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污染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滇池污染的原因
滇池的污染加重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双重作用造成的。
自然原因:
(1)、滇池由落陷构造形成,距今已有340万年漫长演化历史了,按湖泊的发展规律,目前正处于湖底升高,湖盆变浅湖,面积变小的老年化阶段,老化速度很快目前的滇池面积仅为古滇池的25%,蓄水量更是古滇池的1.9%,滇池已演化成半封闭的湖泊由于胡水置换周期过长,湖流缓慢,造成物质循环不通畅,出入不平衡自净能力有限,大量沉淀的污染物堆积于湖底间,从而形成了大量的内污染。
(2)、滇池位于昆明城区的下游,是昆明城区的最低地带,从而不幸成为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地,再有就是滇池流域的雨季集中在2—5月份,因为长下大雨或暴雨,一场大雨都将地面上的污水和污物全都带进滇池。
加重了滇池的污染。
而滇池又是处在昆明的下游,几乎容纳量所有的废水。
人为原因:
(1)、由于人们对滇池流域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致使滇池老化其流域的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率生物量,以及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不仅水生植被面积大大缩小,且物种多样性亦
显著下降。
耐污染植物增加,浮游植物异常增殖,水华大面积发生,破坏了滇池的生态平衡,加剧了滇池的富营养化。
(2)、人口大幅度的增长与水资源短缺,由于近年来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到此旅游的旅客大幅度增加,同时昆明城发展迅速,城市人口大量增加,给滇池的治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滇池污染的治理措施。
(一)滇池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造林113万亩,退耕还林4万亩,封山育林48万亩,四旁植树3,862万株,建设放浪堤127公里。
“零点行动”使滇池流域253家重点污染企业除4家关停之外,其余均实施了达标排放。
完成了草海大观河的一期底泥疏浚工程。
(二)治理措施和方向。
加强流域管理和研究。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各部门责任和目标。
对滇池流域重新考察细化水域应用3s技术对其实施监控和管理。
成立专门的小团队对流域进行修复管理,这是首要的硬性指标。
只有政策的科学、完善和有效的执行力才会在科学的理论和管理、治理下取得成效。
滇池流域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难度大、周期长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和完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管理体系,把滇池保护和治理工作统一协调,分口负责、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
尽快修订并实施《滇池保护条例》、《滇
池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法规和标准,使滇池保护纳入法制轨道。
进一步加强滇池流域水资源质量监控系统,建立水环境监测网络,重点对主要污染企业入河(湖)排污口进行监控,建立滇池流域水环境监测预警系统。
设立流域保护治理研究基金,支持滇池各项课题的研究,进一步为滇池营养化防治提供具有预见性、科学性、经济性和有效性的决策依据。
(三)科学合理规划。
滇池的底泥疏浚应科学合理规划,如有不当很可能引起次生污染。
滇池的治理过程应联系整体和局部组成系统不间断治理。
考虑“绿色治理”,依靠流域本身的自净能力加以合理的人为控制使其天然净化恢复本来面貌,应用借鉴国际和国内治理污染流域的先进科学方法和经验,并考虑他们之间的比重和科学性、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