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城市热环境
供热管理条例全文最新
供热管理条例全文最新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供热管理,优化供热服务,保障供热安全,提高供热质量,促进能源利用效率,维护用户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供热条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城市、农村居民取暖和相关供热服务的管理。
第三条供热应当遵循“公平、公开、公正”原则,维护用户利益,保护环境和资源。
第四条供热管理应当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安全高效、便民利民的原则。
第二章供热建设第五条城市、农村供热应当进行规划布局,保障供热服务的全面、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第六条城市供热建设应当兼顾节能减排、环保和供热服务质量要求,合理选址,减少能源消耗,提高供热利用效率。
第七条农村供热建设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灵活多样的供热方式,满足农村居民取暖需求。
第八条供热建设应当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确保供热的安全、可靠运行。
第三章供热运行第九条供热单位应当健全供热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建立并维护供热设备的档案信息。
第十条供热单位应当及时维修和更换老化设备,确保供热装置的稳定运行。
第十一条供热单位应当加强设备巡检,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及时排除隐患,确保供热设施的安全性。
第十二条供热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监测系统,及时掌握供热运行数据,确保供热质量。
第四章供热服务第十三条供热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用户档案,记录用户信息、供热服务情况等相关资料,保护用户隐私。
第十四条供热单位应当依法履行供热合同,明确供热责任和权益,保障用户的供热需求。
第十五条供热单位应当提供优质的供热服务,确保供热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用户要求。
第五章供热价格第十六条供热价格应当根据成本和市场需求确定,合理合法,公正透明。
第十七条供热价格的调整应当听取用户意见,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六章监督管理第十八条城市、农村供热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供热单位的监督检查,确保其履行供热管理责任。
第十九条城市、农村供热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及时处理用户投诉、反映的问题。
城市气候与城市热环境
城市气候与城市热环境一、城市气候的特点1.温度:城市气温较郊区高,热岛效应明显。
2.湿度:城市湿度较郊区高,降水量较多。
3.风速:城市风速较小,通风条件较差。
4.雾霾:城市雾霾现象较严重,空气质量较差。
二、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因素1.建筑物:建筑物吸收和储存热量,释放热量导致城市温度升高。
2.道路:黑色路面吸收太阳辐射热量,加速热量的传递。
3.绿化覆盖:绿化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降低气温,提高湿度。
4.人口密度:人口密集地区活动量大,热量排放多。
5.交通:车辆排放的尾气中含有热量,影响城市热环境。
三、城市热环境调节措施1.增加绿化面积:种植树木、草坪,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2.改善建筑材料:使用反射率较高的材料,减少建筑物吸收太阳辐射热量。
3.优化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城市,提高城市通风条件。
4.低碳出行: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使用。
5.节能减排: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6.城市气候是城市热环境的基础,热环境影响着城市气候的形成和发展。
7.城市热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8.城市气候与城市热环境的相互作用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五、中学生如何参与改善城市热环境1.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提高绿化覆盖率。
2.倡导低碳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
3.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
4.提高环保意识,关注城市热环境问题。
城市气候与城市热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城市气候与城市热环境的特点、影响因素和调节措施,对中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积极参与改善城市热环境,我们可以为创造一个宜居、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贡献力量。
习题及方法:1.习题:城市气候与城市热环境的哪个特点最直观地表明了城市与郊区的差异?解题方法:通过阅读课本和教材,找到关于城市气候与城市热环境特点的描述,比较城市和郊区的差异,找出最直观的特点。
答案:城市气温较郊区高,热岛效应明显。
2.习题:在城市热环境中,哪一项措施对于降低城市温度最有效?解题方法:回顾课本和教材中关于城市热环境调节措施的描述,分析各项措施对于降低城市温度的影响,找出最有效的措施。
吉林省城市供热条例
吉林省城市供热条例吉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公告第4号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三章供热与用热第四章供热收费第五章供热设施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吉林省城市供热条例》经吉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于2004年3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
2004年3月31日吉林省城市供热条例(2004年3月31日吉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供热管理,保障热生产企业、热经营企业和用户的合法权益,促进供用热市场有序发展,根据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城市供热规划、建设、管理、经营的单位及用户,均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城市供热是指利用工业余热、地热、核能供热和热电联产、自备电站、燃煤(气、油)锅炉所产生的蒸汽、热水通过管网有偿提供给用户的生产和生活用热。
本条例所称热生产企业是指为热经营企业提供热能的单位。
本条例所称热经营企业是指自备热源或者利用热生产企业提供的热能从事经营性供热的单位。
本条例所称用户是指利用热经营企业提供的热能为其生产或者生活服务的单位和居民。
第四条城市供热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优先发展集中供热,限制并逐步取消分散锅炉供热。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供热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供热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市供热相关的工作。
第六条鼓励国内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投资建设供热设施,兴办热经营企业,推广先进的供热技术和科学方法,提高供热服务质量。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七条城市供热规划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合理布局、统筹安排的原则编制。
城市新区开发、旧城改造、道路建设等不得占用供热发展规划预留的城市供热设施用地。
城市供热规划一经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不得擅自更改。
第八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供热工程,必须符合城市供热规划,并依法履行基本建设程序。
城市供热规划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其配套的供热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长治供热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供热管理,保障供热安全,提高供热质量,维护供热用热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供热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供热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收费、监督等管理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供热管理工作应当遵循安全、高效、经济、环保的原则。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供热管理工作。
区(市、县)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供热管理工作。
第二章供热设施建设第五条供热设施建设应当符合国家、省、市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六条新建、改建、扩建供热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向市或者区(市、县)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一)项目建议书;(二)可行性研究报告;(三)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四)节能评估报告;(五)供热设施设计文件;(六)其他有关材料。
第七条市或者区(市、县)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对供热项目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核发供热项目许可证。
第八条供热设施建设应当依法进行招标投标,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第九条供热设施建设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供热专项规划。
第十条供热设施建设应当与城市道路、排水、供电、通讯等工程同步建设。
第十一条供热设施建设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节能、环保要求。
第三章供热设施运行第十二条供热设施运行应当符合国家、省、市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十三条供热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供热设施运行管理制度,配备必要的运行管理人员和设备。
第十四条供热单位应当对供热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确保供热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第十五条供热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应对供热设施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第十六条供热单位应当定期对供热设施进行监测,确保供热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第十七条供热单位应当加强对供热设施的维护和管理,防止供热设施损坏、漏损。
第十八条供热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用户服务制度,及时处理用户投诉,保障用户合法权益。
2020年青海省城市供热管理办法
2020年青海省城市供热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供热管理,保障供热安全,提高供热质量,促进供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青海省行政区域内城市供热的规划、建设、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城市供热应当遵循安全、高效、环保、节能的原则,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市场化运作。
第四条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城市供热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县人民政府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供热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五条城市供热规划应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由市、县人民政府供热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六条城市供热工程的建设应当符合城市供热规划,并按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新建、改建、扩建城市供热工程,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供热与用热第八条供热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并依法取得供热经营许可证。
第九条供热单位应当与用户签订供热合同,明确供热时间、温度、收费标准等内容。
第十条供热单位应当保证供热设施的正常运行,确保供热质量和安全。
第十一条用户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供热费用,并遵守用热规定。
第四章收费与价格第十二条供热费用的收取应当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具体收费标准由市、县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制定。
第十三条供热单位应当公示收费标准和收费办法,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章设施维护与管理第十四条供热单位负责供热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施安全和正常运行。
第十五条用户不得擅自改动供热设施,确需改动的,应当征得供热单位同意,并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由供热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十七条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第十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城市热环境仿真与分析
城市热环境仿真与分析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城市热环境的问题越来越受关注。
城市化导致的城市气候变化对城市居民的舒适度、健康和安全都有严重的影响。
通过仿真模拟城市热环境,可以预测城市热环境的演变趋势和影响因素,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
城市热环境的特点城市热环境是指城市中各种热环境条件的总体表现,包括气温、湿度、风速、辐射、能见度、光环境等。
城市热环境的形成与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建筑形态、人口密度、交通状况等诸多因素相关。
城市热环境的主要特点如下:1. 高温:城市地表和建筑物的热容量小、热导率大,加之大量热源的存在,导致城市地表和建筑物受热后释放热能的速率较快,致使城市地表和建筑物的温度较高,形成热岛现象。
2. 湿度低:城市内的建筑、道路和其他硬质地面能够大量吸收降雨水分,因而城市内的蒸发量较大,使城市的湿度降低。
3. 通风不畅:由于城市区域热量的持续释放,形成大规模的热锅效应,导致城市内空气的流通性变弱,通风不畅。
城市热环境的仿真模拟城市热环境的仿真模拟是以城市物理环境为基础,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对城市热环境进行建模和模拟。
城市热环境的仿真分为建筑仿真和城市仿真两个部分。
建筑仿真建筑仿真是根据建筑物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等热学和气动学原理,对建筑物的传热、传质、灰尘扩散、热舒适度等方面进行仿真。
建筑仿真可以为城市热环境仿真提供基础数据。
城市仿真城市仿真是基于城市的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空间分析技术、气象学、流体力学等技术方法,对城市的空间结构、热环境、能量和物质交换等进行仿真分析。
城市仿真可以模拟城市内部的温度、湿度、风速、辐射、能见度、光环境等。
城市热环境仿真软件城市热环境仿真软件是进行城市热环境仿真的重要工具,能够模拟城市热环境的分布及其影响,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常用城市热环境仿真软件包括:1. ENVI-metENVI-met是一款立体城市热环境模拟软件,涉及了空气动力学、建筑物传热、水热能量传递、生物途径等众多领域的知识,可以对城市热环境进行真实模拟。
园林生态学第三章-园林植物与温度的生态关系
态水的存在,这只有在细胞温度超过冰点时才有可能。
生化酶:当温度升高时,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加快,植物的生
理活动随之加强,直到一个最佳温度为止。以后就逐渐减弱。
细胞物理作用代谢过程:一方面温度会改变空气中蒸汽压
差,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另一方面温度能直接影响叶面温度 和气孔开关。
冬四季的交替发生的规律性变化。
变温对植物影响及植物的生态适应可从植物生长发育等习性
方面体现出来。
9
2、变温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 对园林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 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 ❖ 对园林植物开花结实的影响 ❖ 对植物产品品质的影响
10
3、植物对节律性变温的适应与物候现象
物候(phonological responding):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 成了与季节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
识记: 温周期现象、物候、 理解:极端低温和极端高温对园林植物的生态效应及作用方式 掌握:提高园林植物抵抗逆境的方式
三 植物分布与温度
四 温度在城市园林调控中的应用(一般)
理解:园林植物对城市气温的调节作用以及城市温度环境
一、温度及其自然变化规律
1、温度和地表热量平衡 2、温度的自然变化——空间变化规律 3、温度的自然变化——时间变化规律
第三章 园林植物与温度的 生态关系
了解温度生态因子对植物的重要 性和变化规律以及植物的分布与 温度的关系,理解温度对园林植 物的生态效应及温度在园林调控 中的作用。
1
一 城市温度环境
理解:温度的时间空间变化规律,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 影响因素以及后果。(重点)
二 温度对园林植物的生态效应(次重点)
供热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供热管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供热资源,维护供热单位和热用户的合法权益,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城市供热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活动的单位、个人和热用户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市住房保障部门是本市供热主管部门。
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行政区域内的供热管理工作由市住房保障部门负责。
贺兰县、永宁县、灵武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供热管理,并接受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
建设、规划、环保、供电、供水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城市供热工作。
第四条城市供热应当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优先发展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供热,限制并逐步取消分散锅炉房供热。
推行供热系统节能改造,按热计量收费。
鼓励供热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应用和推广。
第二章供热规划与建设第五条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规划、环保、发展改革、建设等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供热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六条新建、扩建、改建热源厂、锅炉房、换热站、泵站等供热工程应当符合供热规划和环保规划,并按规定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变更规划确定的供热方式。
第七条城市供热工程的设计、施工,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选用的设备、材料、计量器具等应当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安装使用的锅炉应当到技术监督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第八条新建房屋的供热系统应当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室内采暖系统必须安装热计量和温度调控装置,实行分户计量、温度调控。
未按节能标准设计的,规划主管部门不得进行规划审批,建设主管部门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未按设计施工的,不得交付使用。
既有建筑未实行建筑节能和分户控制的,应当对供热系统进行分户计量、温度调控改造。
第九条需要纳入供热管网且符合入网条件的,供热单位必须与入网申请人签订入网协议。
协议签订后三十日内由供热单位向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合肥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条例
合肥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0.12.24•【字号】•【施行日期】2021.02.01•【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合肥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条例(2020年10月29日合肥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2020年12月24日安徽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三章供热管理第四章用热管理第五章设施维护与管理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供热服务和用热行为,节约能源、减少大气污染,促进集中供热事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集中供热的规划、建设、经营、使用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本条例所称集中供热,是指利用热电联产、区域锅炉、工业余热、地热、分布式能源等集中热源所产生的热水、蒸汽,通过管网向用户有偿提供生产和生活用热或者用冷的行为。
第三条集中供热应当遵循科学规划、统筹建设、节能环保、规范服务、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四条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集中供热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集中供热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集中供热保障能力。
第五条市、县(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集中供热实施监督管理。
发展和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国有资产管理、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市场监督管理、财政、公安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集中供热管理相关工作。
第六条优先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推广先进、节能、环保的供热用热技术,支持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集中供热。
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投资集中供热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七条市、县(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等有关部门,根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集中供热专项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西安市集中供热条例(2021年)-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6届〕第95号
西安市集中供热条例(2021年)正文:---------------------------------------------------------------------------------------------------------------------------------------------------- 西安市集中供热条例(2007年12月26日西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2008年4月2日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批准根据2010年7月15日西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2010年9月29日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的《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2017年12月17日西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2018年3月31日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根据2020年10月21日西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2020年11月26日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的《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西安市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条例〉等65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三章供热第四章用热第五章设施管理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供热服务和用热行为,维护供热用热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集中供热事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集中供热的规划、建设、经营、使用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集中供热,是指集中热源所产生的蒸汽、热水,通过管网向城市(镇)或者部分区域的用户有偿提供用热的行为。
第四条集中供热应当遵循统筹规划、优化配置、节能环保、规范服务、强化监管的原则。
城市热环境分析与优化研究
城市热环境分析与优化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热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热环境是指城市内部与周边地区的热空气的变化。
高温、热岛效应等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城市热环境进行分析与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城市热环境分析2.1 热岛效应热岛效应是城市热环境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它指的是城市与周边地区的温差。
由于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建筑物的密集度增加以及大量的人造热源等因素,使得城市比周边地区更加炎热。
通过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分析,可以了解城市热环境的现状,并为进一步的优化研究提供依据。
2.2 热辐射热辐射是城市热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导致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城市建筑物和道路等表面的辐射热会向周围空气传递,形成一个热辐射的过程。
通过对热辐射的分析,可以了解城市内不同建筑物和道路的热辐射特性,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第三章城市热环境优化3.1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通过运用可再生能源、节能技术和环保材料等手段,减少建筑物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在城市区域增加绿色建筑的比例,可以有效地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热环境。
3.2 生态修复城市绿地的种植和生态修复对城市热环境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在城市内增加绿地,可以增强城市的蒸发散热效应,减缓城市地表温度的上升速度,改善城市热环境。
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设置水体和湿地等,进一步优化城市热环境。
3.3 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城市进行管理和优化的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模式。
其中包括了智能交通、智能能源等多个方面。
通过智慧城市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城市的能耗,减轻城市热环境问题。
第四章城市热环境监测与预测4.1 监测技术城市热环境监测是对城市内热环境进行实时观测和数据采集的过程。
通过运用各种监测技术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可以准确地获取城市热环境的数据,为热环境优化提供参考。
4.2 预测模型基于城市热环境的监测数据,可以建立预测模型,预测城市热环境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趋势。
城市热环境
2.影响城市热环境的因素
(主要介绍城市规划、城市建筑相关因素) 1)城市建筑群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小,吸收较多的太阳辐 射。 建筑群及砖石、水泥、沥青等地面覆盖材料因反射率小能 吸收较多的太阳辐射,深色屋顶、墙壁和地面吸收率更多。 2)建筑群热容量大 城市中建(构)筑物的材料热容量大,储存的能力多。日
恶劣的热环境会引起中暑和心血管功能失调等疾病。流行 病学研究表明,在热浪期间死亡率急剧增长,其最受影响的 是老年人。死亡率与不适指数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4.怎样改善城市热环境
1)维护公园、河道的自然环境、限制土地开发密度。 2)改进建筑材料。 3)推进节能,消减能源消费量。如太阳能利用、建 筑 物保温、采暖和空调温度合理化、交通体质的改革 等。 4)建筑外体绿化。
4)城市地面热蒸发量小 城市空间内不透水面积大、降雨迅速排掉、地面蒸发量小, 同时植被面积与水体面积小,蒸腾量少。 5)建筑密度大,不利于热量扩散 建筑密度大、空间规划各异、通风不良,不利于热量的扩 散。 6)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所排放的热量。
3.城市热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热,是环境中物理因素的存在,本身并无害。当其作用 于人时,便需要一个适宜的热空间。但超过这个热空间是便 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影响。
城市热环境 相关内容
zhang nian jie
介绍内容
1. 城市热环境含义 2. 影响城市热环境的因素 3. 城市热环境对人们影响 4. 怎样改善城市热环境
1.热环境的定义
是指由太阳辐射、气温、周围物体表 面温度、相对湿度与气流速度等物理因素 组成的作用于人,影响人的冷热和健康的 环境。(主要介绍室外热环境)
3)地面长波辐射热受高密度建筑物的影响较大 由于高密度的建筑物,城市空间的天穹可见度小,大大削弱地面
城市热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城市热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现代城市不仅具备了色彩斑斓的夜景,也因为人口密度和各种建筑、交通设施,变得非常拥挤和热闹。
但是城市的建设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比如城市热环境效应。
城市热环境效应是指城市建设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城市气温升高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会造成身体不适、能源消耗增加、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研究城市热环境效应,需要从多个方面深入分析。
一、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岛现象是城市热环境效应的一种,指的是城市中心区域温度显著高于周边郊区的情况。
主要原因有两个:城市的建筑和人活动所放出的热量,以及城市中心区域缺乏植物和水体的冷却调节作用。
城市中心区域较高的温度,可能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产生影响。
二、城市热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城市热环境影响人们的健康,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热中暑和热衰虚,二是大气污染和自然灾害的加剧,三是食物、水源受污染导致的疾病。
在高温季节里,人体自我调节能力不足,很容易出现中暑等问题。
时间过长的高温环境也容易让人产生疲劳感,身体免疫力下降。
同时,城市中的污染物和灰尘也会随着气温升高而增加,对人们健康造成威胁。
三、城市规划的影响城市规划对城市热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城市热环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规划。
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降低城市热岛现象,增加城市内的花园、绿化和水体,增加城市内的阴凉处,有利于改善城市中心区域的热环境。
四、城市建筑及其美学特征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城市建筑美学特征也会对城市热环境产生影响。
许多大楼外墙采用镜面或者金属材料,看起来非常炫酷,但这类外墙会大大吸收太阳辐射,使其转化为热量。
当阳光斜射在这类建筑上时,反射热量会形成一种暴晒的感觉。
因此,城市建筑建设需要更多地考虑到遮阴和降温效果。
总之,城市热环境效应和它的影响因素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
只有清楚了解城市热环境的形成和变化机制,才能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并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更好地减少热岛现象的发生,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集中供热管理规定
城市集中供热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集中供热管理,维护供热企业和热用户的合法权益,促进城市集中供热事业的发展,根据《河北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市城市规划区内从事城市集中供热工作和使用城市集中供热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市城市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市的城市集中供热工作。
峰峰矿区城市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集中供热工作。
规划、物价、环保、房产、供电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权范围,共同做好城市集中供热工作。
第四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城市集中供热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城市集中供热基础设施建设及科技开发,鼓励采用新技术,提高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改善城市环境。
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城市人民政府鼓励多元投资建设城市集中供热。
第二章供热设施建设与管理第五条城市集中供热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编制,并由城市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城市集中供热发展应遵循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能源,建设和管理并重的原则。
第六条在城市集中供热覆盖范围内,禁止新建采暖锅炉房。
现有的燃煤锅炉供热应逐步并入城市集中供热。
第七条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应按照城市集中供热规划及近期建设计划,经城市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报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并按国家有关规范及技术标准执行。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或妨碍集中供热工程正常施工。
城市集中供热工程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向城市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竣工图和有关资料,由城市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核验后方可投入运行。
第八条城市集中供热设施按照下列产权归属实施维修、改造和管理。
无维修能力的用户可委托供热企业有偿代管代修:热源厂区的供热设施由热源单位负责;热源厂出墙一米至热力站出站一米供热设施由供热企业负责;用户庭院管线和室内供热设施归热用户或产权单位负责。
城市热环境的研究与规划设计
城市热环境的研究与规划设计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热岛效应成为城市热环境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心地区温度相较于周围地区升高的现象,这是由于城市建筑物、人口聚集、交通等因素导致的。
因此,城市热环境的研究和规划设计非常重要。
城市热环境指城市的气象环境,在城市中发生的热过程对城市的温度、大气环境、人体健康等都有影响。
研究城市热环境,不仅可以对城市规划提供依据,更可以为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提供更好的环境。
城市热环境的研究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
首先,城市地貌和气候对城市热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城市中心地区温度较高的原因是城市建筑物和人造表面的热吸收和辐射。
此外,城市中心地区人口的聚集使得城市热岛效应更加明显,这也是城市热环境研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其次,城市热环境对人体健康也有很大影响。
高温天气会导致人体体温升高、脱水等现象,进一步影响人体的健康。
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合理设计绿地和水体,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和降温的场所。
在城市热环境规划设计中,必须注意合理规划城市空间,通过适度增加绿地、水体等方式,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同时,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何降低城市人口密集区的温度,并提高热环境生态化程度。
一些节能低排放的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城市热环境污染,例如减少交通污染和建筑物能耗。
同时,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如何运用新材料,为城市热环境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总之,城市热环境的研究和规划设计是城市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合理地规划城市空间,减少城市因素对气象环境的影响不仅能够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也是为人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存环境。
城市热环境
逆温层(污染物)
—LIN—
城市热岛是如何形成?
建筑物密度、高度不断增大
—LIN—
城市热岛是如何形成?
钢筋水泥、土木砖瓦、柏油路面
—LIN—
城市热岛是如何形成?
城市人口密集化
—LIN—
城市热岛是如何形成?
城市绿化面积比郊区少
—LIN—
热岛效应给人的生活带来了那些影响?
因为逆温层的长期存在,城区里的冬季开 始缩短,霜雪减少,有时有些地方甚至还会发 生郊外下雪而市内下雨的情景;虽然冬季里城 市热岛效应可以减少人和动植物的取暖能耗, 但在夏天,它会加重城市的供水紧张,加剧光 化学烟雾灾害,甚至,它的高温会造成人的中 暑或休克。而另一方面制冷设备的加倍运转, 会将更多的热量排放出来,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LIN—
城市热平衡是指城市覆盖层的热量得失
Qn+QfQhQe = Qs
式中: 1、Qn --城市覆盖层内净辐射得热量; 2、Qf --城市覆盖层内人为热释放量; 3、Qh --城市覆盖层内大气与外部对流换热量; 4、Qe --城市覆盖层内的潜热交换量 5、Qs --城市覆盖层内下垫面层的储热量。
—LOGO—
一号中央公园
建筑包含一高一低两座塔楼,分别 为16层和33层。底部还有四层商业裙房。 这个与当地事务所PTWArchitects合作 完成的综合项目,能够为悉尼提供563 个公寓单元,成为市中心核心地带的一 处高端住宅区
—LIN—
一号中央公园
花架、藤蔓和绿化墙面将建筑包 裹在植被之中,并让周围的公园绿地 向上延伸,为每个住户带来自然的气 息。绿植也有助于减少建筑的能源消 耗,叶子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 氧气,与传统的固定遮阳板相比还能 减少反射到城市中的热量。绿色植被 的融入为每个住户带来自然的气息
城市热环境与城市空间规划
城市热环境与城市空间规划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同时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其中,城市热环境是一个需要引起关注的重要问题。
城市中大量的水泥、沥青及建筑物群体的蓄热和辐射热使得城市形成了热岛效应,使得夏季城市比郊区气温高出几摄氏度,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城市空间规划应该注重对热环境的合理规划与设计,以提供舒适的城市生活环境。
为了改善城市的热环境,城市空间规划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该合理规划城市的布局。
城市中的建筑物及道路是城市热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在城市的规划中应当合理安排建筑物的布局。
避免高密度建筑群体的集聚,建筑物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距离以提供通风,并且合理设置绿化带和公园,提供阴凉场所,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其次,应该合理设计建筑物的形态。
建筑物的高宽比、建筑材料的选择以及建筑物外墙的保温性能等都会对城市热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建筑物的高宽比应该适当,避免高大建筑物对周围居民遮阳;建筑材料的选择应该以降低热传导为目标,尽量选择保温性能较好的材料;建筑物外墙的保温性能应该加强,减少建筑物对室外温度的传导。
再次,应该合理规划城市的绿地系统。
绿地是缓解城市热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的绿地,可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如蒸腾作用和防风作用等,有效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
同时,绿地也可以提供遮荫,为城市居民提供阴凉的休闲场所,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应该合理规划城市的交通网络。
交通是城市热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因此,在城市空间规划中应该合理规划城市的交通网络,尽量减少交通拥堵,提升交通效率。
同时,应该鼓励城市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机动车的使用,降低尾气排放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
最后,应该注重城市居民的健康与舒适。
城市空间规划不仅仅是要考虑城市的热环境,还应该关注城市居民的健康与舒适。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考虑居住小区的布局,提供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中:
1、Qn --城市覆盖层内净辐射得热量; 2、Qf --城市覆盖层内人为热释放量; 3、Qh --城市覆盖层内大气与外部对流换热量; 4、Qe --城市覆盖层内的潜热交换量 5、Qs --城市覆盖层内下垫面层的储热量。
第三章城市热环境
Qn—城市覆盖层内净辐射得热量
第三章城市热环境
城市热岛的特征
城市热岛是指温度的差异,与温度的绝对 值没有直接关系;
城市规模越大,人口越多,密度越高,热 岛效应越强;
热岛效应随季节和地区的不同而不同; 热岛效应白天弱、夜间强; 晴天无风时强、阴天风大时弱。
第三章城市热环境
第三章城市热环境
四、热岛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1、形成热岛环流—在大天气系统风速较弱情况 下,形成乡村-城市间的低速环流;
层,称其为城市覆盖层。
第三章城市热环境
第三章城市热环境
第三章城市热环境
城市热平衡
城市(或城镇、工业小区)是具 有特殊性质的立体化下垫面层, 局部大气成分发生变化,其热量 收支平衡关系与郊区农村显著不 同。城市覆盖层可看作一城市 “建筑物——空气系统”
第三章城市热环境
城市热平衡方程
城市热平衡是指城市覆盖层的热量得失
热岛强度:热岛中心气温减去同时间同高度(距地1.5 m 高处)附件远郊的气温的差值。单位:℃
第三章城市热环境
城市热岛的剖面分布
第三章城市热环境
➢热岛强度
——伦敦
伦敦地区冬 季月均热岛强 度达到6.7℃ (12 F)
第三章城市热环境
➢热岛强度
——事例
第三章城市热环境
➢热岛强度——北京
北京80年代初城市热岛强度为夏季1.5℃,冬 季5℃。家用空调的普及和车辆的剧增必然导 致近年夏季热岛强度增加。
第三章城市热环境
第三章城市热环境
Qh --城市覆盖层内大气与外部对流换热量
对流换热量主要包括热力紊流(大于郊 区)和机械紊流(由大气系统风力引起机 械紊流而产生的由城市向郊区的热量传 递)。
1、风速较大时,与郊区相差不大; 2、风速较小时,小于郊区。
第三章城市热环境
Qe --城市覆盖层内的潜热交换量
3、城市覆盖层长波辐射热量交换损失小于 郊区
总之城市区域辐射得热量要大于郊区,这 是由城市区域立体化下垫面层及受污染的 大气所决定的
第三章城市热环境
Qf --城市覆盖层内人为热释放量
城市覆盖层内单位面积上的人为热释放量
Qf远大于郊区,接近太阳辐射得热量。
人为热阻在城市热平衡中的地位将越来越 显示出其重要性。
下垫面:大气底部与地表的接触面 3、大气污染、二氧化碳层形成温室效应; 4、人为热量多; 5、蒸发散热量少,通过紊流输送给空气的显热比郊区大; 6、城市建筑物密度大,通风不良。
第三章城市热环境
城市热岛形成的外部条件:
天气形势须稳定,气压梯度小,风速微弱 或无风,天气晴朗无云或少云,空气层结 比较稳定。
城市环境物理
第一章 城市热湿环境
第三章城市热环境
本章主要内容
城市热环境基本知识
城市气候 城市热平衡 城市湿平衡
城市热岛效应
不同城市下垫面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大气逆温现象
第三章城市热环境
城市气候的基本特征
1)辐射和气温
城市直接辐射和总辐射比郊区少 城市气温比郊区高,形成城市热岛
2)风和湍流
潜热交换量包括水分的相变吸(放)热和 植物光合作用吸热;
城市覆盖层内的潜热交换量: 1、雨后大于郊区; 2、正常情况:远远小于郊区; 3、总量:小于郊区(不同地区有差异)。
第三章城市热环境
城市潜热交换量主要包括水分的蒸发(或凝结)和地面的 升华(或凝华)。
城市中潜热交换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水分相变量的大小。 城市中水分相变量大大小于郊区,潜热交换量也大大小于 郊区。原因是:
Qn=Is• + •IB-Ig
Is – 太阳辐射强度 -- 覆盖层等效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系数 IB – 天空大气长波辐射强度 -- 覆盖层等效表面对大气长波辐射的吸收系数 Ig -- 覆盖层等效表面的长波辐射强度。
第三章城市热环境
城市净辐射得热量的变异
城市覆盖层内的净太阳辐射得热量大于郊区 (吸收系数接近1.0);
围地区的特殊小气候。
2、城市气候所涉及的范围:
水平方向:城区及城市影响所达郊区 垂直方向:
城市覆盖层 城市边界层 城市羽尾层(市尾烟气层) 乡村边界层
第三章城市热环境
城市热环境—基本知识
城市气候涉及的范围: 大气边界层:大气环流受到地表(下垫面)的
影响,形成的湍流(紊流)层;
城市边界层:城市区域的大气边界层; 城市覆盖层:城市下垫面为一立体化的下垫面
城市的风速比郊区小,风向不稳定 城市空气多湍流运动,有城市环流和城市风
第三章城市热环境
3)蒸散和湿度
蒸散量和空气湿度比郊区小 蒸散:地面蒸发 植物蒸腾
4)云和雾
城市云量比郊区多,尤其是低云 城市的雾比郊区多,有的是光化学烟雾
5)降水
——城市内部形成的不同于城市周
1983年1月26~27日
第三章城市热环境
1982年7月
北 京 某 岛新 模建 拟小 区 的 热
➢热岛模拟结果
第三章城市热环境
城市热岛的平面分布
第三章城市热环境
第三章城市热环境
第三章城市热环境
第三章城市热环境
第三章城市热环境
第三章城市热环境
城市热岛的形成原因
1、城市日辐射得热量多; 2、城市立体化下垫面层比郊区自然下垫面层的热容量大;
1、城市中不透水面积大; 2、城市水面的升华作用很小; 3、郊区有大片自然植被和人工种植的农作物。
第三章城市热环境
城市热岛(urban heat island)
同一时间,城市气温比郊区高;越接近市中心,气温越高; 其等温线图类似于“海岛”的等高线图。把这种温度分布 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建筑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郊区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第三章城市热环境
城市覆盖层净辐射得热量与郊区的差异
1、太阳直接辐射量减少,散射辐射量增加,总 辐射量减弱。
2、城市覆盖层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系数小于 郊区。
反射系数大小取决于各个不同性质下垫面的反射率和 城市建筑排列的几何形状被反射率的影响。
第三章城市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