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课辛亥革命
一、背景
1、政治基础: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戊戌变法失败,资产阶级改良
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民主革命成为潮流。
2、经济阶级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
级队伍壮大。
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兴中会建立——革命兴起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建立——革命领导
4、思想基础:革命纲领(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理论宣传:1900-1905年,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
5、军事基础:黄花岗起义
兴中会
城里:1894年,美国檀香山成立
性质: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影响:标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
中国同盟会
成立:1905年,孙中山,黄兴等,日本东京成立
纲领:十六字,后阐发未三大主义,“三民主义”
性质: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影响:标志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社会革命(补充和发展)
三民主义性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进步性:它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还不是一个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的彩排
二、经过
武昌起义——(爆发标志)……武汉三镇光复……中华民国成立……
清帝退位……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失败标志)……
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危机:部分财政权掌握在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手中,反应了资产阶级葛民拍的拖鞋和软弱
五色旗:中华民国国旗红黄蓝白黑象征五族共和
1912年2月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下诏退位,封建君主制度。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1。
规定国家主权属于人民(主权在民)
2.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3.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
4、确认了保护私有财产和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原则
历史地位:
1、是中国近代第一步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2、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主要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本质目的:使资产阶级继续掌握政权
结果:被袁世凯废除
三、辛亥革命的性质、失败、评价
(一)性质: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高潮)
(二)失败:
表现: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原因:
主观: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
(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纲领,脱离群众,同盟会软弱无力没有武装)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三)评价
1.政治上
A、推翻了清王朝
B、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
C、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
阶级民主共和国D、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经济上: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上: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社会生活上:移风易俗
局限性: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日本对中国历来就有野心,表现为: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就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1894年挑起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逼迫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
关条约》。
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1915年趁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无暇东顾之际,加紧侵略中国,提出了旨
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1.国际原因: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②俄国的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以新的启示。
2.国内原因:
①政治基础(根本原因):北洋军阀政府对外卖国,对内独裁混战,阶级矛盾加深。
②经济、阶级基础:“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③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解放。
俄国十月革命后,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
二、五四运动的过程
各阶层作用:
①青年学生为先锋;
②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革命后期成为主力军;
③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为领导
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三大成果:
①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曹、章、陆三人职务;
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反帝根据:从斗争起因看,由山东问题引起,此问题是分赃的巴黎和会导致;从斗争口号看:“外争国权”,不承认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决议;反封建根据:从斗争目标看:开始提出惩办卖国贼,工人参加后,进一步指向北洋军阀政府。
从斗争口号看:“内惩国贼”;彻底的根椐:指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势不两立的斗争精神而言;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2、它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3、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4、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5、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革命的主力军,这是新旧民主主义的根本不同;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领导。
2、五四运动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4、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组成部分。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
①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革命的任务相同,都是反帝反封建
2、不同点:
①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②目标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目标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③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
④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四、五四运动的特点
1、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学生、工人、市民自发联合掀起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
2、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多阶层参加。
3、地域范围广泛,运动波及全国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
4、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所以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组成部分。
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2、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传播
3、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成立:1921年,上海
2、意义: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三)中共二大
时间:1922年
中心任务: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即:反帝反封建
意义:
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二、国共合作与国民大革命
(一)国共合作
1、条件
可能性:1923年中共三大做出合作决议
孙中山先生的伟大转变
共产国际的促进
必然性:鸦片战后各阶级阶层抗争和探索的结果表明,
国共合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3、基础:新三民主义
二、国共合作与国民大革命
(一)国共合作
(二)国民大革命
1、高潮:北伐战争1926年7月讨伐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结果: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2、结果:失败
标志: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原因: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主观:中共年幼,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教训:革命要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三、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一)工农武装割据
1、南昌起义:1927.8.1
意义:
①第一枪: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②一个节日:
八一建军节
③一个标志: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的开始
2、八七会议:1927.8.7
意义: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国民党反动
派的总方针。
3、湘赣边秋收起义:1927.9.9
意义: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意义:拉开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
俄国十月革命道路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有何不同?
1、俄国革命道路:
城市武装暴动,由城市向农村扩展,最后取得全国胜利。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
基本依据:各国的国情
三、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一)工农武装割据
(二)红军长征和西安事变
1、红军长征
(1)背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起止时间:1934.10—1936.10
意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遵义会议:1935.1
意义: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西安事变:1936.12.1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四、抗日战争
(一)主要矛盾:
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
(二)抗战三阶段及阶段大事(1937.7.7——1945.8.15)
(三)抗战胜利的意义
抗战胜利的意义
1、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4、收复了祖国神圣领土台湾。
抗战胜利的原因
1、基本保证和根本保证: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取得胜利的决定力量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
3、取胜重要原因
反法西斯的国内、国际进步力量和爱国华侨支持
侵华日军罪行
1、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六周,30万)
2、1941年初,潘家峪惨案(河南丰润县,1200余人)
3、东北“七三一部队”
五、人民解放战争(1945年——1949年)
•抗战胜利后国内局势
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的过渡,这一过渡阶段政治的基本内容是: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主要矛盾
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阶级矛盾
•历史线索
解放战争既是蒋介石集团走向败亡的历史,又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退出中国大陆的历史。
既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领导地位确立的历史,又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历史。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
背景:①抗战胜利后,美国对华基本方针:扶蒋反共
②蒋介石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采取“假和
平真内战”的策略。
③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目的:争取和平,揭穿美蒋阴谋
结果: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确定和平民主建国方针。
2、政协会议
时间:1946.1
地点:重庆
内容: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意义:冲破蒋介石独裁统治,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
(二)内战阶段(1946.6—1949.4.23)
1、战略防御(1946.6—1947.6)
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陕北、山东)
2、战略反攻(1947.6—1948.8)
1947.6,刘伯承、邓小平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意义: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3、战略决战(1948.9—1949.9)
①1948年9月—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意义:国民党的主力部队基本被消灭,为解放长江以南地区奠定了基础。
②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春,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内容: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③北平谈判:
1949年4月,国共两党和谈破裂
④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23日,
结果: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果、意义
结果: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意义: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扫清障碍,开辟了新道路。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目标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到科学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经济前提: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显露;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经济基础:欧美工人阶级的壮大,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
表明工人阶级已经觉醒,并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历史舞台(必要条件)。
无产阶级革命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理论基础:三大思想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实践活动:马、恩在工人运动和工人组织中的实践活动
•欧洲早期工人运动兴起的背景
①工业革命的展开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欧各国先后形成了一个为数众多的工人阶级队伍;
②19世纪上半期,欧洲工人阶级正经历着深重的苦难,工人纷纷起而反抗。
•马克思、恩格斯在工人运动和工人组织中的实践活动
1、他们深入到工人中去,揭露并分析资本主义制度
2、恩格斯和马克思于1846年初在布鲁塞尔建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同各国的社会主义团体建立联系,宣传科学社会主义。
3、他们积极指导无产阶级政党的组建工作。
1847年底,他们出席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起草同盟纲领,就是《共产党宣言》
(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理论)诞生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三)《共产党宣言》内容
1、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3、揭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4、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5、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诞生意义
1、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2、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目标二:巴黎公社
(一)建立背景
1、大背景:
19世纪60年代,国际工人运动重新高涨
2、直接原因:
1871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政府投降措施,矛盾激化
3、条件:
临时政府逃跑,巴黎出现权力真空,巴黎人民实行普选产生。
(二)建立
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起义,3月28日公社成立
(注意:巴黎公社是巴黎人民的自治组织,不是全国性的政权)
(三)措施
1、政权建设
(1)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和僧侣制度,建立新的立法、行政合一政权机关。
(废除旧军队、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法庭和议会,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公社委员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2)实行公职人员民主选举制,保障人民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和罢免权。
取消公社委员的高薪制。
2、社会经济方面:以保障工人利益为宗旨
(1)没收逃往资本家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最有意义法令)
(2)维护工人的权力,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四)失败原因(教训)
1、主观原因
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以致在公社成立后不可避免地在重大政策和策略上犯了严重错误,结果导致公社的最后失败。
2、客观原因
必然性: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成上升阶段,生产力发展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五)意义
1、性质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巴黎公社革命的特点:自发性、偶然性、政治性、暴力性。
3、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4、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5、公社战士的战斗精神永存史册。
目标三: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和意义
一、历史条件
沙皇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一)客观条件:
1、经济:资本主义虽然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是落后的农业国
2、政治:腐朽的沙皇制度占据统治地位,广大工人、农民在政治上毫无权力可言。
(二)主观条件:
1、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广大农民成为革命同盟军。
2、列宁主义的指导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三)外来诱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俄国的各种矛盾
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性质有何不同?
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因为它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因为它推翻了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方法:区分历史事件性质的标准:
1、革命任务(对象)
2、结果(影响)
三、十月革命意义
(一)对俄国历史的影响:
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二)对人类历史影响:
1、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全世界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
2、十月革命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三)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使国际社会主义发展的力量大增,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推动。
俄国十月革命道路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有何不同?
1、俄国革命道路:
武装夺取中心城市,革命力量由城市向农村扩展,最后取得全国胜利。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
基本依据:各国的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