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观光农业规划方案
![观光农业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3b62b5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3.png)
(5)特色农产品销售: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项目实施
1.政策支持: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扶持,为项目申报、审批、建设提供便利;
2.资金筹措:通过政府投资、企业合作、社会融资等多种途径筹集项目资金;
3.技术支持:与农业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合作,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
3.生态效益: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六、项目风险与应对措施
1.市场风险:项目市场竞争激烈,游客需求变化快。应对措施:加强市场调研,及时调整项目内容和营销策略;
2.技术风险:现代农业技术更新迅速。应对措施:与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引进先进技术;
3.政策风险:政策变动对项目产生影响。应对措施: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
(3)生态环境良好,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4)政策支持力度大,有利于项目申报和实施。
2.项目布局
项目分为以下四个功能区:
(1)农业生产区: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支撑,开展绿色、有机、高效的农业生产,为游客提供采摘、体验等活动;
(2)农业景观区: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景观,设置观景台、休闲步道等设施,供游客游览观赏;
4.人才培养: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
5.市场推广: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项目宣传和推广,吸引游客参观体验。
五、项目效益
1.经济效益:通过项目实施,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社会效益:丰富乡村旅游产品,满足游客休闲旅游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2)农业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观光农业的坚实基础;
可持续农业有哪些具体措施
![可持续农业有哪些具体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0d6e41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51.png)
可持续农业有哪些具体措施农业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可持续性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生态平衡以及促进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严峻挑战的今天,探索和实施可持续农业的具体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合理的土地利用与土壤保护土地是农业的根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农业的首要任务。
避免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实行轮作和休耕制度,有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结构。
轮作可以通过不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差异,减少土壤中特定养分的过度消耗,同时还能抑制病虫害的滋生。
休耕则给予土地充分的时间恢复和自我修复,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推广保护性耕作也是保护土壤的重要手段。
例如,少耕或免耕法能够减少土壤的扰动,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此外,使用覆盖作物可以有效防止土壤侵蚀,增加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
在施肥方面,应注重有机肥的使用,减少化学肥料的过度依赖。
有机肥不仅能提供丰富的养分,还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二、水资源的有效管理水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资源,然而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可持续农业需要采取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是关键之一。
滴灌、喷灌等精准灌溉方式能够根据作物的需求精确供水,大大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相比传统的漫灌,这些技术可以节省大量的水资源。
同时,建立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如渠道防渗、水库和水井的合理规划与建设,有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障能力。
合理规划种植结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用水。
选择耐旱作物品种,并根据当地的水资源状况进行合理布局,可以降低农业用水的压力。
此外,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的破坏,也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环节。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发挥具有重要作用。
在农业生产中,应注重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
保留农田周边的自然植被和生态廊道,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和迁徙通道。
绿色之城桂林:通往可持续发展之路——浅谈桂林旅游发展新方向
![绿色之城桂林:通往可持续发展之路——浅谈桂林旅游发展新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e84d08dec1c708a1284a4431.png)
体、网络等等使得信息资源共享最大化,谁充分利用信息将 自 己传播 出去 ,吸引利于 自身发展 的资源,谁就可以立于发展的 不败之地 。信息的落后必然导致经济的落后 。桂林旅游资源丰 富,完全可 以与拥有高端客源和高发展速度的东部沿海城市结 成旅游 、经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资源共享 ,信息互通 ,经济
林 “ 具 有 中 国特 色 的低 碳 发 展道 路 ,与 中 国建 设 资源 节 约 走 型 和 环境 友 好 型 ’社会 以及 建 设 ‘ 新 型 国家 ’和 实现 可 持 续 创
发展的 目标是一致的。” 这遵循了绿色生态的循环之路 ,又 带动 了周边乡村的经济发展。举例分析 ,农家乐 的产生说明生 态环境 良好 、另具特色 的乡村的独特魅力。而且农村也可以不 经过工业化而直接发展第三产业,并带动养殖业等绿色产业 。 桂林周边 的地 区也多存在不 同的旅游 资源,因此发挥区位组合 和集聚优势 ,优化产业结构 ,能更好地开发桂林旅游资源 并促
子岩、秦城水街等各具特 色和高品位的旅游精品。 低 碳经济的
核心就是在少污染或不污染 的情况下,以最少的成本创造最大 的财 富。桂林属于亚热带气候 ,太阳能资源丰富,可 以充分地 利用太阳能资源 。低碳经济任重而道远,需要各级各个部 门, 及全 民身体力行,要从各个细节各个方面做到低碳发展 !
当今 社 会 是 一 个全 面 开 放 ,信 息灵 通 的社 会 。广 播 电视媒
一
个 公平 、公正、有序、和谐 的旅游市场 ,严厉打击各种扰乱
旅游市场正常运行 的不道德行 为。第二,为旅游者提供一个温 馨、和谐、友好 、热情的旅游氛 围,让旅游者得到尊重感、满 足感 ,真正做到愉悦旅游 者的身心 ,形成长期的回头游桂林的 态势 。第三,提 高和改进旅游管理行业的服务态度和质量, 完善 顾客服务和投诉体系。 当今社会竞争 日益加剧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 ,各方面 的压力更为严重,旅游者可以到地球的各个角落去旅游 ,桂林 作为旅游 国际名城有压力也有机遇 。桂林可 采取措施 留住国 人,更可 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游 客。国务院发布 的4 号文件首次 2 提出,要 “ 建设桂林 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 区”,就 是一个很 大的发展机会。各国的经济逐渐从20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中恢复 08 过来 ,每一次重大 的经济危机常常伴随着一场新的科技革命, 这次危机也带来了全球关注发展经济的同时关注环境的低碳经 济。这对旅游城市桂林来说更是走生态可循环的必经之路 。桂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9361d15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a1.png)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农村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因素。
为了使农业能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破坏环境、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有以下建议:首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通过开发先进的种植、养殖和农机设备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并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模式。
其次,完善农业环境保护政策。
加大对农业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农业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水、土壤、大气等环境的监测和防治,提高农业生态环境的质量。
第三,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加强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查、评估和规划,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养殖结构,发展适应当地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的农业产业,如生态农业、农业旅游等,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抗风险能力。
第四,加强农业资源的科学管理。
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水平,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推广高效利用和节约农业水源的技术,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和排水能力。
第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的生产、运输、加工和销售全过程的监管,加强对农产品质量检验和食品安全的监测,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第六,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
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管理和农业营销模式,加强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对接能力。
总之,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推动农村经济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农业环境保护政策、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资源的科学管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等措施,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村生活质量,推动全面小康进程。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665e14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8e.png)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首先,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推行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推广生态农业模式。
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有效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
加大生态环境监管力度,加强农田水土保持、水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的管理。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农业的可持续性。
其次,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研发适应性强、高效节水、生产能力稳定的新品种。
加大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推广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由传统的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经济转型。
开展农业合作组织,建设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规模化经营。
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民信息素质,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扩大农业经济规模。
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增加农业产值,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的可持续性。
第四,加强农业保险和金融支持。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为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
加强农业金融支持,提供贷款、扶持政策等支持农民发展农业生产。
推动农民合作社、农业合作组织等发展,提供农业专业化服务。
通过农业保险和金融支持,可以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户持续增收。
第五,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
加大农业人才培养力度,培养一批专业化、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
加强农技推广力度,推动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的技能水平,提高农业的可持续性和现代化水平。
综上所述,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保险和金融支持、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措施。
发展观光农业的现实意义及路径选择共3篇
![发展观光农业的现实意义及路径选择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73120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1.png)
发展观光农业的现实意义及路径选择共3篇发展观光农业的现实意义及路径选择1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人们对休闲度假等需求的不断增长,观光农业作为一种集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新型业态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正如其名,观光农业是将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与旅游观光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型农业产业。
观光农业的发展,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还具有重大的社会、文化和生态意义。
本文将探讨观光农业的现实意义以及发展路径的选择。
一、发展观光农业的现实意义1、促进农业转型升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观光农业既可以大力发展现代化的、科技化的农业生产,又可以满足农村旅游和农业体验的需求,对于推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丰富农村旅游文化资源观光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产业,在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同时,也可以为本地游客提供农业观光体验、生态休闲度假、农村民俗文化传承等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
从而为农村旅游文化资源的丰富提供了新的途径。
3、加强生态环保观光农业既可以在提供农业生产的同时,也可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
通过引导游客实现观光和农业生产的平衡,让城市居民和游客看到农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美好,进而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加强生态环保,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二、路径选择1、科技驱动发展观光农业的发展需要一个与时俱进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农业产业才能更好地转型升级并满足全新的观光需求。
如何打造具有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农业产业是观光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2、打造品牌效应观光农业在发展中,需要注重打造自己的品牌,做好营销工作,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让消费者和游客认知并信任品牌,这是观光农业蓬勃发展的关键。
3、加强农旅融合观光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是一种新型的农旅融合模式,它可以产生协同效应,提高农业产业的附加值。
同时它也可以完美的融合农业、经济、文化、生态等多重因素,为整个地区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型及实证研究以桂林休闲农业旅游发展为例
![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型及实证研究以桂林休闲农业旅游发展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ebdc6a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83.png)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产业之 一。农业也逐渐从传统的生产模式向现代化、多元化模式转变。本次演示旨在探 讨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模型及实证研究,以期为两大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 持和实践借鉴。
农业和旅游业的相关理论和概念
农业和旅游业的相关理论和概念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桂林休闲农业旅游在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 通过实地调查和深入分析,发现其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模式主要包括三种:一 是农业景观模式,即利用农田、果园等农业资源吸引游客;二是农业体验模式, 即通过参与农事活动、品尝农产品等让游客感受农业魅力;三是农业科普模式, 即开展农业知识普及、农事教育等活动。
结论与建议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深入研究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的内在机制和外在表现,进一步完善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体系;二是加强对 不同国家和地区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比较研究,总结先进经验和做法,为中 国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供借鉴;三是加强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政策研 究和评估,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推动两大产业的协同发展。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现有研究多从定性角度分析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模式、路径等,缺乏定量 研究;二是缺乏对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型形成机理的研究,未能揭示两大产业 间的深层次。针对以上问题,本次演示试图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构建农业与旅 游产业融合的模型,并以桂林休闲农业旅游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与讨论
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我们发现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在实践中取得 了良好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一是提高了农业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 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三是促进了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播,提高 了公众对农业和旅游业的认知度。
桂林北部地区旅游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探析
![桂林北部地区旅游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04580ee87101f69e31954e.png)
V ol. 7 No.1 Feb. 2013第7卷 第1期2013年2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24[收稿日期]2012-10-22[作者简介]梁 佳(1989-),女,四川遂宁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态旅游。
[通讯作者]王金叶(1965-),男,甘肃民乐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生态旅游,生态经济,森林生态水文。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把发展旅游业提升到的国家战略层面。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提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将桂林旅游发展推向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前沿。
各级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针对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开展了研究探索,自治区领导基于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背景提出了建设“桂林世界旅游城”的发展战略,有关学者研究提出通过建立主次配套的多级增长极模式改变目前单极发展模式带来的旅游失衡等问题[1]。
桂林北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是广西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同时,北部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点众多,是大桂林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加快经济发展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该地区两大重要命题。
生态经济以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为核心,并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强调通过对生态系统内的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经济性[2-3],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旅游生态经济是将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有机统一,在确保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实现旅游资源的最优化利用[4]。
基于分区发展情况浅谈桂林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基于分区发展情况浅谈桂林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b902d1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cd.png)
基于分区发展情况浅谈桂林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作者:宁锦嵩来源:《种子科技》2020年第12期摘要:桂林是国际旅游名城,也是广西农业大市,发展生态农业是稳定农业生产、平衡生态保护与农业经济增长、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基于桂林不同区域布局下的生态农业发展实践,总结了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思路,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分区发展;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我国长期以来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农业主要发展发向[1]。
生态农业是依靠生态工程技术建立的与当地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相适应的农业发展模式[2],较之传统农业,其人力、物力投入较少,能源消耗量少,对环境污染小,是协调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有效方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桂林市发展生态农业的天然优势和必然性桂林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充沛、水资源充足,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为优越[3]。
由于未实现工业大规模化生产,境内水土污染较轻,生态环境良好,具备发展生态农业的天然优势;另一方面,传统农业下资源利用率较低,易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受限于人口、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桂林大规模发展常规农业所导致的资源与生态问题比发达地区更为突出[4],扶持生态农业成为桂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
2 发展思路桂林市农业综合实力在广西较为突出,粮食、果蔬产量始终稳居广西前列。
桂林生态农业发展起步较早、模式较多,拥有较为成熟的循环农业技术,但由于桂林市总面积较大、资源分布多样化、区域特征差异化,整体发展难以保持一致性,部分地区未探索出最佳发展模式,收效一般。
基于此,要落实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各地区的现实条件,因地制宜,立足于构建多元化、特色化的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完善生态农业产业化体系,协调农业开发和生态治理,加强农业循环技术研究,持续改进原有模式,增强农业后劲力。
具有发展经验且技术较为成熟的区域,可进一步扩大循环农业规模,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桂林市乡村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桂林市乡村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00a71cc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a.png)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要求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并把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进行部署。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
近几年来,桂林市乡村产业振兴通过多方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乡村产业化发展步伐。
基于此,结合桂林市乡村产业发展现状,剖析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发展现状1.1乡村产业规模化稳步推进,产业化进程全面提速2021年,桂林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25亿元,增加值5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6%、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93元,同比增长9.5%[1];粮食播种面积34007hm 2,总产量179.16万t ,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排名广西第二;水果种植面积264800hm 2,产量887.4万t ,水果栽培面积、产量、产值、果农人均收入等指标均为全区第一,其中沙糖桔、金桔、月柿的栽培面积、产量均居全国地市第一;蔬菜播种面积228733.4hm 2,产量562.2万t ,面积、产量为全区第二;中药材种植面积23533.4hm 2,产量达27.39万t ,其中罗汉果种植面积超11466.7hm 2,产量约达到16.3亿个,占全国罗汉果产量的85%;食用菌栽培面积3872.03hm 2,产量34.18万t ,产值达24.21亿元,栽培面积、产量和产值全区第一。
畜牧方面:生猪出栏429万头,家禽出笼1.47亿羽,肉牛出栏19.29万头,分别居全区第三;肉羊出栏22.07万只;禽蛋产量4.54万t 。
水产方面:水产品产量10.8万t ,稻鱼综合种养面积32333.4hm 2,稻田养鱼产量接近1.5万t 。
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18016455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7.png)
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议农业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不仅需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还要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使用有机肥料、生物防治等方式来提高农作物品质,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政府应该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并提供培训和资金支持,推广有机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认可度。
2. 加强水资源管理水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合理管理水资源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应制订水资源管理政策,建设灌溉系统,提高灌溉效率。
农民可以通过节水灌溉技术和精确农业技术来减少用水量,同时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3. 推广农作物多样化种植传统农业经常出现单一作物大面积种植,一旦遭受疾病或虫害的侵袭,很容易导致产量减少甚至失败。
因此,推广农作物多样化种植十分必要。
政府可以提供技术指导和财政支持,帮助农民了解多样化种植的好处,并鼓励农民进行适宜的农作物轮作和间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 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是一种将农业产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提升乡村形象和环境。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生态旅游的支持力度,帮助农民开发农业观光、农庄度假等项目,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并为农民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技术指导。
5.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开展创新研究,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农民也应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通过使用高效农业机械设备、新型农药和肥料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6. 实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是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副产品,有效利用农业废弃物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
政府可以制定政策,鼓励农民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生物能源等资源,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市场渠道。
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关键措施有哪些
![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关键措施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36fded34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6c.png)
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关键措施有哪些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可持续农业发展则是确保我们能够长期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同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那么,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关键措施有哪些呢?首先,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基石。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这包括防止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避免土地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通过轮作、休耕等方式,让土地有足够的时间恢复肥力。
同时,推广精准农业技术,根据土地的肥力、水分等情况,精准施肥、灌溉,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农业是用水大户,而水资源却日益紧缺。
因此,我们需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修建水利设施,合理调配水资源,确保农业用水的稳定供应。
此外,还应加强水资源的保护,防止水污染,保障农业用水的质量。
优良的种子和种苗是农业高产优质的前提。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培育适应不同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和抗逆性。
同时,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如无土栽培、立体种植、生态养殖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有机肥料,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加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如秸秆还田、畜禽粪便发酵制成有机肥等,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保护农田生态系统,营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利用生物防治手段控制病虫害。
发展生态农业模式也是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方向。
例如,发展循环农业,将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有机结合,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的零排放。
推广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
此外,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拓展农业的功能,增加农民的收入。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修建高标准农田,改善农田的灌溉、排水和交通条件。
困绕桂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十大难题及破解的对策
![困绕桂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十大难题及破解的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918521e14791711cc791716.png)
困绕桂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十大难题及破解的对策桂林市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好像滩头行舟不进则退。
回顾改革开放二十七年历程,桂林市在20世纪80、90年代都没有很好地把握住快速发展的机遇,在全区乃至全国错过了两轮发展的良机,到90年代末期,桂林地市合并时,桂林市的经济总量和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区仅占15.31%,已经没有优势可言。
进入21世纪,桂林市以大规模城市基础建设为契机,拉动3个百分点的经济总量增长,持续时间达3年之久。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富民兴桂新跨跃”战略的提出,全区各市奔小康的热情异常高涨,桂林市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激烈的城市竞争面前,桂林市如何加快发展?如何选择经济增长的突破口?是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道历史性课题。
解开这道历史课题,必须从重新认识桂林、了解桂林入手。
一、关于重新审视桂林市的区位“优”势问题“桂林山水甲天下”,八百多年以来,桂林人一直以这句名言引以为自豪,真的以为天下就数桂林最好。
久而久之,桂林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以为天下真的数桂林最好。
实事求是地说,无论从自然资源来看还是从人口资源看,应该说,桂林气候宜人、物宝天华、人杰地灵,作为桂林人,我们不应该妄自菲薄。
但是,如果把大自然恩赐的“甲天下山水”作为一种对外玄耀的资本固步自封,就难免不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难免不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落在其他地区的后面。
实际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百舸争游的形势下,桂林经济发展的优势并不明显,而许多劣势却十分凸现:从气候资源方面说,桂林气候宜人,降雨量丰沛,年积温6000℃以上,物产丰富,农业发达,但长期以来桂林人只是解决了自己的温饱问题,商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富有余才经商,拿来交换的是初级产品,成为别人发展工业原料的产地来源,而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农产品深加工体系。
无论是木材、松脂,还是稻米、水果,桂林以卖原料出名,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现代规模的农产品深加产业。
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3a7672c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f.png)
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嘿,朋友!咱今天就来聊聊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那些重要措施。
比如说科技的运用吧,那简直就像是给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就像现在有了那些智能灌溉系统,不就像有个超级细心的“水管家”,随时精准地给庄稼供水嘛,多棒啊!这能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浪费。
再说说生态农业模式呀,这就像是给土地穿上了一件保护衣!把种植和养殖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小生态,可不就像我们人身体里的各个器官和谐运转一样嘛。
比如在果园里养鸡,鸡吃害虫,鸡粪又能当肥料,多妙啊!
还有对农民的培训呢,这可是关键啊!好比给农民伯伯们配备了最先进的“武器”!让他们掌握最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就像给他们注入了强大的能量,能不把地种得越来越好嘛。
咱得保护好土地啊,不能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呀,这就好像咱不能溺爱孩子一样。
要用绿色环保的方式去种地,让土地一直有活力,一直能长出健康好吃的庄稼。
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太重要啦!这不光是为了我们现在能吃上放心的食物,也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呀!要是我们现在不重视,将来他们吃什么喝什么呢?所以啊,我们每个人都得行动起来,支持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让我们的农业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就这么定了,咱一起为农业的美好未来努力吧!。
我国观光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建议
![我国观光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7e982dc9ec3d5bbfc0a7403.png)
我国观光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建议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休闲体验旅游需求日益旺盛,为我国观光农业迅速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不过,由于观光农业尚处于初级阶段,面临问题较多,需要从多方面加以改善。
我国观光农业存在的问题第一,宏观调控作用弱化。
观光农业发展大多基于自然资源,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因此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科学规划。
但目前,我国政府对观光农业调控作用较弱,缺乏科学管理规划,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境内摊点排放无序等不良现象。
第二,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观光农业尽管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但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导致观光农业发展没有法律法规保障,难以做大到有法可循、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第三,科学规划不到位。
我国发展观光农业具有先天优势,但由于缺乏科学严密的规划和管理经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管理紊乱,观光农业景区同质化严重, 存在过度竞争、宰客、不文明游赏等市场混乱现象。
第四,农业资源和文化遭到破坏。
在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速下,农业资源和文化正遭到严重破坏,乡村自然风光和农村历史文化逐步消失。
第五,市场化服务组织体系不完善。
观光农业要顺利发展,完善的市场化服务组织体系必不可少。
而眼下欠缺市场化服务组织,观光农业的发展受到一定制约。
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建议第一,提高宏观调控能力。
观光农业是复杂的综合性产业,投资风险较大,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给予政策优惠支持,才能促进观光农业快速发展。
第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在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下,观光农业的发展还需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
完善观光农业法律法规体系,将是未来观光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第三,制定科学规划体系。
观光农业的开发,不仅要对自然资源进行勘探和开发,还要整合土地、水利等资源,因此要制订严密的科学规划体系, 促进观光农业有序发展。
第四,加强农村生态保护。
农业资源和农村历史文化是观光农业的内在灵魂,必须加强生态城镇建设,保护乡村文化遗产。
桂林加快乡村振兴发展实施方案
![桂林加快乡村振兴发展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0f8871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1a.png)
桂林加快乡村振兴发展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加快桂林乡村振兴发展,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品质,实现农村现代化。
二、农村产业发展
1.培育壮大特色农产品产业,支持农民发展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
2.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导农民参与现代农业、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
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完善农村交通网络,提升乡村道路的质量和通达性。
2.改善农村供水供电条件,确保农民生产生活需求。
3.推进农村互联网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
四、乡村环境整治
1.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村垃圾分类处理。
2.推动农村美化工程,打造宜居农村环境。
3.加强农村文化传承与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五、农民生活改善
1.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升农民子女受教育机会。
2.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
3.加强农民就业培训,增加农民就业机会。
六、政策保障和监督
1.制定相关政策支持乡村振兴发展,为农民提供政策支持和优惠措施。
2.加强乡村振兴项目的规划和实施,确保项目建设进度。
3.加强对乡村振兴发展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
以上为桂林加快乡村振兴发展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通过全面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环境整治、农民生活改善等方面的工作,将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龙脊梯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龙脊梯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0ea23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4a.png)
龙脊梯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作者:胡晓婵梁雅婷彭雁琴李青燕马姜明来源:《新农业》2021年第17期摘要:桂林龙胜龙脊梯田以农业梯田景观为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梯田农业,具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美称。
本文针对我国龙脊梯田景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并从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农业文化等多个方面来深入探究龙脊梯田可持续发展的提升路径,从而为促进龙脊梯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及对策,并为类似的地区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龙脊梯田;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近年来,龙脊梯田以独特的梯田农耕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但与此同时,随着当地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出现了一系列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因此,如何充分地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和资源优势,保护并传承当地传统的农耕文化,对于促进龙脊梯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长远价值。
1.1 梯田经营之本逐渐被忽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龙脊梯田迎来旅游观光热潮。
但同时也逐渐使梯田变成现代化观光产品,导致越来越多的当地村民们将自身的精力放在为游客提供食宿、旅游纪念品售卖服务等旅游服务行业上,却忽略了梯田本身的经营。
因此,由于劳动力大量外流、水稻经济效益较低等原因,部分居民减少或放弃了对梯田的耕种,景区内部分区域的梯田出现了撂荒、改种其他经济作物的问题。
此外,由于长时间无人维护,梯田灌溉系统出现部分损坏、堵塞等问题。
1.2 梯田的原始景观受到破坏为了满足当前日益增长的游客接待需要,景区大力开展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
虽然大大提高了景区的游客接待能力,但是却对梯田的自然景观风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如梯田耕地面积被大量占用、田埂损坏、梯田山体塌方等问题。
此外,为能满足更多的游客接待服务需要,越来越多的当地居民改建或扩建房屋成可以接待游客的大型餐馆、客栈等场所。
桂林龙胜梯田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桂林龙胜梯田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https://img.taocdn.com/s3/m/fa53e024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cf.png)
桂林龙胜梯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桂林龙胜梯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桂林龙胜梯田,素有“世界等级的自然遗产”之称,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是中国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梯田景观之一。
这片宏伟壮丽的梯田,不仅展示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还承载着古老农耕文明的智慧与贡献。
本文将以桂林龙胜梯田为例,展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自然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桂林龙胜梯田位于崇山峻岭之间,依山傍水,地势复杂多变。
梯田的形成源于古代居民对山坡土地的有效利用和保护,是多代农民智慧的结晶。
近年来,为了保护这片宝贵的自然资源,当地政府和居民们联手开展环保与生态修复工作。
首先,他们实施了严格的土地管控政策,确保梯田周边的土地不被过度开发和破坏。
其次,当地政府提供经济补贴,鼓励农民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减少对土地的损害。
同时,还建立了监测网络,对水质、土壤质量和生物多样性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桂林龙胜梯田还注重景观绿化和生态修复工作。
通过人工种植草木和自然生态循环,大大提高了梯田地区的植被覆盖率,促进了水土保持和生态平衡。
这些综合措施的实施,使得桂林龙胜梯田的自然环境保持完整和良好。
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桂林龙胜梯田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是一座活的农耕文化博物馆。
这里的居民世世代代都以农业为生,他们将农耕智慧代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
传统的农耕文化在保护桂林龙胜梯田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传承和发扬。
居民们将古老的农耕方法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有效地增产并减少对土地的损害。
农民们还组织农耕技术培训班和文化交流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传统农耕文化,以期保护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同时,桂林龙胜梯田也在适应现代旅游需求的同时进行了创新。
当地政府与居民共同努力,开发了农家乐、民宿等休闲农业项目,将传统农耕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这不仅为农民们提供了额外的收入来源,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浅析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桂林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桂林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6e1c035d5bbfd0a78567318.png)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深 入研 究,在丰 富 相 关 理 论 的 同
要的旅游城市,其乡村旅游也迎来 了迅速 发展 和 转 型 升 级 的
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时,也为桂林市发 展 乡 村 旅 游 提 供 相 关 可 行 的 对 策 建 议,具
良好机遇.乡村旅 游 业 作 为 农 村 产 业 体 系 非 常 重 要 的 一 部
2
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情况
目前,桂林旅游 业 的 一 大 新 亮 点 是 休 闲 农 业,经 过 多 年
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发展、农民 增 收 和 农 业 增 效.据 统 计,桂
林乡村旅游业 2018 年共接待游客 3200 万人次,到 2019 年预
计可以实现增长 20% .而桂林旅游业 2018 年共接待 国内 外
资源,美丽的田园风光,奇异的喀斯 特地 貌,古 风 淳 朴 的 乡 土
业由于受制于发 展 理 念 的 局 限 性,运 营 模 式 非 常 单 一,盲 目
气息,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情,令无数 游客 流 连 忘 返,使 桂 林 的
跟风开发旅游资 源,导 致 同 质 化 发 展 愈 发 明 显. 同 时,旅 游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
在发 展乡 村旅 游 过 程 中 存 在 各 种 各 样 的 问 题,而 这 也
是 许多 国 内 外 学 者 研 究 的 热 点 . McDonagh(
2010)指 出 当
前 乡村 旅游发 展存 在的 问题 有 服 务 质 量 较 低 和 基 础 设 施 不
完善两个 方面 . Hans(
产业经济
浅析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桂林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义平军1 祁永安1 薛 琴2
(
1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 的发展模式 , 日本则在 二十 世纪三十 年 代 即开 始进 行 观 光农 业 的研 究 与实 践 ,
美 国 也 在 二 十 世 纪 五 六 十 年 代 正式 提 出 观 光 农 业这 一 概 念 。 我 国开 展 观 光 农业 而 的实 践和 理 论 研 究都 较 晚 , 二 十世 纪 七 于
观 光 农 业起 始于 二 战 后 的欧 美 国 家 , 后 在 日本 、 台湾 等 地 充 分 发 展 并 日趋 成 熟 。德 国早 在 一九 一 九 年创 造 了“ 民农 市
环境 的有机结合 ; 农是村经济效益 、 生态 益和社会 效益同步发展为 目的的现代 农业; 是现代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 然 选择 。 2 桂 林观 光农 业 发展 现 状 . 21 林 观 光农 业 的主要 类 型 .桂 桂林观光农业类 型多样、内容丰富, 有 的选 择 已有 的 自然 风 景 区 或 旅 游 景 点 为依 托, 建“ 光果 园 ” 兴 观 或珍稀 动物 养 殖 场 ( 桂 林 大 圩 的 草 莓 园 ,依 赖 于 大 如
力 行 业采 取 行 政 、 济手 段 和 技 术措 施 激 经 励 电力用户 ( 需求侧 ) 采用 各种 有效的节 能技术 改变需求方式, 在保证能源服务水 平 的情 况 下 , 降低 能源 消耗 和 用 电负 荷 , 口 覃 荣 实 现 减 少 新 建 电厂 投 资 及 一 次 能源 对 大 气环 境 的 污染 , 从而 取 得 明 显 的经 济 效益 ( 西 恭 城县 文 化 旅游 局 , 广 广西 52 0 ) 450 和社会效益。 2 . 2电力 需求 侧 管 理 的特 点 摘 要: 观光农业是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形式, 是现代农业可持 续发展 的重要内容 , 需 求 侧 管 理 与 电力 部 门传 统 的 用 电 是现代农业和旅游业联姻的产物, 是农民和农村致富的重要途径。桂林观光农业的发展 已 管 理 相 比本 质 上不 是 一 码事 , 是管 理 方 而 经开始起 步,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从认识观光农业的概念出发, 认真分析了桂林观光农 式的一种演进和变 革 。1 需求 侧管理 非 、 找出关键 问题 , 出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提 常 强 调 在 提 高 用 电 效 率 的 基 础 上 取 得 业的发展现状 , 关键 词 : 光 农 业 可持 续发 展 对 策 桂 林 观 直 接 的 经 济 效 益 。 需 求 侧 管 理 是 一 种
十 年 代 初 始 于 台湾 , 八 十 年 代 起 , 国 从 祖 大 陆也 陆续 兴 建观 光 农 业 园区 , 十 年 代 九 开始 做 理 论研 究 。 在 观 光 农业 已在 全 国 现 各 省区 掀 起 发展 热 潮 。 1 观 光农 业 的 涵义 . 观 光 农 业 是 一种 以 农 业 和 农 村 为 载 体 的新 型旅 游 业 ( 重产 业 ) 其 涵义 内容 双 。 丰 富 ,休 闲 农 业 ”“ 游 农 业 ”“ 赏 农 “ 、旅 、观 业 ”“ 、生态 观 光 农 业 ”“ 游 观 光 农业 ” 、旅 等 均属观光农业范畴 。从狭义来说, 观光农 业仅 指 用 来满 足 旅 游 者观 光 需 求 的农 业 ; 而广 义 的 观 光 农 业 应 是 以现 代 农 业 为依 托, 充分保护和利用农村 空间、 业 自 在 农 然 资 源和 农 村 人 文 资源 的 基础 上 , 过 旅 通 游 规 划 、 计 和 加 工 , 农 业 或 农 村 资 源 设 把 转 换 成旅 游 资 源 ,并 出 售 给旅 游 者 使用 , 而 且 能辐 射 、 响 或 带动 当 地农 民致 富 的 影 种 新 型 产业 。这 种 产业 是 经 济 、 会 与 社
圩 古 镇 和 冠 岩 风 景 区 ) 有 的 以 种 、 殖 ; 养 场为基础 , 再造人工 景观 、 游乐 设施 ( 如 桂林茶博 园) 有的 以 自然 的农 田、 ; 民居 风 貌为主 , 开 山门, 为旅游胜 地 ( 广 成 如 桂林 龙脊梯 田) 等等 , 因此 , 按其不 同的
一
经营 目的可将 桂林的观 光农业划 分为如
下 几 种类 型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效率或用 电方式 。 财政手段。 指刺 激 和 鼓励 用 户 主 动 改 变消费行为和用 电方式, 减少 电量消耗和 电力需求, 是需求侧管理在运营策略方面 的 重 点 。主 要措 施 有 : 电价 鼓 励 、 让 鼓 折 励 、 费安 装鼓 励 、 贷 优 惠鼓 励 、 电设 免 借 节 备租赁鼓励等。 诱 导手 段 。 为 了消 除用 户 在 认识 、 经 济、 技术 上的心理 障碍, 提高对 D M 的 S 响应能力, 而调 到他们 的积极性, 从 必须 使 用 诱导 手 段 , 这是 DS 的先 行 措施 。 M 行 政 手段 。 行政 手 段 指政 府 及 其 职 能 部 门, 通过 法 律标 准 政 策制 度 等 来规 范 电 力 消费 的 市场 行 为 , 以政 府 特 有 的力 量 来 推行节 能、 约束浪费、 保护 环境的一种管
桂林观光农业 可持续发展 的对策
运 营活 动 , 既 求 效 率 , 追 求 效 益 。 它 更 任 何 一 种 节 电 措 施 , 要 给 社 会 、 力 都 电 公 司 和 用 户 带 来 效 益 , 使 电 力 公 司 和 用 户 都 有 利 可 图 。 2 需 求 侧 管 理 也 非 、 常强调 建立 电力公 司和 用 户之 间的 伙 伴 关系 。改变 过去 用户 对 电能使 用 无 选 择 余 地 的 求 助 地 位 。 3 需 求 侧 管 理 、 还 非常 强调 基于 用 户利 益基 础 上 的 能 源 服 务 。 电 力 公 司 必 须 树 立 能 源 服 务 观 点 , 不 能 不 顾 用 户 承 受 能 力 和 经 济 利 益 强 行 限 电 等 做 法 去 减 少 用 电 需 求 。 更 多 的 是 鼓 励 采 用 科 学 的 管 理 方 法 和 先进 的技术 手 段 , 使 用 户主 动 改 变 促 消费行为和用电方式。 23需求 侧 管理 的常 用手 段 - 目前 , 电 力 需 求侧 管 理 常 用 的有 技 术、 财政 、 导 、 政 四 种 手段 。 诱 行 技 术手 段 。 对 具 体 终端 用 户 的用 电 指 特 点 和 工 艺 , 用 先 进成 熟 的 节 电和 管 理 采 技术 , 以及相 适 应 的 设备 来 提 高终 端 用 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