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论高职教育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合集下载

论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论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论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建议【摘要】高职院校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该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文将从高职院校现有问题、培养人才的现状和存在原因入手,提出了加强实践教育和提升师资水平的对策建议。

加强实践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师资水平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指导学生掌握更多实用技能。

在总结了现有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

建议措施的实施将为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带来积极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现有问题、培养人才、实践教育、师资水平、对策建议、未来发展、建议措施、实施。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是指专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学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高职院校的培养任务也日益繁重。

目前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些学校的实践教育环节不够完善,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能力上存在一定不足。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最新的行业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本文将分析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提高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质量和水平。

1.2 问题意识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却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一些高职院校存在人才培养模式陈旧、课程设置跟不上行业发展等问题,导致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足。

一些高职院校的实践教育环节存在薄弱,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师资水平不高、师生互动不频繁等问题也制约了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效果。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迫切需要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论高职教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

论高职教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
蓝。
养, 尤其 要 注重创 新 能力 、 实践 能 力 、 键 能 力 和基 关
本素质的培养。因此 , 通过创新教育使个体在掌握 具体的职业资格的过程 中, 获得能从容应对变化了
的职业情 境 并 能 重 新 获 取 新 的 职业 资 格 的心 理 状
收稿 日期 :0 00 — 21- 3 4 0 基金项 目: 甘肃省基金项 目资 助( 目编号 :0 9 D 8 项 20 B 2 )
高职教育 的首要任务是 为社会经 济建设培养
技术应 用 性人才 , 别 是 能在 生 产 实践 中解 决 技 术 特 问题 的高 素质技 能 型人 才 , 职 院校 必 须 全 面深 化 高 教育 教 学 改 革 , 入 研 究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的规 律 , 深 树
立 以 能 力 为 本 位 的 观 念 , 强 技 术 应 用 能 力 的 培 加
态 和 心理条 件 , 是创 新 能 力 。 由此 , 进形 成个 就 促
体的创新能力 , 正是高职教育的根本 目 标和哲学导
航 。教 师不单 是 讲授 知 识 , 重 要 的是教 会 学 生 思 更 维, 培养 学生 的创 造 能 力 。学 生 不 仅 可 以学 会 教 师 讲 授 的知识 , 还可 以在 自己 的思 维 实 践 中学 到 教 师 没有 讲授 的知 识 , 至 创 造 新 知 识 新 技 术 , 生 的 甚 学 能力 大大 提 高 了 , 样 的学 生 才 能 青 出 于蓝 而 胜 于 这
冯 时珍
( 昌职业技术学院 , 肃 金昌 770 金 甘 3 10)

要: 培养高技 能人才是 高职教 育的重要任务 , 在分析我 国高职教育现状和高 职生培养方面存在 的问题的
基 础上 , 出了针对高职 生创 新能力培养 的基本措施。 比如有 改进教 法、 提 讲练结合 、 合理设置专业课 程体 系、 理论

论高职教育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论高职教育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论高职教育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太州职业技术学院翟向阳一、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早在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就指出“积极推进现有职业大学的改革。

努力办好一批培养技艺性强的高级操作人员的高等职业学校。

”但是,这一精神由于诸多因素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落实。

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职业大学到以后的“三教统筹”办高职,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提法大同小异,即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性人才”或“实用性人才”、“专门人才”等。

1999年11月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主文件“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得到大家的认同,会后下发的教育部教高[2000]2号文关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有这样的描述:“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这个定位突出了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按《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技能一词的解释,所谓“技能”即“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由此,可以有这样的理解,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即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

但在我国,技术应用性人才通常分为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两类,传统的认识是技术人才主要从事技术方案的制定、提出技术要求、技术指导和技术管理等,技能人才则是在技术人才的指导下从事具体的技术实施。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技能人才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重理论轻实践、重技术轻技能的倾向还比较严重。

“培养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定位,在传统观念惯性较大又存在一定客观困难的情况下,容易将人们的视线引向“技术”而不是“技能”。

从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看,这样的定位并没有什么不妥,然而与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高技能人才紧缺的状况却存在太大的差距。

技术应用性人才与工程型人才之间存在“重叠带”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大众化,我国理工类普通高校毕业生中相当大的部分要到基层一线从事技术应用工作,为此,普通本科院校也在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试论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教育理念

试论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教育理念

试论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教育理念[摘要]针对“抓职教就是谋发展”的最新职业教育理念,高职教育任重而道远,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是我们每一个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教育终身化教育国际化教育人文化教育产业化高职教育[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1-0180-022007年10月,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17次全国代表大会,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了高职教育的重要性。

温家宝总理在大连视察时明确指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新型职业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

”专家和学者们针对职业教育严肃提出“抓职教就是谋发展”的最新理念。

因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可持续发展观核心强调的是人的发展,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那首先就是产业大军的素质要高出一筹,也就是说,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是人力资源的工业化,这就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中级专业人才来做支撑。

由此可见,高职教育任重而道远,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是我们每一个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要遵循以下几种教育理念。

一、创新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理念高职教育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岗位拓展能力。

因此,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将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学科教育为特点的模式,高职教育必须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等三大高职教育理念,形成独特的信息社会下的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二、高职院校创新性人才培养因素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分析,高职院校创新性人才培养具有客观的规律;从高职院校的角色和地位来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明显的职业性特征;这些规律和特征形成于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里,体现在高职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实践体系、教学方法和管理制度之中。

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的理论基础文档精选文档

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的理论基础文档精选文档

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理论基础一一以新疆高等工业专科学院为例杨智勇人才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依据教育目的的总体要求和不同类型教育的性质任务,对受教育者提出的特定的规格标准。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认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指高等学校在培养学生的素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和规格(培养过程完成后,学生所能从事的工作类型与层次)方面的目标。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则是指高职人才培养的层次、种类、规格和要求。

〔日对于高职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要求,不同高职院校也有不同的认识。

如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根据高职教育及学院自身特点,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

这一目标定位体现出五个特点,即规格的高层次性、素质的综合性、技能的专业性、发展的持续性和服务的区域性。

规格的高层次性体现在总体要求上,即人才必须是高技能的,且拥有较高综合素质和一技之长;素质的综合性是指培养的人才既要具有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核心价值观,又要有作为“职业人”的良好的职业素质,特别是职业道德;技能的专业性要求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即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以及运用这些知识、技能和态度完成职业活动的综合能力;发展的持续性表现在对人才职业拓展能力的要求上,即培养的人才在达到基本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其能力能够在以后得到进一步延伸、扩展或提升,这既可以是在现有职业能力上的纵向提升,也可以是在现有职业能力上的横向扩展;服务的区域性是指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适应该区域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

为进一步阐明这一极富特色和内涵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下面拟从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三个层面进行淦释。

一、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概念。

高职培养人才究竟该如何定位

高职培养人才究竟该如何定位

类 型定性 的一个难 点 , 也是人们反复琢磨 、 修订 , 力求完 善 的着力之 处。 但“ 规划” 以前 的高职人才定性仍有不少
缺失 。 一 是 内涵 过 于 单 一 。 总是在“ 高层次实用人才 ” “ 高
技能人才 ” “ 高技能专 门人 才” “ 高端技能 型人 才” 概念上 打圈圈 , 虽然这类 界定 意在突出高职教育 “ 高技能” 性的
专 教 学 工 作 会 议 对 此 做 出新 的 界 定 , “ 高 职 高 专 教 育 是
培养 拥护党 的基本路 线 , 适 应生产 、 建设 、 管理 、 服务第

( 二) 整合了人 才培养 类型特征 , 定性更加全面
高 职人 才 培养 的类 型 特 征 或 内涵 界 定 , 一 直 是 人 才

二、 “ 十二五” 规 划 高 职 人 才 定 义 的 创 新 与 突 破
( 一) 明确了人 才培养 服务面 向, 定位更加具体 职业 教育是与经济联 系最为直接的教育。 但高职和
中 职 的 服务 面 向 与 对 象 又 有 一 定 的 区 隔 。 规 划 强 调 “ 中 等职业教育 重点培 养现代农 业 、 工业、 服 务 业 和 民 族 传 统 工 艺 振 兴 需 要 的 一 线 技 术技 能 人 才 ” ,而 高 等 职 业 教 育对 应 的则 是 转 型 升 级 产 业 和 企 业 技 术 创 新 的需 求 , 较
为宗 旨,培 养数 以亿 计 的高素质 劳动者 和数 以千万计
的高 技 能 专 门 人 才 ” 。2 0 1 1 年教育 部《 关 于 推 进 高 等 职
业 教育 改革 创新 引领 职 业教 育科 学发 展 的若 干 意见 》 ( 职成 教 [ 2 0 1 1 ] 1 2号 ) 明确提 出 了“ 培 养数 量 充 足 、 结

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探讨

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探讨

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探讨找准目标、理顺机制、很抓教学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通过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存在问题分析,提出了对改善和扭转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

标签:高技能人才;培养;思考1 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高技能人才培养是以满足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才需求为目标,主要培养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形式。

结合我国现阶段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企业人才需求情况来看,高技能人才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也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

从我省来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主要落在高职院校和高级技工学校的肩上。

2 存在问题的分析2.1 混淆高职与普通专科、本科教育的区别,无高职特色长久以来,由于社会上存在重学术轻技术、重学历轻技能的偏见,再加上高职院校普遍办学时间短,办学理念不成熟,实训设施和实训教师不到位,管理不完善,而且生源相对较差。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高职院校不是在学科专业建设和办学特色上下功夫,而是在“专升本”、“专接本”上动过多脑筋,并以此为吸引学生,甚至误导学生。

在这样的教学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脱离学校的培养目标,难以适应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2.2 混淆高职、高技与中等技工教育的区别在高职教育工作中,有人认为高职教育就是培养技术工人,所以基础课、理论课可有可无,只需让学生掌握某一方面操作技术,通过技能鉴定,然后把他们推向企业即可。

这种片面迎合企业现实用人需求,片面追求就业率的做法,短期内看,可能对学校吸引生源、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等都有好处。

3 改善和扭转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的思考3.1 改革现有专业课程体系模式高职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也不同于大学普通教育,它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技能性的特征,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进一步延续、提高和发展。

它典型的应用性、突出的技能性、较强的实践性,决定了课程设置应始终围绕培养对象的职业能力这一主题,将课程与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能力有机地结合,不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不能单纯追求现有工作岗位能力培养需求,而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专业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性教育环节,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课程体系。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路径和策略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路径和策略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路径和策略高技能人才是指具有先进技术和专业知识,能够为社会、企业带来实际贡献和价值的人才。

在当今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各个行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那么,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从而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成为了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一、高技能人才的定位1、职业目标明确高技能人才需要在从学习到实践的各个阶段进行职业目标的明确。

职业目标是指个人在未来5-10年内,希望达到的职位、薪酬、绩效等目标。

在明确职业目标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方案,以实现职业的发展。

2、专业领域把握高技能人才需要把握所从事的专业领域,熟悉专业知识,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并定期更新技术知识。

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自我评估能力,严谨治学,同时也需要重视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全面发展能力。

3、心态调整高技能人才需要正确处理自我与工作的关系,保持积极心态,鼓励自己接受挑战,不断超越自我。

在工作中需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提高沟通能力。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1、技能实训与实践高技能人才的核心在于技能,需要通过实训与实践来增强技能。

很多的高校、培训机构、社会组织等都可以提供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实训课程。

特别是在实践中,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知识更新高技能人才需要不断学习最新的技术知识,了解行业发展的趋势,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科技论坛、技术研讨会、行业前沿知识的学习等,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3、学习心态调整高技能人才需要具有进取心,有正确的学习心态。

在学习中,应该尽可能多地发掘知识的实际应用意义,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同时,还需要注意自己的思考与创新,要有勇于尝试、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1、全面提升综合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技术、知识的学习,还需要着重提升综合素质,例如:沟通能力、项目管理、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等。

这些能力都是衡量一个高技能人才是否优秀的关键指标。

人力综合高技能人才的战略定位及理论思考

人力综合高技能人才的战略定位及理论思考

高技能人才的战略定位及理论思考【关键词】范畴现状成因分析机制合作对策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到“十一五”期末,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1.1亿人,高级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25%以上,即2750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5%以上,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

力争到2020年,使我国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笔者现就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问题,结合武汉市的实际情况,谈几点浅见,与同行探讨。

一、定义和定位(一)、基本含义和个人理解根据国家、地方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及相关资料,“高技能人才”较具代表性或公认的定义是: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

他们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

还有一种定义更简单,即“高技能人才”就是高级工水平以上的技能劳动者。

上述两种说法,笔者均不敢苟同。

首先,定义内涵所言对象囿于二、三产业技能劳动者,相对忽略了第一产业即农业技能劳动者。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没有接受正规职业技能培训的非熟练农业劳动力,忽视这一群体或将其排除在外是不可想象的。

其次,从技能等级上看,高技能人才不应仅指高级工水平以上者。

笔者以为,凡是在生产劳动中取得突出成绩、有突出贡献或在技术创新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有重要贡献者,不论其资历长短、年龄长幼、职务或技术等级高低,均可破格选拔认定。

再次,从人才类型上看,高技能人才不仅包括技术技能型人才、还应包括“知识型”、“艺术型”、“复合型”、“管理型”等各类高技能人才。

把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技能人才

把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技能人才

把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技能人才国内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Domestic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及企业对应用性人才的迫切需求,衍生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大势。

但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培养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不是很成熟,如何借鉴引用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的办学经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性人才,加强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合具有重大的指导性意义。

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社会评价机制 Abstract: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w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the urgent needs of the enterprise application derivedfrom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owever, the pattern of higher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s not yet mature. how to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developed countries, to meet the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gets stronger high overall quality of talent, step up personnel trainingand social development model has become a combin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orkersmust seriously study the issue.Ke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mode Social appraisal mechanism建国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分析当前高职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提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策略。

文章首先回顾了高职教育的历史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演变过程,指出了当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然后,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行业需求的新变化,文章提出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接下来,文章将深入探讨如何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创新和优化,包括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文章将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进行总结和展望,为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目标也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升级。

早期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这一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更多地关注技能的传授和实践的训练,以满足当时社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升级,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开始逐渐转向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这一阶段的教育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技能,还要求他们具备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工作环境。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升级,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向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转变。

这一阶段的教育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技术基础和创新能力,还要求他们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是一个不断升级和适应的过程。

从早期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到后来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再到现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始终与社会发展和经济需求紧密相连。

新时期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的思考

新时期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的思考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年第8卷第2期新时期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的思考姜建华,周凤霞(内蒙古财经学院职业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摘要]21世纪的高职教育进入了内涵式发展时期,人才培养目标应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性。

传统体制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缺乏职业性、社会实践性、素质教育方面的内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价值取向应以就业为基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中图分类号](;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44(2010)02-0001一04进入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其在校人数已达到全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的50%以上。

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由外延式发展转入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科学地确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根据国家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精神,借鉴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结合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深入分析传统体制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缺陷和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基本要求,由此提出新时期高职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依据这一理念制定内蒙古财经学院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具有积极的意义,也是目前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2006年,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它作为纲领性的文件,只是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上指出了总的方向.各高等院校应在总方向下确定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众所周知,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它直接关系着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这一基本问题。

目前,我国各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性,为此.有必要重新审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

论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论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论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建议【摘要】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实践教学环节不足、师资队伍水平不高、校企合作不够紧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不足以及对就业市场的不足了解。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加强对就业市场的调研。

通过以上措施建立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促进高职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为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打下基础。

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使其具备强大的综合能力和实践经验,以应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问题、对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学生综合素质、就业市场调研、培养体系、教育水平提升。

1. 引言1.1 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高职院校是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重要阵地,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载体,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当今社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他们被视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承担着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

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不仅能够满足社会对各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能够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高技能人才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竞争优势,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他们在工作中不仅能够胜任当前岗位的任务,还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院校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对未来社会发展的一种有力支持。

1.2 目前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存在的问题目前高职院校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不够丰富和实用,缺乏与市场需求接轨的实际项目,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无法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讨论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讨论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讨论江庆翘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摘要] 本文就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定位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理性认识姓“高”和姓“职”的关系,正确看待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两项任务,认为对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应有更全面理解,并提出职业培训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责任。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办学定位包括多个方面,如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结构定位、服务地域和行业面向定位、发展方向与目标定位等。

在这其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居于首要地位的,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属性之争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以来,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一定层次规格和类型的学校,培养一定目标的人才。

不同层次规格和类型的学校,培养的人才在社会适用性上具有明显的区别。

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办学性质和特色的基础,是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一切工作的核心,是学校以教学改革为首的各项改革不可须臾偏离的“主心骨”。

所以,它是办学者第一要明确的问题。

高等职业院校具有两方面的属性。

一方面,它是高等院校的组成部分,具有高等教育的性质(当前主要是专科层次的高等教育)。

另一方面,它是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职业教育的特质。

这也就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通常所讲的姓“高”、姓“职”的问题。

有一种认识,认为在上述两种属性中,高等职业教育首先是姓“职”,然后才是姓“高”。

这种认识产生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初期。

当时这样提,一是为了防止将高职院校办成普通意义上的专科学校,办成“小本科”;二是想要突出职业教育区别于其它普通高等教育的特色。

对此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是,在当今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办学实际中的各类矛盾日渐突出的时候,回头来看,这并不是一种冷静、理智的认识。

为什么非要将高等职业教育的两种属性区分主次呢?我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既姓“职”,又姓“高”,两者同样重要。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作为社会进步的动力,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

高等教育是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前途,也影响到每一个人的未来。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是当前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职教育是一种以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体系。

高职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因此其人才培养目标有其独特性和特点。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强实际操作能力、高技术操作能力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业精神,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所以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传统高等教育有区别。

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应该注重教育实效。

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为了迎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社会对于高职教育学生的期望主要集中在其能快速进入社会,能应对各种职业环境,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因此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应该强调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社会实践中的经验为其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很多帮助,因此,高职教育应该强调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真正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能力。

这样可以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使得高职教育真正成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该考虑到市场需求。

高职教育是培养服务社会的人才,服务的对象是社会经济发展,因此,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要考虑到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确保高职毕业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职教育应该强调职业性,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又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对于各种行业职业的性质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市场需求对于高职毕业生的求职方向、工作领域和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职高专教育技术专业目标定位及能力结构分析(1)

高职高专教育技术专业目标定位及能力结构分析(1)

高职高专教育技术专业目标定位及能力结构分析(1)摘要:论述高职高专目标定位特点,并用系统的观点对高职高专专业建设进行分析,提出动态系统流程图。

在此根底上对高职高专教育技术专业的目标定位和专业知识能力结构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入大能力模块。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育;教育技术专业;目标定位;能力结构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开展与普及,教育技术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很多高校中开展起来。

经过十几年的开展,现在已经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从低到高较为完善的层次结构。

由于这个专业开展趋势逐步向高层次开展,专科层次很少受到人们更多的注意。

其原因之一是开设专科层次教育技术专业的学校一般是成人高校、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师范学院等,而教育技术领域的专家多数集中在大学中;原因之二是有很多教育技术领域的人土对专科层次不屑一顾。

其实,全国开设教育技术专科的学校数量较大,是一个很大的群体,这是社会开展和社会需求的结果,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我们不应无视对这一层次的关注,而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教育技术专科毕业生很多到小学或教育技术应用第一线,肩负着在中小学传播教育技术的重要使命,他们将在中小学教学改革中起到不可无视的作用。

因此,对该专业的目标定位和学生的能力结构很有研究的必要性。

一、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定位高职高专这支庞大的队伍在新形势下将如何定位?换句话说,高职高专要向社会输送什么样的人才?和高校培养出的本科生有什么区别?这些问题涉及高职高专的定位和培养目标问题。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根底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方案中占有较大比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

试论高职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定位

试论高职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定位

试论高职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定位[论文摘要]虽然高技能人才主要是在企业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但职业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根底作用。

职业院校既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也是企业的合作伙伴,在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职业院校应重点帮助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设计,培养从业者的根本职业能力,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规律的研究。

政府部门当前亟须建立统一、完整的职业标准,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创设的良好环境。

[论文关键词]高技能人才职业标准培训课程开发技师考评制度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将经济建设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开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应该围绕国家开展的核心战略,确定政府、企业和院校三方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合理划分职能,相互合作,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在目前的条件下,职业院校是培养中初级技能人才的主力军,积累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丰富经验,对技能型人才的成长和培养规律相比照拟熟悉,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具有必要的根底性作用。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与唐山市技师学院实行一体化管理,为全国农民工示范性培训基地建设单位、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试点院校、承担数控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的职业院校。

下面结合学院的实际谈谈认识。

一、职业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高技能人才主要是在企业实践中成长起来的,通过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岗位培训,以及名师带徒、技术攻关、岗位练兵等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技能人才的成长,使从业者从新手逐渐成长为专家。

但是,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实践说明,职业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根底作用。

从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三方的关系来看,职业院校应在以下三个维度上进行准确定位(如下列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管理)论高职教育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论高职教育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太州职业技术学院翟向阳壹、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早于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就指出“积极推进现有职业大学的改革。

努力办好壹批培养技艺性强的高级操作人员的高等职业学校。

”可是,这壹精神由于诸多因素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落实。

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职业大学到以后的“三教统筹”办高职,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提法大同小异,即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壹线工作的“应用性人才”或“实用性人才”、“专门人才”等。

1999年11月教育部召开的第壹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主文件“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得到大家的认同,会后下发的教育部教高[2000]2号文关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有这样的描述:“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壹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这个定位突出了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按《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技能壹词的解释,所谓“技能”即“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由此,能够有这样的理解,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即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俩者且无本质的区别。

但于我国,技术应用性人才通常分为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俩类,传统的认识是技术人才主要从事技术方案的制定、提出技术要求、技术指导和技术管理等,技能人才则是于技术人才的指导下从事具体的技术实施。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技能人才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重理论轻实践、重技术轻技能的倾向仍比较严重。

“培养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定位,于传统观念惯性较大又存于壹定客观困难的情况下,容易将人们的视线引向“技术”而不是“技能”。

从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见,这样的定位且没有什么不妥,然而和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高技能人才紧缺的情况却存于太大的差距。

技术应用性人才和工程型人才之间存于“重叠带”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大众化,我国理工类普通高校毕业生中相当大的部分要到基层壹线从事技术应用工作,为此,普通本科院校也于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之间也存于“重叠带”,而高职培养的人才应该是这个“重叠带”偏向技能人才的部分。

于企业庞大的员工队伍中,“白领”的比例很小,“蓝领”总是大多数,这样的结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会有根本的改变。

因此,现阶段高职教育定位于“培养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则显得有些宽泛,也易于“拔高”,容易造成于目标定位上的模糊,有必要提得更明确、更实际些。

新时期高职教育定位于“主要培养高级技能人才”就突出了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这既是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紧缺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也是贯彻“以就业为导向”方针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明确目标定位、深化教学改革、办出专业特色的需要。

2003年底党中央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把培养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纳入全党人才工作的视野,把培养技能人才作为实施人才强国的重要内容。

教育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及《教育部等7部门关于进壹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均强调要“大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有较大增加和提高,努力缓解劳动力市场技能人才紧缺情况”,形势的发展为高职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于新的挑战面前,高职教育应当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壹历史重任,而且要旗帜鲜明地把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自己的特色和新的发展转折点。

二、高技能人才的内涵和特征“必须明确高职培养的人才就是应用型白领、高级蓝领,或者叫‘银领’人才,是高技能专门人才”。

①“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复合技能型人才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型人才”。

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是什么?就是高素质和很强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③“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壹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说得雅壹些.就是要培养应用型白领、高级蓝领、高级技工或技师等。

”④准确把握高技能人才的内涵和特征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核心问题,这涉及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的标准、人才培养的模式和途径等,从上述引文中能够形象、粗略地领悟高技能人才的特征,但深入的研究就必须弄清什么是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到底高于何处?高技能人才首先是技能型人才,技能从其特点和表现特征可分为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或操作技能),传统的技能注重经验技术的运用和动作技能,新型工业化时代的技能人才应该是既能掌握和运用理论技术又具备壹定的经验技术,既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又善于运用心智技能,具备较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这类人才的标志。

技能人才仍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工作场所的壹线性,即工作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壹线;(2)工作活动的实践性,即于工作现场从事具体作业线、具体单机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等;(3)工作层次的基础性,即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物化过程、实现过程的效率、效益和质量,于企业积累型、渐进型技术创新中起着其他人才不可替代的作用;(4)工作要求的规范性,即于具体操作中要严格按照壹定的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来执行;(5)工作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即技能人才必须对现场有广泛的适应性,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现场可能发生的各类问题;(6)工作团队的合作性,即必须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来完成工作任务。

高技能人才是近几年刚确立的概念,2001年4月由天津职业大学原校长李宗尧研究员等编写的《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壹书中曾尝试给高级技能人才概念壹个科学定义,即“高级技能人才,是指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掌握了现代设备,于生产和服务领域中能完成中级技能人才难以掌握的高难或关键动作,且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

”这个定义有些感性,也显得粗略。

然而,要给出更理性、精确的定义且非易事。

实际上,高技能人才的概念具有动态性、相对性和多样性。

所谓动态性,即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技能人才的外延会发展、内涵会提升,今天的高技能人才未必是明天的高技能人才。

所谓相对性,即高技能人才是于相对比较中产生的,高技能人才不可能有绝对的标准。

所谓多样性,即高技能人才既包括身怀绝技或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也包括技术技能型人才、复合技能型人才以及掌握高新技术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等。

正因为如此,我们对高技能人才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可先搁置定义而着重弄清高技能人才到底高于何处?高技能人才“高”于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是高技能人才诸能力中最本质的能力,也是最基本的特征。

高技能人才熟悉和适应现场工作环境、工作规则以及工作的协调合理性,熟练掌握岗位群通用的基本技能、有专业背景的专门技能以及某些特殊技能,有较强的综合工作能力,能完成技术比较复杂或非常规性的工作,且能运用较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或先进的技术手段,及时准确地发现和排解操作中的技术故障。

对生产中较关键的技难题、实操难题敢于负责、敢于决策且能独立有效地加以解决,具有壹定的技术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

于现场对初、中级技术工人能发挥骨干带头、攻关中坚、质量把关、指导培训作用。

动手和实践是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起点和基础,高职教育必须建立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放于首要位置。

高技能人才“高”于既能动手又能动脑,即应该成为“手脑且用”的知识技能型人才或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是知识经济社会高技能人才的时代特征,也是高技能人才和其他技能人才的区别所于。

现代设备的高度机械化、自动化以及中、高端技术问题的解决,需要操作人员具备更加高超的动手能力,这种动手能力不再是传统的“手艺”、“绝活",而是利用心智技能的创造性活动,是现代技术和经验技术的整合、动手和动脑能力的整合。

对发生于现场的技术难题和非常规突发事故或故障的处理,更多地发挥知识、技术和心智技能的作用。

于工艺革新、装备改造、引进技术和发明创造中表现出较高的创新能力。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此相适应,就必须注重理论和实践、技术和技能、产学研的高度结合。

高技能人才“高"于有比较高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建立于新型高等教育层面和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崭新平台上,且和国际人才平台相接轨。

他们不仅能够掌握和操作国际上的先进生产技术,而且能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实现对专业领域高新技术的追踪。

这就要求高职教育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对成熟的技术原理和技术规范要培养学生“用得活”“用得新”“用得好”,同时要及时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培训,用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学生。

同时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高技能人才“高”于有较强的现场适应能力,“壹专多能”,于培养规格上体现复合性。

除了精通和掌握本专业岗位群主要工种、不同设备的操作技能外,对关联专业工种的知识和技术也要有相当的了解,且具有运用交叉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能。

学机械的要懂电工和电子,学环境保护的要懂生物技术,学管理的要懂国际贸易,学护理的要懂人际交往和心理学,等等。

这是高技能人才适应现代化企业高效率生产的需要。

高职教育要于课程、专业方向上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设置复合型专业或“壹专多辅”也是很好的办法。

高技能人才“高’’于有很高的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具备安于壹线工作的意识和素质.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艰苦创业的意识、企业的主人翁意识、立志岗位成才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愿和工农打成壹片。

高技能人才热爱本职工作,对本专业工种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立足平凡岗位刻苦钻研技术业务,不惜克服重重困难,去解决生产中壹个个难题,且注意于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不断提高。

高职教育要注重知识、技能、素质的全面发展,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就业观和创业观的教育。

三、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几个问题1.营造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于我国,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重普教轻职教、重理论轻实践、重科学轻技术、重知识轻技能的倾向仍比较严重,加之社会转型期存于的舆论导向失当(如不恰当地宣传高考状元和以高考录取率论英雄)、收入差距拉大(企业壹线人员收入过低)、技术工人实际地位下降等消极因素,均严重影响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要于全社会确立“工人伟人,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和“江山代有才人出.自古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从物质、精神、情感等方面建立对高技能人才的激励导向机制,大力宣传和表彰许振超、李斌式的工人专家和技能标兵,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要让全社会感觉到壹个明确的信号:科学家、工程师是专家,高技能人才也是专家,刻苦钻研技术技能同样是成才的阳光大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