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2012年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2012年度上海市发展改革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获奖成果名单的通知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2012年度上海市发展改革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获奖成果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2.07.16
•【字号】沪发改法[2012]004号
•【施行日期】2012.07.1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价格
正文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2012年度上海市发展改革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获奖成果名单的通知
(沪发改法[2012]004号)
委机关各处室、委系统各单位、各区县发展改革委、各有关申报单位: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于2012年6月8日公示的2012年度上海市发展改革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获奖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7项,公示期间未有异议,评定成果和获奖等级已经生效。
现予以公布。
附件:2012年度上海市发展改革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获奖成果名单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一二年七月十六日附件:2012年度上海市发展改革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获奖成果名单。
国家健康城市

国家健康城市国家健康城市是在国家卫生城市之上的更高追求,建设健康城市所提出的理念和方法,不仅能够巩固和提高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成果,也丰富和深化了爱国卫生运动的内涵。
2007年底,国家爱卫办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了建设健康城市、区(镇)活动,并确定上海市、杭州市、苏州市、大连市、克拉玛依市、张家港市、北京市东城区、北京市西城区、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十个市(区、镇)为全国第一批建设健康城市试点,拉开了中国建设健康城市的新篇章。
一、健康城市的概念和意义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0)提出健康城市的概念为:健康城市是一个不断创造和改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并不断扩大社区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能够相互支持的城市。
国内专家提出较通俗的理解就是:健康城市是指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发展整体。
1995年,在WHO出版的《实用指南》中提出健康城市项目的目的是:通过提高人们的认识,动员市民与地方政府和社会机构合作,以此形成有效的环境支持和健康服务,从而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和市民的健康状况。
建设健康城市,实质上是政府动员全体市民和社会组织共同致力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健康促进过程,是建立一个最适宜人居住和创业的城市的过程。
尽管健康城市的出发点在于公共卫生,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良好的城市管理模式,以及人性化的有利于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
健康城市(healthycity)城市发展所追求的一种模式。
由健康的人群、健康的环境和健康的社会有机结合发展的整体。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了健康城市的10条标准。
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傅华教授等提出了更易被人理解的定义:“所谓健康城市是指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发展整体”。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2006年-2008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2006年-2008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8.02•【字号】沪府办发[2006]26号•【施行日期】2006.08.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2006年-2008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沪府办发〔2006〕26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2006年-2008年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六年八月二日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2006年-2008年行动计划2003年-2005年,本市开展了建设健康城市第一轮三年行动。
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倡导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和健康人群协调发展的行动理念,加强条块合作,推动社会参与,促进资源整合,完成了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
到2005年底,本市各项生态环境指标和总体环境质量排名均居全国大城市前列,市民健康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随着本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市民的健康需求与日俱增,城市社会生活中还会产生影响健康的新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进建设健康城市行动,推动本市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以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为发展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以各类健康促进活动为载体,紧密结合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环境保护、筹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等中心任务,进一步完善政府公共健康服务和管理职能,不断提升市民健康素质和城乡健康水平。
健康城市(综述)

我国健康城市的建设建设健康城市是世界卫生组织(WHO)面对21世纪城市化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挑战而倡导的一项全球性行动战略。
建设健康城市起源于1985年WHO欧洲地区专署组织的“健康促进项目”(后被称为健康城市项目),该项目指出城市化是当今全球发展总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尤其是工业化城市所面临的社会、卫生、生态等诸多问题,正逐步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
而当今世界对的城市的要求不仅仅是发展经济的实体,同时应该是能够改善人类健康的理想环境。
1986年WHO首次提出了健康城市行动战略,加拿大多伦多市首先响应,制定规划和相应的法规,随后国际性健康城市建设活动迅速发展。
1992年,WHO向我国卫生部提议:通过被选城市制定健康城市规划,并组织实施,再总结推广,逐步建立国家级健康城市网络。
1993年8月,WHO西太区在马尼拉召开“城市健康发展WHO双边地区会议”,中国卫生部组团参加,正式介入健康城市规划活动。
1.开展健康城市的必要性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逐渐进入城市化时期,从欧洲蔓延到世界各地,成为全球过程。
1950~2009年,世界人口从25亿增到65亿,其中城市人口从7.24亿人增到30亿人以上,城市化水平由29.0%上升到56%,现阶段我国城市化水平低于世界水平10个百分点左右,在较长时期,我国城市化进程仍将保持较高增速1。
1990年~2000年,我国城市数由467增至666个,城市人口比重上升至29%。
到2009年城市数稳定在680个,城市人口比重达46%2。
根据《中国21世纪议程》公布资料显示:截至到2008年,我国100万城市人口的城市已达到119个。
根据联合国预测,中国城乡人口到2015年将各占一半,到2030年,中国都市人口将达到10亿,超过除印度外的世界上所有其它国家的总人口。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食品安全、热岛效应的问题;能源、水资源的大量需求导致资源枯竭、地面沉降、盐碱化的问题;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使生态系统负担过重,导致大气、水、土壤的污染的问题,需要城市建设时统筹规划,合理安排。
纪念爱国卫生运动65周年有奖知识竞赛试题【精品范文】

纪念爱国卫生运动65周年有奖知识竞赛试题纪念爱国卫生运动65周年有奖知识竞赛试题单项选择题1.爱国卫生运动起源于( ) ,目的是为了应对帝国主义发动的细菌战,快速改变当时疫病肆虐的现状,有效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A、20世纪30年代初B、20世纪40年代初C、20世纪50年代初D、20世纪60年代初2.爱国卫生运动致力于普及卫生知识、改造环境、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健康水平,反映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
( )是爱国卫生运动的主体。
A、医务工作者B、社会团体C、人民群众D、学生3.爱国卫生运动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卫生工作方式,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卫生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和体现。
今年是爱国卫生运动开展( )周年。
A、50B、60C、70D、804.20世纪50年代初,全国卫生工作四大方针确定为: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和。
A、以农村为重点B、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C、防治结合D、依靠科技和教育5.在第二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 )为大会题词: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
A、毛泽东B、朱德C、周恩来D、刘少奇6.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是( ) 。
A、朱德B、刘少奇C、周恩来D、贺龙7.1960年,党中央在《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口号是( )。
A、保护环境,人人有责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C、开展除四害活动,预防传染病发生D、以讲卫生为光荣,以不讲卫生为耻辱8.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是( )议事协调机构。
A、党中央B、国务院C、全国人大D、全国政协9.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由党政军群等31个成员单位组成,具体工作由( ) 承担。
A、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B、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C、卫生部D、环境保护部10. 2007年9月,全国爱卫会在山西省晋城市召开爱国卫生工作现场会,强调把爱国卫生工作重点进一步放在( ) 。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03年-2005年)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03年-200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3.08.28•【字号】沪府发[2003]59号•【施行日期】2003.08.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03年-2005年)的通知(沪府发[2003]59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03年-200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二00三年八月二十八日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03年-2005年) 建设健康城市,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世纪80年代面对城市化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挑战而倡导的一项全球性行动战略,旨在建设一个不断开发、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并不断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能够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互相支持的城市。
当前,上海正朝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伟目标迈进。
我们不仅要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也要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健康、环境健康和人群健康。
因此,建设健康城市十分重要,这也是新时期上海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市民素质、塑造城市精神的重要举措。
在市各有关部门制定的近期或远期发展计划中,有许多内容与WHO关于健康城市的指标相关,也与市民的健康密切相关,这为上海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根据WHO关于健康城市的标准和指标系列,结合实际,特制订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03年-2005年)。
一、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一)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抓住举办世博会、大力培育城市精神的机遇,把建设健康城市作为新时期本市爱国卫生运动的主题,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市民健康素质为目标,以开展各种健康促进活动为载体,以干预和控制影响人群健康的危险因素、规范公共卫生行为、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为重点,努力促进社会健康、环境健康、人群健康,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健康城市建设

Jn 20 u .0 9
N0. e . . 8 3 S r No 9
第 3期( 总第 9 ) 8期
科 学 发 展 观 引领 下 的 健 康 城 市 建 设
王 资博 ( 重庆 师范 大学 , 重庆 404 ) 007
摘 要: 健康城 市是 2 1世纪理想的城 市建设模式 , 应从 深层去把握 科 学发展 观 的价 值 内涵, 深入 贯彻 以
( hn q gN r l nvr t,C og ig 0 0 7 hn ) C o gi o i sy hnqn 04 -C ia n ma U e i 4
Ab t a t s r c :He l y C t a e r g r e s a d a o sr c ie ct atr f te 2 e t r . W e s o l a t i c n b e a d d a n i e lc n tu t i p t n o h 1 t C n u y h y v y e s h ud d e l r s h o n t t n a d v l eo e p rp c ie o in i co t o n d v lp n ,i lme t h n ai e p y g a p t ec n oai n au f h e e t fs e t ul k o e eo me t mp e n e me t - o t s v c i f o t l t fs in i c d v lp n f u n—b s d,c mp e e sv c o d n td a d s s i a l e eo me t t k  ̄ O S y o ce t e eo me t ma i f oh ae o r h n ie, o r i a e n u t n b ed v l p n , a e V a U
闸北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月5日在上海市闸北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闸北区代区长翁祖亮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闸北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2007年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闸北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五年,也是闸北攻坚克难、走出低谷的五年。
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有力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紧紧围绕建设和谐新闸北这一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发有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开创了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一)调整结构、夯实基础,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全力以赴推动区域经济走出低谷,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成功申报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和上海云计算产业基地正式挂牌。
重点产业对区域经济贡献度不断提高。
生产性服务业、商业商贸服务业、交通物流服务业、房产建筑业2011年实现区级税收50.64亿元,占区级财政收入比重达到84.4%。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五年累计引进内资418.19亿元,年均增长19.3%;累计引进合同外资23.48亿美元,年均增长14.6%。
引进科勒、村田、TESCO、淡水河谷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经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到13家。
街镇经济快速发展。
2011年街道镇实现区级税收12.24亿元,占区级财政收入比重达到20.4%,5个街道镇实现区级税收超亿元。
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
2011年科技企业实现区级税收10.92亿元,同比增长29.5%。
五年来,全区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累计完成增加值514.22亿元,年均增长12.4%,其中2011年完成增加值129.84亿元,比2006年增长79.2%;累计实现区财政总收入511.75亿元,年均增长19.9%,其中区级财政收入206.41亿元,年均增长17.6%;2011年完成区级财政收入60.01亿元,比2006年增长125.0%。
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开展建设健康社区活动实施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开展建设健康社区活动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公布日期】2003.09.19•【字号】沪爱卫会[2003]33号•【施行日期】2003.09.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开展建设健康社区活动实施意见》的通知(沪爱卫会[2003]33号)各区、县爱卫会,市有关部门:为贯彻落实沪府发(2003)59号《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的精神,更好地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建设健康社区活动,现将《上海市开展建设健康社区活动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望结合各自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上海市开展建设健康社区活动实施意见》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二00三年九月十九日上海市开展建设健康社区活动的实施意见根据《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为夯实健康城市工作基础,推动本市建设健康城市活动的有序展开,市爱卫会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建设健康社区活动。
具体实施意见如下:一、指导思想建设健康社区活动,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要塑造上海城市精神、基本实现现代化大城市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本市的两个文明建设,围绕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确立的建设健康城市活动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拓展本市爱国卫生创建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以提高市民群众健康素质为出发点,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开拓创新、以人为本和注重实效为工作原则,推动本市社区大卫生工作向人性化、自主化和系列化方向发展,积极营造健康、优美、和谐的人群生活和居住环境,为建设上海的全面小康、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推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步伐作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要求在建设健康社区活动中,各街道、镇要围绕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和健康人群三项主题内容,以健全健康管理网络、完善健康基础设施、营造健康生活环境、加强社区健康服务、倡导社区健康互助和提高人群健康质量作为总体工作目标,结合各社区自身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建设健康社区工作的全面发展。
纪念爱国卫生运动65周年有奖知识竞赛试题

纪念爱国卫生运动65周年有奖知识竞赛试题纪念爱国卫生运动605周年有奖知识竞赛试题单项选择题1.爱国卫生运动起源于(),目的是为了应对帝国主义发动的细菌战,快速改变当时疫病肆虐的现状,有效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A、20世纪30年代初B、20世纪40年代初C、20世纪050年代初D、20世纪60年代初2.爱国卫生运动致力于普及卫生知识、改造环境、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健康水平,反映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
()是爱国卫生运动的主体。
A、医务工作者B、社会团体C、人民群众D、学生3.爱国卫生运动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卫生工作方式,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卫生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和体现。
今年是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周年。
A、050B、60C、70D、804.20世纪050年代初,全国卫生工作四大方针确定为: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和。
A、以农村为重点B、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C、防治结合D、依靠科技和教育05.在第二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为大会题词: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
A、毛泽东B、朱德C、周恩来D、刘少奇6.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是()。
A、朱德B、刘少奇C、周恩来D、贺龙7.1960年,党中央在《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口号是()。
A、保护环境,人人有责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C、开展除四害活动,预防传染病发生D、以讲卫生为光荣,以不讲卫生为耻辱8.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是()议事协调机构。
A、党中央B、国务院C、全国人大D、全国政协9.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由党政军群等31个成员单位组成,具体工作由()承担。
A、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B、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C、卫生部D、环境保护部10.2007年9月,全国爱卫会在山西省晋城市召开爱国卫生工作现场会,强调把爱国卫生工作重点进一步放在()。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4.16•【字号】沪府发[2012]39号•【施行日期】2012.04.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沪府发〔2012〕39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上海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二○一二年四月十六日上海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是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上海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攻坚阶段。
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发展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科技创新与转型发展成为时代趋势。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科技呈现群体性突破态势,一些重要的科技领域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经显现;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信息控制权和大范围流行性疾病防控等重大科技议题成为国际博弈新焦点;科技全球化和研发国际化加快推进,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层次高端化、产业链整体化、企业组团化的新特点。
为应对科技创新的新趋势,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把知识作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的关键资源,力求激发新的重大科技突破和产业变革,努力掌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知识资本,着力培育推进经济社会转型的新动力,争取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这需要上海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充分把握全球发展的潮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和依托,强化创新资源的全球配置能力,加快城市转型发展。
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依然处于战略机遇期。
当前,我国自主创新战略格局基本形成,科技与经济结合更趋紧密,一大批共性、关键技术得到突破和应用,传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赶超世界科技前沿的能力显著增强,整体上进入了以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特征的新时期。
“健康城市”概念的提出

“健康城市”概念的提出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城市是一个不断开发、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并不断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能够相互支持的城市。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傅华教授提出的较通俗的理解是:健康城市是指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发展整体。
《实用指南》中提出健康城市项目的目的是:通过提高人们的认识,动员市民与地方政府和社会机构合作,以此形成有效的环境支持和健康服务,从而改善环境和健康状况。
而其首要目标是充分发挥当地政府在公共卫生健康方面的作用,鼓励地方政府履行从大众健康出发的政策o“健康城市”概念的提出可追溯到1844年,当时因为则撰写了一篇有关城镇恶劣生活条件的报告而在英国专门成立了一个城镇健康协会来商讨城镇健康的对策在加拿大多伦多市召开的“超越卫生保健——多伦多2咖年”的大会上首次提出健康城市的概念。
1985—1986年,欧洲办事处发起了一场“健康城市规划的运动,将健康城市的原则转变为促进健康的全球性行动项目。
1986年第一个健康城市在里斯本推行。
1987年册o 正式发起了健康城市运动。
1995年,西太区办事处发表了政策性文件——《健康新地平线》,其政策是基于健康促进与健康保护的基本概念,提出了创建健康城市、健康岛屿、健康场所作为21世纪健康的战略目标。
目前,全球已有2000个以上的城市加入创建健康城市的行列。
我国早在1994年8月就启动健康城市项目。
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帮助下,北京市东城区、上海市嘉定区率先开展健康城市的建设工作。
随后,海口、大连、苏州等城市也陆续开展。
北京、上海在奥运会、世博会等背景下.以整个城市的身份把健康城市的理念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中。
在健康城市的第一阶段,给出了一些健康城市应具有的特征,它们是健康城市概念的补充,并和概念一起,给定了健康城市运动相对具体的方向。
上海市卫生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卫生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卫生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卫生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卫生局•【公布日期】2007.02.28•【字号】•【施行日期】2007.0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上海市卫生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卫生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各区县卫生局、浦东新区社发局、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各有关大学、局属各单位:《上海市卫生发展“十一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审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上海市卫生局二○○七年二月二十八日上海市卫生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是上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是以增强城市的国际竞争力为发展主线,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框架的关键时期;也是上海卫生系统抓住重要机遇,深化卫生改革,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服务全市大局的关键时期。
为贯彻《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卫生部《卫生事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海卫生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
2005年,市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0.13岁,“十五”期间平均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4.71‰和8.58/10万,相当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
(一)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制定实施了《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03年~2005年)》。
市公共卫生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实验楼等重大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6家三级医疗机构传染科、6个市级专科急救中心、6家区级传染病医院、公共卫生应急信息系统等项目相继启动。
市级层面投入资金13.16亿元,全市19个区县共投入资金33.99亿元,一大批公共卫生机构的硬件设施得到新建或改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水平显著提高。
市卫生行政部门成立了应急办公室;组建了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制定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2009年-2011年行动计划》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2009年-2011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沪府办发〔2008〕54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2009年-2011年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2009年-2011年行动计划为积极应对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给市民健康带来的诸多挑战,2003年本市以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健康促进理念为指导,在我国特大型城市中率先开展了建设健康城市行动,相继实施了2003年-2005年和2006年-2008年两轮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并于2007年成为全国建设健康城市试点。
六年来,本市建设健康城市行动围绕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办、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等重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为主线,以满足市民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动员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市民共同参与,全面开展了“五个人人”健康市民行动和健康场所建设等健康促进活动,倡导市民提高健康意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探索了以市民健康自助互助管理为主体的疾病群防群控模式,初步建立了全民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和市民参与健康城市建设的动员机制,有效促进了市民健康与环境、社会和谐发展,并使市民健康素养、环境健康水准、社会健康评价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也使传统的爱国卫生工作更具有时代特色和国际化特征。
但本市仍面临着诸多健康问题,如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人口老龄化带来社会压力,择业竞争影响职业人群身心健康,膳食不合理、缺乏体力活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高血压、癌症等发病增多,流动人口剧增给城市管理和疾病预防带来新情况等。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在即,本市建设健康城市行动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各级政府和部门要继续协调推进建设健康城市行动,致力于在广大市民中普及健康理念和健康促进技能,增强企业和市民维护健康的责任意识,夯实社会组织关注健康问题的工作基础,进一步推动本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提升城市的软环境和软实力,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创造良好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2012年-2014年行动计划2012-01-18自2003年起,本市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倡导,在我国特大型城市中率先启动并持续推进建设健康城市行动。
尤其是最近3年,各区县、部门和单位抓住举办上海世博会的契机,广泛深入开展城乡爱国卫生清洁家园活动,全面推进健康场所建设,大力推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环境和人群的健康协调发展,城市环境卫生面貌和管理水平显著改善,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历史较低水平,市民健康自我管理技能和健康素养不断提升。
2010年,本市获卫生部颁发的全国唯一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先进单位金奖”,并成功地实现首届“无烟世博会”目标。
但有关监测调查表明,危害本市各类人群健康的因素依然不可低估,特别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主要死因,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
医学研究证明,健康问题只通过医疗服务不能全部解决,需要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改变环境和个人行为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因此,从生活方式入手,干预影响人群健康的危害因素,是当前和今后本市建设健康城市行动的重要任务,这也符合本市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根本要求。
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上海市健康促进规划(2011-2020年)》的实施要求,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主要目标继续完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动员、市民参与”的健康促进工作机制和体系,进一步推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逐步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和环境健康水平,促进人与环境、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民参与。
依托爱国卫生和健康促进的社会动员平台,充分整合各职能部门和专业机构的行政资源与技术资源,不断创新协作联动形式,培育全民参与机制。
(二)以人为本,健康至上,和谐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与需求导向相结合,运用科学干预措施,控制相关健康危险因素,满足市民基本健康需求,解决好突出公共健康问题。
(三)聚焦重点,服务大局,整体推进。
把握影响不同地区、领域和人群的突出健康问题,科学决策,专项破题,提升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对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整体推进作用。
三、具体任务(一)人人健康膳食行动全面普及合理膳食理念,指导市民科学调整膳食结构、均衡摄入食物能量。
提高市民对每人每日油盐摄入量(盐≤6克、油≤25克)等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改善市民日常饮食油盐摄入状况。
对幼儿园、学校、医院和各类单位食堂从业人员开展系统的合理膳食知识培训,推广适宜的油盐控制措施,鼓励使用符合合理膳食要求的“健康菜谱”。
引导食品加工企业在食品外包装上加注“营养标签”,倡导和试点指导部分有条件的食品加工企业探索生产低盐、低脂食品。
加大食品安全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力度。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分层次、分类别对食品加工企业负责人和质量管理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和法制教育,增强食品加工企业“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道德观念。
依托相关专业院校和社区学校等社会教育机构,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工地、进乡村、进机关”活动,不断提高宣传覆盖率;进一步普及相关监管法规政策和“食品安全五要点”(即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注意存放、材料安全)等食品安全知识,努力提升广大市民的食品安全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牵头部门: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健促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协作部门:市卫生局、市教委、市盐务局、市质量技监局、市商务委、市餐饮行业协会、市健康促进协会。
(二)人人控烟限酒行动根据卫生部和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要求,广泛宣传烟草危害和被动吸烟危害,重点加强对未成年人、女性等人群的烟草危害教育,从源头上遏制新吸烟者的产生,指导科学戒烟,逐步降低吸烟率。
根据《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规定,进一步完善依法控烟机制,推动中小学校等法定禁烟场所实现全面无烟,着力加强对娱乐、餐饮、网吧等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的控烟监管力度。
促进各类国家机关和公共事务机构稳步推进控烟活动。
加强控烟志愿者队伍建设,开展对服务类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控烟技能指导,依托社会监督作用,改善公共场所控烟状况。
不断完善控烟科学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发布城市控烟状况。
借鉴“无烟世博”经验,在本市举办各类重大活动期间,全面遵守WHO提出的《无烟草无烟雾大型活动的实施建议》。
把预防酗酒、严禁酒后驾车纳入公众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倡导广大市民不过度饮酒;加强“饮酒与健康”相关知识的科普宣传,提高对过度饮酒危害性的知晓率。
牵头部门:市健促办。
协作部门: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教委、市体育局、市旅游局、市文广影视局、市交通港口局、市公安局、市烟草专卖局、市工商局、团市委、市妇联、市控烟协会、市健康促进协会。
(三)人人科学健身行动大力普及科学健身、控制体重的理念和知识,进一步推动每天锻炼1小时、人人学会游泳、阳光体育及大联赛广泛开展,积极营造“天天运动,人人健康”、“体育生活化”的体育健身社会氛围。
支持民间体育组织发展,培育社会体育指导员,发挥其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促进和指导作用,动员吸引广大市民坚持参加各类体育锻炼和健身拳操活动。
倡导各级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定期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全民健身竞赛活动,重点推广广播操和工间操,并做到在职职工每人每周参加一次以上体育健身锻炼,每年参加一次以上体质测试,掌握一项以上科学的体育健身锻炼方式。
中小学校确保学生每天在校体锻活动不少于1小时,其他各类学校要从教学制度设计等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锻活动。
倡导将慢行交通理念融入市政建设,推动学校体育场所在非教学时间对社会开放。
坚持实施全民健身设施工程,继续在全市大型公园、绿地和居住区建设具有一定标准、符合市民健身需求的健康步道,加大社区百姓健身房建设以及游泳池、体质监测中心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
牵头部门:市体育局、市健促办。
协作部门:市教委、市总工会、市卫生局、市绿化市容局、市建设交通委、市文广影视局。
(四)人人愉悦身心行动依托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推广、健康场所建设和市民健康自我管理活动等三大载体,建立健全社区、单位和学校心理健康指导网络,培养心理健康指导的专业人才,培育经过严格资质认证的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分人群、分层次、分区域开展市民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指导帮助其掌握基本的心理调节方法。
特别是通过组织专家编写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型指导手册、开发利用各类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知识科普读物和影像制品,探索开展人际沟通技巧与问题解决技巧训练等实用项目,着重提高市民对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效控制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指导学校建立和完善三级心理健康干预机制,通过家、校合作,加强对全体师生包括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预防学生因学业压力等心理问题引发的相关危机事件的发生。
牵头部门:市卫生局、市健促办。
协作部门:市总工会、市教委。
(五)人人清洁家园行动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继续巩固和发展以国家卫生区(镇)创建为重点的各级各类卫生创建成果。
坚持城乡并重、联动发展,聚焦城乡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卫生热点、难点问题,以每月15日“环境清洁日”活动、周四爱国卫生义务劳动和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为载体,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开展以治脏治乱为切入点的环境清洁活动,切实改善群众生活工作环境。
结合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强病媒生物日常防制,统一组织季节性病媒生物防控工作的开展,努力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场所,不断完善病媒生物防制设施,有效控制和降低病媒生物密度,保障市民身体健康。
牵头部门:市健促办。
协作部门:市绿化市容局、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市文明办、市志愿者协会、市健康促进协会。
四、重点项目(一)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建设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总体方案(2007-2015年)》的要求,在深化场所健康促进的基础上,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建设活动。
通过推进示范建设,优化地区公共卫生政策,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的可及性、公平性和均衡性,有效提升全人群对合理膳食、控烟限酒、适量运动和心理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以及科学求医、防止药物不合理使用等日常保健核心知识的“知、信、行”水平,有效控制全人群的慢病主要危险因素。
特别是在规范以抗菌药物使用为重点的各类用药行为的过程中,坚持从药物流通和使用环节入手,通过加强管理、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努力从源头上控制各类不科学、不合理的用药行为。
各级政府要提高对建设健康城市行动的重视程度,把建设健康城市行动纳入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夯实基础、循序渐进。
各级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职责、优化决策,落实措施、切实推进。
各级健康促进委员会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完善条块联动、部门协作的合力推进机制。
各区县、部门和有关单位要大力支持和配合建设健康城市行动,根据本行动计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配套措施和支持性政策。
(二)加强能力建设,提升专业素养各级健康促进委员会及其成员单位要加强相关业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能力建设,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注重健康促进实务研究和学术理论研究相结合,提升自身的健康促进能力。
要加强与各类高校、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合作,鼓励各区县把健康促进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社区项目实践相结合,提升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
大力引入预防医学、社会学、心理学、营养学、法学以及城市规划等相关学科和领域的专家,加快建立市、区县两级建设健康城市行动专家库和优秀专业人才库,使其成为指导健康促进具体项目开展的核心力量。
(三)加强社会动员,营造支持环境要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和专业媒体的健康科普作用,积极运用新的传播介质、传播技术和传播手段,引导社会公众以各种方式支持、参与建设健康城市行动。
抓住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全民健身日和各类慢性病重点关注日以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周和爱国卫生月等活动的契机,大力开展面向全社会成员的健康公益宣传活动,动员全体市民采取有效的措施和行动,管好自身健康,关注他人健康,养成不在公共场所吸烟等健康的公共卫生行为,维护城市环境健康。
依托精神文明建设,在社区、单位培育发展爱国卫生和健康促进志愿者队伍,并注重志愿者的健康促进能力培养和激励机制建设,努力打造有效的、可持续的健康促进社会支持环境。
(四)加强绩效评估,优化决策效果要建立市民健康需求信息收集、分析制度,定期把群众关心和迫切需要的健康服务等问题汇集起来,并加以研判分析,找准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建立健康促进部门与各职能部门和单位、场所的定期沟通机制,建立针对性较强的动态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捕捉热点与难点,适当调整策略和方向;不断调整和优化健康城市建设的绩效评估机制,在客观掌握工作效果的同时,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为健康促进公共决策找准可靠依据和目标定位,从而真正实现建设健康城市行动的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