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探究式教学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探究式教学法探讨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探究式教学法探讨在当今的教育领域,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科学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而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探究式教学法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小学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手段。
探究式教学法,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思考和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那么,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究竟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和价值呢?首先,探究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阶段,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疑问。
通过探究式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现象、生活中的科学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寻找答案。
例如,在学习“物体的沉浮”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然后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有的物体沉下去,有的物体浮起来?接着,让学生自己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探究物体沉浮的规律。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和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其次,探究式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这些思维活动能够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比如,在探究“种子的发芽条件”时,学生需要设计对比实验,控制不同的变量(如温度、水分、光照等),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芽情况,并分析得出影响种子发芽的关键因素。
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能够学会如何提出科学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收集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等,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再者,探究式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在探究式教学中,很多任务需要学生分组合作完成。
学生们在小组中需要分工协作、交流讨论、分享观点和经验。
例如,在进行“制作生态瓶”的探究活动时,小组成员需要共同商讨生态瓶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环境的设置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与他人合作,还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了交流和表达能力。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汇报人:日期:•引言•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目录•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未来展望目录•结论01引言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
定义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强调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发现。
特点探究式教学的定义与特点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存在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缺乏实践机会等问题。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面临的挑战。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与挑战挑战现状研究目的与意义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意义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改进和完善探究式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同时,本研究还可以为小学科学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促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02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交流总结学生展示探究成果,交流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和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实施探究学生按照计划进行探究活动,记录观察结果、实验数据等。
制定计划学生分组讨论,制定探究计划,包括观察、实验、调查等具体步骤。
创设情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情境。
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确探究目标。
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步骤通过种植植物探究植物生长条件。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然后学生分组设计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状况,最后交流总结实验结果。
案例一通过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探究太阳能的利用。
教师介绍太阳能热水器的原理,学生分组设计并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测试其性能并进行改进,最后展示作品并交流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探究式教学法探讨与研究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探究式教学法探讨与研究在当今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已成为重要目标。
小学科学教育作为启蒙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阶段,其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至关重要。
探究式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方法,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探究式教学法的内涵与特点探究式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地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质疑精神和探究能力。
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相比,探究式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以学生为中心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而教师则扮演着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
2、问题导向学习始于问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围绕一个或多个问题展开思考和实践,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和提升能力。
3、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和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理,从而得出结论。
4、合作学习探究活动往往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探究式教学法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发现科学的奥秘,从而激发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方法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一系列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探究式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取了科学知识,还培养了合作精神、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析小学科学学科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小学科学学科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一、探究式教学的定义及其特点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者的教学模式。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灌输者”,而是变成了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实验探究、总结反思等一系列活动,来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形成新思维。
探究式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变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二、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学科中的应用在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为什么油和水不相容”的实验探究。
通过这样的实验探究,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油和水不相容的原因,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探究式教学也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在科学学科的教学中,学生经常需要进行观察、实验、总结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态度。
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积累科学经验,培养批判性思维,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对于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学科中的有效性,早已有相关研究进行了验证。
研究表明,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学科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其一,探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更容易激起学习的兴趣。
其二,探究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在科学学科的教学中,实验探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培养实验探究的能力。
其三,探究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需要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并总结反思,这种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学科中虽然有着显著的有效性,但也存在一些应用难点。
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素养。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实验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实验设计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比传统的教师讲授和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探究式实验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科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实验思维。
本文将介绍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实验设计,并探讨其教学意义和实施方法。
一、探究式实验设计的教学意义探究式实验设计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首先,探究式实验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
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和原理,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探究式实验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
学生在实验中需要思考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和分析结果,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验能力。
再次,探究式实验设计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学生在实验中需要相互合作,进行讨论和交流,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探究式实验设计的实施方法1. 根据学科内容确定实验主题。
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确定适合小学生开展的实验主题,例如物体的浮沉、水的沸腾点、电路的搭建等。
2. 设计实验方案。
根据实验主题,学生可以自行提出问题和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
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学生要考虑实验变量、控制变量和观测指标,确保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3. 实施实验。
学生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际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安全规范,遵循实验操作流程,并与实验伙伴进行合作与交流。
4. 分析实验结果。
学生需对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总结实验规律和结论。
学生可以运用图表、报告等形式表达实验结果,展示实验过程和实验成果。
5. 讨论与分享。
学生可以在班级或小组内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与分享,交流实验的思考和体会。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进一步的实验设想,拓展学生的思维。
浅谈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浅谈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科学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师生互动和实践操作三个方面,探讨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教学设计1. 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等。
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才能更好地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
2. 设置具体问题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体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来解决。
这样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激发他们对科学问题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提供足够的资源在进行科学探究时,学生需要各种资源来支持他们的学习活动,包括书籍、实验器材、网络资源等。
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这些资源,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探究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师生互动1.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进行科学探究时,教师要善于通过提出问题和展示实验现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只有在学生对问题感到好奇和热情时,他们才会更加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从而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2. 引导学生的思考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减少直接给出答案的做法,而是要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和发现。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体验在进行科学探究时,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检验和验证自己的观点。
教师应该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观察,从而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三、实践操作1. 配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验器材,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
浅议小学科学课中探究式学习的运用
浅议小学科学课中探究式学习的运用小学科学是培养孩子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
通过探究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一、什么是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基础之上的,它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带入自己感兴趣和具体的学习研究之中,让学生体验探索、实践和创造的过程。
探究式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为什么需要探究式学习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较单一,需要借助外界刺激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探究式学习更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探究中获得习惯性思考能力。
探究式学习也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学习中的知识,实现知识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如何实施探究式学习1. 设定学习目标:具体的学习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使他们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而不是盲目地探究。
2. 指导学生提高探究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会利用资源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这些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总结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模型能力、创新能力等。
3. 利用各种资源:小学教学中,可以借助各种资源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科学实验室、科技馆、自然公园、互联网等。
4. 鼓励互动:教师应该利用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探究式学习的四个阶段探究式学习分为四个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这个阶段进行科学教学:1. 引发学生兴趣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产生兴趣,让学生知道他们将要研究的是什么,并且让他们知道探究的目的和价值。
2. 学生探究过程学生根据目标展开探究,教师应该在此期间提出问题以及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向,并监督和评估学生的进展。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探究式教学实施策略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探究式教学实施策略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在小学阶段,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
而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实践探索的机会,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文将探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探究式教学实施策略。
第一部分:理论依据科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科学知识的运用。
探究式教学则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通过主动构建知识和经验来理解世界,形成自己的概念和思维方式。
因此,在小学科学教育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实施策略1. 设计启发性问题:在科学教育中,设计启发性问题是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关键。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和观察验证。
合理的启发性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提供实践探索机会: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探索,教师应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环节,如实验、观察、讨论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现象和实践操作。
通过实践探索,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原理和概念。
3. 培养合作与交流精神:合作学习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手段。
通过小组合作或团队合作的方式,学生可以相互讨论、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不仅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共同构建知识。
4. 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和合作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
通过反思和总结,学生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形成更深层次的学习成果。
第三部分:实施挑战和应对策略在实施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英语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会影响教学效果。
小学生科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研究
小学生科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研究探究式学习是小学生科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它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并构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科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意义、实施方法以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一、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生科学教学中的意义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与探索,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的主体。
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观察、实践等方式,学生能够亲身经历科学的奥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探究式学习提倡通过观察、实践来获取知识。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现象观察等方式,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他们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操作和思维活动来解决问题。
这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方式,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能力。
二、小学生科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实施方法1. 设计合理的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型的实验,在实验前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
通过实际的观察和实验过程,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深入感受科学的魅力,并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引导他们进行探讨和猜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实践动手能力。
3. 设计探究任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实际情况,设计一系列的探究任务。
任务可以是观察现象、解释原理、提出猜想等。
通过完成任务,学生能够从中获取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学生科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研究成果1. 提高学生成绩和学习兴趣研究表明,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的科学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浅谈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浅谈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观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
此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下面将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师引导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教学内容的设计非常重要。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观测等方式积极探索新知识,因此教学内容需要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实践性。
在教授小学生动物和植物的种类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和动物,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践,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这样的教学内容既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环境的营造也是重要的有效性策略。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需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观测,因此需要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和实验器材。
在授课前教师可以将所需的实验器材准备好,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环境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安全。
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实验时的注意事项,警示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教师的引导非常关键。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教师还可以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评价方式需要灵活多样。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评价方式不能仅限于传统的笔试形式。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验过程,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或者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评价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作品展示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可以更全面地展现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浅析小学科学学科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小学科学学科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科学教育的发展,探究式教学已经逐渐成为小学科学教育的主流教学模式之一。
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观察、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探究和研究,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备受关注,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小学科学学科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深入分析。
探究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厌倦和学习消极情绪,而探究式教学则能够通过设立问题、情境、实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扮演主动者的角色,他们在实际的探究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进取,乐于学习,这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探究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究式教学正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而产生的。
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将通过实验、观察、思考等方法来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这种活动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又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学生将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探究式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深度和实效。
探究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这与当前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需求和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契合的。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引言: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而探究式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正逐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包括其定义、特点、优势以及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
一、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定义探究式学习方式是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的方式,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解决问题和发展思维能力的学习方式。
相比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探究式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式学习方式的特点1. 学生主体性强:探究式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扮演着主导角色,通过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来构建知识。
2. 实践性强:探究式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索,通过观察、实验、实地考察等方式来获取真实的学习经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合作性强:探究式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问题导向:探究式学习方式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分析结果等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探究式学习方式的优势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式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探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究式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探究式学习方式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探究式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研究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的重要阶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探索的机会。
然而,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基于问题、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探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探索其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学习能力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应用探究式学习法。
一、探究式学习的概念与原则探究式学习是指通过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实验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扮演着科学家的角色,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科学的知识和方法。
探究式学习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积极寻找答案。
2. 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培养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3. 重视实践和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探索,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4.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1. 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能够从问题出发,主动参与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探究式学习注重实践和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科学现象。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他们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通常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培养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探究式学习案例研究
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探究式学习案例研究科学课堂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究问题,促进他们的学科学习。
本文将通过案例研究,分析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探究式学习。
一、案例一:植物的生长条件在小学科学课上,教师通过设计探究式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研究植物的生长条件。
教师首先提出问题:植物的生长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然后,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
学生在组内自主讨论,提出了土壤、水分和阳光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接着,学生们利用小盆栽,在不同的环境中培育植物。
他们实验了在光照较强的和光照较弱的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以及在不同的浇水量下,植物的生长情况。
通过实验,学生们发现阳光、水分和土壤确实对植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这个案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植物生长的认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案例二:能量传递与食物链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探究式学习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能量传递与食物链的概念和原理。
教师首先呈现一个食物链的图示,让学生分组探究食物链中能量的传递。
学生们在小组中研究食物链,观察其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他们通过观察并记录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捕食和被捕食关系,理解能量是如何在食物链中传递的。
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们深刻理解了食物链的概念和能量传递的原理。
他们还发现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环节受到影响会影响整个食物链的平衡。
三、案例三:物体的浮力教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可以通过探究式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物体的浮力。
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一个物体能否在水中浮起?为什么?然后,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实验。
学生们在小组中讨论,提出物体的形状和密度可能影响物体在水中的浮力。
然后,他们设计了几个实验,通过观察不同形状和密度的物体在水中的表现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浅谈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浅谈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引言科学探究式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合作和交流的教学方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科学探究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展开讨论。
一、明确目标,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在进行科学探究式教学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任务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在小学科学探究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在学习“植物的生长”这一科学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个小型的实验任务,让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实验结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到植物的生长规律,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尤为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生动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方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
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来展示科学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学知识的魅力。
教师还可以采用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欲望。
三、注重引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提示解决方法等方式,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探究、思考和实践,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实验探究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不同种类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何影响?”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际操作,并思考实验结果。
通过这样的探究式学习,学生既能够学会科学方法,又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注重评价,完善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反馈。
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探究性教学实践
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探究性教学实践科学课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场所。
传统的科学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探究性教学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促使学生通过亲自探索和发现来构建知识。
本文将探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探究性教学实践,介绍其优势和操作方法。
一、探究性教学的优势1.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实际操作和观察,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主动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
2.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探究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提问和推理能力,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解答问题,促使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探究性教学中,学生常常需要合作进行实验或项目,通过与同学进行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探究性教学的操作方法1.设立引导性问题:在科学探究中,设立引导性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入研究问题的欲望。
2.提供实践机会:探究性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来探索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实验、观察或实地考察等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积累实践经验,从而深化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3.鼓励讨论和分享:探究性教学中,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分享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使他们互相交流和分享实验结果,通过彼此的观点和思考,共同得出结论。
4.引导总结和归纳:在实践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将实践结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达到对科学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讨论和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探究性教学案例以水的沸腾为例,我们可以通过探究性教学提出以下问题:1.什么因素影响水的沸腾?2.温度升高会影响水的沸腾吗?3.水的体积对沸腾有什么影响?通过设计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学生可以自己发现水的沸腾与温度和水的体积有关,从而深入理解水的沸腾规律。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探究式教学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探究式教学汶川县克枯乡中心小学——张明问题是兴趣的内驱力,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
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
这种理念可以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师生互动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笔者在《科学》课堂的教学中对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的一些认识,现将其交流,供大家分享。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让学生记住书本知识,而是让学生学活知识,形成能力,用灵脑子。
教学活动必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自主和谐的搭建知识体系、能动地实现知识迁移。
学习《科学》动力的产生,是以兴趣为支撑的,问题是兴趣产生之源,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又始终注入了好奇和兴趣。
因此,《科学》课堂“探究”式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而且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科学》“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灵魂。
教师在教学中应把“问题”和“探究”贯穿于《科学》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科学》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均应充分体现“问题”,突出“探究”,要围绕“问题”积极创设情境,营造由好奇产生思维的氛围,为学生的观察、思考、提问、讨论、探究等活动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把知识转换为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以便促使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一、提问启发、激发兴趣、设计方案、引导探研兴趣是引发问题的源泉,提问本身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能立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是教学实践中反复证明的事实。
因此《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安排问题的引出方式。
问题的引出可以通过人们与生产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事例直接引出,也可以把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科普知识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的提出来。
小学科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课程包含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种学科知识,学习科学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又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以为学习初、高中阶段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学是一门探索性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利用这门学科去探索不同的世界,培养科学精神,并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和探索性的发挥。
一、探究式教学在科学教学中的具体步骤(一)从科学探究入手,提出问题假设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
提问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首要环节,而后续的教学活动则以提问为依据。
提出问题的假设,容易引起学生主动思考,而在一定的科学课程主题下,更容易建立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
如在“动物的感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人的角度来设置问题。
例如,人都是有感觉的,听觉、视觉、触觉、味觉以及嗅觉等都可以通过不同的因素来触发。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问:“小动物有没有嗅觉?那它们有没有听觉呢?小动物的感觉与人类的感觉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形式,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感觉,亲身参与课程的问题探究。
如果家里养了小动物的学生,就能够了解得更多。
教师的逐渐引导,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教学效果。
(二)从科学探究入手,展开假设猜想通过上述教师提问,将主动思考、探究交给学生,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主场。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由表达、大胆表达。
教师在此时不评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直至把自己的猜测全部说完为止。
有些学生会说,动物和人类的感受是相同的;有些学生会认为人类的视觉、嗅觉是最灵敏的,另一些则认为人类的嗅觉、视觉、听觉都不如动物;还有些学生会异想天开,提出许多意想不到的猜想,甚至会拿动漫里的角色进行比较,但不管怎么联想和想象,教师都要给予他们足够的鼓励,因为正是通过这些猜测、联想和想象,培养了他们的思考和想象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能否定和批评学生。
浅析小学科学学科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小学科学学科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小学科学学科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探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往往只是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很难真正参与学习,容易产生学习疲劳和抵触情绪。
而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验探索,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学生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机。
探究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思考和实践操作,学生需要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实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学生需要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运用方法,并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和逻辑,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探究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学生需要在小组中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沟通、相互支持,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学生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不仅可以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小学科学学科探究式教学具有很高的有效性。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探究式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更加重视探究式教学的应用。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设计引言: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设计,并探讨其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作用。
一、探究式学习的定义和特点探究式学习是指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和理解概念的学习方式。
其核心理念是“学以致用”,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
与传统的教师讲授式教学相比,探究式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思考和发现,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学习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主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活动进行学习,主动参与和构建知识。
2. 问题驱动: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3. 多样性和灵活性: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路径和方法,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学习。
4. 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 反思和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反思和评价,提高学习效果和能力。
二、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1.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究式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他们能够主动提出问题、观察现象、进行实验和推理,从而深入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水平。
2.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以通过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探究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他们对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实践活动和问题解决,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探究式教学
汶川县克枯乡中心小学——张明
问题是兴趣的内驱力,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
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
这种理念可以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师生互动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笔者在《科学》课堂的教学中对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的一些认识,现将其交流,供大家分享。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让学生记住书本知识,而是让学生学活知识,形成能力,用灵脑子。
教学活动必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自主和谐的搭建知识体系、能动地实现知识迁移。
学习《科学》动力的产生,是以兴趣为支撑的,问题是兴趣产生之源,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又始终注入了好奇和兴趣。
因此,《科学》课堂“探究”式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而且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科学》“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灵魂。
教师在教学中应把“问题”和“探究”贯穿于《科学》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科学》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均应充分体现“问题”,突出“探究”,要围绕“问题”积极创设情境,营造由好奇产生思维的氛围,为学生的观察、思考、提问、讨论、探究等活动提供丰富的感性
材料,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把知识转换为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以便促使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一、提问启发、激发兴趣、设计方案、引导探研
兴趣是引发问题的源泉,提问本身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能立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是教学实践中反复证明的事实。
因此《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安排问题的引出方式。
问题的引出可以通过人们与生产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事例直接引出,也可以把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科普知识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的提出来。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发学生带问题去看书、查找资料、去思考、去讨论。
例如:笔者在教学小学三年级《科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研书第一单元,《研究土壤》一课时,教材一开始就直截了当的抛出了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土壤是混合物吗?(这既是一个生活问题,又是一个科学问题),当学生面对土壤是不是混合物的这一问题时?好奇心一下被激活了,同时强烈的好胜也随之而产生,他们并不是直接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制定研究计划,而是凭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知识,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急于求成,进行幼稚的猜想,虽然学生的回答只有两种可能,结论也是假设层面上的,但是这就为利用直接证据或事实来证明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准备。
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提出连环问题:“如果土壤是混合物,可能由哪些物质混合而成?如果不是,你能用什么事实说明?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土壤是或不是混合物?”等等这些问题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使学生把所有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再结合土壤存在的具体环境,想一想,说一说:“地上长着什么植物?地面上,土壤里有没有动物活动?农民在播种前向地
里施过肥没有?田间管理时向地里灌溉水没有?松过土没有?人和动植物的这些行为活动对土壤有什么影响?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发现这些影响?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在做的过程中会用到哪些实验材料?怎样分工和合作?”等等,师生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制定出了以观察探究活动为主的研究计划。
学生在设计研究计划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教师要适时给予点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铺设一定的阶梯,帮助他们树立起设计研究方案,顺利地去完成探究任务的信心,这样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探究兴趣。
二、按方案实施、借实验观察、拿事实判断
知识始于观察,来于实践,实验是小学《科学》课程及教学的独自特征,《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活动,是学生动脑、动手、探究问题的实践活动,是科学研究和科学发展的基础。
因此,《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验在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优势,引导学生捕捉实验现象,寻找问题根源,揭示事物本质,要尽可能的通过“怎么样”、“为什么”等形式的问题,引导学生由表到里,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究,还可以通过观察,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寻求结论。
例如,笔者教学《研究土壤》一课时,师生在制定好研究方案后,引导学生按方案实施观察探究的分组活动:各探究小组在领取实验材料后,对土壤的观察探究活动开始了,有的组用放大镜观察土壤里有什么,学生在土壤里发现了小石子、玉砂(一种矿物)、植物的根以及生活在土壤里有小虫子。
有的组是在土壤标本中加水混合搅拌、沉淀,借助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实验,观察到了土壤有死亡后的动植物残体以及泥土和细沙。
有的组把土壤放入易拉罐里,盖住罐口,再在罐盖上
面放一小碟冰块、用酒精给罐加热,一会儿学生打开罐盖,发现了在罐盖内壁有小水珠。
有的组是在塑料瓶里放入土壤,拧紧瓶盖,将塑料瓶放置在太阳光下晒,过了一会儿,学生发现了在瓶内壁有小水珠。
还有的组是把土块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发现了水中有气泡冒出。
还有的组把土壤装进量杯里,并用手把土压紧,使其只有量杯的二分之一,再往量杯里倒满水,当水中不再冒气泡时,观察水面降低了多少。
各小组对土壤的研究活动,在孩子们的分工合作、动脑动手中进入了尾声,根据各小组的验证结果汇报交流,得出:土壤是泥土、沙、矿物、水、空气、死亡了的生物残体等物质的混合物,从而作出了“土壤是混合物”的判断。
学生在思考并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笔者认真倾听,并给予了孩子们恰当的激励性的评价。
这样,一方面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思维和实际探究给予方向性指导,确保了学生的思维和探究不偏离正确的轨道。
备注:此文荣获省级论文一等奖(省内交流)。
二OO六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