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传染性法氏囊病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合集下载

鹌鹑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和治疗

鹌鹑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和治疗

肉鸡 。
肠有 多量 溃疡灶 覆盖 , 有的 肠壁 穿孔 ,
按 此 方 法 治 疗 2d后 ,红 色 粪便
( )临床 症状 鸡群 采 食量 明显 个别 病鸡 /H 壁上 有 出血 点 ,小肠 比 明显减少 ,大群精神好转,采食量增 二 J ̄ ,
下降 , 患病仔鸡羽毛松乱 , 倦怠无力, 正常 体积 肿大 2 , 腔 内充满血 液 , 加 ,3 鸡 只零 星 死 亡 ,基 本恢 复 d后 倍 肠
整个 发病 期 表现 为发 病 迅速 、发 病率 血 , “ 呈 紫葡萄 样 ” 外观 。 感染 后 7~ 1 羽 鹌鹑一天用量 ,每 日 0 一剂 ,每只鹌鹑 高和 死亡 率低 的特 点 。
d发生 法 氏囊 萎 缩 ,有 的腺 胃乳头 轻 每天 3~6 , 4 湖 艮 连用 3~4 。 分 次 m1 。 d 3 .为提 高 治 疗效 果 ,在 以 上 治 疗 的 同 时 , 可给 予 辅 助 治 疗 和 特殊
0 溶 痢 ,排 白色 或淡 绿 色稀 粪 ,腹泻 物 中 变化 和 实验 室检 查诊 断为 鹌鹑 传 染性 60 0ml 化 ,让 鹌鹑 自由饮 用 3d, 含有 尿 酸盐 ,肛 门 周 围的羽 毛被 粪污 法 氏囊病 。
染 , 鹌 鹑精 神沉 郁 , 毛蓬 乱 , 食 , 病 羽 不 卧地 不 起 ,两翅 下垂 、垂 头 闭 眼 ; 初
6 I 6 投稿信 箱s d 2 0 @2 3. e y k0 7 6 n t
I 兽医门诊l E f 2 2性肠炎与小肠球虫混合感染的诊治
格 日勒
{ 大连普兰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 中心 ,辽宁大连 16 0 2 0) 1
( )发病 情况 2 1 年 4月 ,大 肿大 ,十 二 指肠 肠壁 增厚 发红 ,上面 用 5d。 一 01 连普 兰 店 市 某 一养 殖 户 饲 养 250只 有麸 皮样 伪 膜覆 盖 ,小肠 的后 部 及盲 0 3 VK3 . 和鱼肝 油粉 ,全天 饲喂 。

肉鹅传染性法氏囊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肉鹅传染性法氏囊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5 —1 1
1 . 1 流行 病 学诊 断 该 病 主 要 发 生 于 2 0 日龄
以 内 的雏 鸭 ,发 病 率 和 死 亡 率 可 达 9 0 %~ 1 0 0 %, 且 发 病 日龄 越 小 。死 亡 率 越 高 。 近 年来 , 1 月 龄
脏肿 大 3 ~ 4倍 . 肝 脏 上 有 白色 的纤 维 包 膜 , 腺 胃 乳 头 有 出血 . 肌 胃 内粘 膜 难 以剥 离 , 内 金 下 的 角 质 层 有 出血 , 小 肠 浆 膜 层 有 不 间 断 的 出血 斑 , 小
2 临床 症 状 鹅精 神 不振 , 有 闭眼缩 头 , 颈 部羽 毛逆 立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4 — 2 7
菌 范围 , 并有 效杀灭耐药菌株 而提高治疗效果 。 有些 养殖 户不 了解药 物抗 菌谱 和理 化特性 , 随 意将 两 种 或 多 种 药 物 配 合 使 用 ,如 将 青 霉 菌 与 土霉 菌 配合 使 用 , 这 是 禁 忌 的 。有 的 养 殖 户 盲 目 增 加 药 物 品种 .其 实 有 些 药 物 配 合 使 用 不 当 药
殖 户 治 愈 心 切 。常 用 药 一 两 天 不 见 明 显 好 转 又
更换 品种 , 结 果 拖 延 了病 程 。 2 . 7 注 意 用 药 方 式 种 鸭 发 生 疾 病 时 , 宜 采 用 饲 料 给 药 或 饮 水 给药 的 方 式 进 行 治 疗 。如 果 鸭
饮 水和采食废绝 , 必须抓 鸭给药或注射 给药时 , 应 在 暗 光 或 蓝 光 下 进 行 , 以 免 产 生 应 激 而 影 响 产蛋 。
文 献标 识 码 : C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 1 0 8 5 ( 2 0 1 3) 0 3 — 0 0 2 6 — 0 2

野生动物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 - 特种种养种养技术

野生动物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 - 特种种养种养技术

野生动物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特种种养种养技术大肠杆菌病(本病是由大肠杆菌埃氏菌的某些致病性血清型菌株引起的疾病总称),是由一定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

各种动物及禽类都可发生,特别是幼畜和仔畜和雏禽尤为常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表现为严重腹泻和败血症,常造成死亡。

近年来,该病的流行日趋严重,已成为危害雏禽主要细菌性疾病之一,应引起足够重视。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野生动物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

1、流行病学各种动物都有大肠杆菌病的发生,特别是仔兽十分易感。

毛皮动物如海狸鼠、北极狐、银黑狐、半月龄以内的仔兽最易感,且死亡率较高,可为38%~60%。

水貂和紫貂哺乳期有一定抵抗力,但在断乳后最敏感。

除成年紫貂较易感外,其他成年毛皮动物除非直接食人毒力较强或数量较大的病原性大肠杆菌而感染发病外,一般情况下易感性不强。

野生猫科动物无论幼龄的,还是成年的,对该菌都有较高的易感性,致死率也较高。

有报道感染大肠埃希氏菌病的猫科动物有狮、金钱豹、雪豹、东北虎、华南虎、黄金猫等。

报道比较多的其他易感动物,还有骆驼、鹿、犀牛、象、大熊猫等,一般幼龄动物的易感性较成年动物高。

家畜中仔猪、犊牛、马驹、羔羊等对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也很敏感,常感染发病,特别是当母体初乳中对某种血清型菌所产生的某种毒素缺乏相应的抗体时,常使整窝或整群幼畜发生感染。

野生禽鸟类对大肠杆菌较易感的种类有珍珠鸡、火鸡、鸽、鹌鹑、鹧鸪、金丝鸟、野鸭、天鹅、雁,家禽有鸡、鸭、鹅。

产卵母禽及水禽还多发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疾病,可造成大批死亡,一般发病率为25%,死亡率为10%~20%,受精率下降10%~20%,出雏率下降15%~30%,育雏率下降10%~20%,可造成严重的损失。

2、临床症状有的病例呈急性败血症经过,事先看不到任何临床症状就突然发病死亡。

慢性经过的病例,其症状可逐渐发生和发展,前期为精神沉郁,活动减少,食欲减弱,持续性腹泻,其粪便为灰白色、黄色或暗灰色,混有黏液。

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3 实验 室 检 测 3 . 1 病 料 采 集
沉 淀 线 末 端 相 吻 合 ,判 定 为 法 氏囊 阳 性 。
根 据 发 病 情 况 、 临床 症状 、病 理 解 剖 和 实验 室检 测 ,确 诊 本 病 为 鸡 传 染性 法 氏囊 病 与 不 稳 、排 白 色 稀 便 等 ,尸 体 剖 检 与 自然 发 病 的 病 变 一 致 ,而 对 照 组 1 0羽 鸡 健 康 。
3 . 5 药 敏 试 验
某 养鸡 户刘某 于 2 0 1 2年 3月 1 5引 进 8 0 0 0只 蛋 鸡 ,采
用 地 面平 养 方 式 饲 养 。3月 2 3日 ,育 雏 鸡 群 注 射 了重 组 禽 流 感 病毒灭活疫苗 ( H 亚 型 ,R e 一 5株 ) ,2 4日育 锥 鸡 开 始 发 病 ,鸡 群 中 约 有 2 0 %卅 现 腹 泻 等 症 状 。业 主 怀 疑 注 射 疫 苗 引 起 ,给 鸡 群 投 喂 了土 霉 素 、环 丙 沙 星 、解 囊 散 等 药 ,但 没 有
确 诊 病 因 ,对 症 下 药 是 防 控 和 治 疗 该 病 的 关键 。
1 发 病 情 况 与 临 床 症 状
用 2 4 h的纯 培养 物 ,通 过 腹 腔 接 种 1 5日龄 鸡 1 0羽 ,每 羽 l m l ,并 设 对 照 组 l 0羽 。每 羽 注 射 生 理 盐 水 l ml ,2 4 h后 试 验 组 死 亡 6羽 鸡 ,并 出 现 典 型 的发 病 症 状 。 如 呼 吸 困 难 、
接 种 于 鲜 血 琼 脂 培 养 基 ,置 于 3 7 ℃ 温 箱 中 ,观 察 2 4 h , 菌 落 呈 灰 白色 、 圆形 、 隆 起 、湿 润 露 滴 状 ,无 溶 血 现 象 。 未 见 不 同菌 落 , 挑 一 菌 落 涂 片 , 姬 姆 萨 氏 、革 兰 氏染 色 后 镜

什么是鸟大肠杆菌病如何防治?

什么是鸟大肠杆菌病如何防治?

什么是鸟大肠杆菌病如何防治?
该病是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鸟类发生的一种传染病,在临床上有多种表现。

致病性的菌株,经常栖居在外表健康的鸟的肠道中,当鸟遇到不利的应激因素(感染、过冷、过热、长途运输、饲料突变)时,这些菌株就可引起鸟发病。

鸟蛋经常污染有大肠杆菌,且饲料和饮水也常被污染,这些都是传染源。

有时人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1)临床诊断。

鸟感染大肠埃希氏杆菌后,临床上可呈不同的表现:
①幼鸟发生脐炎:雏鸟脐孔红肿,常有破溃,腹部胀大,较易死亡。

②气囊病:经常由本菌和其他菌混合感染气囊所致,气囊壁增厚,并有渗出物附着。

③败血症:急性死亡。

有时易引发眼炎、腹膜炎、心包炎。

剖检可见肝脏、脾脏、肾脏肿大,肠粘膜有出血。

但仪靠临床症状不易确诊,需做实验室诊断。

(2)防治。

对于家禽,预防本病已开始用菌苗来免疫的方法,但由于血清型甚多效果不很理想。

为了预防鸟发生本病,主要应加强饲养管理,对鸟蛋在孵化前消毒,避免和减少不利应激因素的出现。

若发生本病可用抗菌素进行治疗,但最好做药敏试验,选用敏感的药物。

氯霉素l克/千克饲料,连用5-7天;庆大霉素5万单位/千克饮水中,连饮5天,也可用些磺胺类药物。

局部可用消炎药涂擦(如紫药水、新霉素膏)。

一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与体会

一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与体会
坏 死斑 , 脾脏 稍肿 大 。
44 党参、 . 黄芪、 金银花、 板蓝根、 大青叶各 30 , 0 蒲 g 公 英 4 0g 甘草 ( 皮) 0 , 0 , 去 10g 文火 煎 沸 , 放冷 取 汁 , 1
日 3次饮 用 , 连用 3d 。
3 实验室诊断 3 1 涂 片镜 检 无菌 操 作 , 取病 死鸡 的肝 脏涂 片 , . 采 经革兰氏染色 , 镜检 , 发现大量革兰阴性, 两端钝圆、 无芽孢的短杆菌 , 呈两极着色特性 。 3 2 细菌分离 . 无菌操作, 采取病 ( 鸡的肝脏 , 死) 用
AS F首 次在 非洲 大 陆 以外 的地 区 出现 , 萄牙 里 斯本 葡
检测和严格有效的封锁扑杀等措施取得成功的。
1 流行 病 学 发 病猪 的 血液 和分 泌物 中含 有 大量 病毒 , 钝缘 蜱 属 的软 蜱 可 以感 染、 繁殖 并传播 病 毒 , 因而 带毒 家 猪 、 野 猪和 钝 缘蜱 都 是该病 的宿主 和传 染源 。研 究表 明, 钝 缘 蜱 属 的软 蜱 , 尤其 是 O. uaaO.rt U 等 钝 mobt、 e aCS r i 缘 蜱 ,其 寿命 可 长达 2 0年之 久 ,不仅 可 长 期携 带病 毒, 也可 通 过 交配 和 卵传 递 病 毒 。AS V 主要 通 过 消 F
1 临床症 状
33 生化反应 无菌操作,挑取单个菌落经营养 肉 . 汤增菌后, 进行常规生化试验: 分离菌能发酵葡萄糖 、
乳糖 和蔗 糖 , 产酸 又产 气 , 不分解 淀粉 和肌 醇 ; 甲基 红 试验 阳性 , P试 验 阴性 。 V.
3 4 琼脂扩散实验 ( G )无菌操作, . A P 采取病 ( 鸡 死)
机场 附近 的猪 场 因饲 喂 了来 自安 哥 拉航 班 的 泔 水 而

鹌鹑常见的疾病的诊治

鹌鹑常见的疾病的诊治
、改善环境条件等方面来进行综合防治。
05
鹌鹑常见中毒性疾病
鹌鹑农药中毒
症状
鹌鹑农药中毒时,会出现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口流白沫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昏迷。
原因
鹌鹑农药中毒一般是由于吃了被农药污染的饲料或饮水,或者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农药使用不当,造成环境污染。
防治
预防鹌鹑农药中毒的关键是严格控制饲料和饮水的质量,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同时要避免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过度使用 农药。治疗鹌鹑农药中毒可以使用解毒剂和催吐剂,严重时需要洗胃和灌肠。
鹌鹑蛔虫病
症状
鹌鹑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于鹌 鹑肠道引起的疾病,感染后表 现为食欲不振、消瘦、贫血、 下痢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
死亡。
诊断
通过观察鹌鹑的粪便和症状, 可以初步诊断是否为鹌鹑蛔虫
病。
治疗
使用抗蛔虫药物,如阿苯达唑 、伊维菌素等,进行治疗。
鹌鹑外寄生虫病
症状
鹌鹑外寄生虫病是由跳蚤、螨虫等寄生在鹌鹑体表引起的疾病, 感染后表现为瘙痒、不安、脱毛、皮肤炎症等症状。
鹌鹑脂肪肝综合征
总结词
鹌鹑脂肪肝综合征是指由于肝脏中脂肪积累 过多而引起的疾病,常常导致肝脏肿大、腹 水等症状。
详细描述
鹌鹑脂肪肝综合征的原因主要包括高脂肪饲 料、缺乏运动、环境应激等。该病对鹌鹑的 生长发育和产蛋量都有较大的影响。肝脏肿 大是该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同时还会伴有食 欲不振、精神萎靡、体重减轻等症状。治疗 该病主要是通过调整饲料配方、增加运动量
症状表现
贫血,消瘦,食欲减退,肝、脾 、肾肿大,死亡率较高。
防治方法
无有效治疗方法,主要通过预防手 段,如接种白血病疫苗,加强饲养 管理。
02
鹌鹑常见细菌性疾病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继发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继发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关键 词 : 染性 法 氏囊 ; 传 大肠 杆 菌 ; 菌分 离; 细 药敏 实验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f D又称传染性法 氏囊炎或腔上囊 炎。 』 ) B 是 由法氏囊病 毒( D r I 、引起的鸡和火鸡 的一利, B 1 急性 、 接触性 、 免 疫抑制性疾病 , 发病率高, 病程短, 具有“ 一过性” 点的传染病f 特 ・ I 。
睥 )样 品 数 为 4只。 ,

-- 4=“+
・+ ・
“+
”+
・+ ・
・ ・十
“-4 “+ - '
”+
・+ ・
“+
”+
・—+ ・ +一・+ ・”+
・+ ・
”+
一+
“+
*-+ 一 - 十
”-4 一十 -
-十
一+
一十
一十
一十
一— _ .十 + .
一—+ 一 ”—十 - _一 一一— - +一* 卜 一 — .— - —- 卜 .1一
断提高 , 鸡大肠杆 菌病不断地住我 罔蔓延和扩散 , 该病住临J 末上 表观为气囊炎 、 心肌炎 、 畋 【症 、 炎 、 黄性腹膜 、 急性 f 肠 『 【 卯 输卯
管炎 、 膜炎 、 滑 脐带 炎 、 眼球 炎 、 肠 杆 菌 性 肉 芽肿 和 关 节 炎 等 伞 大 病 I 病率 可 达 3 % ~6 % , 死率 可 达 3 ~ 0 。 有 。 发 0 0 病 0% 5 % 在
防治研 究, 许蓓 , , 女 本科 , 山西石 楼裴沟 中学。
31 . 1病料

通讯作者 : 闫芳 (9 6 )女 , 1 6一 , 博士 , 副教授 , 主要从 事动 物传 染病的诊 断与 防治研 究和兽 医微 生物及免 疫学教学。

一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一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清液 , 经绒 毛 尿囊 膜 ( C A M) 接种 9 ~ 1 0 E l 龄鸡胚 , 鸡 胚 常 于4 ~ 6 d 后死 亡 , 观察 尿囊 膜 和死 胚 病变 并 记 录结 果 。 1 . 4 . 7 琼 脂 凝 胶 沉 淀 试 验 采 集 发 病早 期 的 血液 样 品 , 2 周后再采血样 , 并 分 离 血 清 。 无 菌 采取 1 0 只 鸡 左 右 的
症状 , 排鸡 蛋清样或米汤样或 暗红色汤稀样稀便 , 采食量 下降, 陆续 出现死亡 , 死亡鸡 只干瘦 。 2 . 1 . 2 剖检变化 剖检 8 只病死鸡 , 部分鸡只可见气囊
? 昆 浊 增厚 , 心包 膜 、 肝 脏 表 面有 黄 白色 干 酪样 物 ; 还 有 一
案( 中央 1 个 孔 和外 周 6 个孑 L ) , 放 在琼 脂 板 下 面 , 用 批 孔 器 打孑 L , 并 剔 去孔 内 琼 脂 。孔 径 为 6 m m, 孔距 为 3 m m 。 中央 孔加 I B D的 阳性 血 清 , 1 、 4 孔 加 入 已知 抗 原 , 2 、 3 、 5 、
中图分 类号 : ¥ 8 5 8 - 3 1 文 献标识 码 : B 文章 编号 : 1 0 0 4 — 5 0 9 0 2 0 1 4 0 3 — 0 0 4 8 — 0 2
鸡传 染性法 氏囊病是 由法 氏囊病毒 引起雏鸡 的一 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 染病 , 为禽类 三大主要疫病之一 , 该病 以法 氏囊 肿大 、 肾脏损 害为特征 , 表现 为法 氏囊损
1 月龄 2 0 左右 的小 白鼠 8 只, 由驻 马店市动物疫病
预 防 控 制 中心 自行 饲 养 , 鸡 胚 为 购 自驻 马 店市 某 鸡 场 孵 化5 ~ 1 1日龄 的非 免疫 鸡胚 。

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继发混合感染的诊治

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继发混合感染的诊治
维普资讯
N o n g G u n K e J i
肉 鸡 传 染 , 法 氏 囊 病 继 发 I 生
混 合 感 染 的 诊 治
2o 0 7年 3月 中旬 ,某养 鸡户 引进 l 0 O只 肉雏 0
鸡 , 上散 养 , 3 日龄 突然发 病 。据 畜主介 绍 : 地 于 5 该 鸡 群 在 3 日龄 时 曾皮下 注射过 禽 流感疫 苗 , 注射 3 在 疫苗 之 前精 神 状况 一 直 良好 , 食 、 采 饮水 正 常 , 任 无
群交叉 感染 , 少不应 有 的经济损 失 。 减
2饲养 管理较 差 , 造成本 次传染 病发 生 的另一 . 是
个原 因。
润 、 珠状 灰 白色 菌 落 , 溶血 环 , 露 无 挑取 典 型菌 落 涂 片革兰 氏染 色镜 检 ,可见 大量 的两极 浓 染 的革 兰 氏
阴性 球杆 菌 。
性 ;8小时后 的蛋 白胨 水作靛 基质试 验 为阳性 , 4 判定
1 Ⅱ 饲养管 理 , .强 力 保持 鸡舍 清洁卫 生 , 隔离病 鸡 , 彻底 清 除 垫 料 , 证 鸡舍 干燥 通 风 , 保 同时 用 02 .%百 毒杀带 鸡消毒 , 每天 1 , 续 4天 。 次 连
2 对 发病初期 的病鸡 和 同群 尚未发 病的假 定健 . 康鸡 群 ,全部用 抗鸡传 染性 法 氏囊 精制 高 免蛋 黄抗
试 验 阴性 , R 试 验 、 基 质试 验 为 阳性 , M.. 靛 判定 该 菌 为 大肠杆 菌。
何 病态 反应 。接种 2天后鸡 群陆 续开始死 亡 , 每天死
亡数 量 3 7只不 等 ,到接 种后 的第 4天鸡群 的死亡 -
率开始 上升 , 死亡 5 2只时 , 到我团兽 医站求诊 。

蛋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蛋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定 管 中做生 化 实验 。
病 鸡 出现 精神 沉郁 , 食欲 减退 , 或废 绝 , 毛 羽
松 乱 , 头 闭 眼 , 盹 、 堆 ; 黏 稠 如蛋 清 样 稀 缩 打 挤 排
结 果 , 菌 能 发 酵 葡 萄 糖 、 糖 、 露 醇 、 芽 该 乳 甘 麦
糖 , 发 酵 蔗糖 、 基 质 和 甲基 红 实 验 阳性 , P试 不 靛 V—
2临床 症状
色. 可见 大量 的革兰 氏 阴性 两端 钝 圆 的杆菌 , 无 菌 在 条件 下取 出上述 病料 组 织接 种 于 营养琼 脂 、麦 康 凯 和 营养 肉汤 培 养基 上 , 3 ℃培 养 2 经 7 4小 时 , 培养 在 琼 脂上 生 长 出表 面 隆起 、 滑 、 润 、 白色 透 明 的 光 湿 灰 菌落 ;在 麦 康凯 培养 基 上生 长 出大 小一 致 的红 色 黏 性 菌落 ; 肉汤 培养 基 上 浑 浊 , 色 镜 检 , 见 革 兰 在 染 可 氏 阴性杆 菌 ,取 肉汤 培 养物 接种 于 细菌 生 化微 量鉴
5防治对 策 51紧急接 种 .
交 界 处 有 出血 斑 或 条 状 出血 带 ;肠 道 内 黏 液增
对 1 t 以 内的雏 鸡 , 传染 性 法 氏囊病 精 制 5E龄 用
今 日畜牧兽医o 1 年第 1 期 2 01 1
禽业导航
剞 “ 咏 健 卯散 ” 八 在 蛋 鹂 生产 的 应 用
取病 死鸡 的心脏 、脾做 组 织涂 片 ,经 革 兰 氏染
王某 养鸡 户 , 种鸡 孵 化场 购 进 海塞 克 蛋雏 从 鸡 30 0 0只 , 采用 地 面平 养 育 雏 , 稻 草垫 料 、 用 火 炉采暖 , 由于气 温 突然变 化 , 使雏 鸡 精 神异 常 , 食 量 减少 ,3日龄早 晨 突然发 病 ,户 主误认 为 患感 1 冒和。 痢疾 ,立 即用氟 哌 酸 和土霉 素 药 物治 疗 , 病 情 仍末 得 到有 效控 制 。 病期 全 群发病 鸡 1 6 2 0只 , 发 病率 4 %, 亡 3 8只 , 亡率 2 . 2 死 5 死 84 %。

传染性法氏囊病

传染性法氏囊病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原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划归于呼肠孤病毒亚群。

病毒呈六角形,无囊膜,呈20面体对称排列。

核酸为双螺旋RNA。

病毒对腔上囊有亲嗜性,能破坏所有淋巴细胞,特别是B细胞。

其次是脾脏、胸腺、盲肠扁桃体等组织。

感染的明显期,腔上囊(BF)的含毒量最高,经冻结、融解和超声波处理后的50%BF乳剂,其感染效价达108.5EID50/ml。

其次为脾脏。

到感染后期,BF中的病毒消失。

病毒能在鸡胚中生长繁殖,使鸡胚致病。

又能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中培养繁殖,产生细胞致病作用。

病毒在56℃3小时,其感染效价不受影响;抵抗60℃90min,仍有抵抗力。

在70℃以及在pH12的强碱性溶液中,即使经1小时,也不能被杀死。

该病毒对乙醚、氯仿有抵抗作用。

流行病学人们一直认为,自然感染仅见于鸡,但最新资料报道,除鸡外,鸭、鹅也能感染。

一般侵害2~11周龄的鸡,但多以3~6周龄的鸡受害严重。

病鸡、带毒鸡为主要传染源,同易感鸡之间有高度的接触传染性。

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或者通过带毒的中间媒介物(如饲料、饮水、垫料、尘土、粪便、鸡舍各种饲养器具及人员、昆虫等)散播。

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主要见于6~7月份。

症状本病的发生常以死亡病例突然开始,在4~5天的急性期之后,继之持续3~4天的消减期。

流行多持续5~9天,平均7.5天。

死亡率在头几天内急剧升高,第四天后又迅速下降,呈尖峰式死亡曲线,此为该病重要特征。

病鸡主要表现停食、停饮水,呆立或卧地不动;排微黄色或白色带泡沫稀粪;或粘液性下痢而使肛门周围污染,严重脱水。

发病率一般为1%~30%,死亡率约为20%。

饲养管理条件差、流行时鸡的年龄愈小,则发病率与死亡率愈高。

病理变化法氏囊在感染的早期,表现为充血、水肿和肿胀。

感染后2~3天,其体积可为正常的2倍左右,此时法氏囊变圆,浆膜覆盖有淡黄色胶冻样渗出物,表面的纵行条纹显而易见,法氏囊呈奶油黄色,严重病例,法氏囊出血,呈紫黑色。

切开后,其粘膜皱褶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腔中有脓性分泌物。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抑制性疾病 , 可造成机体防御系统受损 , 响疫苗 影
免 疫效 果 ,也增 加 了鸡 只对 其 他病 原 体 的易 感 性 , 管 内有 粘 液 , 肝脏 与 腹 腔 粘 连 , 周 炎 、 包 炎 、 肝 心 气
胸 26 ; 使 鸡群 发 生 混合 感染 , 给养 殖户 造 成不 同程 度 的经 囊 炎 、 腔壁 上 有 大 片 的黄 色 干 酪 样 物 (/ ) 腹 腔
济 损失 。
积有 黄 色液 体 ,肝 脏 表 面覆 盖着 黄 色 的胶 冻状 物 、 肝边 缘 钝 圆(/)肝 脏 质脆 , 脏 表 面有 针 尖 大 小 1 ; 6 脾 的 白色 坏 死点 , 肾脏 肿胀 、 花 斑 肾 , 尿 管 内有 尿 呈 输
1 基 本 情 况
21 0 2年 5月 1 1日,一 养 殖 户 购 人 一 批 (0 酸 盐沉 积 , 氏囊 肿 胀 、 面有 黄 色胶 冻 样 物 附着 、 50 法 表
死亡 1 只。养殖户带 症 状
食 欲 减退 , 饮欲 增 加 , 白色 或黄 色 稀便 , 听到 鸡 拉 可
收稿 日期 :0 2 0 一 1 2 1 — 6 l 施平安 , ,9 0年生 , 男 17 本科 , 兽医师。
1病 原学检 查 。无 菌取病 死鸡 肝 脏 、 脏 、 ) 肺 脾脏 组 织 涂 片 , 兰 氏染 色镜 检 , 观察 到 两 端 钝 圆 的 革 可 2 细菌 分 离 培 养 。无 菌 取 病 死 鸡 肝 、 、 和 ) 脾 肺
只 )0日龄 的芦 花鸡 后 , 1 发现 鸡群 出现 呼噜音 、 头 内有 白色 粘 性 物 和 出 血 斑 点 ,腿 肌  ̄- 呈 刷 状 出 甩 ' t N
肌 盲 等 呼吸 道症 状 , 抗 生素 治疗 后 呼 吸道 症状 有 所 减 血 , 胃与腺 胃交 界 处 有 出血 斑 点 , 肠 扁桃 体 肿 用 轻 ;3日龄用 新 城疫 (I系 ) 苗 免疫 ,9日龄 用 传 胀 、 2 疫 2 出血 (/ ) 36 。 染 性 法 氏囊 病 活 疫 苗 ( 8 B 7株 ) 免疫 ; 6月 13日共 —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ns Bursal Disease,IBD),又称甘布罗病(Gumboro Disease)、传染性腔上囊炎,是由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和免疫抑制性的禽类传染病。

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法氏囊位于泄殖腔的背侧,也称腔上囊,是禽类特有的免疫器官,在70-80日龄时体积最大,以后逐渐消退,性成熟时消失。

该病引起雏鸡免疫抑制,故对马立起氏病和新城疫疫苗接种的反应能力下降,也使病鸡对球虫、大肠杆菌、腺病毒和沙门氏杆菌更易感,造成养鸡业的巨大损失。

病原是双核糖核酸病毒。

病毒抵抗力强,对一般酸性消毒药能耐受,碱性消毒药能较快杀灭。

本病由1957年前后开始在美国东海岸的特拉华、马里兰以及威吉尼亚为中心开始发生。

我国在1979年首次在广州发生。

1980年在北京分离到病原,1982年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传播开来,但当时都以局部地区散发或以亚临床型发生。

然而最近几年来在全国呈爆发形势发生。

症状病变明显严重,发病率死亡率高,造成由本病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

传染性法氏囊病 - 病原学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为双RNA病毒科。

电镜观察表明IBDV有两种不同大小的颗粒,大颗粒约60nm,小颗粒约20nm,均为20面体立体对称结构。

病毒粒子无囊膜,仅由核酸和衣壳组成。

核酸为双股双节段RNA,衣壳是由一层32个壳粒按5:3:2对称形式排列构成。

国际病毒病名委员会将本病毒分类属于单股RNA病毒科。

过去有的学者将本病毒划分为呼肠孤病毒,也有的学者分类为腺毒科。

然而经过一系列的实验观察结果表明本病毒比上述俩类病毒都小。

与腺性病毒不同:他在感染细胞的细胞浆内复制,沿着某些病毒颗粒的边缘排列着四个结构单位;与呼肠孤病毒不同之处在于病毒体只有一层而不是双层衣壳,病毒RNA为单股。

所以有人把本病毒称为双股、核糖核酸病毒也是不对的。

1985在美国特拉华州分离到4株血型,A、D、E、G株。

鹌鹑常见病防治

鹌鹑常见病防治

鹌鹑常见病防治
大肠杆菌病各龄鹌鹑都易感染发病。

病鹑精神萎顿,羽松翅垂,闭眼昏睡,站立不稳,食欲不振或废绝,饮水增加,腹泻下痢,呼吸困难而衰竭死亡。

防治方法:在饲料中加入0.1%的氯霉素喂给,或每只每天饮庆大霉素2000国际单位,连用3―5天。

重病不饮的,人工灌服,并在饲料中添加多维素。

巴氏杆菌病各龄鹌鹑都易感染发病。

病鹑精神萎顿,羽松嗜睡,食欲下降,腹泻下痢,排灰白色稀粪,停止产蛋。

防治方法:可采用链霉素、土霉素、氯霉素、四环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预防。

如用链霉素,每只2万―3万国际单位,肌注,每天1次,连用2―3天;也可在饲料中加0.05%或饮水中加0.025%的氯霉素,连用7天,第一次用量加倍,同时补喂复合维生素b。

待鹌鹑康复后,应及时接种疫苗,以防复发。

脱肛此病多发于产蛋率高及经常便秘的鹌鹑。

病鹑肛门外翻,周围绒毛湿润,肛门收缩无力、随病程延长,肛门脱出越来越严重,久之会溃疡、坏死,甚至被其他鹌鹑啄食,引起死亡。

防治方法:消除各种诱因,改善饲养管理。

立即隔离病鹑,对患处进行清洗、复位,并在肛门外环状缝合。

外涂消炎膏,内服缓泻剂。

病重者可淘汰。

难产常见初产鹌鹑因蛋大或横位,导致难产。

产蛋过程延长,母鹌鹑疲劳,衰弱无力,甚至突然死亡。

防治方法:
增加运动,加强营养。

若是输卵管脂质过少引起难产,可灌少量润滑油,然后按摩腹部进行助产;由衰弱及产力不足引起难产,可服红糖水或益母草煎剂。

上述方法无效时,可用手指在腹外压迫,使蛋破碎后自然排出,排出后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泄殖腔。

鹌鹑传染性疫病(18种)

鹌鹑传染性疫病(18种)

鹌鹑传染性疫病(18种)鹌鹑常见疾病有传染病(新城疫、马立克病、传染性支气管炎、溃疡性肠炎、慢性呼吸道病、鹌鹑痘、鹑白痢、伤寒、鹑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曲霉菌病、白喉病、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法氏囊病、绿脓杆菌病、禽流感),寄生虫病(球虫病、隐孢子虫病、羽虱、石灰脚病) ,营养代谢性疾病(维生素A缺乏病,维生素B1、B2、B3以及维生素D、E缺乏症),普通病(胃肠炎、脱肛)等。

1 .新城疫新城疫又称亚洲鸡瘟,是一种烈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火鸡、鹌鹑和雏鸡等,常给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可通过空气、昆虫、人员和伺料,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鹑体,迅速传播。

不同日龄的鹌鹑均可发病,死亡率高达 50 %。

随着日龄的增加,机体对该病的抵抗力增强,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在 10 %左右。

[临床症状] 病鹑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缩头呆卧。

产蛋率下降,蛋壳颜色变白,软壳蛋增多,拉绿色或白色稀便。

成年鹌鹑出现扭头、歪颈、转圈、瘫痪、观星、张口伸颈等神经症状。

有时会出现不明症状的突然死亡,死亡率高,但成活的鹌鹑大群精神状态不错。

雏鹑头向后背,或偏瘫,呼吸声音异常。

一般 2 一 6 天死亡,慢性的可存活10-30天,也有的个体能存活更长时间。

[剖检变化]腺胃乳头及粘膜出血,心肌、心脏脂肪出血,盲肠扁桃体出血,肠扁桃体出血,小肠有斑状和枣核样坏死灶。

「防治]本病无特效治疗药物,中草药对慢性病有一定的疗效。

新城疫可用抗新城疫高免血清肌肉注射,每只 0 . 5 一 1 毫升;也可用抗新城疫高免蛋黄,每只 1 毫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用抗新城疫高免血清和高免蛋黄治愈的鹌鹑,第 7 天用新城疫IV系饮水或滴鼻、点眼。

另外,一种有效的方法是用Lasota 苗,或克隆 30 ,或新城疫IV 系紧急预防接种。

预防本病最好的方法就是按照防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并搞好环境控制和饲养管理。

5 一 7 日龄用 1 月Lasota苗,或新城疫IV 系,或克隆 30 ,或新城疫 II系滴鼻、点眼; 28 一 30 日龄重复免疫 1 次,同时用复合强化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油苗胸部肌肉注射 0 . 5 毫升/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 , 3次 反 复 冻 融 后 , 入 青 霉 素 1 0 U/ L, 经 加 00 0 m
链 霉 素 50 0I / , 4℃ 过 夜 , 3 0 mi 0 g  ̄ mL 置 以 0r n离 0 / 心 3 mi, 上 清 液 , 0 5p 微 孔 滤 膜 过 滤 。 0 n取 用 . m 4
3 实 验 室 诊 断
31 细菌学检 查 .
取 病 死 鹌 鹑 的 肝 脏 、 脏 、 巴结 和 血 液 等 病 脾 淋
鸽 子 、 鹑 、 L 等 禽 类 感 染 传 染 性 法 氏囊 病 , 鹌 孑雀 并 料 , 别 接 种 于 麦 康 凯 琼 脂 培 养 基 、 血 平 板 和 普 分 鲜 发 细 菌 性 疾 病 ,造 成 了 严 重 的 经 济 损 失 。 笔 者 利 通 培 养 基 上 , 3 于 7℃培 养 2 4~ 4 , 普 通 培 养 8h 在 用 血 清 学 、 毒 分 离 、 胚 接 种 等 方 法 成 功 地 在 病 基 上 有 生 长 良好 , 隆 起 、 面 光 滑 、 润 的 乳 白 病 鸡 呈 表 湿 死 的鹌 鹑 体 内 分 离 与 鉴 定 I DV。 B 色 圆形菌落 ; 麦康 凯培养基上 形成红色菌落 ; 在 在 鲜 血 平 板 上 , 落 呈 溶 血 。 取 疑 似 菌 落 涂 片 染 菌 挑 色 镜 检 为 革 兰 氏 阴 性 、中 等 大 小 、两 端 钝 圆 的杆
【 中图分 类号 188 9 s5. 3 【 文献 标 识码 】 B 【 章编 号 ]62— 27(00 7 02 — 0 文 17 08 1) — 09 2 2 0
传 染 性 法 氏囊 病 ( D) 由双 股 核 糖 核 酸 病 样 , 膜 充 血 、 BI 是 粘 出血 、 紫 红 色 ; 呈 肾脏 肿 大 , 酸 盐 尿
收 稿 日期 :0 0 5 2 2 1 年 月 8日
电 话 0 3 . 7 8 8 7 8 8 4 8 8 8 4 8 - i Jx s @ 1 3c r 4 1 8 9 9 6 1 2 8/ 6 1 1 E mal l r y o l 7 8 . o 6 r
・2 ・ 9
生 以 精 神 沉 郁 、 欲 减 退 、 泻 为 主 要 症 状 的 疾 食 腹
病 , 临 床 检 查 、 理 学 观 察 、 清 学 、 胚 接 种 经 病 血 鸡
等 方 法 诊 断 为 传 染 性 法 氏囊 病 与 大 肠 杆 菌 混 合
感染 。
硝 酸 盐 。将 肉汤 培 养 物 接 种 于 健 康 小 白 鼠 l 0只 ,
毒 科 传 染 性 法 氏囊 病 病 毒 ( D 引起 3~ 1 龄 沉 积 呈 “ 斑 肾 ” 心 脏 瘀 血 , 脏 肿 大 ; 胃粘 膜 I V) B 2周 花 ; 脾 腺 的雏 鸡 、 年 鸡 的 高 度 接 触 性 传 染 病 , 病 原 主 要 水 肿 , 胃角 质 层 易 剥 离 , 二 指 肠 有 点 状 斑 状 出 青 该 肌 十 破 坏 鸡 的 中枢 免 疫 器 官 —— 法 氏 囊 ,造 成 机 体 的 血 、 大 、 面 有 纤 维 素 性 假 膜 覆 盖 ; 肠 扁 桃 体 肿 表 盲
20 0 9年 1 0月 , 林 省 某 饲 养 户 饲 养 的 鹌 鹑 发 吉
1 发 病 情 况 及 症 状
菌 , 在 或 成 对 , 产 生 芽 孢 。 纯 培 养 后 进 行 生 散 不 经 化试验 , 果对葡萄糖 、 芽糖 、 糖产酸产气 ; 结 麦 乳 吲 哚 和 MR阳 性 , VP阴 性 , 利 用 柠 檬 酸 盐 , 产 生 不 不 H S 不 分 解 尿 素 , 液 化 明 胶 , 有 运 动 性 , 原 , 不 具 还
免 疫 抑 制 ,导 致 感 染 鸡 对 其 他 致 病 因 子 的 感 染 性 肿 大 、 出血 ; 肠 出 血 。 直
增 加 和 对 其 他 疫 苗 的 免 疫 应 答 能 力 下 降 ,其 发 病 率 高 达 7 %~ 1 0 死 亡 率 5 % 以上 ; 时 , 病 0 0 %, 0 同 禽 往 往 以病 毒 性 疫 病 与 细 菌 性 疫 病 混 合 感 染 的形 式 出现 , 养 禽 业 造 成 严 重 的危 害 。 年 来 , 继 有 给 近 相
皮 下 注 射 01mL 只 , 4h 内全 部 死 亡 , 离 出单 . / 2 分 个、 成对 或 短 链 的革 兰 氏阳 性 球 菌 , 明该 菌 具 有 证 较 强致病 性 。
鹌 鹑 2周 龄 左 右 突 然 发 病 ,主 要 表 观 为 精 神
沉 郁 、 毛 篷 乱 、 欲 减 退 或 废 绝 、 黄 色 粘 液 性 被 食 排
稀 便 、 染 肛 门周 围 的羽 毛 、 续 发 病 3 0只 , 污 陆 0 死
亡 2 0余 只 ,一 般 病 程 3~ 5d 0 。
32 病 毒 的 分 离 . 2 病 理 变 化
在 无 菌 条 件 下 采 集 临 床 症 状 和 病 理 变 化 明 对2 0余 只 病 死 鹌 鹑 进 行 了 剖 检 , 1 有 5只 腿 部 显 病 死 鹌 鹑 的 法 氏囊 和 肾 脏 , 成 细 碎 小 块 ,加 剪 肌 肉 有 明显 的 出血 斑 ;法 氏 囊 肿 大 、浆 膜 呈 胶 胨 入 少 量 的 灭 菌 生 理 盐 水 进 行 研 磨 , 成 1: 制 5的悬
匡址蛙 幽
2 1 0 O年 第 7期
总 第 2 8期 6 第 3 l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禽 业 毫拦 ・
鹌 鹑 传 染 性 法 氏 囊 病 与
大 肠 杆 菌 混 合 感 染 的 诊 治
金 明 兰
( 事 医 学 科 学 院 十 一 所 全 军 基 因工 程 重 点 实 验 室 , 林 长 春 1 0 6 ) 军 吉 3 0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