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完整笔记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第二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0°23°26′S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㈠昼夜交替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高中地理必修一完整笔记整理有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完整笔记整理有图

第一章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宇宙环境一、地球在宇宙中位置天体系统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4)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一颗一般行星(课本P6)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缘由(课本P9)一、为地球供应能量1.太阳大气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其能量以电磁波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课本P8图1.7)⑴供应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主要能量来源(太阳结构P6)2.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⑴世界很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更和黑子变更周期(11年)有肯定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难、地震等自然灾难发生及太阳活动有关。

其次节,第三节,地球自转和公转★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推断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冬至点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更推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1.⑴昼夜现象产生缘由——地球不透亮、不发光; ⑵昼夜交替产生缘由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笔记归纳

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笔记归纳

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笔记归纳1.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笔记归纳篇一区时、地方时的计算1、地方时:两地地方时差=经度差×4分钟,东加西减.2、区时:确定两地所在时区,计算两地区时相差多少个小时,东加西减。

T1一T2=N1一N2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T为区时,N为时区序号。

3、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4、国际日期变更线:为避免地球上日期的紊乱而人为划定,有三处不与180°经线重合;在日期的换算上,从东向西经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从西向东经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2.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笔记归纳篇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例如: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升高,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

例如:中纬度地区(特别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

举例:赤道附近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自然带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自然带。

3.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笔记归纳篇三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4.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笔记归纳篇四1、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体积质量适中,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促进海洋的形成2、太阳活动标志:黑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高一地理必修一每章笔记

高一地理必修一每章笔记

高一地理必修一每章笔记1. 地球的家园1.1 地球的基本构造哎呀,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地球的家园,这可是地理的开篇大菜哦。

地球分成三大层次: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就是我们平时站着的地方,像一个薄薄的蛋壳;地幔就像地壳下面的海绵,厚厚的一层,里面的岩浆在不停地流动;地核则是地球的“心脏”,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是液态的,内核则是固态的。

总之,这个地球啊,真是分层分得很精细。

1.2 地球的运动地球除了转转转,还有公转和自转。

自转就是地球自己绕着自己的轴转,咱们的白天和黑夜就是这么来的。

公转呢,就是地球绕着太阳转,这可是一年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哦。

记得大家可别搞混了,不然冬天跑到南极去穿短裤,那可真是“骑虎难下”啦!2. 地形与地貌2.1 地形的种类地球上的地形真的是五花八门,山、丘、平原、盆地,样样都有。

山就是高高的,有时候像雄伟的巨人;丘则是小山,矮矮的,比较温柔;平原呢,就是平平的,像是大地的绒毯;盆地则是四周高,中间低,有点像一个大碗。

各位小伙伴,这些地形的“大家伙”都是咱们地理学习的好朋友哦。

2.2 地貌的形成地貌是怎么来的呢?那可得从地壳运动说起。

咱们的地壳可不是什么安稳的地方,它在不停地动,有时候会推高形成山,有时候会把原本的山压低形成平原。

这个过程就像是地球在做瑜伽,不断地调整姿势,最后才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可真是“千锤百炼”啊!3. 气候与天气3.1 气候的影响因素气候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看出来的,它是长时间的气象条件的总和。

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纬度、海拔、距离海洋的远近等等。

纬度决定了太阳光的强弱,海拔则影响温度的高低。

距离海洋远近则决定了降水量,远离海洋的地方干燥,靠近海洋的地方湿润。

各位同学,这就像给气候“量体裁衣”一样,让它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

3.2 天气现象天气的变化可是一天一小变、三天一大变。

比如雨、雪、风等等,这些都是天气的表现。

下雨时,雨滴就像天上的眼泪;刮风时,风就像调皮的顽童,吹得树叶沙沙作响。

高中地理必修一完整笔记整理汇成

高中地理必修一完整笔记整理汇成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 P4图1.4)1. 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星、海王星。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 •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_ 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 核聚变反应。

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 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 市 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_________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银河系I 总星系I〔「地月系太阳系彳•其他行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课本P3图1.2)(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 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 11年)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 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 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地球公转图示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运动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 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 / h )。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运动周期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日=23时56分4秒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1.昼夜交替地理意义2. 地方时3.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 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 48分46秒1. 昼夜长短的变化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 产生四季和五带★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一一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 26' N,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 26' S,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高中地理必修一完整笔记

高中地理必修一完整笔记

高中地理必修一完整笔记一、地理学概论1. 地理学的定义地理学是一门涉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科学,它研究地球表面的分布特征、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格局及其形成机制,以及这些空间格局对人类活动所及影响。

2. 地理学的基本思想(1) 以实践为指导:地理学要以实践为指导,即要从实际出发,从实践中求知识,从实践中探索规律,从实践中获取信息,从实践中获取经验,并将其用于实践中去。

(2) 以空间为基础:地理学要以空间为基础,即要注重空间方面的研究,发掘空间中的规律,分析空间的变化,探讨空间的关系,领悟空间的特性,理解空间的作用,总结空间的规律,使空间变得更有序。

(3) 以环境为基础:地理学要以环境为基础,即要深入研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各种环境,紧密联系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从上下文环境中领悟环境间的关系,从环境中探索规律,从环境中体会特性,从环境中获取信息,总结环境的规律,使环境变得更有序。

3. 地理学的分类(1) 按研究对象划分: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2) 按研究内容划分:物质地理学和精神地理学(3) 按研究方法划分:理论地理学和应用地理学二、自然地理学1. 自然地理学的定义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上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的分布、形态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2. 自然地理学的内容(1) 大气地理学:研究地球大气环境特征及其影响的地理学科(2) 水文地理学:研究地球水环境特征及其影响的地理学科(3) 地质地理学:研究地球地质环境特征及其影响的地理学科(4) 生物地理学:研究地球生物环境特征及其影响的地理学科3. 自然地理学的作用(1) 揭示自然要素的分布规律:通过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球表面上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的分布规律,从而为人类利用资源提供依据。

(2) 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通过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可以使人们更加关注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的变化,从而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高中地理必修一笔记

高中地理必修一笔记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word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完整笔记整理汇成汇总,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完整笔记整理汇成汇总,推荐文档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分类特点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外部条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件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太阳风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11年)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图示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高中地理必修一完整知识点笔记

高中地理必修一完整知识点笔记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分类特点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太阳风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11年)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图示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高中地理必修一笔记整理

高中地理必修一笔记整理

高中地理必修一笔记整理1. 地理基础知识1.1 地理概念哎呀,地理这门课可是个宝藏啊!简单来说,它就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种现象的学科,什么山川河流、气候变化、人口分布,通通都在这儿。

你想想,地球就像一个大舞台,各种角色各显神通,真是热闹得很。

比如说,为什么北方人喜欢吃面,而南方人则偏爱米饭?这背后可都是地理在作怪呢!1.2 地图与比例说到地理,怎么能不提地图呢?地图就像是我们的“导航小助手”,无论你是想去爬山还是海边,没它可不行。

比例尺就是地图上的秘密武器,能帮我们把实际距离变得简单明了。

想象一下,如果比例尺是1:100000,那就意味着地图上的1厘米,实际上是地面上的1公里。

这种感觉就像用缩小的模型去看整个世界,既新鲜又刺激!2. 自然环境2.1 地形地形变化多端,各种奇妙的地貌让人目不暇接。

比如说,山脉就像是大地的脊梁,雄伟壮观;而平原则像是宽阔的舞台,适合耕种和居住。

记得小时候我去过一次黄山,站在山顶,看着云海翻涌,简直美得不真实。

地理老师总说,地形影响着气候、经济和人类活动,这话可一点没错。

2.2 气候气候这玩意儿可有意思了,不同地方的天气状况大相径庭。

有的地方四季分明,有的地方却是热得像火炉。

举个例子,热带地区的雨林就像个大自然的温室,各种植物和动物在这里生机勃勃。

而在沙漠地区,生命却要以极大的毅力来坚持。

气候不仅影响着生态,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真是妙不可言!3. 人文地理3.1 人口与迁移说到人文地理,就不得不提人口。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纷纷往城市里跑,乡村的空荡荡和城市的拥挤形成鲜明对比。

你可能听说过“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话在这里特别适用。

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和生活便利,大家都想在这儿大展拳脚。

不过,城市化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等,真是让人无奈。

3.2 文化与经济文化和经济也是人文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就像一道道美味的菜肴,各具风味。

高中地理必修一完整笔记整理汇成汇总

高中地理必修一完整笔记整理汇成汇总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 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太阳风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11年)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及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图示运动方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二、太阳直射点移动★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高中地理必修一完整知识点笔记

高中地理必修一完整知识点笔记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11年)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图示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运动周期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昼夜长短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产生四季和五带二、太阳直射点移动★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地理必修1课堂笔记

地理必修1课堂笔记

地形地貌是地球表面各种地形的总和,包括山地、平原、高 原、盆地等。地形地貌的形成主要受到内力和外力的作用, 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则逐渐削平地表, 形成各种不同的地形地貌。
山地是地形地貌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形成主要是由于 地壳运动和火山活动等内力作用。平原则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如河流冲刷、风力侵蚀等。高原和盆地也是地形的典型代 表,它们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密切相关。
水循环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水利工程、城市化等。这些影响可能 导致水资源的减少或增加,进而影响当地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土壤与植被
01
土壤是地球表面覆盖的一层物质,它 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也是地球生态系 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的形成受到 气候、地形地貌、生物等多种因素的 影响。
02
植被是指覆盖在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 称,它受到土壤、气候等多种因素的 影响。不同的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可 以形成不同类型的植被,如森林、草 原、荒漠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天体系统
天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 形成各种层次的天体系统,如地月系、 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等。
太阳系与地球
太阳系
01
由太阳和围绕其运动的天体组成,包括八大行星、数百颗卫星
以及一些小天体。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02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位于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的轨
道上,与其他行星一起绕太阳公转,同时地球也在自转。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01
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实现可
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02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高中地理必修一笔记

高中地理必修一笔记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2.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大气受热过程⑴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

⑵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⑶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大气温室效应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向上的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归还给地面。

①多云的阴天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是因为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②十雾九晴: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滴③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热量不足的原因: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少,光照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

★二、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1.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参看课本P30图2.3)⑴温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高;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⑵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

⑶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

⑷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等压线疏密一样,看等压距。

等压距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看温差,温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类型成因风向特点高空大气中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夏季:海陆夏季风白天:谷风晚上:山风冬季:陆海冬季风白天:海风晚上:陆风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气压带名称分布成因气流运动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0°附近热力作用受热上升高温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30°附近动力作用被迫下沉炎热干燥副极地低压气带南北纬60°附近动力作用辐合上升温和湿润极地高气压带南北纬90°附近热力作用冷却下沉寒冷干燥风带名称风向对气候的影响北半球南半球低纬信风带东北信风东南信风炎热干燥中纬西风带盛行西风盛行西风温暖湿润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极地东风寒冷干燥★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 图1.2)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 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分类特点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稳定的太阳光照。

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大气热力作用;海洋比例大;昼夜交替周期适中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可以吸附空气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地球温度适宜。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⑴提供光热资源;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生物化学能: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珥。

日冕太阳风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⑴气候: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11 年)有一定的相关性;天气: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⑵耀斑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干扰电离层,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太阳风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⑷生物生长繁殖在活动高峰年较快。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图示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方向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近日点(每年 1 月初),速度快运动速度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远日点(每年7 月初),速度慢∕h)。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23 时56 分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 日 6 时9 分运动周期4秒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 时10 秒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 日5 时48 分46 秒1.昼夜交替1.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理意义2.地方时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3.产生四季和五带二、太阳直射点移动1、.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⑴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⑵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3..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 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 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㈠昼夜交替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23 °26′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总结——晨昏线特点:①平分地球、平分赤道、始终过地心,与直射光线垂直;运动方向与自转相反,角速度相同。

②始终在地轴附近摆动,摆动的最大幅度为23°26′S;晨线看日出,昏线看日落,它们的太阳高度角都为零。

③晨昏线的交点,即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也是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的地方,与直射点纬度和为90°★㈡地方时的计算1.地方时计算原理: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即1°=4 分钟)2.地方时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 分钟×两地经度差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④日期分割:零时(24 时) 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新一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旧一天”。

⑤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加一天,实际中日界线没有与180°完全重合3.昼夜长短的计算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⑶计算: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㈢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说明: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注:东12 区比西12 区快21h,东西12 区同时不同日。

北京时间=东八区时=120°E 的地方时★㈣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1.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2.定日期:⑴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 6 月22 日;⑵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 月22 日;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 3 月21 日或9 月23 日。

3.时间计算: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6 点;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 点;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 点或0 点。

⑤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⑴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 点的经线。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 偏移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

2. 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 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

四、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⒈昼夜长短变化规律⑴太阳直射北半球— — 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夏至日, 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⑵太阳直射南半球— — 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冬至日, 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⑶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地均为 6:00 时日出, 18:00 时。

⑷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春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春分到夏至极昼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夏至到秋分极昼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秋分过后北极点开 始出现极夜,秋分到冬至极夜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冬至到到次年春分极夜范围由北极 圈缩小到北极点。

春分 全球昼夜等长①昼长<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②白昼越来越长夏半③极昼范围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 夏至白昼最长,北极圈内全为极昼 年①昼长>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②白昼逐渐变短③极昼范围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 北 半 秋分 全球昼夜平分球①夜长>昼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 ↓②白昼越来越短③极夜范围从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 冬 冬至白昼最短,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 半 年①夜长>昼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 ↓ ②白昼逐渐变长③极昼范围从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 春分全球昼夜等长 赤道上 全年昼夜等长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⑴纬度变化: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

⑵季节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 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 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5在南半球相减,在不同半球相加。

⑵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即与直射点纬度间隔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地震波传播速度传播介质穿过不连续面速度变化横波慢固体穿过莫霍界面横纵波速度均增大;穿过古登堡纵波快固体、液体、气体界面横波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

2.地球内部圈层——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划分三个圈层。

圈层名称位置厚度特点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平均厚度17 千米由岩石组成,大陆厚,大洋薄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2800 多千米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3400 多千米接近液态,横波不能穿过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氮和氧水圈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大气水、生物水,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第二章自然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1. 三大岩石的形成、特点、常见岩石(卓越学案P31 图2)★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④岩浆④①岩冷却凝固①④②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外力作用)③变质作用岩浆岩变质岩③④重熔再生(或高温熔化)③3. 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