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术教学游戏化的尝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
当今世界是科学、文化、艺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新的观念不断充斥着世界。

同样,幼儿美术教育领域中,由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新观念,向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时常碰到这样的困惑:老师教的多了,孩子们极易被教学内容及老师牵着鼻子走,画面千篇一律;教的少了,孩子们又常为技巧不足难以表现所苦,画面缺乏生气。

我在学习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有关优化整合的教育理论后,选用游戏与教学优化整合的思路,对小班幼儿美术教学进行了新的思考与实践,有了以下一些体会:
㈠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并带有游戏性的教材。

小班的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选择小班美术活动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

比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我们就可以设计“给小兔喂青草”、“小鱼吹泡泡”、“小鸭游泳”等绘画内容。

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如“我帮妈妈喂小鸡”、“汉堡包”、“不倒娃娃"等等。

同时选择的教材还必须具有游戏性,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小班幼儿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所以教师在选择小班幼儿美术活动教材时一定要注意以上两点。

㈡提供丰富有趣的游戏化材料。

要美术教学游戏化,就要优化与美术教学相适应的物质环境,使环境创设具有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

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往往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常常与教育环境提供的有利机会和条件有关。

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为材料而吸引,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

小班幼儿由于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

例如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各种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画,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提供棉线让幼儿印画等。

如在纸团印画“美丽的果树“活动中,幼儿用废旧报纸团成的纸团蘸上颜料,随便压印,就能印成了一片片美丽的果林。

又如在印章画"新年的礼物"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图形的积木,幼儿用这些材料蘸上颜料印在有树的纸上,一个个造型各异的新年的礼物挂在树上,成了一棵棵漂亮的新年树。

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仍乐此不疲地印着新年的礼物,嘴里说着,“这是给妈妈的,这是给好朋友的……”有的幼儿还在为自己的杰作而欢呼雀跃。

再如在染纸的活动中,幼儿用宣纸蘸上颜料,很快变成了一块块美丽的花手帕。

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小班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

㈢采用生动形象的游戏化语言。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做好的老师。

孩子有了表现兴趣就会激发创作激情,很投入美术活动。

⑴以游戏化的口吻导入,激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

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题,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如绘画活动《小猪》中,老师先给幼儿猜个谜语:大耳朵、小尾巴,睡觉打呼呼噜呼噜,这是什么小动物?猜出后随着音乐玩个《小猪睡觉》的游戏,轻松、有趣的音乐激起幼儿画小猪的欲望,而且谜语中也点出了小猪的特征,当幼儿对生活产生了兴趣,他们的激情与兴趣是惊人的。

⑵在教学中运用趣味性的语言引导幼儿自始至终的投入活动。

小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不会边观察边画,往往急于求成,画出的作品往往粗糙、散乱,有的孩子则表现得无从下手,有畏难情绪。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地运用形象性之语言概括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帮助幼儿掌握绘画要领,使其大胆地作画。

比如画“蝴蝶”,我是这样说的,“两个圆圈肩并肩,开朵小花变蝴蝶。

”通过形象的儿歌教学,孩子们很快地画出了蝴蝶的形象。

又比如画“螃蟹”,上面一座桥,下面一座桥,接起变成小房子,左边四条路,右边四条路,上面两个小门洞,加上两把大剪刀,变成螃蟹爬爬爬。

孩子们边念边画,很快地在不知不觉中,一只只可爱的小螃蟹跃然纸上。

形象性之语言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使孩子们在无拘束的情况下绘画,效果非常好。

小班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因此他们在美术活动中,往往是画到哪里算哪里,甚至刚开始很有兴致的画,只是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容易情绪波动,画上几笔就不愿意动手了。

这时,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

如有一次在画小鱼的活动中,洋洋小朋友画了一条小鱼就把画往我手里一放说:老师,不想画了。

我没有强迫他再去画,而是用另外一种口气说:“哎呀,这条小鱼真好看,可惜没有朋友陪它,多可怜啊,你去帮它找几个朋友,好吗?”他点了点头,又认真的开始画起来。

㈣以欣赏的目光评价幼儿的作品。

幼儿表现美的形式是多样的,欣赏美的方式也可以多角度的。

每个孩子都有被他人肯定的心理需求,同伴和老师的赞赏对孩子学习兴趣的保护有相当的积极作用,心理的满足也是孩子进一步创作探索的兴奋剂。

在小班孩子的美术评价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自我欣赏、集体欣赏、相互欣赏等多种形式。

幼儿园新《纲要》指出: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的机会。

小班孩子的鉴赏能力和表达方式受其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的限制,要想完全通过语言表述有相当的困难。

因此利用游戏的方式是最令幼儿接受的。

如把幼儿染好颜色的宣纸说成手帕,开手帕商店让幼儿来买,可以自己评价,再让同伴评价,最后才是老师评价。

在老师指导和评价幼儿的作品时,我们克服“重效果轻过程”的偏见,从不以“像”与“不像”为尺度来衡量,而是从构思上是否新颖独特、想象是否奇妙特别、内容是否充满童趣、落笔是否大胆、画面是否丰
满等这些方面去评价。

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激励性评价,充分挖掘幼儿绘画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肯定,所用的语言也是“画得真有趣”、“与别人不一样”,或者说:“如果怎么怎么样就更好了。

”如在绘画柳树的活动,我把柳树说成了柳树姑娘,把枝条说成了头发,最后评价时用了头发选美大赛的方法,比比谁画的柳树姑娘头发最美,有个孩子画的枝条都纠集在一起,应该说没有达到绘画要求,但是据他自己介绍说是把柳树姑娘的头发扎了起来,这样比较好看,而且还画了美丽的蝴蝶结,结果很多小朋友都认为他的柳树头发最美,我也为他的创意鼓起了掌。

总之,将小班美术教学游戏化,能使幼儿自主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着美术创作活动,且情绪愉快,思维活跃,绘画水平显著提高,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56 作者:| |
分类: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目标之一,即积极地尝试运用语言及其他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可见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但是,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是一种隐性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因此,《纲要》中又同时指出:“自主地选择各种材料、器具和多种形式进行表达和创造。

近年来,结合《纲要》精神,根据我园地处农村的地理优势,我们与孩子一起收集了蛇皮袋、大小不有的水缸、竹梯、木梯、筛子、扁担、小木凳、水桶、草绳、草垫、草圈、草席、等许多农村用具,在游戏、学习、运动等活动中合理利用这些农村用具,主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㈠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中孕育创造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幼儿产生了心理安全感和获得了心理自由时,最有利于他的创造性的发展和表现。

这就要求教师对幼儿应持开放的态度,要充分尊重幼儿、相信幼儿,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在他们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下,创造性得以培养。

⒈引发幼儿创造动机
幼儿创造性的养成需要引发创造的动机,而在自主性的活动中投放丰富多样的材料,可以影响幼儿活动水平,引发幼儿创造动机。

农村用具本身的特征就是低结构的,没有固定玩法的,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做做玩玩,但是材料过少又不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欲,因此在活动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自由选择材料的空间,将草圈、雪碧瓶、草绳、竹棒、蛇皮袋、草垫等有特色的材料分开放于一只只塑料筐中并陈列一角,鼓励孩子根据需要选择,宽松自由的环境给予孩子自由创造的空间,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玩出新花样,如钻进蛇皮袋在地上滚或学小袋鼠跳,用草垫当飞盘飞、顶在头上走或者当作障碍越过,用雪碧
瓶当尾巴玩或者用草圈套住雪碧瓶,等等。

这些都是幼儿创造动机驱使下的成果。

开放性的使用各种材料,扩大了孩子们创造表现的空间。

⒉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
《纲要》告诉我们:只有符合幼儿需要的活动,才能使其获得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更好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因此在活动中投放的材料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从幼儿的根本需要出发。

⑴农村用具和其他材料的搭配使用
农村用具的玩法具有灵活性和挑战性,不同年龄特征、个体差异的幼儿会对其产生不同的操作效果,因此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我也同时投放了深受幼儿喜爱的体育玩具,如垫子、轮胎、羊角球等,孩子们被这些鲜明的材料所吸引,创造兴趣由此激发,他们会按照个人能力差异,灵活多样的与体育用具搭配使用,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

如用草垫当小河的石头,越过小河、爬过、翻过、滚过草地(垫子)或者还要走过独木桥(长木凳),然后到达终点;骑马(小凳子)、跳过轮胎,取到终点的宝贝;顶着草垫在梯子上爬等等。

⑵适量、适当的调整和补充材料。

材料的投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必须不断的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调整补充,不断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以提高幼儿的创造欲望。

如一段时间后,幼儿对草垫子的玩法似乎有些腻卷,每次游戏幼儿不是把草垫子坐屁股下就是拿草垫子捉弄人,如何再次引发幼儿的兴趣迫在眉睫,这时一位家长送来被子,装在蛇皮袋里的,这一下子吸引了我:我将蛇皮袋底角挖两个洞,供幼儿两只脚伸进去,幼儿可以穿着蛇皮袋学袋鼠双脚并拢跳,将蛇皮袋两个底边剪开,幼儿套着在地上滚,或背着蛇皮袋走,很受小朋友的喜欢,何不将他们投放于体育器材中呢,让孩子们在原有制作材料的基础上再次擦出创造的火花呢?于是一只只制作精美的蛇皮袋玩具请到了活动室,引起了孩子创造游戏的兴趣,他们玩啊,乐啊,其乐无穷。

可见,新材料既丰富了幼儿活动的内容,又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㈡和谐健康的运动环境中激发创造力,
《幼儿园工作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具和教具。

”我们幼儿园由此自制了竹梯、木梯、木凳等等,也发动家长利用竹子、稻草、木板制作了席子、筛子、草球、草垫、木桶、长凳等等利于孩子们运动的器材,每一种均可以玩出多种玩法,孩子们在活动中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又可激发创造力。

⑴鼓励和引导幼儿一物多玩。

儿童天生具有创造力。

他们不仅有创造的潜能,而且有创造的需要,尤其当创造是为了他们自己痴迷的活动服务时。

儿童天性好动,运动是他们喜欢的活动。

因此,在运动中我鼓励幼儿利用手中的农村用具一物多玩,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如:孩子们利用草绳互相合作玩出了甩“蛇”、跳绳、开车(两人各拉住两绳的一端向前走或跑)、走小路(将几根草绳排成小路状)、跨小河等许多种玩法。


们有时通过交流从同伴玩法中受到启发想出了另一种新的玩法,充分发挥了想象,激发了创造。

⑵给孩子充分的探索机会。

马斯洛认为:在创造能力的激发阶段,创造者忘记了自己的过去和未来,只生活在此时此刻,他完全沉浸、陶醉和专注于现在的时刻和眼前的情形,倾心于现在的问题。

他指出,这种“专注于此刻”的能力是任何创造必不可少的前提。

因此,我们应当给幼儿以充分的探索机会,让他们不受干扰地探索创造。

如:在体育活动“玩竹梯”中,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竹梯和轮胎、高跷等辅助材料的搭配运动。

一开始,受平时非正规体育活动中玩竹梯方法的局限,不能一下子探索出更多的玩法,而预定内容中又有集体游戏活动。

看到孩子们玩的那么专注,我放弃了原定计划,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从而发现孩子们能把竹梯架在几个轮胎上爬山;把竹梯平放当小河,踩着高跷过小河;将竹梯架在独木桥上当桥坡走上去……充分的探索,使孩子们的创造力得以尽情的发挥。

⑶融入游戏情景中发展创造。

幼儿喜欢游戏,在游戏的情景中运动使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得以较好地发挥,更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因此,在体育活动幼儿探索农村用具玩法时,我经常地设计一个游戏的情景,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如:“扇子飞碟”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个“动物运粮”的情景,“小动物们”先自己探索运粮方法,即扇子的各种玩法,有互相抛接扇子的,头顶着扇子走的,背扛着扇子爬的,腿夹着扇子跳的……到最后交流时,在共同设计好的“运粮”路线中又各显神通,用各自的“运粮”方法完成“运粮”任务。

孩子们在这样的游戏情景中独创意识和表现意识都得到了激发。

㈢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中发展创造力。

农村中到处都可以方便得到各种能够用来做做玩玩的材料,老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各种农村用具制作小玩具的过程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的过程。

幼儿利用自然形状塑造形象,它不需要工具切割造型,对幼儿来说利用自然形状塑造形象更为简单安全,更能发挥孩子对原有形象的再创造。

例如:美术活动“瓶偶娃娃制作”中,孩子根据各种饮料瓶外观的特点,进行广泛的联想,认真的琢磨,适当选择辅助材料,做出各种动物的形象。

另外在幼儿园每个孩子口袋里随处可见,我们利用随手可及的手帕做出只只逼真的老鼠,幼儿学的乐意,玩的开心。

这些小玩具的制作就是幼儿通过想象、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产生灵感后的创造,他不仅优化了教育环境,还丰富了幼儿活动的内容。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一书中指出:“我们认为,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一切最美好的东西,发展他们,不用学校里的条条框框限制他们,鼓励独立工作——进行创造。

”因此,我们教师正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培养出符合时代精神的创造型人才。

12:55 作者:|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