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的中西医诊治
新生儿黄疸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和眼球呈现黄色的症状。
中西医结合护理新生儿黄疸,可以有效地帮助婴儿降低胆红素水平,缓解症状,并促进健康恢复。
下面将介绍如何中西医结合护理新生儿黄疸:
1.中西医结合的诊断:首先需要通过西医的黄疸评分和血液检查来确定黄疸程度和原因。
同时,中医的望、闻、问、切也是一个重要的诊断方法,可以通过观察黄疸的颜色、皮肤的温度和湿热程度,以及询问母亲的产后情况和婴儿的排便、大小便情况,辅助确定病因和治疗方案。
3.中药调理:中医认为黄疸是湿热蕴结所致,因此可以选择一些清热解毒、利湿排毒的中药来治疗黄疸。
例如,可以使用黄连、黄芩等中药煎汤,或者选择一些中成药制剂,如黄连素片、黄芩泡脚浴等,来帮助排湿热、降胆红素。
4.中医按摩:中医按摩是一种通过推拿、按摩等手法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的方法。
可以使用中医按摩来刺激婴儿的腹部、背部和脚底,以促进胆红素的排出和新陈代谢的恢复。
5.外界环境调节:黄疸婴儿应该避免暴晒和受凉,室内环境要保持温暖、通风,并注意保持婴儿的舒适和安全。
此外,应该定期给婴儿更换干净的衣物和床上用品,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中西医结合护理新生儿黄疸的关键在于综合治疗,结合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密切观察婴儿的病情变化。
同时,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做好婴儿的日常护理和保健工作,以促进婴
儿的健康成长。
以上是对中西医结合护理新生儿黄疸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黄疸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黄疸黄疸以目黄、肤黄、小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
可见于多种疾病,而以肝胆系统疾患为主,包括溶血性黄疸(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疟疾、蚕豆病等)、肝细胞性黄疸(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梗阻性黄疸(如胆石症、胆道蛔虫、胰头癌等中医学将不同性质的黄疸概括为阳黄、阴黄二大类,如外感时邪疫毒,湿热由表入里,郁于脾胃;或因酒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郁而化热,以致湿热熏蒸,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肌肤,则发为阳黄。
若疫毒深重,病势急暴,并具传染特点,是为急黄。
如因劳倦过度或素体牌虚,或因阳黄迁延失治,而致寒湿留滞,脾阳不运,肝胆疏泄失常,胆汁随湿浸溢肌肤,则发为阴黄。
临床一般以阳黄为多见。
【诊断】1黄疽多先见于巩膜和舌下、软腭黏膜,然后遍及全身皮肤。
对中年以上病人,观察巩膜黄疸时,应注意与结膜下脂肪作鉴别(前者分布均匀,遍及整个眼白;后者分布不均匀,多积聚于巩膜近眼角处,微凸出)。
2 .详询病前有无肝炎接触史,或输血、注射史,或药物、毒物中毒史;黄疸发生的经过或消长情况,既往发作情况,以及伴发症状,如发热、呕吐、腹痛、食欲减退、皮肤瘙痒、肝区不适等。
并应注意病人年龄、性别、大小便颜色。
3 .体格检查应注意黄疽的色泽、贫血、蜘蛛痣、肝脾肿大、压痛和质度、胆囊肿大、腹水等阳性体征。
4 .根据大小便颜色,结合有关检查可以初步区别三类不同原因的黄疸。
溶血性黄疸:小便中无胆红素,尿色正常。
大小便中尿胆原量均增加,大便颜色加深。
肝细胞性黄疸:小便中含多量胆红素及尿胆原,尿色增深。
大便中尿胆原含量不一定,一般减少。
梗阻性黄疸:小便中含多量胆红素,小便呈黄色。
大小便中尿胆原均减少或缺乏,大便呈灰白陶土色。
5 .根据病情需要选作肝功能、病毒性肝炎病毒标志物、X线及B超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治疗】一、辨证论治辨证主要是分阳黄、阴黄,区别湿热与寒湿之不同。
治疗原则,阳黄以清热利湿为主,并根据湿和热的偏重而分别处理;阴黄以温脾化湿为主。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研究及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研究及效果分析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疾病,许多婴儿都会出现黄疸现象。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本文将对此进行临床研究及效果分析。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基本原理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基本原理是综合运用中西医学的优势,采用多种方法对新生儿黄疸进行综合治疗。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重要治疗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山楂、草芥等。
2.光疗光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光线的特定波长对皮肤进行照射,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
3.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
通过针刺、温灸等手段,调节脏腑、神经、免疫等系统的功能,促进身体康复。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研究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研究日益增多。
这些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比单一治疗方法具有更好的疗效。
例如,南京市儿童医院曾对199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
其中,118例接受了中药治疗,并在光疗护目镜下进行照射;81例接受了光疗和针灸治疗。
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7.98%,而仅使用单一治疗方法的控制组的治愈率仅有87.10%。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治疗方法、病情严重程度等。
在临床实践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总体疗效表现良好,治愈率高。
根据上述临床研究结果和相关资料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治愈率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治愈率通常较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安全性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通常不会产生重大的不良反应,而传统西医单一治疗方法中光疗可能会对皮肤产生损伤。
3.疗程短相较于传统单一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通常疗程较短,可以更快的降低胆红素水平,减轻症状。
小儿黄疸治疗的中西医治疗方法
小儿黄疸治疗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小新生儿黄疸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
多数的黄疸症状只要在医生的建议治疗下都会治愈。
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治疗方案,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小儿黄疸治疗的西医治疗1、光照疗法新生儿裸体卧于光疗箱中,双眼及睾丸用黑布遮盖,用单光或双光照射,持续24-48小时,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公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疗。
2.酶诱导剂:常用苯巴比妥诱导肝细胞的微粒体提高活力,转化未结合胆红素为结合胆红素,剂量为4~8mg/kg/日,连服4日或更久,但其作用较缓,3~7日才显疗效。
可加用尼可刹米(可拉明)100mg/kg/日以提高苯巴比妥的疗效。
但遇黄疸较严重时应予光疗并作进一步检查,以防夹杂病理性黄疸。
3.阻止肠内胆红素的再吸收:提前喂奶,及时建立肠道菌群,分解肠内胆红素为尿胆原,尽快排出胎粪,可以减少肠内胆红素,防止其再吸收,从而减轻黄疸的程度。
有人给活性炭0.75g,每4小时1次以减少肠壁再吸收未结合胆红素(肠肝循环),与光疗联合应用效果较好。
4.换血疗法:适用于溶血性黄疸。
是患儿严重溶血时抢救生命的重要措施。
通过换血可达到换出致敏红细胞和血清中的免疫抗体,阻止继续溶血;降低胆红素,防止核黄疸发生;纠正溶血导致的贫血,防止缺氧及心功能不全。
在广泛采用光疗以后,换血已大为减少。
5.白蛋白:输注血浆或白蛋白可使血清中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附着于白蛋白,从而减少未结合胆红素与脑细胞结合的机会,降低核黄疸的发生率。
在换血1~2小时前,先注入白蛋白lg/kg/次,连用2~4次,或用血浆25ml,每日1~2次,可换出较多的胆红素。
6.肾上腺皮质激素:其主要作用是活跃肝细胞酶系统,加强葡萄糖醛酸与胆红素结合的能力。
一般口服强的松每日1~2mg/kg。
对较重黄疸病例可静点氢化可的松5~10mg/kg,或用地塞米松每日0.4mg/kg,待黄疸消退时减量,以至停药。
由于皮质激素常有不良副作用,一般不作常规处理。
中医治疗黄疸的名医经验
中医治疗黄疸的名医经验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主要表现为皮肤、眼球和黏膜出现黄色,而发生黄疸的原因很多,包括肝炎、胆道堵塞、肝硬化等。
中医在治疗黄疸方面有着独特的经验和治疗方法,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治疗黄疸的名医经验。
1.医家:张仲景张仲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家,他的《伤寒杂病论》中对于黄疸的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黄疸是因湿邪内阻、气血不利所致,治疗的关键在于祛湿化痰、活血化瘀。
他常用的一味药物是茵陈蒿(又名黄芩),茵陈蒿具有清热祛湿的功效,可以改善黄疸患者的症状。
此外,张仲景还倡导运用针灸和艾灸疗法加强治疗效果。
2.医家:朱震亨朱震亨是明代著名的医家,他在《医学镜囊》中提到了一种治疗黄疸的方剂——白虎汤。
白虎汤主要由知母、石膏、甘草、黄连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
朱震亨认为黄疸是由于湿热内蕴、气机不畅所致,清热利湿是治疗黄疸的关键。
3.医家:吴昆吴昆是清代的名医,他著有《医学里正》一书,其中详细讲述了他治疗黄疸的经验。
吴昆主张根据黄疸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他认为,黄疸可以分为胃热型、湿阻型和肝阳上亢型等多种类型。
对于胃热型黄疸,吴昆推荐使用陈皮、柴胡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湿阻型黄疸,他主张采用茵陈、泽漆、薏苡仁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肝阳上亢型黄疸,他则建议使用栀子、柴胡、上清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4.医家:钱乙钱乙是明代著名的医家,他在《医林改错》中提到了一种治疗黄疸的针灸方法——临床三环针法。
这种针刺方法是在经络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出来的,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来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黄疸的效果。
此外,钱乙还推荐使用火罐疗法来治疗黄疸,该疗法通过火热刺激促使体内湿气排出,从而改善黄疸的症状。
中医治疗黄疸的名医经验众多,上述仅是其中一部分,这些名医们通过多年的医疗实践总结出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为黄疸患者带来了希望。
然而,每个人的具体病情不同,治疗方法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最好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新生儿黄疸中西医治疗方法
新生儿黄疸中西医治疗方法新生儿黄疸中西医治疗方法先确定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然后在对症治疗。
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两周之内消退就是很正常的`,平时可以多给宝宝喝水,多晒晒太阳。
超过两周以上就要注意了,需要去医院排除病理性黄疸的可能。
医院的治疗方法就是照蓝光。
1、西医药治疗(1)光照疗法:新生儿卧于光疗箱中,双眼及睾丸用黑纸遮盖,用单光(20W蓝色荧光灯管8支平列排成弧形,管间距离2.5cm,距患儿35—50cm)或用双光(上下各6支灯管,下方距离患儿25—35cm)照射,持续24—48小时,胆红素下降到120umol/L以下即可停止治疗。
(2)酶诱导剂:常用xxxx(鲁米那)。
生后第1周给药,剂量为4—8mg/kg/日,连服4日,3—7日可显效。
也可首次给大剂量(8mg/kg/日),然后小剂量维持(4mg/kg/日)。
加用xxxx(可拉明)100mg/kg/日,可提高疗效。
2、中医药治疗(1)湿热熏蒸:面目发黄,黄色鲜明,精神不振,不欲吮乳,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
病情较重者,可见神昏,抽搐。
治法: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方药:茵陈10克、栀子3克、大黄2克、枳实3克、车前草6克、茯苓10克。
中成药:茵陈五苓丸、茵栀黄注射液。
(2)寒湿阻滞:面目皮肤发黄,色淡而晦暗,或黄疸日久不退,神疲困倦,四肢欠温,纳少易吐,大便溏薄色白,小便短少,或腹胀气短,舌淡苔腻。
治法:温中化湿,益气健脾。
方药:茵陈10克、太子参10克、白术10克、干姜1克、附子3克、茯苓10克。
(3)淤积发黄: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晦暗,日渐加重,腹满纳呆,神疲少动,食后易吐,胁下痞块,小便短黄,大便灰白,或见淤斑,唇色暗红,舌质色紫暗或有淤点、苔黄,指纹沉滞。
中西医治疗新生儿黄疸良方 (1)
中西医治疗新生儿黄疸良方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症状,以婴儿出生后全身皮肤、巩膜发黄为特征,分为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
1.新生儿溶血性疾病:①新生儿溶血症。
②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
2.新生儿败血症及其他感染。
3.新生儿肝炎。
4.先天性胆道闭锁。
5.其他:①缺氧窒息。
②母乳性黄疸。
③半乳糖血症。
中医称本病为“胎黄”或“胎疸”,主要由湿热熏蒸,寒湿阻滞,瘀积发黄引起。
一、如何诊断1.生后24小时出现,持续2周不消退,早产儿3周不消退,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
2.辅助检查:(1)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05.2μmol/L。
(2)早产儿血清胆红素:>256.5μmol/L;或者血清胆红素每日增加85.5μmol/L以上。
二、鉴别诊断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日出现,4~5日最明显,7~10日自然消退,早产儿3周自然消退。
三、中医治疗辨证论治。
1.湿热熏蒸:[证候]面目周身皮肤发黄,颜色鲜明如橘皮,精神疲倦,不欲吮乳,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茵陈蒿汤:茵陈5g、栀子3g、大黄0.3g。
2.寒湿阻滞:[证候]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淡而晦暗,或黄疸日久不退,神疲身倦,四肢欠温,纳少易吐,大便溏薄苍白,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腻。
[治法]温中化湿。
[方药]茵陈理中汤:茵陈5g、党参5g、干姜lg、白术3g、甘草2g。
3.瘀积发黄:[证候]面目皮肤发黄,颜色较深而晦暗无华,日益加重,右胁痞块质硬,腹部胀满,神疲,纳呆,食后易吐,小便黄短,大便灰白,唇色暗红,舌见瘀点,苔黄。
[治法]化瘀消积。
[方药]血府逐瘀汤:当归3g、生地3g、牛膝lg、红花0.3g、桃仁0.5g、柴胡2g、枳壳2g、赤芍3g、川芎lg、桔梗lg、甘草2g。
四、西医治疗1.光照疗法:波长420~470毫微米的蓝光。
2.酶诱导剂:苯巴比妥每日5~8mg/kg,分次口服。
新生儿黄疸治疗中中西医综合策略的研究报告
新生儿黄疸治疗中中西医综合策略的研究报告在新生儿出生后的前几天内,婴儿的血液中胆红素含量会不断上升,导致皮肤和眼球发生黄疸,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对大部分新生儿而言,黄疸并不成问题,但当胆红素含量过高时,可能会对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因此,在许多情况下,黄疸需要得到治疗。
本文旨在研究新生儿黄疸治疗中中西医综合策略的有效性,以提供治疗黄疸的更好方案。
1. 传统治疗在传统治疗中,医生会关注黄疸的严重程度,并监测新生儿的血液中胆红素水平。
对于轻度黄疸,医生通常建议睡眠和喂奶以促进排出。
对于中度到重度黄疸,新生儿通常需要住院治疗,并进行光疗。
2. 西医综合策略在西方医学中,光疗是黄疸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光疗通过将新生儿暴露在一定强度的蓝光下,使其皮肤中的胆红素得到激活,进而促进其排出。
一些研究发现,光疗可以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从而减轻黄疸症状。
此外,西方医学中也使用药物治疗,如苯巴比妥。
苯巴比妥可以通过抑制婴儿的呼吸和代谢来减少新生儿黄疸。
3. 中医综合策略中医药可以通过改善新生儿体内气血失调来治疗黄疸。
中医治疗通常选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体质调配不同的处方。
黄连解毒丸、茵陈蒿合剂、土茯苓丸等都是常见的中药处方。
中医还采用推拿和精油治疗新生儿黄疸。
推拿通过调整新生儿体内的气血平衡来改善症状。
精油则可以通过刺激皮肤和神经系统来促进身体的排毒,从而改善黄疸。
4. 中西医综合策略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常常建议结合西方医学和中医药的疗法。
一些研究表明,在中西医综合策略下,治疗黄疸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用传统或西医方法。
5. 结论黄疸是一个常见的问题,需要得到妥善的治疗。
本文对新生儿黄疸治疗中中西医综合策略的研究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传统治疗和西医治疗对新生儿黄疸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中医综合治疗在改善新生儿气血失调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黄疸中西医诊治
黄疸中西医诊治黄疸是指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巩膜与黏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正常胆红素最高为17.1μmol/L其中结合胆红素3.42μmol/L,非结合胆红素为13.68μmol/L胆红素在17.1~34.2μmol/L,临床不易察觉,称为隐性黄疸,超过34.2μmol/L时出现黄疸。
【诊断策略】1.问诊要点确定有否黄疸,黄疸的起病伴随症状、时间与波动情况、对全身健康的影响。
2.查体要点全身状况,腹部的视诊、触诊、叩诊、听诊。
3.辅助检查要点血、尿、便常规、肝功能,辅助检查(X线、B 超检查、CT、MRI、PTC等)。
4.中医辨证要点黄疸辨证应以阴阳为纲;阳黄以湿热为主,阴黄以寒湿为主;阳黄病程较短,阴黄病程较长,阳黄热盛于湿者易退,湿盛于热者易迁延转阴,缠绵难愈。
阳黄病程较短,如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或见心中懊恼,腹部胀满,口干而苦,恶心欲吐,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象弦数,属阳黄热重于湿;身目俱黄,但不如前者鲜明,头重身困,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大便溏垢,舌苔厚腻,脉象弦滑或濡缓,属阳黄湿重于热;发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其色如金,高热烦渴,胀痛腹满,神昏谵语,或见衄血、便血,或肌肤出现瘀斑,舌质红绛,苔黄而燥,脉弦滑数或细数,属急黄;身目俱黄,黄色晦暗,或如烟熏,纳少脘闷,或见腹胀,大便不实,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腻,脉濡缓或沉迟属阴黄。
【鉴别诊断】1.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的皮肤与巩膜黄染常为轻度呈浅柠檬黄色,且常因贫血而伴有皮肤苍白。
溶血性黄疸原因是:①红细胞本身内在缺陷;②红细胞受外在因素所损害。
受损红细胞可在网状内皮系统内提早破坏,或直接在血管内破坏。
溶血性黄疸的诊断主要靠下列实验室检查:①粪胆原及尿胆原含量增加;②血清胆红素增加,凡登伯试验呈间接反应;③血中网织红细胞增多;④血清铁含量增加;⑤骨髓红系统增生旺盛。
其他详见溶血性贫血。
2.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的诊断与鉴别,除病史与临床检查之外,常须依靠试验检查。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分析与观察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分析与观察护理黄疸是新生儿时期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和眼睛黄疸的症状。
传统上,中医和西医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
本文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进行分析,并介绍观察护理的重要性。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1. 中医治疗方法中医认为新生儿黄疸是由于体内湿热引起的,因此,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清热利湿。
例如,采用中药饮片或中草药煎剂进行内服,如黄连汤、黄连素等。
中医治疗方法温和、安全,且药物来源广泛,不易产生副作用,对新生儿黄疸有一定的疗效。
2. 西医治疗方法西医认为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的,因此,西医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光疗。
通过让新生儿暴露于特定波长的光线下,能够促进胆红素代谢的排出,从而减轻黄疸的症状。
这一治疗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理论基础是综合利用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取长补短,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例如,在中医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光疗的手段,能够提高胆红素的排出速度,缩短治疗时间,减轻黄疸的症状。
这种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能够充分发挥中西医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儿的痛苦,是一种可行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二、观察护理的重要性治疗效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医生的治疗方法,还与观察护理的质量密切相关。
观察护理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下面是观察护理的重要内容:1. 黄疸程度的观察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新生儿的皮肤和眼睛黄疸的程度,了解黄疸的严重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睡眠和饮食的观察观察新生儿的睡眠和饮食情况,确保新生儿能够正常进食和休息,有利于身体康复和治疗效果的提高。
3. 体温的观察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测量新生儿的体温,确保体温在正常范围内,防止因体温过高或过低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新生儿黄疸中西医结合治疗
新生儿黄疸中西医结合治疗
……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1.因母子血型不和造成的新生儿溶血症,轻者可单纯应用中药治疗。
口服退黄中药,并可静脉滴注“茵栀黄注射液”。
较重者,在中药的基础上加用光疗和白蛋白、强的松及酶诱导剂治疗,可以控制病情发展,加快退黄速度。
换血疗法是降低血清胆红素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对于严重病例必要时可以采用。
2.因感染所致的黄疸,占本病的绝大部分,一般主张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根据中医辨证的规律,而分别采用清热利湿,解毒退黄,健脾养肝等法。
对有明显感染征象者,应有针对性地应用抗生素,可提高治疗效果。
3.对黄疸持续日久不退者,在相应的西医治疗的同时,辅以中药扶助正气,调和气血阴阳,可协同西药发挥治疗效应,体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第1 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黄疸、
中西医结合治疗黄疸、发布时间:2021-09-03T06:38:03.638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5月10期作者:李朝春[导读]李朝春(成都锦江大观医院;四川成都610066)西医认为黄疸是一组症候群比如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出现黄疸,酒精性或药物性肝硬化出现黄疸等。
而中医认为黄疸属于病名范畴,病机为感受湿热疫毒、导致肝气受阻、疏泄失常所致,症状以目黄、身黄、尿黄为表现。
1、黄疸的中医医结合治疗。
治疗方法。
中医基础方:山栀子15g、姜半夏12g、陈皮12g、柴胡8g、郁金12g、金银花15g、茯苓20g、川连9g、玄胡10g、黄芩12g、茵陈20g、大黄5g。
方解:茵陈、山栀子、黄芩、川连以主清利三焦、湿热,陈皮、柴胡、玄胡、郁金疏肝利胆,金银花、大黄增强清热解毒之功效,茯苓、姜半夏起到健脾利胃之功效,诸药同用,对治疗黄疸效果明显。
使用方式。
取温水400ml浸泡药物1小时,之后大火烧开转为文火再熬煮20分钟,取汁200ml,烧开,20分钟后取汁120ml,分早中晚两次温服,一日一剂。
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强力宁40~80ml,茵栀黄40~60ml、丹参注射液20~30ml、分别加入IO%GS5OOml静滴,VitC3.0、VitB6O.3、肌苷0.510%门冬酸钾镁30ml。
YitK,4Omg加5%GS250ml静滴,每日一次,另外,初时治疗,宜选用氨苄青5.0加5%GNS2OOml静滴连用5天。
强力宁、茵栀黄、丹参注射液刚开始需要大剂量使用,1周之后患者的病情好转,改为小剂量。
在使用中药的同时配合西医治疗。
2、新生儿黄疸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所致,表现为面部、四肢、躯干的黄疸症状。
临床上可分为生理上黄疸和病理上黄疸。
生理性黄疸在新生儿时期发生的概率约为60%,早产儿发生的概率在80%左右,一般为2~3天后发生,4~6天后达到高峰,第二周之后黄疸逐渐好转,消失。
黄疸的中西医诊治课件
辨证分型
阳黄
黄色鲜明,伴有发热、口渴、小 便短赤等症状,多属湿热内蕴。
阴黄
黄色晦暗,伴有畏寒、神疲乏力、 小便清长等症状,多属寒湿内停。
急黄
黄疸迅速加重,伴有高热、烦躁不 安、神昏等症状,多属热毒内攻。
中药治疗
利湿退黄
使用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等方 剂,以利湿退黄。
疏肝利胆
使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方剂 ,以疏肝利胆。
活血化瘀
使用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 方剂,以活血化瘀。
CHAPTER 03
西医对黄疸的认识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黄疸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肝 炎、胆道梗阻、溶血性疾病等。
发病机制
黄疸的发生与胆红素代谢异常有 关,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过多,导 致皮肤、巩膜黄染。
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
通过检测血清胆红素、肝功能等指标 ,了解黄疸的严重程度和病因。
黄疸的中西医诊治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黄疸的概述 • 中医对黄疸的认识 • 西医对黄疸的认识 • 黄疸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黄疸的预防与调护
CHAPTER 01
黄疸的概述
黄疸的定义
01
黄疸是指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 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导致皮 肤、巩膜、黏膜等组织黄染的现 象。
02
黄疸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胆红素升 高的程度和持续时间,轻者仅表 现为皮肤黄染,重者可累及全身 多器官。
根据黄疸的病因和症状,选择具有清热解毒、利 湿退黄、活血化瘀等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
西医治疗
针对黄疸的病因,采用相应的西医治疗手段,如 保肝治疗、抗感染治疗等。
中西药联合应用
根据病情需要,将中药和西药进行联合应用,以 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
中医科治疗黄疸诊疗常规
中医科治疗黄疸诊疗常规黄疸是感受湿热疫毒,肝胆之气受阻,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所致,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表现的肝胆病证。
本病证包括阳黄、阴黄与急黄,常并见于其它病证,如胁痛、胆胀、鼓胀、肝癌等。
西医学中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胆囊炎、钩端螺旋体病、某些消化系统肿瘤以及出现黄疸的败血症等,若以黄疸为主要表现时,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1 目黄、身黄、尿黄,以目黄为主。
2 初起有恶寒发热,纳呆厌油,恶心呕吐,神疲乏力,或大便颜色呈灰白色,黄疸严重者皮肤瘙痒。
3 有饮食不节,肝炎接触或使用某些化学制品、药物等病史。
4 肝脏,或脾脏,或胆囊肿大,伴有压痛或触痛。
5 血清胆红素(直接或间接),尿三胆试验,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r-谷胺酰转酞酶,碱性磷酸酶以及B超,胆囊造影,X线胃肠造影等有助明确诊断。
6必要时作甲胎蛋白测定,胰、胆管造影,CT等检查,以排除肝、胆、胰等恶性病变。
7 应注意与萎黄、黄胖等病证相鉴别。
[辨证论治]阳黄1 湿热兼表症状:黄疸初起,目白晴微黄或不明显,小便黄,脘腹满闷,不思饮食,伴有恶寒发热,头身重痛,乏力,舌苔薄腻,脉浮弦或弦数。
治法:清热化湿,佐以解表。
例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甘消露消毒丹。
2 热重于湿症状:初起目白晴发黄,迅速至全身发黄,黄疸较重,色泽鲜明,壮热口渴,心中懊,恶心,呕吐,纳呆,小便赤黄、短少,大便秘结,胁胀痛而拒按,舌红苔黄腻或黄糙,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佐以通腑。
例方:茵陈蒿汤。
3 湿重于热症状:身目发黄如橘,无发热或身热不扬,头重身困,嗜卧乏力,胸腔痞闷,纳呆呕恶,厌食油腻,口粘不渴,小便不利,便稀不爽,舌苔厚腻微黄,脉濡缓或弦或滑。
治法:除湿化浊,泄热除黄。
例方:茵陈四苓汤。
4 胆腑郁热症状:身目发黄鲜明,右胁剧痛且放射至肩背,壮热或寒热往来。
伴有口苦咽干,呕逆,尿黄,便秘或大便灰白,舌红苔厚而干,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泄热化湿,利胆退黄。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分析与观察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分析与观察护理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几天内出现黄疸,主要由于婴儿肝脏未能及时合成足够的酶来降解血液中的胆红素所致。
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脑组织有潜在的毒性,因此高胆红素血症的处理非常重要,需进行早期、有效的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1.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主要采用中药来调理婴儿体内的气血平衡,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胆红素排泄。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柴胡、木瓜等,可以通过不同的中药组方来达到不同的治疗目的。
中药可口服或煎服给婴儿,但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使用。
2.光疗:光疗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
光疗主要通过让婴儿暴露在特定波长的蓝光中,使胆红素在婴儿体内发生化学变化,从而转化为易于排泄的物质。
光疗一般需要连续进行一定时间,具体时间根据黄疸的程度和婴儿的情况而定。
3.西医药治疗:西医药治疗主要通过给予婴儿肝脏保护剂或胆红素结合剂来加速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
常用的西药有酚酞、环丙沙星等,可以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水平。
西药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遵循正确的用药剂量和使用方法。
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护理,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黄疸指数监测:黄疸指数是评估黄疸的程度的重要指标,一般通过测量婴儿皮肤的黄疸程度来确定。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测量黄疸指数,以了解婴儿黄疸的变化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观察婴儿排尿和排便情况:婴儿排尿和排便是评估黄疸病情的重要指标。
护理人员需要观察婴儿的尿量和便量,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3.监测婴儿的一般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观察婴儿的一般情况,包括体温、饮食情况、睡眠情况等,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4.提供适宜的护理环境:护理人员需要提供适宜的护理环境,包括保持室温适宜、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外界刺激等,以确保婴儿的舒适和安全。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黄疸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法
黄疸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法黄疸是黄染了的眼睛的白色部分和皮肤的因高胆红素水平。
黄疸是以面、目、身肤熏黄,小便黄为特征的病证。
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石症、消化道肿瘤及溶血性贫血等疾病进程中。
中医认为黄疸是湿邪阻于中焦,脾胃功能失常,影响肝胆疏泄,以致胆液不循常道,溢于肌肤,下注膀胱而成。
临床医生在诊治黄疸时应在自然光线下进行,注意询问病史,结合实验室检查及体格检查,区分黄疸的类型,查找引发黄疸的病因。
1.治疗方法西医治疗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光线疗法,这种疗法是指患有新生儿黄疸的婴儿可以用称为光疗的有色光治疗,其通过将跨胆红素变成水溶性顺式胆红素异构体来起作用。
所涉及的光疗不是紫外光疗法,而是蓝光的特定频率。
灯光可以通过顶灯来使用,这意味着宝宝的眼睛需要被覆盖,或者使用一种叫做“平衡衣”(biliblanket)的装置,它位于靠近皮肤的婴儿衣服下面。
利用光疗在英国埃塞克斯,当护士有注意到,暴露在阳光下的婴儿有更少的黄疸和病理学家发现留在太阳的血液小瓶有较少胆红素被首次发现,一不小心,在罗奇福德医院1968年在儿科发表的一项里程碑式的随机临床试验;另外十年的时间才能成立。
第二种是交换输血治疗,这种疗法就像光疗一样,换血应该发生的程度取决于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和年龄。
但是,它应该用于总血清胆红素大于428μmol/l(25mg/dL)的任何新生儿。
1.1溶血性黄疸应立即停止输入异型血,去除理化、药物和生物等溶血因素,脱离过敏源。
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对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某些类型的血红蛋白病可予脾脏切除。
1.2肝细胞性黄疸主要采取护肝疗法。
根据病人情况,确定阶段性治疗重点,先后序贯且针对性地选用抗病毒、调节免疫、保护肝细胞、防止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改善微循环等中西药物。
1.3高胆红素血症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以下方法:①酶诱导治疗:苯巴比妥等非特异性酶诱导剂能诱导肝细胞微粒体酶和Na+-K+-ATP酶,加速微粒体内胆固醇转变为胆酸盐,改变胆汁成分,增加毛细胆管内胆汁的流动,促进胆汁排泄,减轻肝内胆汁郁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19:AST 181U/L;ALT 80U/L;TB 466.70umol/L;CB 451.92umol/L; UCB 14.78umol/L;γ-GT 479U/L
2. 呈浅黄色或 金黄色
3. 肝病面容、 肝掌、蜘蛛 痣
1.
梗阻致小胆 管及毛细胆 管受压破裂, 胆汁进入体 循环
1.
胆汁转运、 分泌结构 的破坏以 及功能障 碍所致。
2. 肝外梗阻
3. 肝内梗阻
1. 转运蛋白 基因变异 影响转运 蛋白的通 道功能所 致
➢肝细胞性黄疸
➢梗阻性
➢非梗阻性 ➢遗传性高结合胆
03-24:患者死亡
黄疸的中西医诊治
上腹MRCP:
肝Ca术后改变;肝门部囊性病变
,较前无明显改变;胰头区、十
Text in here
Text in here
Text in here
二指肠降段及胆总管下段结构显
示不清,下20腔06 静脉前缘软组织影 (增强CT检查,排除占位性病变
);肝内外胆管扩张及胆囊增大
红素血症
➢胆汁淤积性黄疸 ➢胆汁淤积性黄疸
胆汁淤积性黄疸:分泌结构病变或胆道受阻致分泌障碍或反流入血。 呈暗黄、黄绿和绿褐色。尿如浓茶,粪如陶土。
黄疸的中西医诊治
黄疸治疗
•首要原则是:去除病因。
自身免疫溶血性黄疸
癌肿所致黄疸
黄疸的中西医诊治
中西医所述“黄疸”意义基本相 同
外感者多属 湿热疫毒所致
湿邪
ThemeGallery is a
CDoensitge内nntDs伤img者iatall常l dCe与ovnetleonpte&d 饮食b、y G劳uil倦d D、es病ign后In有c.关
血瘀
气滞
病机关键是湿, 湿邪困遏脾胃, 壅塞肝胆,疏泄失常, 胆汁泛溢而发生黄疸
湿
疫毒
热邪
寒邪
黄疸的病位 主要在肝胆脾胃,
黄疸的中西医诊治
2021/1/5
黄疸的中西医诊治
黄疸(jaundlirubin,SB)增高 致使巩膜、皮肤、粘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
1 正常值: TB1.7~17.1µmol/L;CB0~
3.42µmol/L;UCB1.7~13.68µmol/L
湿热留恋→茵陈四苓散 肝脾不调→柴胡疏肝散、
归芍六君子汤 气滞血瘀→逍遥散
合鳖甲煎丸
黄疸的中西医诊治
11床,胡学媛,女,79岁
患者2010年8月体检时腹部B超提示“肝左叶低回声,肝门区囊 性包块”,其后定期复查甲胎蛋白呈持续增高趋势。2011-0715全腹增强CT提示“肝左叶异常强化灶,较前明显进展,考虑 胆管细胞癌可能;肝门部囊性病变,考虑肝外生性囊肿可能, 胰源性假囊肿不除外”。2011-8-10在全麻下行“肝左外叶切除 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肝左外叶,直径约7cm,肝门部胆总管 旁可及一枚肿大淋巴结,直径约1.5cm,术后病理示“肝细胞恶 性肿瘤” 。2011-11-17因“阻塞性黄疸”在我院行无痛ERCP 术,术中见“胆总管上段扩张、中下段可见长约3.0cm截断性狭 窄”,予放置胆管金属支架一枚。2012-01-23以来患者反复出 现中高度发热,伴头晕、呕吐、恶寒、心慌、汗出、尿频及小 便灼热感,无腹痛腹泻,无咳嗽咳痰,自服左氧氟沙星及输液 后体温降至正常。2012-02-23入院。2012-03-24死亡。
黄疸的中西医诊治
非结合胆红素血症
胆红素生成过多 (溶血性贫血)
胆红素在肝内的 酯化过程障碍
肝前性因 素
❖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其中非结合胆红素占 80%~85%以上。呈柠檬色,伴有睑结膜苍 白。
黄疸的中西医诊治
结合胆红素血症:
结合胆红素在总胆红素中所占比例大于30%
(无论非结合胆红素水平如何)
1. 肝损害致结 合胆红素不 能正常排入 细小胆管
。(2011-11-14,本院)
黄疸的中西医诊治
请问:
1、肝细胞性黄疸与非 梗阻性胆汁淤积性黄疸 的鉴别
2、梗阻性胆汁淤积性 黄疸的血浆凝血酶原 时间(PT)延长的原因
黄疸的中西医诊治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1/1/5
黄疸的中西医诊治
2
显性黄疸 : TB >34.2µmol/L
3
隐性黄疸 :17.1<TB≤34.2µmol/L
4 黄疸不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
一种症状和体征
黄疸的中西医诊治
黄疸诊断较为复杂,正确的诊断取决于对胆红素代 谢紊乱的理解。
黄疸的中西医诊治
黄疸分类
溶血性
肝细胞性
梗阻性
近年倾向于:
非结合胆红素血症 结合胆红素血症
其病理表现 黄疸的中西有医湿诊治热和寒湿两端
证治分类
三者可相互转化,如阳黄迁延日久转 为阴黄,阴黄复感外邪、湿郁化热又 呈阳黄。
阳黄 阴黄 急黄
湿邪所伤或过食甘肥酒热,或素 体胃热偏盛,湿从热化,湿热交 蒸
寒湿伤人,或素体脾胃虚寒,或 久病脾阳受伤,湿从寒化,寒湿 瘀滞,中阳不振,脾虚失运,胆 液为湿邪所阻
黄疸的中西医诊治
黄疸变化情况:
肤色
▪02-29:皮肤、巩膜
▪
出现黄染
▪03-01:黄疸加深
03-03:黄疸消退, 肉眼已难分辨
▪03-07:全身皮肤暗黄, ▪巩膜黄染
03-11:全身皮肤呈金黄色
03-24:患者死亡
肝功能
02-25:AST 191U/L;ALT 297U/L; TB 31.10umol/L;CB 12.50umol/L; UCB 18.60umol/L;γ-GT 1761U/L
湿热蕴积化毒,疫毒炽盛,充斥 三焦,深入营血,内陷心肝,可 见猝然发黄,神昏谵妄,痉厥出 血等危重症
黄疸的中西医诊治
治疗大法:
化湿邪,利小便。----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
阳黄
阴黄
消退后的调治
热重于湿→茵陈蒿汤 湿重于热→茵陈五苓散
合甘露消毒丹
胆腑郁热→大柴胡汤 疫毒炽盛(急黄)→
《千金》犀角散
寒湿阻遏→茵陈术附汤 脾虚湿滞→黄芪建中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