要时期,是历史转折的关键所在,而重庆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

重庆是中国的战时首都,是中国正面战场的指挥中心,也是抗日战争的后发基地,在日军三年的轰炸下依然发挥着指挥抗日的重要作用,并且更是国共合作的舞台,是民主运动的阵地。

在抗日战争时期,有许多或悲壮或光辉的事迹在重庆发生,重庆为抗战的胜利以及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和难以弥补的牺牲。

浅析历史文献的保护与利用

浅析历史文献的保护与利用

浅析历史文献的保护与利用作者:张晓寒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6年第10期摘要:历史文献记录了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本文介绍了历史文献的保护和利用现状,提出了加强历史文献保护的重要措施,并对如何充分利用历史文献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历史文献;保护;利用;图书馆历史文献是指所有对过去的历史知识和信息的记录都属于历史文献范围包含了古往今来的所有著作和所有文献。

它记录了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历史文献,对今天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作用。

虽然历史文献的开发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原因,现存的大量历史文献老化、破损严重,面临失传的危险。

因此,加强历史文献的保护与利用刻不容缓。

一、历史文献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意义1.历史文献的重要作用。

一是艺术价值。

历史文献体现了华夏中正端庄、温和雅丽与仪态万方的文化特征。

每种文献都对谋篇布局十分讲究,横直行距既整齐均匀,又不失错落有致之美,从装帧形式、印刷方式、版本模式以及插图、绣像、套印等等都会给人带来艺术的熏陶。

因此历史文献是为经典的同时也是高雅的艺术品。

二是学术价值。

很多现代学科都是建立在历史文献基础之上的,比如版本目录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哲学等等。

历史文献是众多学科基础理论的来源。

因此应合理利用并加大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力度,充分发挥其学术价值。

三是文化价值。

历史文献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论是上古的礼制、诸子百家争鸣,还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历史文献将两千多年来形成的中华文化彻底包容殆尽。

根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1990~1998年)统计,现存古籍善本中传世孤本有古籍善本4500余种,准孤本(仅存两部)约4100种。

这些文献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千年绵延、一脉相传。

2.历史文献的保护状况。

我国历史文献的保护状况堪忧。

重庆图书馆馆藏珍贵抗战文献述略——兼论收集过程

重庆图书馆馆藏珍贵抗战文献述略——兼论收集过程

馆” 重 庆 分馆 时 期 、 国 立 罗 斯 福 图 书 馆 时期 、 西 南 图 书馆 时期 对 抗 战 文 献 的 收 集 和 整
理, 揭示 了珍贵的抗战文献的馆 藏 内容。
关键词 : 重庆 图书馆 ; 抗战文献 ; 文献 收集 中图分 类号 : G 2 5 3 文献标识码 : A
缺少的资料 ; 图书馆藏书也有它的现实性和历史性 , 应保持藏
书 的历史连贯 性 。根据 这一指导 思想 , “ 罗斯 福图书馆 ” 时期 对 抗 战版 图书作 过全 面收集 工作 ,对 当时重 庆市 区内 的大小 书 店, 旧书摊 贩 的存 书逐一选择 配补 , 甚至对个别 书店 的仓库 、 货 栈翻箱倒柜 , 尽量搜 寻 [ 2 ] 。 此外 , 他还 亲 自带队到成都等地收购
炸, 所 以由南 京迁来的图书均存在江津 白沙总馆 , 重庆分馆 的藏
书则是 当时在市面上各个书店可 以购买 的图书和根据 《 图书呈 缴法》 的规定 , 各 出版部 门对 该馆呈缴 的图书 , 而有保存 价值 的
文献都送到 了江津 白沙总馆保存 f 1 ] 。重庆分馆 所藏的图书绝大 部分都是抗战版图书 。抗战胜利 以后 , “ 中央 图书馆 ” 东迁 , 并从 当时的全部馆藏中提取 了一套完整 的图书运 回南京 , 留下 1 5 0 0 0
1 重 庆 图书馆 馆藏 抗 战文 献介 绍
重庆 图书馆 ( 以下简称我 馆 ) 自建馆后 , 着力构建 了三 大特 色馆藏——古籍 善本 图书 、 联合 国资料及抗战文献 , 特别是抗 战 文献 , 在全 国省市级 图书馆 中是 收集 最全面 的 , 共收藏有 2 7 7 1 0 种抗战版 图书、 2 8 3 9种抗 战版期刊 与 2 2 0种抗战版报纸 。2 0 0 9 年, 根据渝委 办发 [ 2 0 1 0 1 2 8号文件 的指示精 神 , 作为“ 重庆 中国 抗 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 与建设工程” 的一部分 , “ 重庆 中国抗 战大后方历史文献 中心” ( 以下简称 “ 中心” ) 以重庆 图书馆( 罗斯

抗战文献存藏及出版情况调查--以国家图书馆为例

抗战文献存藏及出版情况调查--以国家图书馆为例

发较多的文献方面进行阐述,对未开发或者未被发 现的文献或研究方面做标识,希望能对抗战文献的 开发利用及研究做出一点推动的作用。
2 研究方法 利用国家图书馆内部文献查询系统 ALEPH,分
别以题名、主题词、文献类型、年份等为检索词,检索 抗战文献资料,整理并分类,统计馆藏抗战前后的抗 战文献数量及类型;对比民国战时文献和战后文献 的出版情况,探讨各类文献的开发利用的方式和开 发程度,为更深一步了解馆藏抗战文献的开发利用 做调研。
31 馆藏抗战文献情况 本次抗战文献 的 检 索 在 年 代 上 将 “1945年 ”作
为一个时间点,统计 1945年前的抗战文献数量,及 抗战后文献数量和总的抗战文献量。
在题名 检 索 中,使 用 “抗 战 ”“抗 日 ”“抗 敌 ”检 索词,分战时和战后进行检索(表 1)。总共检索出 文献 8673册,其中题名包含“抗战”的文献量最多, 为5534册。战时文献总检索量 1866册,战后文献 6807册,战 后 有 关 抗 战 的 文 献 出 版 是 战 时 的 三 倍 多,这里有相当一部分文献的研究是平行的或相似 的。题名分类检索中(表 2),检索出图书中的专著 类文献量最多,为 4252册,其中,1945年前的文献 为 1676册;缩微品文献次之,为 2456册;报纸和期 刊类文献较少,但由于报纸和期刊均为合订本,其具 体的数量不便统计,故以合订本的文献数作统计;硕 博士论文和缩微品文献均为建国后才有的文献,故 没有 1945年前的文献收藏。
摘 要:本次调查利用国家图书馆内 ALEPH系统,分别通过题名和主题词检索,调查国家图书馆藏抗 战文献的数量及其内容,并分类检索期刊、报纸、图书、硕博士论文、缩微品的馆藏情况。通过对比不同类型 抗战文献在战时和战后的出版情况,探究抗战文献的开发利用方式及实际开发情况。调查发现,抗战文献的 开发以影印出版为主,如何在研究揭示的基础上更系统地开发利用抗战文献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北碚区抗战遗址汇报材料

北碚区抗战遗址汇报材料

北碚,抗战历史文化的一座宝库!——北碚区抗战遗址资料北碚区是重庆抗战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地区,抗战历史时期的丰厚文化积淀,奠定了北碚的文化之基、精神之源,也铸就了北碚文化之城、科教之都的城市个性。

一、北碚抗战文化的基本情况北碚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南齐时曾设东阳郡,清代为巴县之白碚镇。

1916年设立江巴璧合特组峡防营,1923年改设峡防团务局,由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担任局长,他在这里整顿治安、兴办教育、发展民生,使北碚成为中国乡村建设的发源地之一。

北碚区文化真正的繁荣期是卢作孚、卢子英兄弟俩主政北碚后的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北碚成为陪都的主要迁建区之一,赢得了“小陪都”的美名,北碚汇聚了当时全国政经界、科技界、教育界、文艺界名流巨擘3000余人。

其中,西部科学院和中国西部博物馆诞生了当时全国1/10的科技成果:“大熊猫”在北碚得到命名,中国第一具恐龙骨架在这里组装,中国第一幅立体世界地图也在此问世,北碚是中国抗战真正的文化大后方。

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在北碚发起了抗战自愿军运动并用民生公司的船队从这里出发,启运第一支川军奔赴抗日前线。

同时北碚是全国同类城市中唯一以省、市命名道路地方,在抗战期间,北碚民众为不忘国耻,日军攻占一个地方,沦陷一个省、市,北碚人民就将其命名一条道路,如辽宁路、吉林巷、黑龙江巷、广州路、南京路、天津路等街名,以此纪念。

抗战期间,迁至北碚的行政机关的有30余个部局级单位,另有科研、文化、宣传、教育、新闻机构52个,国立、私立大专院校16所,这些科学文化教育单位的大量涌进,特别是社会各界名流,文化名人的接踵而至,构筑了独具特色的北碚抗战文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出炉了数以千计的抗战文艺作品,在北碚编辑印刷出版的“抗战本”刊物51种,各种书籍、读物近500种,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留下了丰硕的文化遗产。

其中最有影响的有老舍的《四世同堂》、路翎的《财主的儿女们》等;短篇小说有萧红的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散文、诗集有梁实秋的《雅舍小品》、赵清阁《女杰》等;文化专著有翦伯赞的《中国史纲》、《中国史论集》、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剧本有阳翰笙的《塞上风云》,拍摄的电影有夏衍的《复活》、史东山的《保卫我们的土地》、《还我故乡》等文学作品。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抗战地下印刷与出版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抗战地下印刷与出版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抗战地下印刷与出版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抗战地下印刷与出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以几个方面介绍抗战地下印刷与出版的重要性及其对战争胜利的促进作用。

一、印刷与出版的必要性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与人民面临严峻的挑战。

为了提高国民对战争的认知和理解,抗战地下印刷与出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印刷与出版,可以宣传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观点和思想,鼓舞国民的士气,增强抗战的信心和勇气。

二、抗战地下印刷与出版的形式抗战地下印刷与出版存在于广泛的形式中,比如刊物、宣传册、海报等等。

这些媒介通过文字和图像传达信息,向国民宣传战争的进展和重要的军事行动。

此外,还有一些密文和暗号在发布的文献中隐含,这些信息只有抗战组织和军队能够理解和解读。

三、印刷与出版的困难与挑战抗战地下印刷与出版面临着许多困难与挑战。

首先,抗战期间,大部分的印刷设备和纸张都被日军占领或破坏,因此地下印刷与出版必须面对设备和资源的匮乏。

其次,由于印刷与出版的活动受到极高的监视和审查,地下印刷与出版必须行动隐蔽,时刻准备应对突发事件。

四、地下印刷与出版的组织与网络在抗战期间,抗战地下印刷与出版形成了庞大的组织与网络。

党、军队、学校等机构积极组建了地下工作室和出版社,这些工作室和出版社为地下印刷与出版提供了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

同时,地下印刷与出版的信息也通过地下党组织和军队传递,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庞大的传播网络。

五、地下印刷与出版的重要贡献抗战地下印刷与出版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首先,地下印刷与出版为广大国民提供了战争的最新进展和伟大成就的消息,增强了他们对胜利的信心和希望。

其次,地下印刷与出版也是组织抗日力量、调动民众参与抗战的重要手段。

通过宣传和动员,地下印刷与出版鼓舞了国民的斗志,并帮助组织了许多的地下抗战组织。

最重要的是,地下印刷与出版传递了反对日本侵略的思想和观点,为全国抗战形成了强大的思想共识。

最新-收集地方文献须责任与识见并驾而行———抗战时期北平图书馆收集西南文献述论 精品

最新-收集地方文献须责任与识见并驾而行———抗战时期北平图书馆收集西南文献述论 精品

收集地方文献须责任与识见并驾而行———抗战时期北平图书馆收
集西南文献述论


地方文献作为分布广泛而又非常分散的文献类型,其收集和整理面临着许多困难。

如何充分有效地做好这一工作,不仅需要责任心与勇气,更需要识见与策略。

国家图书馆的前身国立北平图书馆在抗战期间收集云南、四川等地的西南文献,就充分地展示了当时的馆领导及全体职员在收集地方文献方面所具有的无畏精神和过人见识,这对我们今天的文献收藏与整理工作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
地方文献
文献采集
国立北平图书馆
抗日战争由于地方文献的形成及分布都比较复杂,因而收集起来具有相当的难度,对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有更为特殊的素质要求。

国立北平图书馆在抗战期间征集西南地方文献的实绩,向我们充分昭示收集地方文献须责任心与识见力相辅而行。

一、西南文献的危境与北平图书馆的果敢决策西南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民族构成、人情风俗,历来给人们一种十分神秘的印象,也一直为中外机构和学者们所关注。

尤其是在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之后,各方人士既感到迫切需要了解和研究西南,又认为这种动乱的年代正是搜集、收藏各种资料的绝好机会。

当时,除了中日两国的有关机构与个人参与此事外,美英德法等国家也纷纷派人前往,趁机搜掠西南地区的各种文献。

西南地区的各种文献一时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

而在中国方面,由于政府机关和重要文化机构的西迁,使大批的文化人士云集于此,特别是一些历史地理学家如顾颉刚、方国瑜等人的到来,以及北平图书馆。

浅析抗战版文献的现实作用与开发利用——对北碚图书馆馆藏抗战文献的思考

浅析抗战版文献的现实作用与开发利用——对北碚图书馆馆藏抗战文献的思考

浅析抗战版文献的现实作用与开发利用——对北碚图书馆馆
藏抗战文献的思考
梁夏夏
【期刊名称】《重庆图情研究》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抗战版文献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定时期的文化产物,有着对抗日战争这一客观历史事实丰富而充分的记载。

研究和利用好抗战版文献是我们每一个从事图书信息工作的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文从抗战版文献的现实作用和开发利用途径两个方面作了简略的介绍和探讨。

参考文献2。

【总页数】3页(P28-29,54)
【作者】梁夏夏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图书馆,重庆400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3
【相关文献】
1.重庆图书馆馆藏抗战文献资源撷华——以抗战图书为例
2.抗战文献的保护与利用研究——重庆图书馆馆藏抗战文献民歌民谣的主题意蕴
3.抗战时期的说唱艺术研究——基于重庆图书馆馆藏抗战文献调查实践
4.抗战文献的国际交流机制与合作模式初探——基于重庆图书馆海外抗战文献的前期调查征集工作的思考
5.重庆
图书馆馆藏经济类抗战文献统计分析与价值评估——重庆图书馆抗战文献个案调查报告之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制书 目是充 分 利用 抗 战版 文献 的基 础 工作 , 根据 我馆 的具体 情况 , 编 制 出书本 式 和卡 片式 目 应 录。有 目的 、 有选择 地编制 出专 题书 目, 利用 计算 机 系统 建立多个专 题 书 目文 本库 , 通过 图 书馆 网站 发 布, 以起到宣传 和 资源 共享 的 目的。把编 制 的书 目 有针 对性 地发往科 研 、 育 、 教 院校等 单 位 , 引研 究 吸 人员利用馆藏 文献资源 。 22 采取拍摄 、 微、 印等 方式加以保存和利 用 . 缩 复 应配 合全国图 书馆 文献 缩 微复 制 中心 , 馆藏 把 较好 、 版本稀少 、 有学术研究价 值和具有 文物 价值 的
片阅读机查找 所需 资 料。 同时 , 配置 数码 相 机 和扫 描仪 , 据读 者 和科研 部 门 的要求 , 根 用拍 照 的方式 , 复制文献资料 。这样 既可减少 因经常 翻阅原版文 献 而造成的 自然 损坏 , 能避 免历 史 文献 不能 外借 流 又
料发现 , 馆藏 的《 世 界》、 北 碚月 刊》、 嘉 陵江 日 新 《 《
区对 抗 日战争 客 观 实 际 的 历 史 记 载 。通 过 对 这 些 文
族责任感 和使 命 感具 有 深远 的历史 意 义 和现 实 意
义。
抗战时期 , 由于北碚 图书馆地 处抗 战 时期 国民 政府 陪都—— 重庆 的迁建 区 , 为北碚 图书 馆能够 收 集到 比较丰富 和独 特的抗战版文献提供 了得 天独 厚 的条件 , 抗战版文 献 目前 已成 为北 碚 图书馆 的一个
文献资料为线 索 , 对部 分抗 战文 化遗 址 进行 了修 缮
保护 ; 先后恢 复建立 了“ 老舍故居”, 梁实秋寓居 北碚 时的“ 雅舍 ” “ 作 孚纪 念 馆 ” “ ,卢 , 复旦 大 学 旧址 ” , “ 相辉学 院陈列室” 等一批 具有 学 术研究 性 、 物性 文
的 人 文 景 观 。充 实 和 突 出 了北 碚 作 为 旅 游 文 化 区 的
13 开 展 爱 国 主 义 教 育 。 进 地 区精 神 文 明 建 设 . 促
数字信息空 间被 高度压 缩 , 有利 于原 版 文 献的长 期
保存和数字信 息 的交流 利用 ; 数据 库在 存储 和检 索 信息方面还应 具有 专题 文献 模 糊检 索 , 心文献 目 核
录 浏 览 和 学 术 研 究 动 态 三 个 方 面 的显 著 特 征 。
t e de e o me ta d u i z to fb t h n l r rel nr du e n ic s e h v l p n n tl a in o oh c a nes we e b ify i to c d a d d s u s d.2 Re s i f. Ke o ds W a e so ie anr yW r rv rin ltr t e;Roe; De eo l v lpme t n CLC Num be G2 r 53
d t fe ey p ro o e g g d i u h wo k n t i p p r h e i fw rv ri n o e r l f i rt r n uy o v r e s n wh n a e n s c r .I h s a e ,te r a t o a e so ft o e o t au e a d l y h le
重 要 馆 藏 特 色 。 随 着历 史 的 发 展 , 会 的变 迁 , 何 社 如 正 确认 识 抗 战 版 文 献 的现 实 作 用 , 样 运 用 科 学 手 怎 段 开 发利 用 这 一 “ 化 资 源 ” 是 摆 在 我 们 面 前 的 十 文 ,
2 8
献资料 的发掘 整理 和宣传 报道 , 以深化 对这 段历 可
中华 民族千百 年来 所 创造 的 璀灿 的 民族 文化 , 不仅 在古籍 中得 到 了集 中体现 , 而且 在抗 战 版文 献 中更充 分展现 了鲜 明的 民族特 色和 中华 民族的优秀 传统 。这就 给有关历史科学 和传统 文化 的研 究提供 了大量 的原始 资料和丰富 的素材 。比如通过 整理资
Jp n s r i o cl at bet e .R sa h a d m k o du eo a es n o tel e tr i teb u d n a a eeWa s r a f jci l h ti c o v y ee r n a eg o s f r r o f h i r u e s h o n e c w v i ta
重庆 图情研 究
21 0 1年第 1 ( 期 总第 1 2卷第 4 3期 )
浅析 抗 战版 文 献 的 现 实作 用 与开 发 利 用
对 北 碚 图书馆 馆 藏 抗 战文 献 的思 考
梁夏 夏
( 重庆 市北 碚 区图书馆 , 庆 ,0 7 0 重 4 00 )
摘 要 抗 战版文献作 为 中国历 史上一个特 定时期的文化产 物, 着对抗 日战争 这一客观历 史事 实丰 有
目前 , 国的改 革开放和经济 建设 全面发 展 , 我 北
碚 区也 制 定 了 “ 业 强 区 、 教 兴 区 、 游 活 区 、 态 工 科 旅 生
靓区 ” 的宏 伟 目标 , 这既为抗战文化 资源 的开发利用
提供 了广 阔的 、 更为有利 的社会环 境 , 同时也对 抗 战
版 文 献 的 开 发 利 用 提 出 了 新 的 、 高 的 要 求 。我 们 更 必 须 深 刻 认 识 开 发 利 用 抗 战 版 文 献 的 意 义 , 住 创 抓
抗 战 版 文 献 复 制 成 缩 微 胶 片 , 查 阅 者 通 过 缩 微 胶 让
文化底蕴和特点 , 提升 了北碚 对外交 流的形 象 , 改善 了北 碚的招商 引资环 境 , 引 了中外朋 友 来 此投 资 吸 旅游 , 有力地推 动了当地经济 的发展 。
12 帮 助 科 学 研 究 , 扬 中华 民 族 的 优 秀 传 统 . 弘
() 1 信息 的集 散 。抗 战 版文 献除 了少量 的专 题 研 究著述外 , 大量 的 当地 抗 战信 息是 散见 于各 种 当
地 报刊上的 、 版周期短 的、 系统 的 、 完 整的 “ 出 不 不 资
建示 范图书馆 的契机 , 对抗 战版文献 妥善保 存 , 确 在 保“ 万无一失 ” 的前 提下 , 积极 探 索抗 战版文 献得 以 充分 开发和有效利用 的途径 。比如通过对 馆藏抗 战 版 图书的整理挖掘 , 办抗战 版图书精 品展 , 举 利用 独 特 的馆藏优势对本 地 区的中小学生进行 定期 的爱 国
富 而 充分 的记 载 。研 究和 利 用好 抗 战 版 文 献 是 我 们 每 一 个从 事 图 书信 息 工 作 的人 义 不 容 辞 的 责任 。 本 文 从 抗 战版 文 献 的现 实作 用和 开发 利 用途 径 两 个方 面作 了 简略 的 介 绍 和 探 讨 。 参 考 文 献 2 。
关键词 抗战版文献 作 用 开发利 用
中 图分 类 号
G 5 23
文献标识码

T eR a t n e e p n oeo eWa es nL trt r h e fya dD v l me t l ft rV ri i au e i o R h o e
— —
Th i k n ft e Bebe i r r g W a ri n Lie au e e Th n i g o h i iL b a v rVe so tr t r
Absr t W a e so i r t e,a p cfcpe o fChie ec lurlp o u t t ac rv ri n lt aur e sas e ii r d o n s u t a r d c s,weld c m e td t e Sno— i l o u ne h i
人深思。虽然时过境 迁 , 至今 仍是 亚洲 各 国乃至 全
世 界 关 于 “ 平 与 发 展 ” 论 的话 题 。发 掘 抗 战文 化 和 讨 资 源 , 于 认 清 复 杂 多 变 的 国 际形 势 , 强 我 们 的 民 对 增
儿女为挽 救民族 而奋 勇向前 ; 当然 , 中也 不可避 免 其 地带 有一定 的历史局 限性 , 我们 应 当本着 鉴 史资政 的态度 , 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 唯物主义 的立场 、 观 点与方法 , 正确认识和评价抗战版文献 的现实作用 。 1 1 提供决策依据 , . 促进经济建设发展 许多抗战版文献尤其是 一些 当地 的报纸 、 期刊 、 文学 作品以及 当时一 些领 导人 的著述 , 有着 本地 都
中华 民族 有着 几千年 光辉 灿烂 的古代 文 明史 ,
在 这 源 远 流 长 的历 史 长 河 中 , 们 的 祖 先 为 我 们 留 我
分 重要 的课 题 。
下了无 比丰富 和极其 珍贵 的历 史文化 遗产 。然而 , 在中 国 的近 现 代 史 中尤 有 一 段 悲 壮 的 民族 斗 争
史— — 抗 日战 争 史 让 人 不 能 忘 记 。它 发 人 深 省 , 让
1 认 识 和 评 价 抗 战 版 文 历史 时期 的产 物 , 既 是一种文化现象 , 时又是对 这一 时期史 实 的最好 同
见证 。抗 战版 文 献 作 为 民 族 危 亡 时 期 的 文 化 产 物 , 其 中诞 生 了不 少 优 秀 的文 化 作 品 , 励 了 一 批 中华 激
报》 等文 献 登载 了大 量关 于卢 作 孚 的 资料 和 照 片 。 为“ 卢作 孚研究 中心 ” 的研究 人员 提供 了相关 资 料 , 使得他们的研究课题得 以顺利完成 , 相继 出版 了《 卢
通 的局限 。通过 邮寄复 印件 、 照片 、 发送 电子 邮件 等
方式满足不 同层 次读 者 的要求 , 提高 文 献资 料 的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