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2020年3月11日)
《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https://img.taocdn.com/s3/m/2656fd2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1.png)
《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3.08.09•【分类】司法解释解读正文《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作者:周加海喻海松李振华作者单位:最高人民法院周加海: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喻海松: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刑事处处长李振华: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刑事处一级调研员本文将刊登于《人民司法》2023年第25期目次一、《解释》的制定背景二、《解释》起草中的主要考虑三、《解释》的主要内容(一)关于污染环境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二)关于涉危险废物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理规则(三)关于环境污染关联犯罪的处理规则(四)关于环境污染犯罪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把握(五)关于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的升档量刑(六)关于环境监测、检测数据的审查使用规则(七)关于有毒物质的适用范围(八)关于反向行刑衔接规则(九)关于专门性问题的认定规则(十)关于环境污染犯罪的其他问题2023年8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3〕7号,以下简称《解释》),自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
《解释》的施行,对于依法惩治环境污染犯罪,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为便于司法实践中正确理解和适用,现就《解释》的制定背景、起草中的主要考虑和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一、《解释》的制定背景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亿万中国人民的福祉所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5个重大关系,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丰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办法(试行)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办法(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9f3821f17fd5360cbb1adb1f.png)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获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相关信息、参与和监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活动的权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中办发〔2017〕68号);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山西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晋办发〔2018〕65号)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是指相关职能部门在履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相关职能部门,是指由赔偿权利人指定的具体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以及司法、财政等相关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具体工作。
在本省行政区域范围内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活动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公开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公众参与应当遵循依法有序、公益自愿、公开便利的原则。
第四条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统称公众,下同)可向相关职能部门依法申请获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
公众使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相关职能部门发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涉及其他行政机关的,应当与有关行政机关进行沟通、确认,保证行政机关发布的政府信息准确一致。
第六条相关职能部门公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二章信息公开第七条相关职能部门根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开展和推进情况,可通过政府网站、公报、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官方微博或微信公众平台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依法适时向公众公开下列信息:(一)生态环境损害调查结果;(二)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结果;(三)生态环境损害案件最终处理结果;(四)生态环境修复效果评估结论;(五)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使用情况。
生态环境损赔制度2020年起全国试行
![生态环境损赔制度2020年起全国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b63a7552aef8941ea76e05e2.png)
生态环境损赔制度2020年起全国试行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困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下称《方案》),《方案》体现了生态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的保护理念,并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做出全面规划和部署。
《方案》适用于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导致的生态环境要素及功能的损害,即生态环境本身的损害。
③应该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共建美丽中国。
《方案》确定2020-2020年选择部分省份开展试点,2020年起在全国试行,到2020年,力争初步构建责任明确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再次,要加强治理已受破坏的环境。
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我国有不少的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许多风景名胜古迹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危害。
如“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再配上独特的九曲溪及两岸苍翠、挺拔的植被,而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但在前几年,人们却对武夷山上的森林,进行掠夺式的砍伐,使其精华的九曲溪的水位急剧下降,而严重威胁武夷山的旅游景观价值。
所以,对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及早进行必要的治理和抢救,使之尽快地恢复其本来面貌,以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迎接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赏。
八项试点内容包括确定赔偿范围,明确赔偿义务人,确定赔偿权利人,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机制,完善相关诉讼规则,加强赔偿和修复的执行和监督,规范鉴定评估,加强资金管理。
第九条鄂尔多斯态环境职业学院招生录取工作实行教育部规定的“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并在自治区招生委员会统一组织下进行。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招生录取工作实行“阳光工程”。
调研服务队的队员们沿河渠出发,对民生渠旁的环宇饭庄、航运锅炉有限公司、宏远精修公司、天丰精细化工厂等数十家工厂的排污口水体进行了取样,检测了PH值并记录下数据,调查研究其排污设施是否符合标准。
齐齐哈尔市财政局关于印发《齐齐哈尔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齐齐哈尔市财政局关于印发《齐齐哈尔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9850465b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a.png)
齐齐哈尔市财政局关于印发《齐齐哈尔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齐齐哈尔市财政局•【公布日期】2021.06.09•【字号】齐财规审〔2021〕1号•【施行日期】2021.06.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污染事故与应急管理正文齐齐哈尔市财政局关于印发《齐齐哈尔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齐财规审〔2021〕1号各县(市)区政府:为规范和加强我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促进受损生态环境修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国家、省和市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制定了《齐齐哈尔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齐齐哈尔市财政局2021年6月9日齐齐哈尔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规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法规以及《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中办发〔2017〕68号)、《黑龙江省委办公厅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黑办发〔2018〕29号)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是指生态环境损害事件发生后,在生态环境损害无法修复或者无法完全修复以及赔偿义务人不履行义务或者不完全履行义务的情况下,根据磋商或人民法院裁判的结果,由赔偿义务人缴纳的,用于支付生态环境修复及相关费用的资金。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赔偿义务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
赔偿义务人应当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做到应赔尽赔。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公开办法(试行)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公开办法(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e7563c98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de.png)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为了加强对生态环境损害行为的惩罚和责任追究,保护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权益,特制定本《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公开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便于社会公众监督、参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第一条:公开范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公开适用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处理及相关信息的公开。
第二条:公开内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公开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损害赔偿案件的基本情况,包括案件名称、案件类型等;2. 损害赔偿案件的当事人,包括责任主体和受害主体;3. 损害赔偿的金额及支付方式;4. 损害赔偿的执行情况;5. 监督举报、投诉、申诉情况及处理结果;6. 其他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相关的公开信息。
第三条:公开方式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公开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包括但不限于:1. 在政府官方网站上发布相关信息,实行网上公开;2. 播放相关信息的宣传片,加大宣传力度;3. 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信息发布;4. 在受损地区和附近社区张贴公告等方式。
第四条:公开时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公开应及时进行,尽量做到“见人见事、见事见结果”。
具体时限如下:1. 损害赔偿案件立案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将基本情况和当事人信息公开;2. 损害赔偿金额确定后,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将金额及支付方式公开;3. 损害赔偿的执行情况应当每季度公开更新;4. 监督举报、投诉、申诉情况及处理结果应当及时公开。
第五条:公开责任1. 相关行政执法机关负责对公开信息的审核,包括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2. 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信息公开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3. 社会公众有权监督公开信息的真实性,并可以通过申诉、举报、投诉等方式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
第六条:违法行为和处理对违反本办法进行公开信息披露的,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理,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具体情况由生态环境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配套文件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配套文件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8141d13b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49.png)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配套文件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10.04•【字号】苏政办发〔2018〕75号•【施行日期】2018.10.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配套文件的通知苏政办发〔2018〕75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苏办发〔2018〕38号)精神,切实做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现将《江苏省生态环境损害事件报告办法(试行)》《江苏省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管理办法(试行)》《江苏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办法(试行)》《江苏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起诉规则(试行)》《江苏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江苏省生态环境损害修复管理办法(试行)》《江苏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公开办法(试行)》7个配套文件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10月4日江苏省生态环境损害事件报告办法(试行)第一条为及时掌握生态环境损害案源,规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事件报告工作,根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等文件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发生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事件的报告。
第三条报告范围为符合《江苏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规定情形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事件。
第四条生态环境损害事件发生地的设区市相关主管部门在发现或者得知生态环境损害事件后,应当立即进行核实,对事件性质和类别做出初步认定,向设区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设区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向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前款所称的相关主管部门指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等负有生态环境监管职责的部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2020年修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2020年修正)](https://img.taocdn.com/s3/m/40ffd2dc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b5.png)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2020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0.12.29•【文号】•【施行日期】2021.01.01•【效力等级】司法解释•【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侵权责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2019年5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69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等二十七件民事类司法解释的决定》修正)为正确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严格保护生态环境,依法追究损害生态环境责任者的赔偿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省级、市地级人民政府及其指定的相关部门、机构,或者受国务院委托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的部门,因与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经磋商未达成一致或者无法进行磋商的,可以作为原告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一)发生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二)在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划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发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件的;(三)发生其他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后果的。
前款规定的市地级人民政府包括设区的市,自治州、盟、地区,不设区的地级市,直辖市的区、县人民政府。
第二条下列情形不适用本规定:(一)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人身损害、个人和集体财产损失要求赔偿的;(二)因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要求赔偿的。
第三条第一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由生态环境损害行为实施地、损害结果发生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管辖。
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可以在辖区内确定部分中级人民法院集中管辖第一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
关于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环法规[2020]44号)
![关于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环法规[2020]44号)](https://img.taocdn.com/s3/m/9f56d49fb4daa58da1114a20.png)
关于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为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深入开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的相关规定,在总结地方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以下意见。
一、关于具体负责工作的部门或机构《改革方案》中明确的赔偿权利人可以根据相关部门职能指定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等相关部门或机构(以下简称指定的部门或机构)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具体工作。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涉及多个部门或机构的,可以指定由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牵头部门(以下简称牵头部门)负责具体工作。
二、关于案件线索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或机构,根据本地区实施方案规定的职责分工,可以重点通过以下渠道发现案件线索:(一)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需要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4—(二)突发生态环境事件;(三)发生生态环境损害的资源与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四)涉嫌构成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的案件;(五)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确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发生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件;(六)各项资源与环境专项行动、执法巡查发现的案件线索;(七)信访投诉、举报和媒体曝光涉及的案件线索。
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或机构应当定期组织筛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线索,形成案例数据库,并建立案件办理台账,实行跟踪管理,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损害索赔工作。
三、关于索赔的启动赔偿权利人指定的部门或机构,对拟提起索赔的案件线索及时开展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符合索赔启动情形的,报本部门或机构负责人同意后,开展索赔。
索赔工作情况应当向赔偿权利人报告。
对未及时启动索赔的,赔偿权利人应当要求具体开展索赔工作的部门或机构及时启动索赔。
四、关于生态环境损害调查调查可以通过收集现有资料、现场踏勘、座谈走访等方式,围绕生态环境损害是否存在、受损范围、受损程度、是否有相对明确的赔偿义务人等问题开展。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同志就《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答记者问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同志就《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答记者问](https://img.taocdn.com/s3/m/e7cab63d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c.png)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同志就《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答记者问文章属性•【公布机关】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22.05.16•【分类】问答正文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同志就《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答记者问近日,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生态环境部联合最高法、最高检和科技部、公安部等11个相关部门共14家单位印发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同志就《规定》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介绍一下《规定》制定的背景情况和重要意义。
答: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以“环境有价、损害担责”为基本原则,以及时修复受损生态环境为重点,是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有效手段,是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的坚实制度保障,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举措。
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在吉林等7个省市开展试点。
经两年试点探索后,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提出自2018年起,在全国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到2020年,力争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构建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改革试点和全面试行以来,生态环境部会同各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各地方组织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构建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全面完成了阶段性目标。
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明确规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将改革成果上升为国家基本法律。
目前,在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工作中还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部门联动不足、程序规则有待规范等问题,而《民法典》关于赔偿启动情形的要求与《改革方案》有所区别,还需要做好衔接,因此,有必要在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措施,进一步指导实践工作。
生态保护补偿管理制度
![生态保护补偿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6a3791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9.png)
生态保护补偿管理制度概念:生态保护补偿是一种通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者实行经济赔偿来弥补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生态环境再生产和修复的一种机制。
其基本原则是“谁破坏,谁补偿”,即谁导致生态环境的丧失或损害,就应当为此支付相应的费用。
生态保护补偿管理制度是指在实施生态保护工程或项目过程中,依据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破坏生态环境的主体实施责任追究和经济补偿,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重要性:生态保护补偿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意味着保护人类自身。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往往伴随着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保护补偿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来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通过实行生态保护补偿管理制度,可以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良好管理、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进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现状:目前,我国生态保护补偿管理制度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尚不够完善,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
另一方面,监管和执行机制不够健全,生态环境的破坏者往往能够逃避责任,造成生态环境的持续损害。
此外,社会公众对于生态保护补偿的认识和参与度还有待提高,缺乏对生态环境价值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因此,需要加强立法和政策制定,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推动生态保护补偿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建议:为了加强生态保护补偿管理制度,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水平,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制定和完善生态保护补偿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生态环境的保护责任和补偿机制,强化破坏者的责任追究和赔偿义务。
2. 健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的监管机制,加强对生态环境破坏行为的监督和处罚,保障生态保护补偿的实施和执行。
3. 提高社会参与度: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促进社会各界参与到生态保护补偿管理制度中来。
无锡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示范修复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无锡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示范修复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e246fe1d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1c.png)
无锡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示范修复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锡生态办(2023)3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环法规(2023)31号)和《关于贯彻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的实施意见》(苏环规(2023)1号)相关工作要求,推进生态修复效果可视化、替代修复集中化、法治宣传大众化,进一步推进无锡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创新化,经过调研、座谈,并征求相关单位意见,我办制定了《无锡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示范修复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无锡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2023年7月19日无锡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示范修复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坚持“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理念,规范化管理全市生态修复基地,根据《民法典》《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关于贯彻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的实施意见》《江苏省生态文明教育促进办法》等相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无锡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示范修复基地(以下简称“修复基地”)的申报与评定、建设与运行、支持与补助、监督与管理等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修复基地,是指在无锡市范围内已建设或己规划建设用以实现生态环境集中替代修复的综合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示范修复基地。
鼓励各市(县)、区开展市(县)、区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示范修复基地建设。
第四条修复基地具有赔偿磋商、法治教育、增殖放流、补植复绿、劳务代偿等功能。
第五条无锡市全市范围内因赔偿义务人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无法修复的,应当依法赔偿的相关损失,可用于修复基地集中开展替代修复工作。
第六条市生态环境局作为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修复基地的管理工作,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市政和园林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等负有生态环境监管职能的部门共同开展修复基地的评定工作。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办法(试行)》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办法(试行)》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0abc5c5d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e.png)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08.17•【字号】粤办函〔2020〕219号•【施行日期】2020.08.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办法(试行)》的通知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办法(试行)》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生态环境厅、司法厅、财政厅反映。
省政府办公厅2020年8月17日广东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规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推动我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按照中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财政部等9部门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财资环〔2020〕6号),以及我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发生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调查与磋商、损害修复监督管理、赔偿资金管理、信息公开、事件报告等。
第三条根据国务院授权,省政府、各地级以上市政府是我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
省内跨地级以上市的生态环境损害,由省政府管辖;其他生态环境损害,由损害结果发生地地级以上市政府管辖。
跨省域的生态环境损害,由省政府协商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
赔偿权利人可指定其所属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农业农村、林业等承担相关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职责的部门或机构(以下简称相关职责部门),代表赔偿权利人具体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调查与磋商、诉讼、损害修复监督管理、赔偿资金管理、信息公开等工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9dd4c60029bd64783e2cb6.png)
度、修复启动 时间和期限 、赔偿 的责任承担 伍 ,尽快形成评估能力 。研究制定鉴定评估
方式 和期 限等具体问题与赔偿义务人进行 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 ,保障独立开展生态环
磋商 ,统筹考虑修复方案技术 可行性 、成本 境损害鉴定评估 ,并做好与司法程序 的衔
效益最优化 、赔偿义务人赔偿 能力 、第三方 接 。为磋商提供鉴定意见 的鉴定评估机构应
法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
权利人。省域 内跨市地 的生态环境损害 ,由
①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 省级政府管辖 ;其他工作范围划分由省级政
②在 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 区规划 中划 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 。省级 、市地级
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发生环境 政府可指定相关部门或机构负责生态环境
时 提起生 态 环境损 害赔 偿 民事诉 讼 。
工作的 ,可以委托具备修复能力的社会第三
5、完善 赔偿诉 讼规 则 。各 地人 民法 院要 方机构进行修复。修复资金 由赔偿义务人 向
按照有关法律规定 、依托现有资源 ,由环境 委托的社会第三方机构支付。赔偿义务人 自
资 源 审判 庭 或指 定 专 门法 庭 审理 生 态 环 境 行修复或委托修复的,赔偿权利人前期开展
损害赔偿 民事案件 ;根据赔偿义务人主观过 生态环境损害调查 、鉴定评估 、修复效果后
错 、经营状况等因素试行分期赔付 ,探 索多 评估 等费 用 由赔 偿 义务人 承 担 。
样化责任承担方式 。
赔 偿 义 务人 造 成 的生 态 环 境 损 害 无 法
各地人 民法院要研究符合生态环境损 修复的 ,其赔偿资金作为政府非税收入 ,全
解释 建议 。鼓 励法 定 的机关 和符 合条 件 的社 代 修复 。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等四部门关于印发《福建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等四部门关于印发《福建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82fab30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ab.png)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等四部门关于印发《福建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0.01.13•【字号】闽环保法〔2020〕3号•【施行日期】2020.01.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其他规定正文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等四部门关于印发《福建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闽环保法〔2020〕3号各设区市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司法局、中级法院,平潭综合实验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局、司法局、区法院:为规范我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行为,保障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有序进行,根据《关于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中办发〔2017〕68号)和《关于印发<福建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闽委办发〔2018〕17号)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福建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管理办法(试行)》,现予印发。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自然资源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2020年1月13日福建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管理办法(试行)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我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行为,保障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有序进行,根据《关于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中办发〔2017〕68号)和《关于印发<福建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闽委办发〔2018〕1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是指生态环境损害发生后,经调查发现生态环境损害需要修复或赔偿的,赔偿权利人与赔偿义务人进行平等磋商,统筹考虑修复方案技术可行性、成本效益最优化、赔偿义务人赔偿能力、治理可行性等情况,达成赔偿协议的活动。
第三条省自然资源厅负责省内跨地市、跨省域生态环境损害事件的赔偿磋商具体工作;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指定的部门负责管辖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损害事件赔偿磋商具体工作(以上统称“赔偿权利人指定部门”)。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完善路径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完善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4f1b8382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5b.png)
收稿日期:2019-04-06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民生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7ZD052)作者简介:卢瑶(1989-),女,湖北孝感人,湖北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熊友华(1972-),湖北广水人,湖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完善路径卢瑶,熊友华(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62)摘要: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损害不仅仅对人类的生存发展状态造成巨大威胁,更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满目疮痍,在此背景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应运而生。
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救济的探索前进之路上,对理论基础的奠基尤为重要,唯有理论基础扎实稳固,具体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才能水到渠成。
习近平同志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作为典型的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理论分析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和有益的指导。
鉴于生态公共产品的公益性本质及其消费上的特殊属性,生态公共产品的有效分配供给应采用国家主导下社会多元化合作发展模式。
生态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实践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中,能赋予特定主体代表生态公共利益进行索赔的权利,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制度框架构建。
国家索赔权与国家监督权的合力运行,是国家主导生态公共产品供给的体现,是生态环境利益得以维护的重要保障;国家统筹规划生态公共产品的供给,还应该组织规划与其他主体进行联合、对供给方式进行引导和控制,让多元生态主体参与到具体过程中并逐步提高生态意识,力求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生态公共产品。
关键词:生态公共产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中图分类号:D92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19)05-0131-08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印发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要求在7个省市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改革试点工作。
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成就、经验与展望
![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成就、经验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9de0ace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2c.png)
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成就、经验与展望作者:秦书生,王新钰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02期[摘要]新时代十年来,我国围绕环境法制建设、环境政策规范和环境管理体制三个主要方面精准发力,环境立法逐步走向健全,环境政策规范不断完善,环境管理和执法效能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取得了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结合、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垂直管理与统一监管相结合、坚持刚性约束与多元激励相结合等若干工作经验。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仍需在制度内容丰富完善、制度整合衔接和制度执行落实等方面持续发力,协同推动生态文明制度的效能充分释放。
[关键词]生态文明制度;环境法制建设;环境政策规范;环境管理[中图分类号] D64;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8-1763(2024)02-0001-08Achievement,Experience and Prospect of China’s Syste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QIN Shusheng, WANG Xinyu(School of Marxism,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110169, China)Abstract:During the past decade in the new era, China has made great efforts in three main aspects: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has been gradually improved, environmental policy norms have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law enforcement efficiency have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constructing the syste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ome working experience has been gained, such as adhering to the combination of top-level design and grassroots practice, overall promotion and key breakthroughs,vertical management and unified supervision, and rigid constraints and multiple incentive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new era and new journey,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make continuous efforts in enriching and perfecting the system content,integrating and connecting the system, and implementing the system, so as to jointly promote the full release of the efficiency of syste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Key words: syste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nvironmental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policy norm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制度是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设立的系统,这个系统由一系列原则、规则、程序组成。
环境治理补偿协议书8篇
![环境治理补偿协议书8篇](https://img.taocdn.com/s3/m/e8103064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e.png)
环境治理补偿协议书8篇篇1协议签订双方:甲方:XXX,地址:XXX,联系方式:XXX。
乙方:XXX,地址:XXX,联系方式:XXX。
鉴于甲方在环境治理方面存在不足,对乙方造成了负面影响,为弥补因此给乙方带来的损失,双方经过友好协商,达成以下补偿协议:一、协议目的本协议的目的是为了明确双方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确保乙方因甲方环境治理问题所遭受的损失得到合理补偿。
二、补偿原则1. 公平原则:甲方应根据乙方实际损失情况,给予合理补偿。
2. 诚信原则:双方应本着诚信原则,共同遵守协议约定。
3. 合法原则:本协议内容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三、补偿内容1. 甲方应支付乙方环境治理补偿款人民币XX元。
该款项应在本协议签订后XX个工作日内支付至乙方指定账户。
2. 甲方应在未来XX个月内,对乙方所在区域的环境进行治理,确保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具体治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XX、XX、XX 等。
3. 甲方应在本协议签订后XX个月内,完成对所占用土地的复垦工作,确保土地得到妥善处置。
4. 甲方应在本协议签订后XX个月内,完成对所排放废水的治理工作,确保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5. 甲方应在本协议签订后XX个月内,完成对所排放废气的治理工作,确保废气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6. 甲方应在本协议签订后XX个月内,完成对所排放噪音的治理工作,确保噪音得到有效控制。
7. 甲方应在本协议签订后XX个月内,完成对所排放垃圾的治理工作,确保垃圾得到妥善处理。
8. 甲方应在本协议签订后XX个月内,完成对所占用河道、湖泊的治理工作,确保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工作,确保农田得到妥善保护。
10. 甲方应在本协议签订后XX个月内,完成对所占用林地的治理工作,确保林地得到妥善保护。
11. 甲方应在本协议签订后XX个月内,完成对所占用草地的治理工作,确保草地得到妥善保护。
12. 甲方应在本协议签订后XX个月内,完成对所占用湿地的治理工作,确保湿地得到妥善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2020年3月11日
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
水利部农业农村部林草局高法院高检院关于印发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财资环〔2020〕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自然资源厅(局)、生态环境厅(局)、住房城乡建设厅(委)、水利厅(水务局)、农业农村厅(局、委)、林业和草原局、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住房城乡建设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和草原局、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我们制定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2020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收入列政府收支分类科目“1039999其他收入”,以后年度根据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修订情况列入相应科目。
附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财政部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
水利部农业农村部
林草局高法院
高检院
2020年3月11日
附件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是指生态环境损害事件发生后,在生态环境损害无法修复或者无法完全修复以及赔偿义务人不履行义务或者不完全履行义务的情况下,由造成损害的赔偿义务人主动缴纳或者按照磋商达成的赔偿协议、法院生效判决缴纳的资金。
经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确定或者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由赔偿义务人修复或者由其委托具备修复能力的社会第三方机构进行修复的,发生的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费用不纳入本办法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赔偿义务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单位和个人。
赔偿义务人应当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及时缴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
第四条按照国务院授权,省级人民政府、市地级人民政府为本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
省域内跨市地的生态环境损害,由省级人民政府管辖;其他工作范围划分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
实际情况确定。
跨省域的生态环境损害,由生态环境损害地的相关省级人民政府协商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
国务院直接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的,由受委托代行该所有权的部门作为赔偿权利人。
第五条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相关部门、机构应当积极与赔偿义务人进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
磋商未达成一致的,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相关部门、机构应当依法及时提起诉讼。
赔偿义务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支付义务的,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相关部门、机构应当及时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赔偿权利人可以根据部门职责指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等相关部门、机构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具体工作。
第六条赔偿权利人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使用和管理。
赔偿权利人指定的相关部门、机构负责执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确定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人民法院负责执收由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确定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作为政府非税收入,实行国库集中收缴,全额上缴赔偿权利人指定部门、机构的本级国库,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
第七条损害结果发生地涉及多个地区的,由损害结果第一发生地赔偿权利人牵头组织地区间政府协商确定赔偿资金分配,无法达成一致的,报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八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统筹用于在损害结果发生地开展的生态环境修复相关工作。
第九条生态环境修复相关支出纳入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按照预算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赔偿权利人指定的相关部门、机构负责编制生态修复及工作经费支出预算草案、绩效目标,提出使用申请,并对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经本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按照规定支出。
第十条生态环境修复相关资金支付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涉及政府采购的,按照政府采购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执行。
结转结余资金按照有关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一条生态环境修复相关资金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赔偿权利人指定的部门、机构应当加强事前绩效评估和绩效监控,在预算年度结束及时开展绩效自评并将结果报送本级财政部门。
第十二条财政部门应当督促赔偿权利人指定的部门、机构以及人民法院及时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上缴本级国库,审核批复资金支出预算,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使用情况实施财政监督管理和定期绩效评价,并参考绩效评价结果作出预算安排。
第十三条相关单位和个人存在虚报冒领、骗取套取、挤占挪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等违法行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相关单位和个人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分配、审核等工作中,存在违规分配、使用、管理资金,以及其他滥用职权、玩
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违纪行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经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生态环境无法修复或者无法完全修复的损害赔偿资金,以及赔偿义务人未履行义务或者未完全履行义务时应当支付的生态环境修复费用,可参照本办法规定管理;需要修复生态环境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移送省级、市地级人民政府及其指定的相关部门、机构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使用情况应当由赔偿权利人或者其指定的部门、机构以适当的形式及时向社会公开。
第十七条各地区可结合本办法及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管理办法细则。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