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中视错觉的应用与创意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设计中视错觉的应用与创意表现
视错觉并非错误,而是基于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视觉影像。
将视错觉纳入到平面设计创意实践中,利用平面设计手法来营造独特的视觉表现,从而拓宽设计思维,丰富作品的设计内涵。
本文就“欺骗性”的视错觉手法应用到现代艺术设计的创意表现中,为我们演绎出精彩的艺术作品。
我们常常将“眼见为实”作为视觉评判的标准,但对于眼睛,有时候并非如实的反映真实世界。
视错觉是一种视觉错觉现象,带有一定的“欺骗性”。
回归到平面设计的创意设计领域,视错觉原理及现象的应用比比皆是。
这种以人的视觉心理与视觉经验的矛盾关系,将为我们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同样,利用这种视错觉手法,也将为平面设计融入丰富的创意灵感,突显异样的视觉主题和内涵。
一、平面設计中视错觉的具体表现
在平面设计中,色、光、形等为主要构成要素,而在视觉感知上,又融入了心理体验。
我们将与事物形状、色彩有关的错觉现象统称为视错觉,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利用线条的长短变化来营造错觉。
比如对于等长的两条线段,在附加物的作用下会产生长短不等的视觉效果。
二是利用远近物距变化来形成错觉,其原理为空气透视有近实远虚的效果。
三是反转效果,利用图形自身、图底之间的反转显示方式来构成错觉,如鲁宾之杯。
四是利用维度变换方式来构造错觉,比如利用二维与三维空间图形来进行视觉延伸与表达,形成矛盾的透视效果。
五是采用闭合方式来利用空隙进行视知觉偏向现象。
其原因是利用人眼视觉系统自身的特点,借助于主观分析与已知经验的判断,呈现与记忆物象相契合的图式。
这种设计手法本身是利用眼睛的自动弥补缺陷的功能来保持视觉上的平衡。
二、平面设计中对视错觉手法的应用实践
作为一种视觉感知的矛盾性表现,其在平面设计创意表现上独具魅力,更能够增强平面设计的视觉深度,来激起受众的视觉心理感知。
(1)从创意表现上来运用视错觉
设计需要打破传统思维定势,设计需要创新,而创新需要融入新的表现手法。
通常情况下,人们在思维习惯上,往往先入为主,这一定势成为阻碍创造力的枷锁。
视错觉手法本身的矛盾性表现,能够打破传统思维定势的局限,为受众营造不一样的视觉感知体验效果。
比如在《胜利》招贴设计中,设计师福田繁雄就以“反向飞入枪膛的子弹”为手法,不按常理出牌,打破思维定势,在视觉表现上,以反向手法将子弹退回枪口。
这一设计思路,以其深刻的内涵、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向我们传达“谁发动战争,谁将自食其果”的视觉效果。
当然,在引发受众视觉认知体验上,还可以通过拓宽视觉思维,让事物显现出不同寻常的视觉视角。
比如福田繁雄利用反转错觉手法,将某咖啡馆的宣传海报设计成“拿着杯子的手”,并通过正负纹理交错造型,来突出咖啡馆这一主题,既有趣又生动。
同样,
在利用视错觉原理过程中中,还要融入创新思维。
我们在设计中,对闭合现象、反转现象的运用,可以改变设计师的传统设计思维,融入创新表现理念来形成视错觉效果。
也可以利用维度变换手法,将受众熟悉的图形进行有意识的重组,在打破传统结构或形态基础上,来营造视错觉思维;还可以将不合理的事物纳入某一空间秩序中,以看似非逻辑的表现手法,增强对原物涵义的升华,让受众产生耐人寻味的视觉体验。
阿恩海姆提出“每一位伟大的艺术家,都能够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
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原本已经在受众的认知里形成固定模式,如果能够采用新的手法,将之进行逆向思维,来表现出“背叛”原物的设计效果。
心理学家巴特利特将之称为“探险思维”,其核心就是通过视觉艺术思维,来对原本存在的事物进行创造性发散性组织,来重新表现和解释,从而达成新的视觉形象。
(2)从空间表现上来运用视错觉
艺术与设计具有多重维度的空间表现性。
比如一维度空间,主要有线条来构成;二维度空间,主要有长和宽来构成;在三维度空间,可以实现长、宽、深度的构成;四维度空间则融入了时间生成性……。
可见,对于空间下的视错觉手法的运用,也是平面设计重要的创意表现方向。
比如福田繁雄在在某百货商店的宣传海报设计上,将男性、女性的腿进行上下反转,并列构置,从而营造出别样趣味的视错觉效果。
这一手法在艺术处理上,将“虚”与“实”进行了综合,并从图形结构、色彩修饰,以及位置关系上来重构空间层次,从而获得虚实相生的设计美感。
当然,在三维空间里,也可以将远近视错觉、大小视错觉融入其中,以形成远景、中景、近景的虚实变化,将原本单一的平面画面进行无限延伸。
福田繁雄在日本松屋百货130周年店庆海报设计中,将两个人物图形纳入到不同的空间世界,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不可沟通性。
在画面组合上,原本二维平面下,利用色彩与图形的组合,来拓深三维空间,增强了画面表现力;同时,将不同人物形象的情感意识进行融入,使得海报上充斥强烈的感伤意味。
同样,在平面设计中挖掘平面空间的意象表现,将意象作为增进受众感知、体验的重要内容。
所谓平面设计中的意象,其本身是受众对客观物象的主观感受,是借助于客观物象来表达的某种情感认知。
所以,在平面设计中利用意象概念来烘托设计空间的精神内涵,从而为平面设计注入了灵动的设计创意。
比如金特·凯在为某音乐节制作的招贴海报中,将受众熟悉的“小号”造型,与各类树枝、树叶、树皮进行结合,鲜嫩的树叶长在斑驳的树皮“小号”上,寓意古老的爵士乐再次焕发出新的发展生机,也从中以通俗易懂的手法来表达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情趣,让受众的思维跟着联想而不断发散,尽显绵绵情调。
(3)从视觉冲击力上来运用视错觉
平面设计中创意,很多情况下表现为视觉冲击力,而视觉冲击力,又与视觉艺术的焦点相关联。
比如在2010南非世界杯足球赛标志设计中,从黑色几何形体的构成上,利用闭合手法很容易展现足球的特征。
这一简约化设计,其根本在于简化中蕴藏丰富的意义。
同样,在视错觉感知上,人们对于产生强烈视觉震撼的形象,往往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这一心灵震撼,将是视觉冲击力的最佳诠释。
比如某招贴设计中,将动物、人等五官进行重复,来营造视觉幻象,增强平面布
局的视觉中心效果。
当然,还可以利用完整图形的局部截取方式,来营造“不完全现象”,让受众从中来构建剩余画面,以激发对受众视觉心理的刺激。
比如在冈特·兰堡设计的某书籍宣传招贴中,就是将“书”的外形进行局部截取,以夸张变形手法来展现正常比例的书籍封面,突出受众对视觉焦点的重构,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三、总结
视错觉作为视觉感官所形成的一种动态化视觉艺术心理,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能够打破传统静态设计格局,增强平面设计的动态视觉传达效果。
同时,围绕视错觉来打破传统设计思维,启发和营造全新的视觉感官体验,将视错觉的不确定性作为受众视觉感知的重要空间,来表现丰富而多样的视觉创新设计理念。
当然,从视错觉的运用来看,并非仅限于平面设计,还对整个艺术设计领域带来深刻影响。
平面设计作为基于二维空间的视觉设计艺术,在吸收和运用视错觉设计思维过程中,也更加关注对受众视觉体验的观照,从受众的视觉视角来洞察和转换视觉思维,来为平面设计作品营造超乎想象的设计美感,深化设计主题,带给平面设计作品无穷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