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未选择的路) 配套教案

合集下载

《诗两首》教案《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诗两首》教案《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诗两首》教案《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分析《未选择的路》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掌握两种不同的诗歌形式和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会比较和分析两首诗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选择和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观。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和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都是经典的诗歌作品。

介绍两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2.2 诗歌内容分析:解读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分析诗歌的形式、韵律和修辞技巧。

三、教学步骤3.1 引入:引导学生回顾对诗歌的认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3.2 课文阅读与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两首诗,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3 讨论与分析:分组讨论两首诗的异同,引导学生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作业与评价4.1 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比较《未选择的路》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两首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分析和解读。

4.2 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资源课文文本:《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相关背景资料:罗伯特·弗罗斯特和普希金的生平介绍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诗歌鉴赏指南、相关评论和分析文章六、教学活动设计6.1 诗歌创作工作坊: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工作坊,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歌。

学生可以参考《未选择的路》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形式和技巧,创作自己的诗歌。

6.2 诗歌朗诵会:邀请学生参加诗歌朗诵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理解两首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1.1.2 分析两首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

1.1.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1.2.1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歌背景介绍。

1.2.2 《未选择的路》诗歌背景介绍。

1.2.3 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的分析。

1.2.4 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的探讨。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策略2.1 教学方法2.1.1 讲授法:教师对诗歌背景和主题进行讲解。

2.1.2 互动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2 教学策略2.2.1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2.2.2 提供相关文学作品和资料,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

2.2.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3.1.1 引入:介绍诗歌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3.1.2 讲解:分析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

3.1.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

3.1.5 总结:总结诗歌的主要观点和学生的讨论结果。

3.2 时间安排3.2.1 引入:10分钟3.2.2 讲解:20分钟3.2.3 分组讨论:20分钟3.2.4 写作练习:20分钟3.2.5 总结:10分钟第四章:评价与反馈4.1 学生参与度评价4.1.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4.1.2 评估学生的讨论内容和写作质量。

4.2 学生写作评价4.2.1 评估学生的写作结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

4.2.2 提供具体的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4.3 学生自我评价4.3.1 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讨论和写作中的表现。

4.3.2 指导学生制定改进计划,提高学习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5.1.1 诗歌原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

5.1.2 相关文学作品和资料:其他普希金和弗罗斯特的诗歌。

最新-《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优秀8篇】

最新-《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优秀8篇】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以下是勤劳的帮大家找到的《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优秀8篇】,欢迎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篇一目标定向:1、了解作者,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2、理解诗歌大意,认识慎重地选择人生的意义。

3、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诗歌。

限时预习:一、了解作者及象征弗罗斯特,美国诗人。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又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

他著名的诗集有《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场》等。

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

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悟1、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你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吗?2、诗歌中写到了两条路——选择的路和未选择的路。

请找出有关描写的语句。

3、升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哪句?4、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5、诗人在诗句“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一句中,“那路口”指什么?“久久伫立”说明了什么?三、小组合作1、分配展示任务,小组讨论。

2、小组展示,教师点拨讲解。

3、对学案内容进行整理记忆。

四、当堂检测一、给下面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及解释字词足迹() 瞬间()诱人()幽寂()萋萋( )涉足() 伫立( )伫立:极目:涉足:荒草萋萋:二、对《未选择的路》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仅描绘选择,而不说面临的选择内容是什么,使此诗具有了内涵的开放性。

《诗两首》教案《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诗两首》教案《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诗两首》教案《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未选择的路》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两首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能够把握并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3)能够欣赏并评价罗伯特·弗罗斯特和普希金的诗歌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理解并尊重个人的选择和追求,培养独立思考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2)引导学生学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困境和挑战,培养乐观和坚韧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1)介绍罗伯特·弗罗斯特和普希金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分析两首诗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理解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诗歌内容解析:(1)逐句解析《未选择的路》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两首诗歌,分析其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2)探讨两首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内涵,理解其对个人选择和人生态度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1. 诗歌阅读与讨论:(1)让学生独立阅读两首诗歌,感受其意境和情感。

(2)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诗歌分析与解读:(1)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和意义。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主动参与和思考的能力。

2. 诗歌解析评价:通过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对诗歌内容、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作业中的表现,评价其对诗歌主题和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五、教学资源1. 诗歌原文:准备《未选择的路》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两首诗歌的原文,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课文《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

课文《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做出明智的选择,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方式。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学生的选择意识和决策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2. 诗歌中的隐喻和比喻手法。

3. 学生对生活中选择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

2. 相关背景资料和文学评论文章。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普希金和弗罗斯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朗读:让学生朗读两首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和节奏。

3. 解析: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方式,解释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深层含义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对选择的看法和感悟。

5.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两首诗歌的比较分析文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选择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意义。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诗歌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教学步骤1. 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预习两首诗歌,了解作者背景及写作背景。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口头表达能力等。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两首诗歌;(2)能够分析并比较两首诗歌的主题、意象、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异同;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两首诗歌的意境和内涵;(2)通过对比分析,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通过写作实践,提高自己的文学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歌解析:(1)诗歌背景介绍:普希金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2)诗歌主题分析:面对生活的困境,如何保持乐观的心态;(3)诗歌意象解析:生活中欺骗与欺骗后的解脱;(4)诗歌表现手法分析:对比、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未选择的路》诗歌解析:(1)诗歌背景介绍:弗罗斯特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2)诗歌主题分析:人生中的抉择与遗憾;(3)诗歌意象解析:两条道路的象征意义;(4)诗歌表现手法分析:象征、隐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普希金和弗罗斯特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2)简要介绍两首诗歌的背景和主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歌,感受其意境和情感;(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两首诗歌的主题、意象、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异同;(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对比分析:(1)引导学生对比两首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2)让学生分析两首诗歌在表达人生哲理方面的异同;(3)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5. 写作实践:(2)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提出写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热情、思考深度等方面,给予相应的评价;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诗两首》教案《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诗两首》教案《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诗两首》教案《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未选择的路》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两首诗的主题和意境。

(2)能够掌握并运用相关的文学鉴赏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人生哲理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1)介绍罗伯特·弗罗斯特和普希金两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分析两首诗的写作背景和社会意义。

2. 诗歌内容解析:(1)逐句解析《未选择的路》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两首诗的字面意义。

(2)探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隐喻和修辞手法。

3. 诗歌主题探讨:(1)引导学生思考《未选择的路》中的人生选择和自由意志的主题。

(2)分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积极面对困境和保持乐观态度的主题。

1. 导入:(1)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两首诗歌的主题。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发思考。

2. 诗歌阅读与讨论:(1)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诗歌解析与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解析,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手法。

(2)学生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阐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评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对诗歌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3. 学生在讨论和表达中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诗歌原文:《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 罗伯特·弗罗斯特和普希金的生平和创作风格资料。

3. 相关的文学鉴赏技巧指导资料。

六、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阅读诗歌时,注重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表达。

2. 鼓励学生在讨论中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课文《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

课文《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课文《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分析并比较两首诗的形式和技巧。

3.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 课文《你未选择的路》教学重点:1. 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两首诗的形式和技巧。

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情感体验。

2. 诗歌形式的分析和比较。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两首诗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情感。

3. 课堂讲解(2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两首诗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形式技巧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感受,互相交流意见。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总结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面对困难和选择。

三、作业布置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两首诗的比较分析文章,不少于300字。

2. 请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进行仿写,体会诗歌的创作乐趣。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形式和技巧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分析比较。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两首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以及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对学生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总结,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 情景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情感素养。

3. 比较教学:组织学生对两首诗进行比较,帮助他们分析各自的特点和价值。

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诗两首》教学设计《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教案

《诗两首》教学设计《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教案

《诗两首》教学设计——《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未选择的路》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2)能够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进行诗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2)通过模仿、创作,提高学生的诗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诗人对人生、自然的感悟和态度。

(2)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困境,勇于追求内心真实自我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未选择的路》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2)分析两首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解读。

(2)诗歌创作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整理好教学PPT,包括两首诗歌的原文、译文、相关背景介绍等。

(2)准备相关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诗歌,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诗人弗罗斯特和普希金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两首诗歌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诗歌阅读与分析:(1)让学生齐读两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分小组讨论,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3)教师总结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分析。

3. 修辞手法分析:(1)引导学生关注两首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2)举例分析,让学生体会修辞手法的效果。

4. 诗歌创作练习:(1)让学生模仿两首诗歌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小诗。

(2)选取几篇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点评和分享。

五、教学反思1. 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参与度如何?2. 学生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的理解程度如何?3. 学生在诗歌创作中的表现如何?4.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并欣赏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弗罗斯特的诗歌《未选择的路》。

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意象和修辞手法。

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探讨其对生活的不同看法。

通过创作,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

1.2 教学内容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背景介绍。

弗罗斯特的诗歌《未选择的路》的背景介绍。

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和意象。

解读两首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第二章:诗歌分析2.1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和象征。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2 《未选择的路》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和象征。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第三章:比较与讨论3.1 两首诗歌的异同主题的比较:面对生活的困境,两位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态度?意象的比较:两首诗歌中的自然意象有何不同?修辞手法的比较:两位诗人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3.2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深入分析。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第四章:创作与表达4.1 创作要求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作一首关于生活态度的诗歌。

尝试运用所学到的诗歌技巧和修辞手法。

4.2 创作指导提供创作模板或示例。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提供反馈和建议。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两首诗歌的主题和意象。

强调诗歌创作的重要性和技巧。

5.2 反思学生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诗歌分析和创作中的收获。

教师提供反馈,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第六章:扩展阅读与讨论6.1 扩展阅读提供其他关于生活态度的诗歌,供学生自主阅读和欣赏。

鼓励学生寻找自己的诗歌,了解不同作者对生活态度的表达。

6.2 扩展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悟。

讨论不同诗歌之间的异同,探讨生活态度的多样性。

第七章:诗歌表演与展示7.1 诗歌表演学生分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表演。

要求学生通过动作、表情和语言来展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掌握两篇文本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分析并比较两篇文本的主题和风格。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学会使用文学分析方法,对文本进行解读和评价。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对他人的关怀。

二、教学内容1.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背景介绍:普希金,俄罗斯著名诗人。

诗歌主题分析:面对生活的困境和挫折,如何保持乐观和坚强。

诗歌形式和语言特点:四节诗,押韵和节奏感。

2. 《未选择的路》作者背景介绍:弗罗斯特,美国著名诗人。

诗歌主题分析:人生中的选择和后悔,以及对未知路的探索。

诗歌形式和语言特点:自由诗,意象丰富,寓意深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话题:人生的选择和面对困境的态度。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提问或分享个人经历,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

2. 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两篇诗歌,理解文本内容和主题。

教师提供辅助材料,帮助学生了解作者背景和诗歌形式。

3. 分析与讨论: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风格,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运用文学分析方法,深入解读文本。

4. 批判性思维训练:教师反馈: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讨论中的积极程度和表现。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答题或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文本材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原文。

2. 辅助材料:关于普希金和弗罗斯特的背景介绍资料。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文本和辅助教学。

教学反思:本教案旨在通过阅读和分析两篇诗歌,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选择和面对困境的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提供适当的辅助材料,引导他们运用文学分析方法,深入解读文本。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理解并欣赏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弗罗斯特的诗歌《未选择的路》。

1.1.2 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意象和表现手法。

1.1.3 提高学生对人生选择和面对生活困境的深入思考。

1.2 教学内容1.2.1 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2.2 弗罗斯特的诗歌《未选择的路》1.2.3 对比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第二章:诗歌背景介绍2.1 普希金简介2.1.1 普希金的生平经历2.1.2 普希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2 弗罗斯特简介2.2.1 弗罗斯特的生平经历2.2.2 弗罗斯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第三章:诗歌文本解析3.1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文本解析3.1.1 诗歌的主题分析3.1.2 诗歌的意象分析3.1.3 诗歌的表现手法分析3.2 《未选择的路》文本解析3.2.1 诗歌的主题分析3.2.2 诗歌的意象分析3.2.3 诗歌的表现手法分析第四章:对比分析两首诗歌4.1 主题对比4.1.1 相同主题的体现4.1.2 不同主题的体现4.2 意象对比4.2.1 相同意象的运用4.2.2 不同意象的运用4.3 表现手法对比4.3.1 相同表现手法的运用4.3.2 不同表现手法的运用第五章:教学活动设计5.1 预习任务5.1.1 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歌5.1.2 学生收集关于普希金和弗罗斯特的资料5.2 课堂活动5.2.1 教师对诗歌背景进行介绍5.2.2 学生分享预习成果5.2.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文本解析5.2.4 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讨论5.3 课后作业5.3.2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深入研究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参与度评价6.1.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和思考深度。

6.1.2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和交流效果。

6.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6.2.1 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质量,包括内容的完整性、分析的深度和语言的表达。

《诗两首》教学设计《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教案

《诗两首》教学设计《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教案

《诗两首》教学设计——《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把握《未选择的路》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能够分析并欣赏两首诗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3)能够运用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独立欣赏和分析其他诗歌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两首诗的意义和内涵。

(2)学会运用诗歌鉴赏的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解读诗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并体会诗歌中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对诗歌艺术的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把握《未选择的路》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分析并欣赏两首诗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3)学会运用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独立欣赏和分析其他诗歌作品。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两首诗的深层意义和内涵。

(2)运用诗歌鉴赏的方法,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解读诗歌,提高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两首诗的作者及其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生对诗歌主题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生字词和难点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 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诗歌鉴赏的方法,分析两首诗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2)学生举例说明并欣赏诗歌中的优美词句和表达方式。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诗歌时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的基本内容。

2.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感悟诗人的人生观。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2.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悟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导入新课介绍诗人普希金及其创作背景。

2.阅读诗歌让学生自读诗歌,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分析诗歌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含义。

4.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押韵、比喻、象征等手法。

指导学生如何欣赏诗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未选择的路》1.导入新课介绍诗人弗罗斯特及其创作背景。

2.阅读诗歌让学生自读诗歌,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分析诗歌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未选择的路”的含义。

4.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押韵、比喻、象征等手法。

指导学生如何欣赏诗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对比分析对比分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异同。

6.课堂小结第三课时:课堂讨论与写作1.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人生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写作训练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会如何选择”为题,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和指导。

3.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写作训练中的表现,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3.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未选择的路》3.分析诗歌内容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在这首诗中,弗罗斯特想要传达给我们什么样的思考?”学生甲:“我觉得诗人可能在提醒我们要勇于面对选择,每条路都有不同的风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并分析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弗罗斯特的诗歌《未选择的路》。

比较两首诗歌的主题、风格和情感表达。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背景介绍。

诗歌《未选择的路》的背景介绍。

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讨论两首诗歌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第二章: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分析2.1 诗歌背景介绍普希金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

诗歌的发表时间和背景。

2.2 诗歌内容解析诗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

2.3 诗歌鉴赏练习学生朗读诗歌并理解诗意。

学生讨论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

第三章:诗歌《未选择的路》分析3.1 诗歌背景介绍弗罗斯特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

诗歌的发表时间和背景。

3.2 诗歌内容解析诗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

3.3 诗歌鉴赏练习学生朗读诗歌并理解诗意。

学生讨论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

第四章:比较两首诗歌4.1 主题比较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异同。

学生讨论两首诗歌对生活的不同看法。

4.2 风格比较比较两首诗歌的风格和表现手法。

学生分析两首诗歌的文学特点。

4.3 情感表达比较比较两首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色彩。

学生讨论两首诗歌的情感冲击力。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5.2 拓展活动学生创作一首以“选择”为主题的诗歌。

学生互相交流并评价彼此的诗歌作品。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音乐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的氛围。

向学生简要介绍普希金和弗罗斯特的背景和作品特点。

6.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首诗歌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并分享小组的讨论成果。

6.3 诗歌表演学生可以选择扮演诗人或诗歌中的角色,进行诗歌表演。

19 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未选择的路)主课件配套教案

19  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未选择的路)主课件配套教案

19....教案..............未选择的路)..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配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掌握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两位诗人,理解两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3...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熟读《未选择的路》。

.......................4.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5.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对诗歌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读诗的情趣。

........................................6.借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直抒胸臆的构思,理.........................解《未选择的路》一诗中的象征手法,.................逐步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反复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联系自身实际,深刻体会两首诗的思想意义。

四步教学法:读诗..—.品诗,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同步提高。

..........................—.悟诗........—.说诗比较鉴赏法。

尊重学生鉴赏主体地位,以个人欣赏体验为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并说明理由,..........................................变.“.要我读...”.。

....”.为.“.我要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学习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体味诗人因选择人生之路的慎重与...............................无奈而引发的感慨,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课文《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

课文《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

课文《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课文《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篇一」课文《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知识与技能:朗读并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这两首诗;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炼的语言,并把握诗歌的思想主题。

指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

态度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道德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磨难;慎重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教学重点、难点:加强诗歌朗读训练,读中感悟。

引导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

计划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生活的路,总有太多不平事,请你不必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歌词)这些歌就是写给在逆境中的人们,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咛和嘱咐。

(板书课题)二、学海拾贝※ 我们应该怎样阅读诗歌呢?(教师向学生介绍阅读诗歌的“四步”阅读法:一读,二品,三诵,四背。

)1.一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

这一环节主要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2.二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涵的道理和表现手法。

3.三诵,四背,这两个环节常常紧密相连,因此要注意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三、学海导航(一)读1.让学生快速阅读第一首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思考以下问题:<1>你了解诗人普希金吗?你的同桌知道吗?问问他,互相交流一下看法。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归纳总结。

(二)品1.教师示范朗读这首诗,学生边听边品味,之后回答以下问题:<1>这首诗是用什么口吻写给那些受生活欺骗的人的?<3>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注意停顿、重音、语速的`快慢。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教师引导,点拨,归纳。

3.“背”、“诵”四、朗读迁移、鉴赏诗歌。

课文《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

课文《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

(2)能够分析并欣赏两首诗的意象、节奏和韵律。

(3)能够解释两首诗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人生选择的重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人生选择,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诗的意象、节奏和韵律。

2. 两首诗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1. 两首诗的深层含义和人生哲理。

2.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人生选择。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

2. 相关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两首诗的背景。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人生困境和人生选择的看法。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独立阅读两首诗,理解诗的意象、节奏和韵律。

(2)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3. 欣赏与分析:(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两首诗的欣赏感受。

(2)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两首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写作练习:(1)让学生write an essay about their personal experiences of facing life dilemmas and making life choices.(2)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感悟。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两首诗的主题和人生哲理。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面对困境,勇敢做出人生选择。

6. 作业布置:(1)背诵两首诗。

(2)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拓展文学视野。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教师还应考虑学生的反馈,以改进今后的教学。

七、课堂评价:1.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024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的教案设计

2024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的教案设计

2024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篇课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的主题思想和中心议题。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在处理人生困境上的异同。

4. 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人生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理解作者普希金的生平背景,分析作品的现实意义,探讨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2. 《未选择的路》:了解作者弗罗斯特的生平及作品背景,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探讨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及后果。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

2. 比较分析法:对比两篇课文,让学生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领会人生哲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普希金和弗罗斯特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让学生自读两篇课文,理解大意,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认识。

3. 分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4. 分析《未选择的路》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了解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及后果。

5. 对比两篇课文,让学生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领会人生哲理。

五、作业与评价:1. 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两篇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组织一次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

3. 课后进行分组调研,深入了解普希金和弗罗斯特的其他作品,对比分析他们的创作风格和主题思想。

4. 最终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延伸阅读,推荐相关诗歌和散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普希金和弗罗斯特的文学成就。

2. 通过观看相关影视作品,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19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主课件配套教案

19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主课件配套教案

19..........配套教案..............未选择的路〕..外国诗两首〔假设生活欺骗了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掌握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两位诗人,理解两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3...背诵.....?.。

....?.未选择的路..?.假设生活欺骗了你........?.,熟读4.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5.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对诗歌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读诗的情趣。

........................................6.借鉴...............?.一诗中的象征手法,逐....?.假设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一诗直抒胸臆的构思,理解步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步教学法:读诗..........................—.品诗,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同步提高。

........—.说诗..—.悟诗比较鉴赏法。

尊重学生鉴赏主体地位,以个人欣赏体验为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并说明理由,..........................................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学习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体味诗人因选择人生之路的慎重与无奈而引发的感慨,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掌握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两位诗人,理解两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3.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熟读《未选择的路》。

4.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5.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对诗歌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读诗的情趣。

6.借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直抒胸臆的构思,理解《未选择的路》一诗中的象征手法,逐步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反复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联系自身实际,深刻体会两首诗的思想意义。

四步教学法:读诗—说诗—悟诗—品诗,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同步提高。

比较鉴赏法。

尊重学生鉴赏主体地位,以个人欣赏体验为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并说明理由,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学习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体味诗人因选择人生之路的慎重与无奈而引发的感慨,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结合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教法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瞬(shùn )息伫(zhù)立荒草萋萋(qī)幽寂(yōu jì)延绵(yán mián )
解释词语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幽寂幽静寂寞。

延绵延续不断。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忧郁愁闷。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二、赏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读。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真的不遂人愿。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看看他是如何面对人生的。

朗读诗歌注意节奏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二)、简介作者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民主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普希金出生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

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三)、问题探究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3、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感觉。

诗人是说,现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骗而心中忧郁,只要“镇静”,那么,将来回想的时候,反而会觉得很美好。

诗人是要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

从另一个角度说,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积极乐观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4、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在?
诗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使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许多人把这首诗作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座右铭。

(四)、背诵诗歌
三、赏析《未选择的路》
(一)、朗读诗歌,注意节奏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二)简介作者
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诗人。

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

他当过纺织工人、教员、记者、经营过农场,办过私立学校,并开始写诗。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他的诗朴实无华,却又细致含蓄,耐人寻味。

他的著名诗集有《少年的意志》《波士顿以北》等。

诗作名篇有《白桦树》、《修墙》。

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三)问题探究
1、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伫立(思索)
决定(选择)
选择之后的怅惘
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4、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

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

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

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道路的选择问题。

5、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路,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四、积累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

请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五、布置作业
尝试写几句富有人生哲理的小诗,举行诗歌朗诵会,然后分小组出一期“诗歌园地”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未选择的路
伫立(思索)
决定(选择)
选择之后的怅惘
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